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绘画活动美感创造力的培养

05-07

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在日常的学习工作中,幼儿园教师都会提前准备一些能用到的资料。资料主要是指生活学习工作中需要的材料。资料可以帮助我们更高效地完成各项工作。所以,您有没有了解过幼师资料的种类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幼儿绘画活动美感创造力的培养”,希望对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

培养创造型、开拓型的人才,是现代社会发展向我们提出的一个十分紧迫的任务。要完成这个任务,必须从教育入手,从幼儿教育抓起。培养幼儿的方法和途径是多方面的,这里仅就绘画能力的发展谈谈我个人的看法。

一、幼儿绘画中美感的培养

美感,是幼儿对客观事物有美的感受和体验,是培养幼儿审美能力的基础。美感的培养不仅要通过对美好事物的感受和体验,更要通过幼儿自身的创造和对美好事物的再现。艳丽的色彩、优美的线条、和谐的造型,完美的构图等,都能引起幼儿愉快的体验、美好的感受。如他们面对艳丽的鲜花会发生赞叹:好看。在这心情激动的情境中,也就出现了不自觉的萌芽状态的美感。虽然它是不明确和深刻的,但却具有一定的审美性质。对幼儿来说,美感教育仅限于初级的启蒙的范围内,着眼于一些易引起感官愉快的形式,而不涉及深层次的内涵。就是说,通过幼儿自身的器官、手、眼、耳和动作的配合,在探索中认识物体的形状、色彩、结构等,这种感知活动越充分,就越能激起幼儿对美的追求。因而,培养幼儿的感受能力是培养幼儿美感的基础,也是使之形成想象力、创造力的基础。在多年的实践活动中,我总结的美感培养的具体做法有:

1、激发幼儿对色彩的兴趣。

生活的本身就是五彩缤纷、绚丽多彩的,如清晨的朝霞,日夜的星空,朦胧的雨天和火辣辣的夏天,其色彩是各不相同的。再看那五颜六色的儿童玩具、衣服、器皿,不但色彩漂亮而且造型、款式优美。还有那可爱的小物、昆虫、鸟儿,各自都有统一协调的色彩。

幼儿往往有很好的直观形象记忆,并对色彩明亮、鲜艳的东西能产生强烈的情绪反应。如我们在幼儿园里常常能看到这样的现象,小班幼儿用他们喜爱的色彩画线条、画圆圈,虽然没有创造什么形象,但孩子们仍乐此不彼。这是因为孩子们对色彩产生了一种情绪表达的需要和欲望。又如在吹画活动中,幼儿会发现两种颜色相混时会产生新的颜色,教师就要引导幼儿去思考,去观察色彩的变化。让幼儿了解三原色及间色、复色产生的过程,从而使幼儿更好地感知色彩丰富多样的变化。

另外,激发幼儿对色彩的兴趣还应培养幼儿充分感受色彩的能力。从大自然中寻找色彩,认识色彩是教师和父母应十分重视的途径之一。大自然是一本很好的教科书。世界是五彩缤纷的。蔚蓝的天,白色的云,放飞在蓝天中的风筝变得更生动、更富有美感。

又如雨后挂在天边的七色彩虹、小鸟和蝴蝶带着鲜艳的色彩快乐地飞舞;春天,在绿绿的草地上,孩子们在奔跑、打滚,草地与孩子的服装交错在一起形成的色彩斑斓,富有动感的画面。在一年四季的交替过程中,同样会形成各种不同的色调,也都是一幅幅美丽的画面。教师应有效地利用自然素材的美,引导幼儿去感受去发现,并用彩笔尽情地表现自己的感受,这些都有助于幼儿形成色彩美感。

2、培养幼儿对美的事物的整体感受力。

有的教师在教孩子画画时,认为只要纸上画得满满的,样样都有,就认为是想象力丰富,画得好。这种想法其实不是想象的反映,而是不懂得变化和统一的关系,不懂得造型艺术的基本原则,结果导致了无选择的任意堆积,削弱了艺术的效果。变化与统一是形式美构成的基本规律。变化与统一是对立的。同时又是相互依存的。一件真正美的艺术品,都符合变化中求统一,统一中求变化的基本原则。如花瓶内插着五颜六色的花,有了花瓶就把散乱的花朵统一在花瓶之中了,再加上一个柔和的背景色调,就把各种色彩纳入整体色调之中。再如一个房间的整体布置,一套服装的款式设计,一幅画的整体构图等,都离不开变化与统一的构成法则,也就是说一切物象只有符合整体性的美感,才能对人产生美的魅力,才能引人入胜。

不同的形式给人以不同的感觉,如对称的形式给人以稳定统一的美感,像蝴蝶的翅膀,人的双眼、四肢;均衡给人活泼多变的感觉,像大吊车在吊物品,称物用的中国称;垂直的小树林、流水的波纹给人舒缓伸展的感觉;暴风骤雨给人以惊恐的感觉。诸如此类都可引起幼儿对形象的联想和体验。在教幼儿画“走路”时,教师先启发幼儿回忆各种不同人物的走路姿势和特点,并让幼儿站起来表演,然后再作画。幼儿有了感知的经验,又对形式美感有了一定的认识,在构思画面时就特别有趣,想像力也格外丰富。如有的画两个小朋友手拉手上幼儿园,有的画他和爸爸、妈妈上公园玩。当这些画让幼儿进行评价时,幼儿大部分能从形式美的构成道理上讲出好与不好的原因。以后幼儿还能将这方面获得的知识和感受,运用在活动室的布置以及游戏当中,审美能力和创造力都得到了提高。

3、欣赏名画,提高幼儿的审美能力。

让幼儿欣赏那些贴近孩子的生活,又比较容易理解的优秀画家的作品,对提高幼儿的审美表现力是十分重要的,其好处在于除了激发美感外,还可以对作品的主题以及美术知识有所了解,从而使幼儿能依据美的造型原则作出一定的分析评价。开始时可以选择一些色彩饱和鲜明、与幼儿生活较为接近、易懂的名画。如梵高的《向日葵》,齐白石的是蟹、青蛙,迪斯尼画的米老鼠,白雪公主,张乐平画的三毛,在欣赏活动中,你会惊奇地发现,这些名画对孩子们的吸引力和感染力会大大超出我们的意料。在欣赏的基础上,可以引导幼儿学习、模仿名画中色彩的搭配关系,并适当地将它们反映到自己的画面上来。

大量事实证明,这对提高幼儿的审美能力、欣赏能力以及学习兴趣的培养均有极大作用,对开阔视野、丰富生活,激发幼儿对美术表现的向往与追求是大有好处的。有人把美术欣赏比成给幼儿吃“营养面包”,因为它具有多种“维生素”,能够健身益脑,增强艺术细胞。

通过美术活动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还要注意结合其他途径进行。如,带领幼儿嬉戏于自然美景中,引导他们欣赏鸟飞蝶舞、小桥流水、蓝天和彩虹、鸟语蛙鸣,使他们领略大自然的万千气象,无限风光;带领幼儿徜徉于优美的生活环境中,引导他们观赏整洁美观的室内布置、丰富多彩的节日装饰、色彩艳丽的绘画、造型优美的雕塑、生动有趣的玩具各具特色的亭台楼阁,这些都能唤起幼儿对美好事物的喜爱和神住,丰富他们对自然与生活的认识和理解,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

二、幼儿绘画创造力的培养

幼儿绘画能力的发展可以分为如下三个阶段:1、涂鸦期;2、基本图形期;3、起始涂绘期。下面就各个时期的不同特点分别予以讨论。

1、涂鸦期(1—3岁)

一般地说,儿童的涂鸦活动是从1—2岁这个年龄开始的。儿童这时候总是在手上或身体附近的任何东西上面乱涂乱写,开始都是毫无目的的乱涂乱画。儿童的第一次涂鸦与绘画之间的关系,正如婴儿初次的咿哑学语和说话的关系一样。

这个时期的儿童很喜欢涂鸦活动,他们能从中得到真正的享受。然而,他们并不是想用自己的符号去画出些什么,他们只不过是喜欢那种在涂鸦活动中的身体运动,是喜欢涂鸦活动本身。

涂鸦期又可以分为涂鸦早期和涂鸦晚期。涂鸦早期,可以说是一种无规则的涂写。这时,儿童不能控制自己手的运动,也不能控制在纸上涂写出来的符号。他们在纸上“画”出来的符号总是乱七八糟的线条。这些线条的走向,完全决定于他们“作画”的姿势与握笔的方法。在涂鸦晚期,即在儿童开始涂鸦以后的六个月左右,幼儿会偶然地发现他涂写动作和纸上符号之间似乎存在着一定的联系。这种发现对儿童绘画能力的发展来说是极为重要的一步。这时,他逐渐地能控制画出的“符号”了。对儿童来说,能够控制他的涂鸦活动是一种质的飞跃性发展。因为这使他能够根据他所希望的任何方向去涂鸦了。当然,这种控制能力的获得,主要是由于在涂鸦晚期的儿童手眼协调了。国内外的许多研究表明,手眼协调使得大多数儿童对涂鸦活动充满了热情,并激励着他们去进行新的尝试。

由此可见,涂鸦期是培养儿童创造兴趣的关键时期,也是以后绘画能力和创造能力发展的必要基础。所以,我们(包括父母)都应该注意培养孩子的兴趣,为孩子的涂鸦活动提供必要的条件和锻炼的机会,千万不可“拔苗助长”,必须按照婴幼儿的发展顺序去科学地启发、引导。

2、基本图形期(3—4、5岁)

肌肉运动的控制、手眼动作的协调为儿童进入基本图形期做好了必要的准备。这时,儿童能够画出一些像长方形、正方形和圆形等的基本图形。就这一点来说,他们的涂画看起来就更有规则了。3—4岁的幼儿基本上都属于这一阶段。

这里,有一点是值得我们多加注意的。譬如说,一个3岁的儿童可能在画些基本图形的同时,还不时地胡涂乱画(涂鸦),或者有些3岁儿童仍然经常性地涂鸦,只是偶尔能画些基本图形,这是很正常的。教育工作者和父母对此不必惊慌,一旦发现幼儿的能力有某种程度的“倒退”或“停滞不前”,就要积极地加以引导和鼓励,切不可用惩罚、训斥去对待和教训儿童。

在基本图形期,儿童的涂绘能力是逐渐发展、提高的。在基本图形期早期,他们总是只能画一些椭圆形等环状类的图形(或弧形、或弯曲的线条),不过已渐渐地控制方向了。到基本图形期晚期,儿童的涂画中就出现了长方形和正方形一类的基本图形。这时儿童能随意地画出各种各样长度的线条,并能用这些线条合画成长方形或正方形,梯形、菱形等(尽管实际上他们并不懂得这些图形的含义)。在基本图形阶段,控制能力的加强是幼儿能力发展的重大成就,它为幼儿绘画的想象能力准备了必要的生理基础,又推动了儿童创作能力的获得和发展。

3、起始涂绘期(4—5、6岁)

涂绘与以前的偶然性的胡涂乱写是大为不同的,到4岁以后,儿童基本上能有意识地去作画了。最初的涂绘即所谓的“儿童绘画”。这一阶段,儿童绘画的一大特点就是开始画“形象画”了。人形画通常是孩子最早的象征画。这种新的绘画方式表明儿童的创作想象有了极大发展。在这一阶段,幼儿能够从他所能画的许多图形中选出他所喜欢的或需要的图形来画,他再也不是涂鸦了。在他的画中,已没有以前那样的杂乱无章的线条和形状了,而是一些“象征性的符号”。这种符号可以被儿童用来代替他们自己所喜欢的或他们认为重要的某些东西,如人、树林和动物等等。

画象征性图画的能力是在幼儿绘画能力发展的最后阶段才获得的。这时,基本的图形被组建成象征性的图画(即形象画),这种图画就代表着孩子头脑中现实的东西。在涂鸦期婴儿只是喜欢那种身体的运动,现在则能理解自己所画的真正含义了。

在起始涂绘期,幼儿绘画能力发展的一大特点是“图式”的形成。5、6岁的儿童基本上能在图画中表现一个事件或表述一个故事,图画更趋复杂了。他基本上能用图画表现他的经验中或想象中的任何东西。而且更重要的是,如情境需要,他可以创造一种新的绘画方式去表现这些东西。这种新的、特殊的方式就是上面提到的“图式”。一旦儿童有了图式,他的象征性形象画就成了他自己特殊的标记。就像成人的签名一样,各个儿童的图式也是殊异不一的。儿童画画的图式不在于画的大小,而在于客体对他来说重要性和趣味性的大小,譬如说如果要画一棵苹果树,那么苹果就会画得很大很大。所以,儿童的图式不仅是绘画能力发展的一种表现,而且是儿童个性的一种表达。对儿童来说,它不仅表明,在创造过程中什么是重要的,而且表明他是怎样思考、感知和观察的。因此,从最早的图画到这些复杂的图画,使我们看到了儿童绘画能力发展的进程。

通过以上分析,我认为,在培养幼儿创造力时,注意以下几点是十分必要的:

(1)要注意儿童绘画能力和创造能力发展的年龄特征。幼儿教育工作者(包括儿童的父母)都应对这三个阶段有所了解。虽然这种发展阶段仅仅只表示儿童能力发展的一种基本进程,但是,我们既不可强迫儿童在涂鸦期像我们成人那样去握笔,更不可强迫儿童去画成人所欣赏的复杂的素描、油画等等,要充分培养和发挥儿童的创作兴趣,让儿童自己去主动积极地创造,而不应将儿童的艺术思维拉入呆板机械的条条框框之中。

对每个儿童来说,任何一个年龄阶段都没有一个确定的创作模式。即使是以上的三种发展水平,也只是一个粗略的说明。从涂鸦期到基本图形期,再到起始涂绘期,是一渐进性的发展过程。成人应该根据这个进程因势利导去鼓励儿童进行自我创作。

值得注意的是,绘画能力是随着儿童生理的成长和心理的成熟而发展的。一个儿童掌握涂绘摹写和构思,就如学会走路一样,是以他自己的方式一步步地发展的。幼儿教育工作者必须尊重每个儿童各自的发展速度,强迫幼儿去进行绘画的练习是不必要的,也是无益的。

(2)培养儿童的创作情感也很重要。鼓励是培养幼儿创作情感的一种很有效的方法。成人不应期待儿童能创造出什么有经济价值或符合成人眼光的作品,而应看图画本身是否表现了或确切地表达了儿童在一定情境中的思想体验和思维状况。所以无论儿童画的是什么,成人都应该对他进行鼓励,以培养他的创作信心和创作兴趣、创作意愿。这一点是不容忽视的。

(3)在系统活动中,综合培养儿童的创造能力。创造力的表现是多方面的,艺术创造只是一个方面,我们要在儿童的各种活动(如游戏、观察甚至休息)中,系统地全面地培养他们的创造力。譬如,把绘画活动和其它活动结合进行(如游戏、表演等),不仅可以提高幼儿的各种活动兴趣,不至于因为单调的长时间的绘画活动而使幼儿对此产生厌倦感,而且也有利于发展儿童各方面的能力(如语言表达能力、想象能力、感知能力、观察能力等)因为创造力并不仅仅是一种思维能力,它是儿童各种能力的综合表现。

儿童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每一个社会成员都应该关心儿童的健康成长。在当今社会形势下,培养儿童的能力更是当务之急。教师、父母和其他社会教育工作者应该携起手来,发挥各自的优势,统一步调节共同做好对幼儿培养工作,为他们提供更多的机会和更理想的环境,使儿童的绘画能力得到更顺利的发展。

yJS21.com更多精选幼师资料阅读

案例:“淘”出来的创造力


清晨,宁静的教室里突然被一声尖叫声打破--“老师,庆庆,把小青蛙放进龙虾缸里了!它会被咬死的!”于是,其他孩子纷纷围拢过来,一个个义愤填膺地怒视着庆庆,仿佛他是可恶的坏家伙。

而我们的庆庆,确是一副神态自若的样子,还用小手放在嘴边做了个“嘘”的声音--“别吵,我们一起看看,龙虾和小青蛙会做好朋友吗?要是不会,我会救它的!”孩子们都聚精会神的关注起来。只见,龙虾慢慢悠悠地卷起尾巴,立起身子,张开大钳子,舞动了两下,就把整个身子搬转过去,向旁边前行,丝毫对那只似乎惊吓得一动不动的青蛙不感兴趣。小青蛙呢--愣了半天终于回过神来,一跳一跳在缸里打了几转之后,也安静地吸附在缸壁。“你们看,他们不是挺要好的吗!”庆庆对此结果好象胸有成竹,一旁的小朋友们也长出了一口气“庆庆,你下次可别吓我们了”东东耐性地提醒庆庆,小朋友也应和着劝慰他。出人意料的是庆庆的总结性陈述--“如果,我不这样做,你们怎么会看到龙虾是不咬青蛙的呢!”此刻,我不免庆幸自己的等待--要是我急于阻止,不会亲见如此惊险而生动的一幕,也无法了解庆庆淘气的真实原委!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动手动脑有助于萌发孩子的创造力。每个孩子都有创造力--如果孩子没别的事情可做,有时候他们就会创造一些恶作剧,在大人哪儿落得个“淘气包”的绰号。作为教师应该将孩子的这种创造力引上正确的轨道,并让它保持健康发展的势头。因为,随着孩子的不断成长,一些事情自然而然地就会发生。那种富有想象的、时常让人敬佩不已的自发性创造行为就会变得不太常见,而且只有一少部分人还能够富有创造性地生活在如今这个充斥着大众产品、失去个性化的以及各种标准化生存形式的地球上。

于是作为教师的我,联想起级组曾开展过的关于培养孩子创造力的活动,开始了如下一些原则及活动。

(一)允许庆庆从事一些冒险活动。它不仅有助于培养孩子的创造力,同时还有助于发展你与孩子间的关系。如:庆庆想玩火柴,完全可以陪在他身边,随时关注,认可他的想法。在幼儿期,对爱和安全感的需求,对新体验的需求和对活动的需求是幼儿的3种最强烈、最突出的需求。

(二)定期帮助孩子用新的工具及材料做一些实验。避免固执地认为孩子的每次实验结果或每次活动都得有实际用途。培养出来的真正的创造力往往要伴随着许多次的失败。

(三)避免对庆庆的不切实际的想法太快地表示反感,并对孩子说一些诸如“那样做根本不行”之类的、令孩子灰心丧气的话。

(四)以一种积极的态度对待孩子所犯的错误。当孩子所犯严重错误需要适当地按纪律论处的话,要确保你所惩罚的是孩子的错误行为,而不是孩子本人。简而言之,惩罚要对事不对人。不要在纠正错误的同时,说一些像“你永远也做不出什么!”那样、有伤孩子自尊心的话。

(五)为庆庆选择一些有利于发挥其主观能动性的玩具或活动。例如,旋转式玻璃乐器、放大镜、磁铁,用于制作纸盒、卡片等的薄纸板都要比那些成品的玩具更能培养孩子的创造力。

(六)鼓励庆庆收集一些东西:羽毛、纽扣、种子、邮票或其它孩子特别感兴趣的任何东西。收集能激发孩子的好奇心与创造精神。允许庆庆将自己喜欢的小玩意带回家,有可存放的小天地。

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小朋友们会热情地称赞庆庆为--小小博士!庆庆依旧眨巴着那双慧黠的大眼睛,兴高采烈地邀请你去看他的新发现或是他的新发明。

由此可见,其实,创造力是在孩子获得一种真正的自尊感的气氛中得以发展的。对孩子不断的关爱、赞扬以及亲切的拥抱,都能成为培育孩子创造力的沃土。

抓住那孩子闪现在顽皮中的智慧和灵性吧!它会促进孩子的不断发展,更能使作为教师的你我不断进取!

案例:珍惜孩子的创造力


在一次美术活动中,有个孩子把苹果画成了方形,理由是不想让苹果滚到地上。当美术老师看见他所画的画时,他并没有批评孩子,而是鼓励性的对他说:“你真会动脑筋,想办法,希望你能早日发明、培育出方苹果!”我们在为孩子的想象力叫好的同时,更应该欣赏这位老师的教育方法,不是吗?在以往的美术教学中,老师总是要求孩子照着范画来画画。这样就局限了孩子的创造力,也打消了孩子的积极性。

创造能力人人都有,尤其是孩子,他们的创造性思维非常活跃在建构游戏和角色游戏中,最能萌发创造意识。如:玩沙、玩水或拼搭积木时,他们可凭借自己的想象,无拘无束的进行创造性活动。

因此,保护孩子的好奇心,培养孩子的创新精神是我们重要的职责。我们要站在孩子的角度,正确的对待他们的突发奇想。当孩子在积木上跳着走时,我们不必指责他弄坏了积木,也不必因为怕弄湿了衣服,而不让孩子玩水。只有在快乐的游戏中,才会开启孩子的心智,激发他们的创造力。

那么各位启蒙老师,就让我们共同努力来发现、培养孩子的创造力而努力吧!

幼儿绘画兴趣的培养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论语》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马克思写《资本论》用了60年,李时珍写《本草纲目》用了27年,毕加索一生共创作2万多件艺术作品。如果不是热爱自己的工作,对所从事的工作感兴趣,会取得这样的成就吗?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一致认为,一个人如果对某一事物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便会自觉自愿的去钻研学习,并能激发出惊人的毅力和勤奋,使其以专著的经历、忘我的精神从事这一活动。幼儿对绘画有一定的兴趣,但这种兴趣往往是不持久的,大多伴随着活动的开始而开始活动的结束而终止,犹如昙花一现。所以需要老师在美术教育过程中加以培养,使之保持持久。因此,如何培养儿童学美术的兴趣是值得当前美术教师探索和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教学内容的趣味性,可以激发幼儿的绘画兴趣。

幼儿喜欢色彩鲜艳,形式新颖,富于情趣,心其移动的教学内容。根据之一特点,在选编教学内容,要由简到繁始终遵循趣味性的原则。

动物是幼儿的朋友,如《快乐的金鱼》、《乌龟一家》、《娃趣》、《我的大象朋友》等是幼儿所喜爱的内容。生活是绘画的源泉,动画片中的人物和情节也引起幼儿的兴趣。如;《早操》、《跑步》、《郊游》、《我的爸爸和妈妈》、《马路上的汽车》、《三个和尚》、《阿凡提》、《恐龙世界》,这许许多多有趣的绘画内容,极大的激发了幼儿参与绘画的兴趣,促使有认真地完成作业。

手形画和手纹画极富童趣,对幼儿更具吸引力。利用手形当画具,通过手指的造形,稍加增减造型和涂色,一幅情趣盎然的儿童画跃然纸上。在摆手指的绘画过程中,幼儿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感受绘画的情趣,在许多手形画教材中,筛选出几种有联系的内容进行组合,使之成为系统化单元式教材,更具趣味性和情节性。如:《秋天的树林》、《农家乐》、《海底世界》、《和平》、《有趣的动物头像》。每一单元做四至五个练习,在进行单元化教材的选编过程中,充实进许多趣味性强的画种,如:剪纸画、染纸画、纸板画、实物拓印画等。

中国画,是祖国画坛上的奇皅,是国之瑰宝,用毛笔画画对幼儿却是难度,但也有着神秘的吸引力和趣味性。由于中国画神奇的魅力和独特的用笔、用墨方法,这会深深的吸引和鼓舞幼儿。在作画过程中,幼儿会始终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学画之中。

二、教学方法的趣味性,是培养幼儿绘画兴趣的重要环节

幼儿都喜欢听故事。为培养幼儿对绘画的兴趣,在引导观察范画时,把画面内容编成一个小故事,将给幼儿听,把引导观察这一关键教学环节,变成了又听故事又观察的形式,是幼儿变被动观察为主动观察;有时在出示范画之前,可用猜谜的形式引出主题,或者把绘画内容编成儿歌让幼儿根据儿歌内容画画等。例如意愿画《欢乐的池塘》,这课是让幼儿听故事画画。“在以美丽的池塘里注着快乐的青蛙妈妈和孩子们,他们有许多好邻居,有螃蟹大哥,有乌龟大叔,还有许多小鱼弟弟。有一天鸭妈妈带着孩子来池塘作客。他们唱歌跳舞真快乐。”由于采用了适合幼儿特点的趣味性教学方法,这种于教育与游戏之中的方式,对幼儿来说是极其重要和有效的,这不仅使幼儿的绘画能力、审美情趣得到提高,同时,也培养幼儿丰富的想象力和口语表达能力。苏彭城小朋友,每次绘画作业等能用生动的故事情节讲述出来。而且又独到之处。在画猫头鹰时,范画上面有一只猫头鹰,这位小朋友画了两只猫头鹰。一大、一小翅膀打在一起,像是拉着手,大猫头鹰站在树枝上,小猫头鹰在空中悬着。苏彭城小朋友说:“这只大猫头鹰是妈妈,他教孩子学降落呢。妈妈用翅膀拉着孩子,是怕孩子掉下去,现在妈妈落下了,孩子还没落来。”有的幼儿问:“小猫头鹰的爸爸呢?”,苏彭城回答:“爸爸没有来,在家里做饭呢。”多么天真的想法,多可爱的孩子。

三、培养儿童的生活情趣,激发他们学美术的兴趣。

美术是一门艺术,它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它能给人一种向往及无限的乐趣。儿童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他们对生活充满了幻想.生活美是儿童进行美术创作的主要来源。绝大多数儿童总喜欢表现旅游、课间、家乡、太空、海底等贴近儿童生活实际的题材,这说明儿童对表现自己的生活题材是非常感性趣的。因此,让儿童在美术课中充分表现自己的生活题材,激发儿童的生活情趣,是培养儿童学习兴趣的有效途径。我在小学美术教学中,重视引导学生参与丰富的集体生活和社会生活,培养孩子们的生活情趣,让他们品尝生活的乐趣。例如,我在教《秋游》一课之前,正好是学校组织学生去杭州秋游,在游玩过程中,我有意识地指导他们仔细观察周围的景物,并和他们讨论秋游的感受,孩子们争先恐后、兴致勃勃,发言十分踊跃,回校后,他们把秋游时所见所闻的真实感受用线条、色彩等美术语言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出来,作业效果出乎意料的好。这样,儿童在感受、体验自己生活乐趣的同时,也激发了美术创意,培养了他们学习美术的兴趣。

四、培养儿童创造作品的能力,激发们学美术的兴趣。

美术是一门造型艺术,美术教育是对儿童进行认识美,爱好美和创造美的教育。调查发现,对学习美术缺乏兴趣的往往是那些不善于创造作品的学生。我在美术教学中,善于发挥儿童的创造性,把培养儿童的学习兴趣建立在让他们学会创造作品的基础上。例如,我在上《拔萝卜》一课时,发现一位学生画了这样一幅画:老公公、老婆婆和几个小朋友一起拉着萝卜叶子拔萝卜,结果萝卜没拔起来,却把萝卜的叶子拉断了,大家都摔了一跤。这幅画虽然与拔萝卜的故事相去甚远,但我觉得这位学生的想法既合乎情理又与众不同,至少这种创造精神是难能可贵的。于是,我因势利导,积极发挥学生的创造性,孩子们大胆想象,结果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大大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这说明,一旦孩子们的创造性得到发挥,学习的兴趣将会大增。由此可见,要让儿童对美术产生浓厚的兴趣,就应当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性,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让学生学会创造作品。而目前,一些教师过分强调让学生临摹他人的作品,不够重视引导学生发挥自己的创造性,这是导致儿童美术创造力不强,学美术的兴趣不浓的一个重要原因。美术教学必须“授之以渔”,而不是“授之以鱼”。

五、提高动手能力培养绘画兴趣

培养幼儿用绘画和手工充分表现自己对周围生活的认识和情感,发展幼儿手部肌肉动作的协调性、灵活性,初步掌握使用美术工具及材料的技能是幼儿美术教育的任务之一。幼儿的绘画、泥塑、剪纸、折纸及废旧物利用,手编、布工等丰富多彩的美术活动,无一不是在手的协调操作下进行的。因此,幼儿园的美术教学对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有不可低估的作用。例如,小画家亚妮从小跟爸爸学画,家长外出,她就在家画这画那,她喜欢猴子就反反复复画猴子,四岁左右就能画出各种姿态的猴子。前不久测查的12.5%动手能力强的幼儿,据了解,有2/3的幼儿入园早(22.5岁),从托班就开始接受正规的美术教育,捏、撕、贴、折、涂等,延续至中班,动手习惯逐渐形成,1/3的幼儿自幼受家庭熏陶,有的爱画画,有的爱剪纸,有的喜欢制作玩具。可见,教幼儿从小开展一些简单的剪剪、画画、贴贴等美术活动,将有利于幼儿动手能力的培养。

六、增强幼儿对绘画的自信心,保持绘画兴趣的长久性

幼儿天生对绘画有兴趣,但这一兴趣不稳定,在遇到困难活看到其他新鲜实物时容易转移和失去。为了让幼儿的绘画兴趣保持长久性,应注意培养幼儿的自信心和成功感。

1、用鼓励性的语言,增强幼儿对绘画的自信心

“大胆、自信、仔细、多练。”“看着难,画起来就不难了。”“不怕画不好,就怕你不画。”这几句格言是教师为培养幼儿的自信心,经常用一鼓励幼儿的话。逐渐的这些格言变成了幼儿的行动和幼儿的话语,经常能听到幼儿在绘画活动中轻声说:“看着难,实际上不难,是吗?”“对,看着很难,实际画起来一点也不难,只要认真就能画好。”

有的幼儿由于性格内向,自信心不强,在绘画活动中表现不积极,有的干脆不画。为了树立幼儿的自信心,教师在讲解示范绘画方法时,把整个画花分解成几个部分来讲解。语言带有鼓励和启发性。“这幅画看着难一些,我们把它分开看,一部分,一部分的画,一点都不难,老师相信,每位小朋友都能画出很美丽的画。”

在讲评作业和巡回指导的过程中,一肯定幼儿的成绩和鼓励幼儿大胆作画为主,一巧妙的方式指出幼儿绘画中的不足。例如“××小朋友很聪明,画得真好,如果这里再添上几笔就更好了。”“今天,全班小朋友都画得很好,老师很满意,很高兴。”尊重和保护幼儿的自尊心,培养幼儿的自信心,,是每一个又教工作者的责任,长期坚持让幼儿在成功和自信当中学习,幼儿会把教师当作知心朋友,教师能更易于引导幼儿去探索和学习,使幼儿的绘画兴趣长久的保持下去。

2、抓住时机,及时教育,来培养幼儿的自信心

每次办幼儿画展,幼儿间的讨论,家长的议论,谁画得好,谁画得不好,使得到好评的孩子美滋滋的,没得到好评的孩子情绪低落,这些都不同程度的影响着幼儿的学习态度和效果。教师必须在教学中,抓住时机,在幼儿间展开“我画得好,小朋友画的也好,都要继续学习”的讨论,幼儿间你一言我一语的相互鼓励着,教师把幼儿零散的语言,一总结性发言的形式肯定幼儿的成绩,鼓励引导幼儿继续大胆画画,使能力稍差点的油而不失去信心,能力强的幼儿不至于骄傲,树立更高的学习目标,让全体幼儿在自信和成功中感受喜悦。

培养线描绘画中幼儿能力


线描,顾名思义就是单纯用线条来描绘对象的一种绘画表现方法。在现实生活中,幼儿可以用各种各样的绘画方法,将自己内心世界或自己感知的外界事物表现出来。如水粉、布贴、撕画、印画、粘贴、手指点画等,而线描运用千变万化的线条,就形成了格风格独特的线描作品,幼儿通过学习线描,可以充分发挥自由想象,用多变的线条,勾勒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它不仅可以丰富幼儿的想象空间,还可以训练幼儿的观察能力,促进幼儿审美能力的提高。

一、运用简单的绘画工具,激发幼儿的想象力

幼儿在绘画中使用的工具是多种多样的,有油画棒,水彩笔等等。种类繁多,色彩鲜艳,幼儿在绘画过程中,很容易被这五花八门的绘画工具分散注意力。而线描的工具很简单,一般只需准备HB的铅笔或一支碳素黑色钢笔就可以了,对于幼儿来说,一支常用的黑色水彩笔就可以。线描重在绘画的内容及过程,不需要使用艳丽的色彩,幼儿一般都对绘画过程有着浓厚的兴趣,线描画也不例外。在教学中,抓住幼儿对线描绘画的兴趣,引势利导,可以激发和培养幼儿的想象力。

想象是灵魂,是主观灵性的东西,想象的空间具有无限性。想象是不受自然知识、科学定律,传统观念,道德习惯,规则制度等的限制,教师在绘画活动中运用线描,可以培养幼儿的想象力。例如:中班《太阳》绘画活动中,教师提出疑问“谁能给太阳设计一件漂亮的外衣,不需用颜色,看谁设计的最漂亮”,让幼儿知道了除了颜色之外,还可以用线条来表现和修饰,这节课引导幼儿展开充分的想象,仅仅用线条就描绘出许多漂亮的太阳。

二、追求精细的线描效果,以培养幼儿的观察力

在幼儿掌握了一定的线描技法后,应进一步追求精细的线描效果。所谓“精”是指画面结构上的精巧,线与线之间运用和谐。“细”指在运用各种线绘画时更加细致,仔细。这样在追求画面精细过程中可以培养幼儿的观察力。例如:用线描方法表现几个正在做游戏的小朋友。幼儿的作品往往大致相同,画面简单,这时教师要积极引导,让幼儿通过观察,从小朋友的着装上进行区分。但是线描只有黑白几种单调的颜色,如何来对小朋友的衣服进行区别呢?这时要让幼儿认真观察周围的小朋友,或自己的衣服上的不同图案,运用实物的引导,幼儿们会发现服装上的图案和花纹的细小差异,以及小朋友之间的头发差异,抓住这个细节,幼儿可以运用线条加以自己的想象及创作,这样幼儿的作品丰富多彩。这种以整体到局部,以周围到自身把握到细部精美的刻画的训练方法,能较好地启发、鼓励幼儿认真观察,细心表现,同时也能增强幼儿的耐心和自信心。

三、引入装饰的线描手法,以发挥幼儿的表现力

幼儿可以通过绘画表现自己内心世界,或自己看到的,想到的用绘画表现出来,线描画可以让幼儿发挥自己的表现力。

幼儿线描的表现形式主要有两种:

1、写实性:用点、线及黑白色尽量表现实物的真实性,写实性的线描,侧重于基本功的训练,要求画什么像什么,眼手一致,绘画中能够准确的把握表现对象的特征,为今后的学习美术打下基础。

2、装饰性:用点、线及黑白颜色概括,运用夸张变形地绘画方法去表现事物,使表现的事物在不改变基本特征的前提下具有更高的观赏性,具有图案的装饰特点。幼儿学习线描我们选择装饰的线描为主,让幼儿大胆的运用夸张,变形等装饰手法,去表现自己对美的独特的思考力和理解力,通过线的曲直、长短、疏密、粗细对比和点线、面的有机组全,充分展示幼儿的个性,既提高了幼儿教育的绘画能力,又达到了对幼儿素质的全面培养。

培养孩子的自控力


导读:一个人要取得卓越成就,实现人生目标,应具备控制冲动、抵制诱惑的能力,而这种能力是可以通过后天培养教育来获得的。

幼儿园的老师给孩子做了一个抵制诱惑的糖果试验:

给每个孩子发一块巧克力糖,告诉他们要等20分钟后才能吃,如果按照要求做,就可以再得到一块糖。结果有的孩子抵制不住巧克力糖的诱惑,没过20分钟就把糖吃掉了,而有的孩子却能转移注意力,去玩游戏或看书,坚持等20分钟后再吃,最终得到两块糖。

进一步观察发现,这些得到两块糖的孩子在老师上课时,极少打断或插嘴;兴奋、激动、生气或沮丧时,能让自己很快冷静下来,极少做出鲁莽的举止,有耐心,自觉性强。而那些只吃到一块糖的孩子却没有上述特点。

这项研究结果告诉我们,一个人要取得卓越成就,实现人生目标,应具备控制冲动、抵制诱惑的能力,而这种能力是可以通过后天培养教育来获得的。

如何培养孩子的自控能力,家长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创设情景

-训练幼儿有意转移注意力

延缓满足是测定孩子自我控制水平的一种手段,缺乏自控的孩子常常不能等待一段时间以得到自己更想得到的东西。为此,家长可采用延缓满足的方式,训练孩子的自控力。如把一盘诱人的草莓放在孩子面前,孩子马上想伸手去拿,这时可对他说:“先把它们画在纸上再吃,好不好?”多创设一些此类情景,训练幼儿有意转移注意力,使他感觉到能够控制自己的行为,逐步学会自我控制的能力。

-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孩子的自控能力

可从日常生活中的点滴小事入手。如孩子在玩玩具时,看到家长端出一盘香喷喷的蛋糕,他丢下玩具想马上就吃。这时,家长可制止他,要求他先把玩具收拾好,把手洗干净,才可以吃蛋糕。在生活习惯养成方面,如要求孩子不挑食、准时睡觉、准时起床等,做到长期一贯要求,不做无原则的迁就,培养孩子的自控能力。

-在游戏中培养孩子的自控能力

如果孩子回家后,喜欢做模仿幼儿园学习、生活的游戏。这时家长可让他扮演老师的角色,像老师一样有耐心有礼貌。在交通安全教育的游戏中,让他扮演交警,要求他像交警一样笔挺站立十五分钟,指挥交通。喜爱游戏是孩子的天性,在游戏中培养孩子的自控能力,往往能取到极佳的教育效果。

-给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

给孩子树立一个延缓满足、善于等待的榜样也能有效改善孩子的自我控制水平。善于模仿、易受感染是儿童的重要特点,让孩子学习那些不为小奖励所动而选择延缓后得到更大奖励的孩子,慢慢便会养成善于等待,善于控制冲动的习惯。家长应该给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父母不能等待、情绪不稳定时,孩子也往往难以抑制自己的冲动。

-帮助孩子学会正确控制自己的行为

在培养孩子的自控能力时,家长要坚持说理和奖励相结合,让孩子学会用道理来控制自己的行为。同时,尽量不要对孩子的努力给予可观的物质奖励,应帮助孩子建立一种内在的奖励制度,让他对自己做好的事情感到满意。

真正的自控来自于孩子的理解,也许刚开始讲道理时,孩子并不能真正明白,但随着经验的积累,意识逐渐内化为一种原动力时,孩子自然也就明白了其中的道理。

喜欢《幼儿绘画活动美感创造力的培养》一文吗?“幼儿教师教育网”希望带您更加了解幼师资料,同时,yjs21.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幼儿想象力的活动方案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