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图
观察实录:
幼儿一进区,就选择了新投放的拼图开始拼起来。刚开始一玩,幼儿就把有关联的图片一下拼了出来,剩下的图片不由使个别幼儿皱起眉头来,左试试,右比比都不对,急得他们直抓头。这时在一旁观察的泽泽兴奋得叫起来:"这块应该放在这,你看这不是吗!"边说泽泽边把一块拼图放在了合适的地方。小羽进区后还是选择了大型拼图,他很迅速的从很多小拼图中找出了边缘上的拼图拼搭起来,拼完后,小宇拿起了其他拼图想了半天也没有找到要放到的合适的地方,于是他翻到卡片后面,看看标记,很快找到了对应的地方。当收区音乐响起来的时候,小羽看了看没有拼摆完的拼图,有些不舍的方回了原处。
观察分析:
对于简单的四拼、十拼的兴趣已经淡化,比较喜欢数量较多,有困难的拼图,但在拼图过程中,幼儿都没有长久的坚持完成拼图活动,拼几下就放弃了的种种现象表明教师在投放区域材料时对于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已有经验水平了解还不透彻,目标过高,导致幼儿跳起来也没有摘到苹果,从而使幼儿失去了对拼图的兴趣。由此问题,我们改变了材料,投放了难度较小的拼图并对已投放的拼图增添标记的方法,降低了拼图的难度,使不同能力的幼儿都得到了发展:中等能力的幼儿通过观察,操作,互相交流完成了拼图过程;能力强的幼儿根据已有经验完成一部分拼图内容后,又根据拼图标记拼摆了一半多,这说明两种方法达到的效果都不错。
教育策略与效果:
1、根据幼儿的兴趣和能力,从两方面入手添加区域材料,〈1〉投放新的拼图材料,分块数量在20件左右,适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能力水平。〈2〉在大型数量的拼图上作相应的标记符号,引导幼儿观察,判断,并根据中班幼儿年龄和已有水平,在拼图小卡上标记数量或图形符号,使幼儿能够采用接龙的方式进行拼图,使能力不同的幼儿都可以得到发展。
2、在区域活动时,可以有目的的对益智区玩拼图的幼儿进行个别指导,帮助其学习观察和分析两拼图之间联系的方法,能根据事物之间的颜色,图案等进行判断,使其学会学习。
吃饭
观察实录:
今天,我们吃的是面条。小磊小朋友也不着急着吃,先东张西望了一会儿,用筷子夹起面条汤,放在嘴边吹一吹放入嘴中。他喝了无数口汤可是就是不吃面条。我这是走过去,对他轻轻地说:"我们要使劲吃饭,回家可没有以前那么多好吃的了,吃的多身体好,长的高的。"听完后,他说:"妈妈说了我好好吃饭会长很高很高的。"我说:"对!我们小磊小朋友可棒了,现在都自己吃饭了!"听完,他开始用筷子挑起一根面条放入嘴中。这时,我拿起碗夹了一大口面条放入他嘴中,他大口大口的吃起来,不再东张西望,一直盯着我的筷子什么时候往他嘴里放。喂了几口他说:"我要自己吃。"我便表扬了他,他很高兴,不一会儿一碗面条就吃完了。拿着碗来到我面前大声说:"老师,我都吃完了。"我表扬了他,发给他一朵小红花,并且要求他以后争取在家里也这样。他点点头,非常高兴,不时拿着小红花给别的小朋友看,一副很自豪的表情。
观察分析记录:
从今天观察的情况看来,小磊小朋友在家里长久养成了一种"饭来张口"的习惯,他并不是很挑食,只是懒得自己吃饭。他吃饭时对他人存在着依赖性,这与他长期由父母喂养要一定关系。但是在今天老师的喂饭过程中,他是比较有目的性的在吃饭,并且主动要求自己吃饭,这比过去有很大的进步。当老师表扬他时候,他非常高兴,说明奖励对他很有帮助,今后要多多对他进行鼓励。
观察采取措施:
继续采取第一阶段的措施方法,及时与家长进行沟通、反馈,掌握明明小朋友在家的吃饭情况。奖励对他很有帮助,今后要多多对他进行鼓励。
背景分析:
天气冷了,许多幼儿怕冷都迟迟来园,而且很少出教室参加运动,活动起来也不积极,总是怕冷,心理作用使他们不敢到教室外面去。衣服穿得过多,使幼儿容易感冒生病,身体抵抗力下降,影响幼儿的健康,家长也不太放心幼儿早到幼儿园。幼儿带感冒药到幼儿园吃的人数也多了一些,给老师们增添了一些心理负担。要使幼儿少生病,就要培养他们去适应环境,多去感受天气的寒冷,还要多多锻炼,提高身体素质,让幼儿健康发展。本主题采用幼儿喜欢的活动内容及形式来吸引幼儿参与户外运动,并通过引导幼儿去发现和感受冬天的乐趣,提高幼儿参加活动的兴趣和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培养幼儿勇敢的精神和坚强的毅力。
案例描述:
案例一:
“今天早上来的时候,我觉的好冷哦,我的手都好冷,不信你碰下?”吴帆拉着张乐乐的手说着。
“真的好冰哦,不过早上来的时候也很冷的,我爸爸给我戴了手套了,所以一点也不冷的。”“戴手套手就不冷了,那我的耳朵很冷的怎么办呢?”
“耳朵冷就戴耳套咯,我妈妈给我买了一个很漂亮的耳套,上面还有一个小白兔的,很暖和的哦,你也叫你妈妈去买一个呀。”袁令容很得意的说道。
案例二:
在上了“怕冷的恐龙”和儿歌“晒太阳”后,孩子们又开始发现不同于保暖的取暖方式,他们开始慢慢的有了尝试不同的思维的意识,有的幼儿甚至会在出去做操前说我们要去晒太阳/要去运动了!而不仅仅是我们要出去做操。一天上午在外面活动中,我听到了他们的对话:袁令容小朋友边跳边说:“晒太阳啰!”,顾嘉皓小朋友立刻就背出儿歌“晒太阳”。我也及时进行了鼓励。在运动之前我提醒他们回忆故事里的大恐龙是怎样取暖的。运动之后又及时地问他们是否觉得换暖和。在这个寒冷的冬天,他们更加的爱上了运动,也在一定程度上了解运动,了解了可以用儿歌来抒发自己的感情。也变得不再怕冷,学会了好多不同的取暖方式。
分析:
对于小班的幼儿,他们能通过自己的亲生体验来感受天气的变化。他们能根据平时爸爸妈妈给他们的穿戴来感受冬天的到来。对于冷了怎么办,他们已经很有经验了。通过互相的交流与沟通,幼儿之间能相互学习。因此在区角中,我投设了很多围巾、帽子等冬天的物品,增强幼儿对于冬天的感知与培养幼儿不怕冷的情感。
尝试提供不同的答案和时间,在老师及时的引导下让他们自己去探索,经过提醒,孩子会比我们想象的更优秀,他们不仅会懂得运动能取暖这个简单的道理,还会借物抒情,用儿歌来抒发自己的理解。我想这将是个很好的开始……
孩子们通过自身的亲身体会,了解一些常用的防寒保暖的方法,让幼儿在保持身体健康的前提下,愉快地参与各项活动。现在,孩子们已经越来越喜欢运动。
幼儿园案例分析:多动症幼儿
一、研究前个案分析
我在一幼儿园小班实习了一个多月,在此期间,发现我班有一四岁幼儿李廷行为与其他幼儿有所不同,他没有朋友,常常脱离班级一个人活动。最明显的是他极其好动,上课从不会集中精神,最多两三分钟注意力就会转移,容易受身边的事物所影响,窗外的脚步声就能转移他的注意力,而且好奇心强,自控能力差,并常伴有某种习惯性小动作,如咬指甲、吸手指、抠鼻子等,做什么事大都半途而废,有头无尾。而且他从来没有守纪律的概念。还有点口吃,与老师小朋友语言交流有障碍。
我向原任老师询问过他家庭的情况,他爸爸与妈妈是不同省份的结合,爸爸是来自外省,现任中学语文教师,妈妈是本省,现做美容推销工作,平时工作忙,对儿子的教育很少。
二、个案观察记录
发现该幼儿行为有异常以后,我怀疑他是否有多动症,为了证实我的想法,我开始对他的行为进行观察。在两周的观察后,我发现有如下一些明显性的行为:
1、上课
在上分享阅读课时,小朋友都积极举手回答问题,而他则从不举手,并且老是站起来,咬着手指头,一下又望望黑板,一下又望望其他小朋友,或是望着地板,神情游离不定,又像关注某个东西,又似在沉思,但他什么也没做,也不说一句话。其他小朋友在朗读时他并没有读,而且常常被外面其他事物所吸引,动作很不优雅,喜欢把一只腿搭在旁边小朋友的椅子上,一下又去与旁边的小朋友嬉戏,或是下位打扰其他小朋友,当老师指了一下他的头以后他才停止嬉戏,但眼神还是没有关注老师和黑板。他上课时的常见动作是用两只手撑着腿往前看。
2、课间操
做操时手脚都在不停的动,但没有按照课间操的要求做,完全是他自己在自由的手舞足蹈,想怎么做就怎么做,而且他总是显得走不稳站不稳,摇摇晃晃的,也容易被其他东西吸引,天上飞来几架飞机,他就一直望着飞机,不再做操,老师提醒他也完全没有反应。其他小朋友虽然也被飞机吸引但是很明显的可以看出没有他那样分散精力。
课间操做完,他总是显得格格不入,不合群,其他小朋友都回活动室去了,他还痴痴的站在那里,我提醒他也不走,后来还是我拉回去的。
3、就餐
吃饭比较快,但是喜欢做些小动作,例如用勺子靠近右边小女孩的头发,习惯性地到处望来望去,饭粒经常掉到桌子上、衣服上、地上,想喝水了就叫着要喝水,没有得到水就自己跑开了去倒了一杯水。
4、游戏
他还是和其他小朋友一样做游戏,但是常常注意力不集中,一下就到处望望,打扰其他的小朋友。在玩玩具时,他总是喜欢一个人在窗前把玩具摆上去,这是不允许的,其他小朋友都是安静的靠墙坐着玩。每次收玩具时他从不会主动交过来,而且老师叫了很多次他就是不肯交,后来不想玩了他就随便乱放个地方跑了。
5、睡觉
他睡觉有个习惯,每次都要脱掉袜子,还喜欢玩袜子,老师怎么一再强调想纠正都没有办法,最后也就不管他了。他每次开始睡觉的时候都睡不着,老是在床上翻来覆去,乱踢乱动,老师怎么说都没用。要起床的时候他总是起不来,躺在床上谁都叫不动。午睡起来别的小朋友都去吃点心了他还在床上,大多时候他都是最后一个吃点心,而且总是懒洋洋的。
6、一次逃跑行动
有天下午,我们进行了几个活动后,老师突然发现李廷不见了,这时老师们都急了,都到处去找,找了很久,最后在活动场的存放玩具的小房子里找到了,原来他一个人在那里玩玩具。后来我们才知道,午睡他是最后一个起床的,等我们都不在意的时候,他点心也没有吃就一个人跑下去了。那次把老师们都急坏了,我们找他说的时候,他好象也是那种无所谓的样子,根本没有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三、研究与分析
(一)判定分析
通过这些观察记录,我们能否判定李廷就是有多动症呢?这对我们来说实在是很难确定,因为这还需要通过心理测试、医院诊断等,而因为我们受到多方面条件的限制就只通过查资料了解多动症的基本症状及从单方面的观察来判断。
通过查找相关资料,我了解到儿童多动症是指儿童注意障碍和注意障碍伴有多动的一种病态行为。又称为轻度脑功能失调(简称MBD)、注意缺损(简称ADD)、儿童行为问题等。对于多动症的界定范围是指大脑无明显病变,智能正常,但有自控力差、多动、注意力不集中等症状的儿童。一般说来,孩子喜爱活动是生理上的特点,他们进行或参与的活动总是有动机、有目的的,因而是可以自我克制的。"多动症"患者不但多动,而且他们的"动"往往是在注意力分散的情况下出现的,很难自我克制,这就超出了正常的生理范围,成为一种病态了。1991年美国报道患多动症儿童占学龄儿童的3%一一5%,我国约占3%,男孩和女孩的比例是5:1。如果对这些儿童没有及时的治疗还会影响到他们的学业、心理健康和品行等一系列问题。
从以上观察我们可以发现该幼儿具有以下特点:
1、注意力不集中,分心。对任何事物都有注意力集中的困难,即使是对最感兴趣的事。不仅上课不能注意听讲,做小动作,扰乱别人,即使是在看比较喜欢的动画片时也不能聚精会神。所以有一定程度的注意障碍,这是多动症的主要表现之一。
2、小动作多,为手脚不停,让其安静下来难度较大。在多动症儿童中其中95%的就有此类表现。
3、情绪不稳定,自我控制能力差。举止行为缺乏思考和判断。意识不到到处乱跑的危险性。
4、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学习困难,还有语言障碍—-口吃,讲话少。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基本可以断定该幼儿患有多动症。
(二)原因分析
1、家庭原因
通过和原任老师交流和直接与其家长交流以及在平时的观察中,我发现该幼儿的父母非常喜欢他的孩子,甚至有点溺爱的程度,每次来学校孩子都很高兴,一下就爬到妈妈身上,一个劲的在妈妈脸上亲,妈妈也显得异常
高兴,“乖儿子”的亲热的叫着。李廷是全托,每周才能回家一次,因此这也使他回到家就成了宝,一周难得见到爸爸妈妈,见到了肯定又是一阵亲热。平时在家里爸爸妈妈都很忙,与孩子交流的时间很少,而且由于来自不同的省,普通话都讲的不好,沟通时更少,也导致了该幼儿的语言障碍。由于爸爸妈妈教育不当,当孩子想表达又由于能力水平有限而表达不清时,家长并没有正确的鼓励,而是说“不准口吃!”这样不仅伤了孩子的自尊心,而且还形成了心理暗示,使孩子养成了口吃的毛病。工作忙,平时就想着多关心一下儿子的生活、学习,而忽略了儿子其他各方面的发展,儿子不喜欢说,但喜欢动,注意力分散,家长不知道怎么教育,而只是一味的责骂,不会分析原因采取有效的措施。
2、教师原因
一个班的孩子太多,教师往往很难照顾到所有的孩子,而对于这个特别的孩子教师虽然意识到了他存在的问题,但是经过几次教育以后发现要解决很棘手,最后还是放弃了这个艰巨的任务。该幼儿来园已经半年多,虽然注意力不集中,孤僻,不合群,不与人交流,学习不认真,但至少没有很明显的攻击行为,不像班上其他几个攻击性行为很严重的幼儿那样经常弄出些让老师头痛的事来,平时老师都把心思放在了那些幼儿身上,对于该幼儿的教育就忽视了。
(三)教育方法
1、对父母的指导方案
孩子多动不是有意的顽皮,而是对自己的行为难以控制。因此要对孩子有耐心。对缺点要反复帮助改正,对优点要及时表扬巩固。不管工作多忙都不能忽略对孩子的教育,平时不仅要关心孩子的生活学习,也要关心孩子其他各方面的教育,尤其是个性发展、心理健康方面。要营造一种温馨、祥和的家庭氛围,让孩子的心理产生安全感。及时的与老师联系,多了解孩子的在校情况,听取老师的意见。
2、对教师的指导方案
教师不能忽略多动症孩子的行为,应了解多动症孩子注意力集中困难的特点。老师的教育最好是以表扬和鼓励为主,仔细耐心的帮助他,对他微小的进步要加以肯定,不时的鼓励会让他对自己充满自信,也会渐渐感受到老师的关心与爱心,这样会让他慢慢与老师和小朋友接触,也会逐渐知道做任何事都要顾及到周围人,而不会孤僻行事,任自己乱动乱跑,最后在老师的监督下能约束自己的行为。在教育时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多创造与其他小朋友交流合作的机会,多鼓励他去自由的交谈,这样他的语言表达能力也会得到提高。
四、我的教育
在实习末期,我对该幼儿采取了特别教育,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教育:
(一)用爱心交换信任
陶行知先生曾说过:“谁不爱学生,谁就不能教育好学生。”爱是教育的前提,信任是教育的开始。我关注着李廷的一言一行,常常主动与他交流,后来我发现他其实是很喜欢老师的,和他交流得多了他也会主动与我讲话了,慢慢我发现他有时也能讲出几句完整流利的话,这是我成功的第一步。后来当我在开展活动时发现他开小差乱动时,只要走到他身旁,或是微笑的与他讲,他还是能够尊重我,马上不乱动了。
(二)用细心发现亮点
其实这样的多动症儿童并不是一切都差,也有好的方面和“闪光点”等积极因素。在后来的观察与交流中,我发现李廷是个很有礼貌的孩子,每次他需要什么东西时总是亲热的叫:“老师,我想......”而我们班其他的小朋友几乎都没有叫“老师”的习惯,而且每次我给他发水果他都要回答一声“谢谢!”而其他大多数孩子都做不到这一点,每当这时我总是很感动,我也会利用这个教育机智,表扬他同时教育其他孩子要懂礼貌,经过多次以后我发现我们班的孩子越来越有礼貌了。
(三)用耐心期待蜕变
多动症孩子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自控能力差,缺乏毅力,不能持之以恒,经常会出现反复动摇现象,因此多动症儿童的转化工作不是一次教育或辅导就能奏效的,而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采取了以下一些措施:
1、与家长加强交流,我把李廷的表现及时反馈给家长,多沟通,通过家园双向对他进行教育。
2、教育目标要切合实际,适度。对多动孩子不应苛求过分安静,不要制定过多的清规戒律,而是由易到难,由小到大,由少到多。
3、加强自制力的训练。在一日活动中,我利用一切机会训练其自制力。李廷经常把书本和玩具乱丢,不懂得归位放好,我就带他捡起来并整理好。经过一段时间的引导,他扔东西的毛病也改善了很多。
4、加强注意力的训练。上课注意力不集中,不时影响其他同学的正常活动,因此我把他的座位安排在老师容易顾及的地方,在各项活动中培养他的注意力,特别是在操作活动如卷袖子、系鞋带等手工活动中,督促他集中精力完成任务。逐步培养其耐心、专注的习惯
五、个案转化效果
通过一个月的家园配合训练,李廷各方面都有了一些进步:开始知道去习惯集体生活,上课坐姿有所改善,动作协调性有了提高,语言表达能力有所提高。当然对一般幼儿来说,这些几乎是微不足道的,但对他来说已经是一个了不起的进步了。
由于多动症幼儿的改变是需要一个很长时期的,短短一个月是不够的,但是我的实习期已满,我能做的也只有这些,后面对李廷的教育还需要原任老师来完成。我想,只要家园继续配合,针对情况适时调整教育目标,相信李廷会成为一个聪明、懂事的孩子。
在一次区域活动中,我正在“美发厅”旁忙着收拾东西。“小姐,你要美发吗?”一个甜甜的声音在背后响起,我没在意。“XX小姐,你要美发吗?”声音加大了,原来在叫我,居然还敢直呼其名,简直“胆大包天”,因为确实忙就没理会。忽然,感觉束好的长发在背后被一双小手摸着。看来“美发师”看上了我这一头长发,不去美一下是不行的。再说孩子们怎么知道我的名字呢?干脆将计就计趁机调查一下。主意打定我放下手中活,转身笑眯眯地说:“谁是美发师,你是怎么知道我的名字的?”小女孩菁菁站了出来,“我是美发师,绝对给你做好。”“听张老师喊你呗,我就知道了。”她一脸神气的样子,原来这么简单。
一场顾客(注:执笔者)与美发师之间的自由交谈开始了。
美发师:“你得低下头,把头发低下来。”
顾客:“你们这儿没有专门洗头用的长躺椅吗?这样不舒服。”其实我是怕她们把头发弄的一团糟。于是菁菁叫了小文文、亭亭等几个小女孩七手八脚的忙了起来。一会儿,她们就用几张小椅子拼了张洗头躺椅。一切动作都比较专业:拔掉我的发圈,象模象样的抓搓头发。打开假水笼头冲了冲、吹头。
美发师:“你想做什么发型?”
“你看我做什么好,就做什么吧!”我装做很随便的样子。]
美发师:“你会唱《青藏高原》吗?”
“不会”我如实回答。
“你唱歌不行!”美发师评价到。“你知道这首歌是谁唱的吗?”,“不知道。”我索性装糊涂到底。
“你怎么什么都不知道呢?是一个叫韩红的人,她是一个胖猪猪。”美发师越发得意起来,“这首歌很难唱,我姨妈会唱。”她一边做一边说。“我给你做个韩红式的发型。”
“好吧!”顾客答到。美发师左手拿塑料推子,右手拿剪刀,象模象样地剪起来。闲聊更深入了。
“我以后教你唱。”多么自信、自主的孩子。我笑了。
案例分析:
《纲要》指出“建立和谐有效的师幼关系是促进师幼互动的有效途径……”如何建立和谐、有效的师幼关系呢,首先要树立正确的儿童观:尊重幼儿。教师要尊重幼儿的言行、想法,与幼儿建立一种民主平等的关系,积极营造和谐的氛围。案例中,很好的反映出教师的这仪观点:当小女孩菁菁直呼其名,请她理发时,教师笑眯眯的应答孩子,转身投入到孩子发起的游戏中。再游戏的过程中,教师始终以幼儿为游戏的主体,适时的点拨。
其次,教师要准确定位自己,做平等中的首席。《纲要》告诉我们“
教师要做一个引导者、合作者、支持者……”诚然是要教师准确定位角色。案例中小女孩要与教师玩“美发厅”的区域游戏,教师“放下手中的活”积极的投入到游戏中,很乐意的扮演起顾客来,发生在“美发师”与顾客之间的对话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朋友式的老师。在“美发师”工作的过程中教师合作并引导着幼儿,对于幼儿的问题是“有问必答”,使其在自主的游戏中得到发展。最妙的是教师的隐性引导。在此时教师做个“一问三不知”的“无知人”:“装得很随便”;“索性装糊涂到底”,正是教师的这种看似不导的引导方式增强了幼儿的自信:“象模象样的抓搓头发”;“越发得意”,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七手八脚的忙了起来”;“用几张椅子拼了张洗头躺椅”;“比较专业”;“左手拿塑料推子,右手象模象样的剪起来。”,充分体现了孩子的自主性积极教师的主导地位。
整个谈话过程向我们展示了一个和谐活泼的场景。让我们感受到了一个自主自信的孩子和一个尊重幼儿、思维活跃的教师。正是教师以正确的儿童观,凭借高超的教育艺术促进了幼儿的主动发展。
相信《幼儿园案例分析:喜欢打小朋友》一文能让您有很多收获!“幼儿教师教育网”是您了解幼师资料,工作计划的必备网站,请您收藏yjs21.com。同时,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幼儿园案例分析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