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爸爸妈妈也来当老师

05-24

古人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平常的学习工作中,幼儿园教师会提前准备一些资料。资料所覆盖的面比较广,可以指学习资料。有了资料才能更好地安排接下来的学习工作!那么,你知道幼师资料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吗?急您所急,小编为朋友们了收集和编辑了“案例:爸爸妈妈也来当老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穆老师,明天我妈妈歇班,能到咱班来吗?“一个小朋友问道。

“当然能,告诉妈妈,老师和小朋友都非常欢迎她来。”我说。

家长都想知道自己的孩子在幼儿园都干些什么?老师都教些什么东西?为此,本学期我们开展了“爸爸妈妈来当老师”的活动,不仅满足了家长的需要,而且便于家长全面地了解幼儿园、老师和孩子在园的活动。

对家长实行“全天候”的开放,即一周之内的每一天都对家长开放,家长哪天有时间,只要提前一天通知老师,就可来幼儿园参加孩子们的活动。为避免造成同一天的家长过多,影响孩子们的活动,所以每天只允许1-2名家长来园。在参加活动时,家长可以看老师的教育资料,知道老师当日活动的目标是什么?也可以帮助老师组织某些环节。老师也可随时听到家长的意见和建议。

一个学期以来,我们开展了这一活动大大地调动了家长积极性和主动性。老师和家长好像已经成一个教育整体。家长们经常给我们提一些合理化建议,帮我们做一些教具,为我们提供丰富的教育资源,如当我们对孩子进行换牙期教育时,逸凡小朋友的爸爸来了。他是一位医生。他给孩子们带来了丰富的图片,并从科学的角度进行了分析,使孩子们更感兴趣,更易于理解。当孩子想了解小学的情况时,我们召开了一个“记者招待会”,孩子们来当小记者,向当小学教师的翰卿的妈妈询问有关小学的问题。孩子们的问题得到了答案,家长也了解了孩子,孩子也了解了学校。

可见,这种“请进来”的方法使家长易于接受,易于发挥他们的主动性,可以起到“家长学校”所起不到的作用。

评析

如何调动和发挥家长在孩子教育上的主体作用?这是实现家园共育中值得研究的重要课题。

穆老师对家长实行“全天候”开放的实践表明,这是发挥家长教育主体作用的一种有效方法。穆老师深有体会地说:这种方式起到“家长学校”所起不到的作用。

家长来到幼儿园,在参加孩子的活动,参与幼儿园教育的过程中,切实了解幼儿的年龄特点和个体差异,学习和掌握了幼儿教育的原则和方法,从而能与幼儿园老师协同一致地教育孩子,在这种协同教育家长的主题作用得到了更好的发挥。

Yjs21.Com更多幼师资料扩展阅读

大班主题给爸爸妈妈写封信


这是大班主题给爸爸妈妈写封信教案反思,是优秀的大班主题教案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设计思路:

活动背景大街小巷中,圣诞节的的气氛已经越来越浓厚,圣诞老人,圣诞树,唱圣诞歌曲,孩子们也被快乐的节日气氛包围着,于是我问他们:"什么是圣诞节呢?"他们说:"圣诞就是下雪""圣诞就是白胡子的老爷爷送礼物""圣诞就是树上要挂礼物""圣诞就是……"于是我告诉他们圣诞节就是外国人的新年,"那我们中国人的新年呢?"孩子们问,我说:"我们中国人的新年在1月1日叫元旦。还有一个农历的新年叫春节。"孩子们好像似懂非懂的说:"哦,我们的新年就是放鞭炮,是爸爸妈妈送礼物……"聊到这,接着孩子们的热点我想我应该设计一个怎样的迎新活动呢?怎样的小创意能即符合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又让孩子们感受到新年的喜悦呢?在孩子的记忆中总是爸爸妈妈送礼物给他们,有谁会想到给辛苦了一年的爸爸妈妈也送上一份礼物呢?所以,何不让幼儿画下礼物邮寄给爸爸妈妈,这样即有趣又有意义,本次活动就这样产生了。

活动价值新《纲要》指出:"引导幼儿接触周围环境和生活中美好的人、事、物,丰富他们的情感经验和审美情趣,激发他们表现美、创造美的情趣。"本次活动以绘画为载体,激发幼儿对新年这一美好食物的憧憬,以及对爸爸妈妈感激与爱的情感,在交流与操作中体会给予家人祝福的快乐与幸福感。用邮寄的方式也是提高幼儿兴趣的一种方式方法,同时也能给家长一个新的感受,增加家园互动的形式。本次活动的重点是让幼儿能大胆用自己的图像表达对家人的祝福,通过交流和观察范例的过程使幼儿表达的画面清楚并能讲出自己的理由。活动难点则通过感受爸爸妈妈的祝福和为爸爸妈妈准备礼物的过程激发幼儿喜欢过新年的愉快心情以及与家人之间的幸福感。活动中整合了新年的概念、分享的情感、邮寄的生活常识和美术的表达表现方法,以节日为切入口,以祝福和礼物为主线,以邮寄的形式为情境,为幼儿大胆想象奠定良好的基础。

幼儿经验新《纲要》中指出:"让幼儿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艺术表现活动。"因为儿童自发的美术创造作是他们的集体无意识和个人无意识相互结合的一股创造的动力推动的结果。活动前幼儿已经有了新年的愉悦心情和对新年的期盼,并调查了爸爸妈妈喜欢的礼物,在日常活动中也有过和好朋友互送礼物的经验,他们知道自己的快乐与别人分享。但就美术方面的经验而言,本班幼儿的绘画表现一般,大部分幼儿不能稍细致的表现事物的特征,所以本次活动中要求幼儿画的清楚,能明显的表达出自己的意愿,同时也要说出自己的理由。

活动目标:

1、大胆尝试用自己的图像表达对家人的祝福。

2、感受新年来临的快乐,充满期待的准备给家人的礼物。

3、理解故事内容,能认真倾听,有良好的倾听习惯。

4、愿意分角色表演简单的故事情节。

活动重点:

用自己的图像表达对爸爸妈妈的祝福。

活动难点:

在为家人准备礼物的过程中感受新年的快乐和家人之间的幸福。

活动准备:

1、家长的新年祝福、《爸爸妈妈喜欢的礼物》调查表

2、教师范例、信封、信纸、邮票及幼儿操作材料

活动流程:

爸爸妈妈的祝福--给爸爸妈妈的礼物--邮寄礼物

活动过程:

1、爸爸妈妈的祝福期待新年:

--我们的天气预报记到那天了?还有几天就是2008年了?新的一年就要来了,什么是新年呢?(幼儿自由交流新年)--教师小结:新年就是………(依据幼儿的回答总结)

2、爸爸妈妈的祝福--新年就要到了,爸爸妈妈给你们带来了新年祝福,想知道什么祝福么?

--师幼共同读信。

--小结:这里还有好多爸爸妈妈的信,他们祝福我们健康快乐,学很多本领,能帮助别人……寄给爸爸妈妈的礼物其实我们的爸爸妈妈也辛辛苦苦工作了一年,还带给我们这么多的祝福,你们觉得幸福吗?那我们要怎么样感谢爸爸妈妈呢?(幼儿交流)老师想送给我的爸爸妈妈一件新年礼物来感谢他们,你们知道是什么吗?

(幼儿观察范例并交流)那你们想送什么新年礼物给爸爸妈妈呢?(幼儿交流)等等就请你们把自己想送给爸爸妈妈的礼物画出来,要又清楚又漂亮,爸爸妈妈一看就知道是什么礼物。然后我们把它装进信封寄给爸爸妈妈,让他们过一个快乐的新年,好吗?

幼儿操作,教师引导与过程性评价--关注幼儿能否用自己的图像清晰的表现给爸爸妈妈的礼物。

--关注幼儿表达的形式是否能多元化(如:物品、事件、语言)

--关注幼儿绘画好后能否与同伴、老师讲出自己的理由。

活动延伸:

去邮局邮寄礼物与爸爸妈妈一起看信,过愉快的新年。

教学反思:

在活动中,孩子们参与活动的积极性特别高,因为这是他们感兴趣的问题,只是个别孩子对这方面的知识欠缺,但是在活动中,他们能充分调动自己的各种感官来参与活动,我个人认为,这节课还是成功的。

相关文章

《大班主题活动教案:小燕子教案(附教学反思)》:大班主题活动小燕子教案(附教学反思)主要包含了活动设计背景,活动目标,教学重点、难点,活动准备,活动过程,教学反思等内容,感受儿歌中描写的优美意境,理解儿歌的内容,学习有感情朗诵儿歌,适合幼儿园老师们上大班主题活动课,快来看看小燕子教案吧。

《大班主题活动教案:书中的秘密教案》:大班主题活动书中的秘密教案主要包含了活动目标,活动准备,活动指导等内容,通过活动培养幼儿喜欢看书,引导幼儿知道看书能增长知识,提高分析能力,适合幼儿园老师们上大班主题活动课,快来看看书中的秘密教案吧。

《大班主题活动教案:白天和黑夜教案(附教学反思)》:大班主题活动白天和黑夜教案(附教学反思)主要包含了活动目标,活动准备,活动过程,活动反思等内容,理解白天黑夜的异同的原因及转换关系,培养幼儿动手操作的能力,并能根据所观察到得现象大胆地在同伴之间交流,适合幼儿园老师们上大班主题活动课,快来看看白天和黑夜教案吧。

大班集体活动寄给爸爸妈妈的礼物


这是大班集体活动寄给爸爸妈妈的礼物教案反思,是优秀的大班主题教案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设计思路 :

活动背景大街小巷中,圣诞节的的气氛已经越来越浓厚,圣诞老人,圣诞树,唱圣诞歌曲,孩子们也被快乐的节日气氛包围着,于是我问他们:"什么是圣诞节呢?"他们说:"圣诞就是下雪""圣诞就是白胡子的老爷爷送礼物""圣诞就是树上要挂礼物""圣诞就是……"于是我告诉他们圣诞节就是外国人的新年,"那我们中国人的新年呢?"孩子们问,我说:"我们中国人的新年在1月1日叫元旦。还有一个农历的新年叫春节。"孩子们好像似懂非懂的说:"哦,我们的新年就是放鞭炮,是爸爸妈妈送礼物……" 聊到这,接着孩子们的热点我想我应该设计一个怎样的迎新活动呢?怎样的小创意能即符合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又让孩子们感受到新年的喜悦呢?在孩子的记忆中总是爸爸妈妈送礼物给他们,有谁会想到给辛苦了一年的爸爸妈妈也送上一份礼物呢?所以,何不让幼儿画下礼物邮寄给爸爸妈妈,这样即有趣又有意义,本次活动就这样产生了。

活动价值新《纲要》指出:"引导幼儿接触周围环境和生活中美好的人、事、物,丰富他们的情感经验和审美情趣,激发他们表现美、创造美的情趣。"本次活动以绘画为载体,激发幼儿对新年这一美好食物的憧憬,以及对爸爸妈妈感激与爱的情感,在交流与操作中体会给予家人祝福的快乐与幸福感。用邮寄的方式也是提高幼儿兴趣的一种方式方法,同时也能给家长一个新的感受,增加家园互动的形式。本次活动的重点是让幼儿能大胆用自己的图像表达对家人的祝福,通过交流和观察范例的过程使幼儿表达的画面清楚并能讲出自己的理由。活动难点则通过感受爸爸妈妈的祝福和为爸爸妈妈准备礼物的过程激发幼儿喜欢过新年的愉快心情以及与家人之间的幸福感。活动中整合了新年的概念、分享的情感、邮寄的生活常识和美术的表达表现方法,以节日为切入口,以祝福和礼物为主线,以邮寄的形式为情境,为幼儿大胆想象奠定良好的基础。

幼儿经验新《纲要》中指出:"让幼儿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艺术表现活动。"因为儿童自发的美术创造作是他们的集体无意识和个人无意识相互结合的一股创造的动力推动的结果。活动前幼儿已经有了新年的愉悦心情和对新年的期盼,并调查了爸爸妈妈喜欢的礼物,在日常活动中也有过和好朋友互送礼物的经验,他们知道自己的快乐与别人分享。但就美术方面的经验而言,本班幼儿的绘画表现一般,大部分幼儿不能稍细致的表现事物的特征,所以本次活动中要求幼儿画的清楚,能明显的表达出自己的意愿,同时也要说出自己的理由。

活动目标:

1、大胆尝试用自己的图像表达对家人的祝福。

2、感受新年来临的快乐,充满期待的准备给家人的礼物。

3、培养幼儿与他人分享合作的社会品质及关心他人的情感。

4、能认真倾听同伴发言,且能独立地进行操作活动。

活动重点:用自己的图像表达对爸爸妈妈的祝福。

活动难点:在为家人准备礼物的过程中感受新年的快乐和家人之间的幸福。

活动准备:

1、家长的新年祝福、《爸爸妈妈喜欢的礼物》调查表2、教师范例、信封、信纸、邮票及幼儿操作材料活动流程:

爸爸妈妈的祝福--给爸爸妈妈的礼物--邮寄礼物活动过程:

爸爸妈妈的祝福期待新年:

--我们的天气预报记到那天了?还有几天就是2008年了?新的一年就要来了,什么是新年呢?(幼儿自由交流新年)--教师小结:新年就是………(依据幼儿的回答总结)2、爸爸妈妈的祝福--新年就要到了,爸爸妈妈给你们带来了新年祝福,想知道什么祝福么?

--师幼共同读信。

--小结:这里还有好多爸爸妈妈的信,他们祝福我们健康快乐,学很多本领,能帮助别人……寄给爸爸妈妈的礼物其实我们的爸爸妈妈也辛辛苦苦工作了一年,还带给我们这么多的祝福,你们觉得幸福吗?那我们要怎么样感谢爸爸妈妈呢?(幼儿交流)老师想送给我的爸爸妈妈一件新年礼物来感谢他们,你们知道是什么吗?

(幼儿观察范例并交流)那你们想送什么新年礼物给爸爸妈妈呢?(幼儿交流)等等就请你们把自己想送给爸爸妈妈的礼物画出来,要又清楚又漂亮,爸爸妈妈一看就知道是什么礼物。然后我们把它装进信封寄给爸爸妈妈,让他们过一个快乐的新年,好吗?

幼儿操作,教师引导与过程性评价--关注幼儿能否用自己的图像清晰的表现给爸爸妈妈的礼物。

--关注幼儿表达的形式是否能多元化(如:物品、事件、语言)--关注幼儿绘画好后能否与同伴、老师讲出自己的理由。

活动延伸去邮局邮寄礼物与爸爸妈妈一起看信,过愉快的新年。

活动反思:

亲子之间有一种朴素又美好的情感,然而在活动中表达这种情感往往显得表层和单薄,其实在幼儿的生活中平凡的东西同样耐人寻味。因此在活动中,我以幼儿身边的爸爸妈妈为切口,试图通过欣赏照片、制作和讲述记录卡等方式,一定程度地量化"情感",使抽象的事物变得实在,使潜在的亲情自然流露,从而提升幼儿的语言表达和社会交往等能力。

相关文章

《五星红旗升起来》:大班主题活动五星红旗升起来教案主要包含了目标,准备,过程等内容,让幼儿了解五星红旗是红色的,上面右五颗星。知道国旗代表我们的国家,升国旗时药立正行注目礼。适合幼儿园老师们上大班主题活动课,快来看看五星红旗升起来教案吧。

《大班主题式美术教育教案》:大班主题活动美术教育教案主要包含了设计思路,核心目标,活动准备,案例设计等内容,欣赏、了解故事的内容、情节,熟悉角色的特点与主要对话。继续学习运用绘画、剪贴等方法制作道具和简单场景,并会进行布置。适合幼儿园老师们上大班主题活动课,快来看看幼儿园大班主题式美术教育教案吧。

《大班主题活动教案:运动会教案(附教学反思)》:大班主题活动运动会教案(附教学反思)主要包含了活动目标,活动准备,活动过程,活动反思等内容,理解歌曲内容,学唱歌曲,感受东北说唱曲调的欢快风格,掌握歌曲,能根据动物的特性创编歌词进行演唱,适合幼儿园老师们上大班主题活动课,快来看看运动会教案吧。

别做孩子心中最可怕的爸爸妈妈


导读:孩子们那一双双亮晶晶的大眼睛,就是一架架全频道的电视录像机;那一对对灵通的小耳朵,宛如一台台高效能的录音机,把父母在他们面前的一切言行都记录下来,贮存大脑里。这对他们心理的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有些家庭,夫妻间争吵不休,满嘴粗话,甚至动手动脚,家庭气氛经常处于紧张状态,这在孩子的心理上形成巨大的压力。

家庭气氛虽然属于精神范畴,但是也并非完全“看不见”“摸不着”,而是很容易被孩子感知的。一项针对3000余名学龄儿童进行的心理状况调查,其中有一条是“你最怕爸爸妈妈的是什么”,就很能说明这个问题。

“你最怕爸爸妈妈的是什么”的答案五花八门,但值得深思的是,回答中最多的并不是“怕爸爸妈妈打我”,而是“我最怕爸爸妈妈生气,怕他们吵架”。有一个答卷写得很生动:“我最怕爸爸生气,他生气的样子可凶啦!把妈妈都气哭了,我吓得像一只小老鼠,心里直扑腾,饭也吃不下去……”

某市劳教部门对接受劳教的236名失足少年进行了一次失足原因调查,结果也令人吃惊:在236名少年中,家庭破裂或已达到破裂边缘的,父母之间经常争吵的占43.6%;家庭生活涣散、盲目追求物质享受,即所谓“享乐型家庭”占37.7%;对子女放任自流、溺爱娇惯或任意体罚的家庭占28.4%。

上述这些事实,足以说明家庭气氛对儿童的心理健康发展和品格的形成具有何等重要的作用。当前,可以说所有的年轻父母在培养子女方面都舍得花钱,也认识到智力投资的重要,买钢琴和请家教都在所不惜,但却很少注意自己的表率作用,很少注意自己的家庭气氛的创造。他们以为孩子还小,不懂得什么,只需要父母的爱抚、照料、指挥和管教就够了。至于夫妻间说些什么,做些什么,喜好什么,厌恶什么,对小孩子是无所谓的。这可是大错特错了。

其实,孩子们那一双双亮晶晶的大眼睛,就是一架架全频道的电视录像机;那一对对灵通的小耳朵,宛如一台台高效能的录音机,把父母在他们面前的一切言行都记录下来,贮存大脑里。这对他们心理的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有些家庭,夫妻间争吵不休,满嘴粗话,甚至动手动脚,家庭气氛经常处于紧张状态,这在孩子的心理上形成巨大的压力。有些父母,长期感情不合,在家里寡言少语,总是绷着阴沉沉的面孔,在这种气氛中生活的孩子们如受苦刑,他们那天真无邪的天性受到压抑。时间久了势必损害他们的心理健康,会使儿童变得冷漠、孤独、执拗、粗野,成为心理方面的畸形儿,妨碍他们成长为有用之材。

案例:今天爸爸送我来幼儿园


一天早上我做好广播操后,就到值班室把幼儿领回教师并请他们把牌子插好。蓝蓝小朋友插好牌子后就兴奋地跑过来问我:“老师,你知道今天是谁送我来幼儿园的吗?”我就说:“舅舅、外婆?”“不对。”蓝蓝自豪地对我说:“是我爸爸送我来的,他晚上还要来接我回家呢!”看着孩子因兴奋而略显激动的表情,我的心里不禁升起一股心酸。蓝蓝的妈妈常年在日本打工,爸爸没有工作成天游手好闲,在社会上与一群无业游名终日无所事事地到处赌博、乱晃。接送孩子和教养孩子的重任就落在了没读过多少书的奶奶身上。那天晚上结果她的爸爸没有兑现诺言而是由奶奶来接的。我就把蓝蓝的话向她奶奶述说了一遍,她的奶奶听完后无奈地笑了,“她爸爸只知道自己玩哪还有时间管她呀!”

分析与反思:

像蓝蓝小朋友这样的例子我们班级并不少见。有的孩子还是来自单亲家庭。处于这种环境中的幼儿长期跟父母中的一方生活在一起,普遍缺少父爱或者母爱,他们比其他孩子更加希望从与他们最亲近的家人身上吸取更多的爱。所以这些家长就更加应该注意与自己孩子的交流,做一个合格的家长。方法有很多:

1、经常了解孩子喜欢什么,让孩子感到在家里很快乐。

2、每天都要和孩子一起谈话。

前面这两条会使孩子觉得自己在家里并没有被以往而是被重视的,大人的眼中还是有他的存在的。这是前提条件。

3、经常和孩子讨论各种问题。

4、孩子有话对你说时,不管多忙也能耐心倾听。

第三和第四条会让孩子觉的自己是被父母尊重的,享受到了平等。

5、如果自己有了错误,能向孩子承认。

这一条会使幼儿觉得自己的父母并不是不将道理的,他们会为自己做错了事而向自己道歉。

在这里我还要对天下所有的父母说一句:亲爱的爸爸妈妈们:既然你们把孩子带到了这个世界上,就要肩负起教养他们的职责,对他们的将来负责。

案例:不妨让孩子当“小老师”


刘老师能够在幼儿的兴趣点上,融入多种教育,真正使幼儿成为语言的运用者、建构者。这是值得提倡的。

有一天,在早餐后的自由活动中,平时不太爱讲话、做事有点拖拉的王子木小朋友对我说,他会用纸做立体的小天鹅了,还说他是从《大风车》中学来的。现在他想做一只,并请我给他提供大一张大一点的硬纸。我立刻满足了他的要求。于是,他高兴得又是画,又是剪。一会儿,一只美丽的立体天鹅做成了,还真像。接着,他又同我商量:想教小朋友做。这时我有点犹豫了,按常规当时是我组织教育活动的时间了,但我又不忍心扼杀孩子的这个愿望。敢于提出这种要求的孩子还是第一个,更何况是在学习时很被动的王子木。于是,我决定打破常规,由王子木代我上一次“课“,满足他的要求。主意一定,我和王子木一起快速地准备了各种材料。我把孩子们组织好,王子木细致地讲解、演示”天鹅“的做法。活动室里异常安静,每个孩子都聚精会神地盯着这位“小老师”。孩子们开始操作了,“小老师”耐心地指导着有困难的同伴,还真像那么一回事。现在当“小老师”的王子木与平时简直判若两人。在他的指导下,其他小朋友完成的作品也出乎意料地快捷、完整。王子木和小朋友们还有我的脸上都露出了满意的笑容,是满足!是成功!是赞叹!

更令我没想到的是第二天,第三天又有几位小朋友(包括王子木)跑来对我说:“老师,我看图书学会做帽子了,我想教小朋友做帽子。”“老师,我跟小姐姐学会做不倒翁了,我也想教

小朋友做不倒翁。”哟!这可给我出了个难题。这样下去准会“一发而不可收拾”,其他的教育目标什么时间来完成呢?孩子要全面发展,也不能只做手工啊。于是我把这件事作为一个“问题”,组织孩子们讨论。在我的启发、诱导下,他们很快做出了决定:每周周末开展一次“跟我学”的主题活动,由自愿者当“小老师”,学习内容自己确定,学习材料自己筹备,小朋友可以根据自己的愿望选择他喜欢的学习内容和喜欢的“小老师”。

经过几次这样的活动,我发现原来不爱说话的孩子当起“小老师”来也滔滔不绝地讲话,不爱做手工、动手能力弱的孩子也想方设法向家长、电视、图书讨教,并能将捕捉到的新信息及时地传递给同伴。总之,这项活动,锻炼了孩子们的组织能力。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操作能力、获取信息、传递信息的能力也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而我认为更重要的是这项活动激发了孩子们学习的兴趣,这种兴趣又激励孩子们去寻求、去探索、去实践。这种积极的态度将直接影响和促进孩子们各方面的发展,会使他们终身受益。

评析

当幼儿的想说、愿说的需要与教师的计划发生矛盾时,教师应将幼儿的兴趣与需要视作宝贵的教育资源。

这一教育事例,让挖们深切地感受到,当幼儿想说、愿说的需要与教师的疾患发生矛盾时,教师如能尊重幼儿的想法,满足其意愿,及时地调整教育计划,自然地将教育融入幼儿的需要之中,幼儿就会成为主动的、快乐的学习者。同时,教师尊重、平等、接纳的态度,会使幼儿产生表达的自信。教师的支持与鼓励,会成为幼儿主动学习和发展的基石。

当幼儿的交流愿望与教师的计划发生矛盾时,刘老师采用了如下教育措施:

1.打破传统的教育模式,为幼儿提供表达与表现的舞台。

面对孩子的请求,刘老师敢于打破“教师教,幼儿学”的教育模式,及时调整教育计划,接纳幼儿的想法,与幼儿进行角色互换,为幼儿提供表现的机会,让他们过一把当老师的瘾。他们能以小老师的身份在集体面前进行表达,进行分享。同时,老师又和他们一起进行教学准备,为幼儿的成功提供必要的支持与帮助

当面对众多孩子的请求时,刘老师充分相信他们,将自己的“顾虑”作为问题交与孩子们讨论,让他们自己进行决策,使更多的孩子都有了表现与表达的机会。由此,产生了系列活动。

2.让幼儿的兴趣与需要,成为宝贵的教育资源

“小老师”系列活动是由幼儿发起、以幼儿为主体的语言交流活动。首先,“教”者要自己努力学习教的内容,选择教的内容。其次,要自己制订“教”的计划,准备教的材料。在教的过程中,他们要自己组织语言,并学习如何通过语言传递自己的经验。在与同伴的相互作用中,“教”者要主动地运用和调整语言与他人沟通,从而使幼儿在运用语言的过程中,理解了语言的意义,提高了语言能力,积累了多方面的经验。

刘老师能够在幼儿的兴趣点上,融入多种教育,真正使幼儿成为语言的运用者、建构者。这是值得提倡的。

有一天,在早餐后的自由活动中,平时不太爱讲话、做事有点拖拉的王子木小朋友对我说,他会用纸做立体的小天鹅了,还说他是从《大风车》中学来的。现在他想做一只,并请我给他提供大一张大一点的硬纸。我立刻满足了他的要求。于是,他高兴得又是画,又是剪。一会儿,一只美丽的立体天鹅做成了,还真像。接着,他又同我商量:想教小朋友做。这时我有点犹豫了,按常规当时是我组织教育活动的时间了,但我又不忍心扼杀孩子的这个愿望。敢于提出这种要求的孩子还是第一个,更何况是在学习时很被动的王子木。于是,我决定打破常规,由王子木代我上一次“课“,满足他的要求。主意一定,我和王子木一起快速地准备了各种材料。我把孩子们组织好,王子木细致地讲解、演示”天鹅“的做法。活动室里异常安静,每个孩子都聚精会神地盯着这位“小老师”。孩子们开始操作了,“小老师”耐心地指导着有困难的同伴,还真像那么一回事。现在当“小老师”的王子木与平时简直判若两人。在他的指导下,其他小朋友完成的作品也出乎意料地快捷、完整。王子木和小朋友们还有我的脸上都露出了满意的笑容,是满足!是成功!是赞叹!

更令我没想到的是第二天,第三天又有几位小朋友(包括王子木)跑来对我说:“老师,我看图书学会做帽子了,我想教小朋友做帽子。”“老师,我跟小姐姐学会做不倒翁了,我也想教小朋友做不倒翁。”哟!这可给我出了个难题。这样下去准会“一发而不可收拾”,其他的教育目标什么时间来完成呢?孩子要全面发展,也不能只做手工啊。于是我把这件事作为一个“问题”,组织孩子们讨论。在我的启发、诱导下,他们很快做出了决定:每周周末开展一次“跟我学”的主题活动,由自愿者当“小老师”,学习内容自己确定,学习材料自己筹备,小朋友可以根据自己的愿望选择他喜欢的学习内容和喜欢的“小老师”。

经过几次这样的活动,我发现原来不爱说话的孩子当起“小老师”来也滔滔不绝地讲话,不爱做手工、动手能力弱的孩子也想方设法向家长、电视、图书讨教,并能将捕捉到的新信息及时地传递给同伴。总之,这项活动,锻炼了孩子们的组织能力。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操作能力、获取信息、传递信息的能力也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而我认为更重要的是这项活动激发了孩子们学习的兴趣,这种兴趣又激励孩子们去寻求、去探索、去实践。这种积极的态度将直接影响和促进孩子们各方面的发展,会使他们终身受益。

评析

当幼儿的想说、愿说的需要与教师的计划发生矛盾时,教师应将幼儿的兴趣与需要视作宝贵的教育资源。

这一教育事例,让挖们深切地感受到,当幼儿想说、愿说的需要与教师的疾患发生矛盾时,教师如能尊重幼儿的想法,满足其意愿,及时地调整教育计划,自然地将教育融入幼儿的需要之中,幼儿就会成为主动的、快乐的学习者。同时,教师尊重、平等、接纳的态度,会使幼儿产生表达的自信。教师的支持与鼓励,会成为幼儿主动学习和发展的基石。

当幼儿的交流愿望与教师的计划发生矛盾时,刘老师采用了如下教育措施:

1.打破传统的教育模式,为幼儿提供表达与表现的舞台。

面对孩子的请求,刘老师敢于打破“教师教,幼儿学”的教育模式,及时调整教育计划,接纳幼儿的想法,与幼儿进行角色互换,为幼儿提供表现的机会,让他们过一把当老师的瘾。他们能以小老师的身份在集体面前进行表达,进行分享。同时,老师又和他们一起进行教学准备,为幼儿的成功提供必要的支持与帮助

当面对众多孩子的请求时,刘老师充分相信他们,将自己的“顾虑”作为问题交与孩子们讨论,让他们自己进行决策,使更多的孩子都有了表现与表达的机会。由此,产生了系列活动。

2.让幼儿的兴趣与需要,成为宝贵的教育资源

“小老师”系列活动是由幼儿发起、以幼儿为主体的语言交流活动。首先,“教”者要自己努力学习教的内容,选择教的内容。其次,要自己制订“教”的计划,准备教的材料。在教的过程中,他们要自己组织语言,并学习如何通过语言传递自己的经验。在与同伴的相互作用中,“教”者要主动地运用和调整语言与他人沟通,从而使幼儿在运用语言的过程中,理解了语言的意义,提高了语言能力,积累了多方面的经验。

刘老师能够在幼儿的兴趣点上,融入多种教育,真正使幼儿成为语言的运用者、建构者。这是值得提倡的。

幼师资料《案例:爸爸妈妈也来当老师》一文希望您能收藏!“幼儿教师教育网”是专门为给您提供幼师资料而创建的网站。同时,yjs21.com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幼儿园我的爸爸妈妈说课稿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