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案例分析:破坏大王

05-11

常言道,优秀的人都是有自己的事先计划。当幼儿园教师的工作遇到难题时,我们经常会用提前准备好的资料进行参考。资料是作用于人类社会实践的一种可供参考的材料。有了资料的帮助会让我们在工作中更加如鱼得水!所以,关于幼师资料你究竟了解多少呢?为满足您的需求,小编特地编辑了“教育案例分析:破坏大王”,供大家借鉴和使用,希望大家分享!

案例:

谢宇斌是我们班今年的新生,平时很会动手动脚我们班小朋友给它取了个外号“破坏大王”。什么东西到了他的手中,一会儿功夫就会遭殃,就连自己身上衣服也会遭到破坏,不是少扣子就是拉链坏了。今天美术活动是画瓢虫,老师给小朋友讲了瓢虫的形状、种类、颜色,并示范瓢虫是大圆的身体、和小半圆的头连接后,让孩子自己尝试画一画,郑梦扬小朋友一会功夫就画好了,她自言自语地说:“我画了五星瓢虫。”谢宇斌看到后拿起一只笔在瓢虫身上点了几笔。梦扬大声喊:“老师,他把我的画画乱了。”谢宇斌拿起树叶说:“我想让它变成七星瓢虫。”这时旁边的语薇说:“老师他经常捣乱,刚才还抢我的彩笔,我不喜欢和他做在一起。”过来一会儿昊昊大叫:“老师,你看谢宇斌在自己的裤子画画。”

我走过去一看,果然,他的左腿的膝盖上有黑笔画的圈。这次我郑重把他拉过来进行教育,告诉他:“今天我要告诉你妈妈,要是你妈妈知道不爱护裤子的孩子,以后肯定不会给你买新裤子了。”这次他急了:“老师,不要告诉妈妈,我以后不画了,真的不画了。”

分析:YJS21.COm

我觉得谢宇斌小朋友属于顽皮的表现,完全不考虑自己的行为后果的。我想,应该先给孩子讲道理,如果孩子屡教不改的话,适当给孩子一些惩罚,虽然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他们有犯错误的权力,我们老师应该让他通过思考,去看清自己缺点,改正错误。当看见孩子出现问题不能很快改正时,不要以说理为主,用积极的鼓励帮助孩子慢慢改正错误,老师有心,家庭有心,就没有不快乐的孩子。

Yjs21.coM更多幼师资料延伸读

案例:教育活动案例分析


1、通过玩“我会变”的游戏,体验“变”的快乐。

2、启发幼儿在仿编的基础上创编,并能跟着音乐节奏变化动作

活动准备:图片若干

(一)农场里的叫声(中班)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在说出不同动物叫声的基础上,初步认识象声词:叽、呷、咩、噜。

2.指导幼儿通过观察、比较"叽、呷、咩、噜"四个汉字的相同之处,知道它们都是从嘴里发出的叫声,都与"口"有关,初步了解汉字构成的规律。

3.通过游戏的形式,进一步提高幼儿对学习汉字的兴趣。

(大量认识汉字是小学的教学内容,而在学前阶段,我们需要的是让幼儿学习和习得一些前识字的经验,使他们乐意观察汉字,了解简单的汉字认读规律。此活动目标就充分体现了这一要求。在此活动中,教师是引导幼儿认读四个带有"口"字旁的动物叫声汉字,重点是启发幼儿找出这些汉字的相同之处,了解汉字的构成规律,强调采用游戏教学的方式,激发幼儿的兴趣。)

活动准备

1."叽、呷、咩、噜"汉字卡片各一张。

2.小鸡、小鸭、小猪的图片各一张。

;3.教学挂图"农场里的叫声"。

4.幼儿会唱歌曲《在农场》。

活动过程

1.出示农场图片及小动物图片,并提问:在农场里有哪些小动物?它们是怎样叫的?要求幼儿能完整地回答问题。

(先采用出示图片的方式,引出本次活动的地点和人物即农场和农场里的小动物。再通过提问的方式,让幼儿看图讲述农场里的小动物和它们的叫声。从而为下面的幼儿阅读活动奠定基础。)

2.教师和幼儿一起阅读。

(1)逐一出示汉字卡片,并放在相应的小动物嘴边,让幼儿结合图片,想象并认读动物叫声的汉字,可采用集体练习和个别练习的方法,让幼儿学习这些象声词。

(2)出示汉字卡片"叽、呷、咩、噜",带领幼儿认读汉字。

(本次活动是围绕认识"口"字旁的动物叫声汉字进行认读活动的,故将本次活动的背景安排为农场,角色为农场里的小动物,这样的设想较合理。教师采用让

幼儿看动物图片猜汉字叫声的方式,引导幼儿自己认读汉字。这种方法较直观形象,幼儿易理解,也易掌握。)

3.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叽、呷、咩、噜"四个汉字的结构,启发幼儿找一找这四个字有哪些相同的地方,为什么它们都有"口"字旁。再组织幼儿开展动物图片和汉字卡片进行配对的游戏活动。教师将小动物图片贴在黑板上,请幼儿帮他们找到表示各自叫声的汉字朋友(汉字卡片)并且贴在下面。

(在这一过程围绕"叽、呷、咩、噜"四个汉字的结构和特点开展活动。帮助幼儿感知汉字的构成规律。接着采用配对游戏的形式,启发幼儿将动物图片与汉字卡片匹配,从而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达到巩固学习汉字的目的。)

4.

用提问的方式,启发幼儿想一想、说一说:农场还会有哪些动物或还有哪些动物的叫声也会有"口"字旁呢?教师快速地将动物的主要形象及相应的汉字写在黑板上。并带领幼儿认读汉字,让幼儿进一步感知理解"口"字旁的汉字,了解汉字的构成规律。

(采用引导幼儿想象各种动物的叫声汉字记录的形式,带领幼儿进一步巩固认识"口"字旁的汉字,从而扩展

幼儿的经验,进一步加强对本次阅读重点内容"口"字旁汉字的印象,加深对汉字构成规律的认识。)

5.

采用对话的形式,帮助幼儿巩固对动物叫声的练习。可以问:小鸡小鸡在哪里?幼儿边做鸡嘴动作,边回答:叽叽叽叽,在这里。教师问:小牛小牛,在哪里?幼儿边用手做牛角动作,边回答:哞哞哞哞,在这里……

然后,带领幼儿采用接唱的形式,仿编歌曲《在农场》。建议教师唱前半句,幼儿唱后半句的叫声,如教师说:"猪儿在农场……"幼儿说:"噜噜",教师说:"鸭子在农场……"幼儿说:"呷呷"。……最后,在音乐声中结束活动。

通过对活动和音乐活动的形式,进一步帮助幼儿练习动物叫声,提高幼儿对阅读象声字的兴趣,使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所氛中阅读本次活动的内容,从而易取得良好的教学活动效果。

案例:幼儿教育案例分析


一、什么是教育案例

简单说,教育案例就是一个教育情境故事。

教育案例是教学反思的工具、教育科研的手段和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

首先是与论文的区别:

一是主题大小不同,一般而言,论文的主题较大、较完整而深刻;案例的主题通常较小,往往是一事一议,相对单纯。

二是从表述方式看,论文以说理为目的,偏重议论;案例则以叙述为主,兼有议论和说明。

三是从思维方式看,论文写作一般是一种从抽象到具体的演绎推理思维;案例则重在从具体到抽象的归纳思维。

其次是与教案、教学设计和教学实录的区别:教案和教学设计都只是对准备实施的教育教学活动思路的预先设想(计),而教育案例则是对教育教学活动的及其过程乃至某个问题的反思。一个是预期,一个是结果。当然,广义的案例应该包括教学设计或教案。

通常教师们容易混淆的是教育案例与教学实录的区别。二者虽然同为对教学过程或教育情境的描述,但教学实录往往是有闻必录,且多不加生发与议论;而教育案例则是有选择的描述与反思,且重在生发与议论。

另外,是关于教育案例与反思笔记和课程故事的关系。

三者微小的差别在于:反思笔记可能更不完整、更随意,它有时甚至不需要完整叙述故事而重在反思议论;课程故事一般仅限于课程与教学活动,教育案例涉及的范围更广,能够包容教师教育生活的方方面面。

教育案例包括反思笔记和课程故事。特别比较:片断案例与课例片断案例与课例都是教育案例。

片断案例:从课例中抽出,问题单一,所讲故事只为说明问题。

课例:记录围绕某个教育活动存在的主要问题展开,强调过程和特殊教育情境的描述,具有完整性。

教育随笔:让爱滋润每一个孩子的心田

无论是男孩还是女孩,调皮的还是内向的,长相俊俏的还是相貌平平的,每个孩子都需要爱的滋润。

王晓瑞是一个非常调皮的小男孩,总是惹事,我没少批评他,却一直不见成效。渐渐地,我也不怎么喜欢他了。有一天早晨晓瑞来园时,他的妈妈对我说:“彭老师,今天排队时,能让晓瑞当一次排头吗?他非常想当排头。”晓瑞妈妈走后,我问晓瑞:“你为什么想当排头?”“当排头能让老师拉着手。”晓瑞的话使我一怔,平时当排头的孩子都是老师喜欢的乖孩子,却忽略了其他孩子渴望得到老师关爱的情感。我怀着深深的内疚紧紧地拉起了他的小手,我看到孩子的脸上露出了满足的微笑。这以后,晓瑞变了,像晓瑞一样的孩子都变了;可改变最大的是我,我要用加倍的爱去关爱曾被我忽略的心。

老师在每个孩子的心中都是神圣的。让我们走进每一个孩子的内心世界,去认识他们,了解他们,关爱他们,用爱滋润每一个孩子的心田。

案例:案例分析


在一次区域活动中,我正在“美发厅”旁忙着收拾东西。“小姐,你要美发吗?”一个甜甜的声音在背后响起,我没在意。“XX小姐,你要美发吗?”声音加大了,原来在叫我,居然还敢直呼其名,简直“胆大包天”,因为确实忙就没理会。忽然,感觉束好的长发在背后被一双小手摸着。看来“美发师”看上了我这一头长发,不去美一下是不行的。再说孩子们怎么知道我的名字呢?干脆将计就计趁机调查一下。主意打定我放下手中活,转身笑眯眯地说:“谁是美发师,你是怎么知道我的名字的?”小女孩菁菁站了出来,“我是美发师,绝对给你做好。”“听张老师喊你呗,我就知道了。”她一脸神气的样子,原来这么简单。

一场顾客(注:执笔者)与美发师之间的自由交谈开始了。

美发师:“你得低下头,把头发低下来。”

顾客:“你们这儿没有专门洗头用的长躺椅吗?这样不舒服。”其实我是怕她们把头发弄的一团糟。于是菁菁叫了小文文、亭亭等几个小女孩七手八脚的忙了起来。一会儿,她们就用几张小椅子拼了张洗头躺椅。一切动作都比较专业:拔掉我的发圈,象模象样的抓搓头发。打开假水笼头冲了冲、吹头。

美发师:“你想做什么发型?”

“你看我做什么好,就做什么吧!”我装做很随便的样子。]

美发师:“你会唱《青藏高原》吗?”

“不会”我如实回答。

“你唱歌不行!”美发师评价到。“你知道这首歌是谁唱的吗?”,“不知道。”我索性装糊涂到底。

“你怎么什么都不知道呢?是一个叫韩红的人,她是一个胖猪猪。”美发师越发得意起来,“这首歌很难唱,我姨妈会唱。”她一边做一边说。“我给你做个韩红式的发型。”

“好吧!”顾客答到。美发师左手拿塑料推子,右手拿剪刀,象模象样地剪起来。闲聊更深入了。

“我以后教你唱。”多么自信、自主的孩子。我笑了。

案例分析:

《纲要》指出“建立和谐有效的师幼关系是促进师幼互动的有效途径……”如何建立和谐、有效的师幼关系呢,首先要树立正确的儿童观:尊重幼儿。教师要尊重幼儿的言行、想法,与幼儿建立一种民主平等的关系,积极营造和谐的氛围。案例中,很好的反映出教师的这仪观点:当小女孩菁菁直呼其名,请她理发时,教师笑眯眯的应答孩子,转身投入到孩子发起的游戏中。再游戏的过程中,教师始终以幼儿为游戏的主体,适时的点拨。

其次,教师要准确定位自己,做平等中的首席。《纲要》告诉我们“

教师要做一个引导者、合作者、支持者……”诚然是要教师准确定位角色。案例中小女孩要与教师玩“美发厅”的区域游戏,教师“放下手中的活”积极的投入到游戏中,很乐意的扮演起顾客来,发生在“美发师”与顾客之间的对话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朋友式的老师。在“美发师”工作的过程中教师合作并引导着幼儿,对于幼儿的问题是“有问必答”,使其在自主的游戏中得到发展。最妙的是教师的隐性引导。在此时教师做个“一问三不知”的“无知人”:“装得很随便”;“索性装糊涂到底”,正是教师的这种看似不导的引导方式增强了幼儿的自信:“象模象样的抓搓头发”;“越发得意”,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七手八脚的忙了起来”;“用几张椅子拼了张洗头躺椅”;“比较专业”;“左手拿塑料推子,右手象模象样的剪起来。”,充分体现了孩子的自主性积极教师的主导地位。

整个谈话过程向我们展示了一个和谐活泼的场景。让我们感受到了一个自主自信的孩子和一个尊重幼儿、思维活跃的教师。正是教师以正确的儿童观,凭借高超的教育艺术促进了幼儿的主动发展。

案例:教育案例分析教师教育理念对孩子的影响


案例描述:在故事教学《我,喜欢我自己》的结束部分,为了让幼儿进一步认识了解自我,大胆评价自我,树立自信心,李老师组织幼儿讨论:你有值得骄傲的地方吗?你有哪些优点?孩子们讨论非常激烈,有的说:我会唱很多歌曲,妈妈说我象小黄莺;有的说:我会讲故事,还有的说:我会跳舞,上台表演许多人给我鼓掌呢!这时,一向`活泼好动的明明把手举得很高,示意老师叫他。李老师迟疑了一会儿,说:““明明,你说说自己有哪些优点?”“你为什么总是叫我们说优点啊,我爸爸说,每个人都有缺点,我想说缺点,大人有缺点,老师也有缺点,你也有”。说着,他瞥着眼睛,调皮地用手指着老师。孩子们叽叽喳喳地议论开了。李老师顿时收起了笑容,说:“我们今天就说优点,缺点以后再说。”“可我爸爸说,每个人都应该知道,自己有优点也有缺点,老师,你有什么缺点啊?爸爸说把缺点改正了还是好孩子。”明明得意地说。“我说了,今天就谈优点,你没听到吗?坐下去!”李老师厉声说道。明明撅着小嘴,低着头,坐下不再说话。

分析:明明是一个很聪明但也很调皮的孩子,在活动中,经常会出现一些所谓的“出格”现象。这不,今天他又出格了。因此,当他举手发言时,老师迟疑了一会儿。明明认为老师不应该只让小朋友说优点,也应该说说自己的缺点,并且露出了孩子特有的天真,指出老师也有缺点,由此引起了其他孩子的议论和课堂躁动。尽管李老师对明明的说法也并非觉得不无道理,然而,老师更觉得明明的这一举动,使自己身陷尴尬,所提问题和自己预设的活动目标背道而驰,担心会破坏课堂气氛,使活动达不到预期效果,所以严厉而坚决地阻止了明明继续往下说,明明很难过,也并不知道自己为什么会被老师批评。

反思:教师在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对孩子的所想所为教师应持尊重的态度予以接纳。案例中,李老师面对明明提出的问题,不仅不予正面解答,而且严加阻止,这样做,扼杀了孩子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不仅伤害到孩子的自尊,更扑灭了孩子创造思维的火花;不仅影响明明一个孩子,而且全班孩子都会以此为戒,会在他们幼小的心灵里萌发这样的想法:一切只能按老师的要求做。其实,李老师如果换一种处理方式,也许会起到两全其美的作用。如:李老师可以说:“是的,我们每个人都有优点和缺点,老师也有缺点,比如老师下班时经常忘记锁门,做事情丢三落四的,我现在每天都在注意改正这个缺点,也请你们经常帮助我噢!”我想,以这样的方式处理,一方面保护了孩子的自尊,另一方面,可以就明明的问题,因势利导,引导孩子们在谈自己优点的同时,也敢于正视自己的缺点,缺点改正了,变成优点,孩子们的自信心会更强。此外,老师还可以组织幼儿举办一次“我的小秘密”讨论活动,让孩子们畅所欲言自己平时不好意思说出的缺点,然后再集体讨论并说说你将如何决心改正这些缺点。一件事情,不同的处理方式带来的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教育效果。

案例:日常案例分析


每个孩子的性格都不相同,有些孩子比较内向,他们总是默默坐在一边看着别人快乐地游戏、玩耍,自己却一个人呆呆做着看别人玩,别人欺负他他也不敢告诉老师,更不敢还手;明明自己会的问题,看着别人抢着回答,自己却不敢举手。他们沉默寡言常常成为被老师忽视的儿童。其实,这些孩子更需要老师的关爱。我们班文文就是这样的孩子。课后活动安排小朋友背诵《三字经》,大部分人都在念,但他不开口,让他上来也不肯。

教师策略:

1、对于这类孩子,老师应更多的关注他,让他信任老师,和老师成为朋友。然后逐渐的给孩子创造表现的机会,记住,对于他的每一点小进步,一定要及时的在全体幼儿面前给予表扬,增强他的自信心。在课余时间多和他们亲近,和他们讲讲话,聊聊天。

2、教师在活动中应面向全体孩子,促进每一位孩子身心和谐的反展,积极关爱胆小、内向、的幼儿,使他们渐渐胆大、活泼、开朗起来。并喜欢和老师做朋友。

分析及反思:

对于这些胆小的幼儿我应该给他们多点关心,用热情的目光、亲切的话语,爱抚的动作主动和他们交谈,消除他们与老师之间的隔阂,细心观察他们的举动,了解他们的需要,给予必要的帮助和满足,激起他们愉快的情绪,并积极鼓励他们学会与人交流、沟通。鼓励他们与同伴交往,体验和同伴间一起游戏的快乐。

感谢您阅读“幼儿教师教育网”的《教育案例分析:破坏大王》一文,希望能解决您找不到幼师资料时遇到的问题和疑惑,同时,yjs21.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幼儿园案例分析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