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孩子咬人了?是不乖了吗?我们家长该怎么办好呢?现在就给家长们介绍解决的办法。
孩子咬人了?是不乖了吗?我们家长该怎么办好呢?现在就给家长们介绍解决的办法。
孩子咬人正常吗?
许多孩子在三岁之前至少都会咬到别人一次,但大部分的孩子都能够自己停止咬人,如果三岁以后的孩子还经常咬人的话就可能需要接受一些治疗了。孩子咬人不都是他们有意识的行为,而且通常不会对别人造成严重的伤害或者生命威胁。
孩子为什么会咬人?
根据孩子年龄的不同,孩子咬人会有不同的原因:
5-7个月大:这时候的孩子会咬人通常是因为他们感觉到嘴里不舒服或者是出牙产生的痛。他们通常会咬他们的妈妈或者保姆等,有些甚至会在妈妈喂奶的时候咬妈妈。在这个年龄的宝宝还不能从别人的表情和反应读懂咬人是不应该的。
8-14个月大:孩子通常会在兴奋的时候咬别人,通常是保姆或者一起玩的孩子。如果大声跟他说“不”的话他可能会不再咬人。
15-36个月大:孩子在失落或者想要控制别人的时候,通常他们会咬别的孩子。这个时候的孩子通常能够知道这种行为是不对的,所以开始停止这种行为。
三岁以上:这时候的孩子会咬人是因为他们感到无助或者恐慌,例如他们在跟别的孩子打架输了或者认为有人要伤害他们的时候。但如果三岁以上的儿童还经常咬人的话,家长就要引起注意,接受专业的治疗,因为这可能是孩子不能控制情绪和表达情感出现问题的症状。
孩子在什么时候最容易咬别的孩子?
通常孩子在跟别的小朋友在一起的时候最容易咬人。在适当的护理监察下例如帮助孩子适当地表达情绪等都能够预防这种情况出现。
孩子出牙时如何减少他咬人的情况?
有些孩子会在出牙的时候感到不适或疼痛的话他就会咬人。家长可以使用一些婴儿出牙时专用的软胶环给孩子咬缓解孩子的不适,但一定要注意选用的产品亚要安全防止出现窒息的危险。有时给孩子咬干净的冷毛巾能够有效缓解他出牙的疼痛感。
如何能减少8-14个月大孩子咬人的情况?
明确告诉孩子:“我们不能咬别人,我们只能咬食物,例如苹果和饼干等。”
如果孩子咬人的话,告诉他咬人会痛,如果你被咬的时候,尽量夸大你的表情去告诉孩子被咬是很痛的,这样有助于孩子了解他咬别人的时候别人会不高兴。
跟孩子说不要咬人的时候表情一定要严肃。这个年龄的孩子可能不能听懂你的话,但他们能够明白你的身体语言,面部表情和声音的音调。
导读:孩子的发育过程中,总是伴随打人、咬人的事情发生,这是成长过程中的必然阶段,通过家长的引导和教育,就能解决。
萧培琳是北京市丰台利智康复中心的负责人,最近正在为一件自己没什么关系的事情操心呢。她要为中心的学生彤彤找一家幼儿园。
普通的孩子上幼儿园,是一件再简单不过的事情,但是对于彤彤来说,却是困难重重。
幼儿园拒收彤彤,是因为他是一个先天弱智的孩子,可彤彤既然是丰台利智康复中心的学生,那么萧培琳主任为什么要急着把他送进幼儿园呢?
彤彤今年只有5岁,是北京市丰台利智康复中心最小的学生,彤彤来到这里不久,老师们就发现了一个严重的问题。
虽然说他现在是4到5岁了,但是他语言水平还是一直停留在1到2岁的那种水平。
对于彤彤来说,眼下正是语言发育的关键期,如果这时发育受阻,那么对他今后的生活将会产生严重的影响。
老师们觉得康复中心的学生大多是成年人,这里的环境并不适应彤彤,他们建议把彤彤送到幼儿园去,然而老师们的建议却让萧培琳主任感到很为难。
萧培琳:“有时候我们的生源也不是很松裕,经济上也不是很富裕,甚至于有时候很困难,走一个生源也等于我们少了一份收入。”
但是几经考虑之后,萧主任还是同意了。
萧主任发动了所有的朋友,终于通过朋友,找到了一家肯接收彤彤的幼儿园。
彤彤很快融入到了新的环境里。
就在萧主任以为彤彤的幸福生活就要开始的时候,幼儿园突然来了电话,原来彤彤在幼儿园里惹祸了。
萧培琳:“小彤彤去了以后,就是那个小男孩儿跟他特别好,星期四晚上洗澡,洗澡呢小男孩儿没关系,都给脱了衣服了,全都那儿光着。因为他俩就到一块了,他两个小肉球似的,你搂着我,我搂着你,你亲一口我亲一口,亲亲那孩子亲他,他也亲他,亲着亲着,彤彤就发一下狠,就咬了一下。这我都看到了,就硌出两个小牙印儿,根本就没有什么。”
事情很快就被孩子的父亲知道了,孩子的爸爸找到幼儿园,要求送走彤彤,否则就联合其他的家长集体退园。
萧培琳:“我说我能跟他爸爸妈妈见见面吗,我们好好谈谈。他说当时我们接彤彤啊,别的家长也不知道也不了解,我们就是,反正就是在这儿接了这个孩子了,偷偷地待着似的。不用了,别把问题扩大化了。”
无奈萧主任只好把彤彤接回到了康复中心。
如何避免小班幼儿咬人挖人现象
原因:
1、表达一种情绪
一般而言,小班宝宝咬人并无恶意。由于不懂得用语言自我的生活感受,常常通过咬人来表示自己的兴奋和激动。如有时同伴间的矛盾不知如何表达就用动作代替。
2、表达一种认识
小班宝宝已有了一定的对外部世界认识和分辨的能力,但其语言表达能力欠缺。当他无法用语言表达出自己的意思时,有时就会急得咬人。如,有时和同伴争抢玩具,有的幼儿会用咬人来告诉同伴:这是我的!
3、表达一种愿望
由于自我意识和能力的差异,小班宝宝很多时候很难找到合作和交流的伙伴,有时遇到交往上的困难时往往也会采取咬人的方式。
4、已经成为一种习惯
当宝宝开始长牙,抓到什么东西就咬,时间一长宝宝咬人就成了一种习惯。
5、是一种社会性模仿
社会性模仿是托班宝宝学习的一个重要媒介,但当他们看到其他小朋友咬人时,有时也会尝试着去咬别人。
小班孩子正是模仿的年龄阶段,如果到时候其他的小朋友也模仿到了这种攻击性行为该怎么办?
措施:
1、预防为首要。
根据孩子的切身感受和体验来分析,让他知道咬人是一种错误行为,咬人会伤害别人,带给别人疼痛,不应该去模仿。这样就可以达到预防的目的。
2、要有耐心,着重教育。
孩子发生咬人事件后,也不要过于担忧而去责怪孩子,应该认识到孩子咬人大多是属于幼儿生理和心理发展上的阶段性问题,还不属于攻击性行为。所以我们要耐心对待,帮助孩子分析原因,然后进行认真的教育,以免向不良的行为习惯转化。
3、注意缓解,多关心。
其实宝宝们也很需要我们的爱,需要友谊,只是他的表达方式用错了。
4、让孩子学会使用语言。
每当发现宝宝因为心理不满而咬人时,要让他明白,当他生气和不安时,有比咬人更好的表达方式。他可以说,“我不要。”如果,他不能把自己的意见表达清楚的话,可以向老师或爸爸妈妈求助。
导读:常常在恶梦后,能清晰描述其梦境内容,儿童在完全清醒后因为害怕,不敢自己回床睡觉,常要父母亲在身边或立下保证后才敢再人睡。本病常伴随有说话,而尖叫、击打物体或行走很少发生。
梦魇以恐怖的梦境为基本特征,常把受累者从REN睡眠中惊醒。
恶梦发作发生在快眼动相,故常常可以清楚地回忆起晚上的梦境。有10%~50%的儿童在3~5岁时常发生恶梦发作。大约75%的患者可记得一次或几次儿童期发生的梦魇发作,50%的成人承认至少偶然有梦魇发作。
频发性梦魇发作(一个星期1次或多次)的发生率占成年人群的10%。
本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3~6岁儿童多见。儿童期男女比率相等;
本病的主要临床表现是,在快眼动相睡眠里患儿因恶梦警醒。常常是一种漫长、复杂的梦,越接近结尾越恐怖。通常没有运动行为,也较少有焦虑、语言和自主神经系统症状发生。
常常在发作后,清晰描述其梦境内容,儿童在完全清醒后因为害怕,不敢自己回床睡觉,常要父母亲在身边或立下保证后才敢再人睡。本病常伴随有说话,而尖叫、击打物体或行走很少发生。
多导睡眠脑电图特征,发作时患者从REM睡眠中突然醒来。此REM睡眠发作通常至少持续10分钟且伴有REM密度增加,同时心率和呼吸节律常不断变化,但没有在夜惊中发现的突然加倍的脉搏和呼吸节律。
梦魇发作有时发生在一次长途旅行的睡眠中的REM期。此外,创伤后恶梦发作偶尔可发生在NREM期,特别是睡眠第二阶段。
本病诊断主要依据临床特征和发作期多导睡眠脑电图研究。需与夜惊等睡眠障碍鉴别,后者发生于NREM期,多导睡眠脑电图可以鉴别。
临床上有时还需与睡眠期癫痫发作鉴别,发作期脑电图监测可以鉴别。
本病一般不需特殊治疗。
导读:孩子对一些事物产生恐惧,是其成长发展中普遍存在的一种体验,它的内容会随着年龄的增长有所变化。
让每个孩子都可以快乐说晚安
曾读过台湾一位儿童文学作家《快乐说晚安》的故事。
记得开头这样写道:又到了妈妈要小建穿厚夹克、戴手套去幼儿园的日子。小建从来都不喜欢冬天,因为寒冷的山风把他房间的窗户吹得“咔吧咔吧”地响,而且好像才放学,都还没玩到什么,天就黑了,一下子就得去睡觉了。小建最讨厌太阳下山之后,家里什么都变得好大、好暗,还有许多不知道从哪里跑出来的怪影子会粘到窗户上来,到处都是听起来很可怕的怪声音。一想到吃完饭后,就得自己一个人去洗澡、睡觉,小建的心脏便会一直乱跳,那种随时随地害怕的感觉,让小建整个晚上都浑身不舒服。即使尿很急,能和爸爸在客厅,他就不想自己一个人到浴室上厕所;明明知道睡觉时间到了,若可以和妈妈一起看书,他就拖着不回自己的房间。他要跟爸爸妈妈在一起,和大人在一起,他就不太害怕了……爸爸妈妈叫他去睡觉时,小建就会想,人为什么不能一闭上眼睛就睡着呢?每天还没睡着前,他都会听到电影里吸血鬼刮玻璃的“吱吱”声;也担心床底下躲着一个人,等爸妈睡着后,把他偷偷绑走,然后来跟爸爸妈妈要钱,再把他杀掉,像电视新闻上常常说的那样……
孩子的世界中,总有着许多让他们感到害怕的东西。孩子对一些事物产生恐惧,是其成长发展中普遍存在的一种体验,它的内容会随着年龄的增长有所变化。如:出生5-9个月的孩子会对陌生人感到害怕;2岁以内的孩子很容易被巨大的声响吓住,2岁的孩子最害怕亲密相处的人离开他;3、4岁的孩子会特别害怕响声、黑暗和未知的东西,怕动物、怕孤独;5岁的孩子仍然怕黑,害怕在黑暗处受伤;6、7岁是一个充满想像的恐惧年龄。对想像中的“鬼怪”、死亡、强盗也会产生恐惧,害怕妖魔鬼怪、害怕找不到家、怕一个人睡觉时做恶梦;大多数的孩子在这个年龄都会害怕雷电、狂风和大火等自然界的现象。随着孩子知识的增长、对世界了解得越来越多,孩子们害怕的自然界的事物就会减少;到了8、9岁,孩子们可能会开始害怕自己考试的成绩不好而受到父母和老师的批评,总的说来,儿童恐惧的对象随其年龄的增长、经验的丰富而改变。
孩子产生恐惧心理的原因
·与孩子知识欠缺、生活经验贫乏有关
夜幕降临,孩子们知识经验有限,既不知道黑暗中的世界是一个什么样的世界,也不知道身边亲人的去世意味着什么,于是就按照自己的理解来解释黑暗和死亡,由此产生了害怕与恐惧。
·孩子自身的某些经历会导致他们恐惧
如果孩子幼时受到过强烈的刺激,以后碰到类似的事物,甚至碰到的刺激比较轻微,也会引起孩子强烈的反应。如一个孩子曾被一只黑狗咬过,他下次看到黑狗时就会非常害怕,而且他还可能会由怕黑狗到怕所有的狗,继而怕所有的四足动物,这是心理泛化造成的。
·受他人恐惧情绪的感染
孩子在看到或听到别人处于恐惧状态的情况时,即使自身处境并无任何引起恐惧的因素也会坐立不安。如看到其他人见到蛇后的恐惧反应,孩子以后见到蛇也会大叫大喊。孩子在听了鬼怪故事,看了带有恐怖色彩的影视片和图书时,由于无知及大人的消极暗示,其内心也会产生恐惧感。
·恐惧心理的形成与父母的教育不当有关
例如:孩子玩兴正浓,不肯睡觉。父母为了让孩子赶快入睡,吓唬孩子:“赶快睡吧!再不睡,妖怪就要来抓不睡觉的孩子了。”
·当熟悉的环境发生变化时
孩子对自己熟悉的情境会有一定的应对方法,但当他去了一个陌生的环境,本已掌握的对付方法就会“失效”,使儿童感到焦虑和不安,从而产生恐惧心理。
正确对待孩子的恐惧心理
恐惧、害怕是人类为了躲避伤害而表现出的自我防御反应,它不是一种可怕的不良行为习惯,相反有其积极的一面。因此,当孩子表现出胆小畏惧时,父母不用过于担心。许多时候,随着年龄增长,恐惧会逐渐消失,并不影响孩子的生活、行为与社会活动。但如果孩子的恐惧心理过度强烈,以致影响到他正常的发展,就需要进行必要的干预了。
建立和谐安全的家庭心理气氛
建立和谐、安全的家庭心理气氛对克服孩子恐惧心理非常重要。孩子恐惧心理来自他们对外界的一种不安全感,让孩子感觉到安全,多给他们一些关爱,让他们明白有爸爸妈妈在什么都不用害怕,就会减轻孩子害怕的情绪。
对孩子的恐惧恰当地做出反应
对孩子的恐惧既不能满不在乎,也不能大惊小怪。当孩子感到害怕的时候,切勿责备、嘲笑或愚弄孩子。如果用指责、批评、生气来对待孩子的胆小,只能让孩子的焦虑情绪恶化。如孩子开始惧怕黑夜,骂孩子是胆小鬼,吓唬他不许哭,绝不是好办法。当孩子听到雷声感到害怕时也不能说:“雷声有啥害怕?别像个小孩子一样长不大。”越是这样,孩子就越惊恐不安。当然也不能孩子一害怕,父母也跟着害怕,这时父母的心态要自然平和,可以和孩子说,爸爸、妈妈小时候也像你一样害怕这些,长大了才不怕的。
多与孩子沟通,讲明事情真相
经常给孩子讲些常识是帮助他克服恐惧感的最有效的方法。孩子惧怕某事物,常常是因为无知。一旦明白真相,其恐惧心理便会自然消除。如孩子恐惧雷电,教师、父母可向孩子说明雷电产生的简单道理,让孩子明白雷声只是一种自然现象,从而消除他对雷电的恐惧。除了用语言给孩子讲道理外,我们还可以引导孩子去实际观察。如对一个害怕黑暗的孩子,你可以让孩子听听风吹树叶发出的响声,告诉他白天、晚上树叶发出的响声是一样的,孩子亲自看到、听到,也就不会有奇怪的想法了。
用行为法改变孩子的恐惧心理
要经常、及时地赞赏孩子好的表现。当孩子去接近曾经害怕的小兔子时,大人要及时鼓励孩子的勇敢。孩子敢独自睡觉了,要及时给予表扬。在孩子害怕时也可用转移注意法,即当儿童看到、听到惧怕的事物时,用玩具或语言来分散他的注意力,使其注意力从惧怕对象上转移,忘掉恐惧。孩子已经对某一事物比较害怕时,也可以使用系统脱敏法——当孩子惧怕无须恐惧的事物时,成人可诱导他接近所怕事物,久而久之,他便会见怪不怪。
用榜样示范法改变孩子的恐惧心理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其言行会给孩子潜移默化的影响。一方面,绝不能用魔鬼、妖怪、毒蛇、老虎等恐吓类的话语刺激孩子;另一方面,要以坚毅勇敢的行为影响孩子,还可以多树立一些身边的榜样,如当身边有孩子表现出勇敢、坚强的行为时,应及时给予表扬。当然也可以借助影片、故事、图书,对孩子进行各种示范,从而克服孩子的恐惧心理,培养其勇敢、乐观的个性。
当环境发生改变时,要让孩子了解并做好准备
在受到重大压力和面临巨大变化时,如父母离婚,孩子的恐惧心理往往会达到顶点,此时,一定要给孩子以恰当的帮助。父母应该提前让孩子了解变化,并让孩子认识到,环境的变化不能改变他们对孩子的爱,他依然是安全的,不用害怕。
在前面提到的故事中,小建最终成功扫“黑”。故事里的爸爸妈妈通过不断语言说服、让小建实际观察等多种方法,使小建明白了:
1、我在自己的房间里最安全,爸妈就睡在隔壁,只要我一喊,他们就会听见;
2、每个人都需要睡觉,这样隔天才能有力气玩;
3、晚上是因为照不到太阳,屋里的东西和白天都一样;
4、“嘎嘎”是竹子被风吹的声音,“唧唧”是虫在叫;
5、窗帘上动来动去的是鸡蛋花的影子;
6、地上黑黑的是我忘了收的机器战警;
7、祖父最疼我,他虽然过世了,但他还是一样爱我。
小建在父母的帮助下终于能“快乐说晚安”了,祝愿每一个孩子都能“快乐说晚安”。
喜欢《幼儿咬人因不懂表达》一文吗?“幼儿教师教育网”希望带您更加了解幼师资料,同时,yjs21.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幼儿礼仪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