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师怎样对待幼儿的告状行为

05-10

前辈告诉我们,做事之前提前下功夫是成功的一部分。在幼儿园教师的生活工作中,时常需要提前准备资料作为参考。资料是作用于人类社会实践的一种可供参考的材料。资料可以帮助我们更高效地完成各项工作。那么,你知道有哪些常见幼师资料吗?为此,小编从网络上为大家精心整理了《幼师怎样对待幼儿的告状行为》,仅供参考,希望能为您提供参考!

案例一:

下午的美术活动是画《螃蟹》,浩浩的画画速度比较慢,因为他在画画时喜欢讲讲话,东张西望的,而坐在其旁面的晨晨早就画好了,当他离开位置的时候,一不小心撞了浩浩的手臂,浩浩马上质问晨晨:“你为什么撞我?”晨晨连忙道歉说:“对不起,我不是故意的。”浩浩不听,噘着嘴跑到前面来告诉我:“老师,晨晨推我的手,害得我画错了。”一副很难过的样子。

分析

首先,应当看到浩浩告状有他可取的一面。他懂得了上课的规则,这说明他已经有了一定的判断能力,想通过告状来求得成人的帮助,从而矫正同伴的不好行为。从这个角度讲,这是孩子处理问题能力的一种进步。但是,对于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也要告到老师那里,这会引起同伴的敌视,也会削弱独立处理同伴间小纠纷的能力。

案例二:

中午,吃晚饭的孩子们在阳台上看图书,他们有的三三两两地坐在一起同看一本书,有的自己选了一本书独自坐在一边津津有味地看故事。这时候,李炫突然很气愤地过来“告状”:“老师,《找相同》是我先找出来的,杰杰他不让我看。”杰杰也不甘示弱:“书是我先拿到的!”两个人在老师面前争论不休,谁也不肯让谁。我先安定了一下他们的情绪,接着,转过脸来对杰杰说:“上次,你看《西游记》时,宝宝硬是不给你看,你心里感觉怎么样啊?”杰杰想了想说:“没得看书觉得很不高兴。”老师趁机说:“那你不让李炫看书,他也一样会很难过的呀!你们两个想想办法,看看怎样才能让两个人都开开心心地看书?”李炫和杰杰听了,商量了一下,决定两个人一起看书,于是他俩就手拉手高高兴兴地坐到小椅子上看书去了。

分析

李炫是为了求得老师的公正解决纠纷,请求保护而产生的告状行为。在集体活动中,幼儿之间经常会出现意见不和、争夺玩具和书籍等纠纷。当这些纠纷发展到一定程度的时候,有一方就会告诉老师,以求得老师的公正裁决或给予保护。在活动中通过引导小杰反省,并换位思考,相互间要理解、宽容,让孩子不仅要知道别人的想法,还要理解他为什么要有这种想法,让孩子考虑一下他人的行为是否有合理的一面。给孩子创设一些自己解决问题的机会,启发幼儿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李炫和杰杰听了老师的话后,两个人安安静静地坐到小椅子上一起看书去了。

yjs21.cOm更多幼师资料编辑推荐

如何对待孩子的迁怒行为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发现一些学龄前的孩子特别容易发怒,爱发小脾气,这是由于孩子没具备一定量的心理耐受力所造成的,不足为怪。奇怪的是,不少孩子刚才还好好的,突然会发怒;或者是一会儿还在与小伙伴玩耍,一会儿又突然跑回家与父母吵闹;还会莫名其妙地与另一个小朋友耍小脾气。遇到这种现象,不少年轻的父母常误认为是孩子怪脾气,或者误认为是孩子任性,不予重视。

其实,这是一种幼儿迁怒的表现,心理学上称之为愤怒迁移。迁怒与故意、侵犯、暴行是有区别的,它的明显特点是发泄对象间接,不确定,是一种突发性的,短暂的情绪别移的激动。如某一孩子在与小伙伴游戏时,因活动中发生了不愉快,可潜在的愤怒没发泄到直接的与之玩耍的当事人身上,而是跑回家突然对父亲、母亲大吵大哭,嘴里还会嚷嚷着什么,甚至会丢自己的玩具,这就是迁怒行为。迁怒行为往往与父母教育方法有关,孩子从小跌倒了,跺地,拍打桌子,被爸爸骂哭了,妈妈假意打爸爸,久而久之,形成迁怒习惯,什么都是别人的不是,睡不着觉怪床歪。

迁怒是一种抑制的、软弱的心理现象,与愤怒的本质相同,只是由于发泄对象间接,很难发现引起的原因,这与孩子的情感表达有关,当孩子的直接感情表达受阻或不能用语气表达感情的,通过躯体症状表达出来。压制迁怒,把迁怒误认为是怪脾气而加以训斥,不理睬,等等,则会使孩子的感情表达进一步受阻,久而久之会形成习惯性压抑,会严重危害幼儿的心理健康。

防治孩子迁怒的最好方法是疏导。迁怒与感情、语言的表达有关,一旦遇上孩子迁怒行为时,家长应和颜悦色地指出这种乱发脾气的行为是不好的,了解孩子出现迁怒的原因,引导孩子说说不愉快在那里,或教给孩子正确处理的方法,或说服孩子不该为这样的小事发怒,教育孩子不要发脾气,要讲道理,等等,“心病要心药医”,只有了解了事由,加以疏导,迁怒才会被子息下来。

迁怒与环境也有一定的关系,缺乏社会的、学校(幼儿园)的、家庭的同情和支持,或者小朋友之间关系面临困境,常会引起孩子的迁怒行为。因此,教育工作者、家长(包括一切成人)都应积极创设幼儿活动的和谐、欢乐、团结、互助的环境,让孩子在宽松的、友好的天地中生活,从小让孩子学会关心他人,理解他人,帮助他人的好行为,这是控制迁怒的根本办法。

此外,一旦当孩子出现迁怒行为时还可有意识地制造愉快气氛,或说个笑话,或讲个逗人快乐的故事,等等,想方设法让孩子遗忘暂时的情绪浮动。孩子的遗忘性强,“风暴”过去了,又会一如既往地说笑,玩耍,俗话说:“小囡无气肚”就是这个意思。这也是控制迁怒的一个办法。

总之,要认真对待孩子的迁怒行为,减少导致孩子愤怒的直接因素,及时疏导迁怒行为,纠正不良的行为习惯,使孩子从小学会客观地对待环境和自身。

如何对待孩子的淘气行为?


导读:搞点恶作剧对孩子有好处,至少表明他开始动脑筋了。一个恶作剧行为的成功,无疑是其创造力的一次爆发,盲目地斥责甚至惩罚扼杀孩子的动脑积极性,会妨碍孩子智力发展。

假如孩子在你的钢琴键上撒下糕点,或将一只毛毛虫放到你的枕头上,面对诸如此类的恶作剧行为,你会怎样呢?

德国儿童心理学家托马斯·卡尔松为此向你道喜,说明你的孩子智商较高。他的观察资料显示,爱搞点恶作剧的孩子富有创造性和想像力,日后成才的可能性较循规蹈矩的孩子更大。

他给出的解释是:恶作剧行为并非从天而降;要设计出一个有新奇感的方案来,需要动脑筋,而且动脑筋的强度相当高,决不逊于甚至超过做家庭作业,这对孩子的创造力发育无疑是一次催化。

同时,恶作剧可增强儿童的独立性。因为此种行为的特点就是孩子以此来超越父母为其所规范的界限,而独立性的形成恰恰需要这种超越。否则,依赖性难以随年龄增长而减少。

总之,搞点恶作剧对孩子有好处,至少表明他开始动脑筋了。一个恶作剧行为的成功,无疑是其创造力的一次爆发,盲目地斥责甚至惩罚扼杀孩子的动脑积极性,会妨碍孩子智力发展。

当然,这位心理学家并不是要提倡孩子多做恶作剧,而是提示人们在对待孩子恶作剧的态度上,要顺其自然,加以诱导,将其动脑的积极性引到更有益的活动上来。

怎样对待爱猜疑的孩子?


这种儿童不但怕生,而且疑神疑鬼,常使父母伤透脑筋。这种儿童过分猜疑,很容易被周围的同伴讥为胆小鬼,你愈骂他,他的猜疑心愈严重。

猜疑的小孩,大致可分为下列几种类型。

第一,是精神外伤型,曾经遭遇可怕的事情,恐怖的经历仍挥之不去,才变得疑神疑鬼的。比如:在众目睽睽之下,他被狗咬了。这可能使原来就怕狗的他,两三年都不敢一个人外出,深怕再遇上恶犬。有类似这种情况的应该带他去看专门的医生,由专家与家人共同来治疗他。一般说来,冲淡他心里的恐怖记忆是最需要的,但这事儿又急不得。家人应该以爱心及平静的口吻解说他害怕的经验,以减少他的恐惧。

第二,是疑心病传染型。这种小孩从小是爱猜疑的父母养育出来的;耳濡目染的结果,当然难逃猜疑之症。与其说小孩子的性格像父母,不如说父母的不安传染给小孩了。因而使小孩处于不安的状态,变得疑神疑鬼。尤其是胆小、不安的母亲,更应该特别注意,必须赶紧改正这种坏习惯。若不能马上消除,为了孩子的将来也应该继续改进,并且让小孩积极地体验生活,脱离疑神疑鬼的生活,进而产生自信心。

第三,是因为经常受到责骂、欺负而形成的。这种小孩大多由于经常受父母惊吓,老是受人欺负,比较软弱的缘故。小孩本身如果够坚强的话,则可以抵抗这种压力,若是他很软弱,就可能无法承受而离家出走,不然就是默默地忍受。要帮助被欺负而猜疑的孩子,首先应该给他找一些让他安心玩耍的同伴,让他在游戏中,一点一点地消除对人的猜疑、恐惧。假如是由父母的打骂惊吓教育而造成的,最要紧的当然是父母必须改变态度,不必要的惊吓要尽量避免。

第四,是为数最多的一种。这种类型的小孩从小就在家人的保护之下,缺乏突破困境的胸襟,一般由祖母抚养或独生子女都属于这种典型。这种备受保护的小孩,大多缺乏解决困难的能力及耐性,因此,单独行动对他而言相当危险。总而言之,造成他疑神疑鬼的最大原因是生活经验不够,必须让他多锻炼,培养信心和耐心。

疑神疑鬼的儿童有上述四种典型,为了消除这四种原因引起的毛病,必须分别对症下药才是最好的方法。如果不能对症下药,可能会有不良的效果。

总而言之,幼儿大多会恐惧,只要年纪稍大一些,明白他所畏惧的真相后,就不会再害怕而猜疑了。其中有一点要注意的是不可以随便骂他“疑神疑鬼”。

怎样冷静对待倔强的孩子


一般家长都喜欢乖、很听话的小孩,但有一种小孩却恰恰相反,任凭父母好说歹说,就是不理不睬,总是以白眼看人,你愈大声吼他,他就愈不听话。

有些母亲看小孩倔强,就跟着发火,好像和小孩斗气似的。小孩倔强也许还可以原谅,因为在他小小的脑袋里以为自己是对的,但一个成熟的大人也跟着闹别扭而不让步,那么你们可能一辈子都是半斤八两的对手。

小孩倔强,大人也跟着倔强实在不应该,跟小孩一起吵闹,是极不理智的。家长面对倔强的小孩首先要平息自己的情绪并冷静地处理。

当然小孩倔强时也一定很任性,一方面你必须断然拒绝小孩无理的要求,另一方面也要尊重他,这才是最理想的管教方式。千万不要弃此原则不顾,索性地大声吼叫,说出伤害孩子自尊的话,这样不但无法达到效果,反而破坏了与孩子之间的关系,小孩也可能更不听话,故意气你。

对待倔强的儿童,不妨试试这个方法,以慈祥和蔼的态度、语调和他交谈,并了解他的动机,相信在你温柔的询问下,小孩一定会一改无理取闹的态度,把心里的话告诉你。

家长与孩子之间常为了一件衣服而争执,这实在大可不必。小孩想穿他喜欢的衣服就顺从他嘛!反正只要他觉得舒适,好看就行了。家长对这种事不必太坚持己见,不必大动肝火。假如他的选择实在太离谱,必须拒绝时,你干脆跟小孩说明不好的原因,是太小,太大,或衣服太厚,太薄,只要语气温和,他一定能接受,而他了解之后,就不会再闹了。

假如你总否定小孩的每一个要求,那么小孩也会以不讲理的态度反抗你。这样僵持下去,不但父母吃不消,也可能造成孩子性格上的偏差。

如果父母一味地让步,那又是小孩日后的悲哀了。大家一定看过一则报道:一个青年犯罪被逮捕后,他妈来看他时,他说:“为什么小时候您不好好的管?!”这个人间悲剧实在应该引以为戒。教育是神圣而伟大的工作,做父母应该有这样的观念,用爱心、耐心来教导子女,不要孩子一不听话就又打又骂。要知道,你发脾气的对像是一个不懂事的幼儿啊!

怎样对待慢吞吞的宝宝


孩子做起事来总是慢半拍,看在父母眼里是又急又气,真恨不得帮孩子把事做完算了;究竟孩子为什么总是慢吞吞的呢?有些孩子先天气质就是属于慢吞吞型的,这种类型的孩子并不容易去转变他的原有气质,反而是父母需要花费更多的心思来关注他的需要。

孩子之所以行动、做事缓慢,一定有其原因,追究形成原因,耐心去协助他,才是最重要的。

小玉生长在富裕的家庭,生活的一切事情均有人代劳,因此她从来不自己动手,所以变得依赖心很强。进入幼儿园以后,许多事都非得自己动手做不可,小玉因为从来没有做过,所以功课常做得比其他同学慢、也不能够得心应手,经常落在同学之后完成。上音乐课时,老师耐心地教小朋友们敲敲打打、扭动身体去感受韵律,此时小玉的爸爸妈妈就在教室外看着,他们发现小玉的反应和动作总慢半拍,完全跟不上老师的口令,甚至不太敢与同学互动,爸妈不禁开始担心小玉的学习状况……

慢吞吞的典型表现

表现一:基本动作慢

起床、吃饭、穿衣等速度慢。喜欢赖床,起来了又躺下;穿衣服总找不到前后。

表现二:注意力不集中

把任何事情都与玩结合起来。刷牙时喜欢玩牙刷牙膏;洗脸时喜欢玩水;穿鞋时喜欢拿着鞋子在客厅里跑一圈。

表现三:爱撒娇、等人帮忙

如果妈妈不在身边就不肯吃饭、穿衣;任何事情没有大人帮,就不愿意自己动手。

表现四:懒散,不知轻重

做动作,得先伸伸懒腰;四肢松软,如,穿鞋时,鞋拿在手上,手一软又掉在地上。遇事,从不着急。

动作慢有原因

孩子慢半拍、老是跟不上别人的速度,如起床、穿衣、穿鞋、收玩具等,总是丢三落四,非得等到大人发脾气才赶快做好。到底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慢吞吞的现象呢?

宝宝速度慢,没有时间观念,除了少部分是因为遗传外,大部分都与家庭教育、家庭环境以及宝宝个性培养有关。要使宝宝速度变快,关键在于父母在平时的生活、教育中如何进行正确引导。2-3岁是宝宝教育的关键期,到了上幼儿园后,宝宝很多已成习惯的东西只有靠强制的办法才能改变。

专家认为,造成孩子慢吞吞有下列几种原因:

注意力不集中

孩子慢吞吞常跟着“漫不经心”一起出现,因为漫不经心所以显得动作慢。此外,有些孩子之所以慢吞吞,是因为注意力分散度低,当他专注于一件事时,无法一下子把注意力转移到大人交代的事情上,如看电视时叫他去收拾玩具。有时才听大人把事交代完,又被另一件事吸引过去,这是注意力高度分散,所以,不仅无法用心完成大人交代的指令,还很快忘了前面的叮咛。

操之过急

父母过于心急,经常是一个指令出去,就要孩子马上做出回应。然而每个孩子发展不太一样,有的孩子动作发展较快,有的则思考方面较快,当孩子的思考动作协调不是很好,而家长却又要求严格,超出孩子动作能力时,家长会认为孩子慢吞吞,而孩子却认为他已经很快了。家长和孩子的标准不一样,常是求好心切的家长认为孩子慢吞吞的主要原因。

缺乏兴趣

孩子对他有兴趣的事动作就很快,没兴趣的事就慢吞吞,如今天要去动物园玩,他可以在3分钟内穿好衣服、袜子,还反过来催大人。如果换成要他去收拾地上玩具的话,他就开始慢吞吞,任你三催四请,直到你急得要发火了,孩子的动作才稍微快一点。

天生气质

外向的孩子其反应表现常是积极、勇敢、乐观活泼的个性,对一些学习活动总是充满好奇心;相反的,内向的孩子却表现出畏缩、害怕、害羞、沉默的个性,且不愿意与别人互动。了解孩子的个别差异,给予不同的协助,才能让孩子有更好的适应能力,并增进其学习智能。

积极改造“慢半拍”的孩子

从好的方面来说,慢半拍的孩子有他从容不迫、深谋远虑、谨慎细致的一面,不能一概说他不好,或是把他当成问题儿童。然而,若幼儿时期的迟钝没有及时纠正,一直到长大后还既迟钝又缓慢,可就要注意了。如果孩子做任何事情总是慢半拍、跟不上别人的速度,一定有原因存在。追究形成原因,让孩子更积极些、机灵点、速度加快点。以下提出几点建议供父母参考:

培养自理能力

孩子做事总是拖拖拉拉并非故意,也许是他小肌肉尚未发展成熟。此外,有的父母担心孩子吃得慢、吃得少,便主动喂他吃饭;急着出门时,干脆帮孩子将衣服、袜子、鞋子都穿好。孩子缺乏学习机会,一旦要自己做时动作当然慢。为了不剥夺孩子学习的权利,多给他自己动手的机会,在稳定的情绪下学习生活自理能力。

提供机会刺激学习

当孩子会爬的时候,父母可以把他喜欢的玩具,放在他再爬几步就可以拿到的地方,让他去拿、去抓,训练其手指能力,手眼协调能力。等他再大一点时,用他喜欢的玩具跟他玩抓抢游戏,以刺激学习。若是孩子的学习速度比较缓慢时,父母应放慢脚步,给他更多参与的机会,才容易帮助孩子在学习上进步。

勿过度保护

有些父母过度保护及宠爱孩子,使他很少有外在的刺激,造成孩子在学习发展上有较缓慢的现象发生。如:觉得地板脏或太硬,爬了会伤害肌肤,就不让孩子爬,使其感觉统合失调;或觉得其他孩子不干净,禁止他们接触互动,影响孩子日后的社会行为发展。

增加同伴相处机会

孩子在一起玩,可以互相刺激学习。找邻居或朋友的小孩,彼此年龄差距不大,让他们一起玩,并从中观察孩子的反应如何,然后在互动过程中,找出谁最快?谁最努力?谁最勤劳?每个人都替他找出一个优点来。千万不要说谁第一名、谁最后一名,这样会让速度快的孩子更快,而速度慢的孩子更有挫折感。

找出原因、明确指示

当孩子慢吞吞,首先要了解他是故意的还是没有兴趣?如果确定是没有兴趣,就不要勉强他,而是要设法引起他的兴趣。如果是故意的,很可能是父母的压力造成孩子的反抗心理,调整情绪并明确指导他,或是清楚的示范给孩子看,让他明白事情进行的步骤。

给予正面的赞美

平时给予孩子正面积极的赞美,使他有充分的自信心。负面、否定的语调,如“你怎么动作那么慢,像个蜗牛在爬一样。”“你真笨,笨得像猪。”这只会使得孩子更加惶恐和担心。只要孩子有一点进步,就给予他适当的赞美及鼓励:“加油哟!妈妈相信你会做得到。”让孩子更有信心且主动学习。

树立良好典范

孩子模仿的对象大多来自家人或父母,所以希望孩子行为有所改善,父母必须先以身作则,树立好的典范,唯有良好的学习对象才能让孩子有一个模仿的榜样。

多关心,多了解

孩子行为有问题,并不一定表示他是故意的,客观评量孩子的发展特质,耐心地去协助他,调整自己的行为;此外,父母不要因为爱孩子,就帮他处理日常琐碎事情,这样反而害了他。让孩子从小对所做的事情负责,不管是快也好、慢也好,让他学着去承担,父母才能放心、放手。

相信《幼师怎样对待幼儿的告状行为》一文能让您有很多收获!“幼儿教师教育网”是您了解幼师资料,工作计划的必备网站,请您收藏yjs21.com。同时,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