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在平日里的学习中,幼儿园教师时常会提前准备好有用的资料。资料是时代的记录,它是产生于人类实践活动。有了资料才能更好的在接下来的工作轻装上阵!那么,关于幼师资料你了解哪些内容呢?考虑到您的需要,小编特地编辑了“案例:一次手工活动”,仅供参考,希望能为您提供参考!

今天,我准备教小朋友尝试剪小鸟。经过一阶段的尝试,幼儿积累了一定的剪纸经验,我拿出早已准备好的示意图,让幼儿自己去尝试。在探索的过程中,第一次能成功的幼儿只是一半幼儿;第二次成功的有只有五、六个幼儿,还有幼儿仍会出现错误。这时候,我一边引导幼儿仔细观察桌上的示意图,一边记下幼儿中出现的最大问题,并取了以下几个比较典型的失败作品备用。当发现大部分幼儿都是在此处卡住时,我便让幼儿集中来讨论一下所出现的问题。依照以前的传统来说,我会让幼儿全部集中,可我觉得对那些已经成功的幼儿来说,大家的问题已不是他们的问题。所以我告诉孩子们:“需要帮助,有困难的小朋友到老师这儿来。”这样小部分的人在边上自己制作并不影响大家的集体讨论,而有困难的孩子则因为相同的问题聚集起来,通过老师的指导和孩子们之间的进一步观察讨论终于知道原来对称剪要画一半的小鸟,应该画在不开口的一边,剪下另一边的空白处。当他们再一次提起剪刀的时候,大部分孩子都能成功了。当他们欢庆成功的时候,第一批成功的幼儿已经有了一份比较完整的作品。而这些正好又为其他孩子的创作提供了参照。

分析:

我想这个活动的一个成功之处就在于孩子们在活动中充分体现了自己的能力和价值。无论是否在成功前经历过坎坷,至少他们获得了需要的,这份获得是经过自己的努力的。这次的活动并不是一定要学会对称剪这个方法,而是让孩子们体验如何获得这个方法,如何体现自己的能力和价值。

YJS21.cOm更多幼师资料小编推荐

案例:一次健康活动的思考


在健康活动中建构积极有效的师幼互动必须重视培养幼儿对活动的兴趣,重视幼儿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努力创设宽松、和谐的心理环境,并根据幼儿的情绪和行为表现,反思、调整,促进幼儿对活动的兴趣,下面我选择平时教学活动中的个别案例加以分析:

1、尊重幼儿的个体差异,培养幼儿对活动的兴趣。

背景:体育游戏,大班。

情景:这是一次关于学习走平衡木的体育活动。开始一开始,我以兔妈妈的身份对幼儿说:“孩子们,冬天到了,我们要搬到更暖和的地方过冬了,今天我们来玩搬家的游戏好吗?”孩子们都很兴奋地回答我:“好”。接下来我告诉幼儿走平衡木的动作要领,孩子们都很高兴地在我的动作与语言的引导下开始走平衡木。这时我发现培培站在原地不动,低着头摆弄着自己的手,紧张极了。培培的动作发展差,平时排队上下楼梯腿部都很紧张,每次参加体育活动都小心翼翼的,生怕自己会摔,但是在老师的鼓励下,一般都会参与游戏,象今天在活动中出现的这种情况还是第一次出现,我走到她的跟前,蹲下问她:年龄在班上是最小的,性格较内向,偶尔会在刚入园那会儿闹闹情绪,但只要问问她今天为什么不高兴,抱抱她,给她一个小红花,她很快就会活蹦乱跳的了。可今天在活动当中出现这种情况还是第一次,我走到她的跟前,蹲下问她:“这只小熊猫怎么不去搬家呀?”她没有回答我,仍旧低着头,于是我便做了个两手两膝着地的姿势,试图让她跟着我学两手两膝着地爬,“来,妈妈和你一起爬”,但她没有跟着做,转了个身,仍在摆弄她的手,我发现她今天是穿裙子来的,是不是怕在地上爬把裙子弄脏了呢?于是,我放低了活动要求,牵着她的手一起往“家”的方向走,以便让其他幼儿能继续爬着去,我边走边说:“加油,哥哥姐姐们本领学得可棒了,爬得真快,真是妈妈的乖宝宝,羽帆我们要加油了。哥哥姐姐们,羽帆妹妹也来帮忙搬家啦。”果然羽帆跟着我走的可快了,其他幼儿听后也爬的更欢快了。

反思:师幼互动的前提是师幼双方在活动认知、情感上相互理解、认同与接受,这要求教师要将尊重幼儿落到实处,真正做到“把幼儿放在第一位,”这样教师的激趣、引导、鼓励、参与与支持才能得到幼儿的积极回应,并唤起幼儿与教师互动的主动性。此次活动中个别幼儿的表现脱离活动预设目标,我并没有强求她一定要按照我的动作要求去爬,而是在应尊重孩子,了解孩子的基础上给孩子一个适度发展的空间,允许他在下次或其他活动中学会爬的动作,这就在情感上给他们适当的满足,使之愿意回应老师发起的次一级互动要求,这就为师幼间的积极互动提供了条件。

2、充分重视师幼间的隐性互动,引导幼儿主动与游戏环境及投放的材料间的互动。

背景:同上

情景:活动中我既要面向全体作进一步的引导,才能保持他们的活动兴致,又不能放弃对羽帆的个别引导,这有些两难了。我看了看活动场地,深思:今天提供的材料和创设的环境十分生活化,家居化,我可以引导她与我所提供的材料和创设的环境发生互动,让同伴与她发生互动,好让自己更好地引导大家游戏。于是我以熊猫妈妈的口吻指着场地上的“家”对羽帆说:“宝宝你看,我们的新家多漂亮呀,这么多的哥哥姐姐都在帮妈妈的忙,你可不可以也来帮妈妈的忙,把这些吃的东西搬到新家去,好让我们在冬天有东西吃呢?”她看了看“新家”,很快点了点头,抱起“旧家”中那些食物玩具就和小朋友们一起往新家走,虽然她还是不愿趴下两手两膝着地爬着去,但她的笑容告诉了我,她已经开始乐意参与大家的活动了。

反思:游戏的实质是幼儿与环境、材料及同伴自由互动。体育游戏中,师幼间的互动要能达到积极、有效,不仅要处理好活动内容选择、形式设计、教师的引导语言和教态,还要充分重视游戏环境的创设、材料的投放,使环境、材料因素为师幼间积极的隐性互动创造更好的条件。尤其当一位教师与众多幼儿发生互动行为时,要想避免因忽视或顾不及个别幼儿等引起的消极互动,就要充分重视游戏环境的创设与投放的材料,要把教师对幼儿的引导、激励,甚至教师的活动目的、要求渗透在环境中,让幼儿主动与环境、材料互动。

在对羽帆的个别互动中,老师还十分重视激趣式、鼓励式的语言引导,唤起她的角色意识,消除她怕弄脏裙子的心理障碍,激励她积极投入到活动之中。这种引导对其他幼儿也产生了作用,在我的言语激励下,他们爬的更欢快了,而他们活动的积极性又潜在地感染了羽帆,进一步激发她的主动性。从而引发了幼儿间的互动,这就为教师与幼儿间的互动增加积极色彩。同时也显示出良好师幼互动的积极与有效。

此外,游戏中积极有效的互动还需要教师善于转变角色。

当幼儿在游戏中遇到困难时,教师以“协助者”的角色发起;当幼儿对游戏的兴趣减弱时,教师以“参与者、引导者”的角色发起;当幼儿对游戏的参与积极性很高时,教师以“鼓励者”的角色发起;当幼儿对游戏的方式提出建议时,教师以“支持者”的角色支持幼儿发起主动互动。只有不断地转变自己的角色,才能使教师对幼儿的影响保持最佳状态并以积极的态度回应幼儿的互动,以积极的方式引导幼儿的呼应。

案例:一次计算活动的若干反思


《许多饼干》是一节主题背景下的计算活动,其目的在于复习认识圆形、三角形和正方形,并学习正确点数。

活动一开始,我先拿出一个图形,请幼儿们从桌上拿一个和我一样的图形,然后问幼儿:“你们拿的是什么形状?”幼儿们逐一回答出了圆形、三角形和正方形的名称。接着,我再问幼儿:“你见过什么东西是圆形(三角形、正方形)的?”部分幼儿回答得较积极,说出了一些圆形、三角形与正方形的物体。接着,我又请幼儿按照老师的指令拿东西,如:拿出3个圆形,大部分幼儿能正确点数,再拿出2个三角形,这时,我也拿出2个三角形说:“老师会变戏法,把两个三角形变成另外一个图形,好吗?”我就把两个等腰三角形拼成了一个正方形,这时,我看到钟佳怡把两个小三角形拼成了一个大三角形,我就请他上来拼给大家看,许多孩子也纷纷拼摆了起来。接着,我又请幼儿拿出4个正方形,再进行拼摆,有的孩子拼出了一个大的正方形,有的孩子拼出了一个长方形,最后,我让孩子们随意的拼拼摆摆,有个别孩子拼出了一间房子。

分析与反思:

由于我班幼儿大部分上过托班,孩子在能力、水平上存在着很大的差异,今天这次活动,既帮助幼儿复习了图形的认识与点数,也让我了解了班中幼儿所存在的差异,更激发了幼儿拼图形的兴趣,整节活动幼儿们基本上都能跟着教师的指令拿取图形和拼拼图形。

从活动中幼儿的表现,我也感到虽然活动中一直在让孩子们拿取图形并进行操作,但对于小班孩子来说,可能游戏化的情境更能激发他们的兴趣和注意力,因为在活动中有小部分的幼儿有些思想开小差的现象,这些幼儿其实都是一些能力水平相对较弱一些的孩子,所以,我觉得,对于图形的认识及其正确点数,我们还可以在区域活动中提供一些操作的材料,这样,既可以方便老师的个别指导,也可以让一些能力水平较弱的幼儿有练习的机会,让他们在反复操作中获得提高与认识。

案例:一次成功的游戏


游戏“谁拿走了鸡蛋?”:用塑料的鸡蛋做道具,幼儿围坐在一起,选一个幼儿当小鸡坐在中间,并将鸡蛋放在他面前,然后“小鸡”闭上眼睛,另一幼儿将鸡蛋拿走,所有的幼儿手放到背后问:“鸡蛋、鸡蛋、谁拿走了鸡蛋?”“小鸡”有三次机会可以猜拿走了鸡蛋。

游戏开始了,我没有提出所有的幼儿把手放在后面的要求。但上来的“小鸡”还是没有猜出来,请了文文,结果他猜对了,我们问他是怎么猜出来的?他笑着说:“看见哪个小朋友把手藏在后面。”我们恍然大悟。于是,接下来的“小鸡”都变聪明了,也利用这个办法猜出了拿鸡蛋的人。玩了一会儿,“小鸡”又猜不出了。我仔细一看,发现有些孩子也故意把手放在后面来迷惑猜的人,而拿走鸡蛋的小朋友更厉害,把鸡蛋藏在背后,把手放到前面来了。这样一来,难度大大增加,“小鸡”们一一惨败下来,一时间大家都不愿做“小鸡”了。

于是,我自告奋勇当了“鸡妈妈”来猜,第一次猜的时候,我故意猜错了一次。到第二次猜时一次过关,孩子们激动极了,文文、小宇都对我竖起了大拇指,表扬我真厉害!我“偷偷”地告诉了他们我猜到的小秘密(看小朋友的表情等),鼓励他们再猜。结果,他们果然也很聪明地猜对了,然后我再鼓动他们把秘密再传给小朋友,这样游戏又进入了一个高潮。

在这个案例中,我的收获:

1、教师根据幼儿的需要可以用多种方法介入游戏。

在这个案例中,我惊喜地发现孩子们的思维有了变通性和灵活性。他们观察得非常仔细、细微。当同伴获得成功后自动增加难度,刺激着同伴,让他们需要进一步动脑筋才能获得更多的成功时,我紧紧抓住孩子所迸发出来的思维火花,作为一个旁观者进行建议、欣赏和鼓励;当出现难度后,孩子们觉得难以获得成功时,我又作为孩子们的玩伴参与到游戏中去,让孩子一起为我的成功激动,从而激发他们进一步深入游戏的欲望。

2、在游戏前对游戏仔细斟酌是必要的。

本来,在游戏过程中有一个“所有的孩子都把手放在背后“的要求,但是我考虑到对小班孩子来说,也许难度太大了,也许孩子会因为不容易获得成功而放弃。结果证明我的调整是正确的,因为我没有提出这个要求,能猜出的孩子也不多。

案例:在一次昆虫探索活动中想到的……


一个阳光灿烂的午后,我带着孩子们散步。孩子们一路高歌,欢声笑语不断。突然从路旁的草丛中蹦出个小东西来,有孩子惊叫了起来,“有虫子啊,快逃呀!”又一个细声细气的嗓音传来:“是只小蚱蜢,没关系的。”我走进一看,果真是只蚱蜢,我赶紧安抚孩子们:“不要害怕,是只小蚱蜢,他看到我们这么高兴,从草丛中跳出来,也想和我们玩呢!”“老师,草丛中还有别的的小虫子吗?”小问号——涵辉插话了。“肯定还有!”小大人——凯凯忙回答。孩子们听到他俩的对话,一窝蜂的涌到了草丛边,拨开草丛,开始找小虫子了。“老师,这个我知道,是小蟋蟀。”“老师,这个黑黑的小虫子叫什么啊?”“老师,小蝴蝶小时侯是怎样的啊?”“老师,小虫子吃什么呢?”“他们住在哪呀?”“他们是益虫还是害虫啊?”孩子们的问题一个接着一个。我脑中闪过一个绝好的主意,这是个多么可贵的时机啊,孩子们关注的事物已成为大家瞩目的对象了,探索的火花已经闪现。这不是一个很好的主题吗!——昆虫。于是我让孩子们捕捉了许多昆虫回教室。

主题确立后,我让孩子们收集各种各样的昆虫,让家长朋友们带着孩子一起寻找有关昆虫的资料,接着生成了一系列的活动:探索活动《捉虫子》,让幼儿找找自己喜欢的昆虫;科学活动《昆虫展》,让孩子们讲讲自己捕捉、收集到的昆虫;还有科学小知识《毛毛虫的蜕变》、社会实践《饲养小昆虫》等,让幼儿了解周围小昆虫的生活习性。

《纲要》中指出,“幼儿的一日活动要根据幼儿的生活经验和兴趣确立活动的主题,强调教师要尊重,满足幼儿的需要。”在这次主题活动中我正是从孩子们的生活入手,从情感入手,由幼儿的兴趣点出发,由幼儿的问题做引线,拓展主题,自主开发数个方案,在自我生成的主题活动中,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很高,他们急于表现自己的想法,活动气氛轻松,幼儿的潜能得到了发挥。最主要的是孩子们在《捕捉昆虫》的这个活动中还提出来人文般的关怀问题:每只昆虫都有自己的家,把他们捉来,他们就失去了朋友。因而在举手表决后,孩子们决定将昆虫放回大自然。在他们的欢呼雀跃中,我看到,孩子们除了获得知识发展能力之外,更有宝贵的东西在闪耀:关爱周围生活中一切有生命的事物。这样的一种品质和特性在孩子们今后对待周遭的人和事物时,将显得格外难得可贵。

案例:一次幼儿美术教育活动的评价


一节美术课上,我请小朋友画《春天的花圃》,在小朋友们都聚精会神画画的时候,我发现灿嵘小朋友在画纸上画了很多小竖线,而小花却一个也没有画。于是,我轻轻的走到他的身边,可是,他却连忙用胳膊把画纸捂住,并且把头狠狠的低下去。很明显,他知道自己“画得不好”,就在这时,坐在他旁边的小女孩,抢着告诉我:“老师,老师,他什么也不会画,他画得乱七八糟。”灿嵘听后,很不好意思的红着脸,一脸羞愧地看着我。当时,我看着他的表情,心里像打翻了五味瓶一样。是呀!孩子的心是多么脆弱,当众出丑让他觉得很难堪!而我,既不能很虚假地去表扬“你画得不错!”也不能完全否定,继续伤害他,我只是很随意的说了一句:“不会画花,可以画一些其它的东西,就像小草……。”灿嵘听我这么一说,捂着的手才慢慢地放开了,他看着自己的画,若有所思地说:“老师,老师,我画的是冬天的花!你看,这就是小雪花。”你瞧,他想的多好!我趁机表扬了他,并告诉他:“春天来了,冬天已经过去了,你也画一些春天的花,好吗?”灿嵘想了之后,点了点头,又继续画了起来。待活动结束时,我发现灿嵘的画纸上果然多出了许多小花,我会心的笑了。我想:正是因为给予他积极鼓励的评价,才会使他逐步克服困难,战胜自卑,拥有自信。

幼儿园的活动评价,既然要发挥出教育功效,就不能缺少了评价这个环节。而评价的目的就在于激发幼儿绘画的兴趣和积极性,使幼儿感受到自己的进步,发现自己的能力和才干,让幼儿体验到成功的快乐,从而促进幼儿的发展。因而教师要用肯定的方式评价幼儿的绘画活动,多鼓励,多表扬,而没有否定和批评。教师要发现幼儿的不同特点,给予每一位幼儿以激励性的评价,充分挖掘绘画作品中成功的东西,给予积极的肯定,让幼儿有继续作画的愿望,是每位幼儿有成功的体验。评价中也可以提出幼儿的不足,但及时发现幼儿表现中的错误也不能直截了当的指出,以免打击了幼儿的积极性。因此,对幼儿美术活动的评价要有针对性,力求在保护幼儿的积极情感体验的前提下促进美术技能的提高。幼儿美术活动的评价活动是幼儿园美术活动的最后一个环节,与幼儿园其它任何一种教育教学活动的评价相比较,其应用的程度最高,受到的重视程度却较低,且存在的问题也很多。针对上述这一事件,为了克服缺点,解决幼儿美术活动评价中的实际问题,我认为幼儿园美术活动评价应把握好四个方面:

一、确立评价对象与标准。在进行幼儿美术活动评价之前,教师引导(1)要确定评价的对象,界定评价的范围。教师在兼顾整体的基础上,评价范围可扩大到所有幼儿,对某一个群体进行评价;小则可小到几个或某个幼儿,对某一个体进行评价。(2)确定本次活动评价的标准。目前虽然没有幼儿美术能力的评价,可以采取幼儿之间比较,幼儿自身发展的前后水平比较,个别幼儿同群体水平比较,或者是根据教育需要与目标进行比较,群体于群体比较或者是根据教育与需要与目标进行比较,寻找差距,进行评价。

二、确定评价的内容。(1)评价幼儿美术作品的整体效果,主要包括构思、造型、着色等方面。如观察幼儿是否在创造之前预先想好作品的主题和内容,有的能在事前构思好,动手之后构思创造;有的预想出局部;有的动笔后由痕迹想到什么画什么,还如观察和评价色彩上是鲜明生动,涂色均匀,还是色调单一,涂色不均等。(2)评价幼儿美术活动过程,看其活动中的兴趣性,主动性,持久性,习惯方面等,如观察幼儿是否主动从事美术活动;对美术活动倾注极大的热情,完全沉浸其中;还是对美术活动迟疑不前,活动中企图停止或张望别人做什么等;观察幼儿对美术活动的注意集中与持久程度;观察其作品是自己决定完成的,还是模仿他人完成的。

三、选择评价途径。幼儿美术活动评价途径多种多样,(1)教师引导为主,幼儿参与为辅。这适合于年龄小的幼儿,刚参加美术活动,兴趣不稳定,动手能力差,这是以教师为主,注重鼓励与肯定,指出不足,态度要亲切。(2)幼儿参与为主,教师协助总结。这种形式有利于培养幼儿的观察力,语言表达能力和自我意识。再者,幼儿分组评议,组长总结。在上述两种途径的基础上,随着美术活动的增多,能力的提高及教育目标的加深,为了更好的培养幼儿独立能力和自我意识,了解其审美观念,在幼儿园末期可逐步采取这种评价形式。

四、注重拓宽评价的功能。通过评价应不仅促进幼儿美术活动的一般能力的发展,还要促进其体、智、德、美诸方面的全面发展;不仅要抓“两头”,还要给予大多数幼儿以较大的关注,促进幼儿的整体发展。通过评价,不仅要发现幼儿美术活动中的问题,更重要是通过评价对教师以往教育的成功与失误,进行反思,改进教学方式,完善教育手段,实现新的培养目标。

总之,我认为,幼儿美术活动中的评价要以幼儿发展为中心,以促进幼儿发展为根本目的,在整个教育活动中,应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喜欢《案例:一次手工活动》一文吗?“幼儿教师教育网”希望带您更加了解幼师资料,同时,yjs21.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幼儿创意手工活动方案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