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杜威的教育思想对幼儿的意义

05-27

俗话说,做什么事都要有计划和准备。在平日里的学习中,幼儿园教师时常会提前准备好有用的资料。资料的定义比较广,可以指生活学习资料。资料可以作为参考给我们一些学习工作灵感。所以,你有哪些值得推荐的幼师资料内容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案例:杜威的教育思想对幼儿的意义”,欢迎您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助益!

一、杜威教育思想主要内容

"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的改造"是杜威教育理论中的三个核心命题。这三个命题紧密相联,从不同侧面揭示出杜威对教育基本问题的看法。下面将杜威的教育理论作一简单的介绍。

(一)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改造"

杜威指出,能满足儿童的需要和兴趣,是为儿童所喜爱的生活。生长论则要求尊重儿童,使一切教育和教学合于儿童的心理发展水平和兴趣、需要的要求。杜威还认为,一切真正的教育是从经验中产生的。要求教育过程中应尊重儿童的身心发展条件与水平,顾及儿童的兴趣,提高儿童参与教育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学校即社会

杜威认为人们在社会中参加真实的生活,才是身心成长和改造经验的正当途径。所以教师把课堂变成儿童的乐园,引导儿童积极自愿地投入活动,从活动中不知不觉地养成品德和获得知识,实现生活、生长和经验的改造。

(三)道德教育论

杜威说:"道德是教育的最高和最终的目的。"道德过程和教育过程是统一的,他主张在活动中培养儿童的道德品质,其次是要求结合智育的目的。

二、杜威教育思想的现代价值探讨

(一)从根本上转变了传统教育单向的、灌输性的教育模式

尊重教育对象的独立人格及其成长的自发性、自主性和自觉性,使其内在的潜能和活力得以恰如其分的激发,从而最大限度地实现因材施教。

以其经验论哲学为基础,杜威要求从做中学,从经验中学。杜威主张以活动性的、经验性的主动作业来取代传统的书本式教材,这种活动性的、经验性的作业包括园艺、烹饪、缝纫、印刷、纺织、油漆、绘画、游戏等,能克服旧课程和教材的弊端。他指出,"学校各种形式的实际生活的目的,主要的不是在于它们的本身,或者在于厨工、缝纫工、木工和泥水工的专门技能,而是在于它们在社会方向能与外部生活相联系;同时在个人方面能反映儿童关于动作表现和做某事的愿望和需要,是关于建设的和创造的而不是被动的和顺从的。这些形式的重要意义是在社会和个人两方面之间保持一种协调……"

(二)打破了以往学校教育自我封闭、于课堂和书本教学的传统方式

使各种社会教育资源(包括虚拟的)都能成为可整合的、有机的和活化的教育因素,从而形成适宜的教育氛围,使儿童可在有意识、无意识和下意识的学习和生活中接受到丰富的教育信息,极大地提高教育的效率。

杜威一直反对将成人和专家编就的以完整的逻辑体系为表现形式的教材作为教育的起点,认为新的教育必须以直接经验为起点,并强调对直接经验加以组织、抽象和概括,不然,"经验将支离破碎,以致混乱不堪。"儿童的课堂生活就是儿童的生长。而儿童生长依据一定的条件,这些条件就是儿童的兴趣、本能、需要、依赖性和可塑性以及已经形成的习惯。儿童具有交际、探究、制作和艺术的兴趣和本能,这些兴趣和本能的自然展现,就是儿童生活,就是儿童的教育生活或课堂生活。

(三)有意识地将以往教、学、做割裂分离的传统教学方法整合起来,调动儿童的各种感官参与学习。

20世纪的心理学、教育学、脑科学、行为科学、信息科学、传播学、人类学,以及各种相关的儿童研究与实验,包括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网络社会的不断拓展等,都从不同的方面支持了这一思想,并得到了众多教育教学实验的证实。杜威的教育理论,特别是儿童教育的思想是在继承和学习传统,在进行大量实验研究之后提出的教育整体改革的创新思路。因此可以说,杜威的思想是20世纪初教育创新的典范,也是我们今天探求教育创新之路的重要借鉴。

(四)道德教育的目的不能脱离社会生活,而且道德教育还应在社会生活中进行。

幼儿园必须是一种社会生活,社会的观念和社会兴趣只有在一个真正的社会环境中才能发展;还要求园内学习应与园外学习联系起来,因为幼儿园的社会生活毕竟不能完全代表幼儿园以外的生活。可见"学校即社会"在杜威那儿不仅是教学改革的要求,也是道德教育变革的要求。

杜威并未细微地描述这种新个人主义的具体内容,但从他的《旧个人主义与新个人主义》一文中可以看到,新个人主义具有两个特征:一是重视社会性,具体表征有二枣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合作和强调政府对经济活动的控制,落实到教育上就是要求培养儿童的合作精神;二是重视理智的作用,认为新个人主义不是要求愚忠于社会,而应在顾及社会的同时解放个人的精神,使个人能理智地、富有建设性地运用科学的方法,谋求社会的改善。

三、当前幼儿教育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当前幼儿教育存在的问题

考察当前的幼儿教育实践,教育活动的主体问题并没有很好得到解决。主要表现是:

1、不少教师严然以教育活动"主宰"者的身份出现,与孩子不是朋友关系、知心人的关系,而多是教育者与被教育者的关系、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关系;

2、教育、教学过程中,不少教师严然以"权威"的身份出现,在孩子的学习活动中与孩子不是指导与被指导的关系,而多是"我说-你听"的关系、"我要求-你来做"的关系;

3、在教育、教学目标达成上,不少教师过分强调"师道尊严",不是根据孩子的需求去确立标准,而是必须按照教师的要求去发展,等等。上述种种,突出地反映为孩子还没有成为教育活动的主体,更没有成为发展的主体。

4、教育重看护、轻养成;重知识技能培训、轻道德情感和良好习惯的培养;

5、重智育、轻其他诸育;重园内的阶段性教育、轻幼儿教育的终身性和对家庭及社会教育资源的利用;

6、重单项的学科实验、轻综合性及整体性改革的现状。

7、追求某一方面的发展忽视全面发展;追求少数人的发展而忽视全体幼儿的发展。

8、追求外在的工具价值,忽高幼儿内在的主体价值;追求统一的共性,忽视主体性和个性的发展等。

以上存在的问题正好与杜威的教育思想逆向而行。

(二)运用杜威严厉地批评了传统教育的弊端的原理。评析幼儿园教育弊端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1、幼儿园同社会生活隔离;

2、课程与儿童需要及现实生活需要脱节;

3、教学是灌输式的,幼儿园充当消极的听众的接色;

4、教师在课堂上充当监督者或独裁者。

(三)当前幼儿教育存在的问题后果

1、造成幼儿园的最大的浪费,幼儿园不可能利用儿童在家庭日常生活中获得的经验;

2、破坏了教育的统一性,造成了儿童生命的浪费;

3、阻碍了儿童思维的发展;

4、由于传统课程教材本身不适应个人需要和个人能力而失去了教育价值;

5、课程和教学方法划一,使儿童失去学习的兴趣和动力;

6、造成教学双方在精神上的紧张。

四、杜威教育思想对当今幼儿教育的意义

(一)加强教育、幼儿园与社会生活的联系。

"使学校不只是消极地适应现代社会化的变化,而且要积极参与社会生活的优化;要求尊重儿童心理发展水平,使教育过程既具有成效,本身又有乐趣;要求加强理论与实践的联系,使理论能有效地指导实践并使自己受到检验和发展,等等,"这些至今对幼儿园教育依然有很大的启发意义。

杜威要求以道德文化的力量加强对经济(尤其是市场经济)活动的规范与调控,要求培养一种新型的人以适应变世,要求将教育的工具价值与内在价值结合起来,要求克服教育教学中知识与行为、知识与道德、理智与情感、感性与理性诸方面的对立等等,这些对当今教育的启发意义也不是枝节的,而是具有重大理论价值与实际意义的。正因为如此,我们可以说杜威是现代教育史中的巨人,在现代乃至当代教育史中,其影响之大,无人堪与媲美,20世纪世界诸国教育的发展。

(二)教育不是为儿童的未来生活做准备,而是儿童生活本身。

儿童的教育生活是什么?杜威在《学校与社会》中认为,儿童的课堂生活就是儿童的生长。而儿童生长依据一定的条件,这些条件就是儿童的兴趣、本能、需要、依赖性和可塑性以及已经形成的习惯。儿童具有交际、探究、制作和艺术的兴趣和本能,这些兴趣和本能的自然展现,就是儿童生活,就是儿童的教育生活或课堂生活。"开放课堂"、"隐性课程"、"合作学习"等一系列新的教育观念和课堂教学改革研究,赋予课堂生活更丰富的内容。关注课堂生活,拓展课堂生活空间、内容和形式,成为现代课堂教学改革的共同课题。

(三)变教师讲授、幼儿园静听的教学方式为教师与幼儿共同活动、共同经验的教学方式;把书本降到次要的地位,活动是主要的,教学也不再限于教室之内。

传统的教学方法是一种沿袭甚久、积弊甚深的教学方法,教学活动是在教室这个专门设定的场所里进行的。教师站在讲台上向学生灌输与现实生活无涉亦不合乎儿童理解力的系统性很强、逻辑性很强的教科书,儿童则坐在固定的位置上,静听和记诵教科书。这种方法是一种典型的以教师、教科书、教室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幼儿、幼儿的活动、教室以外的世界是没有什么地位的。传统教学方法的目的在于使儿童获取知识。但由于这种知识脱离生活、不合儿童志趣,结果儿童虽能背诵它、记住它以应付提问、考试和升学,但却不能真正掌握它。儿童处于消极的、被动的地位,兴趣、爱好受到剥夺和压制,能力发展和主动性受到压抑和束缚,教室如同牢狱,儿童如同囚犯,教师如同看守,书本如同刑具,教学和学习如同服刑,全无半点乐趣。整个教育、整个学校没有多少生机和活力。对传统的教学方法,杜威一直持尖锐的批判度,他所要做的变革就是:"变教师讲授、学生静听的教学方式为师生共同活动、共同经验的教学方式;把书本降到次要的地位,活动是主要的,教学也不再限于教室之内。"

(四)以获取知识为目的还是以培养智慧为目的的区别

杜威提出的教学方法论所体现的不仅仅是教学方法的变革,也不仅仅是教学论的变革,而是整个教育观念的变革。正是这种新的教学方法揭示了杜威教育与传统教育理论的根本区别。这种区别就是以获取知识为目的还是以培养智慧为目的的区别。他说:"知识与智慧的区别,是多年来存在的老问题,然而还需要不断地重新提出来。知识仅仅是已经获得并储存起来的学问;而智慧则是运用学问去指导改善生活的各种能力。"杜威要原是人的智慧,即明智地行为、行动的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传统教育以知识为目的并以知识来扼杀智慧,杜威则以智慧为目的并以知识来增进智慧。对于活动而言,知识永远是从属的。杜威是从更根本的意义上论述教育的。

(五)通过反思与研究提出了几个值得重视的问题:

(l)提倡"爱的教育",要求教育者用爱心作为与教育对象沟通和与之相互理解的精神依托,有了爱则任何顽劣的儿童都会被感化,任何艰难的教育工作都会被推进,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将会发生根本性的变化,矛盾与隔阂将会在"教学相长"的环境和氛围中冰释,信任、关心、理解与相互支持将成为维系良好师生关系的纽带。

(2)道德教育重新引起全球范围的重视,人文精神再次确立了其重要的教育地位,知识与技能的教育只能给人以生存的工具与方法,却不能阻止人类爆发战争、毁坏自然、实施犯罪。以至最终毁灭人类自身,只有弘扬优秀的传统道德、确立新型的社会公德,人类才能更好地生存和发展。

(3)"情商"与情感智慧的提出进一步揭示了人类学习的规律,对于智力基本相同的受教育群体来说,养成良好的习惯。拥有正常而丰富的人类情感、确立远大的志向、具备良好的意志品质、培养广泛的兴趣和爱好是其学习能否成功和持续发展的关键,虽是"非智力因素",却是智力能否得到合理发展的必要条件。

(4)全民教育和终身教育是人类追求自我整体完善的重要途径,就像一个巨大的坐标体系能帮助人们规范和规划自身的生存与发展,而幼儿教育则是其中最重要和最关键的基础。

(5)知识经济时代对教育创新的需求使得以往超凡脱俗的学校教育不得不考虑诸如资源、经营和效率等问题,教育与经济的关系不再只是有没有钱办教育的问题,而是如何利用有限的人、财、物办更加高质量、高水平的教育的问题,并使之能更有效地为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

(6)信息技术等的发展促进了学习化社会、学习化家庭的产生,为现代教育地发展营造了更好的环境,提供了更先进的技术保证,其重要的变革意义不仅在于可以产生层出不穷的硬件和软件,还可以为人们思维的开拓及广泛的交流提供无限的发展空间,通过现实和虚拟的学习降低教育的成本、优化教育的内容。提高教育的效率。

Yjs21.Com更多幼师资料扩展阅读

案例:教育机智源自对孩子的挚爱


课间活动时分,我听到办公室外有不少孩子吵吵闹闹的声音,便走出去看个究竟。刚一出门,便被门外的一切惊呆了:不少孩子双手撑在地上,头朝下,双脚往墙上伸直,整个人倒立着。

这是多么危险的游戏!“别”字刚开口,我便下意识地摁住了嘴,害怕由于我的大声说话惊吓了他们,由此带来意外的不测。再仔细一看,雪白的墙壁上留下了许多班驳的小脚印。

怎么办?!怎么办?!我心乱如麻。突然,我看见一个孩子双手撑在墙壁上在看那些顽皮孩子玩倒立游戏,他的身子和墙壁形成了一个弧洞。我急中生智,决定利用墙壁教孩子玩钻山洞游戏!

想到这儿,我忙招呼旁边的小朋友:“看,老师和李明一起玩钻山洞游戏啦!”我指导正在旁边观看玩倒立游戏的小朋友一个接一个双手撑在墙上,双脚并拢放在墙根之外,这样形成了一个长长的弧洞。孩子从这边猫着腰钻进弧洞,或者手脚着地钻过去,接着又从那边搭起来,脸上洋溢着欢笑,玩得可欢了!那些玩倒立游戏的小朋友见状纷纷站起来,加入了钻山洞游戏的行列……

一场虚惊终于结束了,我如释重负地松了口气。我一方面利用晨间谈话、课间和幼儿个别交流、集体讨论交流等方式对幼儿进行了安全教育,同时也进行了深刻反思,孩子好奇心强,看见电视里和大孩子玩那种危险游戏,不分青红皂白便学着做,这是由于他们的年龄特点决定的,他们不能分辨是非,一味地好模仿。作为一名幼儿教师应该懂得幼儿的年龄特点,考虑到幼儿本身的因素,然后根据他们自身的这些特点,找到合适的方法,引导他们玩安全又有情趣的游戏,这样才能促进他们身心全面发展。

翻开以前的这篇教育笔记,那惊险又可怕的一幕至今历历在目……如果有其他孩子上前一推,倒立的孩子因双手支撑不住,手一松,头撞在地上;或者,时间一长,孩子脑子充血倒流;或者,老师大声一吼,孩子一受惊吓,头撞在墙上;或者……

我不敢想象由于幼儿和教师不经意的举动会发生怎样可怕的局面:是大哭小叫、痛哭流涕还是怎样的惊慌失措?总之,那样的场面是我们不忍也是不想看到的。

一般教师看到孩子玩危险游戏,闪现在眼前的只有一个词:制止!而且是越快越好!所以,河东狮吼、严词厉句是最为快捷而又最有效的方式!我也本能地想运用它赶快制止这场突如其来的险象环生的局面!

但,多年来积聚在我脑海里的教育理念闪电般告诉我:冷静!冷静!千万要冷静!大声吼叫的后果会是什么?会不会惊吓了孩子?会不会因为我的大声叫唤引起更大的危险等等,一系列的问题时刻提醒和警告我。我所有的思绪全部聚焦几个字:孩子一定要安全!

上面教育随笔中的两个“怎么办?!怎么办?!”正是复杂心情的最好见证!但同时理智又告诉我:必须尽快结束这场危险的游戏!因为幼儿好奇好玩好模仿的年龄特点,已有不少幼儿跃跃欲试想加入这支“特殊的队伍”。无疑这是不能不及时制止的时刻了!我的心情岂止用“心乱如麻”四个字来形容和表达?!在这样紧张又忙乱的时刻,我一遍遍告诉自己:一切都会过去,一定会找到好办法的!我对自己说要是能及时找到孩子喜欢的游戏,既能吸引所有的孩子又能转移玩倒立游戏孩子的注意力,一举两得该多好呀!

所以当我的视线触及旁边双手撑在墙上正聚精会神观看的小朋友时,我的思维一下子活跃起来,马上联想到我们在课间常玩的钻山洞游戏,那是两个两个小朋友搭成的长长的山洞,我何不利用一面墙壁当个小朋友做成山洞呢?如果让一部分孩子先玩起钻山洞游戏,一定能吸引那些玩倒立游戏的孩子……

新《纲要》说:教师的态度和管理方式应有助于形成安全、温馨的心理环境;言行举止应成为幼儿学习的良好榜样。我觉得我是把这句话时时刻刻放在心里,而不是挂在嘴上。如果我平时不看那么多教育杂志,不及时调整和更新教育观念,不把《纲要》精神落实到实处,不了解孩子的心理特点和年龄特征,或者平时不重视孩子的一言一行,不把孩子放在最重要的位置,我想坏事不可能变成好事,也不可能在关键时刻找到这么好的教育机智,赢得孩子的喜欢和爱戴。

在以后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我碰到了类似“化险为趣”的事件,如孩子带来军帽发生争抢事件,我引导他们轮流带军帽学做解放军……

我深深感到,作为一名普通的幼儿教师,只要我们心里时刻装着孩子,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思考,真正把新《纲要》精神化做实实在在的行动,我想我们一定能走进孩子的世界,赢得孩子最真最纯的心灵!

案例:小班案例环境对幼儿的重要


案例记录:

美术自由探索活动时间,一些幼儿在玩色室里玩着“小手小脚跳舞”的游戏,孩子们玩得非常高兴。

郁郁一会儿用小手印上颜料在墙上印小手,一会儿印整个手掌,一会儿又用手握拳印小拳头,再用手指在一边点画,他非常认真地印画着,一会儿一幅美丽的画诞生了。

玩了一会儿,他对其他小朋友用小脚在纸上跳舞产生了兴趣,他也想去玩,但又有点担心自己的小脚会弄脏,老师看到这一情况时就对他说:“不用担心,去试试看,你会觉得很开心。”听了老师的话,又看到伙伴们玩得这么开心,他终于忍不住了,也脱下鞋袜,加入了伙伴们的行列。他首先用小脚踩在了红色的颜料里,然后站到纸上,看到自己的脚印清晰地印在纸上,他开心地笑起来。于是,他又换了一种颜色来印,印完了以后,他看着印迹对旁边的小朋友说:“你看这两种颜色放在一起变成了另一种颜色,多好看啊!”紧接着,郁郁不停地变着用不同的颜色来印,印成了各种图案,一边印一边对旁边的同伴说:“这是两只小脚在跳舞,这是一条彩色的小路,这几只小脚象蝴蝶一样在飞。”

案例分析:

郁郁在这次活动的开始只局限于用手来印画,后来受到同伴的影响,老师的适时鼓励,他开始尝试着用脚作画。对于一个小班小朋友来说,同伴和环境的影响更能达到好的效果,看到同伴玩的开心,他也会想着去尝试。由此可以看出环境对幼儿的影响是很大的,环境可以对幼儿起到鼓励的作用,让原本不敢去尝试的幼儿也能去探索、尝试。(郁郁也在同伴和环境的影响下,加入了小脚作画的行列。)在作画的过程中,他发现了颜色变化的秘密,还把自己的发现和同伴一起分享。从中可以看出,他对这一玩色的方法非常感兴趣,在玩的过程中从不敢玩到玩出自己的想法,这是一个很大的进步。

郁郁在这次活动中,通过自己的探索、尝试,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

案例:碰到问题怎么办(大班)

活动内容:我来造座山

观察对象:镭镭

提供材料:沙、各种棍子、模具

案例记录:

全园视艺探索活动时间,小朋友们都在自己喜欢的活动场地上玩。镭镭来到了沙雕区域,准备在沙的海洋里好好地游玩。他和身边的几个同伴商量了一下,准备在今天的活动中造一座很高的山。商量完了,他就开始动手造了起来。他先用铲子挖沙,把挖来的沙不断地堆在一起。这时他发现只用沙堆起来,这座山是不牢的,沙会往下掉落。于是,他一边往上堆沙,一边用手不停的把沙按按紧,这样一来,一座高山慢慢地造好了。

镭镭很高兴,这时候他又有了一个新的主意。他说:“我看到很多山都有隧道,我们也一起来挖个隧道吧。”伙伴们都很同意了,他们决定一起来挖个隧道。镭镭先用一根细棍来挖,发现只能挖一点点,这个办法不是很好。他又去选用了一根两头细,当中粗的棍子来挖。这一次,隧道很快被挖开来了,但是,山也有一部分象要倒下来。这时镭镭马上让同伴用手把山扶住,不让山倒下来。在两个人共同配合下,山没有倒下,隧道也快挖好了。

但是,镭镭又发现了一个问题,棍子比较短,不能一下子把隧道挖通,怎么办呢?镭镭想了想,又有了一个主意,从山的两头往里挖,在当中碰头,这样不就可以了吗?想好了就马上做,他拿了两根棍子分别从两头往里挖,慢慢的一条隧道终于挖好了,镭镭高兴地跳了起来“我们成功了,我们成功了!”

案例分析:

在这次活动中,镭镭通过自己的努力完成了造山、挖隧道这两样工作,在这过程中,镭镭碰到了很多困难,但是他没有放弃,而是不断动脑筋、想办法,最终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了成功,在这一过程中,镭镭体会到了成功的快乐。

幼儿是很喜欢沙雕活动的,镭镭在活动中始终充满了兴趣,遇到了山要倒下来,他马上就有了对策,在两手的配合下,让山顺利造好。当挖隧道时碰到了困难,他马上想到了同伴,让同伴和自己配合,一起完成了任务。当工具不够长时,他想出了从两头一起往当中挖的好办法,最终解决了问题。

在这次活动中,镭镭的动手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同伴合作的能力、想象能力都有了很大的提高。他在活动中得到了锻炼,相信他会不断的进步。

案例:对幼儿教育的一种反思


谁都不会否认,幼儿教育应该给幼儿以知识,应该发展幼儿的能力,应该激发幼儿积极的情感。我认为这还不够,幼儿教育还应让幼儿感受到幸福。并且,我坚信,幼儿有没有获得幸福,是衡量幼儿教育成效的最根本的标准。本文试图对这一问题作一种理论上的反思。

1.幸福是美好童年不可缺少的

幸福是人类的根本追求,人类的一切奋斗都指向最终的幸福。幸福是主体的一种积极的心理感受,这种感受是同人生的内在生命力量联系在一起的。一切与人的身心健康成长相关的积极感受才是幸福。因此,幸福不是一种外在的恩赐,幸福也不等同于物欲享受。儿童在生命成长的过程中,除了机体在生长发育外,他的精神也在成长。儿童来到人世,就开始建构自己的精神世界,进入如蒙台梭利所说的“精神胚胎”期。这个时期,不同于他的“生理胚胎”期,也不同于日后的成人生活阶段。蒙台梭利认为,“生活最重要的时期并非大学时代,而是人生之初,即从出生到6岁这一阶段。这是因为,这一时期正是人的潜能,其最伟大的工具,本身开始形成之时。不仅仅是智能,人的所有心理能力亦然。”精神胚胎期,儿童开始心理建构的工作。这种工作,是儿童生命本能的自然展开。儿童在成长过程中也许的确不能缺少成人的协助,但儿童主要的和根本的是依靠自己的力量使自己长大成人。“儿童并非毫无能力,并非须事事依赖成人,好似一只等待成人灌注的器皿。正是儿童‘创造’了人,没有一个人不是从曾经经历过的儿童时代的创造而长大成人的。”“是儿童自己从周围世界中吸取材料,是儿童用这些材料造就未来的人。”儿童生命成长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这种创造能力是其心理世界不断发展和完善的原动力。对于儿童来说,不受任何阻碍地投入到自己的创造活动之中,就是最大的幸福。正因为如此,我们必须把儿童在其内在的巨大潜能指引下的创造、建构活动,看作是对整个人类的建构和完善,是人类迈向真正自由和幸福的必须经历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儿童“创造了人类智能的所有要素,以及人类所幸具有一切。”对儿童而言,这个过程本身就是一个十分幸福的过程,只有当儿童的精神建构活动不断受到成人的无理阻挡的时候是例外。

总之,儿童的幸福是与儿童的精神世界的成长联系在一起的。一切有利于儿童精神世界成长的活动,一切与儿童的身心发展需要一致的活动都有可能给儿童带来幸福。一切违抗儿童成长内在力量的、外在强加的活动对儿童来说均无幸福可言的,甚至是不幸的。必须指出的是,幸福是一种真正的愉快,它可能外露,也可能内藏。所谓真正的愉快是指这种感受是发自儿童内心的,是与其成长的方向一致的。幸福的感受能引发儿童不断地创造、探究和成长。愉快不一定都是幸福,不当的物欲、无理的要求、侵犯他人的快感等均与幸福无关。

2.幸福为什么与部分幼儿失之交臂

现实生活是否让幼儿感受到了幸福?这个问题涉及到影响幼儿生活的所有方面,本文受篇幅所限,无法对这个问题作全面深入的讨论,而只从幸福为何远离幼儿、至少是部分幼儿的成因方面作一些粗略的讨论。首先,我要认定的一点是,许多儿童感受到了幸福,他们生活在幸福中,并为了幸福而生活着。同时,我也断定,还有许多儿童并没有真正地体验到幸福,或者没有充分地体验到幸福。儿童有没有体验到幸福,不是凭成人去问儿童幸福不幸福就可以断定的。这需要了解儿童的现实生活,了解儿童的真实感受,要从儿童生命尤其是精神生命成长的历程中辨析儿童是否真正感受到了幸福。为什么有那么多幼教专业人士在呐喊“发展儿童的主体性,进行主体性教育”?为什么会在我们的儿童教育领域中出现“愉快教育”的术语?这是因为,在我们的教育实践甚至某些教育理论中,儿童没有主体性体现,儿童作为学习主体的地位没有得到确认,儿童在生活和学习的过程中并没有感到真正的愉快。进而可以说,儿童的生活和学习并没有与儿童内在的不断萌发的生命力取得一致。因而至少并非所有的儿童都真正感受到了幸福。社会、家长及教师应为儿童真正的幸福而努力,这是一切真正关心儿童健康成长的有识之士的共同心声。那么,在一个美好的社会制度下,幸福是如何与儿童至少部分儿童失之交臂的呢?

幸福观的偏差。教师尤其是家长,经常把幸福等同于物质生活条件的优裕,等同于成人为儿童创设的各种成人认为十分优越的条件。不可否认,物质生活条件的改善和提高的确是影响人生幸福的一个方面,但这仅仅是外在的方面,物质富有者不能感受到真正幸福的大有人在。儿童同样也是如此。必要的物质条件是儿童真正的幸福生活所不可缺少的,但这并不意味着物质条件越丰富,就越幸福。对有的儿童来说,各种图书的确会给他带来内心的愉快感受,使他在阅读的过程中感受到幸福;但也有的儿童在众多的图书面前无所适从,茫然失措,图书并没有给他带来积极的感受。同样,有的儿童在钢琴面前积极而兴奋,乐此不疲;但也有的儿童见了钢琴就烦躁不安。成人经常为儿童在不断丰富了的生活中没有感到幸福或没有出现成人期待的结果而苦恼,这是一种偏差了的幸福观导致的苦恼。这种苦恼的背后,是儿童的不幸福甚至是由于被迫顺从而带来的苦难。因此,一定的物质条件是幸福感受的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条件。只有在一定的物质条件下个体所从事的活动、所获得的体验与其生命成长尤其是内在精神成长取得一致,内在的生命潜能得以不断激发时,个体才能有真正的幸福感受。所以,对于与儿童生活紧密相关的成人来说,了解儿童,了解儿童的需要和兴趣,了解儿童精神世界成长和发展的规律,就是“发现儿童生命的法则”。教师和家长“必须遵循这些法则而行动,因为它们表明了普天下共同的人的权利,”并为儿童的成长、为儿童生命法则的展开提供适宜的而非奢侈的条件。只有这样,儿童才能得到真正的幸福。在幸福观偏差方面,还需要注意的是成人经常误把儿童的“高兴”、“愉快”当作幸福本身,甚至在生活和活动中刻意去追求这种‘高兴”和“愉快”的效果。在家庭经常能听家长们廉价的许诺;在幼儿园,经常能看到教师以本应属于儿童自身权利之一的游戏作为幼儿学习的奖赏,经常听到教师在要求儿童“高兴地”说和“高兴地”唱。其实,在这种要求下,儿童脸上挤出来的“笑容”是短暂而廉价的,也是转眼即逝的。那并不是真正的高兴和愉快,因为它们并不是发自儿童内心,并不是建立在儿童对学习内容理解的基础上的,儿童的内在需要并没有真正参与其中。

其次,对个体需要认识的偏差。个体能否真正体验到幸福,关键在于当前的活动是否与个体的需要或兴趣协调一致。在现实生活中,成人经常把自己的需要和意志强加给儿童。有的成人以为,自己需要的,儿童也一定需要。其实,儿童与成人处于生命历程的不同阶段,他们不可能有完全相同的需要。儿童在生命法则展开的过程中,有特殊的需要和兴趣。卢梭在其经典名着《爱弥儿》中有一段十分明了的表述:一个成年人确实必须知道许多对儿童似乎无用的东西。可是,成人所应当知道的一切,难道儿童都该学、都能学吗?把做儿童时用得着的东西教给儿童,你可以见到那已是很够他忙的了。为什么要叫他去求那也许终生都用不着的学问,而忽略那些足以满足他现时需要的学问呢?卢梭提出的问题,其实在今天的儿童教育中还没有得到彻底的解决。家庭教育的内容不断扩展,在每周五天工作制下,还有许多儿童在并不愉快更不幸福地度过他们的“星期六”和“星期七”(对他们来说不存在双休日);幼儿园课程内容不断超载,人们只知道往幼儿园课程里不停地添加内容,从没有想到儿童的发展是否真正需要这些内容,也从不考虑是否要从现有的课程中减去些什么、课程的内容对儿童是否适合。人们要在幼儿园课程中注入成人自己为适应不断发展的社会而需要学习的内容。但儿童不是成人,儿童的生活不同于成人的生活。正如杜威所指出的“儿童的世界是一个具有他们个人兴趣的人的世界,而不是一个事实和规律的世界。儿童世界的主要特质,不是什么与外界事物相符合这个意义上的真理,而是感情和同情。”“儿童一切需要中最合乎人道的需要,即他的精神的、心灵的迫切需要,却被忽视了。在儿童心灵里活着的人依然被压抑着。”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说,要解放儿童。要知道,儿童自有其特殊需要,无视这些需要,就是无视儿童的幸福。

最后,对儿童学习认识的偏差。儿童是怎么学习的?3~6岁的幼儿是怎么学习的?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都必须正确回答这个问题。幼儿的学习不同于中小学生的学习。幼儿的学习是同幼儿的一日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一日生活是幼儿学习的内容,也是幼儿学习的过程。因此,除了集体教学活动以外,在幼儿园中,一日生活的其他环节,如饮食、劳动、游戏、散步、卫生等等都是幼儿的学习活动,也都是幼儿的学习内容。幼儿学习这些内容的主要方式不是坐而静听,而是在特定的生活和学习情境中通过多种感官参与活动。如果缺少了动手、动口、动脑的机会,就不可能有真正有效的学习,这是现代儿童心理发展理论所明示的。

而现实是,幼儿经常地被安置在一个需要端正静坐的环境里。在某些幼儿园,幼儿连动手的机会都没有,因为他们的手被要求摆放在自己的大腿上。对幼儿而言,动作就是思维,幼儿在动作中学习。但幼儿动作被控制了,难道不影响幼儿动脑吗?儿童需要活动。蒙台棱利在50多年前就揭示了这一点:“儿童对活动的需要几乎比对食物的需要更为强烈。……如果我们给他这个活动场地,我们将会看到,这些从来不能满足的使人苦恼的小孩现在转变成为愉快的工作者。出名的破坏者变成他周围器物的最热心的保护者。一个行动和活动杂乱无章的吵闹喧嚷的孩子,转变成为一个精神宁静、非常有秩序的人了。”可见,活动对于幼儿是多么的重要,活动又是多么有效地在改变幼儿。是儿童的生命潜能作用影响着活动的时长及活动的性质和质量,并使儿童在重复有变化的活动中感受到真正的幸福。

3.幸福是幼儿教育的应有之义

通过以上的讨论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儿童的幸福与成人的作为紧密联系在一起,从一定意义上说,是成人的干预使儿童没有充分感受到真正的幸福。同时,我们也可以认定,成人的努力──朝着儿童生命潜能成长的方向的努力能使儿童更好地拥有幸福。我认为,幸福是科学的幼儿教育的应有之义。这是因为:

一方面,教育作为人类社会的一项智慧性的文明事业,它是人类幸福的有机构成部分,即“幸福需要教育”。因此,教育是人类包括儿童幸福生活所必不可少的。教育是在人类幸福的光辉映照下的伟大工程,而幼儿教育是这一工程的核心和起始,幼儿正是由于接受了教育,才促进了身体、认知、情感等方面的发展,使他能更好地感受并创造幸福。另一方面,教育应包容幸福。当然,全面包容幸福的教育一定是依循现代心理科学、教育科学而实施的教育,是确实有助于儿童生命潜能发展的教育,即科学的教育。科学的儿童教育,其出发点和归宿是儿童的幸福;科学的儿童教育,其内容和过程应该能够激起儿童的幸福感受,让儿童感到满足和兴奋。使儿童教育充满幸福的关键在于“在儿童教育中运用隐藏在儿童内心深处的那些力量”,这“不仅可能,而且必须这样做”。苏联教育家赞可夫说过:“了解儿童,了解他们的爱好和才能,了解他们的精神世界,了解他们的欢乐和忧愁,恐怕没有比这一点更重要的事了。”只有这样,儿童教育才可能与儿童的兴趣与需要联系起来,与儿童的发展联系起来,最终与儿童的幸福联系起来。

案例:教师对幼儿教育的心得体会


幼儿阶段是人生的奠基阶段,而幼儿教师是年轻一代最初的启蒙教师,在幼儿成长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幼儿园不同于中小学,幼儿教育形式是以为基本活动形式。寓教于之中,是幼儿共同的活动形式。

作为教师首先应该是孩子的朋友,在平等的关系中,教师是幼儿的伙伴,使幼儿在心理上到安全,放松,让他益生活在自由、尊重、平等、合作的气氛中,在这气氛中,让幼儿充分的活动,获得表达自己欲望和能力的机会。

我们班每个孩子的个性不相同,有的孩子活泼大方,他们能主动表现自己,来到客人能主动打招呼。听到音乐就能翩翩起舞,为大家表演,这样的是我们所倡导的,但了有些孩子,他们在里比较活泼,一旦离开了们们熟悉的环境,或家里来了客人,或者幼儿园来了陌生人参观等等,他们变利很胆怯,不敢说话。这种胆怯性格的形成,大多因为缺乏锻炼的机会,缺少表现自己的勇气的条件,如果不及时加以引导,将严重影响幼儿一生的发展。

胆怯的幼儿往往没有勇气在众人面前讲话。或说话场音很小,为改变这种胆怯的性格,我们努力为和提供幼儿“说“的机会,让幼儿在每个人面前表达自己欲望和自己的感情。

案例:在艺术活动中对幼儿情感教育


一、有关背景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将幼儿园教育相对划分为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大领域。然而这五大领域的内容互相促进,互相渗透,从不同的角度促进幼儿情感、态度、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发展。由此可见,幼儿教育将情感教育作为幼儿教育的重中之重,然而,无论是哪一领域的教育内容,都应充分发挥其情感教育功能,促进幼儿健全人格的形成,重视幼儿在活动过程中的情感体验。尤其是艺术活动更能较好地实现情感教育目标。

在开展《特别的我》的主题活动中孩子们拿着小时侯自己的照片边说:“你看,我小时侯要找妈妈哭了,很不开心。”“我小时侯拿到汽车玩具了,你瞧,我笑得真开心。”看着孩子对此有极大的兴趣于是就开展了《我的心情》的活动。通过此活动将情感教育溶入其中,让孩子们能在乐中学习,寓教于乐开展艺术主题活动。

该活动为艺术综合活动,以情感教育为主线,渗透了多个领域的内容,同时整合了多种活动形式(如:游戏、音乐、绘画等),整个活动围绕着“情感”两个字展开。注重“体验”,允许孩子之间的差异存在,引导孩子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心情。

二、课堂实录及分析

(一)教师出示心情脸谱让幼儿观察他们今天的心情怎么样?

(二)游戏“摸箱”——猜猜我的心情。

教师在摸箱里准备六个面贴有不同心情脸谱的娃娃。

1.第一次摸箱。掷出“伤心”的表情

师:这是什么表情?能模仿一下吗?

(幼儿没有用语言回答,有三位幼儿分别用哭、皱眉等表情来表现)

师:(教师在黑板上出示“伤心”脸谱)这是什么样的心情?你在什么时候会伤心?

幼1:爸爸打我时我会伤心。

幼2:大人不给我买玩具时,我会伤心。

幼3:我摔跤的时候会伤心。

教师对幼儿的回答只是简单表示认同或表扬。

2.第二次摸箱

师:这是什么表情?

幼1:紧张

师:你怎么看出来的?

幼1:眼睛睁得大大的,头上还有汗出来。

师:请你们来模仿一下这个表情好吗?(第一位幼儿用眼睛睁得大大地表现紧张;第二位幼儿用人紧缩发抖表现紧张。)

师:两位小朋友用不同的表情、动作来表现,但都表现出了紧张的样子,真不错。

3.教师将摸箱里的其他表情的娃娃拿出来向小朋友简单地进行了介绍,并出示相应的心情脸谱。

(二)欣赏音乐,给音乐配上相应地心情脸谱

师:请小朋友听两段音乐,听听它们有什么不同

1.幼儿完整欣赏音乐

师:谁能给这两段音乐配上合适地心情脸谱

幼1:分别配上“高兴”、“伤心”的脸谱。

师:你为什么给这两段音乐配上“高兴”和“伤心”地心情脸谱?

幼1:第一段音乐很欢快,第二段音乐很慢,不好听,听了不舒服。

师:他是根据自己听了音乐以后,心里的感觉来配心情脸谱的,不错!其它小朋友还有没有不同的感受?

幼2:分别配“高兴”、“惊讶”的脸谱

师:你为什么这样配?

幼2:第一段音乐很开心,第二段音乐有点恐怖,所以“惊讶”

师:还有不同的吗?

幼3:分别用“惊讶”、“生气”表示

师:说说你的理由

幼3:我听第一段怎么这么快,觉得很惊讶,第二段音乐很慢,好像一个人在生气。

师:小朋友都将自己不同的感受用心情脸谱表示出来,都很好。

(三)幼儿用简单的脸谱画出自己这两天的心情,并与同伴交流。

1.师:这两天你的心情怎样?把它画出来,和同伴聊聊。

幼儿画心情脸谱。

师:谁愿意将自己的心情告诉大家?

幼1:这两天我很高兴,因为我去南湖公园玩了。

幼2:妈妈带我去麦当劳了,我很高兴。

幼3:我很生气,因为早上来幼儿园的时候陈泽彦打我了。

师:小朋友,我们能让他高兴起来吗?

幼4:我和他做好朋友。

幼5:我做了高兴的娃娃送给他。

师:小朋友这样帮助你,你现在的心情好点了吗?

幼3:好了。

2.请小朋友把自己的心情脸谱加载心情树上。(结束)

三、讨论:

1、在艺术活动中应如何对幼儿进行情感的教育?

2、由于孩子们在每天每时每刻都有不同的心情,应通过什么方法和手段让孩子们在情感上体验到更多的快乐?

四、简析:

一.让孩子在轻松愉快的环境大胆地体验情感、表达情感

随着教师对新《纲要》的不断深入学习和内化,教师领会到什么是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的角色定位,在孩子的一日活动中,教师是孩子学习的朋友和合作伙伴,有了这样一种宽松的心理环境,孩子乐于将自己的情感表现出来。同时富有童趣、能激发孩子活动兴趣和欲望的物质环境,也是孩子体验和表达情感的前提。如本次活动中中,设计了幼儿喜欢玩的摸箱,还有可爱的心情树,让幼儿在充满童趣的环境中活动,体验情感。

二.在艺术活动中注重体验和表现,培养幼儿良好的情感

情感教育用说教很难取得成功,它必须通过幼儿实实在在的体验才能顺利开展。在对幼儿进行情感教育时,

教师必须为幼儿创造能够进行感受的条件,并通过感受用适当的方法进行表现。在以上这一活动中,通过游戏让孩子感受到欢乐,同时借助音乐欣赏,让幼儿在接受艺术熏陶的同时,用自己独特的理解感受音乐带来的情感并进行表现。对于这个环节,首先教师能够充分利用艺术活动的情感教育功能,用《动物狂欢节》和《洋娃娃葬礼曲》两段绝然不同的音乐让孩子体验不同的情感,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其次,教师尊重幼儿独特的情感体验,对于孩子的不同感受表示接纳和认同,体现教育的人本性。

但是在这一环节中,教师的引导不够,显得比较单调,孩子对音乐的理解是多角度的,可以从音乐的节奏、根据音乐想象不同的情景、听音乐以后自己心里的感觉等等来理解音乐,教师首先应该肯定孩子不同角度的音乐感受,同时可以通过引导,让孩子产生更丰富的情感体验。另外,教师可以让孩子再听一遍音乐或分段欣赏音乐,让更多的幼儿对音乐产生感受,并用适当的方法来表现感受。

在最后一个环节让孩子将自己的心情画下来,一方面可以让孩子学习表达自己的情感,另一方面能让学习释放自己的心情。充分尊重幼儿的意愿,让愿意将自己心情告诉同伴的幼儿上来讲述自己的心情,当一位幼儿因为同伴打他的时候他非常生气时,及时加以引导,让同伴一起来帮助他。但是当幼儿的帮助只局限在送礼物给他时,教师却还可以通过其它途径来让他高兴,如:大家唱首歌、跳歌舞。这样可以更好地将艺术活动渗透在情感教育中

为此,教师在幼儿表现情感的过程中要尽量缩短教师教的时间,延长儿童自由表现的时间,允许并鼓励儿童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和表现。在艺术表现过程中,

教师注重自身情感的渗透,引导儿童体验作品的情感,抒发自己的真实情感。在艺术表现的过程中,儿童不仅自然地抒发了情感,同时发展了创造性。

喜欢《案例:杜威的教育思想对幼儿的意义》一文吗?“幼儿教师教育网”希望带您更加了解幼师资料,同时,yjs21.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幼儿园游戏的意义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