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小班幼儿交往礼仪培养随笔

05-03

毋庸置疑,当我们成为一名合格的老师时,我们必须要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负责,而教育笔记可以促进老师的个人成长和发展。你了解如何写出优秀的教育笔记呢?下面的内容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幼儿园小班幼儿交往礼仪培养随笔,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幼儿园小班幼儿交往礼仪培养随笔

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在日常教育中,我们应注意对孩子进行礼貌教育,让孩子养成懂礼貌的习惯。比如,早上来园后,可以要求孩子在看到老师后,说“×老师,早上好!”;当不小心碰到别人或者惹哭了某个小朋友时,应要求孩子看着对方的眼睛,说“×××,对不起。”;如果别人送好吃的东西给他,要教育孩子向对方说“×××,谢谢!”等等。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不仅应对孩子提出礼貌方面的要求,有时也可以提出其它的要求,比如,走路时不要跑;搬椅子时一定要贴紧身体不要碰到别人;吃饭时不要讲话,专心吃饭,等等。我们将从以下做:

一、发挥老师的表率作用,对幼儿进行礼仪教育

在班上,孩子们对老师的崇拜心理使他们模仿老师的各种行为表现,所以在工作中,我要求自己举止端庄、语言文明、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努力为幼儿的成长营造一个良好的精神氛围,为幼儿树立榜样。我常常将“请”“谢谢”融入生活中。孩子们能在老师带领的礼貌氛围中成长,礼貌用语就不用费力地去强调了。

二、注重日常生活中潜移默化的礼仪教育

幼儿园的日常活动内容多,如果教育跟不上去,容易使幼儿受到不健康的因素影响。因此我特别重视在日常生活中随机对幼儿进行礼仪教育。

抓晨间接待和离园:每天耐心地引导每一位幼儿主动向老师问候,能清楚大方地说“老师早”“老师好”“老师再见”。教育幼儿争当“礼仪小标兵”,“礼仪小标兵”会贯穿一天的始终,比如为小伙伴发餐盘、摆椅子等。孩子们都喜欢做这些事情,因此,当“礼仪小标兵”的热情非常高。彤彤胆子小,早晨入园时不能主动向老师问好,对于这种情况,我主动亲近她,坚持每次主动与她问好,在平时多鼓励她,看见她的进步,我们都会给予表扬。现在彤彤能做到主动向别人问好了。

抓进餐环节:要求幼儿进餐时保持桌面干净,爱惜粮食,餐后自觉收拾餐具,轻拿轻放,饭后养成洗手和擦嘴的好习惯。并评选出“节约天使”做小小监督员,提醒别的幼儿注意用餐礼仪,使成功的幼儿肯定自己,养成节约的好习惯。

抓情景教育:使幼儿从情感上懂得礼仪行为的意义。我们除了教幼儿朗诵礼仪儿歌,帮助幼儿理解儿歌含义之外,还经常创设情景,组织幼儿进行讨论,让幼儿从情感上懂得礼仪行为的意义。m.Yjs21.cOM

抓教学活动:要求幼儿用轻柔好听的声音与人交谈,端正坐姿、走姿。我们坚持要求幼儿回答问题时声音适中,站好再回答,发放物品时坚持双手递接。我班的健健小朋友,是个很活泼的孩子,在集体教学活动中,总是坐不住,喜欢动,但是每次班级来其他的老师、客人,都是他第一个问好。看到孩子的闪光点后,我们会安排他当“问好小班长”带领其他小伙伴养成问好的好习惯,然后鼓励他在坐姿、站姿许多方面都表现好,肯定他的优点,再指出他的缺点,这样一来,他改正缺点会更容易些。

抓区角活动:培养幼儿的合作、谦让、协商的能力。幼儿在活动和生活中,总是会不停地遇到问题,我的处理方式并不是惩罚,而是找出根本、应用道理、引导幼儿自己解决。把问题交给孩子,让他们自己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

抓户外活动:我们抓住孩子好玩的天性,让孩子在玩中潜移默化地学习文明礼貌知识。我们要求幼儿“上下请排队”,不小心碰到他人时说“对不起”“没关系”,在活动中有人摔倒,要及时把他人扶起来,等等。这样,幼儿懂得了在人际交往中要互相尊重、谦虚恭敬、相互谅解的道理。

抓节日礼仪教育:我利用各个节日,开展主题教育活动,让幼儿学会和懂得关爱、孝敬和感恩。比如母亲节、父亲节,我们让幼儿了解父母养育他们所付出的辛劳,回家为父母做一件事情,对父母说一句感恩的话:“爸爸妈妈我爱你们,爸爸妈妈辛苦了。”虽然幼儿未必能深刻地领会其中的意义,但家长们还是感到很欣慰。

三、家园共育,大手拉小手

因为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文明礼仪教育仅仅靠幼儿园是远远不够的,园内教育要与家庭教育紧密结合起来,共同为孩子搭建健康的家园。我在家长会上向家长宣传礼仪知识,多利用园讯通短信平台、宣传栏,发送文明礼仪知识的内容。另外,我们鼓励家长坚持每天向孩子们回礼,做到鞠躬问好。我们班每月评选出优秀礼仪家长,营造大手拉小手,共创文明的良好氛围。礼仪教育开展一段时间以来,幼儿的文明礼仪素养渐渐提高,良好的行为习惯渐渐养成,我们和家长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细心教育孩子、观察孩子,让孩子做一个知礼、懂礼的人,愿礼仪教育陪伴每个孩子健康茁壮成长。

分享:

Yjs21.coM更多教育笔记延伸读

教育随笔:培养幼儿礼仪习惯


教育随笔:培养幼儿礼仪习惯

小班是幼儿良好习惯养成的重要时期,在一日活动中培养小班幼儿的文明礼仪习惯,是需要广大幼儿教育工作者关注的一个重要教育课题。教师要注意发现小班幼儿文明礼仪教育存在的问题,进而剖析,通过结合感恩教育渗透文明礼仪教育、养成文明用餐礼仪,在游戏中渗透礼仪教育三个方面培养幼儿的文明礼仪教育。

小班幼儿正是良好习惯养成的重要时期,如何在一日活动中培养小班幼儿文明礼仪习惯,是摆在广大的幼儿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重要教育课题,也是《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社会领域的幼儿发展目标之一。

一、当前小班幼儿文明礼仪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1.没有深刻挖掘礼仪教育的内涵,部分教师太注重形式。

通过观察大多数幼儿园的小班幼儿礼仪教育,我们发现存在不少问题,走形式、走过场就是普遍存在的现象。教师在文明礼仪教育中没有深刻挖掘教育的内涵,将精力更多地投入在礼仪教育的形式落实上。比如,幼儿园要求幼儿在入园时,遇到老师要主动鞠躬打招呼:“老师早!老师好!”遇到小朋友的家长也要打招呼:“某某爸爸妈妈早!某某早!”离园时,幼儿要主动与老师告别,说:“老师再见!”教师和幼儿基本都能按着要求来做,但大多数人不是发自内心的情感流露,甚至有的说话时都没有注视对方,这种形式化的礼仪就像为了完成一项任务。这样的礼仪教育没有将文明礼仪之美渗透到幼儿纯洁的心灵中,幼儿不明白为什么要讲文明讲礼仪,感受不到其中的愉悦感,没有很好地激发幼儿养成文明礼仪习惯的积极性。

2.存在幼儿只为了获取表扬而讲礼貌的问题。

幼儿的思维具有具体形象的特点,而现在幼儿园中一些鼓励性的教育的方式,让幼儿产生了一定的误解,文明礼仪教育同样如此。比如,在对小班幼儿园的采访中,笔者提问孩子:“小朋友,你知道为什么要做一个讲礼貌的孩子吗?”得到的回答大多数都是:“讲礼貌的孩子能得到小红花。”“讲礼貌老师才会喜欢我!”似乎在幼儿眼里,所谓的礼貌就是向老师问好,和别人说几句礼貌用语是为了得到老师的表扬。不难看出,这同样也是在走形式、走过场的形式下衍生出的差强人意之处。作为幼教工作者应该让孩子懂得文明礼仪的真实意义,否则,就会长养幼儿的虚荣心,让孩子变成口是心非之人。

二、培养小班幼儿文明礼仪习惯

1.结合感恩教育,渗透文明礼仪教育。

孩子是一个家庭的希望,家人在他们身上付出了无私的爱。但是,在我们国家大多数孩子是独生子女,从小生活在物质优越、百般宠爱的家庭环境之中,他们大多数不知道对父母和亲人心怀感恩,觉得理所应当。因此,幼儿园要结合感恩教育渗透文明礼仪教育。

首先,要让孩子懂得感恩父母。教师可通过放映一些影视资料,让幼儿理解妈妈十月怀胎一朝分娩的不易,哺育抚养时日日夜夜的艰辛等,让幼儿明白“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的意思,让感恩之心萌生。同时,让幼儿懂得入离园时对家长讲礼貌是爱的表达,是感恩家长的表现,因此,在离园时,要亲切地和家长说:“爸爸再见!”“妈妈再见!”

其次,要让幼儿懂得感恩教师。幼儿园要通过播放一些平时教师与幼儿相处的图像资料,让孩子感受到教师无微不至的照顾,知道其中的辛苦,让幼儿产生由衷的感恩之情。早上入园时,对教师说:“老师早!老师好!”每天放学离园时,要主动与教师告别,说:“老师再见!”这些礼貌用语都表现了对教师的感恩和尊重。

第三,让幼儿认识到小朋友和小朋友的父母都是我们的亲人,“凡是人,皆须爱,天同覆,地同载”,“事诸父如事父,事诸兄如事兄”。在这个社会中大家是相互依存的,作为社会中的一员要心存感激,对待自己的叔叔伯伯,应该像对待自己的父亲一样;对待小朋友的亲友,也应像对待自己的亲友一样。看到他们要热情地打招呼问好,如“叔叔好,伯伯好,阿姨好,某某小朋友好……”明理则通,幼儿在明白了讲文明礼仪的意义后,在按着要求快乐遵守执行一段时间后,就会养成见人主动打招呼的良好习惯。

2.养成文明用餐礼仪。

用餐礼仪是显示一个人文明素养的重要方面,在幼儿时期养成良好的用餐礼仪习惯,对幼儿以后的生活都会起到重要的影响。一些小班幼儿刚刚入园时,有的挑食,有的一口不吃,这都是因为父母平时太溺爱孩子;有的孩子刚入园时,吃饭和嬉戏分不清,边吃边玩,这都是因为平时在家里太娇惯养成的不良习惯。

幼儿入园后,教师要要求幼儿文明用餐,从如下几方面培养幼儿的良好用餐礼仪习惯:第一,要求进餐时不挑食、不说话、不玩耍。教师要通过生动的讲解,让孩子明白要想身体长高、健康,就要给身体提供丰富的营养,而挑食是无法满足身体需要的;进餐时说话,会影响和破坏吞咽动作,容易使食物进入喉腔,引起咳嗽,会造成危险。因此,吃饭时一定要保持安静,要在自己的固定位子上吃,不和其他小朋友嬉戏。第二,要求幼儿饭前洗手,饭后漱口。通过结合一些生动资料的展示讲解,让幼儿明白吃饭前应洗手,让孩子知道病从口入,嘴巴碰到没有洗干净的手,会传染病菌,会得肠炎、菌痢等多种疾病。同时,教师要教会孩子正确的洗手方法。而饭后漱口可以有效预防牙病,长久坚持就会起到保护牙齿、清洁口腔的效果。有的小班幼儿开始不会漱口,教师要做好示范,教会孩子漱口。另外,为了让幼儿能够学会用餐礼仪,保持用餐礼仪,教师要取得家长的配合,让幼儿在家时也要和在幼儿园里一样,遵守用餐礼仪,家园共育,培养幼儿良好的用餐习惯。

3.在游戏中渗透礼仪教育。

喜欢游戏是幼儿的天性,幼儿时期,生活即游戏,游戏即生活。在游戏中渗透礼仪教育,培养幼儿的文明礼仪习惯,也是有力的教育手段。心理学家经过研究指出:情感─认识─实践是幼儿良好礼仪习惯形成的三个重要环节。基于此,笔者认为,在幼儿游戏中培养文明礼仪习惯应该从如下三方面着手:

第一,开发游戏中的情感元素。在游戏前教师可以通过与幼儿展开轻松、自由的对话,渗透礼仪元素,比如,想借用一下某某的玩具怎么说,想和某某与你一起做游戏怎么说等,引导幼儿运用礼貌性的语言与别人交流。教师还要创设能够融合礼仪教育的游戏环境,为幼儿在游戏中的礼仪交流提供启发和指导。比如,画一个太阳花的卡通笑脸,表示见到小朋友、老师、家长打招呼时要亲切微笑,会像向阳花一样美丽。

第二,在游戏中体验礼仪。教师可以为幼儿播放有关礼仪的多媒体资料,让幼儿了解一些场景中不同人物的良好的文明礼仪行为,设计与之相应的游戏情节,让幼儿表演和实践,学会一些礼仪交往的常识和技巧。比如,怎样接待来客,怎样称呼不同年龄段的人,等等,让幼儿在游戏交往中练习礼仪的运用。

第三,回忆分享文明礼仪的感受。教师可以组织幼儿在游戏区域中,模仿电视访谈之类的节目,开展以“文明礼仪”为主题的访谈。比如,以文明礼仪主题中的“礼貌待客”为题,让教师或者小主持人采访小朋友家里来客人应该怎样接待?通过有效的互动交流,大家分享礼仪经验,强化对礼仪的认知,以期内化幼儿的文明礼仪行为习惯。

综上所述,任何良好习惯的培养都不是一蹴而就的,幼儿文明礼仪习惯的培养同样需要付出坚持不懈的长期努力。幼教工作者要将幼儿文明礼仪习惯的培养当作一项重要的教育工程,为之付出热情、真诚、大爱和信任。

小班幼儿交往能力的培养


陈鹤琴说,人之所以异于其他的动物,就因为人是一种社会的动物。在社会生活中,人们需要交往,需要与社会融合。而未来社会更需要我们下一代具有社会交往和活动的能力。新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也把“学习初步的人际交往技能”列为教育的内容和要求。然而,现在的孩子恰恰缺乏与人交往合作的能力。小班的孩子尤其如此。在观察中我发现,他们正确运用语言交往的能力差。具体表现在不善于主动地与人交谈,并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与态度,也不善于根据不同的情境运用恰当的词、句向对方作出应答,解决矛盾。那么,如何从实际意义上来培养小班幼儿的交往能力呢?这是一个非常值得研究和探讨的问题。在实践中我发现,我们应抓住幼儿园、家庭和社区这几个突破口,有意识地让孩子参与交往活动。从而让他们体验交往的快乐并逐渐提高他们运用语言进行交往的能力。首先,教师应充分利用幼儿园的群体,去设计、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1、日常生活中给幼儿提供交往的机会。交往活动实际上是一种很自然切带有无意性的活动。我在日常生活中,经常安排幼儿自由交谈,幼儿相互介绍着各种有趣的事,聊得甚是投机,无意之中孩子的交往能力就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另外,我还经常安排一些班与班之间的谈心活动,让孩子们的交往打破时空的界限。我还注重在日常生活的各个环节中培养幼儿的交往能力。如:来园时让值日生做小接待员,热情地接待同伴,互相问好。游戏时我让孩子们合作玩玩具,餐后散步时让孩子们自选同伴拉手等。这些无形中就让幼儿体验到交往的乐趣,从而想交往、敢交往、会交往。2、设计学习交往语言的系列活动。设计的活动应有明确的目标,内容应以幼儿最易碰到的交往事件为主,活动设计要抓住重点,针对幼儿交往中最易产生的主要矛盾和问题进行设计。如我针对幼儿不善于提出要求并商量解决这个问题设计了一个交往活动“他们应该怎么做?”先请大班的哥哥、姐姐进行情境表演:文文抢了彬彬的玩具,两人发生争执并大打出手。然后请幼儿讨论并说一说他们应该怎么做,接着让幼儿拼图讲述,内容多幅诸如此类的画面,最后请幼儿表演,让幼儿在快乐的模仿表演活动中练习与运用商量用语。3、在游戏中培养幼儿的交往能力。对于小班的幼儿来说,各种知识的掌握及能力的培养主要是通过游戏来完成的。交往能力的培养在自主性游戏中最能体现出来。游戏前,我先让幼儿商量选择角色,制定简单的游戏规则,和孩子们一起绘制游戏规则图。游戏时我又鼓励他们与同伴们一起玩,遇到问题商量解决。另外,我还非常重视以大带小的合作游戏,让中大班的哥哥姐姐也加入我们的游戏。在一次《我和电视》的主题活动中我们还专门设计了一个“小记者”专栏,游戏前,我请幼儿推选出“小记者”,并在游戏中观察采访,游戏讲评时,就是小记者们一展才华的机会了。你瞧他们言辞犀利,时而还请台下的幼儿集体讨论,商量解决每天新闻报道中的热点话题,这对幼儿交往能力的提高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其次,充分利用家庭、社区的教育资源,扩大幼儿的交往空间。《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的总则中就明确指出“幼儿园应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因此,密切家园联系应成为培养孩子交往能力的突破口。教师可以通过开放半日活动,召开家长会、家访、家长课堂等活动,向家长了解幼儿在家的生活交往情况。同时,向家长介绍培养幼儿交往能力的积极意义。如:我通过“我是小主人”的系列活动,向家长介绍了交往的重要性,还向家长推荐了多种好的做法:如让孩子招呼客人,带孩子做客,让孩子去办一些力所能及的事等。总之,只有家长的理解、支持、配合,才能使家园同步,协调一致促进幼儿交往能力的提高。另外,社会的教育资源又是最丰富的,而幼儿也必然要走向社会。我经常带幼儿走出幼儿园,走向社会。如参观菜市场,帮助食堂阿姨买菜,去快餐店吃点心,参观银行等,让幼儿在实际生活中得到交往的机会。另外,今年的“元旦”医生入园为幼儿体检,我抓住这个机会,在体检的空余时间内,开展了“我和医生聊聊天”的活动。幼儿非常乐意参加,话题也很多。如“叔叔你几岁了?”“你喜欢我吗?”……这让我非常感动。这些社会性的活动,无疑能真正提高幼儿的交往能力。当然,培养小班的幼儿的交往能力并不是单方面的,只有做到各个教育领域的整和。活动才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成效。

教育随笔:谈小班幼儿的交往


教育随笔:谈小班幼儿的交往

早晨,妍妍的奶奶带着孩子一起来到教室,一见我就笑着对孩子说:“叫老师啊。”“孙老师早!”“早上好!”我微笑着与她打招呼。她奶奶随即向我询问:“老师,昨天回家孩子说硕硕打她了”我俯下身子轻轻摸摸孩子的头,问孩子:“这是怎么回事啊?”她没有言语,只是用很锐利的眼神盯着那个孩子。家长也期待着我给她一个交代,我只能请硕硕来说说发生了什么事情。可是硕硕也闷不作声,我也不想勉强孩子,因为毕竟我不了解事情的前因后果,也没有亲眼看到事情发生的过程,只好冲着孩子的奶奶笑笑,对她说:“孩子嘛,打打闹闹很正常的,平时我看见她们两个可要好了呢!”。奶奶也没有说什么,只是淡淡的点了点头。

与人交往,这是人生来就具备的一种本能,也是人生存的需要。从孩子来看,孩子有交往的需要。从出生开始,孩子作为一个社会的人,就有了与他人交往的需要。最初的是与父母或主要抚养者的交往。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发育的不断完善,孩子渴望更广阔的天空,他开始走出家门,走向社会。孩子在与同伴的交往中出现小冲突,我认为是正常的,也是可喜的。冲突只有在交往中才会发生。但孩子的交往经验远远不够,虽然小女孩喜欢跟人交往了,有交往的兴趣,但是她缺乏必要的社会交往技能和经验,毕竟孩子年龄小。在与人交往时,她无法正确地体验自己的真实情感,不能恰当地表达自己的情感,也不能正确地观察与了解自己,更无法准确地把握别人的心情和意图。于是才出现了当其他小朋友与她发生冲突时,就向一贯能依赖、保护自己的奶奶告状。从家长来看,这位家长已经有了初步的培养孩子交往能力的意识。每次来园时,她带着孩子来都要求孩子主动与老师打招呼问好,从教师来看,孩子间发生矛盾,而教师不了解情况,因而没有以权威者的身份出现,妄下论断斥责孩子,这是尊重孩子的体现。我们需要在适当的时候帮助孩子获得交往的技巧。这个“引导”可以是成人在与孩子的日常生活中,以自己的言行潜移默化地进行,如坚持正面教育。也可以是在某个具体的事例后,给孩子一定的方法。更可以利用这个机会,用合适的方式与孩子一同商量怎么解决同伴间的矛盾,可以怎么做、应该怎么做,使每一次交往都成为孩子成长的经验。

教育随笔:幼儿园小班常规培养


行为决定习惯,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良好的习惯可使人终身受益。尤其是小班这个年龄阶段,孩子的可塑性很强,也是养成好的常规的最佳时期。所以我们一定要抓住这个时期让孩子形成一个好的常规,不仅孩子需要,同时也可以减轻老师的工作负担。

一、要创设情境,用拟人的方法引起幼儿的兴趣

幼儿的思维具有拟人化的特点,因而具体的模仿比抽象的要求更能引起幼儿的兴趣。午餐后的散步是有利于幼儿身体健康的活动,但幼儿活泼好动,常发生追跑现象。我经常提醒,但收效甚微。于是,我试着换了一种方法,对他们说:“咱们来学小乌龟走路好吗?”幼儿特别感兴趣。之后,我又引导他们模仿小蜗牛走路、小猫走路、小猴踩钢丝等动作,幼儿都非常高兴地慢慢走着。拟人的方法使散步变成了游戏,在孩子们眼里,这不是在散步而是在玩。这就将“老师让我散步,不让我跑”的被动行动转化为“我想散步”的自愿活动,既发挥了幼儿的主动性,又收到了管而不死、活而不乱的效果。

二、结合幼儿的生活经验来引导他们理解常规

对于幼儿来说,空洞的说教是无用的,理解必须建立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如幼儿洗手后经常不擦干,针对这个问题,正巧前段时间感冒生病的幼儿较多,我就把洗手说成给小手洗洗澡。我说:“小手洗过澡,不擦干会生病的。”由于有了关于感冒的生活经验,幼儿对我的话理解很快,有的幼儿边擦手边对我说:“不擦干,小手就该咳嗽了。”常规培养建立在幼儿充分的自身体验上,便于幼儿理解并自觉地遵守,理解之后更有利于发挥幼儿的主动性。

三、教师为幼儿做好榜样

教师是幼儿心目中极有影响的人,一举一动都能发挥巨大的感染作用。因此,教师一定要成为幼儿学习的楷模,为幼儿做好示范作用。例如,我们要求幼儿在喝水时排好队,这时老师口渴了也要排队,不可以插到前面直接就接。要求幼儿在午睡时要安静、不讲话,老师这时也不可以大声讲话,更不可以在午睡室里聊天。因为!幼儿听到老师讲话,也想和边上的小伙伴讲话。午睡室里安安静静,想讲话的幼儿也会打消讲话的念头。

四、家园配合,巩固发展。

利用家长园地,向家长宣传合理为幼儿穿着衣物的知识,并同个别家长联系,让他们注意自己孩子的着装、多考虑一些孩子的生活细节问题。现在,有的家长为孩子购买衣服只凭自己的审美观点,不考虑孩子身心的特点。不是衣服太紧,不透气;就是衣服穿脱不方便,影响孩子的行动;有的衣服还不符合孩子的年龄特点,要么太妖艳,要么太老气。孩子的穿戴应有孩子的特点,我们教师可利用家长园地和与家长个别交谈的时间提醒家长做到这一点。让家长也加入到培养良好的常规习惯的队伍中来,真正做到家园同步。

幼儿园小班教育随笔(幼儿常规培养有感)


幼儿常规培养有感

新学期开始时,我和春花老师接任了新升入的小班孩子,对孩子们来说幼儿园是一个陌生的环境,所有的常规教育都要从零开始。现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常规训练,孩子们已步入正轨,我们也融入到了这群小家伙的心中,对于幼儿的常规培养,有以下感悟:

首先两位老师的思想和行动要统一,一样的要求,一样的标准,不能有好人主义和拖沓现象,让孩子们认识到:每位老师的要求都一样。

其次,教师要坚持抓幼儿常规

,因为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只有坚持不懈,不厌其烦,才能越带越轻松,短时间内是不会出成效的。

再次,针对幼儿的个性因材施教,个别幼儿个别对待,达到总体的全面发展。

相信,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会把我们的班级打造成一个和谐的大集体。

善于发现孩子的优点

郝明军和丁一民是我班最调皮的两个男生,并且在我园也“小有名气”,平时,老师们说起来,都头疼。

这几天,由于天气不好,孩子们脚上的泥土带的教室里到处都是,为此,我不知要扫几遍地,累的不行。

今天,我正弯腰扫地,郝明军和丁一民一人拿扫帚,一人拿叉子来帮我扫地,并且有模有样,了解到他们在家经常帮妈妈扫地,我及时表扬了他们,并鼓励其他幼儿向他们学习。

在我的鼓励下,这两名幼儿在以后的卫生扫除中都表现的很突出。

孩子的性格各有所异,只要适当的引导他们,孩子们会发挥所长,向健康的方向发展。

老师和你说句悄悄话

今天我值班,午睡的时候,孩子们又是难以入睡,于是我连喊了两声,还是不见效果。这时,我心里一动,有了一个主意。我对孩子们说:“现在大家来比赛,看谁先睡着,谁先睡着,老师就对他说一句悄悄话。”话刚说完,孩子们马上都躺好,装作睡着了。于是,我就趴在每个幼儿耳边,轻轻地说:“好孩子,真听话,快睡觉。”这样一来,果然不错,孩子们一个个都很快进入了梦乡。

悄悄话的妙用,不但有利于幼儿午睡,还缩短了我和孩子之间的距离,增加了他们对我的亲切感。通过这件事情,我觉得老师要针对幼儿的年龄特点来教育孩子,不要强制孩子去做某件事情,有时候得巧施小计。

特别孩子要特别对待

我班的林林小朋友,脾气特犟,哭起来,在地上又搓又滚,谁拉都不起来,就连家长也没办法。

一天,他又哭了,我就对他说:“林林看你都哭出汗来了,你的手绢呢?老师帮你擦擦汗。”他的哭声嘎然而止,说:“我……没带。”我一看,有门儿,赶紧顺着他说:“走,我用我的手绢给你擦擦吧。”没想到,他竟乖乖地爬起来了,我领他到了洗手间,给他洗了洗,擦了擦,让他回到座位上,他就跟小朋友们玩了起来。初战告捷,我很是高兴。以后每次他哭闹时,我都试着跟他说话,引开他的注意力。这对于林林的哭闹,可算是“对症”的良药了。

通过这件事情,我觉得我们做幼儿教师的,平时在工作中,要认真观察,注意积累,我相信,只要因人而教,教育效果一定会很好。

注意孩子的异常表现

最近几天,我发现我班的晓晓上厕所次数很多,有时甚至不到十分钟就要上一次厕所

教育随笔:谈中班幼儿的交往


早晨,妍妍的奶奶带着孩子一起来到教室,一见我就笑着对孩子说:“叫老师啊。”“孙老师早!”“早上好!”我微笑着与她打招呼。她奶奶随即向我询问:“老师,昨天回家孩子说硕硕打她了”我俯下身子轻轻摸摸孩子的头,问孩子:“这是怎么回事啊?”她没有言语,只是用很锐利的眼神盯着那个孩子。家长也期待着我给她一个交代,我只能请硕硕来说说发生了什么事情。可是硕硕也闷不作声,我也不想勉强孩子,因为毕竟我不了解事情的前因后果,也没有亲眼看到事情发生的过程,只好冲着孩子的奶奶笑笑,对她说:“孩子嘛,打打闹闹很正常的,平时我看见她们两个可要好了呢!”。奶奶也没有说什么,只是淡淡的点了点头。

与人交往,这是人生来就具备的一种本能,也是人生存的需要。从孩子来看,孩子有交往的需要。从出生开始,孩子作为一个社会的人,就有了与他人交往的需要。最初的是与父母或主要抚养者的交往。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发育的不断完善,孩子渴望更广阔的天空,他开始走出家门,走向社会。孩子在与同伴的交往中出现小冲突,我认为是正常的,也是可喜的。冲突只有在交往中才会发生。但孩子的交往经验远远不够,虽然小女孩喜欢跟人交往了,有交往的兴趣,但是她缺乏必要的社会交往技能和经验,毕竟孩子年龄小。在与人交往时,她无法正确地体验自己的真实情感,不能恰当地表达自己的情感,也不能正确地观察与了解自己,更无法准确地把握别人的心情和意图。于是才出现了当其他小朋友与她发生冲突时,就向一贯能依赖、保护自己的奶奶告状。从家长来看,这位家长已经有了初步的培养孩子交往能力的意识。每次来园时,她带着孩子来都要求孩子主动与老师打招呼问好,从教师来看,孩子间发生矛盾,而教师不了解情况,因而没有以权威者的身份出现,妄下论断斥责孩子,这是尊重孩子的体现。我们需要在适当的时候帮助孩子获得交往的技巧。这个“引导”可以是成人在与孩子的日常生活中,以自己的言行潜移默化地进行,如坚持正面教育。也可以是在某个具体的事例后,给孩子一定的方法。更可以利用这个机会,用合适的方式与孩子一同商量怎么解决同伴间的矛盾,可以怎么做、应该怎么做,使每一次交往都成为孩子成长的经验。

幼儿园教育随笔:《培养幼儿习惯》


通过游戏儿歌等的方法培养幼儿良好的洗手习惯。

我们通过儿歌如“小手真有用”、“小手洗一洗” 让幼儿了解小手的作用,学会洗手的方法。手接触外界物体最多,最容易受到污染。特别是孩子,由于好动更易将不洁东西上的病毒、病菌附在手上,如果饭前不洗手,就会将手上的细菌吃进体内而生病。因此,洗手对保持皮肤清洁,养成良好的进餐习惯十分重要。通过小竞赛,让幼儿掌握洗手的顺序(挽袖、打湿、打肥皂、手心、手背、手腕,用清水洗净,甩手上的水),刚开始学时,一不注意,孩子们的袖子就弄湿了,借此机会,我就给孩子们做示范——挽袖,并一边洗手一边教幼儿说:“搓搓手心一二三,搓搓手背三二一,手指头洗仔细,小手腕别忘记。”这样,孩子们把洗手当作游戏,使幼儿养成食前洗手的好习惯。

三、在日常生活中纠正幼儿的偏食、剩饭情况 。

1、 及时调查、了解幼儿的偏食情况

在了解中,我发现幼儿的偏食习惯形成原因有以下几种:家长从未提供或很少提供某种食物;身体因素,如脾胃不合等;生活习惯;情绪不稳定等。

2、 因人而异,实施不同的教育方法

(1)榜样示范法。根据小班幼儿“喜模仿”“爱表扬”的特点,我就利用集体氛围的渲染,用情绪感染他们,为他们树立榜样。告诉他们老师最爱吃了,不知道哪些小朋友跟老师一样爱吃,并及时表杨,为他们树立榜样,幼儿的情绪一下子高涨起来,争先恐后地大口大口吃起来。

(2) “打预防针”的方法。 我班有些幼儿对某种食物高兴时能吃一些,不高兴就少吃和一口不吃。对待这类幼儿,我采用“打预防针”的方法。在饭前,先做一些愉快安静的游戏,然后让孩子猜猜今天吃什么菜,孩子你一言,我一语说了许多,最后我告诉他们今天吃的是一种营养特别丰富的菜,多吃它会长高,长聪明,看谁吃得又多又香。这样,孩子们的情绪被调动,相互比着吃,往往会吃得很香。

(3)逐渐加量的方法。有些幼儿从小就不吃某种食物,因此要他一下子改过来是不太可能的,也是不太现实的。对这类幼儿我采用“逐渐加量”的方法。如我班有些小朋友不吃绿色蔬菜,开始她一看到绿色的蔬菜就摇头,现在能稍微吃点了。

(4)物质鼓励法。对偏食、剩饭的幼儿我那怕是一点点进步,我都给予鼓励,发给孩子一朵小红花,小贴画、小卡片等,调动幼儿的积极性,促使幼儿改正偏食和剩饭的不良习惯。

通过这一系列的措施,我班偏食和剩饭的不良习惯得到了有效改善

幼儿园礼仪教育


礼仪究其本意来讲是礼节,礼貌。

它折射出一个社会文明程度的高低,是一个社会进步的标志。

儿童的可塑性强,礼仪从小培养,有利于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我国一著名幼教专家曾说过:教孩子礼仪,等于教孩子优雅地过一生。

对社会的进步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

就教育而言,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孩子从小生活在家庭里,受到最初的、往往也是最有影响的启蒙教育。

因此,相对于学校、社会的教育,家庭礼仪教育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家长就是孩子礼仪的启蒙老师。

孩子们自小与家长接触的时间最长,家长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对孩子们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认识到自己是孩子的启蒙老师,是孩子在生活中模仿的主要对象。

我们的各种行为会深深的影响孩子。

因此,在我们的现实家庭生活中,常常严于律己,养成良好的生活规范。

譬如:无论是工作还是休息日都按时就寝,起床:讲卫生,保持家中整洁等等。

家庭成员之间和睦相处,互谅互让,互相尊重。

晚辈尊敬长辈,谦虚接受长辈的正确教导和意见;吃饭请长辈先就坐,给长辈盛饭,拿碗筷。

亲友来时热情欢迎;亲友告辞时应该起身相送,对老者要搀扶照顾乘车等。

孩子现在还小,有些方面还不能理解,我俩常以讲故事等多种方式正确引导,并力求他也这样做。

我们在家庭中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

喜欢《幼儿园小班幼儿交往礼仪培养随笔》一文吗?“幼儿教师教育网”希望带您更加了解教育笔记,同时,yjs21.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小班教育随笔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