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不知这些事孩子长大你必后悔

07-03

家园共育讲究的是快乐专递,开心学习!教师与家长都需要不断改正自己的错误思想,用心关注,用心倾听,用心帮助,帮助孩子发现问题并自己解决问题。那么,家园共育工作中是否存在一些不足呢?小编特地为您收集整理“现在不知这些事孩子长大你必后悔”,但愿对您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现在不知这些事孩子长大你必后悔

孩子小的时候,即使再叛逆,父母们似乎都有办法“收拾”他们。不管方法是软是硬,反正孩子们总会很容易就能消停下来——至于是否很快又反复,另当别论。M.yJs21.cOM

但是,当孩子们逐渐迈向青春期的门槛,一切似乎都变得不一样了。一般女孩在10岁前后、男孩在12岁前后,就会进入青春期。这个时候的亲子关系往往会进入新的阶段。那些懂得放手、保持自我成长的父母,会更容易和青春期的孩子打成一片,而那些控制欲强、一直停留原地的父母,更容易与孩子发生严重的冲突。大量孩子离家出走、自杀的悲剧事件,就是发生在这个年龄段前后。

所以,在孩子长大之前,所有父母都有必要了解一下,不远的将来,你将面对一个怎样的孩子,又该如何应对。

对孩子和同伴疯玩有意见?也许你只是不能接受孩子长大的信号

一位妈妈问:

我女儿9岁,读小学四年级了。一直都挺懂事的。不过近来放暑假,玩有些疯。整天就是要出去好朋友家里,不喊她回来她都可以一整天不着家。暑假作业扔一边动也没动。我忍着没说她,可是她爸爸为着已经批评过她好几回了。按理孩子有朋友是好事,可是我们担心这会带给孩子一些不好的影响。

一般,孩子在儿童期就会有自己的朋友了。但是,到了青春期,孩子的“朋友”似乎变得越来越重要。这个时期的孩子,会更希望能够融入自己的同伴中,也更害怕被同龄人拒绝。此时,习惯了孩子顺从的父母,会感受到来自孩子同伴的“竞争”。呈现出来,就是父母们更多担心孩子会交到不好的朋友,会被同伴带坏,更容易在孩子交友问题上对孩子进行过多“干预”。

其实,父母们的紧张往往是失度的。父母们之所以紧张,并非因为孩子做了多么出格的行为,而是无法接受孩子即将要远离自己的信号。

一个家庭教育健全的孩子,自有良好的判断力,去对朋友的好坏进行筛选。而且,对进入青春期的孩子而言,父母和同伴对他们的意味是完全不同的。他们更可能与父母聊学习、学业表现,而更可能与同伴聊约会和性有关的话题。父母对孩子同伴交往的粗暴干预,只会强化亲子间的敌对,压抑孩子正常发展的渠道。父母希望给孩子有效建议、引导的企图,也更可能化为泡影。

如果有一天,你的孩子开始更在意他的同伴,那么这是一个信号:做父母的需要开始做好准备,孩子们需要更大的世界去成长,我们要做的是放手,并以一个老朋友的身份,给予必要的提醒和守护。

觉得孩子总是不听话、惹自己烦?也许你自己需要先处理好自己的“更年期”问题

晚婚晚育政策一直是被众多父母执行的,随着经济生活的富足,社会生活的丰富,孩子们的青春期和妈妈们的更年期都提前了,这样的话,青春期撞上更年期的可能性就大大增加了。当孩子进入“青春期”后,妈妈们也多是45岁左右的中年妇女,开始进入医学意义上“更年期”,在这个阶段,“更年期”与“青春期”的冲突非常常见。

在豆瓣上,曾经专门有一个名叫“父母皆祸害”的群落。里面就是许多青年男女对自己更年期父母的各种吐槽和不满。浓浓的火药味背后,更多地看到两辈人陷于各自的挣扎当中,却很少有真正看见“对方”。

追究到底,青春期和更年期,都是认同的问题。在这两个特殊时期,人的生理都会发生巨大变化。迈入青春期,就是走向一次生理的高峰期;而走入更年期,则是进向一个衰退期。因此,两个各自有重要课题需要处理的人,分别处于各自的焦虑当中,碰到一起,自然更容易发生激烈冲撞。

这个过程中,父母自身的成长至关重要。毕竟,进入青春期的孩子,看似出处要求独立,其实心智并未成熟。他们仍然需要父母的肯定和接纳。因此,缓和亲子冲突的主动权,仍然把握在父母手里。

日益迈向中年的父母,必须要更勇敢,尽管这很难。其实,人的一生,一直在不停在向前、变化。接纳这些变化,即是成长。不接纳,就会出现问题,甚至导致病痛。父母先解决好自己的问题,孩子的问题往往也就不成问题了。

你还该懂得一些必要的亲子交流技巧:

家有青春期孩子的父母,最常抱怨的就是没法和孩子交流,说不了两句就再无法对话下去,不是以孩子摔门而去告终,就是在父母的怒吼中结束。比如一位妈妈说:我有个大儿子今年十一岁了,说话都带刺,是不是判逆期到了?

其实,这些父母往往还停留在原地,把已然长大的孩子,仍然当做一个小宝宝看待,并常用不恰当的管教,去干预孩子越来越强烈的自我意识和独立自主的冲动。跟青春期孩子交流,下面这些技巧,你有必要了解。

1.家长要把孩子的表现当作他成长过程中正常的表现,在心里真正接纳孩子跟小时候的不同。

2.家长要从孩子的角度出发看待问题。

3.我们说言多必失,批评、指责、抱怨、唠叨、威胁、惩罚这些会伤害孩子的内容大多时候都会在语言中,所以要少说多听。对于青春期的孩子,他更多时候是在寻找一个倾听的对象,因此你仔细认真的听孩子说话,原本就是对孩子的一种支持,在听孩子说话的时候,给一些简单的回应和简单的评说足够。

4.说出你对孩子所做事情或者所说话的感受即可,不要长篇大论地告诉孩子如何去做。现在的孩子对大道理懂得比家长还要多,因此你的话他可能压根就听不进去。他只是想让你表示一下认同而已,而你的认可已经让他满足。

5.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一切要以尊重孩子为前提。努力把自己传递爱的方式调整到孩子的频道上,以他能够接受的方式给他。

6.青春期的孩子还是需要父母的“亲密接触”的,比如拥抱、摸摸头、亲亲额头等等。毕竟孩子的成长是延续的,小时候你一直跟他很亲密,就因为孩子长大了,就不给了,他也会失落。

7.青春期的孩子切忌说教或打骂,想要打开和孩子沟通的途径,不妨先从孩子感兴趣的话题聊起,让孩子逐渐对家长打开心扉。不要将家长的意愿强加给孩子,对孩子多鼓励、多称赞。

缺少父母的关注和陪伴,孩子势必将注意力转向外界,寻求安全感的方式也会从外界获得。所以,还是要从调整父母开始。陪伴孩子时间的短暂,并不意味着陪伴孩子的质量降低,反而应该更专注更投入地陪伴孩子,利用时间多和孩子沟通,先从孩子感兴趣的话题聊起,慢慢走进孩子的内心。没有不付出就收获的事情,对于孩子陪伴少、理解少、关注少,怎么可能获得孩子敞开的心扉呢。

研究显示:父母的心理素质在孩子的性格中关系更为直接,父母性情平和、做事民主,子女性格多表现为亲切、率直,有活动能力;父母过分严厉,子女表现则往往是逃避、反抗或胆怯;父母处事忽冷忽热,反复无常,子女多为神经质、自以为是、缺乏责任心、没有耐心等。

因此,处于“更年期”的父母尤其要注意自己情绪生活的健康性,学会合理疏导自己的情绪,尤其是在消极情绪的调控上为子女做个好榜样。

温馨提示:

在青春期孩子寻求自主性的过程中,冲突和权利斗争几乎是不可避免的。然而,大多数孩子和父母能够解决好这些分歧,在维持彼此间积极情感的同时,重新调整与父母间的关系,使之变得更为平等。而那些特别叛逆的孩子背后,往往都有一个原地踏步、不肯成长的父母。所以,无论孩子处于哪个年龄段,父母保持自我的觉察和成长都至关重要。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延伸读

陪孩子长大,不要替孩子长大


现在家庭条件优越了,很多孩子可以说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每天生活在蜜罐里,沐浴在爱的阳光下,是家里的小公主,父母的小天使,爷爷奶奶姥姥姥爷的心肝宝贝,有些家长担心孩子受委屈,事无巨细,勿需孩子动手,全部包办代替,以为如此就是给孩子铺就了一条通往幸福和甜蜜的康庄大道。

在孩子成长的路上,作为家长,不要越俎代庖地替孩子长大,而要陪孩子长大,遇到事情让孩子自己去观察,去思索,去尝试,去体验……在尝试中锻炼孩子独立思考、处理问题的能力,在体验中感觉美好生活的来之不易。当然,父母不能“置身事外”,要善于发现,积极引导,做智慧的父母。

1、告诉孩子:“你能行!”

生活中,多给孩子展示锻炼自我的机会。孩子一次做不好,可再做两次,三次,四次,告诉孩子:妈妈相信你是最棒的,你一定能做好!父母不要因为孩子第一次做不好,就放弃让孩子去尝试的机会,父母可包办孩子一次,两次,甚至更多次,但你不能包办孩子的一生,日久天长,就容易会让孩子养成惰性心理。

2、锻炼孩子的耐挫能力

欣赏、鼓励可增强孩子的自信心,可过度的赞赏会让孩子“飘飘然”,一旦遇挫,孩子没有思想准备和心理承受力。没有批评,表扬就显得很无力,所以,在以激励表扬为主的同时,孩子做错事情,要让孩子勇于自己去承担后果,这样能培养孩子的爱心、责任感。父母没有原则地包庇袒护孩子,久而久之,就会让孩子养成对自己的言行不负责的意识,这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爱。挫折是锻炼。不经历风雨,哪能见彩虹……

送给孩子的话:自己的事自己做,家里的事帮着做,大家的事抢着做。

送给家长的话:骄生不能惯养,自做必须自受,独立必须自主。

这些事你不帮忙,信不信孩子比你更有办法?


来自一位宝妈分享的开心事。

小区里的几个孩子约好了周末下午都去一个小朋友家画画,可是正好家里那天有些事情耽误了,等到她带儿子去那个小朋友家的时候,别的孩子们早就已经在各自的位置上画了一阵子了。

这位妈妈观察了一下,桌子上应该很难再挤下一个人了。她有点替儿子感到尴尬,正想去跟平时和孩子玩的好的孩子商量,看能不能让那两个孩子给儿子腾出一点儿小地方。

这时候儿子小轩开口了:“哇,你们画得都好棒啊。那大家都好好画,我给大家评分好不好,画的好的有奖品哦!哎,乐乐,你画得颜色可真丰富……恩,彤彤,画得好像啊……”

这位宝妈没有想到,儿子一边围着桌子转着一边还一本正经的给点评起来了。更没想到的是,小朋友们还挺买账,纷纷把自己的画举起来让他给打分。

儿子一个下午都跟其他小朋友们玩得特别好,回家了儿子还一本正经的翻出自己的玩具和零食,说要给小朋友们当奖品。

这位宝妈说,真的好庆幸自己没有急着去帮儿子找位置。有时候孩子自己面对问题的处理方式,真的比大人还要好。

父母能给孩子最好的礼物就是自己的信任

这位妈妈的话,让我想起了著名作家马伯庸写过的,他儿子马小烦的一件趣事。

马伯庸夫妻二人带着儿子去园林博物馆玩。博物馆后面有个小山,被刻意做成了崎岖盘折的样子。对大人来说尚好,但是对孩子来说就有点难度了,如果一脚踏空,很可能要连续跌几个台阶。

夫妻二人如林大敌,紧紧牵着儿子的手,儿子几次大呼:“我可以自己走”,却毫无用处。

“你们放开我!”

“别惹事!你忘记上次是怎么摔伤的?”在夫妻二人的合力镇压下,孩子稍微安静了一会。

但是很快又用恳求的语气跟爸爸说:爸爸,你相信我,我不会摔跤的。

马伯庸对这句“你相信我”惊讶,毕竟之前儿子也没用过这句话。再看看儿子的严肃的神情,也就不情愿的同意了。跟妻子很警觉的跟在后面。

儿子果然开始生龙活虎,虽然走得几次有点摇摇欲坠,但是一直保持着兴奋和自信。

直到走到了平地,更是兴奋的高举着双手大喊:“看,我没有摔跤吧!!!”,比看十部动画片还高兴。

担心没有小朋友跟孩子玩、担心孩子被孤立、担心孩子走路会摔跤、担心孩子照顾不好自己,几乎是每个做父母的人的“必经之路”。

太多太多的父母,无时无刻不关注着孩子,并且随时准备着充当超人,为他处理各种大事小情。

可是有时候,我们的好心,恰恰成了阻碍孩子成长的绊脚石,无形中让孩子失去了靠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

因为孩子们的成长,就来自于点滴生活经验的积累。他所经历的所有的一切,共同组成了他对这个世界的判断和他自身的性格。他自己能做好的事情越多,就越自信,他越自信,自己能做好事情的几率就越大。

而让他获得自信的前提,就是父母愿意给他信任,愿意给他自己动手动脑解决问题的机会。

你不与孩子“划清界限”,孩子就永远无法独立

我有一个朋友,她家里的孩子今年读高二,也是一所相当不错的寄宿学校。

因为她女儿学习成绩一直还不错,有次见面我就说了一句:还剩下最后一年多,熬过去你以后就省心了。

朋友叹道:“我怕我熬不过去了。”

这位朋友跟我说,孩子特别不适应学校,没事儿就打电话回来跟她哭一顿。什么寝室里的人怎么怎么了,班里怎么怎么了,班主任怎么了,都是一些针鼻儿大的小事儿,女儿却总是能跟她聊一个多钟头。

“我多希望她能把心思都用在学习上,别去想这些事儿啊。她从小到大都这么乖,现在却一点都不让人省心。”

我想我是可以理解孩子脆弱的,因为我的这位朋友属于凡事都为女儿准备妥当,帮助女儿处理各种问题的家长之一。

还记得她女儿不大的时候,我们带她出去玩,朋友就是对各种问题都帮孩子代答,一口一个小心点、慢一点的在后面保护着,并且随时的叫孩子过来增减衣物……

如今孩子大了,一直庇护着她的妈妈有太多的事情都帮不上忙,出现问题也在情理之中。

很多父母,都把孩子特别粘着自己,依赖自己当做很光荣的事儿。也把能够帮孩子解决问题当做是判断自己是一个好爸爸,好妈妈的标准。

这种心情当然可以理解,也有自己的理由。但是,无论你是否愿意承认,父母与孩子之间的这段缘分,最终指向别离。他终究有一天要离开我们的庇护,飞向更远的地方。

若是不能护他一世安好,就必须给他足够多的历练,让他自己独立的去面对生活中的各种问题,最终长出属于自己的钢筋铁骨。

不要控制孩子,你来引导就好

也有不少爸妈们会问,不管孩子行吗?我们家的孩子,让他自己决定的话,作业非得拖到晚上十点再写不可。

不管孩子当然不行,但是最好的管绝不是拿着教鞭在孩子身边指点、控制,而是润物无声的引导和启发。

伊能静曾经在书中分享过一件儿子小时候的事情。

儿子6岁生日,约了许多同学来家里过生日。其中有一份礼物是立体书,儿子拆开后,一个同学一直抢着书看,虽然那么多礼物,但儿子还是不高兴了,跑进房间问我,说,他为什么不给我看,那是我的礼物。伊能静想了想回他,你看看怎么做比较合适,心里会舒服?

1、抢回来,那本来就是你的,但这样做那个同学会伤心生气,不抢回来,你会伤心生气,所以抢来抢去两个人一定有一个不高兴。

2、让给他,但心里很生气,以后不跟他做朋友,你多一本书,但少了一个一起长大的同学。书会看完,你长大了,可能就会看大朋友的书,但朋友会跟你一起成长,你们还有很多可以分享。

3、让给他,因为你有那么多礼物了,都是同学的爱心。你开心的分享,知道同学没看过,又不能带回家,所以很想在这里看完,书是你的,你有很多时间慢慢看,这样你会有书、也有朋友。

分析完后,儿子选择了将书借给朋友。

把道理和规矩教给孩子,把适当的选择权利交给孩子,尊重孩子自己的判断和想法,这就已经可以说是一个成功的父母了,而孩子也一定会珍惜和感激父母的尊重,这样就形成了一个良性的循环。

网上曾经有一个段子:“叫有一种冷,叫你妈觉得你冷”。做父母的,凡事为孩子考虑是一种本能。但是比起事无巨细的关心,孩子更需要的是独立的能力和成长的空间,需要的是来自爸爸妈妈的支持和尊重。

毕淑敏说“只有心底的明媚,才能滋养出旷日持久的赏心悦目”,各位爸爸妈妈们,与其费力不讨好的对孩子干预帮助,不妨偶尔放手,看看孩子自己的“英雄本色”。

你没时间陪孩子长大 孩子便没时间陪你终老


曾经有位年轻貌美的妈妈将女儿送到贵族学校寄养,对女儿说:为了将来送你去更好的学校,给你更好的生活,妈妈要去赚更多的钱,没有时间陪你,你不要恨妈妈。

女儿点头:不恨妈妈,我长大以后,也会赚很多钱,送你去最好的养老院......这位妈妈听后一阵心酸,不禁放声痛哭。你没时间陪孩子长大,孩子便没时间陪你终老。

近日,一篇名为《我的爸爸》的伤心日记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日记是一位女儿“朵朵”渴望得到父亲陪伴的迫切呼唤。

在朵朵的印象中,身为警察的父亲像一个工作狂,永远没日没夜地值班、加班、开会、出差……没有时间陪伴她,她甚至在电话里哭喊,“爸爸,你再不陪我,我就长大了。”

一个拥抱、一个笑脸、一声问候,这些在我们看来微不足道的事情,却是朵朵最大的心愿,令人倍感心酸可怜。

生活中,许多父母不得不忍住对孩子的不舍,坚守岗位或东奔西跑,每周只能陪孩子几小时;或者给钱给礼物,忽视对孩子心灵的沟通呵护;甚至沉溺上网玩游戏,无视孩子的成长。自身事业固然重要,可孩子的成长同样不可逆。

岁月如白驹过隙,孩子的成长转瞬即逝。回首时光的痕迹,在孩子童年的道路上,身为父母的你,是否因为错过了孩子的第一声啼哭、第一次说话、第一次微笑、第一次走路而倍感遗憾?

在孩子成长的历程中,你是否忙于工作,在孩子已然睡去的深夜回家,在孩子还在梦中的清晨出门?你是否参与了他们人生的每一个重要时刻,了解他们的喜怒哀乐、特质习性,及时出现在孩子最需要关心的时刻?

越来越多的父母在事业打拼与家庭陪伴中难以找到平衡......不仅仅是留守儿童,城市孩子也开始在“失陪”一族中沦陷。

孩子需要父母的细心呵护

心理学家格塞尔曾说:“失去父母的爱是人类感情发展的一种缺陷与不平衡。”而在陪伴的过程中,比起丰富的物质生活,父母温暖贴心的亲子互动是给孩子最好的礼物。

星途一直坦荡的李小璐,自女儿出生,就变成了一个“爱女控”。尽管忙于拍戏,但她始终明白,孩子成长,最需要的是父母的关爱与陪伴,为了尽好母亲的角色,她毫不犹豫地推掉了一半的戏,腾出时间陪伴着心爱的女儿,让其在童年及以后的人生道路上幸福生活。

陪伴孩子成长,是父母的责任。家庭是孩子人生的第一环境,尤其是学前教育阶段,优秀的家庭教育,耐心的陪伴与循循善诱的教育,能够引导孩子形成正确的“三观”,对孩子生活习惯与个性特征的养成有关键作用,更能激发孩子对未来生活的向往与渴望。反之,必然使孩子滑向反面。因此,父母应该尽好呵护教育子女的责任,当好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有种幸福叫陪伴孩子成长

“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

龙应台在《目送》里,落寞地道出了父母与子女之间的恩情时光,厚重而短暂,父母子女一场,是渐行渐远的修行,两代人生命的衔接处,时间是最窄的阶梯。

当孩子咿呀学步时,需要你的细心呵护,你会用心牵着他的手,你知道那是一种需要;当孩子长大不再需要牵你的手,你们之间依然存在一种需要,只是换成了你需要他。

当他退去稚嫩,你会怀念他那奶声奶气的声音,当他背着书包去上学,你会想念他黏在你身边的时光......很快孩子就会成长到不再依赖你的年纪,现在的付出与陪伴,也许辛苦心累,但又何尝不是一种温暖的幸福。

好好陪伴孩子吧,趁时光未老,在他身边的每一天,你都应该觉得是一种幸福与美好的记忆。不用太过于束缚,不要给孩子羁绊,适时管教、尽力而为,耐心地教会他生活的本领,日后才能自由地飞翔。因为即使在外打拼的所有的路都行不通时,依然有一条路守候着你,那便是,回家的路。

你送过孩子这些礼物吗?


昨天是六一儿童节,作为父母你送给孩子不少礼物吧?可是您送过孩子这些礼物吗?

礼物一:爱

每个孩子都需要爱,许多孩子对爱的需要远胜于对一两件玩具礼物的需要。

礼物“制作”:轻拍孩子的肩,临睡前给孩子一个吻,与孩子道别时跟他挥挥手。在孩子回家时给他一个问候,当孩子疲倦或精神萎靡时,抱一抱他,这些都是表达“我爱你”的信息。

礼物二:榜样

你传递给孩子最重要的信息往往不是用语言方式来达到的,在孩子的整个成长期,他都会模仿父母的行为,并以父母为楷模。

礼物“制作”:时时刻刻提醒自己,你的孩子正在看着你,观察你,因此,你必须十分注意自己的一举一动。假如你不想让你的孩子沉迷于电视,那么你自己最好不要提起电视剧就眉飞色舞。

礼物三:健康

尽早开始培养孩子的健康习惯尤其重要,父母坚持刷牙、健身和饮食卫生,都是向你的孩子无意中灌输一种观念:要照料好自己的身体。

礼物“制作”:让你的孩子定期去医院,接受必要的健康检查;鼓励支持他们锻炼身体;让孩子了解坏习惯对身体的危害。

礼物四:陪伴

即使工作再忙再累,你也要让孩子知道他在你的心目中始终是第一位的,你要尽量做到周末和节假日与孩子在一起。

礼物“制作”:每周都计划一次与孩子共同的周末活动,然后,让孩子盼望着这个时刻的到来,让他们知道你非常愿意与他们在一起。

礼物五:幽默

适当的自嘲与幽默话语能使生活充满情趣,能让孩子看到事情轻松愉快的一面,从而热爱生活。

礼物“制作”:不要总是对孩子不苟言笑,而要和孩子一起嬉笑娱乐,与孩子一起观赏幽默表演时,应表现出欣赏,只要这些幽默不伤及他人。

喜欢《现在不知这些事孩子长大你必后悔》一文吗?“幼儿教师教育网”希望带您更加了解教育孩子的方法,同时,yjs21.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幼儿园小熊你长大了吗说课稿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