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站为各位幼儿教师解决教案难题,下面给大家带来一篇“我的孩子特别不听话怎么办”!
“你的孩子最大的问题是什么”,很多人都会脱口而出:“不听话!”
做事磨蹭、丢三落四、和小朋友打架、在家乱丢东西、跟大人顶嘴、事事对着干……诸如此类的问题,归根到底用父母们的一句话说就是“孩子不听话”。
那么,孩子为什么不听话?父母要如何讲话,孩子才愿意听呢?
孩子不听话,是因为你的方法无效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几乎有99%的父母仍然在用一些无效的方法对待孩子。
举个例子来说,你工作一整天后拖着疲惫的身子回家,需要坐一会儿,休息休息,你想利用这段时间看看晚报。
但是,孩子却一直嚷着要你陪他玩,他拉你的胳膊,爬到你的大腿上,把报纸弄成一团,可是你实在是无心跟他玩耍。
此时,你会怎样应对呢?
1、“你去找别的东西玩。
”(命令指挥)父母欲以命令指挥的方式改变孩子的行为,孩子多半会产生抗拒,与父母对着干。
2、“如果你还是继续赖在妈妈的怀里,妈妈就会生气了!”(警告恐吓威胁)这让孩子觉得自己是不受欢迎的、父母是不爱他的。
3、“别人在看书看报的时候不能打扰。
”(劝告训诫)这意味着你的需求比孩子重要,所以,他应该不顾自己的需求而遵照你的想法去做,这样孩子也会慢慢变得没有自我。
4、“你为什么不去外面玩呢?”(提供建议)由父母提供解决问题的方法,让孩子感到“我不相信你有解决这问题的能耐”。
这些说话方式都没有正确表达父母此刻的感受,孩子也不能理解,却只感到是被父母拒绝了,所以激发了孩子对父母的攻击,也就是所谓的“和父母对着干”。
其实,如果朋友到家里来,穿鞋踩到新地毯上,你会很客气地表达你的担心;很累的时候朋友邀你赴宴,你会委婉地谢绝,你不会用以上的四种方法。
为什么我们不能把孩子当作平等的人来对待呢?
每天被父母指挥、控制、命令,孩子就会采取自卫,对父母充满敌意,加以抗拒;而一旦孩子习惯了被父母控制、强迫,他们又会自然形成服从别人的性格,一切问题都等别人来给自己解决的方案。
不少父母抱怨孩子没有责任感,磨蹭、拖拉,从不考虑父母的需求,事实真相是,是父母自己剥夺了孩子承担责任、体谅他人的机会。
变“你”为“我”,这样讲话最有效到底怎样讲话孩子才听得进去呢?有效的方法是放弃“你”的讯息,采用“我”的讯息。
×矛头指向“你”
很多父母由于不会表达自己对孩子的关心和爱,反而造成孩子的对抗和不理解。
其实父母的谈话有效或无效,其最大的差别是:所传达的是“你”的讯息还是“我”的讯息。
请您反省自己给孩子的信息,是否都以“你”为开头:你烦死了;你不准这样;你难道不……;你如果不住手的话我就要……;你就不能乖一点;你太不听话了……√“我”的感受是……当您只是告诉孩子,他的行为带给您的感受是什么,此时,所传达的讯息就变为“我”的讯息了。
比如,疲惫的你可以说:
“我很累了,想休息,现在也没力气和你玩,你看怎么办呢?”
这样,您自身需求得以满足的同时,还充分让孩子掌握了主动权,使他能发挥创造力解决面临的问题。
又如,一个孩子在踢爸爸的小腿,请比较下面两种讯息给孩子的感觉有何不同:
1、哎呀!痛死我了,我不愿意被人踢。
2、你真是个不听话的孩子,以后不准你这样踢人,知道吗?
第一句话告诉了孩子他这一踢给您的感觉是什么,这是一个无法争辩的事实。
第二句话则告诉孩子他很坏,并警告他下回不准再犯。
显然,第二句话更易引起孩子的抗拒和叛逆。
“我”的讯息让孩子更能体谅他的行为给父母带来的伤害,所以能帮助孩子成长,替自己的行为负责。
试一试,表达“我”的讯息表达“我”的讯息是需要勇气的,但绝对值得一试。
一开始还不熟练时,可以先掌握一个特定的形式,您可依据下列3个步骤:
1、描述自己觉得困扰不安的行为。
必须注意的是,只描述行为本身,而并非指责行为的当事人,例如:你把东西丢到全家共用的客厅里,影响了大家的正常生活。
2、陈述自己的感受。
例如:我很生气。
3、陈述理由。
例如:你乱翻东西以至于我的一份材料找不到了,可能影响我明天的工作。
进一步,可以用“当………,我觉得……,因为……”的句型来表达”我”的讯息,其模式为:事实—感受—理由。
例如:你和小朋友在小区的道路上踢球,我很担心,因为有汽车进出,很不安全。
父母在孩子面前真诚地表露自己,也可以让孩子敞开心扉表达自己,这样,亲密的亲子关系建立好了,父母所有的生活智慧和建议才能被孩子接受。
你的孩子最大的问题是什么,很多人都会脱口而出:不听话!做事磨蹭、丢三落四、和小朋友打架、在家乱丢东西、跟大人顶嘴、事事对着干诸如此类的问题,归根到底用父母们的一句话说就是孩子不听话。
那么,孩子为什么不听话?父母要如何讲话,孩子才愿意听呢?孩子不听话,是……
不知道本文“我的孩子特别不听话怎么办”是否对你有所帮助,感谢您的阅读,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浏览其他页面!
小朋友的调皮捣蛋并非天性,只要我们做老师的去用心,我们的孩子会是体贴和充满关爱的孩子。
只有不懂教育的教师,而没有教育不好的孩子。
对待不听老师话的孩子,在我的工作中是这样进行教育的:
我们班有一个小朋友,他叫黄俊翔,他是一个令每个老师都头疼的小朋友,他的行为就表现在,我们在上课,他就在睡觉。
我们午睡的时候,他就在睡室里玩,唱歌,不肯睡觉。
记得有一次。
他又不肯睡觉,还拿出玩具来玩,我就收起来,他就说,你收啊。
你有钱陪我就收啊。
我就说有啊。
他又说你有钱就拿出来了。
当时我又没有钱在身上。
真的就没话说了。
当时真是哭笑不得。
像这样的事天天都会上演,后来我们就想办法了。
1、让黄俊翔小朋友来帮助老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把他浑身无从释放的能量通过正当的途径释放出来。
我请他做值日生给小朋友分餐具。
帮小朋友叠被子等等,培养他的责任感。
2、赋予他重任,让他感到自己存在的价值。
这个调皮捣蛋的孩子,自我约束力很差,缺乏自我控制能力。
我可以让他当“小小侦察员”。
来“管理”其他小朋友,这样他们在要求别人的同时,会树立自我管理的意识,从而潜移默化的增强自我约束能力。
3、以正面的表扬激励来启发他。
孩子都喜欢表扬、赞赏,孩子虽然调皮,但他身上总有闪光点,我们应看到他的长处,哪怕是一点点闪光之处也不应该放过。
让他自己和别的小朋友没有什么区别。
如果他做错了事,教师应灵活处理,切忌盲目批评。
通过以上方法教育调皮孩子,我发现,其实他并非“另类”,他与其他小朋友也没有什么大的区别,也需要表扬,需要爱,需要呵护,需要成人的提醒。
与这些孩子相处好,对教育和培养好全班幼儿的良好行为品质也就起到了以点带面的作用。
刚到园门口,遇见大班的豆豆(化名)站在门外,她爸爸骑在摩托车上,看样子他急着要去上班,准备让豆豆自己进幼儿园。我走近豆豆俯下身问:“豆豆,可不可以和爸爸说再见,跟我一起进园,我送你去班里呢?”豆豆没说话,只是默默地点了点头,跟她爸爸挥了一下手。大门开了,豆豆一句话也不说跟着我进园往她班上走,看到她默默的神情我就问她:“豆豆,是不是爸爸没送你进来,你不开心?”豆豆瘪着嘴,眼泪在眼眶里打转:“早晨起来我不想穿这条裤子,它不好看,可是爸爸和妈妈就不听我的,非要我穿这条裤子。”“噢,原来是你不想穿这条裤子,而爸爸妈妈非要你穿,他们强迫你做不喜欢的事,你感到很难过。”豆豆抬眼看我,那眼神告诉我,我说到她心坎里了。她强忍着眼泪,没让它流下来。我说:“豆豆,如果你难过得想哭,你可以哭出来,别憋着自己好吗?来,园长妈妈抱抱伤心的豆豆。”
我抱着她,边安抚边继续往她班里走。豆豆在我怀里边哭边说:“爸爸妈妈都不听你的话。”我问:“你爸爸妈妈要听我什么话呢?”豆豆说:“清明节那天,你给他们讲话时说,大人们不能老用自己的想法强迫我们,可他们都不听你的话。”我说:“是的,爸爸妈妈没有听我的话,要尊重小朋友的合理要求,要体会小朋友的情绪和感受。”
这时我们走到豆豆的班级了,朱老师已在组织先到的几个小朋友在做晨间活动,豆豆从我怀里跐溜下来,跑过去加入到活动中去了,可以看出刚才的难过和伤心已过去了。
在和豆豆对话的过程中,我接纳了豆豆难过的心情和感觉,给她的情绪准确的命名,允许她通过哭把自己的情绪发泄出来。豆豆的情绪得到倾听、照顾后自然就恢复了宁静。
真没想到,清明节的前一天组织大班的小朋友和家长一起去花果山烈士陵园扫墓。要从院子出发前,得知职中的同学也在陵园举行祭扫活动,因要走同一条台阶,为了安全我们不得不在院子里等着错时出发,以免拥挤。在等待出发的时候,我就给家长们分享了一点关于儿童成长的知识,列举了一些因不懂儿童的心理活动和孩子死磕的列子。没想到,豆豆不仅听明白了,而且还能用到她的生活里。
豆豆的烦恼我们大人也经常遇到。清晨上班前也会在衣柜中左挑右选找自己认为合适的衣服穿,有时甚至穿了脱,脱了又穿,反反复复。这个过程都是由我们自己做主的,如果在这个过程中,其他人干预一下或者强迫一下,我们会因找不到合适的衣服而产生的情绪立刻就会升级。而孩子如果想挑自己喜欢而且合适的衣服时,通常会被父母认为是不听话,是胡搅蛮缠。
如果我们能完全熟悉、觉察孩子的情绪,甚至一有苗头就能觉察、倾听、认可、照顾它,我们必然就能帮助孩子做自己情绪的主人。我们可以允许自己和孩子的情绪在我们充满喜悦和爱的柔软的内心世界里表达,这样我们就会和孩子一起趋于宁静和理性,我们也能和孩子和谐愉快的相处。
观察实录:早晨来园以后,基本上早来的孩子我们总是以桌面玩具居多。那玩什么玩具的决定自然就落到最早来的小朋友手中。尧尧小朋友每天来园都不怎么早,等他来时,玩具已经分的差不多了。尧尧看了一眼桌上的玩具所剩无几,便对旁边的小朋友说:“我没有玩具了。你们谁分我点吧!”似乎没有人愿意把自己手中搭好的玩具拆下来。尧尧火了,直接把边上小朋友搭好的积木破坏了,然后拿了一部分到自己身边。这时的边上的小朋友当然不依了,来老师处告状。尧尧不甘心被告状,就说:“那我玩具这么少,谁让你们都不分我一点的。”听了尧尧的话,我便当着全班的面说,尧尧来的晚,没有玩具完了,我们该怎么办呀?这时组里的小朋友都腾出了一小部分玩具给他。同时,我也告诉尧尧,没有玩具的时候不仅仅只有破坏别人的玩具才能得到自己想要的,或许会有更多的好办法。
分析:
解决同伴争执,培养幼儿化解冲突的技巧,提高社会适应能力在幼儿教育中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针对尧尧小朋友在人际交往方面的问题究其原因:语言表达与动作能力不同步。总是话没说完直接插手。引起其他幼儿的误会。尧尧也不太愿意和同伴分享,因此别人也不太愿意和她成为朋友。孩子对如何交往和合作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所以老师提醒一下他就能明白抢夺不是一种好的行为。通过语言解决矛盾,很关键。
措施:
运用一些故事和其他表现好的幼儿作为榜样来感化尧尧。让他从故事和其他幼儿身上学习与人交往的方法,当遇到问题发现错误及时批评和纠正。在家长方面:则可以告知家长幼儿园的教育方法,请家长积极配合。相信随着孩子慢慢长大在交往方面的能力会更好。
今天早晨入园时,晨晨的奶奶跟我谈论起了孩子内向的问题。在我的心里,晨晨在幼儿园是一个非常内向的小男孩,只有在小朋友跟前偶尔会表现得兴奋一点,而如果在其他人包括老师跟前,他就会表现得很胆小。他从来不跟老师交流,但通过跟他奶奶的交谈我了解到其实晨晨在家里是一个很活泼开朗甚至有点小调皮的孩子,但为什么他在幼儿园会跟在家里的反差这么大呢?这几天我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
碰到这样的情况,许多家长也许会想:孩子为什么在幼儿园会这么胆小、内向,是老师对孩子不好吗?这往往使家长误解老师,但其实老师对每个孩子都会很耐心、细心的照顾,所以这几天我就一直在观察晨晨的表现,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他出现这个问题。每次有活动时,我会悄悄观察晨晨,他总是用小眼睛看看老师,当老师没有注意他时,他会很高兴地跟小朋友讨论一些坦克大战之类的话题,但当老师在看他时,便不说话了。通过这几天的观察,我对晨晨的印象有所改变了,其实骨子里他是一个很活泼的小男孩,但在幼儿园他就像有一种压力似的释放不出自己的性格,于是这几天我一直找机会跟他交流,通过跟他的交流和我自己的观察,我觉得晨晨之所以会这样,可能有这几点原因:他是一个很要强的小男孩,希望自己的每样表现都能得到老师的肯定和表扬,所以做什么事情时,他就害怕犯错误,害怕被老师批评,所以不敢去参与;再就是我们老师的问题,我们以前对他的关注太少了,我们每天大多数的精力也许会放在那些调皮捣蛋的孩子身上,对这样默默不闻的孩子关注比较少,忽视了他,没有及时对他加以肯定,使他日渐削减了积极心,许多事情就不会过多地去参与。还有一个原因可能也与家长的教育有一些关系,也许有时候家长会在家里对孩子说“如果你再怎么怎么样我就去告诉你老师”等这样一些语言,这样孩子无形当中就会觉得老师是一个很可怕的人,自然会对老师产生畏惧感,不敢在老师面前表现自己。
通过查找原因,我觉得我们老师就应该从原因中找方法,应该更多地去关注这样的沉默寡言的孩子,了解他们的内心,更多的给予他们肯定,这样他们才会释放出自己活泼的天性,才会在幼儿园留下一个美好的童年!
似乎,听话的孩子将来必定有出息,不听话的孩子一定是有问题。
然而,这样的说法在现代家庭教育中观念中并没有被肯定。
而是说:听话的孩子可能是有问题的,不听话的孩子将来或许很优秀。
所以,对那些不听话的孩子,我们不妨做一下研究和分析。
我认为可以分为下面四种:1、对于家长的危险告诫表现出的不听话——尝试型。
一般来说,这是早期幼儿很正常的表现。
这一期间正是幼儿积累生活经验的阶段,是带着对大千世界极度好奇的前提下,出现在许多儿童身上的一些比较共性的表现。
如,刚会爬的儿童,兴奋之下就往床边爬去。
父母告诉他们会掉到地板上摔疼的,可他们不会简单的接受这样的告诫,甚至你越去恐吓他们越是要尝试,直到真的摔倒了地板之后,摔疼了,哭了,才算结束这次体验。
又如,父母告诉孩子,水杯里的水很热,别动,会烫着手。
可他们却非要碰一碰,烫完了才明白。
由此,我们不必对孩子们及早用“不听话”去下结论。
因为,他们正处于“尝试期”,而且,一当这个时期过去之后,问题就会好得多。
2、随心所欲不管不顾表现出的不听话——自我型。
这更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现象,是当下家庭,是伴随着“独二代”的出现越发严重的问题。
这一问题的因由很简单,就是因为娇宠而至,因为诸多成人围着一个孩子转圈圈,使孩子从小就建构了一种极其强烈的自我中心意识。
具有自我中心意识的表现就是任性,就是不管不顾,自己想干什么就跟什么,一切都以实现自我的欲望为主,不听别人说什么,也从不去关注别人的任何感受。
这样下来的不听话问题很严重,特别是长大之后,走出家庭之外的群体时,便不会与人相处、沟通和与人合作。
而且,这个问题属于情商缺陷,是危及终生的问题。
3、有时不接受成人要求表现出的不听话——主见型。
有些孩子是在一些问题上表现出不听家长的要求,而不是遇到所有的要求都这样。
所以,我们要区分对待。
比如,儿童在玩游戏,而且全身心的浸入其中,兴致正高。
这时家长却要求儿童停下来,一同外出。
于是,儿童会毫不质疑的提出反对意见。
再如,周末的时候,家长要带儿童到郊外野餐,可儿童却有自己的想法,想去儿童乐园。
于是,尽管家长说野餐如何如何好,可儿童就是坚持要去儿童乐园。
所以,家长就说这就是不听话。
这种不听话我们应当再商量,我认为这是儿童有自己主见的表现,不能简单的用家长意志来取缔儿童的权利。
而且,应该从中看出,将来成人后,或许这将是一种难得的品质,属于敢于坚持并有主见的做事品质。
当然,若是不管不顾,过度坚持的儿童可能就属于性格问题,属于那种天生就很犟的性格。
所以,如果是这样,做为家长更不要硬来,要学会退步,留给儿童一个时间和一份宽容。
4、总是跟家长的说法相左而表现出的不听话——挑战型。
只要家长说东他就往西,这是通常所说的幼儿叛逆问题。
但实际上,幼儿的叛逆和少年以及成人后的叛逆是不同的,是需要用另一个角度来认识的问题。
经验表明,这样的问题一般出现在四岁到五岁的时候,而这一期间正是儿童的第二次行为独立期。
在此期间儿童的行为表现是在基于成长的前提下,用事件为由和家长进行挑战。
所以,对于这样的不听话我们应当予以一定的宽容,也需要一定时间的等待,不必操之过急。
或许,正是因为有这样“不听话”的“种子”被埋在当下,等一旦长大成人之后,表现出的品性便是敢于向权威挑战。
总之,对于家长而言,除了上述的第二种情况必须高度关注和及时的纠正之外,其它三种情况都应该理性对待,并以宽容心态去等待,而不必大惊小怪,也不能就此而否定孩子。
我们班有一个孩子精力特别不集中,总不停地搞小动作,为此我很头疼,这些行为不仅使学生难以集中注意力专心学习,而且破坏了课堂秩序,往往引起上课老师的点名批评、大声斥责或处罚,因而严重地影响了教学效果,阻碍了学习的进程,甚至为其他儿童提供不良的行为榜样。针对以上现象,我查阅了一些专业书籍,根据低年级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教师可以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有计划、有目的、有步骤地尝试矫正低年级小学生做小动作的行为,使这一不良行为得到有效的控制。经过长期实践,我觉得以下几种矫正方法不仅简单易行,而且效果较好。
一、暗示法暗示是指不明白表示意思,而用含蓄的言语或示意的举动使人领会。每个学生都有个性,有些学生经常做咬铅笔、敲桌子、摇椅子等小动作纯粹是出于无意识的,并非有意破坏课堂秩序。如果当众点名批评他或大声训斥他,很可能会伤了他的自尊心。这时可用暗示的方法。正确地运用无意注意的规律教学,矫正学生的注意力不集中的不良习惯。暗示法可以是肢体暗示,如教师可以边讲话边故意走到做小动作的学生身旁,或用手碰碰桌面,或突然终止讲课,用目光向他示意,使其引起注意,停止小动作行为;也可以是言语暗示,如点名请他读课文,或不直接点名,只说第几组的学生注意专心听讲,或利用课堂调控用语,师:“睁大眼睛——”生接:“认真看。”师:“竖起耳朵——”生:“仔细听。”读课文前训练学生唱儿歌:“打开书本,左手按书,右手指字,眼跟字跑,字字过目。”写字前,教唱写字歌:“腰挺直,头放正,纸放平,两脚分。笔要拿稳认真写,一尺一寸记得清,写字时候要安静,要安静!”这样,沉迷于做小动作的学生受到暗示,会立刻领会老师的意思,停止做小动作,将注意力转移到课本上来。
二、激趣法学生上课时做小动作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对学习不感兴趣。如果在教学中通过生动活泼、直观形象的教学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增强他们的求知欲望,将会引起他们的注意,从而使小动作大大减少。如:我在教学九年义务教育课本语文第一册《小猫钓鱼》一课时,首先媒体出示一幅会动的卡通小猫图,让学生跟小猫打招呼。学生对小动物的兴趣特别浓厚,正在做小动作的学生也“刷”地一下把目光转向了屏幕。大家纷纷向屏幕上的小猫挥着一只只小手:“小猫,你好!”“小猫,欢迎你!”揭示课题后,为了进一步激发他们的兴趣,我设计了一个问题: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此时,有几个学生可能认为这个问题其他学生一定会回答,自己考不考虑无所谓,所以又做起了小动作。此时,播放课文动画,让学生带着刚才的疑问有目的地看。使做小动作的学生重又将注意力转移到课文中来。大家都被生动形象的课文动画深深吸引住了,连平时最好动的学生也睁大眼睛专注地看着动画,生怕漏看任何一个情节。所有的学生在一定的时间里把注意力都集中到应该注意的对象上,从而最大限度地减少了做小动作的现象。
三、游戏法英国教育家洛克说:“教育儿童的主要技巧是把儿童应做的事也都变成游戏似的。”低年级学生还带有很多学前儿童的特征,他们仍乐于在游戏中获得知识。如果长时间用同一方式进行单调的工作,会引起大脑皮质的疲劳,使神经活动的兴奋性降低,难以维持注意,就会不自觉地做小动作。要是让他们在活动中交替使用不同的感觉器官和运动器官,不但可以使他们减少疲劳,还能引起学生注意。
第二天早上正好是我站门口,我就找馨茹奶奶说了这件事,馨茹奶奶说:“她那是和你熟悉过来了,摸清你的脾气后就不怕你了。我笑了笑了说:“我并不是要让她怕我,我是为了孩子好想让她能够养成良好听课习惯。”馨茹奶奶说回家和馨茹谈谈。
回到班后我叫过张馨茹来说:“老师知道你最棒了,今天上课不随便说话,能够安静的听课,是不是啊!她一开始没有回答我的话,我就说:“如果你今天表现好老师就给你贴个小红花好不好啊!她说好!就这样在上课的时候,张馨茹果然没有乱说话听的很认真。
后来我发现,每当我对孩子们说“你真棒”时!他们的脸上都会洋溢着一种幸福的表情,而那些不听话的孩子每当听到“你真棒”时都会变得很听话,我认为当老师的要时不时的赞美一下身边那些不听话的孩子,因为每个孩子都是希望得到表扬的。而那些捣乱的孩子经常犯错那是想引起老师注意啊。
喜欢《教育随笔:面对不听话的孩子,我们该怎么办?》一文吗?“幼儿教师教育网”希望带您更加了解教育笔记,同时,yjs21.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孩子不合群怎么办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