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随笔:绘画教学中的儿歌牵引

05-04

毋庸置疑,当我们成为一名合格的老师时,我们更应该注意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和方式,而教育笔记有益于学生可以更好地接受新知识。有关于优秀的教育笔记你知道哪些呢?考虑到您的需要,小编特地编辑了“教育随笔:绘画教学中的儿歌牵引”,但愿对您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小班孩子处于涂鸦期,因此小班绘画教学应以激发孩子的绘画兴趣为主要目的。如何激发兴趣呢?在多次尝试后发现,儿歌牵引法非常适合小年龄幼儿的绘画教学。既使活动形式生活泼,又能突破教学目标,而且孩子喜欢。

抓住孩子们喜欢儿歌的特点。教学时我把枯燥、难以理解的知识或绘画技能、难点编成儿歌,加强趣味性,使教学内容形象化,技能教学趣味化,孩子在游戏化的情景,趣味画的儿歌中,念一念、画一画,他们乐意尝试,喜欢绘画,攻克难点。如练习画圆圈《小鱼吹泡泡》时,我会说:“小线段,弯一弯,转一圈,两头快接住,成了好朋友,变成圆泡泡。”又如棉签画《一串红》中,用“小鞭炮”、“排排队”来形容一串红的外形特征,同时为解决花连着茎这一难点,我采用了形象生动的儿歌“小小棉签开火车,从车站往外开,嘟嘟嘟,到站停下来。”为了孩子掌握正确的棉签蘸颜料的方法,“小小棉签来喝水,喝饱边上停一停”简短的儿歌一下子帮助孩子学会了使用颜料的有效方法,养成良好的绘画习惯。

除了儿歌,一些简短的故事、谜语等也是绘画教学中的有效手段,我们老师不妨尝试一下,相信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YJS21.cOm更多教育笔记小编推荐

教育随笔:绘画活动结束后


绘画活动结束了,孩子们开始三三两两的把画塞进作品袋里,并开始相互欣赏起作品来。忽然,一位小朋友大声的叫起来:“老师快来看,天天画的不是小鸭子…”经他这么一叫,很多小朋友都围了过去,“哈哈,小鸭子怎么没有长长的嘴巴?”“小鸭子怎么是这样的呀?真是个小笨蛋……”孩子们在叽叽喳喳的说个不停。我走过去一看,呀,原来是这样!

今天我们画的是小鸭子,相信大家肯定能在脑海里勾勒出了小鸭子侧面的轮廓:圆圆的脑袋,扁扁的嘴巴,还有一个圆圆的眼睛,脑袋斜下方是半圆形的身体。为了让幼儿观察的更仔细,我特意从家里带来了一只塑料的小鸭子,在讲解时我重点引导幼儿进行侧面观察,让孩子们看清楚了鸭子的轮廓,因此在画画时他们也都是这样画的。然而却忽略了正面观察,因为我根本就没有想过画正面的小鸭子。可天天呢?他画的正是正面的小鸭子:圆圆的脑袋,脑袋上长了一对大大的眼睛,眼睛下面是一个宽宽的嘴巴,在脑袋下方再画了一个大圆那是它胖胖的身体。天天经小朋友这么一喊,顿时羞红了脸。这时我拉着他的手,他非常紧张,我给了他一个甜甜的微笑,用眼神告诉他“你很棒!别紧张!”等小朋友安静下来,我拿出那张画,问他:“天天,你画的是小鸭子吗?”天天紧张的点点头。然后我接着问大家:“请小朋友看看天天画的小鸭子和你有什么不同?”有的说:“我们画的鸭子的嘴巴在边上的,可天天的在圆里的。”有的说:“我们画的鸭子身体是半圆形的,他画的是圆形。”还有的说:“我们画的鸭子没有手的,可天天还画了两只手。”“咦,为什么天天画的小鸭子和我们的不一样呢?”我带着疑惑的表情拿出塑料小鸭子,“有没有小朋友发现答案了?”“我发现了”“我也发现了!”孩子们惊奇的发现原来天天画的是正面的小鸭子,那两只手正是小鸭子的翅膀。大家向天天竖起了大拇指,天天的脸上又露出了灿烂的笑容。

《纲要》提出幼儿艺术教育必须“克服过分强调技能技巧和标准化要求的偏向”,以免把创造性的表现活动降格为机械的训练,使幼儿在被动地服从和模仿中,丧失自信心和对艺术活动的热情,泯灭创造力。我庆幸没有扼杀掉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使得孩子能在以后的活动中能更自信,更大胆的表现自我。

然而,通过这件事,我也在反思,我们要求幼儿要创新,那老师你创新了吗?为什么说到小鸭子,脑海里反映出的就是它的侧面形象呢?这是一种思维定式。《纲要》中指出,作为一个专业教育者,教师应该具有不断地专业化学习的意识和能力。这既是现代社会发展、教育不断改革对教师的必然要求,也是活的不断变化的教育对象和不断出现的新的教育问题与需求的必然要求。

教育随笔《熟悉的儿歌,更易学》


《指南》语言领域指出:幼儿的语言学习需要相应的社会经验支持,应通过多种活动扩展幼儿的生活经验,丰富语言的内容,增强理解和表达能力。应在生活情境和阅读活动中引导幼儿自然而然地产生对文字的兴趣,用机械记忆和强化训练的方式让幼儿过早识字不符合其学习特点和接受能力。

在这次活动中,我发现我们班的小朋友对于外婆,还是很陌生的,所以活动中,我花了一些时间,跟孩子们解释这个词语。这是一首幼儿比较熟悉的儿歌,所以在使用普通话版本学的时候,孩子们很快就会了,但是在引用方言版的时候,很多孩子都不愿意开口尝试,这可能和我们平时的教育有关,我们和家长平时都使用普通话交流,本地方言都被遗忘了,所以我们平时也要和孩子了解一下方言的文化。

针对我们小七班孩子的情况,我说话的速度放得慢了一点,这样大胆尝试七都方言的童谣。《摇啊摇》是一首七都童谣,内容短小精悍,读起来朗朗上口,充满情趣,具有情趣。童谣中描述的外婆桥,符合幼儿的生活经验,能激发他们参与活动的兴趣,促使他们在玩中学,学中玩。在童谣中幼儿听懂“朵朵糕”“发火跳”的意思。运用图谱展示,很自然的解决了。还通过图谱使幼儿对童谣充满兴趣,便于幼儿理解童谣内容,感受童谣的有趣。《指南》中幼儿能口齿清楚地说儿歌、童谣或复述简短的故事。而在这次活动中幼儿能够达到目标的要求。

本次活动不足的地方是首先是小班幼儿,他们如果使用普通话版本学的话,孩子们很快就会了,但是今天我学得是七都方言版,很多孩子都不敢大胆的尝试,这可能和我们平时的教育有关,我们和家长平时都使用普通话交流,本地方言都被遗忘了,所以我们平时也要和孩子多多了解方言的文化。

其次是在这次活动中,我说的话比较多,孩子们说的话比较的少。而我们通常学习儿歌还是以老师教的为主,这是语言活动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最后是用七都的发言来进行活动,有的时候,我用的是普通话,在念儿歌时,又要用七都方言。整个活动后,我觉得自己语言方面觉得很别扭。以后要进行改进。

教育随笔:绘画接龙“形状游戏”


周孟老师和我们一起深入解读了《形状游戏》这本绘本,在正式探讨绘本前,我们一起玩了一个绘画接龙小游戏“形状游戏”。从第一个老师开始,每位老师添一笔,根据自己看到的图形结合自己的想象开始进行创作,最后我们完成的作品从各个角度来看都有不同的答案,像小鱼、小怪兽等等。

我感觉这个小游戏很好,既能培养孩子们的合作意识又能发挥孩子们的想象力。我想和孩子们一起来玩一玩这个小游戏,开始前我和孩子们说好了规则,每一位小朋友只能添一笔,可以观看但是不能说话,也不要去给其他小朋友意见,发挥自己的想象力。

游戏开始了,首先我来完成第一笔,然后我把纸传给了一组的小朋友,从徐缓小朋友开始第二笔,一开始徐缓有点迷茫,无从下笔,但是小朋友们都没有催她,而是静悄悄的等待,仔细观察在我画的弧线的下方也连接一条弧线,继续往下传可能孩子们已经有了想法,张潇逸画龙点睛的一笔,让没有主题的线条变成了一条小鱼,在线条连接的部位画上了眼睛。接下来孩子们开始进行装饰了,在小鱼的身上画线条,可是感觉还是少了点什么?张喆旭小朋友仔细观察了一下,在线条链接的尾部画了一条小鱼的尾巴,我都没有看出来,孩子们却已经观察到了,不得不说孩子们的想象力和观察力都要比成人灵敏的多。小鱼生活在水里,这时巩紫涵小朋友拿起笔就在纸的底部画上了波浪线,这一笔添得精彩极了,像是一幅完整的画了!孩子们你一笔我一笔继续完成着,最后何政霖小朋友在水中画上了海草,修饰了整体。完成以后,我把画放在了黑板上,孩子们异口同声的说:“小鱼,我们画成了小鱼,看还有水草,小鱼突出了泡泡。”孩子们不仅完成了一幅画,而且还有了自己的见解,同时在进行创作的过程中,孩子们都非常安静,很认真的观察小朋友的每一笔。

通过这样一个非常有趣的绘画接龙的小游戏,让孩子们从中找到了很多的小乐趣,孩子们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同时也学会欣赏画作,欣赏艺术。游戏结束后,孩子们都说还想再玩一次,我告诉孩子们回家可以和爸爸妈妈一起玩。这样的形状游戏也可以作为家庭游戏,爸爸妈妈和孩子一起学知识,同时也拉近了亲子关系。

教育随笔:小班幼儿绘画特点


幼儿园小班幼儿一般年龄大约是3岁左右,这一年龄段的幼儿身体处在一个柔弱的、不完善的未成熟的阶段,充分挖掘和发展这一年龄段的幼儿的绘画潜力,能使幼儿大脑得到充分的锻炼和开发,也为幼儿能更好地接受幼儿园体、智、德、美各方面的教育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由于小班幼儿小肌肉群发育迟于大肌肉群,手的精细动作发展差,因此开始画画时90%的幼儿不会拿笔,如何训练幼儿握笔方法与握笔兴趣,例如:出示一幅没有小草的花园挂图,提问幼儿没有草的花园好看吗?幼儿会回答“不好看”,那么我们就给这幅画画上小草好不好,幼儿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在花的上面及周围画上许多小草。在画小草的过程中幼儿会用感觉去发现怎样握笔才舒服,怎样用力才能把小草画的很清楚一些,还可以利用给天空画上雨点等不同的内容来锻炼幼儿的握笔和运笔,以至达到好的效果。

绘画可以锻炼孩子的肌肉精细度,可以开发孩子的智力,锻炼孩子的观察能力和专注力……绘画的好处很多很多,但更多的是能带给孩子无限的快乐。但也不要急于求成,让绘画作为孩子生活中的一项小游戏,循序渐进的进行!

教育随笔:用儿歌培养幼儿的常规


儿童最早接触的文学样式就是儿歌。儿歌总是和儿童的游戏活动相伴相随的,因此儿歌对儿童的作用也就和游戏的作用联系在一起,使儿童在欢歌戏笑中受到文学的感染。

儿歌是在乳儿的摇篮旁伴着母亲的吟唱而进入儿童生活中的。孩子们随着年龄的增长,由感知到模仿,最终学会诵唱儿歌,并从中获得审美感受。但儿歌的内容往往十分浅显,易为幼儿所理解,或单纯集中地描摹、叙述事件,或于简单有趣的韵语中表明普通的事理。例如,圣野的儿歌《布娃娃》:"布娃娃,不听话,喂她吃东西,不肯张嘴巴。"于天真稚气中表达了幼儿对周围生活的模仿和思考。同时,孩子们在诵唱这首儿歌时马上就会联想到自己吃饭的情景,懂得应该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所以,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用儿歌来培养孩子的常规就尤为重要。

在培养幼儿洗手的常规中,我们会先进行集体教学,让孩子了解洗手的基本方法,那么在后续的洗手中,我们还会教幼儿简单的洗手儿歌:小朋友,来洗手,打开水龙头,冲冲小脏手。关上水龙头,肥皂做朋友。搓手心、搓手背,穿过小胡同,搓搓手指头。清清水儿冲一冲,小小水珠甩干净。小毛巾,来帮忙,擦手心,擦手背。哈哈!我的小手真干净!在孩子洗手的过程中,我们会和孩子一起边说儿歌边洗手,这样不仅增加了洗手的趣味性而且孩子们也能按照正确的洗手方法来进行洗手。

在幼儿进餐前,我们会进行餐前准备,在刚进行进餐的常规培养时,我们会通过故事、视频、看图等方法。让幼儿了解吃饭时候的注意事项:比如:不剩饭、不挑食、安静进餐等。除此之外,我们还会教幼儿说简单的吃饭儿歌:吃饭时不讲话,安安静静来坐下,细细嚼,慢慢咽,桌上不撒一粒饭,老师老师辛苦了,我们大家都爱您!在说儿歌的过程就是一个整理和提醒的过程,孩子边说儿歌就会边想起吃饭要求,那么在儿歌说完的情况下,大部分幼儿就都能做好餐前的准备。在就餐的过程中,我们也会根据儿歌的内容来提醒幼儿,比如:刚才儿歌中,我们都说了吃饭时,不讲话,所以,在吃饭时候是不可以讲话的哦!

在自理能力的培养中,我们也会利用这样的方法,比如:叠衣服,我们会根据儿歌的内容,来学习折叠衣服。

用儿歌来培养幼儿的常规不仅提高幼儿的语言能力,更重要的是能够规范幼儿的行为。

中班绘画教学随笔:白色的猫咪


对于刚上中班的孩子,绘画的能力还不是很强,我决定先来一次涂色巩固的练习,为了迎合孩子们的兴趣,我印了很多白雪公主、奥特曼、公鸡、花猫、螃蟹、长颈鹿等图案,供孩子们练习涂色。在涂色前,认识了一遍18色的蜡笔,并还孩子们说,我们要用红色的,绿色的、蓝色的、黄色的这些漂亮的颜色去涂,黑色只能用在头发上,白色涂了看不出来所以不要用。

涂色练习开始了,我巡回整个教室,了解并指导孩子涂色的技巧,大半的时间过去了,我走到小宇面前,一看,怎么什么也没图,仔细一看,他正在用白色的蜡笔使劲往猫咪身上图,我说“老师不是说了,不要用白色的蜡笔图颜色吗?”他是一个不太善于言表的孩子,想说些什么,一旁的孩子都说“猫咪是白色的啊~”这时我才恍然大悟,心中也暗暗想:恩,猫咪的确是白色的,而且我印的是一只,pettycat,动画片里也是白色的。我拿起他的纸,看了好久,猫咪虽然是用白色的蜡笔涂的,但是涂得非常认真细腻,连黑色的轮廓线上也没有蘸到白蜡笔。

其实,画画只是表意的,白色的猫咪真是孩子想心中想要表达的,我的目的只是让孩子练习涂颜色,不避拘泥与什么颜色,黑色白色或者是红色黄色,都是一些漂亮的颜色,可以引导孩子不要使用某种颜色而让画面绚丽,但是却对孩子的审美产生了误区,让我想到,去年,在大班美术兴趣班中,孩子们就不愿意绘画黑白色彩的作品。

孩子的作品应该随性一些,不要去可以追求型,追求色彩的艳丽,让我想在今后班级即将要开展的欢乐音乐涂鸦活动,在活动中多给孩子一些空间,让孩子自由发展,或许梵高、毕加索就会中三班这个摇篮中慢慢孕育而生了。

教育随笔:如何激发孩子的绘画兴趣


教育随笔:如何激发孩子的绘画兴趣

兴趣是孩子们最好的老师,对于有趣的事情,不仅可以激发孩子的兴趣,还可以促进其身心的发展。在绘画的过程当中,有的孩子因为感兴趣,所以认为绘画是一件特别有趣的事,可以随意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想法,而对于绘画失去兴趣的孩子来说,绘画又是枯燥乏味的,从而导致不喜欢绘画活动,总是认为自己画不好,不愿意去画。那又如何激发孩子的绘画兴趣呢?

陈鹤琴先生说过,要在“玩”中学,“玩”是孩子的第一需要,把一些美术工具和材料采用多种不同的活动形式,让幼儿在“玩”中逐渐掌握,在“玩”中逐步提高多种能力。

例如,在我设计绘画活动《彩光下的蝴蝶》这一课时,就是利用孩子们“玩”的天性来进行创作的,首先利用皱纹纸的特性,让孩子们在纸张上“种”满小花(其实就是将剪好的皱纹纸随意铺在画纸上)然后利用儿歌的形式:“春天到,天暖了,我要种小花,这里种一朵,那里种一朵,小花种满了,浇浇水,施施肥,花儿开放了。(将皱纹纸的颜色晕染到画纸上),孩子们被这一奇特的现象吸引了,自然而然就会对绘画活动产生兴趣,同时也激发了孩子积极主动的绘画热情,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气氛当中,高质量的完成自己的绘画作品。

其实,每一个孩子都是想象的天使,有自己独特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所以,作为一名老师,要精心的设计好每一节绘画活动,充分发挥美术教学特有的魅力,以轻松、活泼、多样的内容呈现形式和教学手段。增强孩子们感受能力和想象能力,诱发孩子们的好奇心,激发孩子们的求知欲,从而让孩子们对美术活动保持持久的绘画兴趣。

教育随笔:从兴趣入手学儿歌


教育随笔:从兴趣入手学儿歌

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幼儿往往对喜欢的事物特别感兴趣,而且积极参与,如果教学过程枯燥无味,是不能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教育内容,要求能否兼顾群体需要和个体差异,使每个幼儿都能得到发展,都有成功感。”在组织活动时,我认为只有捕捉幼儿的兴趣点,从孩子的兴趣点入手,才能做好因材施教,才能实现“每个儿童都能主动发展”的教学思想。经验表明:一堂生动活泼、形象有趣的课,必然能调动幼儿学习兴趣,要做到这一点,我极力追求言语、动作、表情在教学方法上的适度运用,寓乐于学,寓学于乐。我从一下两点教授幼儿轻松容易的学习儿歌:

1、追求声情并茂,强化文学作品中的语气语调如果将文学作品平平淡淡地呈现于幼儿面前,是不会调动幼儿的积极性,为了让幼儿很快地溶入文学作品中,我很注意自己的语气语调,我会根据文学作品的特点,在朗诵过程中时快时慢,抑扬顿挫,让幼儿处身于一种亲切、美好的语感环境中,同时,再配上优美、动听、富有想象的音乐,以及形象生动的教具运用,使幼儿在融融的气氛中,尽情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愿望。

2、根据语言加动作表演,带动幼儿的学习兴趣。我在教授诗歌“春天的秘密”时,发现这首诗歌重复较多,而且很长,所以孩子们学习这首诗歌有点难,首先分段让幼儿自己创编动作表演,我对幼儿的动作加以纠正,让每段都有标准的动作,我把自己创编的进行示范表演,幼儿根据诗歌和教师的动作进行朗诵,引导幼儿可以做和老师不一样的动作,这样来表现出自己的风格,有的幼儿动作形象,有的动作滑稽逗人,这首诗歌用了十几分钟,幼儿就能表演和朗诵了。

相信《教育随笔:绘画教学中的儿歌牵引》一文能让您有很多收获!“幼儿教师教育网”是您了解教育笔记,工作计划的必备网站,请您收藏yjs21.com。同时,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教育教学随笔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