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随笔:问题导向,让活动“乱”而有序

05-22

众所周知,作为一名没有经验的新老师,我们需要经常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进行总结分享,而教育笔记可以帮助老师总结课堂上的不足。如果你是一名教师,你会如何去写教育笔记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教育随笔:问题导向,让活动“乱”而有序”,仅供您在工作和学习中参考。

这是一个让幼儿通过运用触摸、观察、比较、品尝等方法来认识水果的活动,整个活动始终围绕活动目标进行,同时每个环节中的游戏又让孩子不感到乏味。

第一环节:摸一摸,猜一猜水果的名字。“抓紧口袋,不要让果子跑出来哦!”既让孩子感到神奇,又不需要强调操作的要求。在触摸的过程中,激发了孩子猜测的兴趣;在打开口袋拿出水果这一证实的过程中又让孩子体验成功的快乐。也许有的孩子会因为没猜对而感到失落,但也会被老师的拥抱而感到快乐。

第二环节:看一看、比一比,认识水果的外形特征。在观察、比较、交流中孩子们自主获得了知识。由于孩子刚刚进入幼儿园近两个月,生活经验、语言的描述还比较贫乏,如果没有相对的比较,孩子们不可能自主地发现水果间颜色、形状、大小的不同。而“摸一摸、看一看自己的果子,再和旁边的小朋友比一比,看看你的果子长什么样?”这个问题的导向,让孩子们不仅仅关注自己手中的水果,同时也去发现同伴手中的水果,这样通过比较就会让孩子说出水果的特征之一。“你的果子叫什么名字?你用一句好听的话说说你的果子。”尽管这句好听的话只是孩子运用重叠的词语“红红的……或大大的……或圆圆的”来表示水果的一种外部特征,但对于小班孩子来说也是语言表述一个提高。科学活动中,探究和表述是相辅相成的,既能运用多种感官来探究,又能运用语言表述操作的结果,这样才达到了科学活动的目的。但是,在这一环节中,我有的问题语言的导向并不明确,如:“呀,他说得真好,说到了苹果的颜色。你说说你的果子是什么颜色的?”改成“还有哪种果子的颜色也是红色的?”这样让孩子可以得以迁移发现石榴也是红红的。接着再让孩子们去发现不同果子的不同颜色,同样的方法让孩子逐个发现果子的别的特征。这样就不会导致孩子的表述零星与无序。整个环节看起来也不会觉得有东打一棒子,西打一棒子的感觉。

第三环节:尝一尝,说说水果的味道。由于只准备的一盘水果拼盘,所以有了时间的等待,也就形成了隐形浪费。

最后环节:游戏中结束。

整个活动让我更深刻的了解教师应充分尊重幼儿的年龄特点,抓住幼儿的兴趣点,因势利导。并有条理地对幼儿的回答进行梳理,思考教师语言的导向,随机应变,这是非常重要的。只有做到了顺应幼儿的兴趣,才能激发幼儿主动探究的欲望,才能让幼儿在原有经验的基础上去发现、猜测、进行思维的碰撞,帮助幼儿形成内在的科学活动思维脉络。

Yjs21.coM更多教育笔记延伸读

教育随笔:不和孩子“乱”说话


小孩子的情感还没有完成成熟,他需要更多的关爱和呵护。但是当小孩子开始调皮,好些幼儿老师被折磨得失了耐心,便会讲出伤害孩子的话来。特别是这些话:

“你再不乖,老师就不喜欢你了。”这句话,看似是哄孩子安静下来,乖下来的,但是却是以威胁的方式讲出来的。可能孩子不乖是有原因的,你威胁孩子不喜欢他了,孩子怕你不喜欢他,可能会变乖,但是他的委屈和无法表达出来的情绪却一直在,对孩子成长来讲,并不利。

“明天别来幼儿园了。”孩子惹出事了,孩子惹老师生气了,孩子和其他的小朋友打架吵架了,老师都有可能怒从心来,讲出这句话来。本身孩子就不愿意与父母分离来幼儿园,如果你再这样讲,完全是把孩子从集体里剥离出去。

“你不乖,大家都不愿意和你做朋友。”孩子在幼儿园里是极度需要小朋友们做朋友的。但是如果你这样讲,一方面是让受罚的孩子难受,另一方面也会暗示其他的小朋友不要和他做朋友。这其实对于孩子来讲,是双重的伤害的。 

“随便你,爱怎么就怎么吧!”当老师失去了耐心,就会说那好吧,随便你,爱怎么就怎么吧。实际上,这句话对孩子来讲,也是有极大的伤害的。这证明你已经不想再管这个孩子了,孩子就会有一种被老师抛弃了的感觉。

教育随笔:有序环境 ?潜移默化


教育随笔:有序环境潜移默化

近一周时间来,我们发现班上的幼儿在区域活动中出现了操作不专心,情绪浮躁、持久性差、学具乱放的现象。因此在活动前适当地进行安静活动、活动中因势利导,灵活采用多种方法,在培养幼儿良好的规则意识方面取得了较明显的效果。

一、营造让幼儿有序操作的良好氛围。

蒙台梭利的秩序敏感期理论认为"人类的各种智能与能力都是因为适应环境而增长"。秩序是各种物品与环境的关系,即每一种物品在环境中应该处于什么位置。所以根据幼儿特点,创设有序环境,使幼儿在与环境交互作用中积极投入,形成有序活动的良好习惯。

二、分隔小区域,有目的投放材料。

根据班级教室面积的实际情况,用小隔断或者小家具将操作性、合作性强的热闹区域和安静区域分隔开,减少了互相干扰,在材料投放方面,重视投放丰富性、游戏性、趣味性、开放性强的材料,让幼儿根据自己的兴趣及需要自选。例如,生活区有喂小动物吃食物、分豆豆比赛、给娃娃穿衣服、洗衣服、晾衣服等多种操作材料,语言区除了有可以幼儿看的图书,可供幼儿讲述的背景版和人物、动物指偶、图片外,还增加了立体有声的玩具和利于合作讲述、创编的道具让幼儿操作。

三、建立活动区规则,使幼儿自觉形成有序的规则意识。布置好活动区后,首先向幼儿介绍各个区域并相应规定一些规则。如“医院”物品玩后要放回原处摆放整齐,美工材料看完后要放好。为了加强幼儿的自律意识,我们设计了各种进入区域的标志牌,让幼儿挂牌进区。为了让幼儿形成将物品放回原位的良好习惯,我们在柜子上及活动材料上都贴上了相应的小图案,方便幼儿在活动结束时能自觉将材料有序地放回原地,同时,我们在区域内的地毯上巧妙根据地毯的拼图做标志,提醒幼儿有序就坐,避免幼儿在活动中拥挤在一起,互相干扰。久而久之,幼儿不但在活动区中学会了本领,强化了区域游戏的规则意识,同时也养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

教育随笔:让孩子自我解决问题


教育随笔:让孩子自我解决问题

幼儿园应以游戏为主要活动。幼儿是游戏的主人,幼儿离不开游戏,并且幼儿具有亲近自然的天性,因此,沙水游戏更是获得孩子们的喜爱。教师及时的鼓励、适当的表扬、自然的引导,都能使幼儿从中获得用心愉快的情感体验。

如:户外活动时,我们组织小朋友参观了公园里的动物园,回来后,根据孩子们的意愿,我在班上开展了沙上建构活动"动物园"。第一次活动时,孩子们遇到的问题还真不少,刘佳音说:"朱老师,动物园里没有动物怎样办呢?李乐晨、王玉萍、王艳玲几位女孩子说:"朱老师,我们没有东西盖小动物的房子怎样办呢?"陈庆润说:"老师,没有海豚和海狮的家怎样办呢"应对小朋友的这么多的"为什么",我鼓励他们自我去尝试想办法,去解决问题。第二次活动时,我发现刘佳音带橡皮泥来做小动物;李乐晨、王玉萍、王艳玲等几个女孩子带来一大筐积木来给小动物盖房子;陈庆润带来一个空的塑料油桶,埋在沙地里做海豚和海狮的家。当然,这几个问题解决了,在活动中,他们又会遇到新的问题。不论他们提出什么问题,我总是引导他们自我想办法解决,只有在他们确实需要帮忙时,才给他们适宜的指导。久而久之,他们再遇到:玩沙时,工具不够用了、沙上建构时找不到适宜的替代物、活动中某一幼儿不留意把沙或水洒到另一幼儿身上了、沙上建构时小朋友们快完成的作品被一个顽皮的幼儿碰到了……等等问题时,我们就再也不用愁了,因为他们明白就应如何解决。

人的一生会碰到许多问题需要解决、需要处理,在幼儿期我们有意识地设置一些小问题鼓励他们解决、处理,使其看见问题肯动脑筋解决。这对幼儿的成长是很有用的。在沙水游戏活动中,他们常常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我总是支持、鼓励幼儿按自我喜欢的方式去玩沙玩水,玩什么、怎样玩由孩子们自我决定,给了孩子宝贵的发展机会,使他们学会处理与同伴交往中出现的问题,学会了交往技巧。让孩子们在没有外力的状况下能简单愉快地尝试探索玩耍。

沙水游戏是适合幼儿身心发展的需要而产生的,最贴合幼儿的年龄特征,最为幼儿所喜爱。透过沙水游戏,能够让幼儿锻炼肢体,训练思维,丰富了他们的情感,也在游戏中学会如何与人交往。也能够说幼儿是在游戏中成长的。

因此,在组织活动时,不妨在发生问题的时候,我们老师要敢于放手并鼓励幼儿自我想办法解决冲突,要多一份耐心,多一点等待,多给孩子一点解决问题的空间。这样一来不但能够培养幼儿独立解决问题的潜力和职责感,还能够使幼儿获得成功感和满足感。

教育随笔:有趣有序开展小班户外体育活动


教育随笔:有趣有序开展小班户外体育活动

体育活动是幼儿园户外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活动中不仅要注意到动作情节、规则对幼儿身心发展产生的显性影响,还要注意到活动中物质材料、心理环境、人际关系,还要注意幼儿自身的知识经验,活动能力等对幼儿发展的隐性影响作用。

小班幼儿思维是直觉行动性的,喜欢假扮,喜欢趣味化、游戏化、情节化的活动。因此,我们注重在日常活动中以生动有趣的游戏情节,激发小班幼儿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在幼儿园健康教育活动的总目标中,有这样一个目标“激发幼儿对体育活动的兴趣,逐步培养幼儿自觉参与或进行体育锻炼的习惯”。在身体锻炼中,机械的动作练习和单纯的身体素质练习,对小班幼儿来说是枯燥无味的。因此,我们把幼儿难以理解的动作和单纯的素质练习变成具体的、有趣的游戏动作,然后编成游戏情节,使其成为小班幼儿模仿生活和周围环境的有趣活动。促进小班幼儿特别愿意和喜欢参加体育游戏活动,让幼儿自然的、轻松的进行身体运动练习。

另外户外体育活动时,教师准备一定要充分,选择适合本班幼儿身体发展水平的活动,看这项活动的器械与场景的设置,规则的制定是否便于幼儿锻炼是否具有锻炼价值,是否需要改变。还有活动后一定要分析,幼儿对这项活动感兴趣与否,原因是什么,通过这项活动,幼儿能否获得某种积极的情感。

还有在体育活动种,为幼儿创设最大空间,开发器械包括:1.老器械新玩法:如绳可穿绳、钻绳、堑子可叠高叠放,相叠交叉;引导幼儿自己创造玩法。

2.大胆使用新器械,发挥双主体功能,调动幼儿动力系统。

户外活动也同样要有明确的目的性,例如:两个老师商量好这周玩什么,怎么玩,分几次玩,每次的目的是什么,最终的目的是什么。(小班玩球,第一周总目的是让幼儿喜欢玩球,能控制球,第一天让幼儿抱球跑,第二天让幼儿滚球,第三天传球,第四天拍接球……)

陈鹤琴先生说过:“小孩是生来好动的,是以游戏为生命的。对孩子来说,游戏就是工作,工作就是游戏。”他主张给孩子游戏的机会,通过游戏使孩子的身心得到健康的发展。每一个孩子都有无限发展的可能性,我们应努力创设符合幼儿好奇、好动的特点的户外活动,让他们玩中乐、乐中学、玩中有得、玩中有创,更好的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教育随笔:让小朋友尝试自己解决问题


教育随笔:让小朋友尝试自己解决问题

我发现有很多小朋友都有一个特点,不管发生了什么事情都喜欢跟老师告状“谁谁谁不给我留位置”、“谁又打谁了”、“谁插队了”等等,都喜欢跟老师说。每天这些声音都在耳边此起彼伏,从来没有停歇过。老师就每天忙碌在这些小纠纷中。

有一次,一个小朋友因为来得比较晚,小朋友们的椅子已经摆好了,没有给她留位置,便急匆匆的跑来跟老师说“谁谁谁没留位置给她”之前我会去帮她跟小朋友说,移一个位置给她。但是我也发现这类事情经常会发生,一旦发生了,小朋友的第一反应就是找老师帮忙,而不会自己想办法去说自己去跟小朋友沟通。这一次我告诉那位小朋友“你可以自己去跟那位小朋友说,让他移一下位置”于是我便看到她们两个很快就协商好了,也都找好自己的位置。

我们班小朋友的表达能力基本上都挺不错的,很多事情他们都可以通过自己去跟别人沟通,表达出来。通过了第一次尝试之后,那位小朋友确实没有像以前一样什么事情都找老师说,找老师帮忙了,她开始知道自己也能解决问题,会主动的去沟通。所以老师应该要多给小朋友这些机会去自己尝试沟通解决问题,这样不仅可以锻炼到小朋友的表达能力对小朋友们的社会人际交往也有帮助。而不是事事都要找老师说要老师帮忙从而产生对老师太过于依赖。

多放手让小朋友自己去尝试不同的事物,老师只需要在旁边观察,需要的时候可以适当的提醒和指导。小朋友可能会给你一个不一样的惊喜。

教育笔记:《同伴导向作用》


教育笔记:《同伴导向作用》

天气热了,班里的女孩子们都穿上了漂亮的裙子。本来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但最近发现有不少家长跟我们诉说这样的难题:如孩子在家不愿穿那件过去喜欢穿的衣服、裙子了,问她为什么,原来是小朋友说不好看,没有小珠子、亮片等等。虽然家长苦口婆心地教导,但孩子就是不理解,非要买新的、漂亮的裙子穿。其实这是“同伴导向”作用,大家在一起相互模仿学习,相互影响感染,“一个学一个”,表现出一些“同伴导向”行为:同伴梳的发型,我也要梳;同伴有的玩具,我也想要……于是在这种心理支配下,他们越来越在乎同伴们的看法。

当然,“同伴导向”有些是有积极意义的,但消极因素也不少,就如上面所说的。作为家长,不能忽视“同伴导向”作用,要引导孩子接受同伴好的影响,也要注意帮助孩子避免同伴坏的影响。我们要关心、了解孩子,注意孩子的细微变化,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家长平时要多和孩子交流,指正孩子对的言行,提高他们对事物的认识能力、判断能力,使孩子逐步建立起积极向上的独立性,从而抵制“同伴导向”中的消极因素。

让幼儿过有序的生活


“让入园的幼儿快乐、健康、发展!”是我们的办园宗旨。身体的,情绪的健康是幼儿幸福的基础,结合我园的课程特色,即“环境有序、生活有序、学习有序、观察有序”,与幼儿的一日生活的互动,我们对“四个有序”有了深刻的理解。一、环境有序:即:区域材料投放有序、物品标记、色彩搭配有序。让孩子及老师有个良好的工作环境和学习环境,五常法是最好的助手:常组织、常自律、常清洁、常规范、常整理。二、生活有序:从孩子一入园,就要养成有序的生活习惯,比如提醒幼儿要先放晨检牌、书包,喝水、晨练后要洗手方能进早餐等等,按时观察幼儿的吃饭情况、吃饭的姿势、午睡时鞋子是否摆放整齐、睡姿,观察幼儿放园时衣帽、书包是否整齐,随时观察幼儿的情绪。班级内制定了一日生活表、午睡检核表等。确保了一日生活有序地进行。为托小班幼儿提供为集体服务与自我服务的意识、在中、大班编值日生、加强区域的打扫收拾。对区域活动做到有计划、有组织、有整理。。三、学习有序:我园强调“计划——工作——整理——回忆”四个环节,计划,体现幼儿预先思考和准备实施的过程,并培养孩子的前瞻性;工作,是孩子与材料、同伴、成人互动的过程,也是他认识周围,探究、解决问题的过程;整理,体现了幼儿生活的有序,是对日常习惯的再检核;回忆,是幼儿将自己的想法、做法、过程、效果集中体现的过程,也是一个分享体验的过程。四、观察有序: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习惯,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掌握学习的方法,学会观察和发现。比如,对观察对象分类统计、运用一定的方法纪录、观察手段、循序渐进地解决问题。过自然、有序的生活,是我们在课程中体现的园本特色。孩子们在适应了这种有序的生活后,有更多的时间去计划他们将进行的学习和活动,从而能充分地发挥创造力,使幼儿“快乐、健康、发展”!

教育随笔:善于接住“问题皮球”


春暖花开,吃过午饭后,孩子们最喜欢到处走走,寻找春天的气息——“老师老师,看,花开了!”、“老师老师,小草绿了,树上长新叶子了!”孩子们在路边边走边叽叽喳喳的说个不停,像一群快乐的小鸟。这时,有一个孩子拿着一片树叶跑过来问我:“老师,这里有一片红色的叶子,它从树上掉下来了。”“红色的叶子?哦,那里有好多!”孩子们一下子发现了!原来是一棵香樟树,树下飘落着好多的树叶,红红的一片。大家都跑过去,蹲下来捡树叶了。这时,又有位小朋友问我:“老师,大树不是到秋天才掉叶子吗,怎么春天也会掉这么多叶子呀?”“这时因为——”我一下子顿住了,我知道香樟春天落叶,但我并不知道原因呀!看着孩子们求知的眼光,我该怎么回答呢?

我想了一下,反问:“是呀,这棵树怎么会在春天落叶呢?你们知道为什么吗?”孩子们有的摇摇头,有的说“会不会是树快要死了,所以叶子才会掉下来呀!”“会不会是没有营养了,要加营养了吧!”孩子们七嘴八舌的议论起来。“这些都只是你们的猜测,到底是什么原因老师也不太清楚,那我们该怎么办呢?”我又把问题抛给他们。孩子们思考了一下,有人就提出来“我们可以去问问保安爷爷,他会栽花,肯定知道为什么?”有的说“我回去问问我爸爸,他一定会知道!”还有的说“我们可以到电脑上查一下呀,我姐姐说电脑上面什么都有!”孩子们的想法真多,我给他们一一“点赞”,同时给他们布置任务,自己想办法去寻找答案,明天来告诉我们……

我们常说:师者,传道受业解惑也!一直以来,老师的任务就是传递知识,解答疑惑。但我想,现在我们更多地应该是培养孩子遇到问题能独立思考,并能自己去寻找答案、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在平时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们要善于接住孩子抛过来的“问题皮球”,并能有技巧的把“皮球”抛回去给孩子,给他们自主思考、探究的机会。

感谢您阅读“幼儿教师教育网”的《教育随笔:问题导向,让活动“乱”而有序》一文,希望能解决您找不到教育笔记时遇到的问题和疑惑,同时,yjs21.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教育随笔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