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齐齐想加入“娃娃家”游戏

05-26

俗话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在平时的学习和工作中,幼儿园教师经常会提前准备一些资料。资料是作用于人类社会实践的一种可供参考的材料。有了资料的协助我们的工作会变得更加顺利!所以,你有哪些值得推荐的幼师资料内容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案例:齐齐想加入“娃娃家”游戏”,欢迎阅读,希望您能够喜欢并分享!

“娃娃家”的活动场地从室内搬到了室外,吸引了大量的幼儿。齐齐爱动脑筋但年龄偏小,他非常想加入“娃娃家”游戏,我对他进行了近一个星期的观察。

第一天,齐齐哭着对我说:“他们不让我玩,我好好地对他们说,他们还是不让我玩。”齐齐无奈,只好选择别的游戏。

第二天,齐齐玩到了“娃娃家”游戏,他对我说:“真好玩,明天我还要玩。”

第三天,齐齐不肯出去玩。他说:“他们不让我到‘娃娃家’。”我问:“你能不能想想办法呢?”过了一会儿,我看见齐齐高兴地在“娃娃家”玩着,他一看到我就得意地说:“我送了他们家一个水池(用纸盒做的),他们就让我玩了。”

第四天,齐齐和“娃娃家”中的同伴吵了起来,问起原因,齐齐说:“他们说我送的水池太破了,不让我来做客,我说:“那你再想个好办法吧。”齐齐说:“不好。我不玩了。”我说:“那你想玩什么?”齐齐说:“我什么也不想玩。”这天,他一直生气。

第五天,游戏刚开始,齐齐就对我说:“我有好办法了”我问:“什么办法?”齐齐说:“我送他们一部电话机。”过了一会儿,我看见齐齐在“娃娃家”里高兴地玩着,我问其他孩子:“你们为什么同意齐齐到你们家来玩呢?”孩子们说:“齐齐送了我们电话机。”

1.幼儿在游戏中经常会遇到想加入某个游戏而被拒绝的问题,齐齐采用的方法是给“娃娃家”送礼物,他不仅满足了参与游戏的需要,而且积累了解决问题的经验。

2.在观察中我发现齐齐虽然聪明、有主见,但在遇到困难时仍然会有生气等消极表现,这也符合幼儿的特点。可贵的是,齐齐并没有逃避,而是想出办法来达到目的,这反映了齐齐良好的个性品质。

3.在一个星期的观察中,我没有给予齐齐太多的帮助,只是在看、等、问、提建议的同时,不断地鼓励齐齐想办法自己解决问题,以培养齐齐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yJS21.Com

Yjs21.coM更多幼师资料延伸读

案例:小班案例娃娃家的秘密


案例记录:

孩子们高兴地玩着圈和皮球,有几个孩子拍球已能拍到五个以上了,围在老师身边要拍给老师看。而洁洁手里捧着个皮球,一直在边上看着小朋友拍球。“洁洁,你试试看。”她摇了摇头。“没关系的,你拍拍看,老师会教你的。”她还是不肯拍,拿着皮球走开了。当我抬头去寻找她的眼神时,她一下又低下了头。轮到妹妹朋友拍球了,洁洁拿着皮球还是不肯拍,我走过去轻轻地问她:“你为什么不拍呢?”她低着头,默不做声。“不会拍是吗?老师教你好吗?”“我……我……”她欲言又止。“轻轻地在老师耳边说吧,我们是好朋友,对吗?”她掂起脚小嘴凑到我耳边轻声说:“小朋友会笑我的。”我明白了,“那你想不想让小朋友为你拍手呢?”“想”,我拉着她的小手,“那我们到边上去,老师教你拍球,好吗?”她点了点头,于是我们一人拿了一个皮球,在场地的角落里练了起来,洁洁拍得可认真啦!

案例分析:

洁洁这孩子胆子较小,性格也较内向,案例中她不肯拍球,怕拍不好被同伴笑话,说明她做事缺乏足够的自信心,担心自己的所作所为会遭到指责与批评,同时孩子也有自己的自尊心,不愿被同伴小看,这时就需要老师的耐心与细致,多给她一点关爱,多一些积极的鼓励,呵护好孩子的自尊心,让她感受到老师给予的爱,帮助她树立起自信心,以积极的态度更好地投入到活动中去。

案例:娃娃家的风波(小班)

活动内容:来园区域活动-娃娃家

活动对象:金储文

提供材料:娃娃家场景,娃娃、小碗、小勺等娃娃家餐具

案例记录:

早上,金储文很早就来到了幼儿园,一来就跑到娃娃家里忙开了。过了一会儿,小朋友们陆陆续续地都来了。忽然天天跑来告诉我说:“蔡老师,金储文在抢娃娃家的刀。”我一看,只见金储文手里紧紧地拽着一把玩具刀,而李歆怡和陶宇昂正想从他手里夺回小刀,宇昂嘴里还嚷着:“这是娃娃家的,这是娃娃家的。”问明原因后,得知金储文从李歆怡手里抢过小刀后一直不放手,要一个人玩,不让当娃娃家妈妈的李歆怡切菜,烧饭。“金储文,你是不是喜欢玩这把小刀啊?”我问他,金储文点点头,“可是娃娃的肚子饿了,想吃饭了,你不把刀还给娃娃的妈妈,妈妈就没法烧饭做菜了,那样娃娃可要饿坏了,你待会儿再玩好吗?”“好吧”金储文想了想,有点儿不情愿地将手里的小刀放了下来,去其他区域玩了。

案例分析:

这一案例说明小班的孩子在活动中往往带有明显的自我中心的倾向,常常以自己的需要作为唯一的标准。案例中金储文拿着小刀不肯放这一行为充分说明了这一点,而且这一年龄阶段的幼儿还喜欢模仿,见别人拿什么就跟着拿什么,别人怎么玩也跟着怎么玩,这样当玩具缺少时就出现了争抢的现象。因此作为教师除了用语言去调解幼儿之间的矛盾外,对小年龄幼儿来讲,同种类的玩具数量应尽量多一些,为孩子的选择、模仿创造条件,以减少因玩具不足而引起的冲突。

案例:娃娃家区域活动反思


案例:

娃娃家游戏小朋友都很喜欢玩。星期二上午区域活动时,玩娃娃家的小朋友是齐志锋、朱沁雪、伍倩和郁晓。齐志锋、朱沁雪把娃娃家的玩具(饼干、馄饨、刀、锅等)在手里摆弄一番后,马上就开始了分工。朱沁雪做妈妈,左手抱着一个娃娃,拿着饼干,正在喂娃娃吃。齐志锋说:“我去上班了,我不吃饭了。”朱沁雪说:“小娃娃饿了,你等会儿。”这时,我看到齐志锋抱着娃娃,朱沁雪把馄饨放在锅里,正在煤气上烧呢。郁晓和伍倩是动手能力比较差的,伍倩又是未上过托班的新小朋友,在玩的时候显然没有齐志锋和朱沁雪熟练,有时候显的手足无措,有时候又在拿着玩具乱敲。

分析与反思:

小班的幼儿好模仿,已经具有了初步的主体意识,他们渴望像成人那样参加各种活动,他们会在假想的情景下反映真实生活,而"娃娃家"又比较接近幼儿的实际生活,所以,小朋友们都很喜欢玩。

丰富的玩具材料是发展幼儿思维和想象的有效途径。通过玩具材料可启发幼儿产生联想、引起游戏愿望,并可以使幼儿游戏活动更有目的,增加幼儿对游戏的兴趣和积极性。但是由于幼儿模仿多,看见别人玩什么,自己也玩什么,看见别人有什么自己就想要什么,所以在游戏初期投放的玩具种类不宜过多,而相同的玩具数量要充足。

再有,小朋友的能力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要把能力好的和能力差的搭配起来,让他们互相带动和感染,共同感受游戏的快乐。

案例:娃娃家的一幕


“你是爸爸,爸爸不抱宝宝,妈妈抱宝宝。”圆玮说着,便伸手去接云公怀中的娃娃。“我是妈妈,是妈妈!”云公说着,双手更紧地抱着娃娃。“我抱一下,抱她吃药。”圆玮不再争抢娃娃,—副商量的语气在同云公协商着。“我是妈妈,妈妈喂宝宝吃药。”云公边说边煞有介事地拿起桌上的小勺,摆出喂娃娃吃药的架式,不再理睬圆玮。他一手抱着娃娃,一手拿着小勺,嘴中念念有词:“不苦,这是果汁。吃药就不打针了。”此时,圆玮插进话来:“爸爸下班啦,爸爸亲亲宝宝。”说着,再次伸出手抱宝宝。“爸爸下班啦,妈妈去做饭。”云公说完,将娃娃递给圆玮,拿起一把刀做起饭来。云公“妈妈”很专注地又是切菜,又是煮饭,圆玮“爸爸”抱着娃娃在旁边督阵,真是一派和谐的家庭气氛。

点评

此一幕使我们看到了2~3岁孩子同样也会逼真地做家务,演绎着家庭和谐的氛围。在模仿中孩子体验了游戏的快乐。随着孩子感觉经验的丰富,他们在游戏中从不会交往发展到能互相协商、协作。教师此时以旁观者的身份,当看到幼儿出现争抢娃娃时,并不急于介入,留给孩子自己解决问题的空间与机会,以欣赏的态度看到孩子的进步与发展,并感到由衷的高兴。

幼儿教师演讲稿:我与孩子齐飞翔


我和孩子齐飞翔

我是一名新教师,毕业时带着同学师长真挚地祝福,我走上了工作岗位,走向了生命的新旅程。可是愿望归愿望,祝福归祝福,现实却并非如此……

总以为幼儿教师就是整天和孩子玩玩闹闹,多有意思。可工作以后,我才体会到了它的真正含义。面对每天的教学和班级管理工作千头万绪,使我一度不知如何下手。我什么都不懂,可什么都要教。当我笨拙地学着给孩子穿衣服、梳辫子、扣纽扣、系鞋带,整天重复着一件又一件同样的琐碎的事情,我苦恼了,迷惘了,甚至想退却……然而有一天,当我坐下来,班里最顽皮的孩子轻轻的走到我身边,他竟对我说:“老师,你很辛苦的!”甜甜的在我脸上亲了一下,我惊呆了!我只知道他会捣蛋、会惹我生气,没想到他还会关心我,无限的感动和幸福涌上心头。我喜欢上了和孩子一起玩,一起分享游戏的快乐,我发现原来孩子也是那么的精彩,甚至有时很高兴于孩子每回走到我身边甜甜的叫一声“妈妈”。这是一种发自内心的呼喊。从此以后,再苦再累,我也心甘情愿。

每天清晨,当家长依依不舍地离开孩子时,他们的目光充满了对教师的期盼。有的孩子体质差,希望得到教师更多的关照,有的孩子智力一般,希望得到教师更好的启迪,有的孩子调皮好动,希望得到教师耐心的教育……为了能与家长有进一步的沟通与交流,在结束了一天的繁忙工作之后,我常常和搭班老师一起进行家访,一次次的对话,一次次的碰撞,一次次的沟通,迎来的是家长们信任,理解,支持的目光。

每一次与孩子共同游戏,我都觉得是一种新的尝试。我是游戏的指导者,又是游戏的参与者,同时也是孩子们的心中的“大孩子”。爱模仿、好动、喜欢游戏,爱听故事,是小班孩子的天性,为此,我常常有意识地将孩子的活动内容与故事或游戏中的某个角色联系起来,让孩子学着做,创造一个轻松有序的教育情节。在满足孩子活动需求的过程中达到练之以行的目的。排队时,我会对孩子说,现在我们来学做“七个小矮人”,一、二、三排好队,看谁的本领最大,由于孩子扮演了角色,个个情绪都很高,不等我说完“三”,他们已排好队了。午睡时,我有意识地用猫妈妈的口吻说,小猫走路静悄悄,不声不响睡午觉,都是妈妈的好宝宝。有时活动进行到一半,突然会发现许多的孩子东倒西歪的,眼睛也不知飘到哪去,这时我会赶紧停下来,然后用鼓励的口吻说:“哇!胡老师要看一下哪个小朋友坐得本领最大!眼睛里面的胡老师最漂亮!”这个时候全班的孩子一个个挺着胸、抬着头、眼睛睁得大大的,好不神气啊!

细心做好保育工作也是必不可少的一个方面。天气转凉了,我就注意检查幼儿的腹部保暖帮助幼儿塞衣裤;冬天来临,小朋友起来小便就容易着凉,我就提醒他们把外衣穿好再去小便,以免孩子着凉。小班的孩子遇到问题不善于主动告诉老师,因此在平时我就注意观察孩子的一些特殊现象,发现平时

特别顽皮的孩子忽然精神不振,平时胃口好的幼儿忽然食欲不佳,就要问问他们是不是不舒服。

如果你想给孩子一片云彩,那么你就必须拥有整个蓝天。你不必沉迷网络、不必精通流行,不必通晓天文地理,但你应该什么都知道。今天的孩子社会经验越来越丰富,他们通过多种媒体接受着各种各样的信息,他们的小脑里装满了问题,如果有一天,孩子问你“老师,恐龙怎么没有了?”你会如何回答呢?“长大了你就会明白了。”用这种话去搪塞孩子的时代已经过去了。为了是自己能尽快成为孩子们心中的那片蓝天?我坚持两条腿走路:一是靠日常的教学相长,二是靠业余的读书充电。休憩时间我就上网查资料,翻阅有关的幼儿杂志,做好信息摘要,使之化为自己的东西,运用到教学中去,信息的交流,知识的不断更新,使我开阔了眼界。在教学教研中,我认真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不断提高自己教育理论水平,主动向带教老师请教孩子的教育方法和一些实际的教学方法。抓住学校安排外出听课的机会,虚心学习,不断反思,及时消化,吸取别人的精华并运用到自己的教学活动中。

一个学年已快过去了,我已能适应孩子,最开心的是,我觉得现在已不像以前那样吃力了,抓得住孩子的心了,特别是户外运动,只要是我一说“Areyouready?”,所有的孩子都会很快的来到我的面前,异口同声道“Yes!”这时我总是会笑得很开心的,然后心里偷偷的告诉自己:“不错哦!”

走进孩子的世界,你会发现孩子有“千百种语言”,他们真的很可爱。那稚嫩的话语,有时可以让人捧腹大笑;有时又让我无言以对,和这班孩子生活在一起,我觉得我是快乐的。走进孩子的天地,你就会看到天空一片晴朗、阳光百般灿烂,你就会发现孩子们也有自己的自尊和自信。孩子是最善良的个体,如果你真心地对待他们,你所得到的就是数以万计的惊喜。这一切就像一股巨大的力量在推动我不断前进。给孩子创造健康良好的心态,优美的环境,七彩的生活,是老师送给孩子最有意义的礼物。选择幼儿教师,不仅仅选择了受人尊重、不仅仅选择了崇高,更多选择的是对孩子的那份爱心。是的,我选择了,我会继续走下去,我会努力的走下去。永远记得班导师的话“平凡的岗位上有许多不平凡的果子,跳一跳,把他摘下来!”

把自己也看成是一个孩子,这样你会学到很多宝贵的东西!孩子需要在充满爱的环境中健康成长,作为新教师的我正努力与孩子间营造相互信任的天空,空中飘着的是平等、尊重、和谐的云彩。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也伴随着我的成长,让我和孩子在爱中一同成长!让我和孩子在爱中一起飞翔!

幼儿园案例分析:娃娃家的争吵


情景再现:

某天中班游戏时间,我正和平常一样静静地旁观着,却看到珈珈从娃娃家跑了出来,见到我就一把抱住我说:“老师,我气死了。”说着就哭了起来。我一边抱着她,一边拍着她的肩膀说:“我感觉你真的很伤心,你愿意和我说说到底发生什么事了吗?”珈珈把我抱得更紧了,哭得更伤心了,但她一句话也没有说。这时.娃娃家的“妈妈”玮玮从娃娃家走了出来,站在离我们不远的地方看着我们,显得有点担忧。我向玮玮招招手,她犹豫了一下走到我身边。我问:“玮玮,你能告诉我发生什么事了吗?”玮玮说:“珈珈是送奶员,她不停地往娃娃家送牛奶,我们都不要了,她还送,我们就把她送的牛奶扔掉了。”我问珈珈:“是这样吗?”珈珈撅着嘴点了点头。我又问玮玮:“你把你的想法告诉珈珈了吗?”玮玮大声说:“我说了,娃娃家的牛奶已经够了,太多了吃不完会坏的。可是她就是不听。"我又问珈珈:“是这样吗?”珈珈又点了点头。我问珈珈:“那你为什么还要送呢?”珈珈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轻轻地说:“我想和他们一起玩。”玮玮认真地说:“不行,娃娃家今天在办生日聚会,客人太多了。”说着就回娃娃家继续游戏了。

珈珈坐在我身边,显得有点难过,我认真地告诉珈珈:“你以后一定要把自己的想法告诉别人,要不然别人会误会你的,知道吗?”珈珈点了点头说:“我知道了。”这时她的样子显得平静多了。“那你还想去玩吗?”我试着鼓励她,可是她一脸茫然,似乎不知道该怎么做。我继续鼓励她:“你看看哪里还需要牛奶?”珈珈转了一圈回来,说:“蛋糕店要用牛奶做蛋糕的,我去试试。”珈珈走到“蛋糕店”,说:“我是送奶员,你们需要牛奶吗?"蛋糕店的“老板”高兴地说:“要的。”珈珈又成了快乐的送奶员,做着送奶的工作。没多久,连“蛋糕店”也不需要牛奶了,珈珈走来走去,东看看西看看.似乎在寻找新的机会。当她路过娃娃家时,她的目光被娃娃家热闹的气氛吸引住了。她站在那儿看了一会儿,终于鼓起勇气对“妈妈”玮玮说:“我也想参加生日聚会。”玮玮想了想,说:“你有礼物吗?”珈珈笑了,高兴地说:“我去买。”她很快跑到“小超市”买了礼物,跟娃娃家的小朋友一起过生日了。

案例分析:

一、引导幼儿表达,让幼儿感知他人的存在

幼儿到了中班阶段,随着自我意识的发展,在同伴交往中开始有了挫折感。这时,引导幼儿在游戏中发现别人的存在,学习表达自己的想法去与人沟通、协商,就显得尤为重要。在案例中,我一直在问两个孩子有没有把自己的想法告诉对方,显然,玮玮已经学会表达了,可是珈珈还不会,所以矛盾出现了。“不能感知他人的存在,不会表达自己的想法"是导致这次冲突的关键。这种挫败体验促使珈珈在以后的交往中愿意去尝试理解别人的想法和感受了。

二、耐心等待,给幼儿成长的空间

游戏是幼儿同伴交往的主要形式,幼儿的许多社会学习都是在游戏中发生的。案例中,“送奶员”珈珈“想和娃娃家的小朋友一起玩”,却不知道怎样加入游戏,所以想通过一次次送牛奶的方法来参与娃娃家的游戏。显然,这一做法并没有达到目的。当幼儿遇到挫折时,我不急着干预,而是耐心等待,给幼儿成长的空间。第一次尝试,珈珈选择了“蛋糕店”,当她鼓起勇气发起交往并获得了同伴的接纳时,她体验到了交往的乐趣,提升了交往的技能。这一次的体验唤起了珈珈的自我满足感。第二次尝试,珈珈勇敢地走向了娃娃家,并大胆表达了自己的想法。听到玮玮问“你有礼物吗”,珈珈马上理解了同伴的意图并调整自己的行为。最终达成了心愿。这次的成功体验对珈珈来说更有意义了,她真正体验到只有双方都乐意把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沟通才会变得顺畅,游戏才能快乐地进行下去。目睹这一过程,我更加确信让幼儿在游戏中获得大量感性经验才是游戏的初衷,游戏中的学习是快乐而有效的。

三、隐性介入,让幼儿体验积极的情感。

当幼儿在游戏中遇到困难、挫折,难以实现自己的游戏愿望时,教师适度的介入是非常必要的。为了不干扰幼儿游戏,我选择了隐性介入的方式,疏导幼儿的负面情绪,让幼儿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并始终让幼儿做游戏的主人。案例中,当珈珈从娃娃家哭着跑出来时,我用拥抱给了她支持。显然,珈珈也感受到了我对她的关爱和信任,她也大胆地用肢体语言给了我回应。负面情绪得以释放。

玮玮站在不远处看着我们,她的样子告诉我她很担忧,不知道我会不会批评她。这时,我向她招手以及耐心倾听,让玮玮不再害怕,大胆地说出心中的委曲.也使我了解了冲突发生的过程。引导幼儿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也是教师的支持作用之一,幼儿就是在这样的游戏氛围中变得自信,从而实现自我成长的。

幼师资料《案例:齐齐想加入“娃娃家”游戏》一文希望您能收藏!“幼儿教师教育网”是专门为给您提供幼师资料而创建的网站。同时,yjs21.com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幼儿园游戏娃娃家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