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音乐活动的反思

05-28

古人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幼儿园教师在工作过程中,都需要提前寻找一些资料。资料可以指人事物的相关多类信息、情报。资料可以帮助我们更高效地完成各项工作。只不过,你是否知道有哪些幼师资料种类呢?为此,小编从网络上为大家精心整理了《案例:音乐活动的反思》,欢迎您阅读和收藏,并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为了迎接明年的市一级的评估,我们幼儿园领导决定,为了提高我们园的整体素质。首先,应该从老师的教学能力上要进一步提高。于是从五月开始,我们组织了全园老师进行了观摩课。这也是给老师一个平台,使大家通过这个窗口能互相学习、互相提高、取长补短的机会。

第一轮的音乐活动结束了,我首先谈谈自己的反思。我的音乐活动:歌曲《小熊过桥》,在整个活动中,孩子还是放不开,比较被动。在掌握3/4拍时,由于有附点,因此掌握的不是很好。给孩子准备的小桥比较局限。因此限制了孩子的想法。在指导孩子进行节奏练习是,难度不适合中班,在制定目标时就过于难了,所以,孩子的兴趣就不是很高,没有激情,到后面进行演唱时,歌词也记不清楚,节奏也不是很准。再一个我在进行活动中,自己也有些紧张,有几个环节自己也出了小小的差错。总的感觉,我的这节音乐活动比较失败。在评课时,各位老师对这节课也做了很好的评价,有优点、也指出了缺点。我们也互相看了别的老师的课,我感觉大二班彭老师的课上的挺好,思路比较新颖,有创意,而且整个课各个环节比较连贯,形式也多样,孩子的常规很好。所以我一定吸取教训,注意自己的缺点,向好的老师学习,在教学上要有创新能力。

计算活动的反思

为了上好这节计算课,首先我精心做了准备,从选择内容到活动的设计,都是用了一定的心思,教案也是改了好几遍。目标很明确就是学习理解“6”的组成,懂得交换两个部分数的位置合起来总数不变的规律。因为数学知识具有逻辑性特别强的特点。我们应该在数学活动中应该提供一些渗透着正确的、幼儿可接受的、可感兴趣的数概念的活动材料,让幼儿通过与材料的相互作用,理解数学知识、发展思维能力。那怎么样为幼儿数学活动提供材料呢?我认真仔细分析了活动的目标、要求、确定合适的材料。同时还考虑材料是否蕴涵所要形成的数学知识,是否能促进幼儿的思维发展以及是否符合本班幼儿的实际情况。我在设计活动时,一开始就以游戏的形式来引发课题,使幼儿能引起兴趣。首先是分糖果游戏,每人准备了一个盘子,让幼儿给盘子里放6块糖,这一下,孩子的兴趣大大地提高了。紧接着让他们把这6块糖拿到两只手里,看有哪几中拿法。有些能力强的孩子就能说出“6”块糖的分法。从中也知道“6”的组成。由于幼儿的发展水平是不平衡的,存在着很大的个体差异,有的孩子能很快理解新活动的玩法,积极投入到操作过程中去,而有的孩子则感到困难,甚至无从下手。针对这种情况,为了保证每个幼儿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我又设计了不同层次的游戏活动,逐步掌握“6”的组成,整个活动,幼儿在游戏中掌握了数学知识,而且玩的很开心。

幼儿的数学活动离不开教师的指导,因而在延伸活动中,给幼儿提供了背景图和操作卡,使孩子通过观察,让幼儿把数字卡帖到正确的位置。这种操作卡,孩子很乐于摆弄,同时也掌握了数学内容。

最后在评课时,各位老师也提出了自己不同的看法和见解。如:彭老师提出:糖可以放在桌子上、分解号没有帖、全面性不够等。郭老师提出:让孩子去发现,老师不必提出规律、对口令时,老师说的太多、虽然游戏很多,可在三个游戏场景布置出来、直接带孩子去科学宫等方式,巧妙地联系一个整体的游戏、还可以是金钥匙,通过一关,再通过另一关等形式。她们提的都很好,使我从中又学到很多东西,得到提高,不断进步。

体育活动的反思

由于我们正在进行的主题活动是:“伞的世界”,因此在设计体育活动时选择的内容是:“一物多玩——雨伞”。我设计的目标是:1、通过尝试伞的多种玩法,发展幼儿的走、跑、跳、爬、钻等基本动作。并且在尝试中发展幼儿的创造力、协调能力和合作能力。

我在设计

活动时,主要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让幼儿听音乐自由进场,然后进行热身运动。第二部分也就是主要部分,让幼儿通过尝试着不同的方法玩伞。在活动过程中,我不断根据游戏情景的发展和活动的进程,启发幼儿创造性地使用材料。如:雨伞可以想象成小河、独木桥等。另一方面,器材的开放性使不同运动水平的幼儿都能找到与自己能力想宜的锻炼方式。不同的幼儿尝试了各种难易不同的运动方式。尤其在比赛送伞游戏中,幼儿表现的非常活跃,各个都很投入。重点训练了双脚向前并跳、跑的基本动作,另外还指导幼儿在跑的过程中学会传递伞。尤其到后面游戏“猫捉老鼠”,幼儿很喜欢玩,能听口令迅速跑。总之,在整个活动过程中,都是让幼儿自主进行的,使幼儿感到高兴和快乐。M.yjS21.COm

在评课时,各位老师谈了自己的看法。总结出活动中的不足:前面活动量不够、密度大一些。后面的活动量大,运动后应缓一些不能太急坐下。郭老师的看法:进场后就直接利用伞,在原地玩,不要再放下伞,要把每个孩子的动作连贯起来,在原地反复练习,增加难度、密度。活动量没有有机地连接起来。在猫捉老鼠游戏时,要组织一个比较缓和的动作游戏。另外,体育常规不太好,一定要训练体育常规。主要原因是由于对幼儿体育活动不够重视,造成幼儿提议活动的随意性和盲目性。所以对于上述诸多问题,应该全面地分析并加以解决。从思想上要提高,在实践中丰富知识和经验,在实践中开拓。提高幼儿活动兴趣、调动幼儿积极主动地参与体育活动的有效手段。

yJS21.com更多精选幼师资料阅读

案例:小班音乐活动反思


关于小班音乐欣赏活动《摇篮曲》的几点思考

一.音乐活动要整合幼儿的已有经验

《纲要》中指出,幼儿没有经历就没有经验。可见生活已有经验对幼儿学习的重要性。尤其象音乐欣赏类型这种对小班幼儿而言相对较抽象的内容,更应顾及到他们的已有经验与需要。

“摇篮曲”中妈妈与孩子的爱抚、关爱等正是小班幼儿特别需要、印象深刻的生活经验。由于小班的孩子们对父母的依恋很敏感,常常会有孩子想家,想爸爸、妈妈。幼儿认知、情感等都有了一定的积累。因此在活动中老师的引导下,幼儿更能理解音乐性质、乐意表现音乐。在欣赏《摇篮曲》时,他们不仅能用安静柔和的嗓声演唱,而且能用动作表示对娃娃的关心:有的幼儿做拍娃娃的动作;有的幼儿做摇摇篮的动作;还有的幼儿做轻抚娃娃的动作,体现了美好的情感。这种生活经验的自然整合,是活动顺利开展的保障。

二、应选择有明显特征的音乐让幼儿欣赏

让小班幼儿欣赏音乐,首先要考虑音乐本身对幼儿是否具有吸引力,那么选材就显得很重要。首先应选择一些具有明显音响特征和情感色彩的音乐让幼儿充分感受,培养幼儿对音的高低、长短、强弱、音色等基本要素的辨别能力并从中得到陶冶。这些音乐中,歌曲所占的比重较大,因为歌曲中有歌词,幼儿容易理解。所以我选择了宁静安详的《摇篮曲》。

三、音乐活动应满足幼儿各种情感的需要积极丰富的情感是幼儿终身收益、也是他们当前非常需要满足与发展的内容之一。

在活动中,我创设了哄宝宝睡觉的场景。通过游戏,满足幼儿各种情感的需要与发展。如让幼儿扮演妈妈、爸爸。这样在让幼儿充分感受音乐性质的同时,满足了幼儿非常想要模仿成人这类情感的需求。

在实践后,我反思到:若能在欣赏“摇篮曲”后将这一问题抛给幼儿(如:谁听了摇篮曲也会谁着,他们谁在哪?)这样更能提升欣赏摇篮曲的意义。活动给予孩子的并非只是一首能哄宝宝睡觉的摇篮曲,更是一首让每样事物都入睡的舒缓、安静、优美的摇篮曲。这才是摇篮曲欣赏的更高价值。

案例:活动反思:在欣赏音乐中培养幼儿的倾听能力


在欣赏音乐中培养幼儿的倾听能力

随着最近天气的寒冷,我适时地为幼儿选择了歌曲《雪花和雨滴》,尝试着让幼儿欣赏。随着音乐的展开,幼儿被优美的旋律所慢慢地吸引着,听完第一遍音乐后,全班竟响起了一片轻轻的由衷的欢笑声,我不由地被幼儿的情绪所感动着,也为我找到了能与幼儿产生共鸣兴趣的活动内容所激励着,随着幼儿情绪的投入,我适时地抓住时机,要求幼儿能倾听音乐,听清歌词。我没有运用传统教师念、幼儿跟着学的方法,而是采用了以下方法:(1)欣赏第一遍,请幼儿说出听到的一个词(2)欣赏第二遍,请幼儿说出听到的一句话。(3)欣赏第三遍,请幼儿小声跟着念。(4)播放音乐,请幼儿边念边用动作或表情来表现乐曲。幼儿自主选择或当雪花或当雨滴,但要求幼儿要能随音乐的变化,表现雪花和小雨滴落下时的不同,结果幼儿的学习兴趣很高,一首歌曲在欢快的气氛中很快就被幼儿掌握了。

我想,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生活经验的积累,中班幼儿对学习等活动产生了厚的兴趣,他们从被动的学习开始转向主动的学习,观察引发幼儿的兴趣点,是一堂课成败的关键。今天我运用的方法,让幼儿从情绪上受到优秀歌曲本身所蕴藏的美的旋律所感染,在倾听中寻找歌词,这种类似于捉迷藏游戏的方法,让幼儿在游戏的氛围中既学习了歌曲,又不知不觉的锻炼了倾听能力。倾听虽然目标定于语言领域,但在音乐中同样也需要倾听,也是幼儿与人交往的不可缺少的一种能力。因此,在各种活动有机地渗透倾听能力的培养,是非常必要的。

案例:音乐时间


每次孩子们一进午睡室就各自忙自己的事。可有的孩子在午睡室里玩;有的趁机和同伴吵闹,老师则忙着维持秩序,一团糟……

于是,我尝试播放一些歌曲,并告诉孩子们:音乐停止,你们应该做完一些事,在床上睡觉。磁带一面音乐后,孩子们又忙开了,自己管自己,吵闹的现象也减少了。等到大半孩子都躺在被窝时,我就把音量调小,那些孩子就变成欣赏音乐,而动作慢的孩子也会加快速度。不一会儿,音乐停了,午睡室一片安静!

反思:

1、进入情境,获取愉快的情感体验。孩子好动,自控能力差,往往管不住自己。如果采用简单、粗暴的形式,孩子会对此反感,像音乐时间,在创设的音乐情境中,孩子欣赏着优美的音乐,身心愉快,通过自身的积极情感体验,轻松地进入到做午睡准备工作的环节中,同时从中意识到活动内容及规则,即进入午睡室应认真做好准备工作。

2、用“等待”,逐步建立规则。规则原本为了促进幼儿的发展,只是一种手段,它可因人而设,因人而废,这就需要教师在日常工作中发挥教育机智,用人文主义精神的眼光考虑问题。尤其对于规则意识较差的

幼儿,可以用“等待”理解幼儿的行为,如创设环境,进行真正的教育,即是使师生都能产生愉快体验的教育,既不影响活动的进行,同时也能有的放矢地引导幼儿逐步建立规则,直至遵守规则。

案例:活动反思


今天的活动是早期阅读领域中的一个内容,主要是萌发幼儿对图夹文感兴趣,感知文字与画面的关系。幼儿到了中班,对于阅读已经有了一定的兴趣和关注,如何让幼儿尝试自己去阅读,图夹文是一种很好的辅助方法,本次活动我们从孩子最熟悉的左右手导入,通过看看说说画画来激发孩子的兴趣,做到乐学、好学。

在活动导入上,我运用幼儿以往的游戏内容《手指谣》,根据孩子能说家庭成员英语名称的特点,将两者结合起来,创编了有趣的英语儿歌,幼儿非常喜欢,注意力很自然地吸引到活动上来了。随后从孩子最熟悉的两只手聊起,说说它们的名字;做做辨别左右手的游戏等等。接着讲讲左右手之间发生的事情,巧妙地引出图夹文内容,如我会拿筷子吃饭,筷子后面画上实物图,幼儿一看很容易理解,所以他们学得积极、有趣,活动氛围热烈。而接下来的讨论:当左手听右手说自己本领不大时,它就把手缩起来了,请幼儿说一说以后会发生什么事,孩子们都能根据画面或者自己的经验来讲述、发表见解,从中认识到两只手都很有用,如果少了哪一只,都是不方便的。最后我们请幼儿来交流自己的小手会干什么,把小手会做的事情用笔画下来。

考虑到是家长活动,所以在和幼儿互动中我随机渗透了一些有关的信息,如阅读到我会拿剪刀剪纸时,我又加入了安全的问题,一方面是教育孩子,另一方面更是隐性地指导家长:如何将生活中有用的信息自然的传授给孩子,让孩子在不知不觉中习得。

整个活动幼儿基本都处于一个积极主动快乐的状态,从幼儿的表现、家长欣喜的脸上我们看到了幼儿的每一点进步。

案例:主题活动反思


十二月份是一个多变的季节,所以我们将大主题活动定为“身边的变化”。我在与孩子们相处了四个月的时间里发觉了许多孩子们的不同的变化。孩子从一开始不喜欢吃幼儿园的饭菜到现在越来越喜欢吃了;有的孩子从一开始的自言自语到现在喜欢与同伴一同交往了。看到身边孩子们的这番变化,我感到很欣慰。同时我的脑海里也出现了这样一个问题:怎样引导孩子去发现自己身边的变化呢?

活动一:轱辘轱辘转

首先,我们孩子们感兴趣的地方去发现。从亲子活动班开始,我们就发现许多孩子对于玩具小汽车特别感兴趣,所以我们就设计了“轱辘轱辘转”这样一个小主题活动,再加上我们小区所在的位置正好是地铁轻轨站附近,孩子们很容易就能有生活经验,“二期课改”也倡导幼儿的生活经验与教师环境布置相结合,所以我们就将背景环境设计成了“马路与轨道交通”的形式,让孩子们自己去发现这是什么?现阶段,这种在预设中进行生成的理念较适合小班的活动,同时我也发现小朋友们对小椅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们有时会把小椅子当成小汽车推着开,有时几名幼儿合作将小椅子搬在一起当成汽车来开。可是,幼儿在没有教师正确的引导下,往往不懂得保护自己或者是爱护幼儿园的小椅子,有时会有一些小椅子被小朋友们这样拖来拖去,出现损坏的现象;有时也会有一些小朋友被椅子绊倒。何不将安全教育同幼儿的兴趣作一个整合呢?当小朋友看到主题墙上的背景都兴奋地举起小手说这是轻轨,接着我们就从这一话题中进行引申,提出了一些幼儿感兴趣的话题。问题1:你乘过轻轨吗?问题2:你乘轻轨到哪里?问题3:乘轻轨快吗?幼儿都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解答着这些问题,同时老师也对孩子的语言进行丰富,如“长长的轻轨。”“速度很快。”“很漂亮的。”孩子们在很自然的状态下学会了数量、颜色等简单的概念。同时也学会了“红灯停,绿灯行。”这样的交通规则,当我提议:“让我们也来变一辆轻轨列车吧!”孩子们真得是拍双手拍双脚来庆贺。只见孩子们一个一个有秩序地挨着个,井井有条地搬着小椅子排排坐,并没有争抢的现象出现,这时出现了一个难点:小椅子没地方放了,怎么办?只听朱宝说到:“把小椅子转个弯放。”“是个好主意,让我们来试试看。”“噢,成功!”小朋友高兴地拍起手来。“好,现在开始开车,注意!红灯停,绿灯行。”我说道。我双手分别拿着红、绿两块色板,让幼儿根据指示灯来开车,这时我发现孩子们的注意力是最集中的。也让我深刻地体会到从玩中学的乐趣。

活动二:小不点儿

接下来我们开展了“小不点儿”的活动,在认识大----小的基础上,引导幼儿体验大----小的变化。这一次我们也从孩子身边出发,首先请家长配合将家中的“全家福”带到幼儿园,以“说说我家人”的形式展开,让幼儿不仅锻炼了口头表达能力,也从中建立了初步的社会交往能力,孩子们可喜欢让大家认识自己家里的长辈了,一个个都自豪举着手中的照片,谢君琪开心地告诉同伴:“这是我的爸爸,这是他在埃菲尔铁塔拍的。这是我妈妈,她在马来西亚拍的。”孩子们从同伴口中认识了法国的埃菲尔铁塔与马来西亚,这种生生互动比老师单一的传授效果好得多。

反思问题:

我班开展的这样的一个主题活动,有有利于幼儿发展的地方,同时也会存在许多的不足之处,自从我们开展了主题活动,相应的游戏时间变得少了,以集体活动的形式还是比较多的,因此,并没有考虑到幼儿的个别差异性。

喜欢《案例:音乐活动的反思》一文吗?“幼儿教师教育网”希望带您更加了解幼师资料,同时,yjs21.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教学案例反思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