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随笔:规则世界里的情感

05-27

毫无疑问,当我们身为一名优秀老师时,我们更应该注意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和方式,而教育笔记可以促进老师教育素质和能力的提升。你是不是不太清楚教育笔记应该怎么写呢?小编为此仔细地整理了以下内容《教育随笔:规则世界里的情感》,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教育随笔:规则世界里的情感

我们有时是不是有些这样的苦恼:很喜欢自己班上的孩子们,但只要稍微亲密点,他们就像爬到我们头上来似的,教室里就没有了正常的秩序。所以,我们只能摆出老师的样子,孩子顿时也和我们不亲了。

这是一个规则世界里的情感问题。班级里的规则是孩子安全生活的保证。所以,规则是一定要的,并且一旦确定就得说一不二的。

可我们不情愿地看到,规则同时也拉开了师幼的距离。如何在不可少的规则之中,依然让大家感受班级里师幼的相亲相爱呢?其实,情感是师幼美好相处的润滑剂。

我们心中都是有情感的,我们习惯在“不许做这,只许做那”的或义正言辞、或好言相劝的教导后,加上一句“老师这么做都是为你们好”。M.yjS21.com

可孩子往往搞不懂状况:当嬉闹时,觉得你对他是好的;当要求时,觉得你对他是不好的。因此,当孩子没有感受到“好”的时候,一定不会觉得我们老师的“好”。

同样,在帮助孩子遵守规则、建立秩序的过程中,我们对孩子的“好”,也能理清孩子的想法,调和师幼的关系。

平日,当严肃地处理完一件事,我们总及时地找机会与当事的幼儿亲近地玩耍或聊天,“好像忘了”地传递“这件事不影响我喜欢你”的信息;当一些自认为“老师很喜欢我”的幼儿,违反了常规,我总及时地让全班幼儿一起参与评论,告知“我喜欢的你不可以伤害别的小朋友”的道理。

渐渐地,当孩子明白“规则就是规则,喜欢就是喜欢,规则和喜欢是没有联系”的时候,良好的班级秩序、正常的师幼感情也就形成了。在特殊的时刻给予孩子最需要的关怀,师幼的情感会更亲密。

yjs21.cOm更多教育笔记编辑推荐

教育随笔:幼儿的情感需要


实际上,孩子在幼儿时期有很多情感需要,这些情感需要的满足,对于成长发育中的孩子来说十分重要的。

家长朋友们知道孩子情感需要吗?------孩子成长的六大情感需要被别人爱的需要家长要经常给孩子以鼓励和赞扬,对他提出的正当要求尽可能地接受并帮助解决,从而让他感受到:父母喜欢我,希望我能进步。取得好成绩的需要如果孩子在日常生活中老是有失败的感受,他就会变的灰心丧气。

因此,家长一方面应注意向幼儿提出的要求不宜过高,以免超出孩子的能力限度而使他受挫;另一方面,在提要求时要考虑孩子的特点,使他能够在某一方面取得进步成绩,并享受到由此带来的乐趣。归属集体的需要孩子往往很喜欢和别的小朋友一起玩,一起学习,在集体中得到快乐。

如果长时间独处,孩子的情绪就会受到压抑产生抑郁情绪。家长应该设法为孩子创造与幼儿园同伴共同学习和娱乐的机会。即使孩子暂时不得不离开集体(如生病住院、放假回老家等),家长也要设法通过捎口信等多种途径,让孩子了解到伙伴对他的思念,从而让他时刻体会到幼儿园集体的温暖。自尊的需要孩子学什么、怎么学,玩什么、怎样玩等不要由家长硬性规定,家长应明智地激发孩子开动脑筋去想去做,并让他在自我评价中增强责任感。孩子一旦有了进步,则应及时作出肯定的评价和积极的鼓励。摆脱过失感的需要有些孩子犯了过错或经历了几次失败,就精神不振,家长此时若再盲目指责,就更容易使其形成心理压抑的状态。

因此,家长要心平气和地对待孩子的过失,让他知道每个人都会犯错误,只要改正了就是好孩子。克服胆怯的需要当孩子对陌生的活动产生胆怯的心理而不愿参加时,家长的任务不是催逼他去做或吓唬他,而是有意识地引导他避免不幸和伤害。当孩子不小心跌倒磕破膝盖,这时家长千万不能大惊小怪地制造恐怖气氛,而是安慰他:不要紧张,血流出来还会在身体里长出来的。对孩子害怕的事情,家长要加以解释,以消除他的顾虑。情感的建立会形成一种无声的动力,情感过程也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过程。家长心里有了孩子,孩子就愿意和家长在一起,就产生了亲切感,

家长尊重、理解、关心孩子,孩子就更加尊敬家长。这样不仅可以促使孩子自觉地接受家长的教诲,还可以使孩子的学习兴趣得以提高,良好的学习习惯得以养成。

教育随笔:情感交流效应


教育随笔:情感交流效应

我班的嘉嘉小朋友,年龄比其它孩子小,不足三岁。在刚进幼儿园时,爸爸送的,爸爸是位非常有耐心的家长,一直与她说道理。我们老师一靠近她,她就会躲的远远的。第一天我对她只是简单的交流,多关注她,她需要帮助时第一时间给予。哭的时候,我就会抱抱她,问她一些家里的事情。户外活动时,她不敢与小朋友一起玩,我就鼓励她,小家伙很机灵,慢慢的她就与我亲近了,耶逐渐的适应了幼儿园生活。

她前两天因为感冒发烧没有来幼儿园上学。平时她来的时候,总是在我身边转来转去的,一句老师怎样了,老师又怎样了。这天早晨一进教室,就看见她站在桌子旁,可是因为忙于接待其他小朋友,还没来得及问候问候小家伙。嘉嘉在离我较近的地方,看了看我,想说什么,却没有说出口,我刹那间注意到她的表情,我立刻意识到是我冷淡了孩子。于是,我立即走到她身边注视着她,热情地说:“呀,小糖豆(嘉嘉小名)的病好了吗?老师都想你了!并请轻轻地在她脸上抚摸了一下。她一下子抬起了头来,高兴的答应了一声,笑了。

孩子是敏感的,特别希望得到老师的关爱,就连一声问候,也会使她们感到老师是喜欢他的。由此我想到,作为一名幼儿教师,应更加细心一些,不能忽视孩子的情感,要珍惜爱护她们天真的心灵。

教育随笔:不要违反规则


教育随笔:不要违反规则

游戏是孩子们最喜欢活动之一,游戏可以让孩子们在玩中学到很多知识。可是在每次活动中,总有一些孩子有意或者无意的去违犯游戏规则。

今天的户外活动中,我们玩猫捉老鼠的游戏时,大部分幼儿都手拉手围成圆圈作粮食囤,四名幼儿在圆圈里面扮猫,其余的幼儿扮老鼠在圆圈外面。老鼠要设法钻进“粮食囤内偷“粮食”(皮球),幼儿把偷到的“粮食”放到老鼠洞中。

游戏开始了,扮猫的四个幼儿非常灵敏,四个幼儿东窜西蹦,玩得热火朝天。这时一只球正好滚到作粮食囤的李光浩的脚边,李光浩顺势把球踢出了圈外,这个动作正好被我看见。于是在下一轮的游戏中,我让李光浩和另三名小朋友扮猫。我和小朋友一起拉手作粮食囤。这时,正好有一个皮球滚到了我的脚下,于是我也一脚把皮球踢开了,这是立刻有几个坚持正义的幼儿大声喊道:“李老师犯规了,李老师犯规了”。这时,我故意做出检讨的样子,低下头说:“我不是故意的,我错了,”。显然理李光浩也看见了我的举动,脸儿刷得就红了。我大声喊道“李光浩,我不犯规了,你快点捉老鼠。”

在接下来的几轮游戏中,李光浩小朋友东非常遵守规则,一次也没有犯规。

孩子在游戏中有意或无意的不遵守规则时,需要我们及时提醒,只要我们提醒的方法得当,他们很快就会改正。

教育随笔:规则重在坚持


教育随笔:规则重在坚持

经过前几次的活动后,我发现,孩子们在区域活动时一定明确规则要求。因为具体形象性是幼儿思维的主要特点,幼儿往往从直觉的、具体的方面去辨别是非、理解事物。活动中需要遵守哪些规则,该怎么做,在活动前就必须告诉幼儿,让幼儿心中有数。因此,在活动前要对幼儿的行为提出具体的、合理的、坚持一贯的要求。例如:进区前要进行插卡选区;活动时要保持安静,操作时不随便走动,请求帮助要说悄悄话,不能影响别人;活动中要爱护操作材料,轻拿轻放;听到结束信号应马上停止操作,收拾整理材料等等。为了较好地帮助幼儿将这些要求转化到自己的行动中去,在每一次活动前,教师都根据上一次活动的情况进一步明确要求,强调需注意的问题。如:在上一次活动中发现幼儿在材料收放中存在问题(幼儿动作慢,听到结束信号不及时放下手中材料,材料放得不整齐等),那这一次活动前教师就应强调这方面的要求,帮助幼儿调节自己的行为。可以这样提醒幼儿:今天我们活动结束时还要比一比哪个区的小朋友收放材料又快又整齐。让幼儿充分注意这一问题,并努力按老师的要求去做。

规则的遵守贵在坚持,教师的引导提醒,幼儿的自我约束,才能使孩子的规则意识不断得到强化,帮助孩子不断形成规则意识。

教育随笔:规则的重要性


在上午的集体活动“钻山洞”中,小朋友分组进行活动,在玩一玩塑料圈的游戏中,探索钻圈的方法,有三位小朋友在我的指导下示范钻圈,孩子的示范过程还没有结束,其他旁观的孩子就忍不住自己开始进行游戏了,原本排好的队伍一下子变得乱糟糟的,这时我停止了游戏,并向幼儿说明了游戏规则,活动开始前大家大家先排好队,等小朋友示范结束后再进行游戏,小朋友的示范刚刚结束,其他小朋友就一拥而上,我只能再次中断游戏,告诉他们要一个一个轮流进行。

4~5岁幼儿的规则意识刚刚开始萌芽,他们还不能控制自己,遵守游戏规则。每当幼儿在运动中发生争抢的时候,都要及时制止,并提出规则。同时还要根据幼儿的个体差异,及时调节活动的内容。我在幼儿进行活动中,根据幼儿的神情动作,进行相应的帮助和指导,让幼儿根据自己的能力选择不同的路线,使每个幼儿都挑战了自我。

对于小班幼儿来说,规则是至关重要的,没有规则,不成方圆。

教育随笔:最遵守规则的孩子


我们经常会在生活活动的时候玩一个游戏——小小邮递员,这个游戏可以锻炼孩子们掌握地理知识,孩子们可以通过送信游戏,知道很多地方,如:北京、上海、天津等,还有很多外国的国家:美国、英国、法国等,通过玩这个游戏我也知道了孩子掌握的知识是很丰富的。

有一天吃过午饭我们像往常一样在玩这个游戏,可是XXX的一句话让我很为之震惊,也记忆深刻,当小朋友们问他的信送给谁的时候,他皱皱眉头说:“我要送给中三班最遵守纪律的孩子!”听到这句话后,原本吵吵闹闹的教师一下子变得鸦雀无声了……顿时间我也找到了一个让孩子们能够自觉安静下来不说话的好方法。

平时我们都是通过拍手、拍铃鼓或者做小游戏的方法引起孩子的注意,让孩子们安静下来,但是时间久了,孩子们对这些都没有了新鲜感,这些也就不再对孩子有效果了,但是这个游戏却可以让孩子们很自觉地遵守纪律了,而且孩子们也任然沉浸在游戏的欢乐气氛中。

孩子们已经中班了,孩子们大了也就懂事了,有时候很吵的时候我也会听到有孩子会像小老师一样在说:“别吵啦”,“安静一会儿可以吗”……纪律在孩子们的心中已经有了初步的印象了,通过孩子们自律能力的慢慢提高,我相信:我们班的孩子都是最遵守纪律的孩子!他们是最棒的。

教育随笔:孩子的世界


教育随笔:孩子的世界

我们班有一位叫月儿的小朋友,平时,很有礼貌,做什么事情基本上都能自己独立的完成,有时候,我喜欢和她在一起说说话,月儿说话有时特别逗,词汇量想对的比较丰富,于是,我天天就找她聊聊天,以此套近乎,说我们是好朋友,时间长了,她也会说:恩,我和郑老师是好朋友.

还记得有一次,潘老师调休了,上午没有来,而别的老师又找我去有事.于是,就请别的老师来帮我带一个上午的班,等我把事情办完了,回来的时候,阿姨告诉我说,从我走了以后,月儿就开始哭了,哭了很长时间才停下来,一边哭还一边说,我不要你,我要郑老师,我要潘老师.后来,就知道了,别看月儿平时挺能说的,可是其实胆子还是很小的.

到中班,月儿进步了很多,有一天,在和月儿说话时,突然,想起来,就对她说,月儿,咱们是好朋友,不如你今天到我家去吧,我告诉妈妈一声,明天,我再带你来幼儿园,你明天再回家.说完了,我看着月儿,只见她很为难的样子,我就接着问了:怎么,不行啊,月儿就摇了摇头.

那天,阿姨就和月儿的妈妈说起了此事,月儿的妈妈就马上说了:好啊,我同意月儿去郑老师家,我知道以后,就故意去找月儿,问她愿意不愿意去我家,我问她为什么不愿意,她说爸爸妈妈不同意,这时,我就说了,妈妈不是同意了吗?你可不能骗我啊.妈妈同意了吗?我知道她平时很诚实,从来都不撒谎,她不会说没同意的,只见,月儿犹豫了一下,开始往下流眼泪,我就开始安慰她,我说:你怎么了,又没有什么关系,我们不是好朋友吗?你去我家玩也没有关系啊.后来,我就没有强迫她,就安慰了她一会,

第二天月儿来上学的时候,妈妈和我说月儿回家说自己胆子太小了,怎么办呢?看来孩子对于自己的认识还是很清楚的,有时候,有很多事情孩子自己很清楚,只是孩子的自我控制能力比较差,所以对于一些事情,才需要成人一遍又一遍不停的提醒,孩子的世界看来也还是很丰富的.他们也有自己的思想自己的想法.并不只是我们想像的那么的简单哦.

说了这么半天,也不知道自己到底想要表达的是什么,只是觉得有时候,孩子确实给我的生活增添了许多的乐趣.他们用自己的小世界丰富了我的世界.

教育随笔:灵活运用 ?内化规则


教育随笔:灵活运用内化规则

蒙台梭利认为:“儿童的自觉性和自我认识是通过爱实现的。儿童自身具有发展的能力,有自我教育的方法。”因此,通过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区域活动,教师要做一名幼儿学习的观察者,细心观察每个幼儿的活动意图、思维方式,即使发现幼儿做错也不急于干预,而是给予幼儿思考的时间,让幼儿在操作中进行自我教育。在幼儿的规则培养过程中,还需要我们从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出发,灵活运用多种方法,待之以恒地进行巩固。

1、正面语言提示。这个方法因简捷、方便具有时效性而经常被采用。但是在指导过程中,要注意指导语的艺术性。有时可以是直观的,即用正向语汇代替负向言语,如孩子在区域里大声吵闹时,告诉孩子“别吵了”,不如告诉孩子玩玩具要安静,如果有问题可以小声交谈,不要影响其他小朋友。有时可采取带有启发性、建议性的语言,如表演区的幼儿因为争抢角色而发生纠纷时,教师可以启发他们进行协商,引导幼儿自己找到解决的方法。

2、简单动作暗示。教师在指导过程中,适当运用动作提醒幼儿,不仅可以减少幼儿的心理压力,也可以让幼儿在模仿中学习遵守规则。例如:当发现建构区的幼儿拿着积木乱扔时,我悄悄来到了他们的身边,和他们一起操作,在拿取最小积木时,我们用双手将它捧在手心,然后再轻轻放下,显示了我对它的珍惜。我的举动影响了幼儿,在以后操作中,再也没有出现乱扔积木的现象。

3、及时调整材料。当孩子违反了规则时,我就会反思,是什么原因让孩子克无法遵守规则,是孩子忘记了?是孩子不懂?是孩子的生理、心理还没有发展起足够的自制力?还是材料等其他因素的干扰?如,结构区的幼儿持久性差,往往还没有拼出成型的作品就离开,玩具扔得乱七八糟。这时教师就要仔细考虑,是不是材料太小、术单调、操作性不强,继而就要对材料进行调整,分别增加一些性质不一、型号不一的材料如易拉罐、纸盒等辅助材料,并扩大结构区的场地,这样就提高了幼儿对结构区的兴趣,改掉了以往不良的操作习惯,形成了良好的结构区活动常规。

4、行为评价。当幼儿在活动结束后,教师在必要和可能的情况下,可组织幼儿进行交流与评价,以促进幼儿巩固良好的常规。这时,教师的评价可以是表扬性的,如“你把项链串得真长”,表扬幼儿专心学习,坚持学习,有始有终地完成一项任务,可以是勉励性的,如“今天的面条做的真香下次记得把工具送回小筐,那就更棒了”。可以是讨论性的,如“墙面操作的棋子为什么用完后要放回盒子”;通过讨论让孩子了解到,如果不这样做,材料就会摆放凌乱,不容易找到,影响别的小朋友继续操作等。这样,除了让幼儿有参与感外,也能让幼儿真正了解规则的意义,自然而然地认同区域规则,并且能够确实遵守。

感谢您阅读“幼儿教师教育网”的《教育随笔:规则世界里的情感》一文,希望能解决您找不到教育笔记时遇到的问题和疑惑,同时,yjs21.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教育随笔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