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打妈妈怎么教育

07-13

学校与家庭分工合作,一个教育孩子日常生活习惯,一个教育孩子做人做事!教师需要在日常教学中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帮助孩子解决问题,并使其积极健康快乐地成长!那么,有哪些可以用在孩子身上的教育资源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孩子打妈妈怎么教育”,欢迎您阅读和收藏,并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曾在幼儿园见过不少前来接送孩子的父母,对自己的孩子都是万般疼爱。为人父母对孩子的心确实是无私的,就算偶尔会教训孩子,也是为了孩子好。现在家庭孩子都少,就算孩子犯了错误,也没有多少父母会选择打骂孩子的,一般都是讲道理和孩子谈心。打骂孩子的父母不多见了,可是却能见到对父母打骂的孩子,虽说那不过是孩子年幼不懂事的行为,但如果父母不进行制止与早期教育引导,会让孩子养成一种恶习,不但不知道尊重父母,还会养成任性暴躁的坏习惯。那么,面对孩子打骂父母,到底该如何教育呢:

孩子打骂父母怎么办

不和孩子对打对骂

这是那些习惯打骂父母的孩子的父母经常做的事情。只要孩子对自己又打又骂,那么父母马上和孩子开始了“对打对骂”,就像是两个有矛盾的外人一样,他讲他的理你说你的理,你给我一巴掌我打你一嘴巴子,整个就是一场闹剧。如果你和你的孩子有矛盾的时候,千万不要和孩子这样,那只会让孩子明白,原来父母可以这样“对打对骂”。

家里人一定不要“起哄”

我说个身边真实的情况啊,有一次春节,我和一家子的兄弟妯娌去给长辈们拜年,走到某一人家门口,听到里面传来对打声,还以为是两口子大过年的打架,结果一进门才发现,原来是十岁的儿子和妈妈打在了一起。这家孩子第一次和妈妈这样打骂的时候,他的家人就像看热闹那样在一边起哄,还说看看谁能打过谁之类的话,结果孩子为了争那个“第一”,对自己妈妈是又踢又打还嘴里学着说粗话。平日里只要孩子发脾气一家人就会在一边看一边笑觉得孩子长本事了。记住了,当孩子有这种行为的时候,千万不要觉得好玩。

在孩子出现这些行为时立刻制止

每一个孩子在某些时期都有过挑战父母的行为,比如孩子在哺乳期的时候,宝宝会试着去咬妈妈,有些妈妈会觉得很开心,哎呀孩子知道咬人了,可第一次纵容了宝宝的行为,那么宝宝一定会是一次比一次狠。宝宝年纪再小他们也明白爸妈喜欢自己什么行为不喜欢自己什么行为,如果你稍加给宝宝一点小教训,宝宝一定会明白的。所以你一定要记住,一定要及时制止决不纵容。

和孩子平日的交流不要出现打骂行为

家长平日教育孩子的时候,孩子犯了什么样的错误,就给孩子一定程度的小惩罚,比如作业没写好,那么让孩子重写并加倍,然后和孩子安静一点的谈一谈,让孩子明白自己行为的不对,那么孩子一定会诚心的接受这样所谓的惩罚。但如果你发现孩子作业没写好,马上对这孩子一顿大吼大叫,不分青红皂白一大打骂,孩子可能刚开始怕你,可时间久了孩子一定会习以为常,甚至会学会用同样的方式对付你。

在孩子出现打骂父母行为时紧紧盯着孩子

这也算是唤起孩子良知的一种心理战术吧。只要不是那种被家长惯的无法无天的孩子,打骂父母成了每天必须做的事情的孩子,这一招应该还能管用。在孩子情绪控制不住要打骂父母的时候,不管是妈妈还是爸爸眼睛紧紧盯着孩子,大声问孩子你这是要做出打爹打娘的行为吗之类的话,这样会让孩子失控的情绪得到很好的控制,也是瞬间给孩子提了一个醒:你面前的是你的父母,是辛苦养育你长大的人。

平日注意加强孩子情绪自控力的锻炼

打骂父母的孩子不可能整天就做一件事,不是骂父母就是对父母挥拳头,正常来讲那不过是偶尔一次罢了。孩子并不是不明白父母是不能打骂的,可是却因为控制不住情绪所以才会出现这种行为。那么你就要在平日注意加强锻炼孩子对自己情绪的自控力,让孩子明白做什么事情不能够凭着自己的情绪进行。

教会孩子尊重与被尊重

我曾见过一位家长,带孩子在游乐场玩耍的时候,因为要排队上滑滑梯,那位家长竟然很小声的告诉自己孩子:把前面那个小孩推下去就很快轮到你了。结果当然是前面那个孩子被退了下去,还被摔伤了,而当那个孩子的家长和孩子责问时,那个孩子和家长理直气壮的回答:谁让你们那么慢的,摔了活该。如果家长不教会孩子尊重与被尊重,那么一定会有一天你的孩子把你教给他的用在你身上。

父母平日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

这还是那句老话,就是父母用自己的行为影响孩子的行为与习惯。有不少父母性格就过于暴躁,不管和谁,一旦有不满意的时候不是满嘴的污言秽语,就是挥动着拳头。这样的行为让孩子看到,他们会习以为常,觉得解决问题的方式就是如此。对于那些习惯打爹骂娘的孩子,我个人不觉得是孩子的本性或者说是天生的,基本上都后天养成的。而父母是孩子最好也是最早的老师,父母的一切,绝对直接影响孩子的一切。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延伸读

妈妈该怎么教育孩子


妈妈在孩子的成长历程中,担任着给孩子必要鼓励的角色。多数情况下,妈妈需要帮助孩子解决很多生活中困难和琐事,而且还承担着孩子早期教育方面的重任。然而对于孩子的教育方面,很多妈妈却无从下手,今天为大家说一些妈妈最应该给孩子的“六大教育”。

时刻注意亲子关系的培养,多和宝宝一起玩耍

母亲要多和孩子嬉戏玩耍,不要总是把功课、学习挂在嘴边。学习、功课固然重要,但是也不能忽略了孩子的感受。可以试想,一个没有和母亲的嬉戏,而只有功课辅导的童年是多么的糟糕。作为一个“慈母”,你需要时刻注意亲子关系的培养,多和宝宝一起玩耍;

注意对孩子正确的指引

“人之初,性本善”,孩子天生的性格都是善良的。作为母亲,在孩子做错事情的时候,要给予正确的引导。

比如孩子偷家里的钱或者未经别人允许使用人家的东西等等,这些小事上面一定要给予纠正。母亲对培养孩子的责任感、正直、忠诚等良好的性格具有引导义务,最好的道德指南是母亲自身的行为,如果母亲自身逃避责任,无视他人的权利或食言,她的孩子就失去了行为的向导。

孩子到了一定年龄,要给予他们充分的空间

孩子都需要细心的呵护,但是到了一定的年龄段,他们希望有自己的空间。尤其对于男孩子来说,他们想尝试很多新鲜事物,希望独立解决一些问题。随着男孩子的长大,目前对他们的界限需要适当地放宽些,作母亲的既不要感到自己被抛弃了,也不要感到自己很懦弱。适当的自我空间也是他们今后养成独立性格的开端。

母亲平时的言语要注意,你的语气和谈话内容可能会影响到孩子

有些父母平时谈话不注意,一些不适合孩子听见的言语也没有很好的“避讳”,他们以为孩子听不懂,殊不知这些谈话久而久之会对孩子的性格和情感方面造成影响。父母在谈话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言语表达,宝宝不适合听见的谈话内容,最好避开。

对孩子综合情感及爱心的培养

母亲们有必要向孩子说明亲切有礼地待人接物与学业及体育方面出类拔萃同样的重要。那些在情感方面得到一定培养的孩子会产生心理学家丹尼尔所说的情感智商,即协调自己与他人需要的能力,这类人有比别人更多的机会在生活中遥遥领先。

妈妈的表扬和鼓励对孩子很重要

表扬能是孩子更加自信,批评会使孩子过多的自责。对孩子的表扬也讲究技巧,比如孩子摔倒之后自己爬起来,与其说“你很勇敢”不如说“我为你摔倒了以后仍然爬上车而感到自豪。”这样明确地说明了为什么这种行为值得表扬。

母亲对孩子的教育其实还有很多方面需要大家在生活中注意发现和体会。孩子的童年应该是快乐的,孩子的教育应该是多方面的,而不是仅仅局限于功课的教育那么简单。妈妈在对孩子进行教育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亲子关系的培养,孩子有你的陪伴会表现的更好,生活的更愉快。

妈妈们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应该注意自己的教育方式,还应该多学习点育儿知识,从而更全面的教育孩子。

妈妈要怎么教育孩子


在一个家庭里,对孩子而言,妈妈的角色非常重要。我家宝贝有一同学,孩子妈妈前几年因癌离世,那孩子就和那个不怎么像样的爹一起生活。那个爹一月还不知道能有几天会在家里,可怜孩子浑身脏乱不说,一身的坏习惯,班里的孩子都非常的反感他。妈妈对孩子而言,我觉得是最温暖最亲亲最最信赖的角色,那么妈妈的行为性格等等一定会对孩子产生很大的影响。那么,作为一名妈妈,你该如何教育你的孩子呢?嘟嘟和您絮叨几句:

不要过于强势太过强势的妈妈,一般会教育出什么样的孩子呢?我翻看了一下相关的现实故事,一般能教育出两类孩子:一类是更加叛逆型的孩子,另一类则是没主见懦弱敏感的孩子,而第二类孩子居多。现实中有很多这样的例子,妈妈是女强人,在外打拼多年,女儿大学毕业后直接被妈妈弄回自己身边,每天做的事情,就是给自己的妈妈和同母异父的妹妹当保姆。大学毕业那么多年,一事无成,没有任何自己的主见,性格太过与懦弱无能。我想说的是,做妈妈的你再能干再厉害,你能陪你的孩子到老吗?哪天你离开了,这个孩子该如何活下去?

别把坏情绪转移到孩子身上嘟嘟到现在仍对曾经某时刻自己耿耿于怀。那时候心情特别不好,下班回到家后几岁大的儿子跟在我身边,妈妈妈妈的喊着,很渴望我抱抱他,结果被我一脚踢开了。这么多年过去了,每次想起来心里都是满满的愧疚,而那件事情对孩子影响很大,不管做什么先要看看我的脸色,让我心里特别难过。我们现代的这些妈妈,压力真的特别大,在外要工作,在家要照顾家庭,如果遇不到心疼你的老公,那么压力会更加重。可不管怎么样,孩子是无辜的,孩子渴望得到妈妈的爱,而不是成为妈妈的出气筒。

不要忽略孩子的进步有时候孩子自认为很大的一点进步,对我们做妈妈的来说,实在是不值得一看,但对孩子来说意义绝对非凡。打个比喻,当孩子把一个一直酒品不好的积木拼好后,他们最想做的就是告诉自己亲爱的妈妈,如果这个时候妈妈表扬一下孩子,并做出像孩子请教的姿态,那么孩子一定会更加的想要做得更好,而妈妈要是一脸不耐烦的训斥孩子:笨死了,这么简单的东西这么久才学会。那么你想想,孩子会有什么表现?不管孩子的进步有多么的小,作为孩子的妈妈,你都要及时的发现并表扬,然后鼓励孩子去做得更好。

和孩子分析问题而不是一味责骂每一个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会是一个错误接一个错误,因为只有出现错误,孩子才知道怎样做才是对的。不要说孩子了,就连我们自己,不都是一个错误加一个错误的这么过来了吗?做妈妈的,面对孩子的错误时最该做的,不是一味的责骂,或者直接训斥孩子笨死了之类,而是要给孩子一个改错的机会,更是给孩子一个懂得正确的最好方式。当孩子犯错时,孩子的内心肯定是忐忑的,你拉着孩子安静下来,给孩子分析一下他们出错的原因,让孩子重新试着做一次。

千万不要对孩子“冷暴力”我记得我小时候,最害怕的不是惹祸后被娘亲拧耳朵,而是一家人不搭理我。我记得有一次我那么大了,却故意犯错误惹祸,对我管教有些严的娘亲竟然没揍我一顿(嘿嘿),却和老爹还有姐姐一起不理我了,就让“先哭为主”的我在那儿吱哇的哭。哭了好一会儿从指缝里发现竟然屋子里就我自己,心里那份恐惧别提多重了。孩子们都是一样的,自己最最亲近的妈妈忽然对自己不理不睬,那份恐惧无以言表。有些妈妈喜欢让犯错误的孩子关在门外罚站,甚至晚上黑乎乎的也把孩子扔出去罚站,这一点妈妈们切勿模仿。

不要总是一副孩子欠你的姿态我认识一孩子,爸妈离婚后由奶奶抚养长大,后来妈妈从外地回来,又把那个女孩接到了身边。而这个女孩子的奶奶,还有妈妈,和她说得最多的话,就是我一手把你抚养大,你要如何如何报答我,要么就是我给你钱花给你饭吃还给你买衣服,你要是不听我的你就是白眼狼就是欠我的,等等。我很想问问那位奶奶和妈妈:你们是在抚养孩子,还是在拿孩子做生意?抚养孩子是一件只投资不问回报的事情,却拿抚养孩子当成做生意的投资与回收,真的非常愚蠢。我相信,那个孩子要么一副混日子的姿态,要么就会是离她们远远地。

让孩子看到世界的真实我从来不反对让孩子知道这个世界的真实面目,不会和书里讲的那样,告诉孩子这个世界有多么美丽,没有任何黑暗,那完全是胡说八道。孩子在外边无缘无故被欺负的时候,孩子会问你了:那些美丽哪去了?但也不能把这个世界故意描黑。我家宝贝的有位同学告诉他,大街上的人只要是看你,那就是想把你卖掉,你看见这样的人就要大声骂他们。后来我问那孩子,才知道是那孩子的妈妈告诉他的。我觉得非常不理解那位妈妈的做法。可以教会孩子在这样一个世界里如何保护自己,但不能让孩子对这个世界产生恐惧。

成为孩子最信任的朋友嘟嘟和自己家宝贝一切逛街,总会有太多人说我们俩像是一对好朋友,嘟嘟觉得很自豪。而我的孩子也会把他的小秘密悄悄告诉我,因为从他小的时候我们就有个约定,彼此之间不藏有秘密。我会把我的秘密告诉他,他也会把自己的告诉我,甚至我们会互换日记本看。和孩子成为朋友,你会发现你和孩子之间完全没有所谓的代沟,那个代沟,不过是妈妈没有做好罢了。和孩子成为朋友不算,你还要和孩子的朋友成为朋友,那样你的孩子才会真正的把你当成朋友那样信赖。

作为妈妈该怎么教育孩子


儿子背上书包上学了,作为家长,我们也背起了更多的责任,心也随之不轻松起来,身影也比以前更忙碌起来。早上催促他起床,帮他整理书包,晚上陪他读书,检查作业,辅导功课。为他忙前顾后,然而孩子却不领父母的“勤”,依然我行我素,成绩并没有太大的起色,自己倒累得心力交瘁,孩子的成绩与自己付出的劳动不能成正比。

究其原因,我认为根源还是出在父母自己身上。由于父母太勤劳,反而养成了孩子的惰性,由于太关注他的学习,他反而变得没有责任感和自觉性,学习目标不明确,以为是为大人学的,对大人产生依赖性。长此下去,很难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而好的习惯是保证优秀成绩的关键,是支付将来成材的前提,是培养健全、独立人格的保证。看着这么多父母为“小皇帝”、“小公主”们鞠躬尽瘁,我却反其道而行之。勤和懒是一对矛盾体,是互相牵制、相辅相成的。大人勤了,孩子就懒了;大人“懒”了,孩子就勤了。

不信你看,我是如何做的:

· 经验1 ·

懒于接送——独自走路去上学!

虽然很多孩子上下学都是父母接送的,虽然他爸刚开学时送过他几次,但我从不接送,因为儿子从家到学校最多只有一公里的路程,只需穿过一条马路,来往的车辆也不多。在给他讲了安全知识后,我就要他自己走路,其美名曰“练轻功”。

有一晚,他没按时睡觉,次日起来迟了,要我骑车送,我故意说,我自己上班要迟到,来不及送。他气得一边跺脚一边小跑去学校,结果因迟到被罚扫地。我知道他最怕老师罚了,所以只有让他迟到一次才能吸取教训,改正晚睡的毛病。

果然,以后总是一到8点半就上床,准时睡觉,保证第二天早起。如果那次真的送了他,恐怕良好的作息习惯难以形成。

教子心得:让孩子自己走路上学,既能锻炼身体,又能养成不依赖他人的好习惯。

· 经验2 ·

懒于陪读——独立完成自己的功课!

我只提醒儿子,什么时间该做功课了,做完了向我报告一声。遇到要检查的作业,我一律叫他自己检查,我只负责签字。他极不高兴地说:“别人的妈妈都给检查,你怎么这么懒?”我给他讲道理:“不是妈妈懒,你想,如果我帮你检查了,你还会检查吗?考试的时候错了,谁又帮你检查?平时出小错,考试出大错啊。”并告诉他学习是自己的事,遇到不会做的题我叫他自己开动脑筋,实在不会做了告诉他该到哪里去查找资料。

如某个生词不知道什么意思,他为了图省事,来问我,我叫他自己查字典,为了完成作业,他不得不一个笔划一个笔划地查。过后,我在思考他不爱查字典的缘由,原来是对部首查字典不够熟练,往往查一个字要费老半天时间,要查的生字多了,别说孩子,大人也觉枯燥。

于是我想了个办法,和他玩查字典比赛,列出生字,看谁查得快,我故意输给他,赢了的他兴趣盎然。玩了几次,查字典速度大大提高,不再认为是麻烦事了。现在,他还主动帮同学查字典呢。

教子心得:在辅导孩子的学习上,不要太勤于指导,而要学会发现哪些是孩子能做的和有助于独立思考而可以放手的的,哪些是他能力达不到而需要帮助的。

· 经验3 ·

懒于唠叨——多做少说培养自觉性!

有的父母为督促孩子学习,一天到晚像麻雀一样唠叨个没完没了。殊不知,重复的话孩子听多了耳朵也会起茧的,他反而不当回事。周末,他打游戏打了很久,作业也没做,我问:“你准备打到几点?”他看看钟,说:“再打十分钟。”“好,说话算数。”

十分钟过去了,我返回来一看,他还在打,我强忍怒气,脸上平静地说:“你平常不是说,说话要算数吗?”他不好意思了,歉意一笑,马上关掉电脑。

在此之前,因我给他灌输过做人做事要守信用的意识,所以这次他才能愉快地接受。试想,如果我来个火冒三丈,一阵唠叨:“别打了,还不赶快做功课去,这样打下去,成绩怎么会好?以后考不上大学……”恐怕他口服心不服的,做作业时还会“身在曹营心在汉”。

以后他打游戏,我要他自己规定时间,时间一到,必须马上关机。开始,他还要我监督,以后我偷偷观察,发现他自觉了,时间一到就不打了。

都说打游戏不好,但只要把握的好,可以变不利为有利,他从中学会了控制自己,克制欲望,培养了控制力,忍耐力、意志力等。而这些,正是重要的学习品质。

教子心得:勤教育不见得有效,要看在什么方面勤。如果勤于唠叨、大摆道理,反而效果不佳;如果勤于寻找方法和对策,并能有效实施才是值得借鉴的。

· 经验4 ·

懒于动手——不包办培养做事独立性!

凡是儿子力所能及的事,我都不帮忙。如他的房间乱的时候,我就提醒他该收拾整齐了,自己却在一旁乐得看他整理。孩子上科技课经常要回家准备各种材料,我叫他自己准备;要买什么给他钱让他自己去店铺买,以锻炼和人打交道的能力;要收集标本,我带他去野外,看着他动手做。

刚开学,老师要求给新书包上书皮,他不会包,我却叫他跟我学包。第一个封皮包好后(当然非常蹩脚),便放手,叫他自己包。他嫌麻烦,露出不耐烦的神色,我不理睬,只顾在旁边“指手划脚”地指导一番,看我如君子般“动口不动手”,他不得不耐着性子包。如果我为了图快省事,帮他包完,那么他永远也包不出第二个更好的书皮。

教子心得:勤于帮孩子做事,甚至包办,孩子就会有依赖和被动性,而责任心也无从培养。要让孩子跳一跳摘果子。

由于我的种种“懒”,促成了他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学习上,改掉了粗枝大叶、丢三拉四的毛病,遇到困难,能独立思考钻研,主动寻求解决办法;生活上,独立性强,样样能自理。

可见,父母该放手的时候要放手,该狠心的时候要狠心,该懒的时候不妨懒,把操心、关注默默地放在心里。移开呵护的羽翼,让他自己去飞翔,唯有这样,雉燕才能炼就一双坚强的翅膀,才能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的独立能力。

孩子打父母怎么办


深圳市公务员廖某与父亲因争吵产生肢体冲突,导致父亲身体多处受伤。一星期后,因为打骂父母而站在舆论风口浪尖的廖某终于跪倒在父母面前,流泪向父母道歉。至此为止,轰轰烈烈的“打父母”事件也就告一段落。

在这个事件中,我们应该吸取哪些教训,是否子女打父母事件真的是一个个例?采访心理门诊,得出的数据让人惊讶:心理门诊,平均每周都能接诊1~2名因发生打骂父母情况而前来咨询的患者。

1、你为什么打你的父母?

他们不给我钱。

2、那你觉得这样做对吗?

有啥不对啊?大夫你给评评理,他们这么对我,我在外面多没面子。

这段对话截取于医生与患者的咨询片段,是心理门诊每周都会“上演”1~2次的咨询片段。

孩子为什么会打骂你?对于每一个前来咨询的父母,这都是第一个要问他们的问题。而家长的回答主要集中在这几个方面:金钱、管束、娇惯、依赖,成为孩子对家长施暴的诱因。

有的家长来咨询的时候就表示,因为自己给孩子买不起奢侈品,所以孩子才对自己失望;有的家长则说,孩子一不开心,就习惯于对自己和孩子他妈大声喊,然后使劲摔门离开家,对他们来说,也有点习惯于孩子这样的状态了。

不过这些绝非事情的本质,真正导致孩子对家长动手的原因,是家长和孩子的交流方式和习惯。

基本上前来咨询孩子对自己动手打骂的家长,95%都没有对孩子表示谴责,第一反应是先说自己没有能力满足孩子的需要,第二反应就是为孩子辩解,“有时候家长和孩子一同来咨询,孩子当着我们医生的面说的话,让我们都很气愤,都接受不了,可是家长却一点反应都没有。”

忍、忍、再忍,这就是家长应对孩子漠视、无礼、打骂的反应,其实家长们的这种忍耐,才是导致孩子动手的主要原因。

注意:孩子动手可能是人格障碍

孩子对家长动手,肯定是不对,可是真正导致孩子对家长动手的原因是什么?

从心理学角度进行了分析,指出,不同的“打人”,原因不同。比如说,可能年龄小一点的孩子,他们虽然会对家长动手、骂人,可是他们心里还是会有自责,事后觉得自己做得不对,这种情况下,他们的行为可以定义为适应障碍。

就是由于日常的焦虑情绪,再加上家长对他们的娇惯,导致他们动手。这种情况一般来说,比较好纠正。可以通过规劝、谈心、一同做心理咨询的方式来改善。

而对于一些对家长动手,可事后一点悔改都没有的孩子,这种情况就应该另行分析,认为自己没有错,打父母还全占着理的,这种情况就是人格障碍。这是通过与人接触、改善环境、修正自己等方法无论如何都无法改进的,需要专业医生干涉,治疗起来会很困难。

家长可还手甚至报警

当孩子对你无礼动手时,家长应该采取什么方法?

孔繁晔强调说,当孩子第一次出现这样的行为时,就要马上纠正孩子,让他知道自己的行为是错误的。

对于年龄较小的孩子来说,家长必要时也可以对孩子进行适当体罚,并且告诉自己,孩子之所以这样,是自己太溺爱的缘故,并且事后,一定要让孩子亲口对自己道歉,并且保证以后绝对不会这样做。

对于年龄较大,父母没有还手能力的家长,孔繁晔说,这类家长在肢体纠纷时处于弱势地位,很多家长事后都是抹抹眼泪就作罢了。但是这样就更加姑息了孩子的情绪,在这个时候如果不能用肢体语言告诉孩子做错了,也可以马上报警。

哈佛博士教家长怎么“打”孩子


哈佛博士教家长怎么“打”孩子

“孩子不仅可以打,也应该打!”近日,哈佛大学教育学博士王涛语出惊人,称在教育过程中应该学会“打孩子”。

父母是一种特殊的岗位

在济南举行的一场主题为“规矩和爱”的公益讲座,邀请了美国哈佛大学教育学博士王涛到场,吸引了近千名80后家长。

“为人父母是天底下最特殊的岗位。”王涛博士解释说,这个特殊岗位从业人数众多,综合专业要求高,但岗位培训却很薄弱。比如,公司新员工上岗,需要岗前培训。“在养育宝宝之前,我们很多人都没有学习过如何做好父母,所以我们都在无证驾驶。”

“请问各位爸爸妈妈,教育孩子是理念重要还是方法重要?”王涛说,两相比较,理念更重要,理念不转变,同样的方法取得不了预想的效果。

他举了个例子:有个妈妈,教育孩子出了一些问题去请教专家。专家发现她总是指责孩子,告诉她要多欣赏和肯定孩子。这位妈妈无奈只好肯定和表扬孩子,最初几次还有效,但逐渐失去了作用。

王涛告诉家长们,教育孩子要掌握四个基本原则:不占有原则、爱和规矩的原则、情商先于智商原则、共同成长原则。

孩子可以打但要用“杖”打

如何给孩子立规矩?孩子不听话时可不可以打?针对年轻家长们的困惑,王涛一语中的,见解惊人。“孩子可以打,也应该打,但不能直接用手,要用杖打。”

“孩子可以打,这是一种有效的惩罚手段,但需要讲究艺术。”王涛认为,孩子不听话,家长可以打,必须先学会如何打,要掌握四个原则:

其一,不能在发怒的时候打孩子,不能借助打孩子发泄自己的情绪。“打孩子是因为规矩而打,不是因为愤怒而打,要让孩子知道自己触犯了规矩就要受到应有的惩罚。这也是在给孩子‘做规矩’”。

其二,不能用手打,也不能用鞋子打,一定要用杖打。“要让孩子明白,不是父母不疼爱他才打他,而是因为他犯了错,父母不得不打他,而父母充当的是一个执行者。‘杖’就是规矩的具体体现,要让孩子害怕规矩,而不是害怕父母。”王涛说,如果让孩子从小有这样的观念,长大以后将会成为一个有公德心的人。

其三,家长打孩子前,一定要与孩子有语言交流,让孩子知道自己错在哪里,犯了错就要承担责任。“不是爸爸打你,是爸爸不得不打你”。

其四,打孩子需要爱。孩子犯了错,父母也要一起受罚。

要培养孩子的独立能力

王涛还剖析了在教育孩子方面,中国父母与西方父母的差别,他认为现在的年轻家长要做既有爱又讲规矩,二者高度平衡的“严格型”父母,而不应做溺爱型、放任型以及严厉型的父母。

他现场举了一个例子:中国孩子走路时不小心绊倒,中国父母通常会一个箭步冲过去,赶紧把孩子抱起来,神态紧张,表情夸张,大呼小叫,心疼得不得了,结果孩子反而哭得更厉害了。“殊不知孩子摔跤时自己已经很紧张了,这样的处理方式不能起到缓解紧张、安抚的效果,孩子一般反映为大哭,要妈妈抱。”

王涛说,更有甚者,很多中国家长会把绊倒孩子的地方打两下,以此来安慰孩子。“时间长了,会让孩子认为,一旦犯了错,首先要怪罪环境和他人,这样他还会自己负责任吗?”

与中国父母不同,美国的父母处理起来分为三部曲:

第一,父母会走到孩子绊倒的地方,蹲下;

第二,语气平静地轻声问孩子两句话:你没事吧?需要帮忙吗?“这样孩子会比较快乐地恢复,自己站起来,并向父母表示感谢”;

第三,父母会指着孩子绊倒的地方告诉他,“宝宝,这里有一个小坑,下次走路时要小心。”王涛说,美国父母会让孩子知道,自己绊倒了,主要是自己的责任。

妈妈怎么对孩子正确的教育


浓厚的学习兴趣

想要有良好的学习品质,首先一定要有浓厚的学习兴趣。小学这些知识,应该说98%的孩子都不成问题,都很正常。但是我们看到,如果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之中,我们通过所有的作业体验,一次一次地练习,让孩子受伤,痛恨学习,这是我们给他最大的一种伤害。

因此,我们要反复强调:你给予孩子的是什么?你一定要让孩子保有学习的兴趣。孩子可以考80分没有关系,但是他对学习却有无限热情,就像古人说的,学而不厌。因此不管家庭教育还是学校的教育,让孩子充满无限的学习兴趣,可谓是重中之重。

我们要让孩子感受到兴趣的力量。一旦他对这个事情入门的时候,他才会真正有兴趣。到那时候就不存在说负担重不重,困难不困难,那是真兴趣所在。

良好的学习习惯

谈到学习品质,还要关注良好的学习习惯。

一个人发展中的习惯很多,我觉得最重要的习惯就是独立思考的习惯,他需要有自己的思维品质。老师这么说的,他这么记着。缺少停留,缺少自我思考、消化、质疑,没有重组构建。比如,在家的时候,家长可以多问孩子为什么;当孩子问为什么的时候,可以和他一起探究,一定让他去思考问题。

有效的学习方法

说到有效的学习方法,孩子真是各有各的不同。这个方法,无所谓好坏,适合他的,他习惯的,然后又能起作用的,就是好方法。在孩子学习过程中,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总结出两条,让他用那样的方法去尝试。

敏锐的信息素养

如何让孩子们能够收集信息,整理信息,运用信息,甚至于创造信息的信息素养也是不能忽视的。

同样的信息,大家一块听,一块看的东西这么多,有一些人就有收获和提升的,有一些人经历后却毫无所得。其原因就是他缺乏信息素养,不懂得在众多的信息中如何抓取、如何整理和运用。

有些人曾说过,不管良好的家庭教育还是学校教育,现在都是看谁能够充分地利用资源,能够很好地去整合信息,他一定会获益匪浅。

这些方面

父母也需要关注

尽可能地引导孩子学会思考,学会自主

不管是家庭教育还是学校,我们需要硬件支持,当然也需要有软思考。这就是让孩子尽可能多地接触社会,了解社会,有更多的空间平台,让孩子开阔起来,超越小学教育的范围,超越小学校园的围墙。

但是现在,不管家庭还是学校,强加给孩子很多东西。我们到底该不该给他强加?一种观点就是说不能太多的占据孩子的时间,为什么呢?

我们不占据它的原因是因为孩子太欠缺一种思考的时间和自主的状态,没有自主的经历,他就不可能独立成长。我们大人给他很多的关注,更多的是给他智力上的提升,孩子却没有智慧。

因此,不管是家庭还是学校,要给他关注,同时我们要尽可能地引导孩子学会思考,学会自主。

不要拔苗助长,要尊重规律把握尺度

家长特别容易犯的一个错就是好心好意、全心全意地拔苗助长。孩子就是孩子,他有他的成长过程。你使劲让他上这班那课,把他弄得很疲惫,根本谈不上学习效率,不过是花钱买家长的一个心安:“人家都学了,我不能不学”“听懂一点儿算一点儿”等等,所以做父母的,要把握火候。

我觉得很多东西不可一概而论,比如说有些孩子进行语言类的学习,进行一些特长、专长、艺术类的学习,我觉得都可以。

但要把握尺度,一定要尊重孩子的兴趣,适当引领他,针对孩子的特点、实事求是地进行综合设计考量。

一定不要忘记教育的本源

我想起家长们常说的一句话“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每次听到这句话,我都想问家长:“既然说不能输在起跑线上,那么您想让孩子跑到哪去?终点是哪?”我觉得现在很多家长的问题是没有想明白要把孩子培养成什么样的人。

教育是“慢”的艺术,是一种享受的福利,但在如今的社会很难体会到这一点。教育孩子,首先要教孩子“做人”,然后才是“学文”,如今教育最大的迷失是忘记了教育的本源。

建议家长让孩子做两件事:读书、旅行。前者可以增长智慧,后者可以增长能力。人成长中最有用的经历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和高人说话”。

其实,孩子就像一棵树。

至于这棵树,今后结多少果子,结什么果子,我们都不知道,但是我就知道它是一棵树,我就要给它补充一颗树成长的营养。我们现在的基础教育和家庭教育,就是给这棵树足够的关注与营养。

教育孩子的误区:“打”


随着孩子一天天长大,孩子免不了经常犯错误,有的父母对孩子犯错而采取的方法是:打。其实,打孩子既伤了孩子的身体,又会让孩子形成逆反的性格,这种方法要不得。

打孩子有许多危害:有的孩子越打越“皮”,态度越打越强硬,甚至会发展到与父母对抗乃至自暴自弃的程度;面对家长的压力,孩子表面服输但内心不服,认为“好汉不吃眼前亏”,形成看风使舵、看脸色行事的习惯;“逼”孩子产生绝望、报复的心理,如,有的孩子就视亲人为仇人,甚至发生杀死亲人的惨剧;父母动不动就打孩子,不仅容易使孩子产生暴躁性格,在行为上也会给孩子一种攻击性示范;父母打孩子,很容易在孩子心目中丧失大人的威信……

笔者认为,当孩子有不良行为时,为人父母的要从孩子的长远角度考虑,循循善诱地引导、娓娓地教诲,一定能使孩子在一点一滴中形成正确的行为或习惯。孩子获得的不是皮肉之苦所带来的消极被动的警戒,而是深刻于心灵深处的做人的感悟。

俗话说,儿女好,穷家可以变富家。反之,富家必然变穷。教育孩子是父母最重要的中长期投资,教育孩子尤其要重视品德和性格,做父母的责任就在于此。

感谢您阅读“幼儿教师教育网”的《孩子打妈妈怎么教育》一文,希望能解决您找不到教育孩子的方法时遇到的问题和疑惑,同时,yjs21.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孩子不合群怎么办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