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没时间陪孩子长大 孩子便没时间陪你终老

01-11

我们的教育是与孩子做朋友,鼓励学习鼓励思考!家长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及时注意孩子学习情况,帮助孩子在学习的乐趣中不断成长!那么,家长可以在哪些方面帮助到教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你没时间陪孩子长大 孩子便没时间陪你终老”欢迎阅读,希望您能阅读并收藏。

曾经有位年轻貌美的妈妈将女儿送到贵族学校寄养,对女儿说:为了将来送你去更好的学校,给你更好的生活,妈妈要去赚更多的钱,没有时间陪你,你不要恨妈妈。

女儿点头:不恨妈妈,我长大以后,也会赚很多钱,送你去最好的养老院......这位妈妈听后一阵心酸,不禁放声痛哭。你没时间陪孩子长大,孩子便没时间陪你终老。

近日,一篇名为《我的爸爸》的伤心日记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日记是一位女儿“朵朵”渴望得到父亲陪伴的迫切呼唤。

在朵朵的印象中,身为警察的父亲像一个工作狂,永远没日没夜地值班、加班、开会、出差……没有时间陪伴她,她甚至在电话里哭喊,“爸爸,你再不陪我,我就长大了。”

一个拥抱、一个笑脸、一声问候,这些在我们看来微不足道的事情,却是朵朵最大的心愿,令人倍感心酸可怜。

生活中,许多父母不得不忍住对孩子的不舍,坚守岗位或东奔西跑,每周只能陪孩子几小时;或者给钱给礼物,忽视对孩子心灵的沟通呵护;甚至沉溺上网玩游戏,无视孩子的成长。自身事业固然重要,可孩子的成长同样不可逆。

岁月如白驹过隙,孩子的成长转瞬即逝。回首时光的痕迹,在孩子童年的道路上,身为父母的你,是否因为错过了孩子的第一声啼哭、第一次说话、第一次微笑、第一次走路而倍感遗憾?

在孩子成长的历程中,你是否忙于工作,在孩子已然睡去的深夜回家,在孩子还在梦中的清晨出门?你是否参与了他们人生的每一个重要时刻,了解他们的喜怒哀乐、特质习性,及时出现在孩子最需要关心的时刻?

越来越多的父母在事业打拼与家庭陪伴中难以找到平衡......不仅仅是留守儿童,城市孩子也开始在“失陪”一族中沦陷。

孩子需要父母的细心呵护

心理学家格塞尔曾说:“失去父母的爱是人类感情发展的一种缺陷与不平衡。”而在陪伴的过程中,比起丰富的物质生活,父母温暖贴心的亲子互动是给孩子最好的礼物。

星途一直坦荡的李小璐,自女儿出生,就变成了一个“爱女控”。尽管忙于拍戏,但她始终明白,孩子成长,最需要的是父母的关爱与陪伴,为了尽好母亲的角色,她毫不犹豫地推掉了一半的戏,腾出时间陪伴着心爱的女儿,让其在童年及以后的人生道路上幸福生活。

陪伴孩子成长,是父母的责任。家庭是孩子人生的第一环境,尤其是学前教育阶段,优秀的家庭教育,耐心的陪伴与循循善诱的教育,能够引导孩子形成正确的“三观”,对孩子生活习惯与个性特征的养成有关键作用,更能激发孩子对未来生活的向往与渴望。反之,必然使孩子滑向反面。因此,父母应该尽好呵护教育子女的责任,当好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有种幸福叫陪伴孩子成长

“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

龙应台在《目送》里,落寞地道出了父母与子女之间的恩情时光,厚重而短暂,父母子女一场,是渐行渐远的修行,两代人生命的衔接处,时间是最窄的阶梯。

当孩子咿呀学步时,需要你的细心呵护,你会用心牵着他的手,你知道那是一种需要;当孩子长大不再需要牵你的手,你们之间依然存在一种需要,只是换成了你需要他。

当他退去稚嫩,你会怀念他那奶声奶气的声音,当他背着书包去上学,你会想念他黏在你身边的时光......很快孩子就会成长到不再依赖你的年纪,现在的付出与陪伴,也许辛苦心累,但又何尝不是一种温暖的幸福。

好好陪伴孩子吧,趁时光未老,在他身边的每一天,你都应该觉得是一种幸福与美好的记忆。不用太过于束缚,不要给孩子羁绊,适时管教、尽力而为,耐心地教会他生活的本领,日后才能自由地飞翔。因为即使在外打拼的所有的路都行不通时,依然有一条路守候着你,那便是,回家的路。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小编推荐

陪孩子长大,不要替孩子长大


现在家庭条件优越了,很多孩子可以说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每天生活在蜜罐里,沐浴在爱的阳光下,是家里的小公主,父母的小天使,爷爷奶奶姥姥姥爷的心肝宝贝,有些家长担心孩子受委屈,事无巨细,勿需孩子动手,全部包办代替,以为如此就是给孩子铺就了一条通往幸福和甜蜜的康庄大道。

在孩子成长的路上,作为家长,不要越俎代庖地替孩子长大,而要陪孩子长大,遇到事情让孩子自己去观察,去思索,去尝试,去体验……在尝试中锻炼孩子独立思考、处理问题的能力,在体验中感觉美好生活的来之不易。当然,父母不能“置身事外”,要善于发现,积极引导,做智慧的父母。

1、告诉孩子:“你能行!”

生活中,多给孩子展示锻炼自我的机会。孩子一次做不好,可再做两次,三次,四次,告诉孩子:妈妈相信你是最棒的,你一定能做好!父母不要因为孩子第一次做不好,就放弃让孩子去尝试的机会,父母可包办孩子一次,两次,甚至更多次,但你不能包办孩子的一生,日久天长,就容易会让孩子养成惰性心理。

2、锻炼孩子的耐挫能力

欣赏、鼓励可增强孩子的自信心,可过度的赞赏会让孩子“飘飘然”,一旦遇挫,孩子没有思想准备和心理承受力。没有批评,表扬就显得很无力,所以,在以激励表扬为主的同时,孩子做错事情,要让孩子勇于自己去承担后果,这样能培养孩子的爱心、责任感。父母没有原则地包庇袒护孩子,久而久之,就会让孩子养成对自己的言行不负责的意识,这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爱。挫折是锻炼。不经历风雨,哪能见彩虹……

送给孩子的话:自己的事自己做,家里的事帮着做,大家的事抢着做。

送给家长的话:骄生不能惯养,自做必须自受,独立必须自主。

陪孩子耽误了你的时间,然而你却耽误了孩子一生


父母常常忙碌于工作,因此陪伴孩子的时间有限。但是,无论怎么忙碌,孩子的成长都不能重来一次,父母一定要在有限的时间内,把对孩子的关心和爱,满满地表达出来。

家长是什么?一种称呼?一种天生的权力?是的,但......家长更是一种职业!

你以为在陪孩子,孩子却发现手机抢了他们的爸爸妈妈!

别以为你一边看手机,一边坐在孩子边上就是陪孩子了。

也不要以为你开着电脑玩着,嘴上督促一下孩子,就是管孩子。

陪孩子耽误了你的时间,你却耽误了孩子一生。

美国心理学家发现:一个人能够取得成就,20%取决于后天努力,80%取决于父亲教导。

作为孩子生命中“重要的人”,同样一句肯定的话,如果由爸爸说出来,对孩子的影响力会是妈妈的50倍。

妈妈对孩子的影响是孩子能不能成为一个独立的人;而爸爸则是塑造孩子对人生的看法;关系到人格的形成。

家庭教育中,父亲和母亲谁更重要?

答案是都很重要。

一个人和母亲的关系是否和谐,会影响孩子未来的婚姻是否幸福;和父亲的关系是否和谐,会影响孩子未来的事业是否有成就。

每天给孩子15分钟,你都做不到?

和孩子建立亲密的亲子关系,需要每天一点一滴的积累,不是一蹴而就的。高品质关系的建立,需要每天专注的陪伴孩子15分钟。所谓高品质的陪伴,就是在 陪伴孩子的时候,父亲或母亲是全心全意的和孩子一起互动,心无旁骛没有跑神,没有想着工作,没有想着压力;固然这些都存在。

陪伴:寻找一起做的事

可以是和孩子一起读书讲故事;

可以是和孩子一起游戏或打球;

可以是一起听段音乐唱唱歌;

可以是和孩子一起坐在沙滩上听海浪的声音,讲解大自然的知识。

可以是和孩子一起爬山、一起坐在地上研究自然,观察小动物、小花儿、小草树木。

陪伴:倾听+身体接触

接触可以是不加评判、没有指责、没有轻视、没有打击、没有打断。只是很单纯、很欣赏、很专注、很幸福的,静静聆地听孩子诉说。在聆听的过程中,父母可 以有的是:嗯、哦、哇、是哦、然后呢?还有呢?接下来呢?等回应。在陪伴的过程中,尽可能多一些身体上的接触:拍拍孩子的肩膀,摸摸孩子的头,把孩子的小 手放在自己的手里,拥抱孩子等等。还有,很欣赏的眼神也很重要。方法还有很多,而最关键的就是:在那个片刻为人父母的你是否是——全身心的同在。

无论你是否相信,家长是最需要训练却最缺乏训练

家长这种“职业”的特点是:最需要训练却最缺乏训练!也许你事业有成,但事业的成功弥补不了家庭教育的失败。无论儿女,孩子不是母亲一个人的,孩子的成长教育,你只有一次机会,千万不要错过!

手机可以50年如一日陪你,和孩子和亲昵时光却会一去不复返

送给父母的话:请把手机放一边,如果我们现在35岁,如果我们一直到80岁,我们还有45年的时间可以和手机在一起;只要我们拿起它,它随时在我们身边;听我们召唤.....

如果我们的孩子长大了,如果他们长到13岁、16岁、18岁,你就会发现:他们就会渐渐地越来越需要自己的空间;他们不再“纠缠你”;不再会“无理取 闹”地让你陪他;不再会像小时候一样扎到你怀里撒娇;不再会拉你在床头,不再会像儿时一样央求你讲个故事陪他入眠;你会发现:在孩子身上,很多和你最亲昵 的时光,一旦错过了,就再也不回来......

育儿观念:给予时间,让孩子慢慢长大


育儿观念:给予时间,让孩子慢慢长大

案例背景:

我们的家庭有点特殊,我们是单亲家庭,孩子从我离异开始,就由我的父母就是孩子的外公外婆带大,孩子的外婆因为觉得父母离异孩子可怜所以倍加怜惜孩子,很多事情都会帮孩子做好。而我在开始的那段时间里,也觉得自己妈妈对孩子这样的照顾没有什么问题。也因为忙于工作的关系,没有很多的时间陪伴孩子。随着孩子一天天长大,我开始渐渐发现很多的问题开始出现。动手能力差、专注力不够、缺乏安全感、缺乏自信。

案例一:不要帮孩子多做,要多让孩子自己做。

现在的孩子基本都是隔代带大,很多本应该孩子自己学着动手做的事情,都由爷爷奶奶或者外公外婆帮忙一手包办,这样的结果造成孩子动手能力很差。我们家孩子中班的时候连自己穿脱衣服都还不是很熟练,因为在家外婆都会帮他做好一些他日常应该自己动手做的事情。有次我刚好在家,孩子跟外公在外面玩回到家,因为出汗所以把外套脱了,半小时后我提醒他可以把外套穿起来了,话音刚落,外婆拿着他的外套就帮他套上了,我顺口说了句:吴毅然,你都那么大了,还要外婆帮你穿衣服,你不难为情吗?孩子却回了句:怎么了?这有什么问题吗?我很诧异孩子会有这有的想法,他既然那么理所当然的觉得这些是大人应该帮他做的事情。从那天开始,我要求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也跟父母说好,不要帮孩子做太多事情,当孩子要求大人帮他做什么事情的时候,我们大人先要衡量,这件事情孩子是否可以独立去完成?或是,可以协助及鼓励孩子独立去完成。当他做好一件事情的时候适当的表扬一下他,孩子会觉得很有成就感,做任何事情都变得很积极。当然这中间需要有个过程,但是慢慢就会发现孩子动手能力及积极性明显提高很多。现在吴毅然在家可以做好自己的事情,同时也会帮大人折叠衣服跟整理房间等。

案例二:专注力不够、开小差

吴毅然上了拼音班我才发现他专注力很差,上课的时候很多的小动作,老师在讲课的时候,他的心思不知道跑到哪里去了。很多时候在其他小朋友都跟着老师在读课文的时候,他都跟不上节奏。开始发现他这样的行为的时候,我很生气,很严厉的呵斥了他,但是基本没起到什么效果,他依然会在上课的时候出现这样的问题。有次他下课,我问他:吴毅然,你今天上课为什么还是跟之前妈妈说你的时候一样呢?你还是很不认真哦!孩子的回答是:这些我都会啊。我当时问他:课本上的你都会了,那老师说的一些重点你还记得吗?你可以告诉妈妈吗?老师要求你们回家要做些什么呢?他说:你不是也有听吗?我告诉他:不对哦,是你在上课,你的老师告诉你的,怎么会是要妈妈去记着呢?应该是你告诉我,老师要求些什么?他说:我不记得了。我后来告诉他:因为你上课开小差,你没有很认真的听老师讲话,所以你现在都不知道老师的要求,那我们肯定不知道接下来要做什么?如果你一直都是这样的话,接下来,我们都会被老师批评哦。你说怎么办呢?后来他带着愧疚的告诉我:妈妈,我下次会认真听老师讲的。这件事情以后我也有去网上搜集了一些针对培养孩子专注力的文摘。现在社会什么都讲求效率,步调原本较慢的孩子,被迫在快、快、快的节奏中打转,根本无暇慢慢而专心地完成一件事。所以现在,我会很耐心的等他慢慢完成他正在做的事情,当然也会适当的提醒他时间的概念。孩子现在虽然还没有完全改正他的这个缺点,但他正在慢慢改变着,我相信他会变成越来越好的样子。

案例三:缺少安全感、缺乏自信

我是一个相当严厉的妈妈,孩子很小的时候摔倒哭闹要抱抱的时候,我都是不管他怎么哭都从来不会去抱他,而是要求他自己爬起来,每次应对孩子哭闹我也都是大声呵斥他不许哭,哭是没有用的。虽然我的理念是对的,但是我的方法却是用错了的。作为妈妈,我很少会夸孩子或者表扬孩子,大概也是因为这样的关系,孩子比较脆弱,很容易掉眼泪。对自己也没什么自信。幼儿园大班的第二学期老师选他在周一升旗仪式上台演讲,虽然演讲稿他没有背下来,但是对于一个幼儿园大班的孩子来说,那长长的稿子他可以那么顺溜的念下来,已是不容易的事情,我那次无意夸了他一句:吴毅然,你很棒哦!那次以后我渐渐发现孩子自信了很多,我也开始试着不那么吝啬的去表扬他,比如他有在练跆拳道,每次升级考试的时候,我都会告诉他,他很棒。因为他可以较同步学习的孩子早的去参加升级考试,说明他很认真的在学习自己喜欢的事物。渐渐的发现,他有时候会自己要求说:妈妈,你给我出些数学题吧,100以内的加减法都可以哦。我也会时不时的告诉他:妈妈很爱你哦,也会经常给他一个爱的拥抱。这样的过程下来,我发现孩子改变很大,他变得自信、独立、内心充满着满满的爱,会去关心爱护身边的其他孩子。我很感激老师给他上台演讲的那个机会,引导孩子的同时也一并让我学习到避免对孩子溺爱的同时给孩子更多的关爱。

多给孩子自由的空间,让他们学会对自己负责。多给孩子更多的时间,让他们慢慢长大。

现在不知这些事孩子长大你必后悔


现在不知这些事孩子长大你必后悔

孩子小的时候,即使再叛逆,父母们似乎都有办法“收拾”他们。不管方法是软是硬,反正孩子们总会很容易就能消停下来——至于是否很快又反复,另当别论。

但是,当孩子们逐渐迈向青春期的门槛,一切似乎都变得不一样了。一般女孩在10岁前后、男孩在12岁前后,就会进入青春期。这个时候的亲子关系往往会进入新的阶段。那些懂得放手、保持自我成长的父母,会更容易和青春期的孩子打成一片,而那些控制欲强、一直停留原地的父母,更容易与孩子发生严重的冲突。大量孩子离家出走、自杀的悲剧事件,就是发生在这个年龄段前后。

所以,在孩子长大之前,所有父母都有必要了解一下,不远的将来,你将面对一个怎样的孩子,又该如何应对。

对孩子和同伴疯玩有意见?也许你只是不能接受孩子长大的信号

一位妈妈问:

我女儿9岁,读小学四年级了。一直都挺懂事的。不过近来放暑假,玩有些疯。整天就是要出去好朋友家里,不喊她回来她都可以一整天不着家。暑假作业扔一边动也没动。我忍着没说她,可是她爸爸为着已经批评过她好几回了。按理孩子有朋友是好事,可是我们担心这会带给孩子一些不好的影响。

一般,孩子在儿童期就会有自己的朋友了。但是,到了青春期,孩子的“朋友”似乎变得越来越重要。这个时期的孩子,会更希望能够融入自己的同伴中,也更害怕被同龄人拒绝。此时,习惯了孩子顺从的父母,会感受到来自孩子同伴的“竞争”。呈现出来,就是父母们更多担心孩子会交到不好的朋友,会被同伴带坏,更容易在孩子交友问题上对孩子进行过多“干预”。

其实,父母们的紧张往往是失度的。父母们之所以紧张,并非因为孩子做了多么出格的行为,而是无法接受孩子即将要远离自己的信号。

一个家庭教育健全的孩子,自有良好的判断力,去对朋友的好坏进行筛选。而且,对进入青春期的孩子而言,父母和同伴对他们的意味是完全不同的。他们更可能与父母聊学习、学业表现,而更可能与同伴聊约会和性有关的话题。父母对孩子同伴交往的粗暴干预,只会强化亲子间的敌对,压抑孩子正常发展的渠道。父母希望给孩子有效建议、引导的企图,也更可能化为泡影。

如果有一天,你的孩子开始更在意他的同伴,那么这是一个信号:做父母的需要开始做好准备,孩子们需要更大的世界去成长,我们要做的是放手,并以一个老朋友的身份,给予必要的提醒和守护。

觉得孩子总是不听话、惹自己烦?也许你自己需要先处理好自己的“更年期”问题

晚婚晚育政策一直是被众多父母执行的,随着经济生活的富足,社会生活的丰富,孩子们的青春期和妈妈们的更年期都提前了,这样的话,青春期撞上更年期的可能性就大大增加了。当孩子进入“青春期”后,妈妈们也多是45岁左右的中年妇女,开始进入医学意义上“更年期”,在这个阶段,“更年期”与“青春期”的冲突非常常见。

在豆瓣上,曾经专门有一个名叫“父母皆祸害”的群落。里面就是许多青年男女对自己更年期父母的各种吐槽和不满。浓浓的火药味背后,更多地看到两辈人陷于各自的挣扎当中,却很少有真正看见“对方”。

追究到底,青春期和更年期,都是认同的问题。在这两个特殊时期,人的生理都会发生巨大变化。迈入青春期,就是走向一次生理的高峰期;而走入更年期,则是进向一个衰退期。因此,两个各自有重要课题需要处理的人,分别处于各自的焦虑当中,碰到一起,自然更容易发生激烈冲撞。

这个过程中,父母自身的成长至关重要。毕竟,进入青春期的孩子,看似出处要求独立,其实心智并未成熟。他们仍然需要父母的肯定和接纳。因此,缓和亲子冲突的主动权,仍然把握在父母手里。

日益迈向中年的父母,必须要更勇敢,尽管这很难。其实,人的一生,一直在不停在向前、变化。接纳这些变化,即是成长。不接纳,就会出现问题,甚至导致病痛。父母先解决好自己的问题,孩子的问题往往也就不成问题了。

你还该懂得一些必要的亲子交流技巧:

家有青春期孩子的父母,最常抱怨的就是没法和孩子交流,说不了两句就再无法对话下去,不是以孩子摔门而去告终,就是在父母的怒吼中结束。比如一位妈妈说:我有个大儿子今年十一岁了,说话都带刺,是不是判逆期到了?

其实,这些父母往往还停留在原地,把已然长大的孩子,仍然当做一个小宝宝看待,并常用不恰当的管教,去干预孩子越来越强烈的自我意识和独立自主的冲动。跟青春期孩子交流,下面这些技巧,你有必要了解。

1.家长要把孩子的表现当作他成长过程中正常的表现,在心里真正接纳孩子跟小时候的不同。

2.家长要从孩子的角度出发看待问题。

3.我们说言多必失,批评、指责、抱怨、唠叨、威胁、惩罚这些会伤害孩子的内容大多时候都会在语言中,所以要少说多听。对于青春期的孩子,他更多时候是在寻找一个倾听的对象,因此你仔细认真的听孩子说话,原本就是对孩子的一种支持,在听孩子说话的时候,给一些简单的回应和简单的评说足够。

4.说出你对孩子所做事情或者所说话的感受即可,不要长篇大论地告诉孩子如何去做。现在的孩子对大道理懂得比家长还要多,因此你的话他可能压根就听不进去。他只是想让你表示一下认同而已,而你的认可已经让他满足。

5.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一切要以尊重孩子为前提。努力把自己传递爱的方式调整到孩子的频道上,以他能够接受的方式给他。

6.青春期的孩子还是需要父母的“亲密接触”的,比如拥抱、摸摸头、亲亲额头等等。毕竟孩子的成长是延续的,小时候你一直跟他很亲密,就因为孩子长大了,就不给了,他也会失落。

7.青春期的孩子切忌说教或打骂,想要打开和孩子沟通的途径,不妨先从孩子感兴趣的话题聊起,让孩子逐渐对家长打开心扉。不要将家长的意愿强加给孩子,对孩子多鼓励、多称赞。

缺少父母的关注和陪伴,孩子势必将注意力转向外界,寻求安全感的方式也会从外界获得。所以,还是要从调整父母开始。陪伴孩子时间的短暂,并不意味着陪伴孩子的质量降低,反而应该更专注更投入地陪伴孩子,利用时间多和孩子沟通,先从孩子感兴趣的话题聊起,慢慢走进孩子的内心。没有不付出就收获的事情,对于孩子陪伴少、理解少、关注少,怎么可能获得孩子敞开的心扉呢。

研究显示:父母的心理素质在孩子的性格中关系更为直接,父母性情平和、做事民主,子女性格多表现为亲切、率直,有活动能力;父母过分严厉,子女表现则往往是逃避、反抗或胆怯;父母处事忽冷忽热,反复无常,子女多为神经质、自以为是、缺乏责任心、没有耐心等。

因此,处于“更年期”的父母尤其要注意自己情绪生活的健康性,学会合理疏导自己的情绪,尤其是在消极情绪的调控上为子女做个好榜样。

温馨提示:

在青春期孩子寻求自主性的过程中,冲突和权利斗争几乎是不可避免的。然而,大多数孩子和父母能够解决好这些分歧,在维持彼此间积极情感的同时,重新调整与父母间的关系,使之变得更为平等。而那些特别叛逆的孩子背后,往往都有一个原地踏步、不肯成长的父母。所以,无论孩子处于哪个年龄段,父母保持自我的觉察和成长都至关重要。

你知道教育孩子最佳时间吗?


教育孩子,可是个头疼的问题,现在很多家长、老师甚至孩子本身都存在类似这样的家庭教育方面的疑问,都希望能找到最合适的学习教材和教育方法,培养好孩子的学习生活习惯,让孩子能积极主动地学习、健康快乐地成长,从而达到提高孩子综合素质的目的。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教育孩子的最好时间在什么时候?希望对您有帮助!

一、新学期开始的时候。新的一年、新的学期开始或孩子进入新的学习环境时,会有一种新的意识、新的能力,此时家长因势利导,当会“旗开得胜”。

二、孩子享受成功喜悦的时候。家长若能在祝贺鼓励的基础上,对孩子提出明确具体的要求,将会收到满意的效果。

三、孩子感受委屈的时候。家长若能主动地以冷静、宽容和同情的态度去帮助孩子解释,孩子会产生感激之情,也就易于接受家长的告诫了。

四、老师来访的时候。家长应把孩子的长处告诉老师,同时以希望的口气指出孩子的缺点,不宜单纯地“告状”。

五、孩子有困难或遭遇失败的时候。家长不应训斥,而应肯定成绩,对不足之处给于点拨,帮其走出“困境”。

六、孩子有较大过失的时候。这时家长的理解、同情、体谅是孩子最需要的,很多时候,循循善诱能收到振聋发聩的效果。

七、孩子对某些事物怀有浓厚兴趣的时候。家长应积极支持、鼓励,用兴趣推动孩子去寻求知识,激励孩子深入钻研。

八、有较大集体活动的时候。这是教育孩子遵守纪律,为集体争光,培养集体观念的极好时机。

九、他人取得成绩的时候。孩子往往会暗下决心“我也要做出成绩”,家长要抓住这一时机,对孩子提出适当目标要求,使其一时热情变为持久的行动。

十、外出作客或有客人来访的时候。一般的孩子都喜欢听好话,不愿在别人面前现丑,所以这时应注意保护孩子的自尊心,不在客人面前“揭短”,多谈孩子的优点和长处,恰当提出希望。

教孩子认识时间


个案:

清晨,4岁的文文问:“为什么今天不送我去幼儿园?”妈妈回答道:“因为今天是星期六呀,你知道星期六是不用上学的。”

文文仍然坚持说:“我要去幼儿园看看,今天到底是星期几?”

专家分析:

大多数4岁的孩子对星期几是没有概念的,稍大一些的孩子虽然能说出今天是星期几,但如果你在他睡眼惺松的时候问他,他往往又说不清今天将是星期几了。

如果你问一群4岁的孩子:“你几岁了?”他们大多会准确地回答,但实际上,他们还不能理解“一年有多久”。

由此可见,6岁以下的孩子尽管会使用“下星期四”、“在六月”等有关时间的词汇,但他们还不能真正理解时间这一概念。如果不对孩子进行有关时间的早期教育,孩子理解时间这个概念就要等到7岁左右。

孩子是怎样学习“时间”的?

蹒跚学步的宝宝的时间概念,来自于日常生活中那些有规律性的事情,比如:到了一定的时间宝宝得吃饭、午睡、洗澡、睡觉──不知不觉中,宝宝对时间有了模糊的认识。

2岁左右的孩子逐渐掌握了一些表示时间的词语,如“以前”、“以后”、“首先”、“最后”等等。

如果你让三四岁的孩子按时间顺序做事,他们会遵守得很不错,例如每天睡觉前光穿睡衣、然后洗脸、洗手、刷牙,最后听睡前故事。如果你改变了其中的一个顺序,比如让孩子先刷牙再换睡衣,孩子往往会显得手足无措。

就是在这些有连贯性的活动中,孩子形成了初步的时间观念,这个阶段的孩子开始理解稍长的时间段了,例如:“昨天”、“明天”甚至“下个星期”、“下个月”。

孩子的时间概念有“盲区”

看上去,你的孩子说起有关“时间”的词一套一套的,但你千万别太信他。如果哪天你三岁半的孩子告诉你,下星期他要去奶奶家,他其实还不明白一星期到底有多久,所以,往往两三天后就哭闹:“为什么还不带我去奶奶家?”

我们不妨去考考幼儿园的小朋友,大多数孩子能说出一年有12个月,但大多不知道一个月究竟有多久。一些与日历有关的概念,如“天”和“小时”之间的关系,要求孩子有理解顺序和周期的逻辑能力,对孩子来说,困难不小。

妈妈妙招1

有一位经常出差的母亲,在出差前为她3岁的孩子做了一个特殊的日历:妈妈出差的每个日子都用一个日期格子表示,每个格子有不同的颜色,她将它挂在孩子床头。妈妈出差后,每晚睡觉前,爸爸让孩子在特殊日历上勾掉一天,这样,孩子看着一天比一天少的彩色空格,就明白妈妈什么时候会回来了。

这种做法比简单地对孩子说“妈妈会在下周二回来”来得更直观、更容易理解。

妈妈妙招2

“七彩缤纷一星期”

爸爸妈妈在选购台历的时候,不要忘记给宝宝也悄上一本,因为稍加改动,它就能成为帮助宝宝记时间的好帮手。

方法:和孩子一起选择七种颜色,红、橙、黄、绿、青、蓝、紫,或者宝宝喜欢的其他颜色,用来代表一个星期的七天,然后一起将这个月的30天空格,分别涂上颜色,边涂色边教孩子:星期一是大红色……星期天是紫颜色。

每天晚上睡觉前,教宝宝用尺和黑颜色的笔,将当天的彩色星期格划掉。

理由:孩子最喜欢鲜艳的颜色,用色笔涂空格同样是他们最钟爱的活动之一,在“玩”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他们把今天星期几、明天星期几的概念就记住了。

妈妈妙招3

学龄前的宝宝无法理解时间概念,不要紧,爸爸妈妈们可以慢慢地培养他们。由于孩子对鲜艳的色彩、奇异的形状和形象有一种与生俱来的兴趣,我们便设计了一套“形象时间”,让您的宝宝也来试试看,认识一下好看又好玩的时间吧!

“卡通动物”时钟

市场上卖的钟各种各样,但是每一圈的钟点都只有12个(数字石英钟除外),聪明妈妈不妨动手选择12种动物形象,分别贴在12个钟点上,将自家的普通钟变成有趣的卡通石英钟,这样,宝宝既记了时间,又认了动物,久而久之,宝宝的时间概念就在潜移默化中养成了。

方法:12种动物可以根据动物的生活习性来选择,凌晨1点一中午12点对应的动物分别是:老虎、老鼠、猫咪、公鸡、麻雀、小狗、水牛、山羊、小猴、鸭子、白兔、老鹰。找到大小合适的粘纸贴,贴在钟面上就可以了!

理由1:这些动物是孩子较为熟悉的形象。

理由2:它们在相对应的时间处于比较活跃的状态,比如公鸡4点左右打鸣,5点钟麻雀也开始叽叽喳喳叫起来,7点钟勤劳的水牛已经在田里工作了……形象而有趣,孩子们记起来就容易多了。

下午的问题:如果过了中午12点,如何给宝宝解释卡通动物钟点呢?这个问题好解决,下午1点,老虎时间到了,小老虎跟在妈妈后面进山洞午睡去了,宝宝中午同样要打个盹;依此类推,下午5点,麻雀时间到了,小鸟们纷纷飞回鸟巢,宝宝也该回家喽!

提示:当宝宝学会用短针认整点之后,再教他们认识一刻钟、半点钟和三刻钟,有了前面的基础,以后的学习进步会很快的。

妈妈妙招4

“芳香鲜花”十二月

一年四季,我们身边的植物都是不同的,12个月份会有不同颜色、形状、香味的花儿开放。利用四季鲜花帮孩子认识12个月份,既能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又能让他们记住一年的时间,是不是值得一试呢?

方法:选择12种当月开放的鲜花代表1年的12个月份,它们分别是:腊梅、茶花、玉兰、桃花、玫瑰、褥子花、荷花、月季花、兰花、桂花、菊花、水仙花。

教孩子用简笔画的方式,将这12种鲜花画在当月月历的空白处,或者大人画好花的外形,再由宝宝涂上不同的颜色。

每个月的最后一天,和宝宝一起将月历翻到新的一页,并问他:“明天是几月份啦?”

宝宝看到亲手画的鲜花,会高兴地回答:“荷花月!”

这时,妈妈告诉宝宝:“对啦!荷花月是7月份,哥哥姐姐们也都放暑假了,宝宝可以和他们一起做游戏了!”

宝宝的小脑袋里立即闪过的概念是:荷花──7月──放假──游戏。

专家建议:

如果你的孩子能理解时间的概念、读懂日历,会给你们的日常生活带来很多方便:当孩子想看他喜爱的电视节目时,他会注意时间,并且一点一点地学会协调自己的主观愿望和时间的客观限制之间的矛盾。

留更多的时间来陪孩子——对网瘾孩子教育引起的思考


几年前,曾从电视里看到过杭州有一家训练营,专门招收那些家长难管的孩子的。训练营的老师对于不听话的孩子采用一定的惩罚手段,如用皮鞭等物进行抽打等等,当时引起了很大的争议,如今几年过去了,这样的训练营是越来越多了,相关的报道也经常见之报端。

昨天,我打开电脑浏览新闻时,看到了一件令人揪心的事,一个家长因孩子沉迷于网络,就把孩子送到了一个训练营,没想到短短的几天,孩子就因被殴打与缺乏引用水而造成了肾衰竭.

虽然这样的事例仅是个别,但这样的现象却令人深思,为什么家长都愿意把孩子送到这样的训练机构去?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有数百家以挽救网瘾和问题少年而存在的训练营。这些训练营大多数是商业机构,且收费都比较昂贵,一般都要一万元以上.训练营的训练内容基本上没有心理辅导,只有少得可怜的法制教育,其余的全部都是“生理辅导”和”军事训练”。曾经参加过训练营的一个孩子说,训练营说是24小时管理,实际上就是把你往操场上一扔,让你静站一天,不许吃饭,也不许喝水。吃饭的话也根本没有肉,全部是大白菜.

这些训练营的出现不能不说是时代的产物,因为现在的问题孩子与受网瘾毒害的孩子太多了,家长又没有切实可行的办法,才把孩子送到那些地方,其实做家长的也都明白到那种训练营去是少不了挨打的,但是如果不到万不得已,谁都不愿意送去.

究其原因,家长的责任是推脱不了的.但是社会的负面影响又是巨大的.现在大街上到处是网吧,虽然政府明令禁止未成年孩子进入,但是,那些沉迷于网络的孩子因为有那样一个“家”可以让他们宿夜而彻夜未归。家长对此是束手无策,也就是在这样的一种形式下,那些“魔鬼训练营”才会应运而生。

发现孩子网瘾很大想办法挽救,我们说“亡羊补牢,为时不晚”。但是把孩子送往那样的训练营不是合适的选择。家长应抽出更多的时间来关心孩子,多陪陪孩子,经常和孩子一起交流与沟通,让孩子把注意力转移到其他事上来,才是真正有效的办法,要不然,只能是治标不治本。

育儿观念:孩子,我用左手陪你长大


周六,在家陪刚满三岁的小外甥画画,看着他左手拿着彩笔认真涂鸦的样子引发了我的好奇心,左手拿笔写字是个什么感觉?于是我顺手拿起彩笔写了个字,尽管我觉得我写的很认真但是写出来的成品还是弯弯曲曲不成样子。

用左手写字,你会发现尽管你一笔一划写得非常的吃力非常认真可是那个字还是会写的歪歪扭扭,并且写起来很慢很吃力,这不禁让我想起了我们班上正在练习写数字的孩子们,他们的现在不就是我左手的样子吗?孩子们每写一个数字都在尽力的控制着自己的小手,就像我在控制我的左手一般,虽然努力的想把每一笔都写的端正却又力不从心。但是我们的孩子和我的左手一样都在努力的让他变得更漂亮。

我从我的左手上体会到了孩子的感受,体会到了他们想帮忙却又帮倒忙的内心,或许很多的大人已经忘记了自己曾经刚刚开始学习时的样子,忘记自己曾经也是个努力做却做不好而被训斥的孩子,或许上天留这样的一只左手给我们就是让我们有机会再去体验这样的成长,感受孩子的感受。

孩子,我用我的左手陪你一起长大,我不再要求你把事情做得很完美,只希望你很认真;我不再要求你重复的做你已经做过得事,只希望你能努力。

孩子,让我们共同成长!

花时间与你的孩子一起玩耍


在与孩子的玩耍当中,你会了解孩子身上的很多东西,也会更多地了解你自己。花时间与孩子一起玩耍带给了孩子这样一个信息:“你值得我花时间。你是一个有价值的人。”孩子们是在游戏中进行学习的。你应该利用游戏时间来对培养孩子的品行进行投入,而不是把同孩子一起玩耍看作无聊的琐事。

正面的表现

负面的表现

持续的目光接触,微笑,拉着宝宝的手并拥抱宝宝

匆匆的一瞥,眉头紧锁,心里总在想着自己的事

把宝宝“穿”在身上

让宝宝长时间地独自躺在那儿

把换尿布看作一种乐趣

讨厌换尿布

根据宝宝的暗示及时喂食

严格按照时间表来喂食

和宝宝一起打盹和睡觉

让宝宝独自入睡

给宝宝讲故事

成天想着拥有一座完美的房子

把宝宝抱起来,或者父母坐在地上,和宝宝一起欢笑

心不在焉地抱孩子,太严肃,闷闷不乐

在孩子的成长中不断地给予拥抱和亲吻

不愿意表达自己的感情

语言上的鼓励

疏远孩子,说话时羞辱孩子

经常性地做一些身体触摸

不经常进行身体接触

总是用目光接触和孩子沟通

不会进行目光接触

在感受到正面的表现时孩子会有什么感觉

在感受到负面的表现时孩子会有什么感觉

我是很宝贵的。

我根本没有价值。

花时间与我在一起一定很有趣。

我很乏味。

做我这样一个人让我十分快乐。

我有什么不对劲的地方?

我的照料者很喜欢我。

我的照料者宁可去做些别的事情。

有我在身边,爸妈感到很快乐。

我只能一个人待着,我不是个好孩子。

生活让我感到兴奋。

我很困惑、很害怕。

游戏应该让孩子来发起。父母们必须始终牢记这样一条很重要的学习原则:由孩子自己主动地发起的一项活动比由成年玩伴提议的活动更能长时间地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当孩子在选择玩什么的时候,他会进行比较多的学习。此外,由孩子自己发起的游戏还增强了孩子的自尊心:“爸爸喜欢做我做的事情!”当然,当时你可能会这么想:“噢,不,别再玩积木游戏!”或者“那个故事我们已经读过二十遍了!”这正是对教养孩子的考验。在孩子对“小猫躲在帽子里”的游戏感到厌倦之前,你早就感到厌烦了。如果你想给那些总是重复的老掉牙的游戏带来一点新意,你可以在游戏过程中自己加入一些新的变化,或者找出另外的新办法来玩旧玩具,比如:“我们把这座积木搭的塔改造成一个停车库,好吗?”

让孩子感到他是独特的。在游戏过程中,你的注意力要集中在孩子身上。如果你的人是和孩子在一起,而心思还在工作上,孩子会觉察出你已经心不在焉了,这样,你和孩子都不会从共同度过的这段时光中受益。孩子会感到你和她在一起没有什么意义,而且最终她会觉得自己是不重要的。而对你来说,你失去了了解孩子、享受孩子带来的乐趣、以及重新学习如何玩游戏的机会。我还记得和6个月大的马修一起玩“围圈子”的乐趣。我让他坐在我的前面,面向着我,在旁边放上一些我们喜欢的玩具(有我的,也有他的),我用腿围成一个圈子把他围起来。这个空间把他围在了里面,而且为他提供了保护,防止这个刚刚会坐的小家伙倒向一边。我全神贯注在马修的身上。他感到自己是独特的,我也一样。他发出婴儿那种傻里傻气的叫嚷,真是很逗。

父母们也需要游戏。作为一个忙碌的人,我很难把自己降到婴儿的层次去享受那些缺乏系统性的、看上去没有任何意义的游戏。毕竟在我的日程安排上还有许许多多“更重要的”事情要做。但是,一旦我意识到我和孩子都能从游戏中获益,那么这段特殊的时间对我就变得有意义了。游戏对我来说成了一种治疗方法。我需要从成年人的事务工作中摆脱出来一段时间,把注意力倾注在这个重要的小家伙身上,正是他在不知不觉中教会了我如何去放松自己。游戏帮助我逐渐地了解了马修,比如他的性情,还了解了他在每一个成长阶段所具有的能力。在游戏中,孩子向父母展现了自己,反过来,父母也把自己展现给了孩子,这样的关系在整体上带来很大的好处。和孩子一起玩游戏把我们放在了与孩子一样的水平上,帮助我们用孩子的眼光、用孩子的想法来看待事物。因此,抽时间去享受一下和孩子玩游戏给你带来的质朴的欢乐吧。

你是否对孩子自尊心尽到了责任?

如果一本关于教养孩子的书籍中没有专门一节讲述孩子的自尊,那这本书就不是物有所值。然而,我们担心父母们会误解上述这个概念,会认为在一日三餐和温暖的冬衣之外他们还必须额外地多给孩子一样东西。父母们保护孩子,使孩子免受任何自尊心的伤害,有时甚至到了可笑的地步(比如父母会对孩子说:“噢,比利,你唱歌实际上并不走调,你只是高音唱不上去。”)。他们每天都估量孩子的自尊心,就像有人每天要量体温一样。(“今天朱莉叶的自尊心比较低,她大哥昨晚下棋赢了她。”)

如果需求得到了满足,每个婴儿都会在内心建立起自尊心。就像园艺师栽培一棵树一样,你的工作就是养育孩子,尽你的所能为孩子营造环境,好让她长得粗壮挺拔,使那些幼嫩的枝条免受伤害。你做不到在每一次称赞中、每一个活动中都树立孩子的自尊心。许多父母们都会为在培养孩子的自我价值感方面做得不够而深感内疚。实际上,培养一个有自信心的孩子并不要求你拥有心理学学位。大部分的养育工作是容易的,并且充满了乐趣。多抱一抱你的宝宝,敏感地对她的需求作出回应,享受宝宝给你带来的乐趣,然后你就可以在一旁歇着,欣慰地看着孩子的自尊心自然地建立起来。

游戏是一种投资。如果你有一些“其他事情”可以做,或许你就会觉得搭积木是在“浪费时间”。许多大人都在努力地让自己忘记那排得满满的日程表。当然你不必把一整天的时间都用来玩耍,而且你的孩子也不希望你这样做。18个月之后,孩子对你的需要会越来越少的。你可以从这个角度来考虑问题:你在做着世界上最重要的工作,在养育人类的一员。你看起来没有意义的活动对你的宝宝来说却有着重大的意义。你应该把和孩子一起做游戏的时间看作是你最好的投资。在孩子小的时候,你和孩子一起做事时表现得越是兴致勃勃,孩子长大后就越会有兴趣和你一起做事。随着孩子的成长,你可以让他参与到你的娱乐和工作中去,因为与你在一起就是对孩子最好的奖赏。

家园共育《你没时间陪孩子长大 孩子便没时间陪你终老》一文希望您能收藏!“幼儿教师教育网”是专门为给您提供教育孩子的方法而创建的网站。同时,yjs21.com还为您精选准备了教育孩子笔记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