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随笔:书架旁的碎纸片

06-19

众所周知,作为一名没有经验的新老师,我们更需要观察自己的教育教学方式和行为,而教育笔记可以促进老师的个人成长和发展。有哪些优秀的教育笔记值得借鉴呢?小编经过搜集和处理,为您提供教育随笔:书架旁的碎纸片,供您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教育随笔:书架旁的碎纸片

最近一段时间,我在图书架上摆了很多新图书。可没过多久,图书架旁边就有了不少从图书上掉下来的纸片,还有一些七零八落的书,班级的孩子经常告诉我他们的书坏了等等。为了找原因,我仔细观察,发现有的书特别受孩子们欢迎,看的人多了。图书就容易破损。于是,我利用午餐前的时间,对他们进行了爱护图书的教育。

没想到,以后的几天里,图书架旁还是每天都会有碎纸片,这是怎么回事呢?经过和孩子们交流,我找到了真正的原因,原来孩子们是为了争抢一本书,有的孩子是为了折纸飞机玩等等。于是,我为孩子们准备了一个小框子,里面装着平日里班级的一些废旧纸、做环境的边角料等,放在他们随手就能拿到的玩具架上。

可过了几天,我发现图书架旁的纸片是少了,但图书封面还是被撕坏了不少。怎么会这样?我不是已经提供了纸张,满足了孩子们折纸的需要了吗?为什么他们还要把图书撕坏呢?看来,我该找出撕坏图书的孩子狠狠地批评一下。

这天,我正好看到耀耀在撕图书封面,我忍住心中的怒火问他:“你为什么要撕书?”“我想要折东西,老师。”耀耀轻声回答。“我不是已经给你们准备纸了吗?你为什么还要撕图书上的纸呢?”我不由得提高了声音。他好像也意识到了自己的不对,低下头说:“因为图书封面纸很好看。”原来是这样!耀耀的话引起了我的思考:在我了解孩子们有折纸飞机的需要后,我就为他们提供了挂历纸。看上去我已经给予支持了,其实这种支持还是非常表面和初步的。

在孩子们初步的需要得到满足后,他们会产生进一步探索的愿望。而且不同的孩子会有不同的需要。只有作更深入的了解和更细致的思考。发现幼儿感兴趣的“折飞机”活动中隐含的教育价值,及时提供不同质地、不同大小的纸,才是对孩子真正的理解和支持。

yJS21.com更多精选教育笔记阅读

2020教育笔记 小纸片的魅力


一张小小的纸片很不起眼,也许在不经意间会扔在地上或纸篓里。但是,当你把这张小纸片给孩子,那么,你会收获许多的惊喜,看到他们创造的火花。一、在小纸片上留下孩子瞬间的创作火花。

在《太阳您好》语言活动中,我让孩子将绘画与创编诗歌相结合。孩子们在小纸片上画出许多太阳留下的“光环”。如,太阳将病菌杀杀杀、青蛙、乌龟在太阳照耀下从冬眠中醒来、花儿绽放美丽的花朵、果树结满果子、小鸟在阳光下唱歌等等。孩子们不仅表现出非凡的想象力,而且能借助直观形象的画面用拟人和比喻的语句创编诗歌。

歌唱活动《小雨滴跳舞》中,教师让幼儿大胆想象小雨点在哪里跳舞的场景。如,小雨点在森林里跳舞、在荷叶上跳舞、在房顶上跳舞、在小河里跳舞、在花瓣上跳舞、在树叶上跳舞、在小山上跳舞。每张作品上的小雨滴都是那么可爱,那么千姿百态。老师在画面上看到他们创作的快乐,分享他们想象的快感。

二、在小纸片上写下孩子埋在心底的疑问。

数学操作游戏时,老师会发现孩子之间能力差异表现非常明显。能力强的孩子能很快理解操作要求,独立地操作。而能力较弱的孩子往往老师说了几遍仍然不得其解,这样的孩子一般胆子小,缺乏自信,不敢说出心里的疑问,久而久之,这些孩子对数学活动失去兴趣,操作能力和理解能力降低,很不利于幼儿的发展。老师只要提供一些小纸片放在《幼儿园》游戏区角,能力弱的孩子在“小老师”的帮助下,会在小纸片上写上自己的理解,“小老师”还会给他们批改,慢慢地,他们不仅敢在小纸片上写,而且敢向老师发问,提高了幼儿的自信心。

神奇的小纸片,你是老师捕捉孩子思维火花的镜头;是老师的教学策略与幼儿的学习能力的互动纽带;是孩子表达自我想法的小舞台;是孩子快乐涂鸦的宝贝。

小纸片的魅力


一张小小的纸片很不起眼,也许在不经意间会扔在地上或纸篓里。

但是,当你把这张小纸片给孩子,那么,你会收获许多的惊喜,看到他们创造的火花。

一、在小纸片上留下孩子瞬间的创作火花。

在《太阳您好》语言活动中,我让孩子将绘画与创编诗歌相结合。

孩子们在小纸片上画出许多太阳留下的“光环”。

如,太阳将病菌杀杀杀、青蛙、乌龟在太阳照耀下从冬眠中醒来、花儿绽放美丽的花朵、果树结满果子、小鸟在阳光下唱歌等等。

孩子们不仅表现出非凡的想象力,而且能借助直观形象的画面用拟人和比喻的语句创编诗歌。

歌唱活动《小雨滴跳舞》中,教师让幼儿大胆想象小雨点在哪里跳舞的场景。

如,小雨点在森林里跳舞、在荷叶上跳舞、在房顶上跳舞、在小河里跳舞、在花瓣上跳舞、在树叶上跳舞、在小山上跳舞。

每张作品上的小雨滴都是那么可爱,那么千姿百态。

老师在画面上看到他们创作的快乐,分享他们想象的快感。

二、在小纸片上写下孩子埋在心底的疑问。

数学操作游戏时,老师会发现孩子之间能力差异表现非常明显。

能力强的孩子能很快理解操作要求,独立地操作。

而能力较弱的孩子往往老师说了几遍仍然不得其解,这样的孩子一般胆子小,缺乏自信,不敢说出心里的疑问,久而久之,这些孩子对数学活动失去兴趣,操作能力和理解能力降低,很不利于幼儿的发展。

老师只要提供一些小纸片放在《幼儿园》游戏区角,能力弱的孩子在“小老师”的帮助下,会在小纸片上写上自己的理解,“小老师”还会给他们批改,慢慢地,他们不仅敢在小纸片上写,而且敢向老师发问,提高了幼儿的自信心。

神奇的小纸片,你是老师捕捉孩子思维火花的镜头;是老师的教学策略与幼儿的学习能力的互动纽带;是孩子表达自我想法的小舞台;是孩子快乐涂鸦的宝贝。

恼人的小纸片


又到了上美术课的时间了,我像往常一样给孩子们讲解示范后就让孩子们自己动手绘画了。孩子们一个个聚精会神的,我四处巡视,关注那些特别需要指导的孩子。当我走到子睿的跟前,满地纸屑映入我的眼帘,他的小椅子边、地上全是这些“碍眼”的纸屑。“是谁扔的?”我生气地问。坐在旁边的的毕姝彤从牙缝里小声地挤出几个字:“子睿扔的。”子睿这时正探头探脑地偷看我的表情。看到他这副淘气的样子,我的气消了许多,也就没多批评他。

可是,接下来的几天,子睿“变本加厉”,每天课后他的座位边还是满地纸屑。为此,我特地与他的家长沟通,甚至没收了他所有纸屑的可能“来源”,但是收效甚微,我渐渐地无计可施了。

有一天,我给一位朋友打电话时,因为记错号码,竟然在打错了好几个电话后才找到朋友。朋友知道后笑着对我说:“你犯了一个美丽的错误!”朋友的一句俏皮话给了我启示,既然成人的错误可以是“美丽”的,为什么不能让孩子的错误也变得“美丽”起来?

第二天中午,我把从子睿那儿没收来的那些纸一一整理好,根据纸的颜色和纸上的图案,制作了一幅贴画作品。然后,我把子睿叫到跟前,和他聊了起来“你喜欢那些被老师没收掉的纸吗?”“喜欢。”“为什么?”“纸上有许多好看的图案。”“既然喜欢又为什么把它们扔了呢?”“这些图案已经看过了,我还想看新的。”“可是,这些纸你喜欢,其他小朋友也喜欢,而且这些纸还能制作出许多更好看的图画呢!如果你能把这些纸做成美丽的图画送给其他小朋友,那有多好”

我发现,在我们谈话时,子睿的眼睛一直紧紧地注视着我,我从他那双会说话的小眼睛里看得出,他已经开始知道自己错在哪了。于是,我像变魔术似的把预先准备好的贴画作品拿了出来,当我告诉他这些都是用他准备撕掉的纸做成的时候,他不好意思地笑了起来。了一会儿,他用试探的口气问我:“老师,这个能给我吗7”“当然能,但你要告诉我,你还舍得撕这些纸吗?”“我再也不撕了!”我跟他拉钩后,把这幅贴画送给了他。

之后,子睿常常从家里带来好看的彩纸,在美工区用这些彩纸制作美丽的图画作品,他的小椅子边再也没有出现过恼人的小纸片。

"一张纸片"的深思


这学期,我又接任了一个新班的班主任。

这一天,我像往常一样,走向教室。突然教室内传来两位女生的争吵声,我急忙走进教室,只见两个女生争吵声由小到大,越来越激烈,两人争得面红耳赤:“这片纸是你丢的,你要捡起来。”文欣说。“明明是在你的课桌下,你为什么不捡?”露露说。“你要执行班级的卫生规定”……原来两位同学为谁应该捡起纸片争执起来。“婆说婆有理,媳说媳有理”。互不相让。见我走进教室,开始有短暂的沉默。一会儿,又重新争持起来。

一张小小的纸片,竟然引起两位学生的激烈争持。我觉得应该借用这件小事,给学生一个明确答案。我简单地了解了一下这件事原因。便问:“同学们觉得这件事应该怎么处理,才能化解她们之间的矛盾?”同学们没有想到我会提出这样问题,谁也不敢开口说话了,只是互相望着。你看看我,我望望你,教室里出现了难得的寂静。几分钟后,学生的目光转向我,期待从我看口中得到一个满意的答案。我知道这是学生一贯思维方式,有了难题,就希望老师一锤定音。因为在孩子们幼小的心灵里,老师是至高神圣的,也是最有权威的,老师的话永远是对的。

我环视了一下班级,平静地对学生说:“同学们,他们俩对处理纸片问题都有自己的理由,谁也没有错,只是没有找到最好的解决办法。”说完,我来到两位学生的桌前,蹲下身捡起纸片,并说道:“其实解决的办法很简单,在自己的教室里,每个同学都是班级的主人,包括老师在内,纸片有我看见的,应该有我捡起来,只要解决了问题,就是执行了班级制度”。说完,我径直地走向垃圾桶,把纸片放进去。

这时,我身后传来一阵热烈的掌声,久久不息。

我真没想到,一次恰当好处的举措,竟赢得了学生发自内心的掌声。同时,一张纸片也让我真正领悟了我们常挂在口上的一句话,“身教重于言传”。“一张纸片”让我产生了深思。

我看到了,批评教育不是万能的。由于学生的知识水平、思维能力、观察能力、动手能力、表达能力等的不同,所以学生之间存在差距是必然的,每个孩子身上都有这这样或那样,或多或少的缺点,对学生“穷追猛打式的批评”学生会认为是“揭伤疤算总帐”学生情绪上会有反感和对立,而当你抓住那瞬间即逝的闪光一刻时,及时激励学生,你就一定会发现,他们的潜力是如此的巨大,虽然是那瞬间即逝的闪光,教师若是采取恰当的方式进行处理,对学生今后的成长会产生巨大的影响。

在课堂上也是如此,老师要善于发现每个学生的闪光点,让它们发光发热,从而使每个学生在课堂上都能得到收获,逐渐缩短学生之间的差距。

比如:班上有做小动作的同学,如果你批评了他,其他同学会不以为然,甚至很多的同学也分散了注意力,而如果是表扬某个同学时,其他的同学会做得更好,对于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教师要及时地发现他们的闪光点,要让他们始终能看到自己的进步。因此,在课堂上我在提问学生的时候是因人而异的,对待成绩较差的学生我的问题比较容易,尽量能让他们回答出来,当他们回答出来的时候,我会及时地加以表扬,肯定他的(jy135幼儿教育)成绩,当他们因为回答出老师的提问而得到表扬的时候,脸上便露出笑容,整节课都能认真听讲。

当然学生的闪光点不仅仅体现在课堂上,课外活动、作业等也能发掘他们的长处,适时地加以表扬。对于学生的细微变化,老师都要用心地捕捉并及时地对他们进行鼓励,以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即使学生生活中出现一些小偏差,只要采取适当处理措施,都会有良好的教育收获效果。可见只有把灯背在背上的人,才会把他们的影子投到了自己前面。

教育随笔:爱的教育


镇瀚是一个高高壮壮的大男孩,由于父母离异,一直由奶奶爷爷抚养。在生活中老人给予的关爱很多,但在学习习惯方面关注的较少。在班里是一个让人“头疼”的孩子。

上课了,别的小朋友认真的听课,他一会儿趴在地上,一会儿用手扯扯女孩的小辫。课堂中随时会有告状的声音:“老师,他动我的书”、“老师,他又跑到门口了”,好好的一节活动,常常被他搅得“四分五裂”,大声的训斥,紧绷的脸都对他不起作用。

还好,他喜欢下课有事没事的凑到我面前,看着我的脸,悄悄的拉拉我的手,看我没有反应,就会得寸进尺地再摸摸我的脸,讨好地对我笑笑“嘿嘿……”,更有趣的是用双手挤着我的脸变成了“丑八怪”。看着他开心的笑容,我也不忍心责怪他。

或许是母爱的缺少,他对我有一种亲近感。

有一次我问他“想妈妈吗?”“不想”

“那我像不像妈妈?”“有点儿像妈妈”他拉着我的手。

“那你得听妈妈的话,那样妈妈会更喜欢你。”

“好”他答应的很干脆,“我听你的话,你送我一个小粘贴行不行?”他很聪明,又趁机给我提“条件”。

“行,今天听话5次,就得一个小粘贴。”他使劲点点头。

这一招很奏效,我以表扬为主,只要他有一点值得表扬的地方就累计一次。一天下来,5次“听话”达到了,他如愿以偿的得到了奖励。

以后,他喜欢围着我,喜欢摸摸我的脸,让我拉拉他的手,体验“妈妈”的感觉。特殊的孩子用特殊的方法——“爱”去温暖他幼小的心灵,也是一种教育方式。

教育随笔:我的教育故事


教育随笔:我的教育故事

人生在世,匆匆几十年.幸福最重要.世间总有公道,付出总有回报,说到不如做到,要做就做一个幸福的老师。

有时候幸福感源于幼儿真诚的爱与关心的师幼交往中。当教师给予孩子爱时,孩子也以一份真诚的爱来回报老师。对于老师的付出来说,孩子的爱是最大的安慰和补偿,也是她们在工作中体验到幸福的重要原因。有一位老师讲述了一个感人的故事:一个春天的中午,孩子们正沉睡在梦乡里,我在办公桌前写活动计划。因为吃了感冒药,头沉得抬不起来,不知不觉趴着睡着了。不知过了多长时间,我听见小朋友们你一言我一语地在议论:“刘老师休息了。”“刘老师咳嗽好厉害。”“你们别吵了,把刘老师吵醒了。”“我妈妈说,感冒要多穿衣服,刘老师趴着睡觉,不冷吗?”“我去给她披件衣服。”这时,几个幼儿来给我盖衣服了,我没打算“醒”来,我不想让这种被关爱的感觉这么快跑掉。我静静地趴着,默默地享受着这份由孩子向我诠释的幸福。孩子们带着体温的衣服包围着我,我在这份呵护中被深深感动了,我的内心得到了爱的满足。世上其他的一切在那一刻对我来说都不重要了……孩子的爱是满足教师爱的需要的重要途径。与成人之爱相比,孩子的爱更显得真挚和纯洁,更接近爱的本质。这就是为什么孩子的爱能有那么大的魅力的原因。不过,得到孩子爱的前提是教师对孩子的爱和喜欢,因为“孩子们所喜欢的是那些本来就喜欢孩子、离开孩子就不行、而且感到跟孩子交往是一种幸福的人”。还是看看下面两位老师的感受吧:

“慢慢地给孩子的爱多一些,孩子的回报也多一些。”“自从踏入幼儿教育这一行,整日与孩子为伴,心中时常为孩子而感动,为他们的纯真、为他们的热情。和孩子相处,不需要伪装,只需要用自己最自然的一面。你付出了,自然会有回报;你爱孩子,他们自然也会爱你;你尊重他们,他们也会尊重你。”

有时候幸福感源于幼儿的天真无邪。

天真无邪是儿童身上最宝贵的品质,是拯救异化的成人生活的一剂良药。幼儿的天真无邪使教师因看到了人性最本源的美而体验到一种幸福。许多老师谈到了源于幼儿天真无邪的幸福感。

一位老师说:“工作中还有幸福,因为我们工作时面对小朋友,不存在勾心斗角,对象比较单纯,心情比较放松。而且小朋友也很有趣,特别是他们身上经常发生一些让我意想不到的事,我觉得特别有趣。比如说,我班上有个小朋友不怎么来上幼儿园,家里人非常宠爱他,有一天他来到幼儿园,玩积木时不小心把积木弄掉到地上了,他穿的衣服很多,弯不下腰,这时他喊我们班性格较犟的一个幼儿帮他捡,那位幼儿就帮他捡了,他对帮他的那名幼儿说‘谢谢’,对方说‘不用谢’。当时我看了觉得特别有趣,因为我以为那个幼儿不会帮他捡的,谁知他帮他捡了,并发生了这样的一幕很有趣。”

另一位老师说:“工作中也有快乐,小孩蛮可爱的、蛮天真的;自己也挺喜欢小孩的,觉得小孩好玩。跟我妈一起上街时,看到小孩,我就不自觉地走过去摸摸她的头,我妈还说:‘你在幼儿园还没烦够呀!’上课时,小孩也蛮好玩的,他们的有些行为让我觉得好意外。”

值得思考的问题是:为什么面对同样的教育对象,有的老师能从幼儿身上获得幸福感,而有的老师获得的却是苦恼呢?其主要原因在于老师如何看待幼儿、如何与幼儿交往。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儿童的内心生活时刻给我们带来满意和不满意、高兴和苦恼、忧愁和欢乐、疑惑和诧异、宽慰和愤怒。在儿童世界给我们带来的极广阔的情感领域内,有愉快的和不愉快的、高兴的和伤心的曲调。善于认识这种和谐的乐声,是教育工作者精神饱满、心情愉快和取得成功的最重要条件。”如果你把孩子看成是令自己心烦的人,那么你就会感到心烦;如果你把孩子看成是可爱的天使,那么你就会变成快乐的天使。

如何获得幸福感呢,如何才能从孩子身上获得幸福感呢?

我认为要以欣赏、审美的眼光看幼儿。长时间和幼儿在一起,教师有时会不自觉地以一种居高临下的眼光看幼儿或者把幼儿仅仅看成是自己的教育对象。以欣赏的、审美的眼光看幼儿就是要看出幼儿身上的优点,把幼儿看成活生生的富有灵性的个体,完全地接纳他,而不是带着自己的有色眼镜来审视他。完全地接纳幼儿意味着教师所持的是一种宽容的态度,意味着教师对儿童文化的尊重和理解,而这种尊重和理解本身也会给教师带来幸福。在访谈中,许多老师谈到了随着自己对待孩子方式的变化而体验到的幸福感,如一位老师说:“做了母亲之后,对孩子不像以前那么严厉,也能站在孩子的角度理解孩子,对幼儿更加宽容了,不易发火,所以孩子给自己的爱多了,工作也感到更幸福了;在做母亲之前,只是以老师的身份自居,对孩子较严厉,但也得不到孩子的爱,感觉并不幸福。”

我们要以平等、真诚的态度与幼儿交往。老师们常习惯于带领幼儿做这做那,在与幼儿的交往中使用命令的口吻较多。也就是说这种师幼交往更多的时候是建立在工作关系上的,这种交往的特征是不平等、没有感情,有着明确的功利目的——完成预定的教育任务。长此以往,幼儿就会对老师产生几分畏惧,对老师敬而远之,并封闭自己的心灵,不敢言说自己的所思所想。这就等于是教师亲手剥夺了让自己感受另一个心灵的机会。因为缺少与幼儿心与心的交流,教师自己丰富的内心世界最终也会变得干涸,当然也就没有什么幸福可言了。因此,在与幼儿的交往中,教师只有放下自己的角色面具,以真实的自我与幼儿交往,和孩子打成一片,才会发现幸福和快乐就在自己的身边。我们在访谈中也发现,凡是能以平等、真诚的态度与孩子交往的老师,都能体验这种交往带给她的幸福。

教育随笔:反向教育的尝试


教育随笔:反向教育的尝试

在幼儿的一日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用正面表扬法来教育孩子,而且效果很好。但用批评来教育调皮的幼儿所取得的效果却是很不理想。

一天午睡时,我发现有个别幼儿很难入睡,不是跟身边的幼儿窃窃私语,就是自言自语说个不停;不是拍手,就是瞪脚;老师批评他们,他们却一脸的不在乎。例如我们们班的张梓靖小朋友,每天中午他总是很难入睡,要在床上玩很久,如果坐在他的床边看着他,他就会冲你做鬼脸,或者发出奇奇怪怪的声音,这样还会影响其他的小朋友入睡,这实在是个令人头痛的问题。

看着几个久久不能入睡的幼儿,我忽然想:怎么样才能让他们快一点入睡。于是我就说:“现在老师要来看看哪个小朋友睡得最香。”他们就像没听见一样,依旧我行我素,我接着说:“嗯,我看看小雨睡得真香,还有心心和小安睡得也很香。”表扬这几个小朋友之后,午睡室里立刻变得很安静,这时候我特意又点了那几个平时睡觉困难的小朋友的名字:“我看到希希睡得很好,还有涵涵。”表扬了他们。我刚刚把话说完,他们几个就乖乖的闭上了眼睛,不一会儿,我去检查的时候他们就真的睡着了。从这以后,我常用此方法来教育幼儿,后来,我还把“反向表扬法”应用到其他教育活动组织中,也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通过这件事,我体会到:幼儿教师在教育的过程中,应针对不同孩子的特点,运用不同的教育方法,不是一味地去批评孩子才会有效果,要常常改变教育策略方法,认真体会孩子的思维特点,进入儿童的心理世界,这样,可以轻松地激发幼儿的上进心,改变孩子的不良行为,提高教育的有效性。

教育随笔:随机教育


教育随笔:随机教育

小朋友天真可爱的样子很受老师们的喜爱,但是有些孩子也有令老师头疼的“毛病”:爱多说话。有时,我刚说个开头,他们就接过去说个没完没了,惹得所有小朋友也跟着叫。在课堂上,有时根本听不进我的话。我只能大声的对着他们嚷一顿才能平息一下,再看看他们那害怕的眼神,又觉得怪可怜。

这一天,我刚说:“小朋友喝水。”有个小朋友便叫:“大班的先别去。”可是全班小朋友并不听他的,一齐涌到了水杯架跟前。见此情景,我灵机一动,先让小朋友回座位上去,然后宣布:现在我选一个小朋友来当小老师。孩子们见状都觉得好玩,嘻嘻哈哈吵成了一团,任其大声喊:“中班去喝水。”丝毫没有用处,我趁机会对他说:“你一个人的声音怎么能比他们那么多人的声音大呢?老师上课的时候,你老讲话,别人还听的见吗?”他红着脸摇了摇头。这件事后,他的“毛病”改了许多。针对各个孩子的特点进行教育,比干巴巴的说教要有效得多。

教育笔记《教育随笔:书架旁的碎纸片》一文希望您能收藏!“幼儿教师教育网”是专门为给您提供教育笔记而创建的网站。同时,yjs21.com还为您精选准备了教育随笔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