在自然角创设的初期,孩子们总会一个个好奇地问:“老师,这个花叫什么名字?”“老师,妈妈说芦荟可以吃是真的么?”~~~~~~~~这不,最近看见阿姨给花浇水,又开始问了,“老师,为什么阿姨有的花浇水多,有的浇水少呢?”是的,我都从来没有发现,孩子们却观察的那么仔细,看来他们真的很关注这些植物宝宝。“那不如,你们自己试试给自己带来的花浇水吧。”孩子们可开心了,天天小心翼翼地用小茶杯给自己带来的花浇水。几天下来,媛媛开始疑惑了,“老师,我的文竹快死了,是不是它水没有喝够呢?”于是我们一起寻找答案,问爸爸、妈妈、和小朋友一起讨论、查资料寻求科学的答案,孩子们也通过自己浇水的实验,帮助媛媛寻求答案。许恒伟说:“我每天和媛媛一起浇一样多的水,你看,我的花多好呀,看来植物需要的水是不一样多的。”郑声涛也跟着说起来:“我听爸爸说叶片细的、厚的植物需要水少。媛媛的花应该是浇水太多了。”小朋友肯定了这个原因。在实验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及时沟通。看!孩子们正在获得更多的经验。看来他们还将继续进行着实验。我也很庆幸自己能及时地捕捉了孩子们的兴趣点,引导孩子们进行持续的观察、实验,要不这么多关于花的知识我又从何获得呢?
教育随笔:做一个水一样的老师
先来看两篇以“给予”为题的考场作文片段:
片段一:
什么是给予?一年四季,是大自然的给予;成功与失败,是生活的给予,而令我感动的亲情,是家人的给予。
而我也正陶醉在这份令我感动的给予中无法忘怀。
……我这小小的心思也瞒不过奶奶的那双眼睛。
夏日的一个早晨,我还慵懒地躺在床上,奶奶已经早早地起了床,她悄悄地出了家门,回来的时候背上却多了一个东西。那正是一把吉他!奶奶用那充满亲情的双眼望向我,我也在一刹那间明白了奶奶的用意。
从那以后,我每天都刻苦地练琴,我沉浸在指尖流淌的旋律中无法自拔;奶奶也安静地坐在我的身旁,用她那溢满亲情的眼神望向我,
我有时也望向她,我们相视一笑后又继续做自已的事。
……
片段二:
……两年后迎来了长达八年的停滞期。
时间从我身旁无力地流过,技术停滞让我几乎失去了正确的练习方向。父亲作为一个初学者也陪我练习。现在想来,那大概是为了鼓励我坚持吧。我曾一度时间决定中止练习,然而父亲却每日定时坐在书桌旁,默默地写。他坐得端正,我有时看他练习,有时索性不看,但他每次练习完毕后,起身,对我笑着,手持毛笔向我走来,“你写吗?”“不写!”然后他又笑着,去把笔洗净,又笑着回来。我渐渐地被他的陶醉感染——他写得并不好,但总笑着。后来,我也练习,但不知不觉中就坚持下来。
……
在评阅的诸多文章里,这两篇文章让我深深地感动,也让我想起突然想起了德国著名的存在主义哲学家雅斯贝尔斯曾说过的一句话:
“教育就是一棵树摇动一棵树,一朵云推动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
曾经在很多场合听到过这句话,也曾经深深地为这句话着迷。觉得它描述得是那么美,蓝天白云下碧树参天,蓊郁繁茂,生机勃发,多么有力量,多么美!更觉得它由浅入深,触及教育的本质,那就是对灵魂的影响、改变与塑造,多么深邃,又多么朴质!
偏于感性的思维习惯,让我从未深究过这其中的“摇动”“推动”“唤醒”,这些动词里所蕴含的来自于施动者主观意识里的那份强势与凶悍,以及这份强势与凶悍给教育主体带来的不可避免的残忍以及有可能造成的伤害。
直到读到上面的两篇文章。
我仿佛突然间明白了什么,心情有一刹那间的激动。
事实上,在很大程度上,当外在的力量汹涌而来的时候,大多数人的第一反应,表现在外部可见而鲜明的往往是身体上的迅速闪避,隐形于思想与精神则无外乎是疏离与排拒。
既如此,被动接受者的收获往往微乎其微,更有甚者,尤其是青春期,叛逆进行时,以挑战权威为个性的初中生,在这种力量的推动下走向反面,与我们的教育初衷与愿景完全背道而驰也不是没有可能。
更何况,一棵小树,幼嫩而根基不深,用力摇动,或者会因此而致它于死地;一朵云,浮动若无根之萍,推动会让它茫然而轰然消散,再也等不到沛然作雨的时刻;一个灵魂,沉睡而惶然不知所之,竭力的唤醒,带来的也不过就是表面的应和罢。
细究起来,不免令人沮丧。
这时,所熟知的一句诗浮现在脑海:“不是槌的打击,乃是水的载歌载舞,使鹅卵石臻于完美。”
相比较而言,泰戈尔的那句话,却让我甫一接触便深深地感动,再审视之后,更为之折服。也许是诗人特有的气质、禀赋所致,这句话说得是那样和谐,那样美好!透过字里行间,我仿佛看到林间的清澈小溪,以及在澄澈的渗水随着洁白浪花载歌载舞的鹅卵石。它们一起,演绎了一曲共同的生命的欢歌!
在这里,没有教育者的高高在上,掌握生杀予夺大权式的那份戾气,没有被教育者在外力的强大施压下被迫改变的撕心裂肺、伤筋动骨的痛苦,一切都在静默中悄然发生变化,变化,变化,春风化雨,雨润万物,直至有一天,惊喜地看到小树枝头的新绿,以及繁枝密叶的累累硕果,呼吸氤氲弥漫的酴醾一样的馨香与芬芳。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我更愿意做一个水一样的老师,做一个水一样的语文老师。
老子云:“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那么,做一个水一样的老师,首先意味着像水一样澄澈透明,用真纯美好的眼睛看眼前的每一位学生,用如水一样的温暖柔情去拥抱每一个孩子。漂亮的,不那么漂亮的;帅气的,不那么帅气的;学得好的,或者暂时学得还不那么好的;理解你的良苦用心,还不那么理解你,甚至处处挑剔、苛责你的。相信他们作业一株幼苗的潜力——在足够的水分滋养下,或迟或早,终有一天会长成参天大树,为亲人,为我们这个社会遮风蔽雨。靠近他,不带蒺藜,不带荆刺,不用撕心裂肺般的痛楚,不含血渍斑斑的残忍,只让一切如水般欢快地将他们拥抱,然后凑响一曲成长的欢歌。就像文中的那位奶奶一样,只用爱,用信任,用支持,托举起一个孩子的小小梦想,只用执著,用守护,成就孩子的绚烂辉煌。
做一名水一样欢歌向前的老师。
成长,发生在生命的每一个阶段,心灵的成长更是每一个生命在每一个人生阶段必然拥有的惊喜与财富。作为一个老师,我更愿用生命的激情,切实的努力,带着每一位孩子前行。沉浸在墨韵流淌的美妙里,在宣纸与墨笔的点画亲吻中,感受汉字的形体之美,以及小小汉字背后大大的乾坤,还有那丰富厚重的中华文化;浸润在文字营造的陌生世界中,心灵驻足在脚步没有到达的地方,思接千载,视通万里,在优美的文字里流连徘徊,思索升华,驱赶瘠薄,带来丰盈,享受、领略窗外喧嚣被屏蔽后的心灵宁静。享受表达的喜悦与美好,展开纸笔,在借精准的表达,任思想汩汩流淌,在孩子凝神思索,沙沙行笔时,偶尔抬头,迎上他或她清澈一样的眼眸,分享紧张间隙因会心的微笑给我们片刻清欢。
“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人无常在,心无常宽,上善若水”
读书,写作,像文中的那位父亲一样,不勉强,不絮聒,只孜孜矻矻,黾勉前行,如灯塔,如路标,指引孩子前行的路程;或者与孩子们一起,真诚相邀,并肩奔向美好!
每次一到天气炎热的夏季,我就十分揪心,新闻上总会有一些溺水事件的发生让人惋惜,于是我觉得与其在事后惋惜,不如在事先教育孩子一些正确的自救方式方法。
于是,在班级我开展了一节《水好玩也危险的》安全防溺水课程,课前我问了几个小朋友:你们觉得哪些地方可以玩水?很欣慰,大部分幼儿说不能随便到有水的地方去玩,必须有大人陪伴才可以,有一个小朋友大大咧咧的说:我不怕,我一个人就可以到我奶奶家的河里去玩水。听到他的回答,我心里明白了,他就是我的重点教育对象,于是我赶紧问他,如果你一个人去,发生危险了怎么办?“不会的,我会游泳。”他很骄傲的告诉我,生活条件变好,家长对孩子技能也逐渐的看重,给孩子报了游泳班,然而正是这种想法,却害了他们,家长只交给他们技能,却没有对他们进行相应的安全教育,导致了一些孩子盲目的自信,从而悲剧降临!于是我特意选了一些案例放给孩子们看,看到视频中的孩子因为不会一些基本的自救方法二溺水,一些孩子与同伴出去玩水,在没有大人的陪伴下独自下河游泳,一个发生危险,另一个去救他,结果,两个都被水冲走了等等一些溺水视频,我看她们对着视频一个个发出啧啧的惋惜声,我觉得我该说些什么?于是我乘机对她们提出了要求,休息时在没有大人的陪伴下不能游泳,不能独自去救落水的人,要及时的像周围的大人呼救,做到先保证自己的安全。
水是生命的源泉,如果没有水,动物、植物、人都不能生活,水是维持生命必不可少的物质。围绕园本课程“水之盈”,我班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教育教学活动,并渗透到平时的生活中,通过活动中让幼儿了解了水是从哪来的,水有哪些用途,水是人类的好朋友等等。让孩子们了解水对我们的重要性。
近段时间由于我们大班年级组搬进了小学,孩子们对于新的环境新的事物是那么好奇。为了让孩子们尽早的适应这里的生活,每次午后我都会带着他们出去散步,让他们熟悉周围的环境。每次散步孩子们兴高采烈的孩子们都相互交流、讨论着。“你看这棵树好粗好高啊”“你看哪里还有假山呢”“河里还有一只丹顶鹤呢”……今天中午,我又带着孩子们去散步。来到了孩子们喜欢的“小公园”边,“公园”的四周绿荫环绕,中间有一条小河,小河上面有一座拱桥,河边有一座假山,在假山的旁边有各种各样的动物雕像。孩子们见了高兴的叫了起来:“老师,今天带我们去公园里走走吧,”看着孩子们兴奋的样子,我便同意了。我带着孩子们走过林荫小道,钻过山洞来到了小河边,这时,欢欢问道:“老师,河里有小鱼吗?”不等我开口,孩子们就你一言我一语:“你看河水太脏了”“它的颜色都变绿了”“小鱼就不能呼吸了”“水草也枯萎了”。我说:“对呀,水脏了它们就不能呼吸,也就不能生存了,那么,你们有什么办法能帮帮它们吗?”孩子们有的说:“不把垃圾扔进河里”有的说:“不把脏水倒进河里”还有的说:“让治污水的叔叔把水变干净”等等。
从这件事情中,孩子们所感所悟的不正是“水之盈”的教育目的所在吗?水是万物之源,没有水,就不会有生物,更不会有人类。孩子是祖国未来的主人,从小培养孩子们珍惜水、爱护水、保护水、节约用水的意识,必将使孩子终身受益。
镇瀚是一个高高壮壮的大男孩,由于父母离异,一直由奶奶爷爷抚养。在生活中老人给予的关爱很多,但在学习习惯方面关注的较少。在班里是一个让人“头疼”的孩子。
上课了,别的小朋友认真的听课,他一会儿趴在地上,一会儿用手扯扯女孩的小辫。课堂中随时会有告状的声音:“老师,他动我的书”、“老师,他又跑到门口了”,好好的一节活动,常常被他搅得“四分五裂”,大声的训斥,紧绷的脸都对他不起作用。
还好,他喜欢下课有事没事的凑到我面前,看着我的脸,悄悄的拉拉我的手,看我没有反应,就会得寸进尺地再摸摸我的脸,讨好地对我笑笑“嘿嘿……”,更有趣的是用双手挤着我的脸变成了“丑八怪”。看着他开心的笑容,我也不忍心责怪他。
或许是母爱的缺少,他对我有一种亲近感。
有一次我问他“想妈妈吗?”“不想”
“那我像不像妈妈?”“有点儿像妈妈”他拉着我的手。
“那你得听妈妈的话,那样妈妈会更喜欢你。”
“好”他答应的很干脆,“我听你的话,你送我一个小粘贴行不行?”他很聪明,又趁机给我提“条件”。
“行,今天听话5次,就得一个小粘贴。”他使劲点点头。
这一招很奏效,我以表扬为主,只要他有一点值得表扬的地方就累计一次。一天下来,5次“听话”达到了,他如愿以偿的得到了奖励。
以后,他喜欢围着我,喜欢摸摸我的脸,让我拉拉他的手,体验“妈妈”的感觉。特殊的孩子用特殊的方法——“爱”去温暖他幼小的心灵,也是一种教育方式。
我班有个女孩名叫周奕玲,她身体素质不够好,显得不活泼,可她爱提出一些别人想不到的问题。
课间她喜欢亲近我,抢着拉我的手。有一次,我牵着她在室外走,那天天气特好,明亮的太阳挂在天空,她突然对我说:“老师,为什么太阳总是跟着我们做,我们到哪儿它就到哪儿?”当时,我对她讲:“我们是生活在地球上的,地球是绕着太阳转的,所以我们就感觉到太阳在跟着我们走。”
又有一次,上课铃响了,她拉着我的手向教室走去,走着走着,她说:“老师,晚上不能吹【吁儿】,晚上吹【吁儿】鬼会来。”我立刻对她说:“这是人们迷信,世上哪有鬼啊?”
在一次安全教育活动中,讲到苍蝇是一种传播疾病的害虫时,她又问:“老师,苍蝇飞到我们的身上会生病吗?”我说:“不会,它要飞食物上把细菌传播到食物中,人们吃了带细菌的食物才会生病。”
她的问题很多,偶热又听见她说:“老师,你说树有生命,可它问什么不会走呢?”老师说:“天空中为什么有那么多的星星?”老师:“人为什么会长大?”等很多问题,这些都让我无法正确的回答。为了不传授错误的知识,有时不能正确的回答的,我说想好了再告诉他,可好多时候都是不了了之。想到这些我很惭愧,我的知识面太狭窄,太有限了。为了正确回答孩子的提问,教给孩子更多的知识,我必须终身不断的学习,拓宽长大的知识面,掌握更多的知识。俗话说:“要给学生一碗水,自己必须要有一桶水,可面对科技、信息飞速发展的时候,现在的一桶水已经远远的不够了。”
教育随笔:我的教育故事
人生在世,匆匆几十年.幸福最重要.世间总有公道,付出总有回报,说到不如做到,要做就做一个幸福的老师。
有时候幸福感源于幼儿真诚的爱与关心的师幼交往中。当教师给予孩子爱时,孩子也以一份真诚的爱来回报老师。对于老师的付出来说,孩子的爱是最大的安慰和补偿,也是她们在工作中体验到幸福的重要原因。有一位老师讲述了一个感人的故事:一个春天的中午,孩子们正沉睡在梦乡里,我在办公桌前写活动计划。因为吃了感冒药,头沉得抬不起来,不知不觉趴着睡着了。不知过了多长时间,我听见小朋友们你一言我一语地在议论:“刘老师休息了。”“刘老师咳嗽好厉害。”“你们别吵了,把刘老师吵醒了。”“我妈妈说,感冒要多穿衣服,刘老师趴着睡觉,不冷吗?”“我去给她披件衣服。”这时,几个幼儿来给我盖衣服了,我没打算“醒”来,我不想让这种被关爱的感觉这么快跑掉。我静静地趴着,默默地享受着这份由孩子向我诠释的幸福。孩子们带着体温的衣服包围着我,我在这份呵护中被深深感动了,我的内心得到了爱的满足。世上其他的一切在那一刻对我来说都不重要了……孩子的爱是满足教师爱的需要的重要途径。与成人之爱相比,孩子的爱更显得真挚和纯洁,更接近爱的本质。这就是为什么孩子的爱能有那么大的魅力的原因。不过,得到孩子爱的前提是教师对孩子的爱和喜欢,因为“孩子们所喜欢的是那些本来就喜欢孩子、离开孩子就不行、而且感到跟孩子交往是一种幸福的人”。还是看看下面两位老师的感受吧:
“慢慢地给孩子的爱多一些,孩子的回报也多一些。”“自从踏入幼儿教育这一行,整日与孩子为伴,心中时常为孩子而感动,为他们的纯真、为他们的热情。和孩子相处,不需要伪装,只需要用自己最自然的一面。你付出了,自然会有回报;你爱孩子,他们自然也会爱你;你尊重他们,他们也会尊重你。”
有时候幸福感源于幼儿的天真无邪。
天真无邪是儿童身上最宝贵的品质,是拯救异化的成人生活的一剂良药。幼儿的天真无邪使教师因看到了人性最本源的美而体验到一种幸福。许多老师谈到了源于幼儿天真无邪的幸福感。
一位老师说:“工作中还有幸福,因为我们工作时面对小朋友,不存在勾心斗角,对象比较单纯,心情比较放松。而且小朋友也很有趣,特别是他们身上经常发生一些让我意想不到的事,我觉得特别有趣。比如说,我班上有个小朋友不怎么来上幼儿园,家里人非常宠爱他,有一天他来到幼儿园,玩积木时不小心把积木弄掉到地上了,他穿的衣服很多,弯不下腰,这时他喊我们班性格较犟的一个幼儿帮他捡,那位幼儿就帮他捡了,他对帮他的那名幼儿说‘谢谢’,对方说‘不用谢’。当时我看了觉得特别有趣,因为我以为那个幼儿不会帮他捡的,谁知他帮他捡了,并发生了这样的一幕很有趣。”
另一位老师说:“工作中也有快乐,小孩蛮可爱的、蛮天真的;自己也挺喜欢小孩的,觉得小孩好玩。跟我妈一起上街时,看到小孩,我就不自觉地走过去摸摸她的头,我妈还说:‘你在幼儿园还没烦够呀!’上课时,小孩也蛮好玩的,他们的有些行为让我觉得好意外。”
值得思考的问题是:为什么面对同样的教育对象,有的老师能从幼儿身上获得幸福感,而有的老师获得的却是苦恼呢?其主要原因在于老师如何看待幼儿、如何与幼儿交往。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儿童的内心生活时刻给我们带来满意和不满意、高兴和苦恼、忧愁和欢乐、疑惑和诧异、宽慰和愤怒。在儿童世界给我们带来的极广阔的情感领域内,有愉快的和不愉快的、高兴的和伤心的曲调。善于认识这种和谐的乐声,是教育工作者精神饱满、心情愉快和取得成功的最重要条件。”如果你把孩子看成是令自己心烦的人,那么你就会感到心烦;如果你把孩子看成是可爱的天使,那么你就会变成快乐的天使。
如何获得幸福感呢,如何才能从孩子身上获得幸福感呢?
我认为要以欣赏、审美的眼光看幼儿。长时间和幼儿在一起,教师有时会不自觉地以一种居高临下的眼光看幼儿或者把幼儿仅仅看成是自己的教育对象。以欣赏的、审美的眼光看幼儿就是要看出幼儿身上的优点,把幼儿看成活生生的富有灵性的个体,完全地接纳他,而不是带着自己的有色眼镜来审视他。完全地接纳幼儿意味着教师所持的是一种宽容的态度,意味着教师对儿童文化的尊重和理解,而这种尊重和理解本身也会给教师带来幸福。在访谈中,许多老师谈到了随着自己对待孩子方式的变化而体验到的幸福感,如一位老师说:“做了母亲之后,对孩子不像以前那么严厉,也能站在孩子的角度理解孩子,对幼儿更加宽容了,不易发火,所以孩子给自己的爱多了,工作也感到更幸福了;在做母亲之前,只是以老师的身份自居,对孩子较严厉,但也得不到孩子的爱,感觉并不幸福。”
我们要以平等、真诚的态度与幼儿交往。老师们常习惯于带领幼儿做这做那,在与幼儿的交往中使用命令的口吻较多。也就是说这种师幼交往更多的时候是建立在工作关系上的,这种交往的特征是不平等、没有感情,有着明确的功利目的——完成预定的教育任务。长此以往,幼儿就会对老师产生几分畏惧,对老师敬而远之,并封闭自己的心灵,不敢言说自己的所思所想。这就等于是教师亲手剥夺了让自己感受另一个心灵的机会。因为缺少与幼儿心与心的交流,教师自己丰富的内心世界最终也会变得干涸,当然也就没有什么幸福可言了。因此,在与幼儿的交往中,教师只有放下自己的角色面具,以真实的自我与幼儿交往,和孩子打成一片,才会发现幸福和快乐就在自己的身边。我们在访谈中也发现,凡是能以平等、真诚的态度与孩子交往的老师,都能体验这种交往带给她的幸福。
教育随笔:反向教育的尝试
在幼儿的一日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用正面表扬法来教育孩子,而且效果很好。但用批评来教育调皮的幼儿所取得的效果却是很不理想。
一天午睡时,我发现有个别幼儿很难入睡,不是跟身边的幼儿窃窃私语,就是自言自语说个不停;不是拍手,就是瞪脚;老师批评他们,他们却一脸的不在乎。例如我们们班的张梓靖小朋友,每天中午他总是很难入睡,要在床上玩很久,如果坐在他的床边看着他,他就会冲你做鬼脸,或者发出奇奇怪怪的声音,这样还会影响其他的小朋友入睡,这实在是个令人头痛的问题。
看着几个久久不能入睡的幼儿,我忽然想:怎么样才能让他们快一点入睡。于是我就说:“现在老师要来看看哪个小朋友睡得最香。”他们就像没听见一样,依旧我行我素,我接着说:“嗯,我看看小雨睡得真香,还有心心和小安睡得也很香。”表扬这几个小朋友之后,午睡室里立刻变得很安静,这时候我特意又点了那几个平时睡觉困难的小朋友的名字:“我看到希希睡得很好,还有涵涵。”表扬了他们。我刚刚把话说完,他们几个就乖乖的闭上了眼睛,不一会儿,我去检查的时候他们就真的睡着了。从这以后,我常用此方法来教育幼儿,后来,我还把“反向表扬法”应用到其他教育活动组织中,也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通过这件事,我体会到:幼儿教师在教育的过程中,应针对不同孩子的特点,运用不同的教育方法,不是一味地去批评孩子才会有效果,要常常改变教育策略方法,认真体会孩子的思维特点,进入儿童的心理世界,这样,可以轻松地激发幼儿的上进心,改变孩子的不良行为,提高教育的有效性。
教育笔记《教育随笔:神秘的水》一文希望您能收藏!“幼儿教师教育网”是专门为给您提供教育笔记而创建的网站。同时,yjs21.com还为您精选准备了教育随笔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