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讲故事当中,我会问她一些关于故事中的问题,她也会配合的回答出来。有些故事讲了几遍后,我会让她讲给我听,她也会很认真的讲。记得有几次我故意读错字,没想到她马上就指出我错误的地方。从这件事让我觉得大人的一言一行对小孩子的成长是至关重要的。我们也试着教她认字,有一次我们带她到外面吃饭,她指着墙上的‘小’字,开心地大叫起来:“妈妈,妈妈,那个字是‘小’。”本来我们大人觉得很平常的事,也不太去注意,可是在小孩子的眼里却是很新鲜的。
现在我女儿比以前更懂事了,也懂得怎样去关心别人了。有一次,看到奶奶蹲着捡菜,她马上搬了张小凳子给奶奶坐。家里有好吃的,她会分给大家一起分享。小朋友到家里来,她每次都很主动地拿出自己的玩具和小朋友一起玩。
我女儿有时候也会发发小脾气,有一天早上送她上学,到了门口就是不肯自己换鞋。我并没有帮她换,而是和她讲道理,没想到她能听进去。并且自己乖乖地穿好鞋了。从这件事上我让她明白了自己能做的事情要自己去做,不能总是依赖大人。渐渐地我发现通过讲道理和她交流更能让她接受。
每次我下班回到家,她总是很高兴地和我说学校里老师教小朋友们做游戏、唱儿歌的事情,有时还边说边表演。每每看到她的成长和进步,我总是感到很欣慰。我们觉得小孩子的成长是离不开老师的教育和家长的引导的。为此,在以后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我们会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让她在其乐融融的坏境中成长,成为一个独立、自强、有爱心、有责任心的人。
有个问题是家长都很关心的话题:该如何教孩子行为处事?一些很常见,且使用频率很高的策略包括,奖励表现好的孩子小红花,让表现不好的孩子在放学后留校。这些教育法根据的是这样的一种理论:可以通过奖惩制度来控制或是矫正行为,这种奖惩制度能够激励孩子,或是让他们规范自己的行为。
但是,如果这些外在机制真的能够矫正行为的话,也就不需要监狱,也不会有50%的重新犯罪率的存在了。这种外在机制也无法解决人的心理问题,而心理问题往往就是导致行为问题的原因。此外,孩子们也会逐渐对外部奖惩产生疲劳,奖惩机制的效力会逐渐丧失。
同样的,对惩罚的害怕也会导致孩子去寻求人天生的幸存机制来补偿所受的压力,比如解离(自我的身份、记忆或意识在整体上是混乱的),或者反应性攻击(攻击性的行为)。
奖惩对于那些有额外需求的孩子来说没用,因为孩子缺乏理解自己行为后果的心理能力。他们缺乏延迟满足的能力,也没有调节情绪的能力。奖惩机制依赖的是清晰、理性的头脑。在这种状态下的孩子是无法对奖惩机制做出反应的。
有一种管理孩子行为的更为有效的技巧,叫做“情绪训练”(emotion coaching)。这种技术所基于的证据是,纠正儿童行为的最成功的方法主要关注问题行为的情绪和社会后果,并且要积极地教给孩子社会和情绪能力。
情绪训练主要强调的是情绪管理,而不是行为矫正。这种训练法将所有行为都视为是一种沟通表达的方式,并把儿童的行为和背后的感受严格地区分开来。它能够帮助孩子理解自己表达的情绪是什么、为什么自己会有这种情绪、如何去处理这些情绪。
这种情绪训练包含两个关键成分,一方面是训练同理心,另一方面是成人的引导。同理心训练主要是让孩子正确地认识自己(行为背后)的情绪并给它们进行相应的分类。这种训练的目的是为了提升情绪自我意识。但在这种训练中,也需要对行为及其后果设定限制。
这种训练法的成功关键在于成人的引导,需要成人让孩子意识到自己行为背后的情绪,并且对这些情绪进行归类,比如把情绪贴上“生气”或是“悲伤”的标签。
情绪训练的内容包括,当孩子的大脑处在信息接收的状态下,去思考自己的问题。通过这种情绪训练能够提升孩子的自我调节能力,并在情绪爆发时采取不一样的行为,防止日后再次做出越界的行为。
当调教孩子的行为时,成人经常试图对孩子进行说理、说教。但是如果孩子情绪尚未平复,特别是情绪波动很大的时候,他们是无法进行理性思考的,因为他们的思维和身体都被“锁”在幸存机制的“战斗或逃跑”状态中。
正在闹情绪的孩子需要被成人引导回平静、放松的状态,然后才能和他们讲道理。如果我们在理解孩子的情绪之前就给他们提出解决方法,这就好比把地基打歪了。同理心能够让孩子冷静下来,这样他们的心态能够更开放、更愿意讲道理。
你可能认为,同情、理解孩子的情绪将会纵容他们的不良行为。但实际上,情绪训练也包括建立行为的合理界限并设立规矩。你可以安抚孩子的情绪,但无需纵容孩子的行为。
如何和孩子讲道理
我们自己进行的一项研究发现,在校园里进行的情绪训练能够减少退学率,并且能提高学生的学业表现、增进心理健康。
有一个被诊断为患有行为问题的10岁男孩老是对着人大喊大叫,还会打人。但是在我们的情绪训练中,我们没有把他赶出教室,教师和孩子进行了沟通,询问了他的感受:“看起来你很生气。我想你一定是等得不耐烦了。我理解你。”
通过这种方式,孩子的情绪被平复了。然后教师再告诉他学校的规章制度,并教给他管理自身情绪和行为的策略。在接受这样的情绪训练后,这个男孩开始学会管理自己的情绪了。
他会走到老师面前说:“我很生气,因为小明说我胖。”他开始对自己行为后果有了更多的同理心,还会向同学道歉。这个孩子不必担心被学校开除了。
情绪训练对任何年龄的孩子都有用,不管是蹒跚学步的幼儿,还是青春期的青少年。研究发现,那些被家长进行情绪训练的孩子在学校的成绩更好、朋友更多、行为问题更少、情绪韧性更强。
这种方法能够让孩子知道,家长是支持自己、关心自己、理解并尊重自己的。这种方式还可以告诉孩子,并不是所有行为都是能被人接受的,他们不能总是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需要调节自己的情绪和渴望。
通过这样的方式,孩子可以学会同情、理解别人的情绪,获得重要的同理心,能够读懂他人的情绪线索,并且学会控制自己。在情绪训练后,孩子能够凭借自己的力量冷静下来、调节自己的情绪、能够忍受延迟满足,并且能更好地激励自己,更好地应对生活中的波折。这些能力在成人世界中十分重要。
不满足孩子的要求,孩子满地打滚?期望孩子改正错误,反而让他哭闹不止?
孩子慢慢长大,脾气也越来越大,一旦不满足的他的要求,轻了就是又哭又闹,再严重点甚至还会打人骂人,这样的宝宝,爸爸妈妈们到底该怎么办呢?
对大发脾气,哭闹不止,情绪失控的孩子,家长请坚持两个原则:
一、绝对不要斥责或体罚孩子。
二、紧紧抱住孩子,不要让孩子撒野毁物和自毁。
孩子四五岁的时候,已经有比较清楚的自我意识,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但表达能力还不高,不能够清楚表达自己所想,因此一些孩子会变得倔强,比较难沟通。这时家长该怎么办呢?
首先,要理解孩子。性格倔强不一定就是性格不好。性格倔强的孩子往往极有主见,这样的孩子应该用引导、疏通的方式来改变他的思维方向和源头,而不是用服软或是强硬的手段直接影响他的思维结果。简而言之,孩子在犯倔的时候最好不要用家长权威进行压制和干预,相信这样孩子也根本不会听。另外也不要反过来被孩子压制,孩子的哭闹和发脾气不应该成为家长无理由屈服的条件。理解孩子的倔,知道这是种可以通过引导发生改变的情绪,相信家长心理负担会减轻。
家长首先要意识到:
1、孩子犯倔的根源是与家长想法不合。孩子按自己的想法做,然而家长持不同意见,这种情况下孩子容易犯倔。家长应做好预防措施,在孩子与自己观念相反的时候,引导孩子去摸索正确的观念。在告诉孩子怎么做之前先说为什么这么做,激发孩子感同身受的能力,让孩子学会体谅人,理解人,化解因不合理原因犯倔的情况。
2、孩子的合理要求尽量满足,不合理要求立场坚定、但要手段柔和地拒绝。首先尝试沟通,改变孩子的错误认知;然后提出另一些合理的建议,来转移孩子的注意力。
3、上面提到的是孩子犯倔、哭闹出现之前的应对措施。孩子开始发脾气、哭闹的时候,家长该怎么做呢?最重要的是控制住自己的脾气,孩子年幼,自控能力不强,做为家长我们应该控制自己冷静,不能对孩子发火,不然该怎么引导沟通呢?和发脾气的孩子沟通也尽量做到温柔平静的进行言语的引导,如果失败了,家长请给失控中的孩子一点冷静的时间(虽然这么做会让家长心疼孩子,不过对孩子真的有益)。
4、给失控的孩子冷静的时间,在孩子冷静下来之后,家长请给孩子一些鼓励和奖励,表扬他自己控制住了情绪,做得很棒。再开始引导孩子重新思考整件事情,在获得孩子理解的时候请夸张的表扬他,向他展示家长因为获得理解而感到喜悦的情绪。
5、如果孩子企图用哭闹来威胁家长达成某个意愿,家长们更应该给孩子冷静期,这里甚至可以说是给孩子一个隔离期、远离期。把孩子送回他的小床上,告诉他,“请你冷静一下,如果你觉得不那么生气了再来找妈妈说话好吗?”相信孩子在没人理会的时候会冷静的更快一点。
父亲是男孩性教育最好的老师
父亲在对男孩子进行性教育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最重要的前提便是处理好父子关系,好的性教育需要在父子之间建立起挚爱与尊重的关系。
如果一位“父亲”留给孩子的印象总是粗暴、冷漠、严峻、缺乏耐心,看他们不顺眼,孩子见到父亲就会尽量躲得远远的,父子之间怎么可能敞开心扉、平等地谈问题呢?
做父亲的必须多与孩子在一起游戏、交谈,倾听孩子的心声,承认孩子的爱好和感受,分享孩子的兴趣和快乐,甚至癖好,以尊重的态度支持他们的爱好。
有些父亲错误地认为既然要培养男孩子的勇敢与果断,那就不能对他们太亲近了。其实男孩和女孩一样,同样需要体肤之亲,特别是来自父亲的亲近。这种充满温情的触摸将有助于他们形成安全感,使他们懂得人与人之间应该建立感情的联系,并学会如何去爱别人,体肤之亲是反映和传达爱和支持的基本手段。
孩子们一般不会在哪一个早晨醒来突然提出一大堆性问题。他们会在成长过程中随时提出各式各样的与性有关的问题。他们的问题是逐步涌现出来的,因此对孩子的性教育要相机行事,当然越早越好,越真实越好。
爱的教育和父子亲情的培植是需要时间的,无论怎么忙也得抽时间陪伴儿子,缺乏父爱的教育是不全面的教育。
开展性教育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很难,只有平等地与孩子进行交流,摆出自己的观点,但又不强加于他们,以理服人,即不是以势压人,这样才可能处理好父子关系,做好家庭性教育工作。
妈妈这样对男孩进行性教育
帮男孩建立正确的性别观
在心理层面上,性别的心理发展是从3岁至成年的这段期间,并且在青春期达到高峰。在此阶段,妈妈要注意两大原则,一是让男孩懂得保护自己的身体,第二是要男孩对身体的各部位有正面的意象。
研究表明,作为独生子女的男孩,从小受到父母长辈的宠爱,户外运动少,喜欢在家里看卡通片、玩电脑,习惯了跳跃式、非逻辑思维方式,不懂感受周围的人、事,容易变得自私冷漠。一些男孩到了婚龄,心智仍然像个孩子,根本没有“肩膀”的意识,担当不了重担。因此,妈妈培养男孩的性别意识,应该越早越好。
自然地告诉男孩性知识
妈妈让男孩认识自己的身体,不必像老师给学生上课一样严肃正统,在生活里有很多自然的方式。
妈妈首先要端正自己的思想,这样才能给男孩正确的引导。其实,男孩关于性的提问,就和“今天晚上吃什么”一样,是非常单纯的。妈妈只需要一个很直观的回答,太多太深入的解答,反而会让男孩思路混乱。
对男孩进行性道德教育
早期性教育,关系到男孩身心能否健康成长,也关系到家庭和社会的安定。性教育包括性生理、心理、道德、伦理等诸多方面,其中性道德也是非常重要的部分。
妈妈要教育男孩尊重自己和别人的隐私。隐私的概念应该从开始进行性教育时起就灌输给男孩。妈妈要告诉男孩,生殖器是人的隐私部位,在没有得到允许的情况下,其他人无权看或摸这个部位。
妈妈要通过非语言行为向男孩传递正面的信息,如夫妻之间相互尊重、忠诚、共同承担家务、尊老爱幼、助人为乐、文明礼貌、对工作认真负责、诚实守信等为人、做事的原则,这是对孩子最好的教育。
文文今年已经读三年级了,学习压力越来越大,爸爸妈妈要求他每天放学之后要按时回家,先写完作业才能出去玩。
有一次,同学约文文放学以后出去玩,他很想去,但是又怕爸妈不同意,于是文文就撒谎,说放学后要跟同学一起去补习。文文和同学们出去痛痛快快地玩了半天,直到很晚才回家。因为撒谎,文文显得忧心忡忡。
果然,回到家后,爸爸立即问他:“文文,放学之后,你到底去哪里了?”文文被吓得心砰砰跳,但还是对爸爸嘴硬,“我和同学补习去了。”
爸爸听了,走到文文身边,对儿子说:“文文,你一直都是一个乖孩子,是诚实的孩子,我希望你跟爸爸说实话。刚才我去补习班接你,老师说今天没有上课。你知道爸爸找不到你有多担心吗?文文,现在说出来还不是大错误,但如果你一直骗我,爸爸会很失望。”
文文听完,脸都红了,他非常后悔,便对爸爸说出了实情,爸爸听完没有责怪他,只是叮嘱他以后不可以再撒谎,让爸爸妈妈担心着急。
文文爸爸的处理方式非常正确。
首先,他对孩子有正面的评价,“文文,你一直都是一个乖孩子,是诚实的孩子……”,这让孩子自身感到羞愧。
其次,就是说明自己的态度,只要孩子说实话,并不会对孩子怎么样,这样就大大减轻了孩子的心理负担。
最后,他让孩子明白了父母的苦心,也没有为难孩子,这就让孩子心存感激。
试想一下,如果爸爸这样说:“快点说,要是你说了谎,我就好好教训你!”这样一来,孩子吓都吓坏了,怎么敢说出实情呢?只能咬着牙继续说谎,最后导致更大的错误。这不像是给孩子一个圈套,让孩子越陷越深吗?很多时候,导致孩子犯错的原因,是父母的不当言行!
孩子说谎的时候,请不要这样说:
“说谎的孩子会被狼吃掉!”
“如果让我知道你说谎,看我怎么教训你!”
“你是个爱说谎的孩子,爸爸妈妈再也不喜欢你了。”
孩子说谎的时候,请这样说:
“你一直是个诚实的好孩子,这样非常好。”
“如果你现在说实话,爸爸妈妈就会原谅你,但继续说谎就很严重。”
“说谎是很不好的行为,这次我们不会责怪你,希望你以后要改正。”
对孩子来说,父母的话在他们内心最有特别的影响力。有时候,虽然只是一句无心的话,孩子却可能记住一辈子,甚至影响他未来的发展和成就。如果这是一句反面的话,那么它可能给孩子带来一辈子的伤害,如果这是一句正面的话,那么它可能给孩子带来一生的激励!
所以,爸爸妈妈一定学会用正确的话引导孩子,这是为了让孩子更健康、更快乐、更优秀,这是比打骂更有效的教育!
在现代社会,英语已经成为了一种不可或缺的国际交流语言,爸爸妈妈们也越来越注重孩子英语的教育。那么,到底应该如何培养幼小孩子的英语水平呢?下面让我们来看一看这位妈妈的经验分享吧!
【家长分享】
儿子已经七岁了,老实说他的英语水平现在已经超过我这个当妈的了,他在学校表现的也很不错,经常获得老师的表扬,上个星期的英语比赛还拿了第一,这几年的努力总算没有白费。以下是我的一些心得体会。
一、让孩子通过视听模仿,加强口语训练
到六岁是小孩的语言敏感期,模仿能力非常强,我们从来没有听过,哪个孩子是要接受专业学习和训练才能讲话的,因此在这个阶段,无论学哪国语言,都是一个关键时机,可能影响到孩子的将来。这个阶段不需要文字,不要让孩子通过写字认字来学语言,要在没有文字的情况下,采用实物、图片、挂图、录音机、录像机、投影机等直观方法,让小孩多进行视听模仿。声情并茂的情景会话录音会给孩子一种身临其境之感!!
二、用最简单的英语跟孩子交流
用简单的英语跟孩子交流,当然家长自己要先学习了,增强孩子的求知欲,提高孩子的听说能力。这一点非常重要,从最简单的日常英语开始,然后逐步加深。尽量避免用汉语讲述。逐步使孩子沉浸在浓厚的英语气氛之中。日常生活中,比如在学习“起立”和“坐下”两个短句,只要边说STANDUP和SITDOWN一边站起来,坐下去孩子从动作中就能明白是什么意思。比如让喝水,上厕所也可以用英语来表达。在刚实施的时候可能会有一些困难。但小孩听多了就会明白是什么意思。
三、要培养孩子逐渐养成留意身边英语的好习惯
比如我和他在外出时,我就会向他提问。如小草小花是什么颜色的,现在几点了,他喜欢什么等等。这样,一方面强化了她的学习,另一方面也不会让他觉得紧张。
四、利用网上资源
看英文原版的动画片、听妈妈读绘本、利用网上资源,比如20课快乐英语有很多欧美国家教程,能够立体地给孩子输入对语言的理解和记忆。当孩子在不同的资料中反复听到相同的单词和内容,就会加深对单词和句子在不同语境中的理解。
五、在游戏中学习
小孩爱玩游戏是天性,若能把游戏带入学习,那将是一种学习革命,昨天学校举行了一次英语演讲故事比赛,一个一年级的小男孩,他的英语口语征服了在场所有评委,后来学校的英语老师就请了孩子的爸爸到学校做介绍,小孩的父亲说孩子经常玩一些英语游戏,这样他既能享受其中的乐趣,也学到了知识!
六、每周坚持跟着外教互动
我们家的小孩从6岁左右就开始学英语了,起初是我教的,后来我发觉自己的水平有限,又看到闺蜜的儿子也在上外语班,跟她请教后,她给我推荐了一种在线一对一培训模式,外教用幽默风趣的方法引导孩子开口说英语。儿子上了几次就喜欢上这种教学模式了,现在他每周都坚持学。学得很开心。
看了以上的分享,不知道对各位家长有没有启发呢?快来一起试试吧!
萌萌闲着的时候,爱听歌,她喜欢听她爸爸手机里的《感恩的心》,而且她还学着唱,并唱得有滋有味的。虽然她不懂什么意思,而且还总是将“感恩”两个字唱成“感安”,但她仍是很喜欢唱。一天,我纠正她说“是感恩,不是感安,感恩,就是感谢对你好的人,记住了吗?”萌萌回答记住了。但先入为主不是那么容易改变的,也只好随她了。
感恩,这个很大的概念,来自于人间万物的各个角落,就象草木知春晖,萌萌这么小,她能懂得吗?
萌萌园里规定是下午4点半接孩子,最迟也不能超过5点。但我每天晚5点半才能下班,所以就得天天请假接孩子。长此以往,我必然有些不好意思。所以,也就每天都晚走几分。我想两头都不误是不能的了。
单位离幼儿园也有一段距离,为了让孩子能少等我几分钟,我只好一下楼就象离弦的箭一样,在马路上飞奔着。气喘吁吁地跑到园里常常已是5点多了。看到整个走廊里都熄了灯,只有萌萌的班级里还在亮着,整个三楼就萌萌和老师两个人了。每天老师都为了萌萌晚下班,我相当不好意思。
昨天去接萌萌时,看见老师正给萌萌东西吃。萌萌大口的吃着,样子很是高兴。
我一面解释着,对不起,又来晚了,一面对萌萌说:“你谢谢老师了吗?”还没等萌萌回答,老师抢先笑着说:“萌萌说了,她还说明天要给我带好吃的。”我问萌萌:“你明天打算给老师带什么呀?”萌萌答:“蛋黄派。”我应许了她。和老师告别之后,我和萌萌离园了。
在路上,我问萌萌:“你明天为什么给老师带好吃的呀,你不是不高兴把好吃的给别人吗?”萌萌说:“因为,老师给我好吃的,对我好呗!”“刚才老师还给我面包吃了,还给我果子吃了。”“所以,所以,我明天也要给老师好吃的。”我赞扬她:“萌萌真懂事,真是个好孩子。”
回到家,家里还有早上剩下的葡萄,我给萌萌洗了几个,放进小盆子里,让她去一边吃,我则在厨房里为晚餐忙得不亦乐乎。
一会又听萌萌喊道:“妈妈,我不吃葡萄了,给爸爸留几个,爸爸还没回来呢。”
行,我在厨房里也高声的和着。
晚上,爱人一进门,萌萌就甜甜地说:“妈妈,爸爸回来了,爸爸,我都想你了。”“爸爸,我给你留葡萄了。”
爱人听见这些,心里自然比吃了甜葡萄还甜了。
第二天早上,我忙着给萌萌整理去幼儿园要带的东西,萌萌从她放零食的柜里拿出两个蛋黄派(确切点说是巧克力派)放进她的小包包里,一边放一边嘱咐我:“妈妈,这一个给我,另一个给老师。”
萌萌说到做到,诚实守信是我很欣慰的一点。
果然,萌萌蹦蹦跳跳到幼儿园之后,一换好衣服,便将手里紧紧捏着的蛋黄派连同早上的问候:“helloteacher”,一起送给了老师,我在门外看到老师满脸笑容,温情的象我这个妈妈一样,谢了谢萌萌,然后将这个小食品收下了(后来才知道,这个蛋黄派老师又给了萌萌,萌萌当然也非常高兴的把它吃掉了)。萌萌喜滋滋的去里面玩了。
不用说,今天晚上去接萌萌时,萌萌一定又要说:“我今天最棒,最乖了,老师都表扬我了。”
随丈夫在法国生活了一段时间之后,感触最深的是法国孩子的学习状态。法国家长望子成龙的愿望与中国人如出一辙,但对孩子的培养,他们有自己独特的方式和方法。
让孩子走进博物馆法国基础教育和中国极为相似:重哲学、历史、基础文化,内容庞杂,学生负担和欧美其他国家相比是比较重的。但与此同时,法国对孩子的素质教育极为重视。每周三下午,法国的小学和初中不开课,学校里的小课堂关闭了,社会大课堂却对青少年敞开了大门。体育场上小足球队员、小篮球队员在飞奔疾跑,博物馆简直成了学生专场。
在法国,所有的国立博物馆免费为教师及18岁以下的年轻人开放,为他们组织专场讲解。享誉世界的卢浮宫博物馆是世界上参观人数最多的博物馆,每年接待600万参观者,其中一半是学生。
位于巴黎东北部的维莱特“科学与工业城”是欧洲最大的科普中心。科学城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博物馆,而是一个集展览、实验与资料调阅于一体的综合性科技场馆。引起我注意的是“科学城”为12岁以下儿童开设的4000平方米的“儿童馆”(也属欧洲之最),用儿童的思维方式引导他们去观看、去触摸、去体验植物界、动物界、宇宙空间,在幼小的心中激发起好奇。法国中小学校常组织整个班搬到“科学城”上课一至两周,学生利用那里的设备,利用那里的常年展览和短期展览提供的知识,在教师和“科学城”工作人员的双重协助下,完成一项科学小试验。
培养孩子的财商统计显示,法国的6岁孩子每年平均可从家长那儿得到约600法郎的零用钱,14岁的大孩子则可得到1500法郎,而当孩子在高中学习时,获取的年零用钱则可能高达6000法郎——此数额比起美国、英国的同龄孩子都要高出一截。而更引人注目的是,法国家长还大多在孩子升入小学高年级,即10岁左右时,就给他们设立一个个人的独立银行账户,并划入一笔钱,一般是上千甚至数千法郎。家长之所以热衷为孩子开专门的银行账户,是为了让孩子从小就学会明智、科学,而不是机械、盲目地理财。对于孩子的财务状况,负责的是孩子自己!如此一来,孩子在学会量入为出的同时还可学到一种宝贵的责任心,领悟到一种辨证的得失观。
法国孩子也报业余班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我国很多家长都会付出金钱和精力,为孩子报各种各样的兴趣班。法国的家长也像中国家长一样,给孩子安排一系列课外课,使孩子们的学习负担因此而加重。丈夫的一位法国同事6岁的儿子每周要上3次业余课:星期一学舞蹈,星期三学体操,周末学滑冰。为什么让孩子学这么多?他耸耸肩膀,说是孩子有兴趣,为什么不鼓励呢?与我们不同的是,法国家长在孩子报什么班的问题上非常民主,对学习的安排,父母一般会认真听取孩子的意见,尊重他们的选择。因为在法国家长看来,孩子都是独立的人,兴趣是不能勉强的,只有让孩子学习自己喜欢的东西,才容易出成绩,专业的高低贵贱远不及孩子的兴趣重要。
家园共育《成功爸爸是这样给他的孩子做英语启蒙的》一文希望您能收藏!“幼儿教师教育网”是专门为给您提供教育孩子的方法而创建的网站。同时,yjs21.com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幼儿园爸爸的教案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