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教师的参与不可少

05-21

经验告诉我们,成功是留给有准备的人。当幼儿园教师的工作遇到难题时,我们经常会用提前准备好的资料进行参考。资料是作用于人类社会实践的一种可供参考的材料。有了资料的帮助会让我们在工作中更加如鱼得水!所以,您有没有了解过幼师资料的种类呢?为了让您在使用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案例:教师的参与不可少”,欢迎您阅读和收藏,并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中班的孩子喜欢观察,但没有坚持性。因此,连续性观察往往半途而废,没有结果。如何引导孩子们做连续性观察并获得成功呢?我想用和孩子们一起做观察记录的方法试一试,因为孩子们在和老师一起做事情的时候兴趣是最高的。

我找来绿豆和芸豆来做“比一比谁先发芽”的试验。在把绿豆、芸豆分别泡在小盘子里的同时,我和孩子们一起设计了一张记录表:用小绿点表示绿豆,用棕色的椭圆形表示芸豆,在绿豆和芸豆的下边分别画出一周五天的记录空格立在自然角中。我鼓励孩子们看看它们有没有变化,怎样变化,谁先发现它们的变化,谁就来做观察记录。

第一天一早,松松来到幼儿园就直奔自然角,拉过泡豆豆的小盘子仔细地看起来。不一会儿,松松兴奋地告诉我:“老师,小豆豆变了!快看小绿豆的绿皮破了,上边还有个小白点。”听他这么一说,我和其他小朋友赶紧围过来仔细地观察,还真的有三四个小绿豆破了皮儿,上边的小白点是绿豆发的芽儿。但是我没有直接告诉孩子,而想听一听他们的说法,了解一下他们有没有关于种子发芽的经验。这时,乐乐问:“那个小白点是什么呀,是小芽芽吗?”明明说:“不像,妈妈买来的绿豆芽可比它长。”“那是什么呀?”“我也不知道。哎,你看芸豆怎么起了好多皱纹呀,真难看。”“是水泡的吧,像个老头,嘻嘻……”孩子们捂着嘴笑了起来。为了鼓励孩子们的发现,特别是第一位发现者——松松,我让他把小绿豆的变化画在记录表中,让明明把芸豆的变化也记录在表中,用他们明白的符号做记录,然后,请他们把自己的发现告诉大家。为了直接肯定他们的行为,鼓励其坚持连续性观察并激起大家的观察兴趣,我则把他们的话记录在与之相对应的符号下面,帮助其表达得更清楚。从此,每天都会有四五位小朋友热心地关注着绿豆、芸豆的变化过程,争着做记录,结果原定五天的观察记录表格已远远不够使用。干是,我们又增加了一张表格,让更多的孩子有更多的机会参与到连续性观察活动当中。

由此可以看出,要培养孩子某种兴趣并能够将这种兴趣保持下去,老师的积极参与对孩子们来说是最佳的鼓励方式;为孩子们提供更多的表现与展示的机会,是孩子们拥有成功感受、增强自信的最佳途径;同时成功与自信又会促进孩子自主发展并保持对某一事物的兴趣性,使之不断探索再获成功,从而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yjs21.cOm更多幼师资料编辑推荐

案例:教育反思不可忽视的爱


今天早晨我一一查看“爱心小手册”,看到“响响”妈妈反映他总喜欢说“对不起,我错了!”再就是最开心的事就是没有受到批评。他妈妈就想知道“响响”在幼儿园心情是否好?是否受到压抑?看了这些我心中不禁一颤——响响吃饭、睡觉从来不让我们操心,上课发言、参与活动都很积极、而且很依赖我们三位老师,每次做错事情还没等我们跟他指正他便抱着我的腿不停蹭着我说:“我不嘛!恩!恩!”的耍赖,我就好象是他强大的靠山,他从来也不会畏惧我们,怎么会有压抑?

趁小朋友们进餐时,我特意走到“响响”座位旁蹲下后问他:“宝贝,你今天开心吗?早餐好吃吗?”随后我就抱他起来,我坐下后揽他坐在我大腿上,他显得不好意思又有点别扭的高兴地一个劲点头——记得去年八、九月时“响响”就象我的影子和我一步也不离,非常依念我,抱他、哄他那是每天都要有的......而现在,他在心理、行为上早就适应了集体生活,而且在我一步一步的要求下他已经变得较为独立了,我也因此减少了在肌肤上给予他的抚摸,没有想到现在还是象以前一样跟他亲昵,他居然会那么不自然和感到受宠若惊。我就告诉他:“宝贝,王老师喜欢你!”说完我又对着其他小朋友重申:“宝贝们,王老师是不是喜欢”响响“啊?”“王老师喜欢王泓颖!”“亲亲”“小雨”他们几个异口同声纠正到,“喜欢我!”“喜欢我!”“炜煌”“恒恒”他们几个又接到,我顿时恍然大悟:的确,“王泓颖”是这学期才转到我们班的新生,刚三岁就住宿在幼儿园,因为这个,她的情绪一直都不很稳,所以我就成了她第二个妈妈一样,每天下班我都要亲自送她去寄宿班,而且她会要求我第二天给她带糖吃,我答应她之后她才会依依不舍的放我走,第二天早晨她非得我亲自去接她,我会经常抱她、亲吻她,满足她的肌肤情感需要,就这样使得她能够正常地在幼儿园生活、学习得很愉快,我也成为了她在幼儿园的精神支柱。这一切孩子们都看在眼了,虽然他们小,不懂得真正意思上的爱和喜欢,但是他们从直观上是很有分辨能力的,而且很客观。

这学期我们班的确来了不少新生,而且年龄都偏小,缩短情绪稳定期需要我们老师付出很多的关心和爱抚,需要我们投入更多的精力和感情,孩子们的确都很快进入了角色,而对我一手从BB班带上来的孩子们我又给予了不一样的要求,最起码他们不用我再去稳定情绪吧?他们也不会要我再去教他们怎么吃饭、入厕、睡觉、排队等等生活、学习常规,也不用我去想尽办法让他们不哭了,然而我却忽略了他们也是孩子,也需要我经常给予爱抚、拥抱、亲吻以证明老师还是很爱他们,很关心他们的。

最近我们班的各项常规的确有了一个很大的提高,孩子们基本都进入“状态”,所以我们三个老师商量应该给孩子更高一些的要求了,因此我们经常表扬吃饭好、睡觉好、学习认真、不打人、不乱扔玩具的小朋友,特别是对“老生”更是寄予了更高的期望,我想一定是因为这个给了孩子无形的压力,因为象“响响”那样在老师心目中是很独立很听话的孩子,他们怕让老师失望,怕失去在老师心目中的“地位”,所以表面上他们什么都可以做得让老师满意,让老师表扬他们,实际他们并不是那样轻松——难怪“亲亲”“小雨”他们几个“老生”也会说我喜欢“王泓颖”,想想他们曾经和“王泓颖”一样受着我的“疼爱”,而今我却减少了对他们的亲吻、拥抱......其实我是很爱我们班的每一个孩子,对老生们我更是有着深厚的感情——

我不能让孩子们再误会下去了,我要让他们知道我依然是很爱他们的,我决定每天我都要抱他们、吻他们每一个人,而且一个也不能落下,孩子们的情感太敏感太脆弱,我要做一个有心的老师,我不能因为自己的疏忽而使任何一个孩子心灵受到波动或伤害,好在他们每一个曾经都跟我有一段如影随行的日子,所以他们对我是有深厚的感情的,他们都盼望着我的抚摩、我的亲吻、我的爱,我还可以马上扭转他们的错误印象——我也想就此告诫所有的家长和老师们:无论孩子多大,他毕竟是个孩子,对他们的要求一定要建立在肌肤的爱抚和融洽的情感交流上,否则,孩子的心会离你越来越远......

案例:观望者vs参与者


原始分析:

柯伟福——我班的一名弟弟小朋友,性格沉闷,胆小害羞,特别不自信。表现为对于老师的询问,总是以最简单的言语回答,更多的时候是通过掉头或摇头表示的;非常敏感,小朋友欺负他了,他会一整天闷闷不乐,却不敢向老师和小朋友说;上课时不爱举手发言,大家都高兴地做游戏,他却在一旁远远观看,不敢也不愿意积极参与;在孩子身上应该体现的好奇爱问,爱动手在他身上表现的不明显,对周围的事物缺少兴趣,在班级中他更多的是一名观望者而不是一名参与者。随着年龄的增长,在进入大班后虽然比中小班时情况有所好转,但其缺乏自信的心理是会阻碍身心健康发展和健康人格的形成的,也是与二期课改提出的培养健康活泼,好奇探究的儿童,独立自信地做力所能及的事所不符合的。

实录一:

午休自由活动了,孩子们拿着各自的玩具玩开了,有围在一起看书的,同伴们一起玩彩泥的,女孩子们过起了娃娃家……只见一群男孩子拿着奥特曼的玩具当起了奥特曼和怪兽,瞧“卿卿”奥特曼正在消灭“峰峰”怪兽呢。加入的孩子也越来越多,都在投入地在玩,而我发现有一个孩子一直在旁边观望,望着他们的行动,看着他们的“表演”,显露出羡慕,当“奥特曼”与“怪兽”对打时,他也露出了惊恐的神情,心情时高时低,随着他们改变,当奥特曼最终“胜利”时伟福的脸上也露出了甜甜的微笑。

思考:

从孩子的表情可以看出,其实柯伟福是也很想能加入他们,因为在男孩子心中奥特曼是勇敢无畏的,是他们崇拜的对象,是心目中的神,孩子们玩时的欢声笑语和行动已经感染了他,可是他不知道自己该用何种方式参加,也没有孩子们的主

动邀请,他也不确定同伴们是否会接纳和喜欢他,所以他选择了观望。

实录二

综合季节,大班幼儿年龄阶段特点和我园正在进行的面塑教育,我预设了“小蜜蜂和小花”的活动旨在运用揉,捏,搓,压等方法,用各色面粉表现蜜蜂和小花的基本特点以及幼儿之间能乐意合作,从中体验合作的乐趣和重要性,培养幼儿相互合作的能力。

在活动的第一阶段我在介绍了小蜜蜂后,请孩子们说出小蜜蜂的好朋友时,许多幼儿都积极回答:蜻蜓、蝴蝶……而坐在一旁的柯伟福虽然也是小眼睛认真地注视着我在倾听,通过他的表情我知道他能回答,但对于这个他能回答的问题却怎么都不敢把小手举起来。我请到了他,用言语来鼓励他“柯伟福小朋友也为蜜蜂找到了好朋友,是谁呢?”“是,是柳树”虽然相对于其他幼儿的回答,柯伟福的答案不太完整,但我知道他勇敢地迈出了第一步,而我们大家也给了他回应——积极的鼓励。接着情节的深入小蜜蜂生病在家而小花在小蜜蜂家门前唱歌给它听,向幼儿们预示了什么是好朋友。在讨论什么是合作时,孩子们就有关合作的方法展开了讨论,也讨论的热火朝天,想出了很多合作的方法,虽然柯伟福小朋友没有想出合作的方式,但从他充满笑容的脸上看得出他也在动脑,他的思维在和小朋友一起转动。

活动的第二阶段,是要小朋友相互找好朋友并商量,柯伟福小朋友有些发愣,看着旁边的小朋友不知所措了,显得有些慌张,因为他不知道该找哪一个,因为他是个不善于交往的孩子最容易被大家所忽视。此时我向前拉住了他的小手,鼓励他:“班级里你最好的好朋友是谁呀”,“是苏铭镭”但紧接着他又摇摇头,“可是苏铭镭有好多好朋友的。”对于他的担忧,我们一起向苏铭镭求证并得到了的认可,两位幼儿组成了一队,两人脸上都露出了会心的笑容。之后他们俩象其他好朋友一样进行了商量和分工,苏铭镭做小花,柯伟福捏小蜜蜂,接下来两个人默契地合作,认真地塑造这“一对好朋友”。因为是做小蜜蜂,比较复杂,对动手能力不太强的他而言相难度稍微大了一点,但他并没有向别人求助,而是自己尽力的做,做完头,再做身体,触角、腿……他已经完全专注于他的世界中了。在最后的请小蜜蜂和小花这对好朋友请到草丛中去玩时,他们俩出现了新的问题,由于小蜜蜂较重,用一根牙签支持体重却怎么也平衡不了,陷入了另外一个问题,这下可怎么办啊,一时之间柯伟福和他的合作小伙伴都显得有些着急了……“别急,动动脑筋,想想办法,怎么样让蜜蜂站立起来,不摔交呢”他们俩琢磨起来,把牙签拔出来,尝试着把牙签插在蜜蜂不同的部位:头,身体、屁股,还是不行,当发现一根牙签不行时,他们就探索着用上了另外一根牙签,终于平衡了,柯伟福和苏铭镭高兴地抱在了一起跳了起来,“我们成功了,我们成功了”那种欢欣是成功完成合作的快乐,是无法隐藏的。而他们的这种经验也被其他几对出现同样问题的幼儿所迁移应用。

当最后的讲评阶段,大家一起来分享合作的快乐,柯伟福小朋友和他的好朋友勇敢的举起了小手,因为他们忍不住要把自己所体验的这种在合作中互相帮助的快乐向大家讲述。虽然还是苏铭镭小朋友介绍的多,

但当苏铭镭对我提出的在合作中有什么有趣的事发生一时答不上来,柯伟福勇敢的做出了补充:“我们在合作中当我在做蜜蜂发生困难时我的好朋友会及时的帮助我。”而同时柯伟福的手紧紧地搭在了苏铭镭的肩上,得意,满意和愉快之情溢于在脸上……

思考:

《指南》中指出:幼儿园5-6岁幼儿培养阶段目标是:体验人与人相互交往,合作的重要和快乐。

活动中柯伟福笑得好开心,第一次看到他和小朋友相处得这么融洽,而不是孤单地被孤立在孩子的外面,。自己参与其中和小朋友一起尝试,勇敢和比较自信地完成自己的“任务”,在活动中充分体会了合作和成功的乐趣,这种体验对于这类胆小内向的孩子是很宝贵的。

孩子的成长是需要关爱的,特别是像伟福这类的孩子,尤其需要。因为内向使他们不敢勇敢地与同伴交往,而是退缩所以很容易被大家所遗忘。教师对他的关爱之情如细微的动作,关心的话语会在他们敏感的心灵中播下自信的种子,教师的引导会让孩子勇敢地踏出与人交往的第一步。而幼儿集体的鼓励也是有其独特作用的。

实录三:

在我布置的“花园”中摆放着幼儿们的作品“小蜜蜂和小花”。在今天的晨间活动“学说话”环节时,几个早来园的孩子不约而同来到了”花园”旁把话题都集中在了合作的作品上,“看,我的作品在那呢”,”那是我和婕婕合作做的一对好朋友,多美啊!”……小朋友们议论开了。在一旁的伟福终于忍不住了,低着头轻声地说道:“我的作品是和苏铭镭一起完成的,我做了小蜜蜂,他请了小花。”眼睛没有注视幼儿,当说完时羞涩地笑了,小脸上泛起了一层层的红晕……

思考:

胆小的幼儿羞于表现自己,不善表达。所以他在班级中许多的时候都是一个小小倾听者和观望者,除非是他所感兴趣的事。上次在学习活动中和好朋友合作的体验和作品成功完成的乐趣是他前所未有的,所以他也想和小伙伴们一起分享他的快乐,这份喜悦是抑制不住的,虽然在与同伴分享这种快乐时他还有些害羞。

伟福其实是个满聪明的孩子,他的胆小内向是源于自信心的不足。在上次引导他参加的活动,完成了小蜜蜂的塑造,让他看见了自己的力量,获得了成功的快乐,从而促使他勇敢地与同伴分享。让幼儿在参加活动中完成一些力所能及地事,通过成功的体验让胆小内向的

>幼儿建立自信,与幼儿大胆交往是一条很好的途径。

实录四:

柯伟福旁边的赵志鹏是个活泼外向的孩子,由于他的能言善道所以很多孩子都很崇拜他,伟福也不例外,加上他们两家也住的很近,所以是比较要好的孩子。今天在离园前的十分钟,我邀请勇敢的孩子和同样大胆的好朋友为大家表演一个节目,小朋友们纷纷要求上来。志鹏牵着伟福的手上来了,伟福有些羞涩,但还是很大方地并肩来到了孩子们的面前。两人交头接耳地商量了一会后说道:“我们为大家唱一首歌《小蜜蜂和蒲公英》”,“小小蒲公英……”虽然是志鹏的声音盖过了伟福的,但我依稀还是听到了福福的并不响彻的歌声。两个人一起唱了,两个孩子唱得很开心,我和其余孩子们也给了他们热烈的掌声,伟福显得很激动。

思考:

今天是伟福主动勇敢的在小朋友面前表现的一次。他在好朋友的陪伴下变得勇敢和主动了,也变的爱表现了。爱模仿是孩子的一大特点,让性格胆小内向的孩子经常和胆大勇敢的小伙伴在一起,跟著做出一些平时不敢做的事,耳濡目染,慢慢地可以得到锻炼,因为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二期课改的理念告诉我们:幼儿园的教育不再是单向的传输式,不仅仅是教师对幼儿的影响,还包括幼儿对老师的影响和同伴间的相互影响,这也是一个比较好的帮幼儿建立自信的方法。

实录五

找过了幼儿园里的花,丰富了幼儿关于花形状、大小及颜色的不同后,孩子们都兴致昂然。今天在区域活动时许多幼儿都在“巧巧手”区中用面粉表现各种各样的花了,伟福也在内。杨宇峰的动作很快,捏成了一朵小花并把花放在了一块底板上,接着做起了第二朵。这时柯伟福小朋友完成了一朵小花,由于底板需在玩具橱格子内要去拿的,在迟疑了一下后,他将自己做成的小花放在了峰峰的花旁,也摆在他的底板上,没有语言的交流,两人相视一笑,接着又做其他花了……区域活动结束时一幅“春天的花园”映入眼帘……

思考:

在强调了大班幼儿之间的合作后,近段时间幼儿的合作形式也越来越多了。区域活动中伟福和峰峰的合作中没有言语的交流,他们的交流只是通过动作的发生而产生的。当伟福主动的将自己完成的作品和峰峰的作品放在一起时,两人的对视就好象在言语交谈:伟福在说“我们一起合作好吗?”而一笑则是双方的默认和宇蜂的应允。

内向的伟福通过动作和眼神的交流,达到了和同伴合作和交往的目的。孩子也有他们交往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他们之间有独特的交流的办法。

反思:

学龄前的幼儿性格特征不稳定,非常容易受

环境和教育的影响,性格是很容易塑造的,而良好的性格对幼儿今后的发展具有重要和深刻的影响。

学前教育课程的基本理念式以幼儿发展为本,尊重幼儿之间的个别差异,进行个别化的教育。

对于胆小、内向的柯伟福,教师要培养的是孩子的自信,防止幼儿自卑的心理。

这种类型孩子的健康成长首先需要的是关怀和体贴。对孩子作恰如其分的肯定与鼓励,但这些肯定是具体的和有根据的,要善于寻找这类孩子身上的闪光点如细心,踏实等,使孩子发现自己身上也是有好多优点的。

多让幼儿从实践中获得成功的体验,长期下来使得孩子累计信心,意识到自己是行的和有力量的。

另外同伴的帮助和影响也是很重要的。

幼儿自信心的建立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一个过程。在对柯伟福的观察和教育引导中我发现他已经逐渐在增长自信,特别是在和同伴的交往中,已经不再那么胆怯和害羞了,好朋友渐渐多了,已经从一个观望者的角色慢慢转变到了一名敢于加入活动和表现的参与者。

我将继续关注伟福和班中胆小内向孩子的发展:继续进行观望者vs参与者的较量。

案例:让孩子在参与中学习


语言活动主要是让幼儿理解语言活动的内容,体验其中的情感。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强调“语言能力是在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语言发展不是让孩子强化大量的词汇,而是让孩子乐意交谈、注意倾听,理解内容,发表自己的看法。以前的语言活动,我们通常是让孩子听故事,然后通过几个问题让孩子理解内容,最后在进行一个故事的讲述,通过反复的听,强化幼儿的记忆,以此达到理解的目的。我们很少考虑这样的方式孩子喜不喜欢,这样的方式孩子是否从心底里真正的理解。《给熊奶奶读信》这个教学活动,我改变了传统的语言教学的方式,让孩子主动参与,通过看一看、试一试、说一说、听一听、再讲一讲、说一说、画一画,让孩子在多种感官、多次参与下进行学习,孩子的积极性很高,效果也比较好,孩子从内心真正体验到了学习的快乐。

我所应用的方法是:

1、在情景谈话中吸引孩子学习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兴趣孩子就失去了学习的源动力。因此在这个活动中,我利用熊奶奶收到了一封信看看是谁写来的?进行导入,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幼儿在这个环节,注意力非常集中,都被这封信吸引住了,信一出示,孩子们的眼睛都一下子盯住了信。当我把信打开时,幼儿都非常专注,认真地看。这个环节在看一看的过程中就解决了两个问题:学会了看信封,了解了信的大致内容。

2、在体验中表演故事,教师与幼儿互动

在平时的故事教学中,我只会提几个问题,让孩子领会其中的思想含义,通过幼儿的回答来完成教学的任务。但这一次活动我是以熊奶奶的角色让小朋友帮忙读信。让幼儿自由地去看一看,读一读。幼儿更具有自主权,可以培养孩子的想象能力。同时又体验了故事的内涵,也发展了孩子的讲述能力。教师参与其中,与幼儿建立了平等的师幼关系,孩子在教师的引导下,讲得更有劲,胆量也更大。

3、重视操作,让孩子在操作中学习

本次活动在设计的时候,幼儿在理解和讲述故事、体验小动物内心所想之后,让孩子知道同一封信,用不同的语气、语言读就会有不同的效果,只要心里想着别人,就会受到大家的喜欢,如果心里老是想着自己,别人自然就不会喜欢你。最后一个环节是活动延伸,放在了区角活动中,利用“教师节”这个机会让孩子们学小熊把自己心里想对老师说的话用画画的方法给老师写封信。操作兴趣浓厚。

本次活动,环节的安排紧凑,形式也比较多,因此幼儿学习兴趣高,达成目标也比较好。综观活动,都将幼儿推在前台,提问中都处涉及到你怎样,这正体现了《纲要》中提出尊重孩子的理念。

当然,整个教学过程中还存在一些不足,如对于学生回答不太理想时,我的课堂应变能力及灵活性还不够。孩子的语言讲述能力还不够等等。今后要进一步加强理论学习。

案例:教育案例分析教师教育理念对孩子的影响


案例描述:在故事教学《我,喜欢我自己》的结束部分,为了让幼儿进一步认识了解自我,大胆评价自我,树立自信心,李老师组织幼儿讨论:你有值得骄傲的地方吗?你有哪些优点?孩子们讨论非常激烈,有的说:我会唱很多歌曲,妈妈说我象小黄莺;有的说:我会讲故事,还有的说:我会跳舞,上台表演许多人给我鼓掌呢!这时,一向`活泼好动的明明把手举得很高,示意老师叫他。李老师迟疑了一会儿,说:““明明,你说说自己有哪些优点?”“你为什么总是叫我们说优点啊,我爸爸说,每个人都有缺点,我想说缺点,大人有缺点,老师也有缺点,你也有”。说着,他瞥着眼睛,调皮地用手指着老师。孩子们叽叽喳喳地议论开了。李老师顿时收起了笑容,说:“我们今天就说优点,缺点以后再说。”“可我爸爸说,每个人都应该知道,自己有优点也有缺点,老师,你有什么缺点啊?爸爸说把缺点改正了还是好孩子。”明明得意地说。“我说了,今天就谈优点,你没听到吗?坐下去!”李老师厉声说道。明明撅着小嘴,低着头,坐下不再说话。

分析:明明是一个很聪明但也很调皮的孩子,在活动中,经常会出现一些所谓的“出格”现象。这不,今天他又出格了。因此,当他举手发言时,老师迟疑了一会儿。明明认为老师不应该只让小朋友说优点,也应该说说自己的缺点,并且露出了孩子特有的天真,指出老师也有缺点,由此引起了其他孩子的议论和课堂躁动。尽管李老师对明明的说法也并非觉得不无道理,然而,老师更觉得明明的这一举动,使自己身陷尴尬,所提问题和自己预设的活动目标背道而驰,担心会破坏课堂气氛,使活动达不到预期效果,所以严厉而坚决地阻止了明明继续往下说,明明很难过,也并不知道自己为什么会被老师批评。

反思:教师在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对孩子的所想所为教师应持尊重的态度予以接纳。案例中,李老师面对明明提出的问题,不仅不予正面解答,而且严加阻止,这样做,扼杀了孩子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不仅伤害到孩子的自尊,更扑灭了孩子创造思维的火花;不仅影响明明一个孩子,而且全班孩子都会以此为戒,会在他们幼小的心灵里萌发这样的想法:一切只能按老师的要求做。其实,李老师如果换一种处理方式,也许会起到两全其美的作用。如:李老师可以说:“是的,我们每个人都有优点和缺点,老师也有缺点,比如老师下班时经常忘记锁门,做事情丢三落四的,我现在每天都在注意改正这个缺点,也请你们经常帮助我噢!”我想,以这样的方式处理,一方面保护了孩子的自尊,另一方面,可以就明明的问题,因势利导,引导孩子们在谈自己优点的同时,也敢于正视自己的缺点,缺点改正了,变成优点,孩子们的自信心会更强。此外,老师还可以组织幼儿举办一次“我的小秘密”讨论活动,让孩子们畅所欲言自己平时不好意思说出的缺点,然后再集体讨论并说说你将如何决心改正这些缺点。一件事情,不同的处理方式带来的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教育效果。

案例:教师的"心乱"还是孩子"捣乱"


“科艺”活动时间,活动内容是《糖果哪里去了》和《小小厨师学配菜》,为了能够组织好这次活动,我准备了许多教具,仔细地把自己设计的备课研究了一遍又一遍,希望孩子们能够按照我的要求上好这两个活动。

活动以前,我先对孩子们说:“今天这两个活动要用的教具很多,小朋友一定要轻拿轻放,听从我的指挥,我怎么说的,你们就怎么做。”谁知刚讲到:“糖是怎么融化的”,孩子门就开始兴奋起来,老想动这动那。洛洛小朋友不听指挥擅自把我让他们组观察的一杯糖水慢慢地往桌子上倒。我压抑的怒火马上爆发了,当着全班小朋友的面训斥了他一顿,而且没给他解释的机会。洛洛的小脸涨的通红,再也没敢乱动,乱说话。上第二节音乐游戏《小小厨师学配菜》的时候,孩子们又唱、又跳,可洛洛却一直情绪低落,高兴不起来,像有什么心事似的。

我想,也许是我的反常情绪伤害了孩子幼小的心灵,我不禁深深反省自己:为什么不分青红皂白就训斥孩子?至少应该问问他原因,给孩子个解释的机会。于是,我找到洛洛耐心的问他:“为什么把糖水往桌子上倒呢?”他胆怯的说:“我想看看糖能不能倒出来,倒不出来就是化了”。我的心不禁一颤,孩子的求知欲望是多么强烈,我的一时冲动却破坏了孩子的好奇心。进而静下心来仔细一想,如果当时我不发脾气,而是给予恰当的引导让孩子的好奇心得到满足,再找合适的机会让他知道这种想法是对的,可是全班小朋友都像他这样做,整节活动就不能照常进行了。孩子明白了这个道理,我想他会配合我的。

这件事给了我很大的启事:

1、以材料作为活动的载体的确有一定的实际意义,但操作性的东西太多,往往会分散幼儿的注意力。教师面对幼儿在课堂上有意无意的“捣乱”,一定有随机应变的能力,采用恰当的方式。如:做一个亲切的动作,送一个鼓励的眼神,说一句温暖的话语等,都能起到良好的效果。

2、每一个环节的任务,教师一定要交代清楚,让幼儿带着问题顺利进行下一个环节,这样有利于教师随时抓住幼儿的注意力,使每一个环节紧紧相扣,保证课堂气氛活而不乱,静而不死。

相信《案例:教师的参与不可少》一文能让您有很多收获!“幼儿教师教育网”是您了解幼师资料,工作计划的必备网站,请您收藏yjs21.com。同时,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幼儿园游戏的案例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