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我不想上幼儿园

06-09

古人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当幼儿园教师的教学任务遇到困难时,往往都需要参考一下我们提前准备参考资料。资料一般指生产、生活中阅读,学习,参考必需的东西。资料可以帮助我们更高效地完成各项工作。你知不知道我们常见的幼师资料有哪些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案例:我不想上幼儿园”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请收藏。

实录:今天早上,小朋友都在操场上进行锻炼,吴曦小朋友的妈妈带着他走进幼儿园,(他昨天没来幼儿园)只见他边走边哭,不肯妈妈离开,无论老师怎样劝他都没有用,看见他妈妈走了马上追出去。他妈妈在幼儿园外骂他、打他都没用,实在没办法,只好又硬拉着他走到老师身边。我想,吴曦一直是个很乖的孩子,今天怎么会这样,一定有原因的。于是我走过去想问他,可他看见我马上抱紧他妈妈看也不看我,对我的问话理也不理。我知道他现在对妈妈的依赖性特别大,要让他说出原因首先得让他离开妈妈。于是,我强行把他抱起来,不管他拳打脚踢,一直把他抱到教室,询问他到底是什么原因不愿上幼儿园,他的脾气非常倔强,在教室里哭闹,就是不说话。我先讲吴曦在幼儿园是如何乖,老师、小朋友都很喜欢他等等,然后再猜测他不肯来幼儿园的原因,是不是有小朋友欺负你、是不是身体不好、是不是忘了东西没拿……渐渐地,我发现他比刚进来时要好多了,对我说想到妈妈那边去,我说:“只要你告诉我,今天为什么哭,我可以带你到妈妈身边去。”他说:“昨天我生病了,今天在幼儿园我不想睡觉。”我说:“老师今天可以答应你的要求,但是你现在出去要和小朋友一起做游戏,不能跟着妈妈回家,你能做到吗?”他轻轻地点了点头。于是我拉着他的手走到操场上,这时他妈妈已经回家了,他也没有问我要妈妈,而是跟着小朋友一起做游戏。后来他在活动中都表现得很好,中午也很自然地去睡觉了。

反思:从这件事我觉得自己的处理方法是正确的,教师首先应耐心地和幼儿进行交流,找出幼儿哭闹、不合作的原因所在,然后根据原因和幼儿一起共同解决,对症下药,这样才会取得较好的效果。其实,在日常生活中,当孩子出现特殊表现时,一定会有特定的原因,要想解决这一问题,其实不难,只要我们老师做一个有心人,那么,一切问题都不是问题!m.yJS21.coM

Yjs21.Com更多幼师资料扩展阅读

案例:不想跟你那样做!


教师:“请你跟我这样做……”幼儿:“我就跟你这样做……”这个简单的模仿游戏很受孩子们的欢迎。可就在一天吃饭前,我正带着孩子在玩这个游戏,臻臻突然站起来说:“老师,我不想象你那样做!”我一听愣住了,马上停下来问她为什么?她摇摇头说:“就是不想!我想做和老师不一样的动作。”

听完后,我想,如果强行拒绝臻臻,她一定会对游戏产生反感。于是,我灵机一动说:“那好,臻臻就和老师做不一样的动作吧。”游戏又开始了,臻臻做的每一个动作都和我不一样,我拍手,她就做舞姿动作;我做小花猫,她就学老虎……慢慢地好多小朋友低声说着:“老师,我也不想跟你做一样的。”看到孩子们对游戏规则变化比较感兴趣,我说:“好,我们把儿歌改成:请你跟我这样做,我不跟你这样做。每个小朋友的动作都要跟老师的不一样。”游戏重新开始,孩子们特别的认真,他们创编了许多平时没有的动作。我看到了这样的变化比单纯的模仿更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带动每一个孩子都参与游戏,而且使孩子的反应能力、想象力和创造力都得到发展。游戏结束后,孩子们仍然十分兴奋,都说:“老师,这样真好玩!”

案例分析与反思:

以上的案例让我觉得要善于发现和抓住每一个教育契机,不要忽视和反对孩子的意见和想法,应该把学习的权利交给学习的主体——幼儿。

新教育主张以人的个体生命为本位,根据个人发展的需要确定教育的目标并实施教育,从知识的人本化和学习的人本化出发,引导每一个幼儿发展个性、舒展自我,达到人的“自我实现”,这是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它通过对教师教学方式和教学行为的变革,为学生终生发展奠定基础。进一步确立教育民主的思想,充分尊重、信任、激励幼儿;进一步确立以幼儿为主体的思想,千方百计调动幼儿的学习积极性,鼓励幼儿自主发展。

我不想被抓住!


一日下午,班内多数孩子央求要玩“猫捉老鼠”的游戏,这是他们最喜欢的游戏之一了。而且他们中的大部分都特爱当“老猫”,可能是因为游戏中的猫是少数的,稀缺的吧。

在争得全体幼儿同意后,选取了两只猫咪。游戏开始了,两只老猫躺在榻榻米上佯装睡觉,小老鼠们随着音乐开始自由活动。

“小小老鼠,跑来跑去,跑来跑去……找吃的东西”

“小小老鼠,现在吃米,现在吃米……现在吃完了”

“小小老鼠,现在睡觉,现在睡觉……现在睡着了”

“一只大猫,跑上来了,跑上来了……来抓老鼠了”

当游戏结束后,两只大猫分别抓住了乐乐和宝宝两只小老鼠,可是就在把他们运回家的路上,乐乐“唔唔”的哭了起来,我把他叫到身边,不解地问道:“乐乐,你怎么了?”“我不想被抓住!”看着他小泪人的样子,我真的很想让他回去重新玩一次,可是转念一想,其他孩子会受到什么影响呢?

我摸摸乐乐的头,安慰道:“乐乐,这是游戏,游戏有规则,你被大猫抓住了,就要被抓走,如果你很不想被抓住,那下次玩的时候,你要加油快跑,想办法躲开老猫,好吗?”“恩,好!”虽然很心疼他,但还是让他站到了被抓的行列里。

解读:

从孩子心理发展的角度来讲“输不起”是一种正常现象,无论什么事情,孩子总希望自己能做的更好,比别人强,不喜欢失败,获得周围人的认可,这种想法推动他不断努力,坚持进取。

虽然说好强是孩子正常的心理,但如果过分看重输赢、成败,可能会造成两种结果:①败后会情绪失控,大发脾气,哭闹不休,影响到与他人的相处;②影响他对待挑战的态度,因为害怕失败而拒绝尝试。

措施:

1、端正态度

成人首先要平衡自己的心态,正确看待孩子的失败。将孩子的注意力从“结果”引向“努力”,多体会“过程”的快乐。也可棒孩子分享失败原因,鼓励他尝试挑战“这次你跑慢了,被抓了,下一次肯定能更快一点,离成功更近一点。”

2、适当创设“受挫”机会

幼儿阶段,成人应尽可能协助孩子提样成功,建立自信。但失败在生活中又是不可避免的,在学习和游戏中,可以设当创设“小挫折”,增加孩子情感体验。失败的经验可以让孩子更好的认识自己和别人,学会欣赏别人,学会和小伙伴合作;另一方面,在小朋友之间的互相交流和影响中,学会克服困难,解决问题。

幼儿园案例:《我的教学故事》


和谐的人际关系是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没有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就无所谓社会的和谐。同样,在幼儿教育工作中也需要有这样和谐的人际关系,才能体现幼儿园的办园宗旨,那就是“为幼儿提供优质的服务”。在这其中,做好与幼儿家长的沟通工作,是为幼儿提供优质服务的重要环节。《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也明确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单靠幼儿园或是家庭任何一方都是难以实现的。唯有重视教师与家长的沟通工作,让家长主动参与到幼儿的教育中来,使家长和幼儿教师成为共同育儿的合作伙伴,才能有效地提高幼儿园保教工作的质量,促进幼儿全面健康的发展。

刘*晟是小班的一个男孩子,这个孩子平时不太会和同伴交往,总是用小手去抓同伴的衣服,以引起同伴的注意。在吃饭时,十分挑食,遇到不喜欢吃的饭和菜就牙关紧闭,皱着眉头。不太喜欢守规矩,老师进行了针对性的个别教育,由于孩子自控能力教差,总是要老师不断地提醒。妈妈有一次送他上幼儿园,还没进教室门口就听到了他他的哭声。原来,刘*晟早上要带棒棒糖到幼儿园,手里已经有了一根,可是,他却要两根,因为妈妈出门忘拿了一根,所以一直闹到幼儿园。妈妈怎么解释都无济于事。可见,孩子在家一直都处于溺爱的环境。但是,孩子在幼儿园还是有闪光点:在参加分享阅读活动时会大声朗读,还会举手发言,喜欢唱歌,喜欢动手操作。

最初在和家长沟通时,我们现实将孩子表现好的情况告诉家长:“今天,刘读书读得可好了。上课时还举手发言呢。就是今天又用手动了别的小朋友,他不是故意的,只是想引起同伴的注意,想交朋友玩。回家多指导孩子用正确的方式和别人交往。”当刘*晟的妈妈听到老师表扬自己的儿子时候,脸上笑开了花。当听到老师反映孩子会打人时,也觉得不好意思,还当面对孩子说:“晟晟,不要和小朋友打架,要和小朋友团结友爱。〞

为帮助孩子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我们及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1. 通过家校短信平台,向刘*晟妈妈发送了相关的家庭教育知识,及时反映孩子在园的点滴进步

2. 在班上采取表扬和批评相结合,当孩子表现好时,及时在集体面前进行表扬,提高孩子辨别是非的能力,巩固孩子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3 关爱孩子,以情感人

我们在家长工作中应学会换位思考,想家长所想、急家长所急。孩子犯了错,如果老师张口就批评孩子、数落孩子的不是,家长脸上无光,心里又着急,难免会对老师产生反感。每位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受到夸奖,我们应该首先肯定孩子的优点,再站在家长的角度替孩子说话:“孩子不是有意的,他也许想交朋友,只是方式不对。”让家长感觉到老师时刻帮助孩子、理解孩子。这样就容易赢得家长的信赖和支持。“笑脸迎家长,亲切对宝宝。”毫无疑问,当家长和老师成了好朋友时,幼儿园的工作一定能够赢得家长的配合。

现在,班上很少有小朋友再告状了。

《纲要》指出:家长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通过家园栏、家校平台、家长会等多种形式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一味地迁就家长,满足家长的一切要求,教师动摇了作为教育者的地位,反而难以获得家长的信任。科学的管理观念是本着相互尊重的原则,共同关注孩子的发展。

幼儿家长们从事不同的职业,有着不同的文化背景和性格特征,对待事情的态度和处理方法也不同,要想沟通好每一位家长是复杂而困难的。我们要通过多种途径,在教育孩子的同时,锲而不舍地做好家长工作,让家长理解我们,引导家长成为我们的教育伙伴,和每一位家长真诚沟通,以保证孩子在爱的环境中健康成长。只要我们掌握和家长沟通的技巧,就会使事情达到事伴功倍的效果。

案例:案例分析我难过


事件:袁轶伦是个内向,爱动脑筋、聪明的孩子。这几天,搭班老师要求大家收集自己旅游的经历、照片。她找不到那么多照片却把自己去过的地方用图画的方式画在了纸上。第二天一早,她揣着这幅得意的杰作,高高兴兴地进了班级,给我看,我说:等会儿空了,请你为大家介绍你的图画。可忙碌的我把这件事忘得一干二净。家长向我反映她很难过,因为“我动脑筋画的画,老师为什么不让我介绍”?

思考:由于我的疏忽、粗心造成了孩子心理的难过甚至是受损。内向的孩子不善于用言语表达自己,好不容易画了图鼓起勇气请老师给自己一个表达的机会,老师却留给她了一个失望。

平时一直说老师要尊重幼儿探索、表现周围世界的独特方式,肯定幼儿的创造成果,鼓励幼儿的创造热情,并在活动中给幼儿一定的表现机会以催发幼儿的创造性、表现性。也许因为她的查找资料是搭班老师主题活动的需要我就没有加以重视?良好的教育机会从我的手中溜走更给孩子心灵蒙上阴影,也许内向的她下次不会再有自己站出来说要介绍自己作品的勇气了。课程的整合不止是个人活动内容的有机结合更需要把眼光着眼于与搭班老师、更或是与平行班老师、不同年龄的孩子们之间的互动

措施:1、诚心地在集体面前向袁轶伦致歉,利用午餐前的自由活动时间请她介绍自己的作品、与大家共享她旅游的趣事。

案例:案例从“我不会”到“我能行”


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是20世纪后期人类智能研究领域中最具影响的研究成果。他的《智能的架构:多元智能理论》中指出:所有的个体具有不同程度的8种相对独立的智能,如语言智能、数学—逻辑智能、音乐智能、空间智能、肢体—运动智能、人际和内省智能及自然观察智能。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告诉我们,每个幼儿的智力都是8种相对独立智力错综复杂地以不同方式、不同程度的组合,每个幼儿都有自己的智力特点如优势智力领域和弱势智力领域,有自己的学习类型和方法。

一、案例陈述

新新,男,五岁半,幼儿园大班小朋友,是一个性格温顺、内向,甚至有一点胆小的男孩。他和班里大多数的男孩子不一样,总是喜欢安安静静的自己一个人做事情,很少参加集体活动,在活动中,他总是对我说:“我不会,我做的不好。”回答问题也不十分踊跃,从不主动与老师、小朋友交流自己的想法。在与同伴的游戏活动中,他更多的是作为旁观者。在进行集体活动时他也很少主动参加。在一次绘画春天的活动中,在我讲清楚要求后,孩子们都专心致志的动手画了起来。当我来回巡视的时候,发现新新手中握着水彩笔,小脸涨的通红,就是不肯下笔去画。我轻轻的走到他的身边,在他耳边对他说:“怎么不画呢?”新新怯怯的对我说:“我不会,我画不好。”说完,竟哭了起来。

二、案例分析

(一)注意观察、发展幼儿的优势智能领域

看到了新新的这种情况后,我特别留心观察他。在活动区游戏中,班里的孩子们都喜欢去那些操作性、游戏性较强的活动区,例如:建筑区,娃娃家等。而新新总是独自搬着自己的小椅子在图书架上选一本自己喜欢的图书,津津有味的看起来。一看就是半天,直到活动区结束,他才恋恋不舍的把书送回书架上。连续几天,新新都是图书区的常客。

这天,我拿着一本书,也来到图书区,做在了新新的旁边。新新见我坐下,并没有和我交谈,而是继续低着头,津津有味的看着自己手中的图书。见他这样,我也并没有马上和他主动交谈,在以后的第二天,第三天里,我仍旧拿着书到图书区里看。第四天,我和往常一样,拿着书坐在新新的旁边和他一起看了起来。新新一会低头看看手中的图书,一会抬头看看我,终于忍不住了,开口问我:“张老师,你为什么每天都来图书区啊?你手里的书有意思么?”我很高兴的回答新新:“我和你一样,很喜欢看书,而且我手里这本图书可有意思啦?你想不想看?”新新看着我手中的图书,露出渴望的神色,冲我轻轻的点了点头。我马上把书递给他,和他一起看了起来。

在多元智能理论看来,每一个幼儿都有相对而言的优势智能领域。如新新,在人际关系智能、身体运动智能发展并不突出,但他在语言文字智能方面有很强的优势,教师对他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的教育活动,在对丰富的教育材料的接触和运用中发展他的智能潜能,特别是优势智能潜能才能得到最大化、最优化的发展。所以,多元智能理论主张我们应该注意发现幼儿的优势智能领域并加以挖掘和发展。

(二)因材施教、循序渐进

在通过和新新不断的接近、沟通后,我发现新新有一个很独特的特点,他看过的图书很快就能复述出书里的故事内容,而且在看一些图文并貌的少儿读物的时候,他还能认识书中大多数的汉字。这一点让我颇为吃惊,我问新新:“是谁教你认识这么多的字的啊?”新新告诉我是他家中的阿姨。原来从小新新的父母就分开了,新新一直跟着他的妈妈和家中的保姆阿姨一起生活,妈妈工作繁忙无暇顾及他,长此以久,导致新新的性格变的内向,胆小,对大多数的操作活动都不敢进行尝试,总认为自己做的不好。

在了解到新新的这个独特的特点后,我有意的在每天环节过度时安排幼儿自主讲故事时间,开展《故事大王》活动。当我主动邀请新新来为小朋友们讲一个故事的时候,出乎我的意料,他居然毫不犹豫的走了上来,用洪亮的声音生动、有趣的为大家讲起故事来。故事结束后,班里响起了热烈的掌声,我也为新新拍起了手。有的小朋友还羡慕的说:“新新,你讲的真好。”有的说:“新新,能不能在讲一个。”我回过头,看到新新小小的脸上洋溢着幸福的微笑。掌声过后,新新用询问的口气对我说说:“张老师,我能不能再为小朋友们讲一个故事?”我连忙点了点头,第一个拍手为新新加油、鼓励。在他的眼中,我看到平常没有的自信与骄傲。

每个孩子由于性格、生长环境等的不同都存在个体差异,因此在教学方法上要尊重幼儿的年龄特点因材施教,激励每个幼儿都能主动、自信地参与活动。教师要了解每个幼儿的具体发展情况,按照“最近发展区”的原理,有意识地设计不同难度,不同要求的内容,使每个幼儿都能在胜任中获得成功感,同时在自己原有水平上不断得到提高。

(三)帮助幼儿用其优势智能带领其他较弱智能发展

从那以后,新新变了,他主动和小伙伴们玩耍游戏,跑跑跳跳;积极参加集体活动,而且在活动中变得自信多了。现在新新不会在对我说:“老师,我不会做,我做的不好。”而是充满自信的告诉我:“老师,让我试试,我想我能做好!”

幼儿在不同领域的发展能力是不一样的,每名幼儿都有着相对的智能强项或弱项。多元智力理论认为每一个幼儿都有自己的优势智能领域和弱势智能领域。如果教师只是一味的关注幼儿发展的弱点和落后的一面,他们很难找到快乐和自信。所以,教师应该在充分认识、肯定和欣赏幼儿优势智力领域的基础上鼓励和帮助幼儿将自己优势智力领域的特点迁移到弱势智力领域中去,从而使自己的弱势智力领域也得到最大化的发展。

(四)多元智能促进幼儿自尊心、自信心的发展

多元智力理论要求幼儿教育要有意识地培养和发展幼儿优势智力领域的意义不仅仅在于促进幼儿的智力潜能得到最大化、最优化的发展,而且更在于提高幼儿的自尊心、自信心。以往语言能力和数学能力发展欠佳的孩子经常会受到教师的批评和其他小朋友的轻视,长此以久,这些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会由减弱到丧失,以至于出现各种各样的行为问题。以多元智力理论为指导的教育强调教师应该懂得每个幼儿都不同程度地拥有7种基本智力,能够欣赏、重视他们的某一优势智能领域,并培养和发展不同幼儿多种多样的优势智能领域。

三、反思与启示

通过学习与研究,使我在教育观念及教育行为上有了很大的转变。从以往的影响教育最重要的因素是老师素质,开始有意识地从儿童发展的水平和特点考虑课程设置和环境的创设。在对幼儿的评价内容和评价方法上改变了以往的会背几首儿歌,会做几道算术题为评价标准,而是注重从多元智能的各个方面对幼儿给予综合的、全面的评价;从评价方式上,开始有意识地在日常生活和活动中,观察幼儿的活动内容、活动方式、活动范围等,并从幼儿的行为、语言、表情等发现幼儿发展的现状和倾向。

幼师资料《案例:我不想上幼儿园》一文希望您能收藏!“幼儿教师教育网”是专门为给您提供幼师资料而创建的网站。同时,yjs21.com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幼儿园案例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