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学拼音还是先学识字?

06-21

学校与家庭分工合作,一个教育孩子日常生活习惯,一个教育孩子做人做事!家长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孩子的成长离不开我们的陪伴,有时候陪伴才是最有意义的教育!那么,怎么充分利用家庭与校园之间的资源对幼儿进行教育呢?考虑到您的需要,小编特地编辑了“先学拼音还是先学识字?”,欢迎大家与身边的朋友分享吧!

在早教期间,父母在教孩子认字的时候,基本上都是一个词乃至整句话,有些人指出,是否应该先教拼音,再教拼写,最后教字呢?其实四岁以前的孩子抽象思维还未形成,还不能理解将字母拼起来这个过程。那该先学拼音还是汉字呢?

世界上不会有这样“聪明”的母亲,先教孩子一个一个的音素,学会说一个一个声母、韵母的发音,然后教他如何拼。任何一个头脑正常的母亲,总是一个词乃至整句话,让她的孩子反复地模仿着“牙牙学语”的。

学前儿童只能去认识拼音字母,而达不到拼的能力,因为孩子的思维还没有发展到抽象思维,4岁左右孩子才能从表象思维转向抽象思维,所以不要求之过急。单独去认识拼音字母,是和认识汉字一个道理,但是去把声母和韵母拼起来,这个年龄的孩子还做不到,即使有的孩子可能做到了,也是背诵下来的。所以不要求之过急,弄不好孩子还会厌烦,失去学习的兴趣。

方块汉字,远比无意义的、相似处很多的拉丁字母容易辨认和识记。直接教学汉字的优势,还因为单个的汉字可编成为朗朗上口、又富有儿童情趣的课文,和强记死背那些本身并无意义、相互间全无内在联系的拉丁符号,完全是两种情趣、两种氛围,自然也就带来两种截然不同的效果,不仅是学习的效率不同,而且在儿童情趣培育上也不一样。

有些家长担心,认字的同时不教拼音,孩子的普通话会说不好。其实,让幼儿园的小朋友听着录音带上朗朗上口的韵文,边听边说,边玩边学,在游戏中识字,在游戏中学说普通话,一天20分钟,20天左右,就是南方方言区的孩子,其普通话也可取得相当成绩。

实践表明,不先学汉语拼音,并不妨碍儿童学说普通话,这不是他们学习普通话最关键的环节。如果是在初步学了普通话和认识了一定数量的汉字以后,再学习汉语拼音,有利于正音和继续提高,而且学习的时间和精力都可大为节省。

在识字教学中,老师的教就是学生识字的“拐棍”。现在绕上一个大弯:先教拼音,让拼音字母成为“拐棍”,以此为“中介”帮儿童识字。对儿童识字来说,这个弯绕得值吗?近二十年来,多个直接教儿童识字的实验都表明,无论是教师的教,还是学生的学,都没有像教学拉丁化的拼音字母那么吃力,而且识字速度和教学质量明显提高。仅仅把教学汉语拼音方案推迟一两年,把直接教汉字提前,就会起很好的效果。

综上所述,学习拼音,最终的目的还是学好汉字。不同的只是如何运用这根“拐棍”而已。在了解了宝宝的思维发育之后,相信每一父母对如何科学教孩子认字和学拼音已经有了自己的定论。在早期教育过程中,多花心思,也许有点绕路。但是取得的效果是相当明显的。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小编推荐

幼儿教育初期是先学拼音还是先学拼写?


在幼儿教育初期,父母在教孩子认字的时候,基本上都是一个词乃至整句话,有些人指出,是否应该先教拼音,再教拼写,最后教字呢? 其实四岁以前的孩子抽象思维还未形成,还不能理解将字母拼起来这个过程。那该先学拼音还是汉字呢?川少社官方书店的小编给大家一点小的意见:

学前儿童只能去认识拼音字母,而达不到拼的能力,因为孩子的思维还没有发展到抽象思维,4岁左右孩子才能从表象思维转向抽象思维,所以不要求之 过急。单独去认识拼音字母,是和认识汉字一个道理,但是去把声母和韵母拼起来,这个年龄的孩子还做不到,即使有的孩子可能做到了,也是背诵下来的。所以不 要求之过急,弄不好孩子还会厌烦,失去学习的兴趣。

方块汉字,远比无意义的、相似处很多的拉丁字母容易辨认和识记。直接教学汉字的优势,还因为单个的汉字可编成为朗朗上口、又富有儿童情趣的课 文,和强记死背那些本身并无意义、相互间全无内在联系的拉丁符号,完全是两种情趣、两种氛围,自然也就带来两种截然不同的效果,不仅是学习的效率不同,而 且在儿童情趣培育上也不一样。

有些家长担心,认字的同时不教拼音,孩子的普通话会说不好。其实,让幼儿园的小朋友听着录音带上朗朗上口的韵文,边听边说,边玩边学,在游戏中识字,在游戏中学说普通话,一天20分钟,20天左右,就是南方方言区的孩子,其普通话也可取得相当成绩。

实践表明,不先学汉语拼音,并不妨碍儿童学说普通话,这不是他们学习普通话最关键的环节。如果是在初步学了普通话和认识了一定数量的汉字以后,再学习汉语拼音,有利于正音和继续提高,而且学习的时间和精力都可大为节省。

在识字教学中,老师的教就是学生识字的“拐棍”。现在绕上一个大弯:先教拼音,让拼音字母成为“拐棍”,以此为“中介”帮儿童识字。对儿童识字 来说,这个弯绕得值吗?近二十年来,多个直接教儿童识字的实验都表明,无论是教师的教,还是学生的学,都没有像教学拉丁化的拼音字母那么吃力,而且识字速 度和教学质量明显提高。仅仅把教学汉语拼音方案推迟一两年,把直接教汉字提前,就会起很好的效果。

综上所述,学习拼音,最终的目的还是学好汉字。不同的只是如何运用这根“拐棍”而已。在了解了宝宝的思维发育之后,相信每一父母对如何科学教孩子认字和学拼音已经有了自己的定论。在早期教育过程中,多花心思,也许有点绕路。但是取得的效果是相当明显的。

幼儿学图形是先“平面”还是先“立体”?


学好图形,是帮助幼儿建议空间思维的最重要途径。但是,对于幼儿来说,到底应该先学“平面图形”还是“立体图形”呢?

众所周知,上中学时,我们的课程设置都是先学平面几何,再学立体几何。几乎所有的中学老师也都认同这个认知逻辑,理由很简单:线是一维的,面是二维的,而立体图形是三 维的。但仔细想一想,生活中我们经常接触到的汽车、电视机、电冰箱、球等,都是立体的,正方形也就是电视机的一个面,圆形也只是球的切面。

这样看来,其实生活中并不存在真正的平面图形,因为所有的物体都是有厚度的,只是有的厚,有的薄,就连一面镜子也是有厚度的。如:我们习惯说这面镜子是长方形的,也只是忽略了其厚度而已。所以,即使是很薄的镜子,其实也是立体的。所有的面都要依附于体上存在,“面在体上”,就是这个道理。

对于幼儿来说, 孩子是通过触摸来感知和认识事物的,五官是孩子与生俱来最好的学习工具。根据3-6岁幼儿思维发展的特点,孩子是从具体形象思维慢慢过渡到抽象思维的。

知道了“面在体上”这个原理,我们也就不难得出和孩子生活紧密联系的,孩子经常去动手探究的其实都是立体图形,而平面图形,相对于孩子反而会更加抽象。所以,特别是在3岁的幼儿课上,老师提供给孩子的都应该是具体形象的教玩具,越立体,越贴近生活,孩子动手探究的欲望也会越强。

那么幼儿图形课上应该如何设置课程才会更符合幼儿心理,更加科学呢?

3岁的思维课上,帮助孩子建立庞大的空间思维必须要遵循“从整体到部分”的原则。例如,《玩立体图形》课程便是3岁宝宝图形课的第一课。我们会结合生活中的实物让孩子通过触摸和多角度观察的方法去感知各种立体图形。

如何体现多角度呢?如:通过玩球,感知球是圆的、能滚动,通过切橙子,引导幼儿观察到橙子切开 后是圆形的,并且切的角度不同,圆的大小也不同。这种不断让孩子自己去触摸、观察、探究的过程其实就是孩子认知最好的途径!

所以,在培养孩子空间思维时,并不需要把“平面”和“立体”完全割裂开,而是要以立体图形作为载体,通过探究生活中的立体实物,引导孩子从多角度去感知体上的平面图形,这才是最科学的。如:《圆柱体》课程里,我们就可以让孩子在探究中发现圆柱的很多奥秘。

通过让孩子找生活中的圆柱,再到动手用各种形状的纸、小圆片等材料制作圆柱,最后老师在动手切大萝卜的活动中让孩子从多角度感知了圆柱体里的各种平面图形,运用这样的教学方式,孩子收获的不仅是知识,更是一种在生活中自主去发现和探究的热情,以及多角度观察和思考问题的思维方式。

宝贝学图形到底先“平面”还是先“立体”?


上周上完3-4岁课程《神奇立方体》后,有粑粑麻麻困惑的问我:孩子学图形不是应该先“平面”再“立体”吗?

确实,回想我们上中学那会,都是先学平面几何,再学立体几何。几乎所有的中学老师也都认同这个认知逻辑,理由很简单:线是一维的,面是二维的,而立体图形是三维的。但仔细想一想,生活中我们经常接触到的汽车、电视机、电冰箱、球等,都是立体的,正方形也就是电视机的一个面,圆形也只是球的切面。这样看来,其实生活中并不存在真正的平面图形,因为所有的物体都是有厚度的,只是有的厚,有的薄,就连一面镜子也是有厚度的。当然,我们习惯说这面镜子是长方形的,也只是忽略了其厚度而已。其实所有的面都要依附于体上存在,“面在体上”,就是这个道理。

对于幼儿来说,孩子是通过触摸来感知和认识事物的,五官是孩子与生俱来最好的学习工具。根据3-6岁幼儿思维发展的特点,孩子是从具体形象思维慢慢过渡到抽象思维的。知道了“面在体上”这个原理,我们也就不难得出和孩子生活紧密联系的,孩子经常去动手探究的其实都是立体图形,而平面图形,相对于孩子反而更加抽象。所以,特别是在3岁的幼儿,咱们提供给孩子的都应该是具体形象的教玩具,越立体,越贴近生活,孩子动手探究的欲望也会越强。

那么幼儿图形课上应该如何设置课程才会更符合幼儿心理,更加科学呢?

3岁的思维培养要遵循“整体到部分”的原则。例如,《玩立体图形》课程便是3岁宝宝图形课的第一课。我们会结合生活中的实物让孩子通过触摸和多角度观察的方法去感知各种立体图形。如何体现多角度呢?如:通过玩球,感知球是圆的、能滚动,通过切橙子,引导幼儿观察到橙子切开后是圆形的,并且切的角度不同,圆的大小也不同。这种不断让孩子自己去触摸、观察、探究的过程其实就是孩子认知最好的途径!

所以,在培养孩子空间思维时,并不需要把“平面”和“立体”完全割裂开,而是要以立体图形作为载体,通过探究生活中的立体实物,引导孩子从多角度去感知体上的平面图形,这才是最科学的。如:《圆柱体》课程里,我们就可以让孩子在探究中发现圆柱的很多奥秘。通过让孩子找生活中的圆柱,再到动手用各种形状的纸、小圆片等材料制作圆柱,最后老师在动手切大萝卜的活动中让孩子从多角度感知了圆柱体里的各种平面图形,运用这样的教学方式,孩子收获的不仅是知识,更是一种在生活中自主去发现和探究的热情,以及多角度观察和思考问题的思维方式。

育儿心经—爱子先爱妻


育儿心经—爱子先爱妻

“爱子先爱妻”,准爸爸在创造良好的胎教环境、调节妻子的胎教情绪等方面,有着别人代替不了的作用。准爸爸应加倍关心、爱护、体贴怀孕的妻子,让妻子时刻感受到家庭的温暖;主动承担家务,保证妻子有充足的休息和睡眠时间;尽量给妻子创造安静、舒适、整洁的环境;不要吸烟,要节制性生活;与妻子一起听愉悦悠扬的乐曲,共赏优美的图画;经常陪妻子一起散步,到公园或户外去欣赏自然美景。

从医学上说,孕妇愉悦的情绪可促进大脑皮层的兴奋,使孕妇血压、脉搏、呼吸、消化系统的分泌均处于相互平稳和相互协调状态,有利于孕妇身心健康,同事改善胎盘供血量,促进胎儿健康发育。

十月怀胎,是促进夫妻感情的最佳时期。爱子先爱妻。怀孕期间,准爸爸。准妈妈都要以开心、愉悦的心情来迎接新生命。快乐,是会相互传递的,胎儿感受到微笑,感受到快乐,也受到良好的影响,会在生理、心理方面健康发育。

美国优生学家认为:胎儿最喜欢爸爸的声音和爱抚。

当妻子怀孕以后,丈夫可隔着肚皮精彩轻轻抚摸胎儿,胎儿对于爸爸手掌的移位能做出积极的反应。男性特有的低沉、宽厚、粗狂的声音更适合胎儿的听觉功能,也许是因为胎儿天生就爱听爸爸的声音,所以胎儿对这种声音都表现出相应反应的能力,这一点是妈妈无法取代的。

有这样案例:移位美国的准爸爸,在胎儿7个月开始,精彩一边对胎儿说:“小宝贝,我是你的爸爸”,一边抚摸着妻子的腹部。每当这句话从爸爸的嘴里说出来的时候,胎儿就会表现出兴奋的蠕动。当这个宝宝出生以后,因环境的突变而产生不安情绪的时候,这位爸爸只要说:“小宝贝,我是你的爸爸!”宝宝就像着了魔一样立即停止哭泣。以后,每当宝宝哭闹时,这位爸爸只要说:“小宝贝,我是你的爸爸。”宝宝也立刻会从哭闹中安静下来。

达芬奇在手稿中曾经写道:“同一个灵魂支配着两个肉体,母亲期盼的事情,在她有这个愿望的时候,就不断地影响着胎内的孩子,母亲所特有的意志、希望、恐怖以及精神上的痛苦,都对胎儿的影响远远大于母亲自己。”

育儿心得:育人先育己


育儿心得:育人先育己

养育孩子不是组装机器,沒有一本书或一个人能告诉你标准答案,所有的方法都因人而异。妄图速效而缺乏耐心的教育,只会适得其反。每个生命自诞生起,都有內在自我成长的动力、能力和秩序。父母不能因为自身的局限,把孩子的「成长」视为「问题」,而在不知不觉中成了孩子问题的真正制造者。

孩子的成长是挡不住的!只要孩子能够自己做的事,一定要让他尽量的去做。做得不好没关系,鼓励他再来一次,可能这会暂时增加很多麻烦,但孩子能在重复的过程中,不断地积累经验,成为一个真正的问题解决者。

一流的父母做榜样,二流的父母做教练,三流的父母做保姆。育儿就是育己,从孩子身上发现不当的言行,都能在自己这里找到原型或痕迹。很多时候,家长为了图自己省心省力,把孩子托管给手机、电视,当你再责怪孩子痴迷不能自拔时,想没想过自己错给了什么?提高我们陪伴孩子的时间和质量,多亲子游戏、共读、亲近自然,让孩子多动手、多劳动、多体验,唯有父母自身不断成长,才可能更好地成为孩子成长的支持者。

PS:推荐一本好书给大家---《安的种子》,这是一本颇有禅意的绘本,每个孩子都是千年莲花的种子,尊重它原来的样子,郑重地给出等待,享受陪伴孩子的过程。

要改变孩子 先改变家长


要改变孩子先改变家长

有家长问:

1岁3个月宝宝脾气急躁,怎样叫她平静下来?

解答

脾气就是心理学上说的“性格”。用俄国著名生理学家巴甫洛夫的话说,性格是神经类型特征和环境影响的“合金”。也就是说,一个人的脾气是由两元素组成:一是天生的成分(神经类型),二是后天环境的影响。由此,人的性格便有两个最显著的特征:前者决定性格是相对稳定的,而后者则决定性格也是可以改变的。

刚出生的孩子之间性格差异也是存在的,但差异很小。比如有的孩子哭声很小,而且有时有会儿;有的则哭声很大,哭起来没完没了。随着年龄增长,孩子的性格差异会逐步增大。

脾气急躁,就是遇到不称心的事马上激动不安、生气、发怒,这对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不利。应该纠正。

小孩子的可塑性很强,在不同生活环境的影响和家长的诱导下,能够发生很大的变化,逐渐形成新的良好的性格类型。家长要树立信心。

我向来主张“孩子生病,家长吃药。”要改变孩子,先改变家长:

一是家长要加强自身修炼,强化自我克制能力,遇到孩子急躁,家长不急躁,不要被孩子的情绪左右。因为家长管教孩子急躁时的态度会暗示、影响孩子。

二是家长要极力控制自己的情绪,面对孩子的急躁还要坚持循循善诱,态度要温和,不要太强势、太冲动。要有足够的耐心,不要简单、粗暴、武断,企图以家长的强势迫使孩子就范会适得其反。

三是家长的心态要放平和,不操之过急、急于求成,解决孩子脾气急躁的问题,不要指望一次根除,万事大吉,要允许有反复。

四是遇到孩子情绪高度激动时,家长也可以做出必要的暂时的让步、妥协,有利于破解“顶牛”、“僵持”势态,缓解紧张关系。因为高度激动时刻是什么话也听不进去的,待以后寻机管教。

五是家长要努力发挥主观能动性,利用孩子喜欢的事物,巧妙地把孩子的注意力转移到其他事物上,暂时缓解孩子的情绪。

六是如果孩子不听劝导、总是暴躁的话,家人可以延缓表态,利用“时间的帮助”,等孩子情绪自行平静下来再表态、处理。

七是在一定的时间内,家里人谁也不搭理他,让孩子感觉到他的暴躁使家长忍无可忍,从而迫使反省和调整自己的情绪。断绝与孩子的交流、沟通,被孤立是一件很痛苦的事,其实这就是一种“无言”的惩罚。

八是孩子脾气急躁,很可能是受家长的影响而形成的性格。家长要切实加强性格方面的自身修养,用温和性格感染、影响孩子,给孩子做出好榜样。

《要改变孩子 先改变家长》


《要改变孩子先改变家长》

有家长问:1岁3个月宝宝脾气急躁,怎样叫她平静下来?

解答

脾气就是心理学上说的“性格”。用俄国著名生理学家巴甫洛夫的话说,性格是神经类型特征和环境影响的“合金”。也就是说,一个人的脾气是由两元素组成:一是天生的成分(神经类型),二是后天环境的影响。由此,人的性格便有两个最显著的特征:前者决定性格是相对稳定的,而后者则决定性格也是可以改变的。

刚出生的孩子之间性格差异也是存在的,但差异很小。比如有的孩子哭声很小,而且有时有会儿;有的则哭声很大,哭起来没完没了。随着年龄增长,孩子的性格差异会逐步增大。

脾气急躁,就是遇到不称心的事马上激动不安、生气、发怒,这对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不利。应该纠正。

小孩子的可塑性很强,在不同生活环境的影响和家长的诱导下,能够发生很大的变化,逐渐形成新的良好的性格类型。家长要树立信心。

我向来主张“孩子生病,家长吃药。”要改变孩子,先改变家长:

一是家长要加强自身修炼,强化自我克制能力,遇到孩子急躁,家长不急躁,不要被孩子的情绪左右。因为家长管教孩子急躁时的态度会暗示、影响孩子。

二是家长要极力控制自己的情绪,面对孩子的急躁还要坚持循循善诱,态度要温和,不要太强势、太冲动。要有足够的耐心,不要简单、粗暴、武断,企图以家长的强势迫使孩子就范会适得其反。

三是家长的心态要放平和,不操之过急、急于求成,解决孩子脾气急躁的问题,不要指望一次根除,万事大吉,要允许有反复。

四是遇到孩子情绪高度激动时,家长也可以做出必要的暂时的让步、妥协,有利于破解“顶牛”、“僵持”势态,缓解紧张关系。因为高度激动时刻是什么话也听不进去的,待以后寻机管教。

五是家长要努力发挥主观能动性,利用孩子喜欢的事物,巧妙地把孩子的注意力转移到其他事物上,暂时缓解孩子的情绪。

六是如果孩子不听劝导、总是暴躁的话,家人可以延缓表态,利用“时间的帮助”,等孩子情绪自行平静下来再表态、处理。

七是在一定的时间内,家里人谁也不搭理他,让孩子感觉到他的暴躁使家长忍无可忍,从而迫使反省和调整自己的情绪。断绝与孩子的交流、沟通,被孤立是一件很痛苦的事,其实这就是一种“无言”的惩罚。

八是孩子脾气急躁,很可能是受家长的影响而形成的性格。家长要切实加强性格方面的自身修养,用温和性格感染、影响孩子,给孩子做出好榜样。

专家:“幼小衔接”家长要比孩子先适应


校内开学典礼 校外“家长聚会”

校内是庄重的开学典礼、校外是热闹的“家长聚会”,仅一道校门之隔,却上演着两种全然不同的景象。开学当日,在武昌区水果湖第二小学,记者看到了这样有趣的一幕。

8:30,开学典礼正式开始,在外等候的家长则聚在一起聊天,谈论着各自的孩子。 “你孩子是一班的啊,我的也是呢。”“我那家伙特别闹,上幼儿园时我就把他送去练书法了,希望他变得安静点。”……无论是熟识的,还是陌生的,只要谈到孩子,这些家长们便有了共同的话题。

大手牵小手,一起进学校

保安处的玻璃门上,贴着学校的作息时间表,不少家长纷纷掏出笔和纸,“记下来,接送孩子也方便些唦。”一位婆婆对记者说道。略显肥胖的她好不容易挤进人群的最前面,把纸张铺在墙上,费力但认真地抄写着。

9:30,看到孩子们放学出来,心急的家长纷纷迎了上去,生怕孩子找不到自己。家住水果湖附近的刘爹爹说,孙子刚上一年级,以前上幼儿园都是他接送。

“孩子太小了,不放心,刚开始肯定是要接送的,等长大了再慢慢让他独立。”

不仅是家长,校门口的车也来了个大聚会。校门口的马路两边,几十辆私家车排成了两条长长的“车龙”,中间过往的车辆都不得不放慢速度小心行驶。另外,在学校的栏杆处,也并排停放着许多摩托车、电动车或自行车。

在洪山区武珞路小学,记者也看到了类似的情景。“大手牵小手,一起进学校”成为一年级学生的标志性写照,就连孩子已经开始上课了,家长们不愿离开,趴满了窗户口,堵塞了教室门。

孩子、家长里应外合老师唱起了“独角戏”

走廊上,有家长对着教室里的孩子招手,有家长拿着相机对孩子拍照。教室里的孩子都把目光转向了教室外的家长,有的还站了起来,老师好像一个人在台上唱“独角戏”一样。

对此,该班班主任称,孩子刚进入小学,第一天开学,家长都希望清楚了解孩子的一切,这可以理解。但正常开学上课后,家长还这样的话就不好了,首先不利于孩子尽早适应小学的生活和学习,同时也会带动其他孩子的情绪出现不稳定,影响上课。

市教科院专家表示,这是幼小衔接阶段的社会适应性和学习适应性的问题,某种程度上,“幼小衔接”家长要比孩子先适应才行。首先家长心态特别要平和,不要太以孩子为中心。幼儿进入小学就像进入一个新的“大家庭”,需要重新建立新的人际关系,接受新老师,结交新朋友。而能否很快融入新集体与老师同学和睦相处,则有赖于一定的人际交往的能力。

家园共育《先学拼音还是先学识字?》一文希望您能收藏!“幼儿教师教育网”是专门为给您提供教育孩子的方法而创建的网站。同时,yjs21.com还为您精选准备了教育学笔记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