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语教育初期亟需重视

06-28

幼儿园,是孩子快乐的家园;家庭则是孩子理想的起点。教师与家长在教育中,应不断改正自己的错误观念,以教师为主体,促进孩子健康、和谐发展!那么,家园教育中有哪些是父母必做的功课呢?小编收集并整理了“双语教育初期亟需重视”,欢迎您阅读和收藏,并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孩子学习知识不宜早也不宜迟,掌握最佳时机,让孩子开展学习,不失为良策。3岁以前,是孩子学习外语的最佳时期,家长如果能在此期为孩子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外语的环境,对孩子的智力开发以及表达能力都有极大的好处。

这时期孩子学习外语不必像成人一样要经过用母语思维再转换成外语的过程,此时的孩子语感特别好,你教他双语,他就能用双语表达意思。这在成人往往要经过较长的一段时期。现在,不少家长及幼儿教育机构都已注意利用这一时期在教孩子母语的同时,再教孩子一门外语,也说是所谓的双语教育。

这是一种育儿的好方法。但是,要注意的是,正由于是学习语言的关键时期,所以,如果我们教给孩子不正确的语法或不标准的语音语调,孩子也会“全盘接受”,并可能影响到他日后的学习。所以,如果要教,一定要准确,这应该是双语教育的一项原则。

为孩子选一套适合儿童收看的录像教材。最初,家长或教师可根据教材的内容,将之生活化。比如,要教孩子学习苹果,家长就可以拿一个苹果递给孩子,对孩子说:“给你一个苹果,”这苹果就用外语单词。然后,家长可就此词多方面提问,如苹果好吃吗?苹果核扔到哪儿呀?等等,如此有意地让孩子在无意中学习,效果往往不错。

当孩子对教材中的内容不再陌生时,就可以让孩子看电视了。孩子就会很有兴趣地边看边学,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后,家长就不必再在母语中夹外语单词而是直接用外语短句与孩子交流了。此时,可以让孩子看一些外语动画片以提高孩子的学习乐趣。采用这样的方法学习,可使孩子学习双语生活化、游戏化,孩子也会掌握标准的语音、语调和语法。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小编推荐

父母眼中的双语教育


“双语教育”是近年来十分流行的一种早期语言教育形式。让孩子在语言发育时期就接触英语,同时运用英语和汉语表达自己的思想,对孩子的语言发育有很大的好处。实践证明:3岁以前,是孩子学习外语的最佳时期,家长,老师在此段时期为孩子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外语的环境,对孩子的智力开发以及表达能力都有极大的好处。

家长1:“从一岁半就有英语,孩子就真学,真记得住,我们孩子学了5、60个单词,我原来是学俄语的,他说得我都不太懂,但是孩子说的,我照着磁带上比,都记得住,我们要是发音不正确,他听到了会给我们纠正。”

家长2:“中国要走向世界,英语是一种基本交流的语言,0-3岁又是语言学习的宝贵时期,让他在这个时期接触英语,对他的一生都是很重要的。”

这个时期孩子学习外语与成人不同,不需要用母语思维再转换成外语的过程,此时的孩子语感特别好,你教他双语,他就能拿双语表达意思,这在成人往往要经过较长的一段时间。

家长3:“就像有时候我们拿蓝色的气球,孩子就说‘blue’,有时候早上和老师说‘good morning teacher’,拿着香蕉他就说是‘banana’,说得很流利,我们问老师教的是什么,一看单词篇有4、50个,孩子认得很多,我觉得很惊讶,原来没注意到孩子在英语上学了这么多内容。”

育儿专家(冯国强):“实际上孩子最初学的时候,学一点发音,学几个单词,对于家长来讲这是很刺激很兴奋的事情,但是在孩子的思想里这个没有那么神奇,无非就是这么一个名字,对于一个事物,没给它起名字前,它都是一样的。那么他会觉得这一个事物他学两种语言,就是有两个名字,当时他也没有过多的思维,就是一个代号。那么到了2岁半到3岁半以后,我觉得孩子就开始有意识的理解语言了,对语言的本身有一种客观的认识了,这时候您可以让把两种语言区分出来,说这是英文,那是英文,说出中英文的区别。真正从语言能力和只是掌握上开始教的时候要等到后期时候。”

“双语教育”应该说是育儿的好方式,但是,需要注意的是,由于是学习语言的关键时期,所以,如果我们教给孩子不确切的语法或不标准的语音语调,孩子也会“全盘接受”,并可能影响到他日后的学习。所以,如果要教,就一定要准确。

育儿专家(冯国强):“我们说最好的办法,是要创造一个良好的语言环境,很自然的将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语言结合在一起,对孩子来说,一个危险性呢,就是当他刚刚开始进入这种用抽象的语言符号来进行思维的时候,把两种语言的差别矛盾如果协调不好,容易造成孩子思维的混乱或者是思维的一种矛盾,那么这个是一个需要注意的问题。”

这里有一个方法家长可以参考,为孩子选一套适宜的教材,最初家长和教师可以根据教材的内容把它生活化。比如学习“apple”(苹果)这个单词,家长可以拿一个苹果递给孩子,对孩子说给你一个“apple”然后家长可就此词多方面提问,如:“apple”好吃么?“apple”是什么颜色的等等,这样有意的让孩子在无意中学习,效果往往不错,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后,家长就不必再在母语中教外语单词,而是直接用外语短句与孩子交流了。现在不少家长及幼儿教育机构都已注意利用这一时期教孩子英语,但一定要本着循序渐进、兴趣为主的原则,否则孩子一旦对灌输似的英语产生了厌烦、抵触的情绪,那么在今后的生活学习中,接受起来也就更困难了。

幼儿双语教育之家庭篇


研究表明,双语教育对于促进儿童的认知发展、提高儿童的语言能力、增强儿童的人际交往等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那么,双语教育到底从什么时候开始适宜?怎样才能正确培养双语宝宝呢?神经生理学的研究表明,从两岁开始至青春期,人的大脑中主管言语的区域处于不断地发展变化中,其言语中枢尚未定位,大脑的左右两半球都可以参与语言学习。特别是在幼年时代,宝宝会在语音辨别、语音模仿等方面表现出优势,这也为打造“双语宝宝”提供了条件。

那么如何才能培养出一个出色的双语宝宝呢?心急的妈妈们提出了很多问题,我们一起看看幼教专家是怎么回答的吧!

Q:宝宝什么时候可以开始学习英语了呢?

A:宝宝2-3岁的时候,脑印象的功能特别强大,随着年龄的增长,这一优势会渐渐消失殆尽。所以,趁着宝宝小的时候实施双语养育,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当然,需要注意的是,由于每个宝宝的接受能力和本身的母语掌握程度不同,开始接触另一种语言的时间也就有所不同,不能一概而论地定为2岁或是3岁。

Q:那究竟怎样才能确定宝宝适合学习英语了呢?有没有什么衡量标准呢?

A:如果宝宝在两岁左右,可以使用简单动词,能连贯地用2-3个词组成短句,并且可以说出短小的儿歌,那么,证明宝宝学习第一语言的能力基本达标。这时家长便可以开始考虑对宝宝进行双语训练了。

Q:作为父母,如果母语都是汉语,要怎样进行双语教育呢?

A:这样的父母,如果熟悉英语,口语能力较强,也可以有意识地给宝宝提供双语的环境。如果担心自己的发音不够标准会影响宝宝,也可以通过给宝宝看英文碟片、英文动画片等方式为他提供一个语言环境。

宝宝学习英语,其实是和学习中文一样的,都是从简单的动词、名词开始。所以,宝宝刚开始的双语教育,有些英语基础的父母都应付得来,不必过于担心。

Q:家长在对孩子进行双语教育的过程中,应该着重注意什么呢?

A:不论是学英语还是其他国家的语言,学好母语都是一个不可或缺的前提条件,不能囫囵吞枣,母语、外语、方言一股脑儿地丢给宝宝。这样很容易让宝宝的大脑产生混乱,反而连话都不会说了。

还有,很多家长在双语教育过程中,往往急于求成。像是硬性规定孩子要记住多少个单词,或者严格要求宝宝使用英语。其实这样都是揠苗助长,反而事倍功半,教育效果不理想。严重的还会使孩子从小对英语产生反感,在心理和思想上产生抵触情绪,从而影响孩子今后的英语学习。

幼儿双语教育三大策略:

策略一:耳濡目染法

语言是在不断地听、说、模仿、使用中提高的,特别是幼儿的外语学习,如果没有一个连续、经常的语言环境刺激,学过的东西极易遗忘。所以爸爸妈妈在教育培养中,应该潜移默化,从细节出发,让宝宝不知不觉地习惯另一种语言、另一种文字。

例如,每天早上给宝宝喝牛奶时,可以指着杯子里的牛奶说“m-i-l-k”,最好在一张卡片上写上“milk”这个单词,每次说的时候,也要把这个卡片拿给宝宝看,使得宝宝在初觉和听觉上都有一个印象。这样做,不是为了刻意让宝宝记住这个单词,而是要他在脑中有这样的一个印象,以后再接触时。便可以自然而然地想起来。

不只是牛奶,像吃的水果(apple/pear/orange),或是日常简单用语(Goodbye/Goodmorning/Hello)等都能采取这样的方法让宝宝慢慢熟悉掌握。

策略二:寓教于乐法

对于孩子的双语教育,特别是3岁以下的宝宝,一板一眼地循循善诱对这些小家伙是起不了什么作用的。对待这些顽皮、好动、没什么耐性的宝宝最好的方式就是寓教于乐,让他们在玩耍中不知不觉地学习与记忆才是上上策。

无论是什么性格的宝宝,都会对游戏情有独钟。那就可以利用这一点,进行双语教育。像涂色游戏就是宝宝最喜欢的游戏之一。爸妈可以在宝宝给画涂色时,把英语中的“red”、“green”、“blue”等颜色说给宝宝听,并用相应颜色的笔把单词写出来。几次下来,宝宝就会在画太阳时很自然地想到“红色一red”,画天空时便能想到“蓝色一blue”。

策略三:故事灌输法

通过讲一个故事,让宝宝记住一个单词。这是个看似麻烦实则相当有效的方法,也被很多幼儿园采用。

选择一个宝宝熟悉的童话故事,选取里面的一个主要角色,例如一只小鸟。然后告诉宝宝,“bird就是小鸟”,也许这时宝宝并不能完全明白这两个的关系。但在之后的故事讲述过程中,把里面所有的“小鸟”都换成“bird”这个词。由于宝宝对故事情节的熟悉,使得整个故事听完后,“鸟”和“bird”在宝宝的脑中就形成了一种关联,以后再听到“小鸟”,很自然地就能联想到“bird”这个词了。

策略四:“三心二意”法

三心:一为耐心:对待顽皮的宝宝,单单应对他的各种状况就已经手忙脚乱了,何况是要教会他另一种语言。所以,耐心当然必不可少。

二为恒心:双语教育,就像一次马拉松长跑,比的就是坚持。谁有耐心,手把手、一点一滴、一次一次不厌其烦地教宝宝,谁就离双语宝宝更进了一步。

三为信心:在双语教学中,不要吝惜你的鼓励。即便是宝宝的发音不标准,也千万不要打击他们的信心,给他们发言的权利。当宝宝表达自己的意思时,要耐心地倾听,不要责怪他或者取笑他,要告诉宝宝慢慢地讲,不要着急,鼓励宝宝多发言。

二意:一为真意:双语教学的目的是开发幼儿智力和培养幼儿对英语学习的兴趣。不能把它当成一项宝宝必须完成的任务来对待。

二为创意:双语教学的方式,贵在创新。只有每天换着方式来对宝宝进行潜移默化的教育,宝宝才不会对英语失去兴趣。

重视幼儿的情感教育


要不断创造机会让幼儿认识并体验高兴、喜欢、害怕、吃惊、热情、厌恶、气愤、好奇等各种情绪和情感,鼓励幼儿把内心的全部体验表达出来。

除了关心亲人之外,家长还要利用生活中的一切机会,让孩子学会关心和同情他人,还可以利用游戏启发孩子的同情心。

平平从幼儿园回到家,要把刚学会的儿歌念给妈妈听,妈妈连忙放下手中的事情,并邀请全家人一起专心地听,听完之后热烈鼓掌。平平十分开心,他主动帮妈妈搬椅子,拿筷子。

亮亮从幼儿园回到家,兴奋地对爸爸说:“我得到小红花了!”爸爸正在看书,头也没抬,淡淡地说了一声“好”,亮亮失望地坐在小椅子上,一下子没了精神。

平平妈妈的热情使平平"受关注"的需要得到了满足,由此产生的积极情绪立即成为他为妈妈做事的动力。亮亮爸爸的冷淡使亮亮的需要没有得到满足,由此产生的消极情绪使他无精打彩。可见,幼儿的行为在很大程度上是受情绪控制的。因此,幼儿情感教育的过程其实也是一种行为训练的过程。

3-6岁幼儿的情绪情感具有外露、不稳、容易变化等特点,情感教育的目标就是要使幼儿逐步做到情绪稳定积极,情绪认识准确、表达恰当,并促进高级情感的萌发。幼儿情感教育要全面渗透到幼儿的生活和学习之中,多利用大自然、生活情境和艺术作品对幼儿进行熏陶。除了渗透和熏陶之外,还可设计一些专门的游戏活动进行培养。

下面结合幼儿情感教育的主要内容,介绍一些常用方法和游戏活动:

1.丰富幼儿的情绪情感认识和体验,并学会用恰当方式表达出来。

要不断创造机会让幼儿认识并体验高兴、喜欢、害怕、吃惊、悲伤、厌恶、气愤、好奇等各种情绪和情感,鼓励幼儿把内心的体验表达出来。要做到这一点,首先父母要学会在孩子面前准确地表达各种情绪,给孩子提供模仿的榜样。如对孩子说:“你真乖,妈妈很爱你。”“你现在不听话,爸爸生气了。”“奶奶生病了,妈妈心里很难过。”为了让孩子更好地认识情感,父母还可以和孩子玩一些游戏,下面是一些可供参考的形式。

情感图片排队

目的:帮助幼儿认识各种基本情感:快乐、悲哀、生气、害怕、厌恶、激动等。

材料:若干从杂志上剪下来的图片,每种图片能表现出一种基本情感。

过程:

①把图片摆在桌子上,和孩子讨论图片上的人的情绪和情感。

②让幼儿找出哪张图片的人是生气的、悲哀的、高兴的等;让他们把所有类似情绪的图片放在一起。

③让幼儿把3张或3张以上的图片按情感强弱的程度排列,例如快乐、比较快乐、很快乐。

半边脸

目的:帮助幼儿认识情感并使幼儿理解他人的情感。

材料:若干从杂志上剪下来的面部图片;硬纸板、胶水。

过程:

①把图片粘在硬纸板上,再把每张脸剪成两半。

②让幼儿看每幅图片的一半,然后让他猜那个人是什么情感;再让他看另一半,看看孩子的理解是否准确;最后把两个半边脸拼到一块。

情感之声

目的:帮助幼儿理解情感并清楚地意识到别人的情感。

材料:录音机、“情感之声”磁带。

过程:

①录下幼儿表达不同情感的声音,如气愤的吼叫、悲哀的哭泣、快乐的大笑等。也可以录下用不同情感表达的同样一句话,如“喂,你瞧。”“他过来了。”

②让幼儿判断每种声音所表达的情感是什么。

2.学会关心和同情他人。

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在家里,好吃的先给他们吃,好玩的先给他们玩,这很容易造成孩子的自我中心,不会关心他人,缺乏同情心,自私冷漠。因此,学会关心和同情他人是当今情感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对于家长来说,首先要让孩子学会关心父母和家人。一个连父母都不关心的人,很难谈得上如何关心别人。

我们来看婷婷父母的做法。从婷婷2岁开始,父母就要求她在吃东西的时候,第一口必须是爸爸或妈妈先吃,如吃苹果时要求女儿:“婷婷,让妈妈先咬一口。”他们这样做的目的是教育孩子,吃东西时要想着父母吃了没有,时间久了,孩子就会养成关心父母的习惯。等婷婷3岁上幼儿园的时候,老师们都发现她比别的孩子更有同情心,更懂事。

我们来看另一位母亲如何成功地对4岁的儿子进行情感教育的。她儿子有一个坏习惯,总是只穿着袜子满屋乱跑,打过骂过都不解决问题。有一天,小家伙又把袜子踩得脏脏的,坐在地上玩玩具。妈妈压抑住心中的怒火,装做没看见。她来到孩子身边,微笑着说:“孩子,玩啥呢?让妈妈看看。”边说边蹲下身子,突然她痛苦地呻吟起来,做出很难受的样子边捶背边叹气。儿子吓了一跳:“妈妈怎么了?”“唉,妈妈今天累坏了,腰酸腿疼。”“我给你捶捶。”儿子站起身来。就在他伸腿的一刹那妈妈瞪大眼睛轻声说:“儿子,你的袜子怎么这么脏?这下妈妈又要累坏了。”儿子吃了一惊,迅速收回双脚,怯怯地看着妈妈,妈妈继续装着很难过地说道:“再累也不能让我的好儿子穿脏袜子呀。唉,要是儿子爱妈妈一点,我也可以少累点呀!”孩子一下子扑到妈妈怀里:“我要爱妈妈,我不累妈妈了,再也不穿着袜子到处乱跑了!”从此以后,这个孩子真的没有再穿着袜子在地上乱跑了。情感教育收到了显著的成效。

除了关心父母之外,家长还要利用生活中的一切机会让孩子学会关心和同情他人,如在路上看到一个更小的孩子在哭,可以启发孩子:“小弟弟很伤心,你怎么安慰他呀?”碰到他人乞讨,让孩子给一些零钱。家长还可以利用游戏启发孩子的同情心。

你生病了吗

目的:体验并表达不幸,学会关心和安慰别人。

过程:

①请孩子在小被子上躺下,让他假装生病,回想自己生病的情形并表现出来。

②父母和其他家人轮流用温柔的态度和轻轻的动作做一些照顾病人的事情,询问孩子的感受,并安慰他。

③换父母或其他家人假装生病,让幼儿进行安慰和照顾。

如果家里有几个孩子,则让他们轮流扮演生病者和安慰者效果更好。

3.初步萌发道德感、理智感和美感。

道德感包括爱祖国、爱家乡、爱集体、爱劳动等,例如在集体生活中的快乐、劳动之后的高兴等。理智感是在智力活动过程中所获得的体验,例如发现问题时的惊讶、解决问题后的喜悦和欣慰等。美感是对美的体验,既包括对自然景色、艺术作品的喜爱,也包括对脏乱现象的厌恶和不满。

例如,有个大班的老师为了让孩子辨别乐音和噪音,培养美感,在一次上课时,准备了两盘录音带,一盘事先录上美妙的音乐,另一盘则即时录制噪音。“请小朋友把椅子搬到老师这儿来。”老师站在已经开始录音的录音机旁边对孩子们说。于是,讲话的声音、椅子碰地的声音、椅子碰桌子的声音都录在了磁带上。待孩子们坐好后,老师便把一段美妙的音乐放出来。当孩子们正陶醉时,改放刚录制的嘈杂的声音。听着,听着,孩子们捂上了耳朵。于是,老师又放了一段优美的音乐,孩子们捂着耳朵的手又放下来了,脸上露出了笑容。然后,老师让孩子们谈谈刚才的感受……从此,班上的喊叫声、吵闹声少了很多。这是一次成功的教学活动,通过直接对比,使孩子对美有了更深的认识和体验。这种对比的方法家长也可以借鉴。

宝宝双语教育的方式和环境


年轻的爸爸妈妈们已经意识到,英语已成为孩子将来工作及参与竞争的一个必不可少的工具。于是英语越来越早地进入了孩子们的生活,幼儿英语教育的内容也越来越丰富,幼儿学英语也成为家长们议论的热门话题。

真正的双语教育

其实,目前我们所看到的幼儿园或者学校里所进行的英语方面的教学,通常是以上课的形式进行的,一堂一堂的英语课,有些是由外教进行的,有些是由中国的外语老师完成的,从准确的意义上来说这些只能被称为英语教学,而不是真正的双语教育。

那么到底什么是双语教育呢?双语教育应该是同时应用两种语言实现在教育内容和语言发展方面的目标。类型之一是以时间为标准来划分的,如果幼儿(学生)在幼儿园(学校)的生活有一半以上的时间是接受用第二语言(英语)进行的教育,那么我们可以称这样的学校或幼儿园为“双语”学校或幼儿园;类型之二是以课程来分,如果幼儿园或学校一半以上学科的教学活动是用第二语言(英语)来进行的,可以称之为“双语”教育;此外,我们还可以从教师的角度来判定,如果幼儿所生活的班级教师中有一半是以第二语言(英语)为交流工具的,这样的环境当之无愧是“双语环境”。

在双语教育中,我们主张按照全语言教育的理念进行第二语言的教学,即以学习的内容作为第一个层面的目的,在完成以上目的的过程中,为孩子提供参与实际的语言体验和经验,培养他们对该种语言和文字的敏感性,将语言的发展与知识的学习有机地结合起来,延伸他们的知识和语言能力。

作为实施全语言教育理念的双语幼儿园(学校),应该努力实现以原班教师(而不是另外安排的语言科任老师)进行形式活泼多样的第二语言(英语)教学;并且使第二语言(英语)教育贯穿在幼儿的一日生活和各领域的教育活动之中;此外,还应该特别重视语言环境的创设,使幼儿像学习母语一样,自然地习得第二语言(英语)。

幼儿学习英语的方式

掌握多种语言是一种财富,科学家在脑科学方面的研究告诉我们:幼儿时期是孩子学习语言最关键的时期。因此,学习英语越早开始越好。幼儿时期还是学习语音的最佳时期。美国语言教育学家做过这样的实验,让三岁的幼儿和小学三年级的中国孩子同时看英语动画片,三年级的孩子看得专注而且持久,三岁的孩子自然是容易心不在焉,但对发音的测试,却是三岁的孩子发音更准确。

幼儿学习英语的方式与成人不同,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至关重要,孩子需要建立安全感、舒适感,心存自信,才会开口说英语。外教和孩子们一起唱歌、游戏,让他们带着快乐的情绪自然地走进英语世界。当孩子急于想参加一项自己感兴趣的英语活动时,他们会积极地思考,并努力使自己被别人理解和接受,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会很快地学会相关的语言,慢慢地,他们就学会了用英语交流,这才是他们真正的英语学习。“玩中学,学中玩”是教学的宗旨。

语言是用来传达信息的,学习英语最根本的目的是用来交流,而不仅仅是遵守严格的语法规则。很多家长还很在乎孩子的口音,其实,英语作为语言交流工具,正确的发音比口音来得更重要。即使在美国,东部、中部和西部的口音都有很大的差别。

我们应该鼓励孩子用英语去表达自己,允许他们犯错误。当孩子出现语言错误的时候,不必急着去纠正他们的语法,敢于张口已经是他们最大的成就,要鼓励和激励他们继续往下说,很多时候孩子会自己把错误纠正过来,给你意想不到的惊喜。他们的学习能力其实远远超乎我们大人的想像。

幼儿英语学习的语言环境

幼儿只有在丰富的语言环境下,得以发展他们自身的语言。家庭及幼儿园应努力为孩子们创设适合他们年龄发展的语言环境,让他们自然的习得英语。

在双语幼儿园,老师和孩子都有英文名字,在他们不拒绝的前提下,我们会以这些名字互相称呼,每天早晨问候、晚上告别、白天的上厕所、洗手、收拾玩具、户外活动等环节,都尽量用英语说,让孩子们习惯听这种语言,久而久之他们也就脱口而出了。而对于比较大的孩子,组织他们演英语故事,把他们喜欢的故事排成剧演给小一点儿的孩子们看,在演的过程中,有的孩子也许只说一两句台词,但他必须专心地听,才会知道什么时候该自己开口了。

通过与别人的交往来学习。如果有可能,要让孩子多接触外国人。当孩子从有点儿害怕和紧张到能与他们有少许交流,孩子在语言、自信心和交往能力方面都有了新的突破。学英语不仅仅是一门语言的学习,还是异域文化的体验,有机会不妨带孩子过一过“洋节”。

幼儿在学英语的初级阶段,经常会出现把两种语言混在一起说的现象,这种语码转换也是正常的,这说明孩子已经把英语融入到他自身的语言系统中去了。

很多家长担心,幼儿过早地学习外语是否会和母语的发展有冲突?其实,幼儿的双语学习好似潮涨潮落,母语和第二语言的发展此起彼伏,两种语言的学习很难达到绝对的平衡。不必担心,这只是暂时的语言发展不平衡,是正常也是健康的。很多在北美生活的父母都有这样的体会,在那里出生和长大的中国孩子比在中国的中国孩子讲话晚,但他们一旦开口,他们是两种语言同时会说的,而他们长大以后的英语水平也完全不比外国人差。

对于父母不会英语的家庭,家长怎样帮助孩子学英语呢?第一,对于所有的家庭,培养和保护孩子的学习积极性都是学习英语最重要的事;第二,家长可以为孩子购买一些品质好的英文图书和音像制品,并适时地提供给孩子;第三,如果家长能跟孩子一起学英语,而当孩子察觉到他可以帮助您学习的时候,这种“成就感”会激励他加倍地努力学英语,您也将体会到和孩子一起成长的快乐。

家长的心态

在孩子学英语的问题上,家长的心态非常重要。

首先,大人要有耐心,孩子学习语言是有“静默期”的。就好像孩子从出生其实就具备发声能力,但他们是到一岁多才开始咿咿呀呀地说话,他们经过一年多的“输入”才开始有了“输出”,英语学习也是同样的道理。

另外,每个孩子都是不一样的,千万不要生硬地对孩子进行攀比:“都学了这么久了,怎么什么都不会说呀!”“看人家说得如何如何,你怎么还不会!”“人家都能讲故事了,你怎么连这几个词还不会……”这样的结果只能是打击孩子的积极性,破坏他们的学习兴趣。

要相信孩子,鼓励他们探索,这样可能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2020请重视家庭教育


请作为一名从教多年的幼儿教师,也许是职业原因吧,一提起“孩子”这个词,心中便会不自觉地产生无限感慨!面对班里幼儿表现的种种不同,除了幼儿自身先天条件的差异之外,使我联想到更多的是,每个幼儿所处的不同的家庭环境以及家长们对幼儿教育不同的重视程度。

不可否认,随着当今社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除了孩子们共享的外部教育资源之外,家庭教育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所占据的地位越来越重要。细心观察你会发现,不管年龄大小,凡是那些在各方面表现都很出色的孩子,他们基本上都有一个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或者说他们都有一个或多个对孩子非常用心的家长!

在我目前所带的班级中

,大约有六、七个在各方面都很优秀的孩子。当然,幼儿期的优秀并不能代表一个孩子在未来的成长中永远都很优秀,未来怎样谁都不能确定,但目前状况如何是我们能够看到的。在这几个孩子中,有一位最“抢眼”的五岁的小女孩叫胡奥琦。说她“抢眼”并不是她长得漂亮,恰恰相反,仅从外貌上评价的话,她长得太一般,胖胖的,眼睛小小的,穿的衣服也是普普通通的。但是,她热情、开朗、稳重、大方、积极向上、乐于助......总之,好像所有的优良品质都集中在了她一个人身上。如果您不相信,就请来评价一下这个孩子吧:

上课时,她努力睁大那本来不大的小眼睛,目不转睛地盯着老师的一举一动,生怕漏过老师的任何一个细节,老师提出问题时她总是大胆积极地回答,偶尔回答错误时也会虚心接受别人正确的答案;当她看到有哪位小朋友穿不上鞋子、扣不上扣子或扎不上辫子时,她总是很自然地说:“我来帮你吧!”接着伸出她那胖乎乎的小手把别人的困难很快解决掉;当小朋友排队时,如果有人站的位置不对时,她会及时给别人找到正确的位置;当老师有时忙得半天顾不上喝水时,她会小心翼翼地端着老师的水杯走到老师面前;“六、一”舞蹈排练时,当她笑嘻嘻地跑到我跟前,然后捋起裤管露出那又青又紫的小膝盖说:“张老师你看,我的膝盖因为跳舞都摔青了。”当时,我看后除了抱了抱她,已经被小小的她感动不知该说些什么了......

说了孩子这么多,我们再来看一看胡奥琦的家长:

班里只要有需要家长配合的事情,他们总是记得清清楚楚,而且是大力配合。记得有次要上手工课,需要幼儿自备一个夹子。第二天,胡爸爸给孩子带去了十几个夹子,还说多余的夹子给那些没带的小朋友用;在给孩子选特长班时,孩子和家长的意见发生了冲突:爸爸妈妈觉得孩子比较胖就学舞蹈吧,能锻炼身体,顺便“减减肥”;可女儿就喜欢学画画,要报美工班。经过再三商议,家长还是尊重了女儿的想法报了美工班。除此之外,在日常生活中,爸爸只要有时间就带孩子到公园钓鱼,到广场学轮滑,在一旁看着女儿学轮滑时还不停的在给女儿加油,女儿中间休息时爸爸和妈妈更像两位专业运动员的“后勤服务人员”,擦汗的擦汗,递水的递水,提醒的提醒,真是服务到家呀!并且,只要答应女儿的事他们决不会食言!

恰恰相反,与此同时,我班还有一些对孩子不够诚恳的家长。例如:经常在早上送孩子入园时一口答应中午接孩子,可是到了中午,当孩子做好准备眼巴巴地等待家长时,却迟迟等不来他们盼望的家长。可以想象,此时孩子的心里是何等委屈呀!好几次,我遇到这类情况只能尽量地编个理由哄哄孩子,说:“可能爸爸妈妈临时有事来不了了,你先去睡觉,如果爸爸妈妈来了老师去喊你”之类的话。长期这样,给孩子心理造成了很多不良的影响,例如:多疑、恐慌、没有安全感等。

遇到这类情形后,我会很正式地与家长进行交流

日本重视孩子的“厨房教育”


当很多中国妈妈为孩子细心准备一切,事无巨细地为孩子代劳一切的时候。日本的孩子正在把厨房当成最热门的“游戏场所”。厨房教育越来越受到日本年轻一代家长的青睐。

在日本,儿童料理食谱竟然成了畅销书,这类图书图文并茂,是专门写给孩子们看的。是那种孩子一看就能明白的食谱书。而且会有一种立刻想冲进厨房跃跃欲试成为小厨师的愿望。

家电市场当红的是“儿童专用厨具”,电视台正在叫座的节目是NHK的“儿童烹饪”。幼儿园开设了“烹饪实习课”。

日本人认为,“做家务事”是每个人最低限度的生活能力,也是增进家庭生活的情趣、建立儿童人际关系的基础,不分男性或女性。

日本年轻的妈妈认为,家务事能处理得好的男人,人际关系绝对不会太差。对他们来说,劳动,并不意味着辛苦,令人难耐。相反,洗车、除草、晒衣服,共做家务成为增加亲情的快乐时光。

山口理惠子是一家宾馆的财务主任,她有一对7岁的双胞胎儿子,她正在把厨房开辟成双胞胎的“娱乐天地”。她对朋友说:“他们在读书之余,为什么不能以‘家务事为娱乐?”当然,她并非漫无章法任由孩子在厨房里玩耍,她阅读有关厨房育儿的书籍,也到幼儿园开办的“烹饪实习”课里见习。在烹饪前,她还会将食物的营养、厨具的使用方法向孩子做一番说明,尤其是菜刀和火的危险性。

理惠子主张在整个烹饪过程中,只要在安全范围内,从头到尾完全由孩子作主。

很欣赏这种让孩子走进厨房的教育。

能做家务事、做好家务事,是一门需要从小培养、学习的生活艺术。运用到身体和五官的家务劳动是一种比游泳更均衡的运动,经常做可以得到令人惊喜的成果。孩子用双手敲敲、打打、揉揉、拉拉,也等于是在经历疼痛、辛酸、得意、快乐等各种不同而丰富的情绪,这种经历能够使他们对自己所拥有的能力更加自信。

育儿心得:重视家庭教育


育儿心得:重视家庭教育

一转眼,孩子在XX渡过了小班生涯,升至中班进行生活学习。很庆幸,还是原先的老师,还是原先的味道。新来的宝贝,新进的教室,开启不一般的中班航程。

随着孩子的不断成长,孩子的探索欲也越来越强,孩子对新鲜事物的渴知度也愈发的强烈。在孩子的这个阶段,孩子的记忆力尤为快速,学习能力出奇的好,但这个时候是培养孩子习惯的关键,是培育孩子智力的节点,孩子的观察力,思维力,记忆力,注意力,想象力,创造力,这些是一个系统工程,不仅仅是能会背几首唐诗,会说几个英文单词,会做几道算术,这么简单。孩子的独立性,孩子的团结性,这种看似辩证的关系,一定要把握好。

重视家庭教育,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承担着孩子的启蒙教育,在各个方面都要树立榜样作用。孩子的饮食起居,要照顾好,棒棒的身体,比什么都重要。在家里,一定要给孩子有参与感,有主人翁意识,让孩子干一些力所能及的小事。

重视伙伴教育,孩子一定要有自己的朋友圈,要融入群体,与小伙伴可以是横向比较,可以互相学习,可以互相帮助,但不是攀比,根据孩子的现状,适宜发展,相互促进。

重视户外教育,一定要经常带孩子出去,走一走,看一看。亲近自然,了解新鲜事物,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开阔孩子的眼界。

重视APP教育,互联网时代,孩子更加的新奇,有些针对孩子开发的APP还是很不错的,但这个时候家长要懂得引导,注意时间的把控。

最重要的是幼儿园教育,毕竟大部分的时间,我们的孩子是在园渡过的,孩子的玩伴也几乎是幼儿园同学,孩子的所知,所会,也是我们的老师所传授的。有时,老师的一句话,能顶家长的千言万语。

幼儿教育初期是先学拼音还是先学拼写?


在幼儿教育初期,父母在教孩子认字的时候,基本上都是一个词乃至整句话,有些人指出,是否应该先教拼音,再教拼写,最后教字呢? 其实四岁以前的孩子抽象思维还未形成,还不能理解将字母拼起来这个过程。那该先学拼音还是汉字呢?川少社官方书店的小编给大家一点小的意见:

学前儿童只能去认识拼音字母,而达不到拼的能力,因为孩子的思维还没有发展到抽象思维,4岁左右孩子才能从表象思维转向抽象思维,所以不要求之 过急。单独去认识拼音字母,是和认识汉字一个道理,但是去把声母和韵母拼起来,这个年龄的孩子还做不到,即使有的孩子可能做到了,也是背诵下来的。所以不 要求之过急,弄不好孩子还会厌烦,失去学习的兴趣。

方块汉字,远比无意义的、相似处很多的拉丁字母容易辨认和识记。直接教学汉字的优势,还因为单个的汉字可编成为朗朗上口、又富有儿童情趣的课 文,和强记死背那些本身并无意义、相互间全无内在联系的拉丁符号,完全是两种情趣、两种氛围,自然也就带来两种截然不同的效果,不仅是学习的效率不同,而 且在儿童情趣培育上也不一样。

有些家长担心,认字的同时不教拼音,孩子的普通话会说不好。其实,让幼儿园的小朋友听着录音带上朗朗上口的韵文,边听边说,边玩边学,在游戏中识字,在游戏中学说普通话,一天20分钟,20天左右,就是南方方言区的孩子,其普通话也可取得相当成绩。

实践表明,不先学汉语拼音,并不妨碍儿童学说普通话,这不是他们学习普通话最关键的环节。如果是在初步学了普通话和认识了一定数量的汉字以后,再学习汉语拼音,有利于正音和继续提高,而且学习的时间和精力都可大为节省。

在识字教学中,老师的教就是学生识字的“拐棍”。现在绕上一个大弯:先教拼音,让拼音字母成为“拐棍”,以此为“中介”帮儿童识字。对儿童识字 来说,这个弯绕得值吗?近二十年来,多个直接教儿童识字的实验都表明,无论是教师的教,还是学生的学,都没有像教学拉丁化的拼音字母那么吃力,而且识字速 度和教学质量明显提高。仅仅把教学汉语拼音方案推迟一两年,把直接教汉字提前,就会起很好的效果。

综上所述,学习拼音,最终的目的还是学好汉字。不同的只是如何运用这根“拐棍”而已。在了解了宝宝的思维发育之后,相信每一父母对如何科学教孩子认字和学拼音已经有了自己的定论。在早期教育过程中,多花心思,也许有点绕路。但是取得的效果是相当明显的。

家长应重视孩子性别教育


因长期和女性相处、玩耍,重庆市九龙坡区9岁儿童海海(化名)近来产生了当女孩的强烈愿望,并常偷偷作女孩子装扮,被医院诊断为系因性别教育不足导致的心理问题。对此专家提醒,家长应重视孩子的性别教育,帮助孩子健康成长。

海海的母亲李女士表示,因孩子的父亲长期在外工作,海海平时多和妈妈、外婆等女性亲属生活,在学校也大多和女孩子玩耍。近来,李女士发现儿子经常使用自己的化妆品,有时还偷偷将自己打扮成女孩子,并称不愿当男孩。经劝阻无效后,李女士只得带孩子到医院就诊。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心理科梅其霞教授对海海进行检查后表示,海海因长期生活在女性环境中,受女性潜移默化的影响产生了心理疾病,但目前还未发展成为易性癖,只需合理引导便可以恢复正常。

梅其霞教授提醒家长,此类心理疾病不可轻视,一旦治疗不及时,孩子的性心理身份或性别意识可能严重倾倒,在成人之后发展为易性癖,届时将很难治疗。因此,家长平时应多注意孩子的性别教育,有意引导孩子和同性朋友交往。一旦孩子出现与性别相反的言行举止,应尽快带孩子就诊,以帮助其消除心理问题。

家园共育《双语教育初期亟需重视》一文希望您能收藏!“幼儿教师教育网”是专门为给您提供教育孩子的方法而创建的网站。同时,yjs21.com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幼儿双语故事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