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批评不要随便说

05-11

宜未雨绸而缪,毋临竭而掘井。在平日里的学习中,幼儿园教师时常会提前准备好有用的资料。资料一般指可供参考作为根据的材料。资料可以帮助我们更高效地完成各项工作。那么,想必你在找可以用得到的幼师资料吧?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案例:批评不要随便说”,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5月17日下午,我带孩子在户外玩,一会儿龙龙跑过来说:“Fairy,阳阳打我!”我一瞧,阳阳撅着嘴,一脸的不高兴。我走过去:“阳阳,注意点啊!”显然我的语气有些不耐烦,因为阳阳平时总爱招事。又过了一会儿,苗苗跑过来对我说:“Fairy阳阳拧我。”“怎么又是阳阳。”我心里嘀咕。当我看到他时,他只是低着头,象是等待着我的批评。我扪心自问:“我是否应该采用另一种教育方式呢?”于是,我轻轻叫过阳阳:“阳阳,刚才怎么了?”他理直气壮地说:“他们都抢我手里的玩具,我不给,他们就抢。我就不给!”我看看他手里的玩具:“呀,真好看,我也想跟你玩,好吗?”他高兴地点点头。我一边和他玩,一边自言自语:“如果想跟你玩的小朋友都加入进来,咱们更开心了。”阳阳听了我的话,很快就把刚才那几个孩子找来一起玩了起来。听着孩子们的欢声笑语,我为刚才的教育取得成功感到很欣慰,同时我也意识到:这又是一次良好的教育契机。于是,我对孩子们说:“玩具好玩吗?”孩子们齐声说:“好玩。”“阳阳有玩具让大家玩儿,咱们谢谢他吧。”于是,许多幼稚的声音一起说:“谢谢阳阳……”阳阳低下头不好意思地笑了。

反思:这件事让我思考着自己平时的教育行为,我们每天可能都在处理类似的问题,但每次我都没有认真想过:我平时的教育行为是否有问题?是否让孩子接受?孩子是迫于老师的严厉接受的,还是心甘情愿接受的?“阳阳,你注意点啊!”这句常说的话不是批评却暗含批评,暗中已经将阳阳放在“犯错误”的位置上。一时的效应换来的却是孩子与你的陌生感,这样的教育不能深入孩子的内心,我们教师将最终不能与孩子和谐共处。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确实要思考:批评不要随便出口,批评也是一门艺术。

yJS21.com更多精选幼师资料阅读

幼儿园案例分析:批评也要讲艺术


批评也要讲艺术

一、案例背景

批评是常用的教育方式之一。有人说:“批评往往起不到好的教育作用,容易打击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而表扬是孩子发展的动力,要多给孩子一些表扬”。但我认为:对孩子的批评和表扬都要适度,而且对孩子批评多一些还是表扬多一些都要根据不同的孩子而有所不同。然而,许多时候批评并不一定产生很好的效果,幼儿对老师的批评不外乎两种态度:有一种老师批评了他,马上认错;有一种:不管老师如何批评,他都无所谓,已经习以为常了,就是不改。这是为什么呢?

二、案例实录

我们班有一对双胞台兄弟,是全托幼儿。两兄弟的性格完全不同,哥哥爱发脾气。有一次洗澡时,哥哥一定要先洗,而没有如他意,就在那里大哭大闹,还躺在地上打滚。对于老师的批评不但没有,甚至还跟老师动起了手脚,他还会用我明天回家就不来了“我不喜欢你”来威胁老师。而在上课的时候总是不认真听讲还搞起了破坏,为此,我也伤透了脑筋。每次我都是严厉地批评,但总是不见效。

三、案例分析、对策

同是本根生,怎么个性差异这么大呢?于是,我就先从他们的生长环境开始了解。原来哥哥小时候是寄养在别人家,在家里是大家的小太阳,平时大家都围着他转,还称他为家里的老大。在家里也经常发脾气,他小时候家长不在意,觉的可爱,好玩,现在家长意识到了,但好无办法,只好迁就。过度的溺爱和迁就使他养成了在需要的不到满足是乱发脾气的习惯,这种习惯又因家长不恰当的强化而变的根深蒂固。对于这种情况,如果直接批评他,他会不服气,于是我采用诱导的方式和他展开讨论,通过讲一些有关这类的故事,使他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然后试着与他讨论怎样改正错误。以后遇到这样的事情怎么办?我们还想了几种好方法:(一)有什么要求要清楚说出来,不能动手打人;(二)想发脾气的时候先去喝杯水;(三)发脾气时想想老师。平时,我还偶尔去关心关心今天有没有发脾气,对他的纠错行为进行了表扬。不知不觉,批评也得到了效果,孩子从他律转为自律,形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任性、爱发脾气的孩子需要转变时间,更需要巧妙的方法。我们要根据孩子不同的个性特点和场合,采取有针对性的策略进行引导批评,并教给幼儿一些调节情绪的方法。

有了这个前车之鉴,对于他的上课不认真听讲我就运用了有次无意中看了一篇文章其中的一种“南风”法则,也称“温暖”法则,源于法国一位作家写过的一则寓言:有一天,北风和南风比威力,看谁能把行人身上的大衣脱掉。北风自恃力大,先刮起了寒冷的风,结果,为了抵御北风的侵袭,行人把大衣裹得紧紧的。以北风不同的是,南风不慌不忙地徐徐吹来,顿时风和日丽,行人感到温暖惬意,始而解开衣扣,继而脱掉大衣。于是,南风获得了这场比赛的胜利。这则寓言形象地说明了一个道理:温暖胜于严寒。

于是我改变了方法,当我再次看到孩子不认真听讲时,我就悄声说一句话,认真听到的孩子得到我的一个小奖励。别说,这一个方法还真灵,不到三四天,他不听讲的坏习惯没有了。

四、案例反思

幼儿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自然的人。教育者应该尊重幼儿的人格、意志和个性特征,以表扬这一积极的激励方法为主教育儿童。幼儿又是需要接受教育的未成熟的社会的人,容易形成不符合社会要求的行为、认识和态度,因而教育者又必须运用批评的方法,帮助幼儿改变错误的行为、认识和态度。批评教育对于幼儿教育来说,是必不可少的。但批评是一种否定,没有人喜欢被否定。在幼儿心目中,教师是权威,被教师批评会极大地影响幼儿自我意识的发展。因此,教师应该了解不同类型的批评对幼儿发展有何作用,如何批评幼儿才能让他们接受。

别对孩子说“不要你了”


导读:家长假装遗弃孩子的做法,大大破坏了孩子的安全感。发展心理学认为,儿童在很小的时候,会强烈地依恋父母或其他的养育者,这种依恋关系会让儿童的心理得到安全保障,他们在探索外部世界时,会有一种安全感做支持。

“你再调皮,妈妈就不要你了!”这是很多家长在教育不懂事的孩子时经常说的一句话,甚至有的家长还故意藏起来,直到孩子停止了某种行为后,妈妈才出现在孩子面前。然而,这个被很多家长惯用的招数,对孩子的心理发展有很大伤害,甚至不亚于对孩子体罚。

心理学家认为,家长假装遗弃孩子的做法,大大破坏了孩子的安全感。发展心理学认为,儿童在很小的时候,会强烈地依恋父母或其他的养育者,这种依恋关系会让儿童的心理得到安全保障,他们在探索外部世界时,会有一种安全感做支持。同时,当他们遇到危险,感觉到恐惧的时候,父母的怀抱又会带给他们抚慰和保护,为他们再一次去探索外部世界提供支持。良好的依恋关系,是孩子在与父母或抚养者的接触过程中建立起来的,如果假装遗弃孩子,那孩子会认为,最值得信赖的人都不要自己了,保护自己的人没有了,这对他们幼小的心灵是很大的伤害。心理学大量研究表明,依恋关系遭到破坏的儿童,均会出现行为退缩、敏感、自卑、多疑、情绪不稳定、难以与人建立亲密关系等表现。

当然,家长并不是真的要抛弃孩子,只是想通过骗孩子来达到让他听话的目的。但是,对于不懂事的孩子来讲,是无法区分家长的表面行为与内在动机的。两岁左右的幼儿,对别人情绪的理解很有限,他们往往通过别人的面部表情、外部行为去认知别人的情绪,而对成人一些复杂的内心体验难以理解,他们会把爸爸妈妈的离开,当成是真的离开。

因此心理学家建议,在惩罚孩子的时候,也要在保证孩子安全感的前提下进行,否则,家长对孩子的教育将得不偿失。

案例:自己的事情自己说


“老师,XXX的鞋带散了不会系。”“老师,XX不会脱衣服。”“老师,XXX没有调羹。”在平时的日常教学及活动中经常能听到这样的声音。一些性格内向、胆小的孩子不会主动来和我们说他的需求。父母每次送孩子来幼儿园时,也总是替孩子说一些他们想说的话,比如盛饭菜时少盛点,早点儿来接等等。

我觉得这些话是孩子们最想说最需要说的话。应该鼓励孩子勇敢地把自己想说的话说出来,从而增强他们的自信心,让他们迈出“自己说”这关键的一步。

分析:

现在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在家时的生活都是父母精心安排好的。孩子在家只要根据父母的指示按部就班的过完幸福的一天就可以了。他们不需要为生活中的细节操心,因此养成了依赖性。幼儿园的集体生活让一些适应能力差的孩子不知所措,能力强的孩子就成了能力弱的孩子的“代言人”。我觉得孩子们只要有机会让他们说、鼓励他们说,他们能做自己的“代言人”。我决定给他们创造机会。

实施:

1、家园配合。

和家长们商量:“以后孩子在园有什么事情您还是让孩子自己说吧。”

每天早晨我们都会在孩子来园时主动问他们:“今天你有什么要和老师说吗?”

碰到小年龄的孩子我们会用鼓励的口气说:“你说话的声音很好听,我想听你自己多老师说。”碰到中、大组胆小的孩子我们会说:“你看弟弟妹妹在看着你,给他们做个榜样自己说吧。”

2、优势的作用。

每个孩子都有优势的一面。利用优势面作为鼓励孩子的动力。

一次,午餐时丽丽没有分到调羹,等我说了“小朋友请用”后一个大组的“代言人”就说:“庞老师,叶李丽没有调羹。”我就蹲在丽丽的座位旁说:“我们丽丽很能干的,每次洗手都会把袖子卷的高高的,衣服袖子从来没弄湿过。对吧,丽丽?”丽丽点点头。我又说:“这件小事丽丽自己肯定会说的,不需要你们帮她说,是吗丽丽?”丽丽又点点头,在我鼓励的目光下她自己大声的说:“庞老师,我没有调羹。”

午睡时,刘阳坐在自己的床边不动手脱衣服。我知道他不会脱,他在等哥哥姐姐来帮他。我对他说:“阳阳画画很好,颜色涂的很均匀。阳阳要帮忙也像画画时一样的能干会自己对老师和哥哥姐姐讲,是吗?”阳阳点点头,我问他:“你想让谁帮你,自己去对他们说好吗?”我有对其他孩子说:“阳阳找你们帮忙,你们愿意吗?”“愿意!”大家异口同声。阳阳走到范纪龙的跟前说:“你帮我脱衣服吧?”龙龙马上动手帮忙。

感想:

从这件事上我体会到,一次表扬鼓励并不能使孩子克服心理障碍,要想让孩子在集体面前大胆表现自己,老师就应为孩子创造各种机会,多鼓励他们,使他们敢于和乐于表达自己的意愿。

案例:当幼儿说“我不会”时


背景:

一次美术活动中,我示范讲解完手指点画“螃蟹”让幼儿练习时,幼儿便接二连三地大叫着“老师,我不会”。很自然我便挨个地去帮助这些幼儿。一个活动,我光指导这些幼儿便忙得不亦乐乎,其余幼儿根本无法顾及。指导得多了,心情和烦躁,想想为什么现在的孩子动手能力越来越差了……活动结束后,我反复思考:是我的示范讲解不够清楚呢?还是幼儿不感兴趣?为什么有那么多幼儿说“我不会”?幼儿说“我不会”时我应该怎样做?……一连串的问题令我整夜辗转反侧:幼儿不会时敢对老师说,他们没有错。可是讲解得那么清楚还是不会,是真不会还是假不会呢?其实幼儿对手指点画是感兴趣的,幼儿也不仅是在这次美术活动中叫不会,以前的美术活动也经常这样。

分析:

于是,我对这些叫“不会”的幼儿进行逐个分析,这些幼儿中有:(1)真正不会的(2)缺乏信心不敢动手的(3)不假思索有惰性的(4)想引起老师注意的。

措施:

要想改变这一现象,我改变了美术活动的教学模式和指导方法,我运用了“先试后导,先练后讲”,注重“玩中学、学中玩”的尝试教学法。在语言上我更多的是用“谁来玩玩?”“谁想来试试?”“谁来教大家?”等商量、激励的语气鼓励幼儿大胆尝试。这样做让老师了解到哪些幼儿是真正不会的,需要老师启发诱导和帮助的,也让老师下一步的示范讲解的重点把握得更准确;对不敢动手的幼儿

,因为没有老师完美的范例和作画前的约束而放下了思想包袱;对不假思索有惰性的幼儿无机可乘;那些想引起老师注意的幼儿有了表现的机会。同时使幼儿有体验、尝试、探索的机会,为幼儿营造了积极、轻松的活动氛围,让幼儿体验到平等、尊重,更多地感受到自主、愉快,从而激发了幼儿的主动性、参与性,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结局和反思:

一段时间后,我发现我们的美术活动叫“我不会”的声音逐渐被幼儿积极参与活动的氛围所取代,幼儿在活动中体验到动手尝试的乐趣。在工作中我也意识到要使幼儿在美术活动中表达、宣泄自己的情感,并从中体验到快乐,很重要一点就是选择的活动内容要贴近幼儿的生活,并是幼儿感兴趣的。

案例:老师你也说本地话了


案例:

区角活动结束了,孩子们都加紧整理玩具,然后去完成户外活动前的准备工作:大小便、脱去外套、塞裤子等,很多小朋友都以最快的速度完成了自己的事情,可是美工角的文文、明明和寒寒三位小朋友却还在慢悠悠地整理玩具,于是老师走过去说:“你们动作快点,外面音乐都响了。”然后又无意识地用本地话对明明说请他先去摆放小椅子,这时,文文说:“老师,你说本地话了,你犯规了,你犯规了”。我一听,心想这是我和小朋友之间定的规矩呀,我自己也犯规了,怎么办?我忙为自己找理由说:“是吗,可能老师心里一急,就忘记说普通话了,老师犯规了,接受你的批评,以后一定不会说本地话”。这时,文文的脸上露出了甜甜的笑容。

分析:

普通话是学校语言,在大力推广正确使用普通话时,我也要求小朋友在幼儿园只许说普通话,不能说本地话。我们还有一个小小的约定,即互相监督,谁犯规了就受到批评,此项约定效果较好,大家都能自觉使用普通话,而且语音较以前正确了。刚新来的几位小朋友不会说普通话,现在在小朋友的帮助下也能坚持说普通话了,特别是明明小朋友进步尤为明显。

在这案例中,我很有感触:1、要求小朋友做到的,作为教师应该首先要做到,这样才有榜样的示范作用,真正以自身的行为去影响孩子,这才是良好的教育方法。2、老师难免也会犯小错误,但是在孩子面前不能摆起老师高高在上的架子,而应和小朋友一样,知错就改,这样老师在小朋友的心里会建立起威信,同时孩子觉得老师犯错了也会承认,也会改正,无形间教育孩子以后也要知错就改。

相信《案例:批评不要随便说》一文能让您有很多收获!“幼儿教师教育网”是您了解幼师资料,工作计划的必备网站,请您收藏yjs21.com。同时,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幼儿说故事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