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正孩子拖拉的方法有什么

05-21

家庭共育一般是以学校为中心,家庭为辅助来进行教育的!不管是家长还是老师,都需要互相包容,及时发现孩子不良的习惯,帮助孩子改正缺点!那么,家长需要做的工作有哪些呢?急您所急,小编为朋友们了收集和编辑了“改正孩子拖拉的方法有什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很多家长对于自己的孩子磨蹭,家长们怎么办好呢?家长们,面对孩子,您是不是有点着急?为了他的动作慢而着急,为了他写作业慢而着急,为了他吃饭慢而着急,为了他成绩提高慢而着急!那么,家长们要如何改变孩子磨蹭坏习惯呢?下面是学路小编分享的如何改变磨蹭坏习惯。

孩子学习磨蹭的原因

第一种是没有兴趣型。这种孩子是没有从学习中找到乐趣,所以一让他写作业,他就头疼,一个人干着令自己头疼的事,他当然不会主动情愿,而是能拖则拖。

第二种是注意力不集中型。这种情况在小学低年级的孩子中比较多,这些孩子由于年龄较小,他们的注意力时间比较短,一般在15~20分钟左右,如果让他们连续做作业超过20分钟,他就会坐不住,写一个字走神5分钟,当然作业就拖拖拉拉了。

第三种是没有方法型。这些孩子做作业不知道该怎么做,缺乏一些必要的方法,所以做起来就很慢。我曾经接触过一个小学一年级的孩子,妈妈说他写作业很慢,一页习题要做一个小时。经过观察,我看见他一会在第一题中写上几小题,一会又跑到第五大题,一会又在第二大题中写了两个字。他这样“跑来跑去”,不但耽误了很多时间,而且还漏掉了不少作业。

如何改变磨蹭坏习惯

对策1:孩子动作慢,可以通过游戏来加以改变。父母可以经常与孩子玩一些小的竞技游戏,使孩子在游戏中提高自己动作的敏捷程度。例如,比赛看谁吃饭快,比赛看谁穿衣服快等,这些游戏能激发孩子进取心。孩子喜欢玩,但是,玩多了孩子可能就会觉得没趣,这时,要给予适当的奖励来鼓励孩子的“胜利”。

对策2:孩子可以与自己比赛。孩子磨蹭很大程度上也因为他们还没有时间观念。家长要及时对孩子指出磨蹭带来的后果,与孩子一起制定生活日程表,加强时间观念。所以父母可以尝试帮孩子设计一张“比赛”成绩表,记下最初的时间,然后,每天记录实际完成的时间,如果比以前有进步,就给予奖励,如果没有进步,保持原状,或者退步,就不给予奖励。父母可以让孩子先从简单容易的做起,逐渐向比较困难的任务进发,一直到达合适的时间为止。这种方法,目的在于缩短完成每一件事情所需要的时间,是克服动作慢的直接办法。在此期间,父母要对孩子进行解释分数的意义,激发孩子进步的渴望。

对策3:父母还可以采用记数法来督促孩子抓紧时间完成某件事情。记数法很简单,随时可用,父母可以与孩子事先讲明白,看数到第几声的时候孩子可以做完某件事情。然后父母让孩子准备好,说声“开始”,就开始计时了。“1、2、3、4、5……”,一边数,一边看孩子,孩子为了完成任务,就会尽量抓紧时间将事情做完。如果在计数开始的时候,孩子动作依然很慢,父母就故意数快一点,让孩子感觉到时间就快要到了。如果在快要结尾的时候,孩子还差得较远,就放慢记数的速度。父母可以告诉孩子,如果快一点做事,就数慢一点,让孩子有尽快完成的希望。如果父母总是很巧妙地常常使孩子在快接近尾声的时候可以把事情做完,就能使孩子获得成功的感觉,孩子完成了任务,就表扬孩子“真不错”、“又长大了”等。

如何让宝宝管理好时间

1、父母以身作则

有的孩子早晨起床晚,磨磨蹭蹭地等父母为他们穿衣服、准备早饭、送他们上学,其实这是在助长孩子的磨蹭心理。父母应该让孩子自己去做这些事情,并在一旁告诉孩子,再不抓紧时间就要迟到了。孩子迟到后肯定会受到老师的批评,挨了老师的批评,就会主动树立时间观念了。

2、榜样法

父母还可以通过讲名人珍惜时间的故事的方式来帮助孩子树立时间观念,让孩子认识到时间是最宝贵的财富,只有珍惜才能让它发挥最大的作用。还可以在醒目的地方贴上有关珍惜时间的名言警句,提醒孩子树立时间观念。

3、制定作息时间表

父母可以和孩子一起制定一个作息时间表,最好是具体到细节,比如什么时间起床,洗漱需要多长时间,吃饭需要多长时间,放学后做作业和看电视多长时间,几点休息等,都要严格制定,这样会对孩子起到约束和监管的作用。对时间管理越严越细,效率越高。在宝宝做一件事之前上个闹钟,到点时闹钟铃声大作,提醒他时间够久了,不能再磨蹭了。小闹钟嘀嘀答答地响,对宝宝就是一个督促,容易产生紧迫感。孩子将作息时间固定下来,形成习惯,才能明确地认识时间,养成良好的作息规律。良好的作息习惯还有助于帮助孩子学会守秩序。

4、正面强化

当一向对时间缺乏概念的孩子做出了按时作息的事情时,父母不要吝啬奖励,因为赞赏和表扬可以激发起孩子更大的积极性。

5、让孩子安排好学习和玩的时间

很多父母认为孩子做作业时间长,是因为孩子把时间都用在了玩上,不能专心地做作业,于是就不停地埋怨孩子、催促孩子,甚至以给孩子增加作业量的方式来惩罚孩子。

尊重孩子的成长节奏

尊重孩子的成长节奏,让他们尊崇自己的内心秩序,按照自己的节奏去吃饭、穿衣、做作业。

比如,孩子穿鞋这件事,我们总是认为与其让孩子慢悠悠地浪费时间,不如自己替孩子“又快又好”地完成。

我们只注重了结果,却打乱了孩子的节奏,让他失去了尝试的机会。

孩子的“慢”,并不代表停滞不前,他们其实一直在前行,只是需要时间积蓄能量,打好基础。

父母只需要多给孩子一点耐心,等一等,他们会做得越来越好。

教会孩子时间管理

孩子是没有时间概念的,当他们磨蹭时,正是教他们管理时间的好机会

比如,起床时告诉孩子,“最晚七点二十要出发,否则上学会迟到。”

当孩子磨蹭开小差时,清楚地告诉她,“宝贝,你慢点没关系,但如果因此迟到,你需要接受这个事实。”

在日常生活中也应该更坚定,允许孩子磨蹭,一旦迟到,让他去承担后果。

如此一次、两次后,孩子就会慢慢地有时间概念,他会意识到,早晨上学这事真的是要靠自己。

为了不迟到,他会慢慢地加速,在预定的时间完成该完成的事,改掉一些不好的习惯。

做“慢半拍”父母

心理学家克里斯汀?弗拉薇尼说,

我们教会孩子自主使用自己的身体与头脑,

却没有让他们学会如何产生自己的思想、

去勾画并形成各种概念。

而这些技能,往往只有在游戏中才能获得。

当孩子在一只猫咪、一扇落地窗,甚至一滩积水旁流连忘返的时候,我们常常难以理解,这哪里值得浪费一上午的时间?

这些在我们看来无聊的事情、重复的游戏,实际都是孩子特定阶段的一种专注力与学习力的成长。

何不做“慢半拍”父母,放慢脚步,陪孩子去感知这些让他们着迷的事物。

成长本就是一件缓慢的事情。

孩子,是慢慢养大的,就像牵着一只蜗牛在散步,你要放慢脚步,陪着孩子静静体味生活的多姿多彩。

想要孩子不磨蹭,就告诉孩子,

“慢点来,才稳当。”

学着做“慢一点”父母,和孩子一起慢慢成长。

听鸟叫,听虫鸣, 看满天亮丽的星斗。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延伸读

孩子写作业特别拖拉,有什么方法?


一、 给孩子积极的暗示

很多家长当孩子出现不能独立完成作业的情况时,家长会建议严肃且可怕的惩罚制度。来看看这些话你们说/吼过没有。

1. 不写完作业,就不许睡觉。

2. 再不好好写作业,看我怎么收拾你。

3. 怎么人家的孩子都能,就你不能……

这些惩罚性的言语,都在释放一个明确的信号:“不管你是什么情况不能独立完成作业,我都不会帮你。”

这好可怕!孩子既然出现问题,他们就一定需要我们的帮助,就像我们把孩子扔进一个满是图书的房间,就想象着会有美好的事情发生在孩子身上一样,这是非常困难的。改变孩子的学习习惯也是如此,我们要以各种方法告诉孩子学习的重要性,告诉孩子我们愿意帮他,我们想要和他们一起改变,而不是惩罚、问责恐吓还有偶尔的暴力。

1. 你看,我们作业每次要这么长时间,爸爸/妈妈和你一起来想想办法。

2. 如果作业是大怪兽,我们一起把大怪兽打跑。

3. 你完成作业的时间好像有点长,是不是这些作业题你很多都不理解?

这些积极的暗示,会让孩子认为我们是想要帮他,而不是给他们上缰绳、批评他们、给他们额外的任务。

二、建立问责制度

问责制度,好严肃的一个词!如果孩子不能完成作业,我们要给孩子什么样的惩罚,这就是问责制度。

孩子第一时间会想到的就是:父母要给我套一个缰绳。我们要明确的告诉孩子,学习是自己的事,家长虽然在很长一段时间要参与、陪伴、帮助他们,但是学习的主体是孩子,就像父母在单位工作一样,我们不可能把工作交给别人来完成。

但是,家长不能只制定问责制度,就对孩子不管不问。这是很多家长和孩子在使用的沟通策略,这也是很多家长的问责制度根本没有任何效果的根本原因。孩子要如何对他们的作业负责?这是家长要教会孩子的。

1. 快速的完成作业是负责。能自己主动快速完成学习的孩子才可能有时间看电视。

2. 完成作业自己检查是负责。能够自己记得作业,完成全部作业之后再让爸爸妈妈检查的行为会得到一些奖赏。

3. 作业书写的工整美观是负责。

家长和孩子建立问责制,是要让孩子理解写作业和学习是他们的责任,但是家长首先得是一个负责任的人是前提。

三、使用一个计时器

计时器的形式有很多,手机的秒表、淘宝卖的各种定时器都是帮助孩子提高写作业效率的法宝。根据我们征集来的建议,有这样2条大家可以参考!

逐步缩短时间法:

第一次:和孩子一起预估单项作业的完成时间,比如30分钟,约定时间后开始计时!如果孩子能够在30分钟之内完成作业,给孩子一定的奖励。如果孩子能挑战在20分钟之内完成,给更大的奖励。

第二次:30分钟的作业倒计时法进行一个月/半个月左右,和孩子约定把时间定义在28分钟,然后逐渐递减到25分钟,20分钟……

时钟法/和时间赛跑法:

和孩子在开始完成某项作业前,看着家里的始终记录时间,给孩子充分的自由让孩子自己选择在什么时间完成作业。比如7:00开始作业,孩子说在7:20完成,在孩子写作业的过程中我们全程不参与孩子的写作业,到达约定的时间叫停。

孩子完成挑战,家长宣布完成了多长时间。这样说,"哇,你这次只用了15分钟。明天我们继续来玩,看看是否你能自己做得更快"。不管是逐步缩短法还是时钟法,其实都是给孩子定规矩,鼓励孩子在短时间内快速的完成作业,当然如果完成的又快又好,自然我们要给孩子大大的奖励。

如果你从未和孩子试验过定时器法,那么请和孩子一起挑战21天(大家都说21天是一个人习惯养成的最短的时间)。如果我们能坚持21天陪孩子一起玩定时器,孩子真的也就七七八八的纠正了很多了,如果还不能,那么继续进行下去。

如果一切还不管用,把上面的几种组合使用,外加偶尔的小体罚,也是可以允许的。这是很多父母分享给我们的最终的“对付”孩子的法宝!

怎样改正孩子拖拉的毛病?


第一招:一分钟专项训练。

(1) 训练孩子专心做题。准备几十个简单的加减法口算题(根据年级不同,难度可以不同)。规定一分钟,看孩子最多能做多少道题。让孩子感觉到一分钟都能做十多个小题,而自己写作业的时候,有时候几分钟也写不出一个小题。(计算不仅练速度,还锻炼专注力)

(2) 一分钟写汉字训练,找一些笔画和书写难度相当的生字,看孩子在一分钟内最多能写书多少个字。记下每次的情况,并进行对比。

(3) 一分钟写数字训练。我班上一个孩子的数字书写特别差,而且非常慢。这学期,我让他每天练习一分钟“0123456789”的快速书写。写一分钟算一次,看一次能写几组,他给我看了最近几天的练习成绩,原来一分钟最多能写5组,现在最多可以写9组,而且还写得工整好看一些。

以上训练让孩子体会到时间的宝贵,原来一分钟可以做很多事情,珍惜时间。同时也提高孩子的写字速度和做题的速度。训练时以1分钟为一组,每天练习三至五组。在训练的时候注意记录孩子的成绩,并进行对比,练习时间以一星期为宜。

可以通过奖励积分机制引导孩子参与,因为孩子可能第一次有兴趣,第二次好玩,第三次就不新鲜了。设定挑战小目标不断激励尝试。

第二招:停止催促,坚持表扬。

孩子做事情磨蹭的时候,很多家长喜欢喊,不断的催促,结果感觉是越催促,孩子的动作越来,家长就更生气,孩子做某件事情的速度快,就表扬。如刚开始可以给孩子出几道简单的题,给1分或2分钟,孩子会很快做好,家长要作大吃一惊状呼道:“还不到一分钟呢!”总之,很夸张的样子。随时观察孩子在生活中的表现,对做得快的事情立即表扬。“现在穿衣服快多了!”“现在收拾书包快多了。”……这样的话。但千万不要说成“现在穿衣服快多了!如果写作业也这样快就好了”。只表扬,不提孩子做得不足的地方。通过表扬,会激发孩子内在快的动力。

我还是认为表扬与批评相结合,孩子毕竟小,一畏的表扬会迷失方向,也不利于心理承受力的成长。哪件事做得好就表扬,做的拖沓的也要及时指出来。但避免孩子受到表扬高兴的时候泼冷水提以往的拖沓行为。要是批评那就在错误正当时,孩子体会到拖沓不好的时候趁热打铁。

第三招:节约的时间由孩子自由支配。

很多家长喜欢给孩子布置一些家庭内部的作业,比如孩子完成了老师布置的作业,家长会布置什么读英语,孩子刚读完英语,家长又安排做奥数题。等等。总之家长给孩子安排得相当充分。孩子也看出问题的所在,那就是,只要有孩子空闲时间,家长就会安排任务。所以,孩子的对策是,化整为零,在写作业的时候边写边玩。这样拖很长的时间,由于老师的布置的作业没有完成,家长也不会另外安排任务。孩子在写作业的过程中就玩了。

对策:把每天老师布置的作业做一个大概的时候估计,将孩子需要完成的任务(包括家长布置的任务)进行一个时间预计。一定要给孩子留下休息的时间(自由支配的时间)。如一共要一个半小时,那么孩子一个半小时(甚至提前保质保量地)完成了,余下的时间就必须由孩子自己支配,如果玩他喜欢的玩具,或者打一会儿游戏,进行一会儿体育锻炼等。就是做孩子喜欢做的事情。养成这样的习惯以后,孩子会抓紧时间完成作业,因为早写完就有很多时间玩了。

随着孩子长大,会越来越希望独立和自主,逐渐给孩子自主的空间,去决定自己要做的事情,这也更利于孩子成长为一个有主见的人。

第四招:从生活习惯训练。

只能从生活习惯抓起啊,先给他规定时间,要求他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自己要做的事儿。一位家长说,她女儿早上起床穿一双袜子要十分钟,孩子在床上把袜子理呀理,理得家长冒火。什么吃饭,穿衣,洗漱能拖时间,尽量地拖时间。

对策:通过训练缩短孩子生活自理行为的时间。比如和爸爸妈妈比赛穿袜子,看谁更快。在比赛之间先教孩子怎么穿得快的方法,手把手地训练。家长在比赛时,可以故意放慢一点,让孩子觉得有有取胜的可能。甚至有时候不经意输给孩子,让孩子觉得自己能做得快。让孩子在生活中做事快,在学习中才会快起来。(言传身教,潜移默化。孩子最大的榜样就是离自己最亲近的父母)

也可以用记时完成某一件事情,规定时间完成就表扬或记一个“★”;得够二十个“★”可以满足孩子的一个愿望。

第五招:规定时间没有完成立即停止。有些孩子写作业拖延时间到晚上十点,减少了睡眠时间,导致第二天上课没有精神,降低了学习效率。周而复始,造成恶性循环。这时,我觉得可以给孩子确定一个作业完成的最后时间。要保证孩子十个小时的睡眠时间,很多家长规定孩子九点钟上床睡觉。所以到了晚上九点,孩子的作业还没有完成,就不再写了,要求孩子必须睡觉。作业没有完成,会受到老师的批评。以后,孩子就会抓紧时间完成了。这个是狠招,家长要具体分析孩子作业的量,有时候老师布置的作业超标了,就不能用这个办法。不到万不得已,不要使用这一招。

总之,对孩子磨蹭,家长一定要用耐心和爱心帮助孩子逐步改正,不要操之过急。(任何习惯的养成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更何况纠正一个坏习惯重新建立好习惯?家长们别着急,给自己也给孩子一点时间。)要注意总结方式方法,不断提高孩子的速度。

如何改正孩子做事拖拉的坏习惯


效率是在竞争中决定胜负的关键,一个优秀的人,他往往有着很高的办事效率。一个办事拖拉的人,他就不能做自己时间的主人,工作效率低下,更使得自己的计划、理想在拖拉中落空。孩子正是学习和培养好习惯的黄金时期,因此,职场妈妈在培养孩子时,要让孩子克服办事拖拉的习惯.

孩子办事磨磨蹭蹭,说明他缺乏时间观念,要让孩子做事利索,在他做事的时候,就要让他感到时间的紧迫感,可以对孩子进行一定的时间限制,让孩子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要做的事,如果孩子完不成,职场妈妈就要让孩子承担责任。这样,孩子在做事的时候,首先就会想到在何时定要完成任务,就会争分夺秒去做事。

有一个孩子上小学四年级,可是他做什么事都是不紧不幔的,大人不催他就不着急,在这种状况下,妈妈就给他立下一个规矩:家庭作业没在规定的时间内做完,就不许看电视、不许上网;做事超过了规定的时间,就会罚他多做一些家务……一开始孩子总是达不到要求的标准,屡屡犯规,这时妈妈也不会对他客气,就拒绝他看电视或上网,以此来惩罚他。通过父母在一年的时间里对他的关注和督促,孩子基本都能按时按质地完成了。

孩子做事有磨磨蹭蹭的习惯,其中一个更大的原因就是自身的惰性。孩子因为懒惰,本应该今天完成的一件事,他却总习惯把它放到明天去做,这样日积月累,孩子就会养成做事磨磨蹭蹭的习惯。因此,让孩子勤快起来是克服孩子拖拉的有效办法。

其实,克服孩子拖拉的习惯,并不会花去妈妈多少时间和精力,比如,在日常生活中,凡是孩子力所能及的事,妈妈不妨让孩子自己动手,像扫地、叠被子、洗碗等家务事让孩子做一些以外,家里的大事情也要让孩子参与进来,根据孩子的能力的大小,对孩子提出不同的要求。在交给孩子任务以后,要督促孩子按时按量按质完成,这样让孩子养成习惯。

有一个孩子做事情拖拉、磨蹭,父母为了帮助孩子改正这个毛病,先给孩子腾出个比较大的房间,让孩子邀请他的同学、伙伴到家里来玩、做家庭作业。孩子们一来到家里,父母就建议他们在做作业时,要看一看谁做得又快又好,谁做到了这一点,父母就奖励给谁一些早已准备好的零食。这样,孩子在竞争中就会加快做事的速度。当孩子们做完了作业后,父母就给他们安排一些事做,像洗菜、洗茶杯什么的,让他们看看谁做得快,这样来锻炼孩子的做事速度——这种办法对小孩子的作用比较明显,对于大一些的孩子,做事时他们有克服做事拖拉的能力时,如果他做不好的话,就要让孩子吃一些苦头了。

一个大孩子经常做事拖拉。早晨是父亲用车送他上学,每天父亲都要在车里等好半天,孩子总是在家里磨磨蹭蹭不出来,这样,常常使父亲上班迟到。于是,父母一合计,就想出一个教训孩子的办法。

一天早上,母亲告诉孩子快点起床,因为爸爸的车正在修理,可能不能送他到学校上学了,迟到了老师要批评的。但孩子似乎习惯了,没事似的说:爸爸一会儿就能修好车,来得及。但等孩子起床洗漱完毕,车子却还没修好。这下孩子急了起来,动作立刻快了几倍……从那以后,父母告诉孩子,车子早晨可能会坏,要孩子起床快一些。有时,父母看孩子起床拖拉了,甚至有意说车子坏了,以此给孩子一点教训。但教训归教训,这对父母还常常教孩子怎样提高做事的效率,比如,要求孩子晚上临睡前就把第二天用的东西准备好,并放在容易拿到的地方,以免第二天乱找耽误时间;告诉孩子经常用笔把该用的东西和需要做的事记下来,防止丢三落四昏头昏脑影响效率……这些办法还不错,孩子现在做事很少再磨磨蹭蹭的了。

有的孩子做事情拖拉或者磨蹭,有自身的原因,也有外来因素的影响。比如孩子贪玩、受到不应有的干扰、因问题难以解决而犯愁犹豫,这都可能造成孩子拖拉、磨蹭的习惯。妈妈在工作之余,只要花一点心思就不难帮助孩子找出原因,之后对症下药,就可以轻松让孩子改掉做事拖拉的习惯。

职场妈妈教子私房话

可以对孩子进行一定的时间限制,让孩子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要做的事,如果孩子完不成,就要让孩子承担责任。

教育五岁的孩子,有什么方法


五岁儿童的典型行为:开始学习站在别人的立场想一想对方会是什么样的感受;已经能够懂得遵守规则,也能做一些简单的家务事。但是,他会超越界限试探你,看看你有什么反应;虽然距离理想的目标还很远,但是与以前比较,孩子到了5岁就能够更好地控制住自己的冲动。如果他们的欲望不能够得到满足,他们也很少摔门、打人或者大哭一场了。

在这个阶段对儿童进行适当的教育,对她们将来的一生是非常重要的。这个阶段是入学之前的准备阶段,如果没有适当的教育,那会不利于将来的发展。有关五至六岁儿童的教育问题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考虑。

第一,采用游戏的方法发展儿童诸方面的能力。游戏的选材应由成人来决定,但注意游戏的内容要适合五至六岁儿童的心理特征。这一点,成人要慎重的选择。

第二,利用生活中的机会,让儿童懂得更多的道理。如住在楼上,应告诉她们不要在楼上跳,否则会影响楼下的正常生活。五至六岁儿童喜欢问问题,在这方面,成人应该有耐心,有可能的话每个都应该回答。只有这样,才能养成幼儿爱问问题的好习惯,才能使幼儿明白更多的道理。

第三,提供条件让儿童做感兴趣的有益的活动。五至六岁儿童已有一定的兴趣爱好,当发现儿童有某一方面的兴趣倾向时,我们应该尽力去培养。但前提是这些兴趣是有益的,如果这些兴趣有害无益,我们应该去转移她们的注意力,逐渐使这一兴趣淡化。有的家长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心,让孩子学这个学那个,逼迫孩子学习,这些都是不正确的做法。

第四,减少担心,让儿童多做些活动。五至六岁儿童喜欢运动,这是家长最头疼的。殊不知运动可以促进儿童的发展,还可以促进骨骼肌肉的快速增长。所以,家长们,不要去在乎孩子的衣服有多脏,让她们自己去运动,但同时也应做好保护措施。

第五,做好幼小衔接。六岁儿童即将进入小学,因此,在这个阶段,应培养她们独立生活的能力和辨别是非的能力,让她们更好的保护自己。

介绍的这五点关于如何教育好五岁孩子的知识,需要父母们灵活掌握,根据宝宝的实际情况决用哪一种教育方法。

该怎样教育孩子,有什么方法?


父母怎样教育孩子为人处事呢?怎样担当成功父母角色,家教理念:不仅仅要做孩子合格的引导者,我们还要尊重孩子的“狡辩”、分析并尊重孩子的反馈、针对孩子的反馈,对其进行有目的的教育,另外注意家庭教育不能前后矛盾。

方法一:尊重孩子的“狡辩”-----反馈效应

每当家长指出孩子的错误时,孩子总会找出很多个理由来证明自己的清白。这时,家长一般都会气愤地称孩子的这种行为为“狡辩”,其实,这并不是狡辩,而是孩子对家长教育的一种反馈。

教育是双向的,家长不仅要教,还要接受孩子的反馈,教育才能达到最完美的效果。然而又很多家长却意识不到这一点,他们只管自己“教”,一点都不在意孩子反馈回来的信息,这样的教育往往达不到家长想要的目的。

方法二:分析并尊重孩子的反馈

当孩子对我们的教育作出反馈时,我们首先要对孩子的这种反馈作出分析,当然,这种分析不仅仅是针对孩子的语言进行分析,还要连同孩子的动作及神情进行分析。

但是值得家长们注意的是,不管是孩子的反馈是不是“狡辩”,都务必要尊重孩子的反馈。在上面的教育案例中,当孩子说出“我们班小朋友都这样说”的理由时,那位妈妈没有对孩子的反馈进行分析,就对孩子大吼,这是不是不尊重孩子反馈的一种表现。所以,这位妈妈也并知道孩子反馈的真正还以——并不认为“你真蠢”是脏话。

可以想象,家长误解孩子的反馈,并对孩子的反馈进行压制,长久如此,孩子就再也不会对妈妈的教育进行积极反馈了。没有孩子的配合,家长势必将更没有办法对孩子进行教育。

方法三:针对孩子反馈出的问题,对其进行有目的的教育

当家长分析出孩子反馈出的问题时,就可以针对孩子的反馈进行有目的的教育。例如,如果孩子反馈出的问题时他不知道讲礼貌的重要性,家长就算再也不会,也可以通过实例,道理来讲述讲礼貌的重要性,引导孩子做一个讲礼貌的好孩子;如果孩子反馈出的问题是他不想知道承担最近错误言行所造成的责任,家长就要鼓励孩子做一个知错就改,敢作敢为的人。

总之,不管孩子对家长的教育作出任何反馈,尊重和认真分析孩子的反馈,都是达到教育目的的首要前提。

方法四:家庭教育不能前后矛盾-----手表定理

心理学家做过这样一个实验:给一个人一块手表,当别人问这个人时间时,这个人能够快速而且自信地说出时间;然而,当给这个人两块不同的手表时,这个看表的人反而不能很快地说出时间了。因为两只手表并不能告诉一个人更准确的时间,反而会让看表的人失去对准确时间的信心。心理学家把这种现象称为“手表现象”,并由此而引伸出了一个结论:在做事情时,只能有一个指导原则或价值取向。后来,人们把这个结论称为“手表定理”。

孩子喜欢磨蹭,有什么方法改善?


我发现,磨蹭几乎成了儿童的标配。这里面除了一部分是儿童的天性,更多的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又如何来解决这个问题呢?

现在很多教育类的书或文章都在讲一个道理:磨蹭的孩子是家长催出来的。

大道理大家或多或少都听说过,觉得似乎有道理,但是理解了却做不到,所以基本上会出现这样比较普遍的情况:

A:我家孩子总慢吞吞的,怎么办啊?

B:书上说:都是大人催才导致孩子慢的,不催就好了。

A:可是如果我不催,他更慢啊!我多催几下,他还能有点反应。不催的话,门都不用出了,学也上不了,作业不写了。养成这个习惯,孩子就废了。所以我不能由着孩子啊,还是得催,催才有用。

所以最后,道理说归说,但却总是做不到,该催还是得努力催,结果呢?问题得到解决了吗?

没有,然后家长就更头疼焦虑了,又加大力度去催,进入一个恶性循环中。最终,大人累,孩子烦。尤其是等孩子上学了,面对学业等各方面压力,这种情况就更严重了,这个时候急一点的家长就批评打骂孩子,孩子哭闹对抗或者麻木应对,而且还会延伸渗透到生活、学习等各方面,造成破坏力。

如果情况一直得不到改善,那么请大家耐心听听我对于“快点”一词的观点和理解。

我认为,孩子是上帝派来的天使,上帝委托我们照顾这个天使的同时,除了会给我们奖励之外,同时为了让我们方便照顾这个天使,也会打包配送一些权利给我们。

这里面就包括敦促孩子“快点”这个词。这个词原本的设定是很有用的,要不就没有存在必要了,就真的是一句废话了,那如果是这样我们就更不能用了,不是吗?谁会听一个整天说废话的人的话呢?

那这个词为什么后来会失效呢?这里我们可以从经济学和心理学的角度来说,在人们心里或眼里,往往限量的东西才是最有价值和最有意义的,越是稀缺的东西,在它出现的时候人们才越会重视,才会产生更大的作用或者价值。

反之,天天出现在我们眼前,源源不断输送给我们或者随处可得的东西,谁会去重视呢?

打个比方,比如毕加索的画,如果像卫生纸一样多,在家里堆满,满大街随处可见,那它还有价值吗?有人会重视它吗?

参照这个原理,那我们想想,平时,我们是如何使用“快点”这个词的呢?

是不是简直就像是无限量供应啊?随时随地,想说就说,不想说也说,一天说个几十次“快点”完全是正常的量。可以想象一下,孩子天天无限量地被免费大赠送“快点”这个词,心里是怎样的感受?能通过这复读机似的无限量“快点”中感受到来自家长深深的爱吗?还是感受到的是唠叨和厌烦呢?我们只要想想我们自己被别人这样念的感觉,就知道答案肯定是后者了。

然后有的人可能还是不能理解,因为有时候多说几次,或者凶一点说,孩子还是会听的呀?!

这是个错觉,你可能以为是“快点”这个词在产生作用,但是实际上并不是。是你这句话背后投射的情绪在使得孩子不得不配合而已,是因为孩子在害怕,害怕家长发火。为何害怕家长发火?是因为孩子小,还没有独立生存的能力,所以不得不依赖家长。家长发火,孩子就会怕自己得不到爱和照顾,所以不得不妥协。

这种妥协带给孩子的心理的伤害和影响,也是一个秋后算帐的事,这里就不细说了。

但是这种妥协能长久吗?能使得孩子养成自觉的习惯吗?肯定是不能的。这种靠外力来推动的“快点”不是真正的、自觉的快,是一种表面的、很短暂的效果,其作用只能是让家长错以为“快点”这个词是有用的,而看不到背后造成的更大问题。

打个比方,催孩子“快点”和孩子的磨蹭之间的关系,就像安眠药和失眠的关系一样。我们都知道,一个正常健康的人是不会失眠的,有也是偶尔,不会长期的失眠。如果会,说明心理问题很严重,如果不从心理层面去找到原因解决问题,单单的依赖安眠药来治失眠,有效果吗?肯定是有的,但是一时的,比如今天晚上睡不着,吃一颗,好了,有用,能睡着了。那明晚呢?还有后面的每个夜晚呢?如果单纯的依赖失眠药,没错,是能让你一晚接一晚的入睡,但是代价是什么呢?就是把睡觉这种人的本能和天然的需要,破坏成只有吃药才能睡,而且越往后,如果心理方面、情绪方面的问题不去处理,刚开始,只一颗药就能入睡,后来就没用了,不得不加一颗甚至两三颗才能起到作用,最后可能就是怎么也睡不着,烦起来很想吃一整瓶了。

这个道理跟家长以为一开始催几次“快点”就有用,到后来就得催几十次“快点”才有一点用是一样的。要让孩子快点,也是要根据情况多方面来调整或者配合的,不是单单用“快点”这个词就能让孩子明白你需要他配合马上行动的。

如果你现在不停止一天几十个“快点”的用量,你以后就得面对使用上百次的“快点”,也可能催不动了。而且到那时,情况远比你现在所面对的要严重和复杂得多,因为这个用量越大,副作用也会越多。比如亲子关系被破坏,你讲别的孩子也听不进去。长时间的对抗和鸡同鸭讲,是伤害彼此之间感情最大的元凶,同时也会干扰阻碍孩子的心智成长。而且孩子是父母的镜子,如果家长只会用这种重复性很强,无效的方式和孩子沟通,孩子也会有样学样,把这种方式带入生活学习交友等各方面,通常会催出来一个慢性子的孩子还是算轻的。

而且很多家长催孩子的理由就是怕孩子养成拖拉的习惯,但是恰恰是这种没有节制、没有限量的催,才真的使得孩子养成磨蹭的习惯。偶尔的慢,还有一时的慢,比起我们长时间的催,真的没有想象中的那么严重。这种忧虑是一种片面的、先入为主的错误认知。就像失眠的人,如果一开始不依赖吃药入睡,几晚睡不着,并不会真的要命,关键就看你能不能忍住不去依赖药物快速短暂的处理这个问题,然后是否去通过像梳理心理问题,增加运动等更合理的方法来帮助自己解决这个问题一样。

就像没人会以为,为了让孩子保持健康,首先想到的是用药一样。药,不是不能用,而是要限量用,适当用,有需要的时候,或者说紧急的情况下才用,才能发挥它的真正作用。

“快点”这个词也是同样的道理,如果家长在用它之前,能反思一下,现在情况到了很紧急的时候了吗?到了要命的时候了吗?如果没有,就管住自己的嘴,先保留着,珍藏“快点”这个词,留到以后真正紧急需要的时候再拿出来用,一般都是能发挥它的作用。想要孩子配合快点,还有很多小方法可以用,这里就暂时不列举了,只是想要强调一点,努力开动脑筋先试过其他的方法,实在是没用了或者紧急了再用“快点”,这样效果才是最好的。

打个比方,如果一个人总是遇到事情就先是生气,不去先试着解决,时间长了别人只会说:哦他又生气了,是因为他爱生气才生气的,而没什么兴趣去了解他为什么要生气,也懒得理他的需求。如果另一个人很少生气,到他生气的时候,别人一般就会联想到:那是不是事情很严重了才会惹得他也生气了?也会比较重视他的情绪和比较肯配合他的要求。

孩子也是这样,当家长比较少使用“快点”这个词,偶尔使用,孩子的生活经验和思维就会配合孩子接收到这个信号:“快点”这个事应该是很紧急了,我应该重视了。

所以,想要治孩子磨蹭,就先看你家的“快点”是限量供应的吗!

孩子作业慢,有什么方法改善


孩子作业写得慢都有什么表现形式?

1、游离作业之外的附加动作多。比如抠耳朵、抠鼻子、玩手指头、摆弄修正带,甚至摆弄玩具,玩手机游戏等。

2、被外界环境干扰。比如家长做家务发出声响,家里来客人了,家长看电视时声音过大,户外有喧哗声等都会引起孩子转移注意力,孩子无心手中的作业。

3、准备不充分。忘记带作业本了,书也找不到放哪里了,写一会儿想起喝水、想起上洗手间,作业过程中经常中断。

4、缺少解决问题的策略。比如,计算数目较大的运算或者稍复杂问题,不能采用有效方法,只是在“干想”。

孩子写作业边写边玩家长如何约束?

1、规定完成时间。家长要了解完成作业大致需要多长时间,跟孩子约定好完成作业的时间。尤其是多项作业,可以制定每项作业完成时间,最好在书桌放一个闹钟,让孩子感知时间的流逝。

2、提示完成顺序。有些孩子写作业计划性太差,家长要结合作业项目,对孩子作业的顺序、注意事项加以提醒,最好以纲目形式提供给孩子。

3、排除干扰,写作业前提醒孩子做好准备,比如喝水、上洗手间等。

孩子写作业慢,跟哪些因素有关系?

孩子做事情磨蹭的时候,很多家长喜欢喊,不断地催促,结果感觉是越催促,孩子的动作越慢,家长就更生气,这种态度只会适得其反,甚至导致孩子厌学。当孩子做某件事情的速度快时,家长及应该表扬。如果发现问题就提出希望,不能一味地指责。

孩子的学习习惯和家长及家庭环境有很大关系,在要求孩子写作业的同时,有的家长在一边打麻将、看电视,进进出出,说笑喧哗,在这种环境下孩子写作业自然会慢。孩子的书桌上摆放过多玩具和食品、室内的光线不适度等也会影响孩子写作业的速度。所以家长应注意自己的习惯、态度和教育方式。

被家长“加码”,孩子“怠工”

有部分家长喜欢给孩子“加码”,布置家庭作业,孩子想:反正我完成了老师的作业,也捞不着玩,还得做妈妈布置的作业,索性就慢点做吧。

对待这种情况,老师们认为,等孩子做好作业后,千万不要再加码加压。不然孩子就用磨洋工的办法来消极对付,造成做作业磨磨蹭蹭、拖拉的习惯。孩子在校学习一天后,应该说是比较紧张的,因此家庭作业做完后,要让孩子放松放松,看看电视,打打球,下下棋,或者跟同伴玩玩游戏。当孩子改了作业拖拉的习惯后,再适量加做作业,家长要注意一定不要是重复性的作业,最好以游戏的形式来学习,完成后要有奖励机制。

孩子写作业慢奖励机制管用吗?

适当的奖励是必要的。最好是变化着奖励的机制,这个奖励要根据孩子的需要而定。这样对孩子也是一种激励,慢慢转变孩子写作业慢的状况。

但奖励不一定是物质奖励,比如,家长可以适当让孩子写完作业之后玩一会儿或看一会儿电视,或者把孩子最想得到的东西作为鼓励孩子写作业稍有进步的奖励,可以是小玩具,可以是一次孩子感兴趣的活动,也可以是一句表扬的话,这样孩子在学习过程中会产生动力而加快速度。

如何应对写作业不会就问家长或到处查资料?

有很多孩子存在这样的现象,一有不会的题就问家长或到处查资料。家长要培养孩子独立写作业的习惯,尽量减少“陪读”现象,让孩子自己完成作业,自己检查。

当孩子遇到难题时,要耐心引导,让孩子自己想办法解决,家长可以说:“孩子,我相信你一定会把这道题独立做出来,妈妈的孩子一定是最聪明的学生!”如果孩子想了半天还没有做出来,家长也不要直接给孩子答案,而是给予适当的引导,或者是让孩子第二天到校问老师。第二天晚上家长再提问孩子这道题怎样做,看孩子是否已经弄懂,然后再让学生把这道题抄在错题本上反复做,直到真正弄明白为止。

这样长此以往的训练,孩子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也会不断地提高。他再有不会问题的时候也就知道了该怎样做,这样既可以减轻家长的负担,又可以让老师知道孩子的疑难点,上课时有的放矢的进行点拨。这是家长和老师的双赢。

如何教育七八岁的孩子,有什么方法


有微友提问如何教育七八岁孩子?其实,七、八岁的男孩子正处于很淘气的年龄,所谓“七岁八岁讨狗嫌”,随着孩子的长大,会逐渐有所改变。您不必太着急,当然教育是必要的。人们都喜欢听肯定和表扬的话,在这种心态下,容易激起改造自己的积极性。孩子同样是这样,而且比成年人更见成效。经常在被批评的状态中生活的人,心态肯定是消极和抗拒的。 您的孩子听到的批评多于表扬,而且常被告状。老师可能对他的态度也不会很好,自然就会形成“破罐子破摔”的心态,而消极抗拒,所以就爱搞些小捣乱的行为,以便发泄自己的不良情绪,并得到大家的注意。

一是改造坏习惯,必须使孩子自身得到动力才行,靠家长和老师的批评或压制是不会长期见效的。一般应该找到突破口,这个突破口可以是孩子的某项技能或长处被大家认可而得到表扬,孩子从而建立了信心,有了改造自己的动力。或是改造坏习惯初见效,得到肯定和鼓励而建立信心,进而更加努力地去进步。

七八岁孩子一般易有注意力不集中。 建议先从改造注意力着手,当他上课的表现有所进步时,相应会得到老师的肯定和鼓励(当然也会得到家长的表扬),孩子便会增强自信和听课的兴趣。在这种前提下,再对孩子提出更高的要求:“你连上课听讲都能够有这么大的进步,就不信你改不了爱招惹人的毛病。”来激励他,在自律心理被激发出来后,孩子才容易改掉比较顽固的毛病。 孩子和您如果每天能有半小时左右时间的话,我介绍您一些方法,您不妨试试,会对他的注意力提高有所帮助。 孩子上课注意力能否集中,决定于他的听知觉和视知觉效果是否好。

听知觉包括:听见—听全—听懂—理解—记住。

视知觉包括:看见—看全—看懂—理解—记住。开始时,先做“静心”的活动。方法如下: 您先给孩子用一个一次性杯子,在里面放2——3厘米厚的大米,之后,用宽胶带把杯口封住。 让孩子坐好,把杯子顶在头上。闭上眼睛,您开始记时。时间开始可用5分钟,逐日延长,最长10分钟够了。 此时,让孩子把呼吸逐渐减慢,慢慢吸气,再慢慢呼气,而且要数自己在这段时间内呼吸了几次。同时您最好放一些柔和的音乐,最好是古典音乐。在这种氛围内,孩子的心会自然静下来。做了此项后,再交叉进行听知觉和视知觉的训练,介绍几个训练听知觉的简单方法:

1、读50个任意连续的数字(要先准备好,最好写下来),慢一些。事先告诉孩子,要数出有几个“3”(或“8”等任意数字)。他就必须集中注意力听,并且要记住,此数字可逐渐加多,如60个、70。

2、读一小段大约2、300字的短故事(故事中的一段也可),慢一些。事先告诉孩子,要数出有几个“小”(或其他字)。他也必须集中注意力听,并且要记住。 3、事先告诉孩子,你要给他读一小篇故事,只读一遍。读完后,您会提几个问题问他。这样他就会集中注意力听,并且要听懂,记住,才能回答。如果孩子的理解力还有些差,就要选择浅的故事,逐渐加深。 4、您读几个数组成的数列,用慢速读一遍,让孩子复述,说对了,再加一个数(例:3845——3845,90263—90263,162853——162853)。

二、作为家长要做正确八种教育误区

1.唠叨式。 家长若要想让孩子面目一新必先使自己发生变化,就要尽可能地剔除自己头脑里的旧框框、旧经验、旧模式、旧做法,而采用新思想、新模式、新做法。许多家长在对待孩子教育的问题上,肯定有比较定型的做法 ... 很多孩子说,一听父母唠叨他就烦。做父母不妨自己想想,如果夫妻之间对方老唠叨,那你们烦不烦?作丈夫的唠叨,妻子烦,作妻子的唠叨,丈夫烦。因此,唠叨式是愚蠢的家教方式之一。

2.数落式。有的唠叨式同时就是数落式。总是数落孩子,你怎么不用功啊?你怎么样啊?总是在那儿数落。数落比唠叨更恶性,因为数落常常有谴责性质。数落式家教往往破坏孩子的学习状态,把孩子学习的积极性给压制住了。

3.训斥、打骂式。 训斥打骂都可能使孩子产生逆反心理,其结果有仅不会使孩子成绩提高,而且会使孩子更加厌学,甚至逃学。

4.达标式。 规定孩子下次考试平均成绩必须达到多少分,各次要进入前几名,这叫达标式。达标式也是伤害孩子积极性的一种家教方式。先给孩子制定了一个标准,使孩子心理上特别紧张,担心达不了标。而孩子往往是越担心越达不到标,因为心理上的压力使他很难自由发挥,也很难发挥出应有水平。

5.疲劳式。 学校搞题海战术,家长再增加学习时间,学习题目,这就是疲劳式教育。孩子的精力是有限的,超负荷学习会给孩子的身心健康带来伤害,最终只能是欲速不达。 家长若要想让孩子面目一新必先使自己发生变化,就要尽可能地剔除自己头脑里的旧框框、旧经验、旧模式、旧做法,而采用新思想、新模式、新做法。许多家长在对待孩子教育的问题上,肯定有比较定型的做法 ...

6.包办、陪读式。 对于孩子的学习,家长都替他操心,问长问短,没完没了地辅导,一天到晚陪着孩子学习。这也是错误的方法。

7.催促式。 “你该做作业了,你该复习了”,这样的催促如果孩子听烦了,他们可能会说:我本来想学,你一催我反而不想学了。

8.愁眉苦脸式。 老为孩子操心,所以也叫操心式。父母的面孔对孩子是有很大的影响的。一个孩子回到家里,如果面对的是一张数落自己的脸,一张唠叨的脸,一张训斥的脸,一张打骂的脸,一张愁眉苦脸的脸,一张拉长的脸,一张催促的脸,孩子就会从根本上失去在家庭中学习的乐趣。

三、家长的微笑和常识胜过一切 很多家长会有这种体会,孩子对你的一句赞赏常常十分感动。你用微笑与孩子交流,孩子的心情就会舒畅;你用欣赏的目光注视着孩子,孩子就会充满信心和力量。当然,微笑面对孩子,并不是对孩子放任自流。对孩子采取放任自流式、放纵式的教育方式也是错误的。微笑面对孩子,就是重在培育孩子学习的积极性,就是以一种最美好的态度来关心孩子的学习,支持和鼓励孩子的学习,给孩子以最大的学习动力。

喜欢《改正孩子拖拉的方法有什么》一文吗?“幼儿教师教育网”希望带您更加了解教育孩子的方法,同时,yjs21.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幼儿园游戏有什么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