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孩子情商九个绝妙小技巧,让你的孩子胜人一筹。
一、让孩子多动脑
一个男孩子因为腿短而无法爬上滑梯的第一级台阶,他央求妈妈把他抱上去,母亲告诉他:“动动脑筋你就会有办法的。”小男孩想了想:“把我的小推车拖到那儿,然后站上去。”“很好,去吧,孩子。”母亲说。小男孩这样做了,一切变得十分容易了。生活中有些事情,只要我们稍微留意一下,总会想出许多解决问题的办法,因此要培养孩子勤于思考的习惯。
二、培养好奇心和探索精神
可是孩子对外界刺激是被动地接受,逐渐对周围的一切感到好奇,都想尝试去摸摸、看看、甚至会把玩具拆得七零八碎,这是一种求知欲的表现,也是获得知识和技能的重要途径。如果家长什么都不让孩子动,不但使他失去了学习的机会,也会扼杀了他的积极性,将来你想让他有兴趣干点什么事,他也懒得动了。正确的方法应该是,家长对孩子感兴趣的事,耐心地给以讲解,或一起跑他玩。
三、给予鼓励和支持
孩子的成长并不是一帆风顺的,有成功也可能有失败,甚至也可能有不切实际的幻想。在遇到困难和挫折时更需要鼓励和支持,千万不要泼冷水。尽管他们的梦想对你来说是那么稀奇古怪,你应高兴的是他们拥有较强的幻想力,幻想力正是创造的导师。
四、教育孩子学会生存能力
有一个故事,说的是一群在山里野餐的小孩子迷路,在潮湿饥饿中度过了恐怖的一夜,他们无望地失声痛哭,“人们永远也找不到我们了”一个孩子绝望地哭泣着说,“我们会死在这儿。”然而,11岁的伊芙雷站了出来,“我不想死!”她坚定地说,“我爸爸说过,只要沿着小溪走,小溪会把我们带到一条较大的小河,最终你一定会遇到一个小市镇。我就打算沿着小溪走,你们可以跟着我走。”结果,他们在伊芙雷的带领下,胜利地穿出森林。
也许人们会认为,像伊芙雷这样的女孩生来就有才能,其实才能不是天生的,得益于其父的后天的教育。目前西方国家,包括东亚的日本,十分重视孩子的生存教育,从孩子懂事起,就教育他们如何学会生存和自立,跌到了自己爬起来,自己学会吃饭,整理自己的东西,并知道什么情况下怎样保护自己等。
五、培养忍耐力和自制力
心理学家曾做过这样一个实验,幼儿园老师给每个孩子一块糖,并告诉他们:“现在吃,就只给一块,如果能忍一小时后再吃,可以再奖励一块。”以后的跟踪调查的结果显示,凡是那些能忍耐的孩子成功率大大高于不能忍耐的孩子。这在心理学叫延时效应,或延时满足。
许多孩子办事虎头蛇尾,缺乏意志和耐性,长大以后事业上也少有成功。那么怎样培养孩子忍耐力呢?比如,幼小的孩子急于喝奶时,不要马上满足他,让他哭一会儿,一边慢慢和他说话,一边拍他的后背,然后再给他吃,忍耐时间逐渐加长,从几秒到几分钟;对每次都把零花钱很快花光的孩子,家长可以说:“如果你能忍住一星期不花零花钱,下周可以加倍给你,你可以攒起来买你需要的大东西了。”孩子遇到困难,家长不要马上给他帮助,而是鼓励他坚持一下,忍受挫折带来的不愉快,很快就会成功的。
六、多接触社会,经风雨见世面
有的家长很少让孩子出门,担心这担心那。孩子看到生人就哭、就躲,长大后易敏感、退缩。有的小孩子自私自利,缺乏团结精神,因而也很少有朋友,长大以后也会因人际关系紧张,而影响才能的发挥。所以,孩子懂事时就要让他适应新环境,对胆小的孩子鼓励他多接触人,或主动站起来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这一过程又叫脱敏。不给孩子机会,他的适应能力是不会自然萌发的。
七、培养自信心和面对挫折的承受能力
一个在体操方面很有前途的12岁小孩来见总教练,总教练没有当即让她表演体操,而给了她4只飞镖,要她投射到办公室对面的靶子上。那个小女孩胆怯地说:“要是投不中呢?”教练告诉她:“你应该想到怎样成功,而不是失败。”小女孩反复练习,终于获得成功。因此,在生活中,你应该告诉孩子,做任何一件事心里首先要想到成功,而不是失败,相信自己成功的人才能取得成功。
八、保护孩子的自尊心
孩子做错事或坏东西在所难免的,不要老是数落孩子:“你怎么这样不听话!”“这个不能动,那个不能动”。这会伤害孩子的自信心和自尊心,不要怕孩子淘气给你添麻烦,而要多考虑什么有益于孩子的心理成长,因为幼儿的心理健康主要是指其合理的需要和愿望得到满足之后。情绪和社会化等方面所所表现出来的一种良好的心理状态。家长也要克制自己简单和粗暴的教育方式。如果真是不让孩子玩某样东西,应该用转移注意力的方式把孩子的兴趣转移开。
九、培养孩子尊重他人,团结友爱和合作意识
社会是一个群体,任何一项事情光靠一个人单枪匹马的奋斗是不可能实现的,必须依靠群体的力量,这就要学会同不同人打交道,并能取长补短。父母必须培养孩子与人合作的意识,训练孩子的合作行为,增加孩子的合作能力。这首先要学会尊重他人,并善于团结和自己意见不同的人。
一个良好的心理素质表现为:幼儿对自己感到满意,情绪活泼愉快,能适应周围环境,人际关系友好和谐,个人聪明才智得到充分的施展和发挥。亲爱的家长,你的孩子是否都具备这些品质呢?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教师要“在共同的生活和活动中,以多种方式引导幼儿认识、体验并理解基本的行为规则,学习自律和尊重他人”,以及“要建立良好的常规,避免不必要的管理行为,逐步引导幼儿学习自我管理。”这给我们为幼儿建立有效的班级常规提供了理论依据。但是何为常规呢?幼儿园班级常规,是幼儿园一日生活各种活动中应该遵守的基本行为规则。良好的常规可以使幼儿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激发幼儿良好的情绪,还可以促进他们对生活及社会知识技能的掌握,增强行为的目的性、意识性,培养自律能力,处理好与他人、与集体的关系。
幼儿年龄小,刚入园时哭闹现象时有发生。这样的情况下,能给幼儿进行常规练习吗?很多幼儿教师说,小班孩子能有什么常规练习啊!刚入园不停哭闹,怎么进行常规训练啊!其实,幼儿之所以在新入园时哭闹现象较严重,是因为离开了他熟悉的生活环境,到达了一个新环境,新环境不能给他安全感。在幼儿园里,他该做些什么、怎么做,遇到困难该找谁,谁会关心他、爱他,这里的老师和小朋友是不是“坏人”,爸爸妈妈是不是不要我了……这些都是幼小的孩子心里一直徘徊的想法。而尽快地帮助他们建立良好的常规,可以使幼儿更快地了解幼儿园、熟悉班级与老师。井然有序的一日活动,消除他们的不安,让他们不再恐惧上幼儿园。
那么,怎样对幼儿进行常规教育呢?除了示范、模仿、小红花奖励、全班幼儿要求一致等这些常用的方法之外,有没有更适合小班幼儿的方法呢?一段时间以来,不停地对这些问题进行探索,总结出几点小小的建议。
妙招一:巧用“逆反心理”
3岁是人生的第一个叛逆期,孩子有了自主意识,一方面模仿能力很强,另一方面有自己的想法,越是不让他做的事越做。面对这种情况,教师可巧用“逆反心理”帮助幼儿建立良好的常规。比如午餐时的常规。我班幼儿琪琪,不喜欢吃蔬菜,我便故意不给她蔬菜吃,还告诉她,反正你不爱吃蔬菜,那我就给别的小朋友吃。她见其他小朋友吃蔬菜吃得都很开心,而自己没有,也想要蔬菜。她央求我也给她盛点菜,我坚持不给。这时,琪琪的逆反心理产生了,我越是不给她越想要。我便乘机跟她提了一个要求:给你可以,但是一定要吃完。接着,我给她盛了少量的蔬菜,她尝试着全部吃完。以后每次午餐时,我都在琪琪的强烈要求之下,给她蔬菜。一段时间后,琪琪喜欢上蔬菜,而且饭量也渐渐大了起来。巧用“逆反心理”,常常给常规培养带来事半功倍的效果。
妙招二:常规儿歌,潜移默化
常规儿歌是幼儿园常规培养的好帮手,我们可以利用一首首朗朗上口的儿歌教会孩子怎么做。比如集合排队时,让幼儿边说儿歌边排队:
小朋友,排队走,
你在前来,我在后;
不说话,不回头,
老师夸我真优秀。
在集体教学活动中,为引起幼儿的注意,我们可以这样说:
谁的小手拍得响,
我的小手拍得响;
谁的眼睛最漂亮,
我的眼睛最漂亮;
谁的小手藏得好,
我的小手藏得好;
谁的小嘴闭得紧,
我的小嘴闭得紧。
在教幼儿自己穿衣时,可以说:
小胳膊,穿袖子,
穿上衣,扣扣子;
小脚丫,穿裤子,
穿上袜子穿鞋子。
小纽扣,要扣好,
从下面,往上扣;
一颗颗,要扣牢。
洗漱时,可以说:
搓搓搓,搓手心,
搓搓搓,搓手背;
换只手,再搓搓,
冲冲冲,冲冲手;
冲冲冲,冲干净,
关上龙头甩三下,一二三。
喝水时,可以说:
手拿小茶杯,喝口清清水,
抬起头,闭上嘴;
咕噜咕噜吐出水,
牙齿变得白又美。
这些简单的常规儿歌,孩子们很喜欢,也愿意照着儿歌说的做。有了常规儿歌,可以省去老师“苦口婆心”的说教,在潜移默化中帮助幼儿建立良好有序的一日常规。
妙招三:常规培养要持之以恒
提起常规培养,很多老师很苦恼,对幼儿苦口婆心地说教吧,幼儿前说后忘,常常违反规则;要是批评吧,又担心给幼儿造成不良的心理影响,就这二者之间的平衡很难把握。其实,老师们都忘记了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一味地将班级常规要求灌输给幼儿,要求他们在短时间内按照班级常规进行集体活动、游戏。这对他们来说,难度很大。对小班幼儿进行常规培养,不能急于一时,要每天重复,持之以恒。
比如午睡常规的培养。小班幼儿新入园都不适应在幼儿园午睡,他们有着各种各样的睡眠习惯。有的幼儿要摸着大人的胳膊才能入睡,有的要抱着自己心爱的玩具才肯睡觉,有的幼儿从来没有自己独自睡觉,都是大人们抱着哄的等等。面对这样的状况,我们从入园第一天开始午睡常规的培养。每一个孩子最开始的目标都是要睡着觉。为此,班级3位老师全部“上阵”,一个一个抱着,一个一个地哄,直到他们全部睡着。有时刚把后面的孩子哄睡着,前面的早睡的孩子又醒了,老师经常是一个中午都不休息,不断地哄着孩子。经过几天的适应期,我们渐渐地提高要求,听着午睡前故事要自己躺在小床上、不要说话影响别的小朋友等等。这样不间断地对幼儿进行午睡常规的培养,一两个月后,幼儿都能自觉遵守午睡常规,都能在幼儿园里睡一个美美的午觉。
良好的常规,可以使幼儿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激发幼儿良好的情绪,还可以促进他们对生活及社会知识技能的掌握,增强行为的目的性、意识性,培养自律能力。班级一日常规是幼儿园教育教学工作的重点,有了良好的常规,教师带班更省心、家长更放心,孩子就能健康成长。
培养宝贝专注力的6技巧
专注力培养6技巧:
技巧1 以兴趣培养入手
兴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孩子对事物的兴趣越浓,其稳定、集中的注意力越容易形成。所以家长应注意培养孩子广泛的兴趣,并借此集中孩子的注意力。
孩子的注意力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受其兴趣和情绪的控制。因此,我们应该注意把培养孩子广泛的兴趣爱好与培养专注力结合起来。
父母要试着培养孩子每次专心做好一件事情。我们知道孩子的兴趣与喜欢的东西不会是单一的,这就需要父母来平衡。例如可以每次只教孩子一首唐诗。如果孩子对多首唐诗感兴趣,那父母就要帮孩子安排一下,不要太贪心,一次全教给孩子。
技巧2 注意环境的氛围
尽量给孩子创造良好的环境,避免分散孩子的注意力。让孩子拥有一个整洁、有序的环境是培养孩子专注力最好的方法。孩子不会被周围花花绿绿的颜色所吸引而分散注意力,给孩子一个无声的教育。
尽可能的让孩子养成独立学习的习惯,不要使孩子对父母有过多的依赖,这样也易于集中精神。
技巧3 尊重孩子的游戏时间
父母不要认为玩游戏是一件无聊的事,孩子的注意力的培养,最初往往是从游戏开始的。
父母可以帮孩子建立一个学习和游戏相结合的有规律的生活,合理安排孩子游戏和学习的时间,这样也能锻炼孩子的体质。
技巧4 背诵有助培养专注力
通过背诵及一些反复的刺激的游戏活动可以使孩子的注意力加强。
对于大一点的孩子而言,背诵对培养专注力是非常有益的。对于小一点的孩子,父母可以多参与训练孩子专注力的游戏,比如拍掌游戏、迷宫游戏、躲猫猫的游戏、倾听游戏、走直线、平衡木等游戏活动。
技巧5 培养善始善终的好习惯
让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指示要清晰、明确,但是要求不要太严格。在做这些事情之前,父母应该让孩子懂得做事的目的,并引起做事的兴趣;在做事过程中,当孩子遇到困难时,父母要注意提高孩子克服困难的能力,使孩子具有一定的责任感,这样孩子在做事的时候注意力就会集中,会去克服一些小的困难。完成一件事的时候,要及时进行鼓励和表扬,孩子就会产生一种满足感、快乐感。
技巧6 训练孩子善于“听”的能力
“听”是人们获得信息、丰富知识的重要渠道。孩子上学后,老师多半是以讲解的形式向他们传授知识的,所以训练孩子“听”的能力也是至关重要的。
父母可以通过“倾听”来训练孩子的注意力。比如父母可以让孩子听音乐、听故事,鼓励孩子用自己的话来描述所听到的内容,从而培养孩子专心听讲的好习惯。
您的孩子情绪有没有出现以下的信号:
缺乏集中的意志,容易遗忘和心不在焉
容易受到外在压力的影响,经不起挫折或失败
对所做的事情不感兴趣,缺乏耐性,在吃饭和学习时也不肯安静地坐着
情绪不稳定,经常发脾气,情绪出现较大波动,做出一些类似敲打头部的动作
如果您的孩子出现以上的行为,那有可能就是一种缺乏专注力的表现。
越专注,越自信:
专注力就是通常所说的注意力,是适应环境最基本的能力。对孩子来说,专注力是自主学习的开始。
从孩子满2岁开始,就应该多训练他的专注能力了。一般来说,专注力比较高的孩子,做事情都会事半功倍。当孩子在学习中找到成就感时,随之而来的就是充足的自信心和高涨的学习兴趣,这就自然能够促成他更多的求知欲。相反,那些缺乏专注力的孩子做任何事情都会虎头蛇尾,久而久之,他会慢慢变得胆小、畏缩、缺乏自信,不敢、也不愿去尝试新的事物,造成恶性循环。因此,对孩子专注力的培养就显得尤为重要。
体验成功
注意力分散的孩子,往往对某件事情缺少兴趣和爱好,但这只是一个表面现象,深层次的原因是他在这件事情上没有成功的体验。所以提高专注力在本质上就是要提高孩子的成功体验,让他从成功中获得快乐,唤起兴趣,以增强孩子的专注力。提高成功体验的关键,不仅仅是鼓励和表扬孩子,而是要让他真正地有成功感。
学会“坐下来”
有些孩子坐不住,好动,注意力分散,无法专注于某一个具体的事情,总是喜欢从一件事情快速地转移到另一件事情上。对此,家长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并采取适当的方式予以纠正,要合理地安排室内和户外的活动时间,分配“坐下来学”和“站起来玩”的时间,不要担心孩子在早期因为“坐”而影响到后期的发展。
在进化和个体成长的时间表上,“坐”的发展要比“走”的发展早半年时间,因此坐是人类的特征体位,养成坐下来学、坐下来操作的习惯,也是发展儿童早期社会性的重要手段。
情商的价值是无量的,情商伴随着人的一生,是后天培养与修炼都能达到的。它需要自己去勇敢地面对自己厌恶的事情,这样你可以迅速地成长,去勇敢地面对自己所怕的。
情商是指非智力因素,就是人们常说的心理素质。如果一个人性格孤僻、怪异、不易合作,即使他的智商再高也很难有所成就,所以情商是一个人获得成功的关键。那么如何从小培养孩子的情商呢?
一、教孩子学会生存技能
有一个故事,说的是一群在山里野餐的小孩子迷路,在潮湿饥饿中度过了恐怖的一夜,他们无望地失声痛哭,“人们永远也找不到我们了”,一个孩子绝望地哭泣着说,“我们会死在这儿。”
然而,11岁的伊芙雷站了出来,“我不想死!”她坚定地说,“我爸爸说过,只要沿着小溪走,小溪会把我们带到一条较大的小河,最终你一定会遇到一个小市镇。我就打算沿着小溪走,你们可以跟着我走。”结果,他们在伊芙雷的带领下,胜利地穿出森林。
也许人们会认为,像伊芙雷这样的女孩生来就有才能,其实才能不是天生的,得益于其父的后天的教育。目前西方国家,包括东亚的日本,十分重视孩子的生存教育,从孩子懂事起,就教育他们如何学会生存和自立,跌到了自己爬起来,自己学会吃饭,整理自己的东西,并知道什么情况下怎样保护自己等。
二、培养忍耐力和自制力
心理学家曾做过这样一个实验,幼儿园老师给每个孩子一块糖,并告诉他们:“现在吃,就只给一块,如果能忍一小时后再吃,可以再奖励一块。”以后的跟踪调查的结果显示,凡是那些能忍耐的孩子成功率大大高于不能忍耐的孩子。这在心理学叫延时效应,或延时满足。
许多孩子办事虎头蛇尾,缺乏意志和耐性,长大以后事业上也少有成功。那么怎样培养孩子忍耐力呢?
比如,幼小的孩子急于喝奶时,不要马上满足他,让他哭一会儿,一边慢慢和他说话,一边拍他的后背,然后再给他吃,忍耐时间逐渐加长,从几秒到几分钟。
对每次都把零花钱很快花光的孩子,家长可以说:“如果你能忍住一星期不花零花钱,下周可以加倍给你,你可以攒起来买你需要的大东西了。”孩子遇到困难,家长不要马上给他帮助,而是鼓励他坚持一下,忍受挫折带来的不愉快,努力争取成功。
三、多接触社会,经风雨见世面
有的家长很少让孩子出门,担心这担心那。孩子看到生人就哭、就躲,长大后易敏感、退缩。有的小孩子自私自利,缺乏团结精神,因而也很少有朋友,长大以后也会因人际关系紧张,而影响才能的发挥。
所以,孩子懂事时就要让他适应新环境,对胆小的孩子鼓励他多接触人,或主动站起来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这一过程又叫脱敏。不给孩子机会,他的适应能力是不会自然萌发的。
四、培养好奇心和探索精神
孩子对外界刺激最初是被动地接受,逐渐开始对周围的一切感到好奇,都想尝试去摸摸、看看、甚至会把玩具拆得七零八碎,这是一种求知欲的表现,也是获得知识和技能的重要途径。
如果家长什么都不让孩子动,不但使他失去了学习的机会,也会扼杀了他的积极性,将来你想让他有兴趣干点什么事,他也懒得动了。正确的方法应该是,家长对孩子感兴趣的事,耐心地给以讲解,或一起玩。
五、让孩子多动脑
一个男孩子因为腿短而无法爬上滑梯的第一级台阶,他央求妈妈把他抱上去,母亲告诉他:“动动脑筋你就会有办法的。”小男孩想了想:“把我的小推车拖到那儿,然后站上去。”“很好,去吧,孩子。”母亲说。小男孩这样做了,一切变得十分容易了。
生活中有些事情,只要我们稍微留意一下,总会想出许多解决问题的办法,因此要培养孩子勤于思考的习惯。
六、培养自信心和面对挫折的承受能力
一个在体操方面很有前途的12岁小孩来见总教练,总教练没有当即让她表演体操,而给了她4只飞镖,要她投射到办公室对面的靶子上。那个小女孩胆怯地说:“要是投不中呢?”教练告诉她:“你应该想到怎样成功,而不是失败。”小女孩反复练习,终于获得成功。
因此,在生活中,你应该告诉孩子,做任何一件事心里首先要想到成功,而不是失败,相信自己成功的人才能取得成功。
七、保护孩子的自尊心
孩子做错事或弄坏东西都是在所难免的,不要老是数落孩子:“你怎么这样不听话!”“这个不能动,那个不能动。”这会伤害孩子的自信心和自尊心,不要怕孩子淘气给你添麻烦,而要多考虑什么有益于孩子的心理成长,因为幼儿的心理健康主要是指其合理的需要和愿望得到满足之后。
情绪和社会化等方面所表现出来的一种良好的心理状态。家长也要克制自己简单和粗暴的教育方式。如果真是不让孩子玩某样东西,应该用转移注意力的方式把孩子的兴趣转移开。
八、给予鼓励和支持
孩子的成长并不是一帆风顺的,有成功也可能有失败,甚至也可能有不切实际的幻想。在遇到困难和挫折时更需要鼓励和支持,千万不要泼冷水。尽管他们的梦想对你来说是那么稀奇古怪,你应高兴的是他们拥有较强的幻想力,幻想力正是创造的导师。
九、培养孩子尊重他人,团结友爱和合作意识
社会是一个群体,任何一项事情光靠一个人单枪匹马的奋斗是不可能实现的,必须依靠群体的力量,这就要学会同不同人打交道,并能取长补短。父母必须培养孩子与人合作的意识,训练孩子的合作行为,增加孩子的合作能力。这首先要学会尊重他人,并善于团结和自己意见不同的人。
一个良好的心理素质表现为:幼儿对自己感到满意,情绪活泼愉快,能适应周围环境,人际关系友好和谐,个人聪明才智得到充分的施展和发挥。亲爱的家长,你的孩子是否都具备这些品质呢?
培养孩子领导力10个技巧
致力于提升企业高管领导力的美国全球领导顾问公司Lead From Within的CEO,Lolly Daskal女士,曾表示
“每个孩子都有成为领导者的潜力,只不过有的孩子可能具有更多特征。但是,无论孩子的潜力特征是什么,潜力是什么水平,都可以培养成领导者。领导者不是天生的,是培养出来的。”
1. 成为你想孩子成为的那种人
孩子最好的榜样就是身边的亲人,如果你助人为乐,孩子一定会热衷于帮助他人,回馈社会。
2. 让他们自己独立完成任务
不要干扰孩子,让他们用自己的方式去处理问题、达到目的。在这个过程中,你只需要感染、激励他们即可。
3. 告诉他们成功的方式
当然,不是帮孩子走捷径,而是用一个个相对容易的小目标,让他们体验成功需要付出、保持自信,以及提升自己的能力。
4. 给孩子介绍一些榜样
让孩子认识一些已经成功的人,TA可以从那些人的经验里学到怎么当好一个领导者。这些人可以是身边的人,也可以是书中、纪录片中的人。
5. 理解并引导孩子理解别人
教会孩子如何倾听你的话,倾听旁人的话,一个领导者最重要的素质就是倾听。
6. 教导他们成为赢家
如果孩子开始做一件事,却想中途退出,除非事情局面无法挽回,都请尝试教导他们坚持、坚韧。如果孩子只是不满意自己的表现,告诉他们,连乔丹、科比、詹姆斯这样的篮球巨星,在最初也没能一次成功。
7. 帮助他们成为优秀沟通者
沟通是领导力和人际关系的基石。请教导孩子说出他们的意思,并恰当地表达出来。培养孩子的沟通技巧,让他们有能力建立起人际关系,有能力去激励他人。
8. 强调团队合作重要性
团队合作可以帮助孩子学会与他人相处,在不同的情况下跟别人保持正常工作和合作。学会有效地在团队中工作,是你能传授给孩子的最重要的技能之一。最简单的,可以从家务、家庭活动开始。
9. 告诉孩子角色的重要
在你能教给孩子的所有课程中,最重要的是角色的重要性。一个能够学会信任、诚实、尊重和正直的孩子,很可能为其之后成功的领导关系、伙伴关系做好准备。
10. 鼓励开放的思想
不妨给孩子们介绍一些关于多样性和包容性的经验,向他们展示多重视角的价值和平等的重要性。这一环节的首要因素当然是,你自己的思想时时保持开放。
其实,孩子不爱看书,是因为从小没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今天我们就和大家谈谈“培养孩子阅读习惯”这个话题——如何让孩子从繁重的学业中放松,从电视机、手机旁边走向快乐阅读?爸妈们可以参考下面这些技巧和方法。
爸妈以身作则,放下手机,拿起书本
先看看下面几个情况你都中招了吗?
A、每天在家大多时候手里拿着手机或平板刷朋友圈、看电视,玩游戏。
B、陪孩子出去玩,在车上或走路的时候也会时不时拿着手机点来点去。
C、经常在工作、家务或很累的时候,把手机或平板给孩子当玩具玩。
孩子最强的能力是模仿,你的行为和习惯,都会无形地影响到孩子,孩子就是你的一面镜子,你怎样去做事,孩子都会模仿你的行为。
因此,如果孩子不爱看书,很大原因在于家长。建议爸妈们除了别总在孩子面前玩电子产品,还应该和孩子一起拿起书本去阅读。曾有记者在某校做过采访,不少孩子都是说平时家长晚饭后就看电视连续剧,除了看些报纸,很少阅读文字类的东西,所以孩子也很少看书,而且容易跟家长一起看电视。
营造良好的读书环境和氛围
阅读环境很重要
家长在周末时可以多带孩子去图书馆看书和参加阅读活动,能够让孩子受到不少好的影响。当然家里还是培养孩子阅读习惯最重要的地方。爸妈可以给孩子买一个单独的书柜,准备不同类型和风格的儿童书籍,让孩子在家里随时随处都能找到合适的书去读。
当孩子玩累了或是坐下来安静的时候都会很容易地从书架上拿出一本爱看的书翻上几页,慢慢就会喜欢上阅读了。
有位妈妈举过一个这样的例子:“女儿刚出世时,家里居住面积小,书又多,她的儿童床上都铺了厚厚的一层书,就这样女儿一天天在书堆上长大,她没有弄脏、弄折一本书。她似乎对书有一种眷恋,长大了她从不挑吃挑穿,她的漂亮衣服比别人少,但她的各色藏书比别人多,她可以从书柜里为你精选出不同题材的美味佳肴。”
鼓励孩子读后“说来听听”
在阅读之后家长可以多鼓励孩子“说来听听”,这样能增加孩子的沟通和表述能力。家长要引导孩子发表自己的看法,接受他说出来的一切,不管是对是错。慢慢地,孩子就能完整地表述自己的观点,自主思考能力也会有所提高,家长可以让孩子试着将观点写出来,意识到阅读与写作的重要性。孩子尝到甜头后也会更有成就感,从而爱上阅读。
有位爸爸是这样做的:“每次我让孩子看书,他都以功课忙为理由,一律拒读。但我却找到了他的一处软肋,就是他的作文差。一次他在写一篇作文之前,我先让他看了一本书,读一遍,记一遍,让他将所有能理解的词汇尽量恰如其分地用在作文中,结果,老师的评判是‘语言生动形象’。于是孩子在阅读的过程中逐渐找到了写好文章的方法,自己便主动找书来读。”
坚持每天给孩子读书讲故事
儿童阅读分为不同的阶段:绘本、讲故事、文字阅读。
给孩子讲故事这个阶段非常重要,数十年来的研究显示:一个儿童听父母讲故事的时间长短,与他数年后的阅读水平有很大关系。
父母每天给孩子朗读故事,能让孩子了解更多的词汇、并且能提高理解的速度,让孩子接触更大的世界。大量研究证实,父母给孩子朗读可以提高孩子的听、说、读、写能力。
给孩子讲故事最好的方法就是把孩子抱在怀里,读上20、30分钟,这会把阅读和对孩子的关爱连接起来,只要几个月就会让孩子体会到阅读的好处,并爱上阅读。
根据孩子的兴趣,引导和吸引孩子阅读
阅读不能强迫,要适当引导。
爸妈要根据孩子的兴趣爱好,选择合适的书籍。有些家长为了让孩子养成阅读的习惯,经常给孩子买很多书,但孩子很少看书,原因就在于没有选对书籍。
有个例子是这样的:爸爸认为孩子不喜欢阅读只喜欢玩游戏。但是,有一回朋友送给孩子一套丁丁历险记,大版的漫画,孩子非常喜欢而且反复读了好多遍,最后慢慢开始喜欢上阅读了。爸爸才发现自己之前的想法是错误的,只是自己没有给孩子选对合适的书而已。
阅读不能急功近利,要静待花开
阅读并不会在短期内看到明显或直接的效果,它在很多时候都是隐性技能。所以,家长千万不要有通过阅读迅速达到某种效果的想法,不要觉得孩子多读几本书就能马上写好作文了,就可以迅速提升成绩了,否则就是书白读了,阅读没有用。
事实上,孩子大量阅读的效果大约在初、高中才能明显体现出来。孩子学习和写作,都需要清晰的逻辑思维能力,而阅读能帮助孩子日积月累地提升这项能力。孩子读书越多,知识和知识之间就能形成连接,发挥更大的作用,并用产生正向反馈。
所以,让孩子坚持阅读,总有一天会开出最美的那朵花。
1、在环境创设中渗透常规提示
教师可以将班级的常规要求用绘画作品、照片、图示、文字符号等形式展现在幼儿的活动环境中,提示幼儿遵守常规。例如:幼儿进餐后常常忘记需要做的事情,面对这种情况,教师可以将摆放餐具、进餐、漱口、擦嘴等几件事情用照片记录下来,张贴在教室的墙面上,从而提示幼儿按顺序做事。
2、强化幼儿的良好常规
教师要通过及时的表扬和鼓励,对幼儿良好的行为进行强化,使幼儿感受到自己的优点和进步,使其良好的行为得到巩固和发扬。例如:有的小班幼儿初入园时总是让老师喂饭,不肯自己动手。当教师一发现这类幼儿有自己吃饭的行为时,就及时在集体面前表扬他们,还可以送给他们一些小礼物,以强化其良好行为。
3、和幼儿一起制定常规
针对班级常规中存在的问题,教师要和幼儿共同分析、讨论、制定常规。此方法比较适合中、大班幼儿。例如:户外活动上、下楼时,幼儿会大声喧哗、推推挤挤。教师针对这个问题和幼儿一起分析其中存在的危险,共同制定上、下楼的常规要求:一个跟着一个走,靠一边走;手扶着栏杆眼看着地面;不急不挤。
4、通过生动形象的故事、儿歌灵活地规范班级常规
比如,在引导幼儿轻轻走路时,教师可以带领他们一起学习小花猫。教师边做动作边说儿歌:“走路要学小花猫,脚步轻轻静悄悄,别人做事不打扰,大家夸我好宝宝。”幼儿爱模仿的特点在愉快的儿歌氛围中被激发出来,这时,教师便可以告诉幼儿:“走路的时候我们也要像小花猫一样轻轻的,不跺脚、不蹦跳,做个好宝宝。”在这样的引导下,幼儿便知道了应该如何走路。
5、用游戏激发幼儿学习常规
根据幼儿喜欢游戏的特点,教师可以用游戏的形式或采用游戏的口吻激发幼儿学习常规,把对幼儿的要求转化为幼儿的内部需求,从“你必须这样”转化为“我要这样”。比如,小班的幼儿非常喜欢游戏情境,在情境中他们会不自觉地融入角色。因此,在培养幼儿形成收拾玩具的意识时,教师可以用“送玩具宝宝回家”这一游戏完成。比如引导幼儿边收拾玩具边说:“小玩具,要回家(把桌上的玩具放回玩具筐里),黄筐住楼上(玩具柜第一层贴上黄色标志,中间一层贴上红色标志,最下面贴上蓝色标志),红筐住中间,蓝筐住在最下边。”
6、用拟人的语言引导幼儿习得常规这种方法比较适合年龄小的幼儿。教师利用生动形象的拟人化的语言,引导幼儿理解常规,遵守常规。例如:在培养小班幼儿的进餐常规时,教师发现幼儿不爱吃青菜,于是便将吃青菜说成:“小白兔最爱吃青菜,多吃青菜最可爱。”
7、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根据幼儿“爱模仿”的年龄特点,教师可以强化某些幼儿的正确行为,以激励其他幼儿以他们为榜样。例如:教师对认真洗手的幼儿进行表扬和鼓励,希望其他幼儿向他们学习,也要认真洗手。好榜样还可以是父母、教师或者是幼儿喜欢的文艺作品中的某个形象等。
8、家庭与幼儿园同步培养
教师可以通过家长会、班级教育博客等家园沟通的渠道,让家长了解幼儿园的一日常规以及幼儿常规、行为习惯培养的正确方法;还可以通过家庭教育讲座、教子经验交流会、专家咨询等活动让家长学习科学育儿的知识和方法,避免家长在家庭中过度保护幼儿和包办代替,鼓励家长让幼儿进行自理、自立行为的尝试。
总之,常规教育就是帮助幼儿学会遵守集体生活规则,逐渐地从他律向自律发展,也就是从服从别人管理发展到自我管理。常规教育的目的是促进幼儿的社会化发展。教师要结合幼儿的实际情况,运用多种方式持之以恒地、灵活地促进幼儿常规的养成。
一些孩子为什么能比较聪明,原因自然有许多,但最重要的一点是离不开后天环境潜移默化的影响。对家长来说,为幼儿积极创造益智的环境尤为重要。
首先,要经常提供新颖的刺激,扩大孩子的生活面,增强他们的接受能力。
孩子刚出生不久,家长可摇铃铛给他听,挂彩色气球给他看。因为婴儿正是在不断对外界环境信息的接受与作出反应的过程中,提高了大脑和各种器官的灵敏性,进而加速了智力发展的进程。婴幼儿的生活环境较狭窄,但其智力发展速度又甚快,这就要求家长应经常带他去看一些没有见过的东西,逐步扩大他的眼界和经验。例如,可带孩子去动物园看看各种动物,或带孩子去儿童游乐活动场所。由于孩子走出了家门,看见听到各种各样的新颖的东西和声音,孩子就会产生一种新鲜感,激起孩子的兴奋点,较长时间地集中注意力,从而提高他的观察力、想象力、记忆力,为其将来的学习奠定基础。
其次,要给孩子尽可能多的自由,不宜过分限制他的活动。
幼儿的智力主要是在活动中发展起来的,活动能力是孩子智力水平高低的标志,限制孩子的活动就意味着限制了他的智力发展。幼儿的天性是活泼好动,只要他能拿到或搬动的东西,都可能成为玩具。如把地上拾到的小木棍插在沙土里,自称在“种树”;把漏勺放在水桶里搅,说是“捞鱼”。这在许多家长看来是“胡闹”,因为家长只要求孩子干净、整齐、听话和守规矩,结果使孩子变得怯懦,不敢说、不敢笑、不敢跑、不敢跳。这种过分限制幼儿活动的教育方法是极为有害的。家长应多带孩子去户外活动玩耍,多让孩子在操场上、公园里自由地做游戏,玩沙土、爬小山坡、奔跑跳跃。
第三,要精心为孩子提供“精神营养”——玩具与图书。
但非所有的玩具都能促进幼儿智力的发展,玩具也不是多多益善,因此家长应视孩子的实际水平,选购最能促进孩子智力发展的玩具,如小积木、拼插车板和塑料的小炊具、小家具等。这些玩具可帮助孩子辨别不同的形象与颜色,认识物体,对孩子的手眼配合一致与思维能力的发展,均大有益处。图书对于激发孩子智力有其独到功能。图书中的故事的基本特别是以图为主,为幼儿提供了生动的直观形象。但由于孩子理解能力欠缺,家长应帮助他理解作品的内容,可先给孩子讲一两遍,然后让他自己重述其内容,这有助于孩子的智力发展。
家园共育《常规培养|6个培养技巧不可少》一文希望您能收藏!“幼儿教师教育网”是专门为给您提供教育孩子的方法而创建的网站。同时,yjs21.com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小班常规教育笔记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