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园的游戏化早操

06-11

不为明天做好准备的人是没有未来的,在幼儿园教师的工作中,经常会提前准备一些需要的资料。资料是作用于人类社会实践的一种可供参考的材料。资料可以帮助我们更高效地完成各项工作。你知不知道我们常见的幼师资料有哪些呢?下面是小编精心为您整理的“我园的游戏化早操”,欢迎阅读,希望您能阅读并收藏。

我园的游戏化早操是利用游戏的形式来组织幼儿,以锻炼身体、发展幼儿动作为主要目的,在活动过程中渗透各个领域教育的早操活动。今年,我园综合多年的编操经验,根据每个年龄班的实际情况,本着《纲要》所提出的“以人为本”的原则,编排了一套别具一格、富于本园实验特色的游戏化早操。本套操重点体现幼儿间的互助合作,在活动中培养幼儿的交往能力,深受幼儿喜爱。

我们按幼儿的年龄特点及各班开设实验情况编排适当的运动种类、并准确把握时间、强度、力度及频度等,在选择早操内容时,根据每个年龄阶段幼儿的发展水平,制定目标、设计和安排难度不同的活动,提供有效地指导和帮助,并把目标隐含在材料和器械的投放中,为幼儿选择难度不同的材料和器械,使之更好地为活动目标服务,为大班选择了彩球,为中班选择了彩圈,力求在兼顾群体需要的同时,照顾到个别差异,尽最大努力使这套早操适合于每一个孩子,力求让幼儿真正成为早操活动的主人。

本套早操分两段进行:第一段为中、大班早操,由三部分组成:一是英语律动。中、大班开设了英语实验课题,为体现我园实验特色,我们把幼儿喜闻乐见的英语律动编排到早操中,幼儿边唱边跳,既锻炼了身体,又进一步激发了幼儿学习英语的兴趣。二是轻器械操。根据幼儿年龄特点及动作发展情况为幼儿编排了适合中班的圈操和适合大班的球操,通过圈操和球操进一步发展幼儿基本动作,在这前后我们还为幼儿留有一段自由活动的时间,改变以前教师分发器械的惯性模式,让幼儿自己去取放活动器械并自由玩耍,在这一过程中唤醒了幼儿的主体意识,赋予了幼儿积极的情感和态度,激发了幼儿持续发展的内在动力,由此使幼儿逐步形成诸如独立、自制、专注、谦让、合作等良好的个性品质。三是体育游戏。这一部分为机动内容,每月更换一次,各班教师可根据本班实际及每月体育活动的目标更换幼儿感兴趣的各类体育游戏,重点训练幼儿走、跑、跳、钻爬、投掷等基本动作,有目的、有计划、循序渐进地提高幼儿动作的灵敏性、协调性。第二段是小班早操。由于小班幼儿年龄小,小肌肉群发育不完善,为其编排了难易适中的徒手操,以游戏活动贯穿始终,在游戏的过程中发展幼儿各种基本动作。

早操是幼儿一日活动中的重要环节,是幼儿户外活动的重要一部分,在幼儿园中应重视早操的编排与实施工作,这样才能让幼儿喜欢运动,更好的发展体能、提高身体素质,能够更健康的成长。

Yjs21.coM更多幼师资料延伸读

幼儿园小班早操活动总结


本学期为了帮助小班幼儿锻炼身体,我们几个幼师一起举办了早操的活动,几个班一起做早操锻炼。现在这个学期也即将过去,本学期的早操活动也要结束一段时间了,为此对此活动做总结。

本学期开学初,看到上学的幼儿,有很多的孩子经过一个寒假后,变胖了很多,也有一小部分的孩子身体比较弱,所以就跟其他几个小班的老师合计一番,觉得举办一个长期的锻炼身体的活动,几个人考虑一番就决定了做早操这个活动。我们几个老师先学习了早操的动作之后,在去教的幼儿。活动在开学一周后开始,虽然孩子们因为年纪小的问题,动作做的都不太标准,但是有一个好的地方就是,大家都挺配合,都在努力的动动自己的胳膊和腿。我们两个老师在上面教,一个老师在下面做监督。早操开始的时候也是有遇到麻烦的,毕竟刚开始做,孩子们因为好奇,自然兴趣就大,学的做的也就很积极,可是在经过一段时间后,他们就不想坚持了,但是我们秉承着为他们读的身体健康着想,只能让孩子们跟着做。

这学期的早操,由开始的积极到中途的短暂放弃,又到后面的坚持,说实话真的挺难的。先不说孩子们,就连我们这些老师都会觉得很难,所以能够坚持一个学期,真的是很庆幸的事情。我们在本学期为了让幼儿们能够坚持,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学新的早操动作,加上音乐,一点点的督促他们做早操。看着他们努力的坚持下来,也看着其他老师为了早操的效果更好一点,总是在不断读的调整方案,直到早操能够作为幼儿们每天必上的课。在学期末,我能够明显的察觉到孩子们的身体变得更好了,而且他们也爱动了,能够在听到音乐的时候就开始动起来,努力做早操。原本稍微胖的孩子也都有变瘦,身体不怎么健康的孩子,脸色也越来越好,我更明白早操活动在下学期也要展开。

通过这个活动,不仅让孩子们的身体变好了,而且我们这些每天陪伴幼儿做早操,身体也越来越好了。我们有了本学期的经验,下一个学期会有更好的早操方案。我想看着这样的结果,我有信心做好下学期这个活动的开办,会把它也推荐给其他大的班级,让大家一起去领略早操的美好。


  本文为幼儿教师教育网编辑原创文章,谢谢您的阅读!

第二学期幼儿园早操比赛总结


下面给大家提供的是“第二学期幼儿园早操比赛总结”,希望精彩的内容能够帮助到你!

早操是幼儿一日生活中的第一个集体活动,是调动幼儿一日生活良好情绪的开端;对幼儿体能锻炼及动作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了进一步强化幼儿晨锻的意识,积极参加体育活动和早操活动,培养幼儿合理有序的日常生活习惯。11月14日上午我们按照工作要求和安排,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了此项活动,活动主题是《我运动,我健康》。

本次活动是由黄园长一手策划,黄园长的策划细心、周到。各位老师积极的配合,并尊重黄园长策划中的分工安排。此次活动气氛活跃,各班幼儿参与度高。主持人—黄xx,沈xx两位老师的开场语优雅。参赛顺序:1、小班组:小一班、小二班2、中班组:中一班、中二班、中三班3、大班组:大一班、大二班、大三班、大四班。

我园以优化班级常态管理为目标,以各项活动常规比赛为主题,全面促进幼儿对集体活动的积极配合进一步提升。“早操活动比赛”就是其中的一项活动,为此,我园明确准备了工作计划和要求。为了这次活动比赛能顺利成功举行,各班利用课余时间进行针对早操并且在近一段时间的强化训练及准备,台上展示,台下付出,今天孩子们的精彩表现离不开老师们的辛苦。同时在这次活动中家长参与的积极性也得到充分的提高,每个班级邀请一位家长及符园长充当评委,家长评委都能准时到达参与,其他家长也不约而同地来到现场观看幼儿的比赛情况,从而烘托了比赛的气氛,激发了幼儿比赛的欲望。这次活动由于高度重视、准备充分,不仅时间把握准确,每班衔接得自然、有序,顺利圆满地完成了比赛任务。在此向大家说声“辛苦了”

在整个活动中老师们能够至始至终以饱满的精神感染幼儿,清晰的口令、规范的动作无不给以幼儿鼓舞和信心,如:大一班小朋友的认真、严谨;大二班小朋友的自由、奔放;中一班老师的亲切、自然的情绪感染了幼儿们,使幼儿积极投入到早操的活动当中。同时各班教师还能在活动前将幼儿衣、裤、鞋等不便活动的因素给予排除,让幼儿轻便活动、特别是幼儿整齐的着装,像一朵朵小菊花,这更能展示出幼儿精神抖擞,争取获胜的信心,从而有效地激发了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老师和孩子们都乐在其中。

本次活动虽然取得了较大的成功,但还存在着不足之处,各班级的早操动作不够整齐;下蹲、体侧、弯腰等动作还不到位、力度还不够。从以上存在的问题来看,我们还要不断努力,加强早操活动的常态管理,将比赛作为推动的一种手段,真正使比赛活动有效地推进早操活动质量的提高,促进幼儿大肌肉动作的发展。

早操活动比赛结果:

奖状黄园长颁发:

三等奖:小一班、小二班、中三班、大一班、大四班。

二等奖:中一班、大三班。

一等奖:中二班、大二班。

教师得奖情况:

最具活力奖:李老师。

动作规范奖:黄老师。

最佳微笑奖:万老师。

“园本教研”培育学习化组织


导读:幼儿园若能更好地设计“园本教研”,改变教师的工作氛围、幼儿园的文化结构,真正形成“学习化组织”,那么教师们必将在教育教学方法上彻底改善,从而提高教学效果,促进孩子的发展,推动学校的进一步发展

“园本教研” 培育学习化组织

21世纪是全面进入信息社会与知识经济时代的世纪,是强调“把人作为发展的中心”的世纪,是强调构建“学习社会”的世纪,因此“学习化组织”也就应运而生了。学习化组织最大的特点可以概括为三句话:1、它是全体成员能全身心投入并持续增长学习力(学习动力、学习毅力、学习能力)的组织。2、它是能让全体成员活出生命意义的组织。3、它是能通过学习创造自我,创造未来的组织。

就担负着教育责任的幼儿园这一组织来说,激发教师的学习动力、锻炼教师的学习毅力、培养教师的学习能力,是至关重要的。如何为教师提供时间和机会,鼓励他们进行学习、反思及协同工作,使他们乐于工作、乐于创造,在重视个人发展的同时加快幼儿园发展,使幼儿园成为一个可持续发展的学习化组织,就必然成为幼儿园值得研究的课题。从近年来的探索实践来看,笔者认为改变教研方式、推行“园本教研”,是培育学习化组织的有效途径。

何为“园本教研”?

“园本教研”是指将教学研究的重心下移到幼儿园,以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所面对的各种具体问题为对象,以教师为研究的主体,理论和专业人员共同参与。强调理论指导下的实践性研究,既注重解决实际问题,又注重经验的总结、理论的提升、规律的探索和教师的专业发展,是保证新《纲要》的贯彻实施向纵深发展的新的推进策略。它不再把外出学习当作唯一的学习方式,而是积极提倡学校即研究中心,教室即研究室,教师即研究者。充分利用本地资源,加强园本培训,发挥幼儿园教师集体的智慧,提高培训的质量和效益,实现培训资源共享;加强教师之间、园际之间的沟通与合作,并形成长期有效的机制。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才能使学校具备研究的职能和能力,形成自我发展、自我提升、自我创新的内在机制,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学习化组织。

“园本教研”催生新的教研方式

传统的教研基本是自上而下的,幼儿园教研围绕上级(教研室)教研转,服从、服务于上级安排,完成上级的要求和任务。教研方式主要是“教练式”,教研组长或者园长为了体现管理和业务的权威,帮助教师挖掘教材,处理教材,手把手地指导教师设计教案、教学方式,甚至一个眼神、一个动作都严格规范;评课,也基本由她们一锤定音,教师很少有机会发表自己的意见。正如一位评优课获奖教师所言:“这节课是我上的,但每一句话都不是我说的。”这种方式基本是教研组长或园长向教师的单向传递,教师只是研究或实验的辅助者、配合者,而不是真正的研究主体,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难以发挥。许多教研活动是凭经验、凭权威,教学研究被固定为一种模式,缺乏创新。教研的内容基本停留在教材教法介绍,或围绕优质课、公开课、示范课开展说课、评课活动,或大同小异的经验总结等。这种旧的教研模式,已经远远不能适应课程改革的需要,更不利于学习化组织建设。

因此,在教育方式、学习方式发生变化的今天,教研方式也应当随之发生改变。“园本教研”催生了新的教研方式,它具有以下的特点:

首先,新的教研方式要有利于教师积极性的发挥,而不是限制与束缚,更不能包办代替。应鼓励教师个性化的教学,而不要过多地用条条框框去“规范”教师。

其次,教学研究应该以新《纲要》为导向,紧紧围绕课程实施中的问题开展研究;改革教学研究的形式和方法,灵活运用案例分析、问题解决、调查研究、实践探索、区域交流等多种教研活动方式,努力提高教学研究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另外,教研负责人和园领导的角色也要发生改变,变以“检查”为主为以“研究”为主,不再以“专家”、“领导”、“检查者”的身份出现,而是参与者、合作者、研究者。要深入教学第一线,及时发现教学工作和教师专业化成长中的实际问题,倾听教师的呼声,了解教师教学中的实际困难,及时提供专业咨询、信息服务与技术帮助等。应当结合听课、评课,与教师展开对话,了解教师的所思、所想、所疑、所惑,以一种积极互动的方式,与教师平等交流,共同切磋,与课改同行,与教师一起成长。

总之,新的教研方式体现教研的场所在幼儿园、教研的主体是教师。我园的“园本教研”坚持从幼儿园实际出发,从教师的需求出发,创设宽松的环境,催生出许多新的教研方式,使教研走近了教师,发挥了教师群体的作用,解决了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使教师在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实现自己的专业发展,同时也促进了幼儿园学习化组织的建设。

激发教师的学习动力、锻炼教师的学习毅力、培养教师的学习能力

方式1:参与式研讨

它是指在参与式的氛围中,使教师亲身体会主动、合作、探究学习的喜悦和困惑,以达到自身观念、态度和行为上的改变,并能将所学知识和方法运用于自己工作的培训活动。这种方式其目的是最大限度地调动教师的学习热情、已有经验和发展潜力,使他们真正成为自己学习的主人。

如我园曾开展了一次以新《纲要》中的语言教育为主题的“参与式研讨(头脑风暴)”活动,全园分成7人一组,经过了“个人头脑风暴”、“小组头脑风暴”,最后集体交流中,“鳝丝(善思)”、“亲亲贝贝”“集思广言”、“群英荟萃”各组的发言者借助展示的“大字报”上台作精彩的陈述,教师们由衷的掌声此起彼伏。整个过程,研讨氛围热烈、轻松,真正作到了人人参与、人人研讨。用教师的话来形容:“这是一次平等的对话,这是一次心灵的交流,这是一次思想的碰撞,这是一次理念的升华。”

方式2:专题性研训

反思很多不见效果的教研活动,究其原因,既有教研活动忽视了教师是根本、急功近利、舍本逐末趋向的原因,也和教研活动目标不明确、目标不集中有关。因此教研、师培必须有机地结合起来,将教研内容要专题化、微格化,应针对当前突出存在或急需解决的问题展开,一次甚至几次解决一个问题。可以以集中办班和专题讲座的方式进行,专题培训在时间上可长可短,可以是一场学术报告、专题讲座,也可以是延续几个月的专项培训。

如我园为了强化教师运用各种现代化教育教学手段的意识,提高教师运用多媒体技术的能力,曾安排了“计算机应用能力专题培训”,重点学习制作T。为了增加学习的趣味性和实效性,我们在这一个半月中变着方式学,并学以致用,最后在“学《纲要》,用《纲要》”的教师论坛中展现了学习成果。一个个富有个性特点的T,不管在内容上还是在制作上都比较吸引人,正是这个专题培训,让我们又一次深入地学习了纲要,同时也让我们看到了很大一部分教师的潜力,并为教师们的创造力和钻研精神所佩服。

方式3:课题化研究

课题研讨式是通过组织教师参与教育科研,学习新理论、接受新信息、探索新模式、实践新方法、创造新成果,提升教师精神追求,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和能力。苏霍姆林斯基在《给青年校长的一封信》中指出:“如果你想让教育工作给教师带来乐趣,使每天上课不致成为一种枯燥而单调的义务和程序。那您就要引导每一个教师都走上从事教育科研这条路。”课题研讨式培训是克服教师职业倦怠、促进教师进一步成长发展的必由之路,它最适合促进骨干教师的提升和发展。任何一所学校必须坚定“开展教育科研必须依靠教师,教育科研必须有利于提高教师”的学校教育科研指导思想。我园也不例外。在教科研室承担重大课题研究外,还充分调动全体教师投身科研的积极性,要求每位教师都承担一个以上课题研究。同时,为了防止因为年轻化造成的许多教师无法入手搞课题,所以我们让幼儿园的科研骨干承担组长一职,将其余教师按照兴趣和教学实际需要分成若干个课题小组,以群众的力量带动个体,让教师在集体中成长。

方式4:案例法研究

案例研究可简单地界定为一种运用案例进行教学研究的方法,在过程中,案例作为被剖析的对象,教师们要共同直接参与对案例的分析、讨论、评价、寻找对策等工作。案例研究多采用讨论法,为教师提供一个良好的宽松的创造环境,使她们有较大的自由度、较多的展现自己的机会。如我们可以采用呈现案例(文字或录像)——小组讨论分析案例——集体讨论——总结评述的过程研究“如何组织晨间谈话活动”、“如何进行说课”“如何更好地与家长交流”等问题的研究。

案例研究的着眼点不仅在于通过案例分析获得蕴涵其中的那些已形成的教育原理、教学原则和方法,还在于教师创造能力以及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提高和发展,在于培养教师的反思精神,发展她们对自身教学实践进行批判的技能,使他们掌握对教学进行自我分析和反思的方法。更重要的是,通过案例研究获得的知识是内化了的知识,是“做中学”获得自己理解了的能驾驭的知识,它能立即被用到类似的实践情境中去解决处理类似的疑难问题。

“园本教研”呼唤新型管理方式

以往的教育改革中为什么会出现“穿新鞋走老路”的现象,原因是教学管理模式未改变。那么,什么样的教学管理有助于激发教师的主体性、积极性、创适性?答案只有一个——赋予自主权,以人为本。基于以上考虑,我园有了许多以人为本的创新举措:

举措1:自我发展计划

学期初,要求每位教师撰写一份“自我发展计划”,园领导根据教师们认真思考自己在工作岗位上还是在教育技能突破口方面所提出的发展方向后,尽量满足教师的意向,并给予相应的支持,如在面对不同内容的培训时就可以照顾教师的意向。这样一来,一方面可以使每个人的发展方向在园长和教师之间有双向选择,有了主观能动性;另一方面,也是激励和督促教师不断地对自己有新要求,新方向。

举措2:自荐式开课

变以往公开课“指派式”为“自荐式”,就是将开课的任务要求告知每位教师,如学区开课、送教、研讨课等,让教师自愿报名参加。这样一来,既调动了自荐教师的开课积极性,又避免了因“指派式”导致很多教师有“领导不重视我”的想法。因为自荐得到了老师的肯定,所以它的涵义被进一步扩大,在确定我园“家委会课题”实验班时我们采用自荐式;在与姐妹园结队帮扶中,我们用自荐的方式产生很多的“师傅”,其中还包括部分工作资历并不深的教师也自信地承担起师傅的角色……

举措3:积极的园际交流

积极开展园际之间的交流,向姐妹园互讨经验,向辅导园输送经验。这个过程中担当主角的均是我园的一线教师,她们有的介绍了班级工作经验、有的介绍了年级组工作经验、有的还化时间摄像制作成T介绍了班级主题活动开展的经验……这些机会都被教师视为挑战自己、展示自己、激励自己的平台,一方面在帮助他园教师成长的同时也促进我园教师逐渐向专家型教师发展,使这项工作变得更为有意义。

举措4:邀请式听课

对于教师而言,最怕的就是领导的突击检查,而一个幼儿园的管理又离不开正常的检查,如何在检查与尊重之间做到平衡?“邀请式听课”正好解决了这一矛盾。就是教师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预约、邀请检查组去深入式地观摩半日活动,以点见面,通过半日活动看到班级的常规、孩子发展情况、教师保育员之间的配合、环境的创设等各个方面。结束后,检查组会将讨论的检查意见以书面和口头的方式反馈给教师,有时还配合使用摄像机,让教师更清楚地知道自己的成败。尝试下来,效果很好:教师们掌握了主动权,他们的积极性被激发,听课之前全方位积极备战,听课之后肯定的赞扬、成功的喜悦激励他们更加努力地工作,个别自我感觉教学效果不理想的老师还主动再次邀请我们去听课。面对普遍存在的问题,教科室还可以进一步组织研讨培训,进行合作研究,促进教师的共同发展,可以说是“双赢”。

除此以外,我园还建立了一些制度以保证园本教研的开展。如建立课程研讨制度,确定每周四中午为“新课程教研日”,开展形式新颖、实效性强的教学研讨活动。以年级组为单位总结、交流、反思本周的教学情况,思考、研讨下周教学内容,进行集体备课。另外,还确定了一些会议制度,如确定全园性业务学习两月1次主要围绕观念、理论研讨;年级组长例会两周1次,主要围绕课程改革方向、园内较大型教研活动商讨;年级组周月1次,主要围绕教育教学研讨;课题组每月1次,开展课题研究,以保证教师与教师之间有不同形式的协作交流。

幼儿园若能更好地设计“园本教研”,改变教师的工作氛围、幼儿园的文化结构,真正形成“学习化组织”,那么教师们必将在教育教学方法上彻底改善,从而提高教学效果,促进孩子的发展,推动学校的进一步发展。

浅谈家、园、社区的一体化


导读:家庭和幼儿园是孩子发展最重要的教育影响源,其中家庭是幼儿人生的“第一所学校”。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幼儿园应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与小学互相衔接,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发展创造良好条件。”家、园、社区一体化教育已形成当代教育的格局,家长是教育的丰富资源正逐步成为人们的共识,我们在利用、挖掘、实施活动过程中颇为受益,师、幼、家长都尝到了合做研究学习的甜头,现简要谈谈我们的做法和体会。

一、亲近社区大自然,与孩子共观察

大自然为孩子们提供丰富、开放、有趣的活动场所,孩子们喜欢到公园、田园小径和草地上听鸟语、闻花香、拾落叶、找小虫。所以我们开展了“家庭小分队”活动,一是有利于融洽亲子关系;二是有利于家长了解幼儿、了解幼儿园,可以说家长既是合作者又是评判员、宣传员。例如春游小区公园时,我们和家长、孩子们一起合作,实地寻找“蒲公英”,感受吹一朵、吹二三朵与吹许多朵“蒲公英”的不同体验;我们还一起找“车前草”,并对孩子的争执不作定论,请幼儿和家长一起挖出一棵回园对照""""整个过程孩子们边玩边观察,学会比较和验证,懂得了“全面细致观察”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家长也在亲子活动中不仅仅关照自己的孩子,还主动承担尝试参与管理班级的任务。同时在玩中,也从另侧面使家长更深刻理解老师,更全面观察了解了自己孩子在群体中的状况,从内心深处激发了主动参与幼儿园活动的愿望。

二、走进家和园,与孩子共探讨

家庭和幼儿园是孩子发展最重要的教育影响源,其中家庭是幼儿人生的“第一所学校”。所以我们首先走进家庭,倡导家长在工作忙碌之余,每天利用一刻钟参与解决孩子们提出的问题,记录“探索日记”,以便孩子回园后彼此交流、互惠互利、共享问题与经验。例如“蔬菜王国”活动,家长们面对孩子们提出的“萝卜是怎样长出来的?”“菠菜为什么是绿色的?”等疑惑,和孩子共同寻找图书、查阅有关资料,欣欣还和妈妈到书店翻看和记录,甚至于与爸爸一起上网查询并下载"""这种家长与幼儿个体的共同研究学习既帮助孩子养成了好问、爱探究的研究性学习习惯,还带动了班级群体,形成了孩子们个个爱质疑爱探讨的学习氛围。在主题活动“蔬菜王国”中家长们还和我们一起制作、品尝沙拉,这样和孩子一起“在做中探究,在探究中学”,教师有时真有:不知是孩子教育我们,还是我们教育了孩子“之感。家长们也说:“在玩中,我们象回到了童年,还学会了如何更好地观察、了解孩子,客观评价自己的孩子,学会了象老师那样有针对性地教育孩子。”

其次,走进幼儿园,给家长提供面向全体尝试“做教师”的实践舞台,让他们主动参与班级主题活动,不再做“听众”和“观众”。我班连胜家长在“蔬菜大棚”上班,他主动提出了“希望向孩子们介绍有关蔬菜的分类及生长过程"""”于是我们开展“蔬菜王国”的活动时,便把他请到幼儿园,和他一起备课制定目标,请他现身说法,通过实物让我们和孩子认识了各种嫁接的特色蔬菜,他还为孩子们制作了丝瓜的生长过程图,形象直观地让孩子们了解了丝瓜的生长过程,还带孩子们实地参观“蔬菜大棚”了解了各种蔬菜的名称、营养价值和它的生长过程,从中丰富孩子们对蔬菜的认识,还教育了孩子爱吃蔬菜、爱惜劳动成果等,也拓宽了我们教师的视野,可以说教师、家长、幼儿互相启发共同学习,三方面都得到了学习与提高。

三、步入大社会,与孩子共迁移

大社会有着多采而又廉价的丰富的教育资源,我们和孩子、家长一起步入其中,在学中迁移经验。例如“蔬菜王国”主题活动,先是“参观蔬菜大棚‘,丰富孩子的感性知识经验,了解蔬菜与大自然、人们生活之间的关系,再迁移到自己设计“蔬菜”的广告画并自己制作沙拉,玩“菜市场”的游戏,模仿迁移生活经验等;在“家庭小分队”中,也都尽可能让幼儿走向社会,和家长一起组织幼儿到“新华书店”参观,让幼儿在身临其境中观赏各种各样的书,了解他们的色彩、用途的丰富多样性,并学习尝试购买自己喜欢的图书,迁移尝试做书等,既促进了幼儿社会交往体验,又保障了孩子安全,家长们也对家园共同研究学习有了认同感,增强了主动合作意识。

家庭、社区都是我们可利用的教育资源,家长来自不同的行业,这本是一种很好的社会资源,让孩子更多的了解周围的环境、了解周围的生活,了解爸爸、妈妈的工作。如带孩子参观军营、医院等,让孩子亲身感受,从而受到更大的收获,走进社区、走进家庭,共同为孩子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案例:听“课程园本化的整合实施”的感想


8月24日,我们嘉定区的全体幼儿教师聚集加一中,听王爱明老师关于“课程园本化的整合实施”的讲座,让我感触颇多。

对于二期课改的我们已经听了很多次,在理念上也比刚开始接触二期课改时有进一步的了解,可是在真正去着手实施时,总不知该从何下手,如何下手。在听了这次王老师的讲座之后,让我有了很深的体会:

首先、我了解了我们现在实施的教学活动已经属于二期课改的整合活动了,但是,这只能是学科式整合。如果真正的要深入二期课改,就必需做到主题式整合。那么什么是主题式整合呢?主题式整合就是老师在一个主题活动中要有明确的主题中心、要关注连续过程、在组织活动是要注意低结构化。从我自身的平时的组织主题活动来看,对于主题的中心我可以基本明确,可以把握主题的内容要求。

在关注连续过程的这个环节,我可能就做的不够了。我记得王老师说过:“在活动中,要让幼儿找幼儿园里的环境,这样才会和幼儿有真正的互动。”是啊,在平时我总是让幼儿和家长配合找主题活动中有关的资料,可是效果总不尽如意,只有一小部分的家长会配合老师找资料,有时甚至在心里还埋怨家长不配合老师的工作。在听了王老师的话之后,使我了解到其实是我的方式不对,我不应该把收集资料的事交给家长和孩子,让他们回家去找去查,这样可能会有孩子乐意回家找资料,但是大多数的家长在暂时找不到老师要求的资料的情况下会有消极情绪,以致影响到幼儿的心情,到最后幼儿也会越来越没兴趣。其实我们完全可以充分利用幼儿园里的环境、材料,让幼儿在与老师的互动中,让他们自己融入到主题活动中,让他们从“要我学”变成“我要学”。这样不用老师对他们说什么,他们也会主动回家对自己的爸爸妈妈说在幼儿园里今天又知道了哪些以前不知道的东西,在他们还想知道些什么的时候,他们就会主动动员自己的爸爸妈妈去找答案,而这时做父母的也会乐意的帮忙。因为这是出自他们内心的,而不是别人强加的。

其次、我了解到在进行主题活动时,一定要注意应在主题中心脉络的引领下融进学科领域的知识与技能。第一、在主题活动的开展过程中寻找学习相应知识技能的“际遇”。只要我们认真的观察就会发现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的知识和技能可以与主题活动的相契合,有链接点,往往这些小细节被我们忽略了。印象最深的就是王老师说的有些教师可以把从幼儿身上发现的问题、幼儿的困惑编成顺口溜或者改编歌词变成歌曲,这样幼儿的困惑或者是老师平时一直在说、幼儿却记不住的事可以以很形象的方式让幼儿知道、理解,从而很快就记住,想忘都忘不了。这就是事半功倍吧。我们现在可能还不能做到这种程度,但我们一定要去研究怎样才能离我们的孩子更进一点,让他们能更喜欢和老师交流,以自己的方式去学习更多的本领。

最后,王老师说了要“四大板块(学习、生活、游戏、运动),要齐头并进,自然渗透”。对于这一点,我想我还要更认真的研究、学习二期课改,学习指南,这样才能把握好每一个环节去强化同一主题的中心思想。不论现在孩子处于哪个板块,都能让他们很自然的接触到现在的主题下的各个网络,让他们在每个网络中继续学习。

讲座很快就结束了,我还觉得有点意犹未尽,还想听下去,希望下次还有这样的讲座可以让我们学习、让我们反思、让我们研讨。因为这样我才可以成长的更快,进步的更快,才能做一个真正合格的幼教工作者。

幼师资料《我园的游戏化早操》一文希望您能收藏!“幼儿教师教育网”是专门为给您提供幼师资料而创建的网站。同时,yjs21.com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幼儿园教学的游戏化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