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教师心得 大班综合活动《方格子老虎》活动反思

幼儿综合活动方案 综合实践活动教案 05-07

整理了幼儿园教师心得,大班综合活动《方格子老虎》活动反思,希望对幼儿教育有所帮助,仅供参考。

《方格子老虎》这个绘本故事,看似简单,却蕴含着很深远的意义。这个教学活动,给予孩子的不仅仅是绘本书画面内容所带来的一些寓意和理解,同时能紧紧地抓住孩子的童趣特征,围绕“快乐”这个中心点、兴趣点,将绘本教学融入到有趣的游戏情景中。

本节活动的整个环节我模仿的是应彩云老师的课,应老师的绘本教学设计的非常多样化,能让看似单一的讲述活动融汇游戏,让孩子们真正的在游戏中获得知识,这也正是符合了《指南》里面“孩子们的学习活动是在游戏中进行的”。在应老师的课堂里面,孩子们说家里面发生吵架并怎么样来解决的时候,她基本上让每个孩子都说了自己的想法,我觉得这也正是我们要学习的地方,让每个孩子表达家人吵架以后怎样带给他们快乐,通过大多数孩子的谈话,以此环节来达到情感目标的提升。

总之,这节教学活动,我自己也出现了很多的问题:自己上课的应变能力,对于每次课堂上没有预设到的生成的问题总是变得不自然,不知所措。又比如孩子说到“我爸爸和我奶奶吵架”,这就是一个很好的教育契机,我们要做一个孝敬老人的人,爸爸和奶奶吵架就是不对的,而我只是很浅显的说了一句这样是不对的,我们不能这样做。模仿别人的课总是觉得没有自己通过研讨出来的活动那么的自然,我想以后,要更多的上这种公开课,不管每一次的好与不好,但是自己都成长了,都历练了,真心希望自己能够进步多一些。

yjs21.cOm更多幼师资料编辑推荐

幼儿园教师心得:小班绘本《小老鼠学画画》活动反思


整理了幼儿园教师心得小班绘本《小老鼠学画画》活动反思,希望对幼儿教育有所帮助,仅供参考。

《小老鼠学画画》是一个充满童趣的故事,绘本中的小老鼠调皮可爱,故事以小老鼠画画为主题线索,生动的介绍了红、黄、緑三种基本颜色的名称和相关颜色的各种事物。在活动中,我以观察绘本封面为切入点展开教学,借用小老鼠这一角色,通过看看、猜猜、想想、玩玩这些环节,让孩子们在一次次游戏中巩固对红、黄、緑等基本颜色的认知,拓展幼儿对相关颜色事物的认知经验。在活动中我还存在一些问题,反思如下:

1、导入有些过于太长,提出的问题不够精确,如:你见过老鼠吗?你见过老鼠画画吗?在这两个问题上浪费了一些时间。

2、在进行活动的前半部分时稍稍有些赶时间,当我提出的问题幼儿说不出时,我就很着急的说出了答案,并没有给幼儿足够的时间去思考。

3、在教具中“黄黄的”这个小册子里,应该花一点时间给幼儿说说都有哪些黄黄的东西。而我却只是一带而过,让幼儿看了一下。

4、游戏环节首先在教具的摆放上,应该利用三个小黑板分别放在不同的地方,避免孩子拥挤。其次孩子在游戏过程中的教育契机我没有抓住,如孩子将樱桃插在了绿色的色板上,可我非要告诉幼儿樱桃是红红的,可以告诉幼儿樱桃没有成熟的时候就是绿色,那没有成熟的樱桃能吃吗?我却忽视了对幼儿健康知识的教育,而是将我想法强加在孩子身上。

总之,在这次的赛教活动中,还存在一些不足,课后我会深刻反思,认真学习,争取在下次的赛教活动中有所提高,更上一个台阶。

幼儿园教师心得:《轮胎旅行记》活动反思


整理了幼儿园教师心得《轮胎旅行记》活动反思,希望对幼儿教育有所帮助,仅供参考。

《轮胎旅行记》是根据幼儿的身心特点,选择幼儿日常易见的废旧轮胎作为活动器械,并涂上鲜艳色彩,满足了幼儿对彩色轮胎的好奇心,激发了幼儿对活动的探索欲望,从而使幼儿在游戏中主动尝试,大胆想像,创造性地发现了多种玩法。同时,该活动充分发挥了幼儿的主体性,满足不同层次的幼儿在体能上都有所锻炼和提高。在钻轮胎这一环节中,由于山洞太低导致幼儿在活动时出现困难,激发幼儿团结合作的品质。

通过玩轮胎这个游戏,不仅锻炼了孩子们的身体协调能力、平衡力,还锻炼了孩子们的想象力、创造力、团结合作以及语言交往能力。这个户外游戏让我们深刻体会到了户外活动让孩子真正成为活动的主人,在游戏中保证安全的基础上,让孩子们自由的想象,自由的探索,从中获得游戏的能力,体验游戏的乐趣。

通过去楠溪江旅行这一环节,幼儿情绪高涨,在整个活动中,我针对不同能力的幼儿,采用不同的鼓励引导方式,让所有幼儿都能积极地参与到活动当中,并通过游戏促进幼儿的自主性、创造力的发挥。在旅行中加入“躲雨‘’、“拍照‘’等情景,让幼儿适当休息。在活动的最后,加上“捡垃圾‘’的环节,贴合生活实际,让幼儿懂得保护环境、不随地乱丢垃圾的好习惯。

幼儿园教师心得:《春天的发现》活动反思


整理了幼儿园教师心得《春天的发现》活动反思,希望对幼儿教育有所帮助,仅供参考。

通过“春天的脚步”的观察活动,幼儿的观察力不断增强孩子们对事物的观察能够从表及里,并发现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

在观察玉兰花时,他们会发现:同样在一个场地上,有的玉兰花还是花骨朵,有的刚刚开,还有点却已经快败了。当孩子们发现这一现象时,观察的欲望更加强烈了,他们反复的观察,注意到大树和建筑物对玉兰花生长的影响,了解到阳光充足的地方花开得早,被遮挡的地方阳光少,花相对开得晚一些。

在孩子们观察玉兰花时,无意间发现旁边长着好几个粗壮的槐树,由于槐树生长的时间很长,有几棵槐树的树干枯萎,影响孩子们的活动,已经将树干砍掉,只留下粗粗的树墩。在树墩的旁边长出了一些细的树枝。当孩子们想知道这几个树墩是什么树的时候,遇到难题。亮亮说:“这几个树墩没有树牌,到底是什么树呢?”我也在不停地想,当我的手触摸到细的树枝时,树枝上的次提醒了我。我连忙引导孩子们看树枝上的刺,“小心,会扎到人的。”浩浩说。“有办法了,我们找一找看看哪棵树上有这样的刺。”元宝高兴的说,孩子们立刻分头去找,“找到了,找到了。”大家都来到了一颗槐树下,元宝说:“你们看,这棵树和那个树墩都很粗,而且树枝上有刺。”“真的,真的。”孩子们高兴地说。

幼儿生活中接触到的事物和现象种类繁多、形态各异,这些事物和现象很容易引起他们的注意。幼儿好奇心强,但缺乏生活经验。在观察活动中,他们常常先看最感兴趣的那些部分,成人要引导幼儿有目的地进行观察,不能只停留在看,应鼓励幼儿运用多种感官,如:摸一摸、听一听、闻一闻,甚至尝一尝,摆弄摆弄等。当他们对事物观察的越精细,就会了解得越深入,表现得越生动。在观察的过程中,教师通过提问,促使幼儿在观察中积极围绕目的和任务思考,并在完成目的和任务的过程中,提高观察能力。

大班数学活动大老虎的点心


这是大班数学活动大老虎的点心教案反思,是优秀的大班数学教案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活动目标:

1、学习3的加减法,感知三幅图的含义,继续学习列加减法算式。

2、理解减法题中用"还剩下"表示少了的意思。

3、在书写的过程中注意保持正确的坐姿。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幼儿已学过2的加减,初步会看三幅图。

2、物质准备-教具:每组雪花片若干-学具:幼儿用书、人手一支笔。

活动过程:

1、大老虎吃点心-教师:大老虎可喜欢吃这个点心啦,瞧他吃得多开心。出示三幅图,引导幼儿逐一观察并说说每幅图的意思:第一幅图-大老虎有3个面包圈;第二幅图-大老虎吃了1个面包圈;第三幅图-大老虎还剩下2个面包圈。引导幼儿了解"还剩下"表示吃掉面包圈后少了的意思。

-教师:你能用一道算式表示大老虎吃面包圈这件事吗?鼓励幼儿尝试列减法算式。

-引导幼儿看算式说说数字和符号的意思,特别是"-1"的意思。

2、小组操作活动-看图列3 的减法算式。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幼儿用书上三幅图的变化,并学习运用"还剩下"的词语,大胆讲述三幅图的变化,并学习运用还剩下的词语,大胆讲述三幅图的含义。鼓励幼儿根据画面含义列出3的加减算式。

-看图记录图形特征,看算式进行3以内的加减运算。

-看算式写得数。读一读算式,并用雪花片演示算式数量变化过程,写出得数。

3、活动评价-教师鼓励幼儿展示自己的操作材料,讲述画面内容和算式,其他幼儿对照自己的操作材料,集体进行评价。重点引导幼儿巩固正确使用"还剩下"的词语。

活动反思:

数学来源与现实,存在于现实,并且应用与现实,数学过程应该是帮助幼儿把现实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过程。教育活动的内容选择应既贴近幼儿的生活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充分利用幼儿现实生活中的资源,通过作用于幼儿的活动对幼儿发生实质性的影响,让幼儿在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体验数学的重要和有趣。

相关文章

《大班数学活动:小动物的电话号码簿》:大班数学活动小动物的电话号码簿教案主要包含了目标,准备,过程等内容,学习数形配对,并区分6和9,复习9以内的数字。初步了解数字的不同排列可以组成不同的电话号码。适合幼儿园老师们上大班数学活动课,快来看看大班数学活动小动物的电话号码簿教案吧。

《幼儿园数学教案:乌鸦喝绿茶》:大班数学活动乌鸦喝绿茶教案主要包含了活动目标,活动准备,活动过程等内容,通过量一量,比多少的操作活动,初步感知物体的体积。培养幼儿的估计能力,空间感知推理能力。适合幼儿园老师们上大班数学活动课,快来看看幼儿园数学乌鸦喝绿茶教案吧。

《大班数学教案:看图形找特征》:大班数学活动看图形找特征教案主要包含了活动目标,活动准备,活动过程等内容,学会按几何图形的2-3种特征进行分类,初步掌握在表格中看图形找特征的方法。引导幼儿能正确地表述图形特征。适合幼儿园老师们上大班数学活动课,快来看看大班数学看图形找特征教案吧。

幼儿园教师心得 美术《花格子大象》教学反思


整理了幼儿园教师心得,美术《花格子大象》教学反思,希望对幼儿教育有所帮助,仅供参考。

美术《花格子大象》教学反思

我很喜欢上幼儿自己探索的课,可以是科学类的,也可以是美术手工类的。在探索的过程中,幼儿会自己进行思考,发现问题,并自己想办法去解决。在活动中,幼儿就必须自己去思考,而不是等着老师想各种可能出现的问题,预先讲清方法。试误,是一种学习,我个人认为,还是个很有效的学习方法。

当第一次研讨提出花格子大象时,我脑子中就有了这样一个设想:让孩子自己来研究制作方法,发现线条的作用,发现正反画的秘密。所以在试教时,我就采用了这个教学方法:每张桌子上放一头制作好的花格子大象,幼儿通过看一看、拆一拆、想一想的步骤,来研究大象是怎么变出来的,这是这节课的教学难点。但结果让我很失望,幼儿是自己进行了研究,但教学的时间远远超出了30分钟的规定。所以在权衡之下,只能将难点降低,全班一起讨论制作方法,教学重点定在了线描画上。

线描画,对大班的幼儿来说没有什么难度,因为在中班时,我们就画过。通过对幼儿自己设计图案的鼓励,班上幼儿还是能画得比较好,能画出很多教师没有展示过的图案。

3种手工线条的讲解,也是我们研讨的内容。分隔线、折线、剪线,到底要讲解到什么程度?是让幼儿自己看、老师轻轻一句带过,还是演示一遍?通过对幼儿能力的分析和时间考虑,最后定为稍稍提点,一句带过的教学方式。

话多,啰嗦,是我的毛病,平时在上课时自己也感觉得到,挺简单的一件事情,就怕孩子听不懂,我会一遍、两遍、三遍地反复说,说上很久。在备课时,我就时刻提醒自己,话语要简单、扼要,争取一遍过。背教案时,也谨记简单话语,不多啰嗦。所以在整堂课里,这个问题基本没有出现。但在给孩子们提制作要求时,原来我对大象的耳朵是没有具体要求的,可以按示范上的空白着不画,也可以给她画上漂亮的图案。但在说时,一个嘴快,说成“每个格子”了。这样,幼儿在制作时就产生疑问了,到底是按老师的范例不画?还是按老师的要求画?以后还是要记住教案上的每一句话,毕竟这是推敲出来的结果。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

推荐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