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举办“婚礼” 游戏还是教育?

07-20

毫无疑问,作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我们应该学会分析自己的教育教学方式,而教育笔记可以促进老师教育素质和能力的提升。平常你收集了优秀的教育笔记吗?急您所急,小编为朋友们了收集和编辑了“幼儿举办“婚礼” 游戏还是教育?”,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事件回放 

1月14日,《郑州晚报》报道:当地一家幼儿园为100多名孩子举行了一场隆重的“集体婚礼”。“新郎”、“新娘”穿着礼服,按照大人结婚的程序,接受询问、宣誓、戴戒指,互相拥抱表达爱意,家长也在婚礼现场“见证”。此举引起社会各界强烈关注和广泛讨论,一时众说纷纭,争辩激烈。 

园方:这是正常的性教育活动 

据本次活动的策划者、郑州市金水区摇篮幼儿园负责人何峰介绍,幼儿园举办这样的活动已有3年多了,而通过每半个月一次的家长会宣传幼儿性教育方面的知识也已经有6年了。

何峰告诉记者,该园对幼儿进行性教育,是联合国儿童福利基金会与国家计生协联合开展的“少儿生殖健康与生活技能”项目内容,该项目目前只在河南、吉林和甘肃三个省开展。为孩子举办“婚礼”是幼儿园性教育系列活动的内容之一,其他活动还有给孩子们观看带生殖器的布娃娃、让孩子们观看相关的性教育影视片等。 YjS21.cOm

“性差别是人与生俱来的,性教育没有早晚之说,不同年龄段的人对性的认识不一样,采取的教育方式可能也不一样。孩子的性观念,是在大人的影响下逐渐形成的。通过开展成人化的活动对孩子进行性教育很有必要,也很有意义。很多孩子都玩过‘过家家’的游戏,我们举办的这次活动和‘过家家’的性质相同,与成人的恋爱、婚姻是两码事。”何峰说。 

当记者问起幼儿园开展性教育研究取得的成效时,何峰说:“多年的实践证明,一系列性教育活动的开展,使我们园的孩子普遍比其他园的孩子性格开朗,责任心强,懂得也多,他们对小朋友、对老师、对父母也更关心。” 

支持:有利于儿童心理健康发展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第十三条规定:学校应当在学生中,以符合受教育者特征的适当方式,有计划地开展生理卫生教育、青春期教育或者性健康教育。那么,“集体婚礼”是不是幼儿园对儿童进行性心理教育的好方式呢? 

洛阳师范学院教育心理学教授马锦华多年来一直从事儿童心理学研究,谈起发生在幼儿园这场备受争议的“集体婚礼”,她告诉记者:“我觉得没有什么不良影响。从心理学的角度看,这些活动不会对孩子带来什么身心伤害,反而有利于他们日后性心理的健康发展。幼儿园的主要活动就是游戏,通过游戏让孩子们体验性别角色,强化责任意识,从儿童心理成长的角度来说,有其积极意义。” 

反对:有婚姻观游戏化的风险 

河南大学教育科学研究所副教授王振存在接受采访时说:“对孩子进行性教育一定要慎重。婚姻和爱情是很神圣的事情,是不能随意被游戏化的。让幼儿园的孩子装扮成‘新郎’、‘新娘’举行婚礼,甚至还互相拥抱说‘我爱你’,是欠妥当的,因为这种方式有导致孩子未来婚姻观、爱情观游戏化的风险。” 

王振存认为,对中国的孩子进行性教育,一定要考虑我国的文化传统、国情和孩子身心发展的阶段及特征,要站在孩子的视角去看问题,不宜采取过分成人化的思维和设计。也有研究表明,8岁至12岁是开展性教育的理想阶段,到什么年龄阶段需要接受什么样的教育,应尊重孩子的成长规律,通过举办“婚礼”对幼儿进行性知识和健康婚恋观教育,有揠苗助长的倾向。 

在郑州市金水区实验幼儿园门口,记者随机采访了几位接孩子的家长,他们普遍认为,对幼儿园的孩子开展性教育有点过早,举办“集体婚礼”的做法有点偏激。 

谈起同行的做法,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幼儿园园长表示:“婚姻是一个人成长中必经的一个过程,但婚姻不是儿戏。通过举办‘集体婚礼’的方式对孩子进行性心理健康教育,等于把成人化的思维嫁接到孩子的头脑中,让他们过早地‘玩’婚姻游戏。”

yJS21.com更多精选教育笔记阅读

教育随笔:不管是表扬还是批评都应具体


不管是表扬还是批评都应具体,让孩子知道该怎么做,而不是空洞说教。

巧巧小朋友既调皮又好动,上课经常走神,特别是画画的时候常常在纸上随意画几笔就算完成任务了,我一直想跟浩浩有更多的交流,以便走进他的内心世界,帮助他更好地发展,所以,平常我会细心地观察他的行为表现,揣摩他的心理。

有一天的绘画活动的任务是画出我们美丽的家园,巧巧小朋友拿到纸后,只见他画出了一个长方形正想和边上的幼儿说话。此时,我假装不经意地与她旁边的一个孩子说:“巧巧画得可认真了!他的长方形很象高楼房,只是还缺了窗户和阳台。”这时,我发现巧巧的表情有所变化,他抬头地看了我一眼后马上就开始在长方形上画窗户和阳台了。于是,我转了一圈,仍然装作不经意地走到他跟前。这次,他头也不抬只见他正在房子上画屋顶,意识到我在边上之后,马上对我说:老师,今天我画的房子你觉得漂亮吗?我便给了他一个鼓励的眼神,并微笑着用力朝他点点头,“你今天画的房子很奇特屋顶是圆的,阳台是正方形的,画得真棒!只是房子周围的环境不太好,怎么没有绿化的呀?听到老师的表扬后他冲我点点头笑了一下。然后马上开始在房子周围画了些大树、小花和小草。是呀,正如最近一直在学的指南,不管是表扬还是批评都应具体,让孩子知道该怎么做,而不是空洞说教。

第二天早上区域活动中,巧巧选择了绘画活动,只见他画了一间很大很大的房子,房子里几个小朋友在玩,画好后兴奋地跑来对我说:老师,我今天画的是我们的教室,在得到我的肯定后我又对他提出了一些建议,让他看看我们的教室里有些什么,然后再添画上去。

最近几天,每到画画课的时候,巧巧总是很认真,与我的交流慢慢多了起来,我也给予他更多的关注,帮助他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呀,每个孩子的个性不同,教师只有充分了解孩子,采取有针对性的方法,才能有效帮助孩子。

教育随笔:为什么叶子黄了还是软软的


在深秋时节,红树叶、黄树叶、橙树叶……随着秋风在空中翩翩起舞来到了地面上,给大地铺上了一层多彩的地毯。我带着孩子们走出教室来到校园的林间小道上开始了捡树叶的活动。捡之前向孩子提出要求:仔细观察秋天的树有了什么变化?树叶有什么变化?若有疑问可以提出来。孩子们看到林间小道上各色树叶激动极了,很快开始了自己的树叶搜宝,有的说:“看!我捡到了一片红树叶。”“我捡到的是黄色的。”“我的像一把扇子,你看!”(边做扇风的动作)……孩子们沉浸在自己的发现和收获中。这时糖糖拿着一片黄树叶边捏边问我:“董老师,为什么树上绿绿的树叶是软软的,落下来的黄树叶还是软软的呢?”他的问题瞬间让我一愣,然后则是一种惊喜。“你的问题非常棒,可以先问问其他小朋友,待会儿我们回教室一起来讨论好吗?还可以看看其他树叶是不是也是这样。”糖糖笑眯眯去寻找了其他的朋友,将自己的问题进行分享。同时我也将糖糖的问题进行了分享“孩子们,糖糖发现了问题——树上的绿树叶是软软的,落下的黄树叶也是软软的?这是为什么呢?你捡到的树叶和他的感觉一样吗?”……

回到教室后糖糖将自己的问题再次提了出来。教室里一下子处于安静中,大家似乎一下子都不知道,等待着我的答案。我则问:“绿树叶为什么是软软的?”孩子们七嘴八舌地说:“树叶里有水。”“树叶里有汁。”我小结:“对,绿绿的树叶里有充足的水分,促使它软,不干燥。”这时糖糖站起来说:“那黄树叶不是因为水分不够了才落下来的吗?为什么还是软软的呢?”顺着糖糖的问题我问:“你们有谁和糖糖捡到不一样的树叶吗?”龙龙这时举起了一片枯萎的棕色树叶。我将其拿到前面放在投影仪下:“仔细观察。”用手将两边叶子同时进行捏、团,“你发现了什么?”孩子们说:“一片碎了,黄树叶还是完整的。”这是为什么呢?窈窈说:“老师我知道,龙龙的树叶是早就落下来的,很干,所以一捏就碎了。”“对,那么糖糖的这片树叶呢?”“这片树叶是刚落下来的,还没有干。”“对了,有些树为度过干燥的冬天,会将树叶落下,减少水分的流失,而叶子也会随之枯萎。但是刚落下的树叶虽然变黄,却还没有完全枯萎,还有一些水分,所以还是软的。等过些日子随着空气流动,水分完全蒸发,就和龙龙捡到的一样了,完全枯萎了。”

秋天对孩子们来说充满秘密,树叶为什么变黄?树为什么会落叶?一系列的问题都是孩子们直观观察到的,想要了解的。而对于今天的活动来说,这几个问题在小班时我们也探究过,对本次的活动有了一定的经验铺垫。这次活动则是在孩子已有经验的基础上让孩子在实践感知中发现问题,提出自己想问的问题。《指南》中也提到“应引导幼儿通过直接感知、亲身体验和实际操作进行科学学习。”通过这个活动不难发现孩子们对于主动提问、发问的能力有所欠缺,更精确地说应该是不习惯这样的学习形式。因此,孩子在探究认识周围事物和现象时,我们老师就要有意识地引导孩子发现、发问、质疑,并大胆说出想法的能力,这样才能有效提高幼儿的探究能力、思考分析能力。日常活动中对自然角的观察、周围生活的疑问都是很好的关注点和引导的点。

学前教育到底该重学还是重玩


学龄前儿童应该以玩为主,还是要侧重学前的智力开发?幼儿学前班该不该把小学一年级课程列入教学内容?

一、早期教育不是识字背古诗

有人说:“三岁定终身”,“三岁看八十”,在幼儿时期是施以教育的至关重要的时期,早期教育决定幼儿的未来。所以家长们都纷纷进行各种各样的早期教育,为的就是把好“关键期”这个关。有的家长听说音乐可以开发幼儿的智力,不惜花费精力、财力、时间在孩子身上;有的家长听说学珠心算可以开发幼儿的大脑灵活性,也让幼儿去学一学。甚至有的家长为了培养一个天才儿童,强迫孩子去学习天文地理,并进行各种艺术教育。这些父母是真正理解“关键期”的意思了吗?

中心幼儿园园长黄志华说,孩子的早期教育并不是单纯地认识几个字、会做几道题、会背几首诗。其内容相当宽泛,包括坐、爬、跳等运动功能训练,认知能力训练,社会适应能力训练、道德品质启蒙等全面的发展教育。

中心幼儿园早在2005年就针对0至3岁的幼儿开设了红蜻蜓早教指导中心,先后引进蒙特梭利教育理念、台湾奥尔夫音乐体系、亚太体智能游戏教学,经过学习、探究、吸收,逐渐形成了蒙特梭利、艺术、健康三大课程特色。早教中心的每次活动,老师都会根据不同年龄,精心安排活动内容,让幼儿在动手操作中、在音乐中、在游戏中体验和老师、家长一起玩的快乐。同时,在参与早教的活动中,指导家长学习掌握科学的育儿知识经验,在家中如何利用现有的教育资源对孩子进行培养。

现在,早期教育的书层出不穷,而年轻的家长为了孩子的前途,往往采取各种方式对孩子进行提前教育,希望对孩子今后有所帮助。但是,有些父母只花重金在智育方面,却忽略了其他智力因素如性格、情感、能力等方面的教育,结果发展的不全面就影响了其智力的发展与成才过程。黄志华说,我们总是鼓励孩子拿到一个东西后会自己找答案,这个智力构建过程,孩子是很有自信、很开心、很愉悦的。孩子的智能得到充分开发,他才会学会学习,独立思考,独立生活,性格方面也会很稳定。

过早确定培养目标、过早进行高强度专业训练,到头来会适得其反。正确的早教方法可通过刺激不同的感官来起到不同作用。比如,刺激听觉可促进语言和记忆能力的发育;刺激视觉可促进注意力;刺激触觉对运动技能的发育很重要;刺激味觉有利于学习和情感发育;刺激嗅觉有助于建立安全感等。

二、学前教育小学化的隐形危害

提前,提前,再提前。一岁开始认字,三岁开始学外语,四岁开始参加各种培训班,大家似乎在比着学,看谁家孩子能更早地读、写、算,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外显性很强,字认一个是一个,题算一道是一道,外语说一句是一句等,家长希望看到的是立竿见影的效果。

市机关幼儿园园长金笑君说:“幼儿园把小学一年级的课程列入学前班,这其实是‘提前学’,这对孩子的学习并不好。到了一年级以后,孩子就会缺乏新鲜感,重复学习也是一种浪费。”

目前,不少民办幼儿园受经济利益驱动,只顾投家长所好,把读、写、算作为主要活动内容,尤其是一些学前班,拿教一年级课程等小学化东西来吸引家长送孩子入园。这种超负荷或者说是超年龄的学习内容和教育会给孩子心理带来压力,不仅有损于孩子的心理健康,更会让孩子对学习产生反感和厌倦。

其实家长看不到的是,孩子受到的内伤,这是内隐性的,很少有家长能发现。因为幼儿的发展水平和认知特征,决定其学习方式更多地依靠实际的活动,游戏、生活、探索、交往,依靠“做中学”。而学前教育小学化无疑是剥夺了孩子们的天性。她呼吁说,我们不能只看孩子学会了几个生字,而应该去分析孩子们真正的能力,要看到孩子在感知能力、思维能力、语言能力这些方面健康协调的发展。

金笑君说,教育是能力的培养,不是成绩的取得。教育的内容包括很多,健康的心理,愉快的情绪,合作的精神,动手的能力,语言的表达等。所以,一直以来,机关幼儿园的办园目标就是让孩子们快乐生活、快乐学习、快乐运动、快乐成长,重视对孩子兴趣爱好的培养,注重个性化成长,强调和谐发展。

三、学前教育,到底该重学还是重玩

“儿子,你们今天上课学了什么呀?”或是“你今天学会哪个字呀?”……每天放学,总会有不少家长在见到孩子的第一句就问这个。甚至于,不少家长会问老师,“我看见有些幼儿园已经开始教写字了,为什么你们都没教我的孩子写字呢?”

白水洋镇中心幼儿园园长许青春说,爱玩是孩子的天性。没有哪个孩子不爱玩。孩子是以游戏为生命,在游戏中学习,在游戏中工作,在游戏中身心才能获得充分、健康的发展。

在不少“望子成才”心切的父母观念里,往往更关注的是孩子的学习。在他们的眼里,学写字、学知识才是最重要的。这样就有了家长要求幼儿去学这学那,不顾幼儿的兴趣,也不管幼儿是否愿意。

身为父母,别为了塑造一个“天才儿童”而犯了“拔苗助长”的错误,忘记了“以人为本”。从婴儿落地开始,他就具有求知的能力,并且像一块吸水的海绵,能吸收无限的知识。好奇就是驱使孩子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动力,也是孩子成长的第一步。正因为有了好奇心,孩子什么都想去探索,都想去尝试,难免会有一些危险。而父母就是担心这“万一”才会有了诸多的约束、干涉等。比如不允许孩子玩泥沙,因为太脏了;不允许孩子去碰剪刀、锤子等一切锐利的东西,原因是太危险了……其实这一切的约束都会削弱孩子探索世界的主动性。

徐青春认为,智育只是构成智力的各方面能力中的一部分,不应该把知识教育当成幼儿教育的全部,应该在孩子在游戏中学习,学会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适应社会的能力,让幼儿身心都得到全面的发展。

孩子的习惯 鼓励还是批评


放假期间,有几次有几个孩子给我打了电话,他们跟我说了一些家里的生活习惯和学习情况。说起这个,我对一个小朋友印象最深,他给我说了很多的事情,在家里学了很多的唐诗,接下来就背给听。这都是在家他爸爸教他的,我能感觉出来他很自豪。而让我感到自豪的是,我发现他能养成更好的习惯,他对我说:“我在家里收集了很多废纸然后到楼下的收废纸站卖掉,然后,爸爸给我买了玩具,:虽然他做的行为是为了自己的玩具,可是在他身上我看出了他已经养成了保护环境的习惯。鼓励还是批评适当,及时,有效的评价,是用来鼓励来评价幼儿的活动。陪养幼儿反思能力的一个很好的切入点,评价的形式是多样的,可以是一句话,一个手势,甚至是一个眼神。评价的内容业有很多种,可以是肯定,可以是鼓励,也可以是提示,但要避免表扬。有人对一点不理解,玛丽说:“如果你每天对一个幼儿说:好主意.,那么如果有一天你忘了说,你无意中就暗示了否定。”表扬还意味着结束谈话,切断幼儿进一步阐述的可能。

教育随笔:走进游戏 走近幼儿


教育随笔:走进游戏走近幼儿

今年寒假期间,我读了由徐则民、洪晓琴两位作者编写的书《走进游戏走近幼儿》,学到了很多实际性的东西,因为本书的最大特点,就是有很多实际性的案例,本书就是对一个个案例进行分析,从而讲出了一个个道理,这些道理透出的是老师们向幼儿学习的心得,我看到,他们在读游戏的同时,也读懂了每一个幼儿。

本书共有六章内容,分别讲到:

一、游戏的作用包括:

1.游戏是童年生活的重要内容;

2.游戏促进幼儿的身心发展;

3.游戏是教师解读幼儿的窗口。

二、确保幼儿在游戏中的主体地位:

1.还幼儿真正的游戏自由;

2.从游戏中的教师到游戏中的玩伴。

三、追随幼儿提供适宜的游戏支持:

1.适时介入适度回应,推动游戏发展;

2.充分发挥共享交流的作用。

四、确保时间与空间,践行各类游戏:

1.遵循主流价值,落实幼儿园基本活动;

2.让环境材料推不动游戏发展。

五、带领教师在游戏中“学研做”:

1.树立幼儿在前教师在后的理念;

2.落实“追随幼儿,师幼同行”的过程;

3.追求从游戏中来,到游戏中去。

六、确立快乐玩有效学的理念,在游戏设计中和积累:

1、教师设计个体游戏;

2、对集体教学游戏的思考。

本书内容全面,细致的解剖了幼儿游戏中可能出现的种种问题。下面我就谈一下感受最深的几点。

游戏是幼儿园的基本活动,不管是从书中的案例看,还是从现实幼儿的日常生活看,都证明这一点,孩子在特定的环境中,根据自己的需要、兴趣,用自己的方式,玩他想玩的各种内容。好像就是这样,很多类似的过程,每天每时每一刻好像都在发生,游戏是童年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而且幼儿就是在游戏中不断学习和成长的。

那做为老师我们应该怎样走进幼儿的游戏呢?

首先就是要确保幼儿在游戏中的主体地位,还幼儿一个真正的游戏自由,从游戏中的教师到游戏中的玩伴,站在幼儿的角度用他们的思维想问题。

那到底幼儿的自由都包括哪些内容呢?书中介绍了一个故事《不可少的开场》,故事中讲到在玩游戏前一定要聊一下,“想玩什么,谁想去玩”这样老师不仅可以了解幼儿所思所想,还能发挥防患于未然的作用,使老师在游戏前,尽早扫除了一些可能出现的障碍。经过经验研究,幼儿在游戏中可以-----自由选择主题,自由选择角色,自由选择情节,自由选择同伴及玩具。但是,当给幼儿很多自由时,幼儿就会自己生出很多稀奇古怪的问题,那我们应该如何回应幼儿的需要?怎么回应?回应程度如何呢?研究者发现可以从两个不角度来看这个问题,一是生成的内容是否接近课程目标,二是,活动是否满足群体需求,研究者画了一个坐标,从而得到四个象限,再根据象限内容的不同,分别对生成的问题进行分析解决,但是作为教师,应该已发展的眼光看待游戏中自发产生的各种内容。通过研究各种案例发现,幼儿生成的内容不是一成不变的,参与活动的人数也不断变化,一些在第一象限,是应该发展的内容,由于和老师和幼儿不同步,没有及时跟进,最终远离课程目标,而一些不起眼的内容却被老师睿智的回应,师幼间的互动转化为幼儿喜闻乐见的游戏。这里动态的实施价值判断,回应策略,是保证幼儿快乐、自由游戏的关键。

我们始终倡导让幼儿拥有一个快乐资助的游戏过程,但是为什么老师在参与时会变得如此乏味且有负担呢?是因为,我们错误的把游戏作为一个有计划有步骤的教育过程。追求即使目标的达成,责任过多而失去趣味。事实上,我们应忘记自己的身份,以一个年长者玩伴的身份参与其中,就会经历不一样的过程。

那我们如何才能走近幼儿?

让幼儿充分自主游戏,并不意味着教师无所作为,教师的重要作用就在于了解幼儿。根据皮亚杰观点,游戏是幼儿已有经验的反应,因此,幼儿的游戏水平和发展水平是同步的,游戏就成了教师了解幼儿的窗口,看懂了游戏,就看懂了幼儿。这就要求教师要静下心来看有而游戏,耐心观察分析,游戏的行为,这也是幼儿园教师专业素养的体现。那应该在游戏时,观察什么?怎么观察呢?首先要看幼儿在干什么,这反映出了他们的生活经历和兴趣需要,其次看幼儿干的怎么样,这但应出他们的经验水平,包括语言、动作、想象力等,再看幼儿的态度,这个能反映幼儿情绪情感,个性特征,只有教师在读懂这些的基础上才算走近幼儿。通过书中案例会明白,只要我的回应得到了幼儿的积极呼应,在提升幼儿水平的同时,支持和维护幼儿的游戏进程,帮助幼儿更好的实现了游戏意愿。

一般而言,游戏是幼儿按照自己的意愿开展的活动,幼儿顺利进行游戏并积极投入其中。但是当幼儿需要教师的支持帮助时,教师应顺应幼儿的游戏意愿为前提,把握时机、适时指导,帮助幼儿实现游戏构思。以下几种情况,老师可以进行介入:

1.当幼儿寻求教师帮助时,教师根据幼儿问题的难易程度做出不同回答,对于简单的要求,老师可以给出建议,并鼓励幼儿自己解决;当经验高出幼儿水平很多时,教师应该直接帮助幼儿解决;当幼儿的问题要求不现实时,老师要直接指出问题所在。

2.当幼儿的游戏行为材料有安全隐患时或当幼儿行为过激时。

3.当游戏纠纷无法自己解决时。

4.当幼儿在游戏中遇到困难准备放弃时。五,当教师发现游戏可以提升经验,且不影响幼儿意愿时。

6.当教师遇到个别儿童时。

为了更好的进行下一次游戏,通常在结束时,会组织一次总结交流,因为有的幼儿尽兴,有的幼儿遗憾,有的幼儿意犹未尽。围坐在一起,引导幼儿回忆情节,提出问题,引发幼儿争议思考。讨论的时间根据,问题情况、年龄不同,控制在5-20分钟不等。交流内容包括:分享快乐,总结经验,解决纠纷,征集方法,纠正错误等。

陈鹤琴先生曾说:孩子生来好动,游戏是孩子的生命。在实践工作中,幼儿教师不了解游戏,就不了解幼儿。因此做为一线老师,更应该把理论付诸于实践,认真研究幼儿游戏的真谛,才能走进游戏,走近幼儿。

教育随笔:幼儿的游戏意识


今天角色游戏的活动时间又到了,丰怡雯担任的是理发店的发型师,有一个顾客来到了理发店,丰怡雯开始为他理发,她一只手拿着梳子,一只手拿着小推子,梳一梳、推一推,认真地,有模有样地为顾客理着发,理完了,顾客照了照镜子,高兴地走了。她看见顾客走了,又没有新的顾客来,就在椅子上坐了下来摆弄着理发店里的物品。摆弄了一会,丰怡雯看看还是没有顾客来,就起身离开了。丰怡雯来到美食店,对服务员说:“我饿了,给我一串韭菜吧。”她接过服务员给的韭菜串,然后独自坐在烧烤炉前开始烤他的韭菜串。她烤着韭菜串,烤了一会韭菜串后,听到旁边的小朋友说这个很香,那个很好吃,就又跑到服务员面前,大声地喊着:“我还要一串这个,一串这个。”好长时间过去了,她烧烤的热情依旧高涨,在老师的提醒下她才放下了手里的各种烧烤串,离开了烧烤店,回到了理发店继续当理发师,等待顾客上门。

从这个案例中可以看出,幼儿的角色意识不是很强,对游戏的坚持性也比较差,不管是担任服务员、理发师、娃娃家的爸爸妈妈或是顾客的幼儿都存在同样的问题,他们容易被其他游戏所吸引,不能很好地坚守岗位,尤其是当他们在无所事事或是比较空闲的时候就会特别明显地表现出来。在游戏开展过程中,各个游戏区都会有时而人多拥挤,时而冷冷清清的现象,当冷清的时候我们该怎样让他们觉得不那么无所事事,就是还要提供游戏材料,引发幼儿产生新的游戏情节。

孩子的习惯 鼓励还是批评


孩子的习惯暑假期间,有几次有几个孩子给我打了电话,他们跟我说了一些家里的生活习惯和学习情况。

说起这个,我对一个小朋友印象最深,他给我说了很多的事情,在家里学了很多的唐诗,接下来就背给听。这都是在家他爸爸教他的,我能感觉出来他很自豪。而让我感到自豪的是,我发现他能养成更好的习惯,他对我说:“我在家里收集了很多废纸然后到楼下的收废纸站卖掉,然后,爸爸给我买了玩具,:虽然他做的行为是为了自己的玩具,可是在他身上我看出了他已经养成了保护环境的习惯。

鼓励还是批评

适当,及时,有效的评价,是培用鼓励来评价幼儿的活动

养幼儿反思能力的一个很好的切入点

,评价的形式是多样的,可以是一句话,一个手势,甚至是一个眼神。评价的内容业有很多种,可以是肯定,可以是鼓励,也可以是提示,但要避免表扬。有人对一点不理解,玛丽说:“如果你每天对一个幼儿说:好主意.,那么如果有一天你忘了说,你无意中就暗示了否定。”表扬还意味着结束谈话,切断幼儿进一步阐述的可能。

教育随笔:小游戏,大教育


每天户外活动时间,是孩子们最开心的时候,他们像出笼的小鸟般飞出教室,蹦蹦跳跳地沐浴在蓝天白云下。听到鸟儿在树上唱歌,看到小蚂蚁在地上觅食,看到飞机从幼儿园上空飞过,孩子们都会欢呼雀跃,最近这段时间,孩子们从哥哥姐姐那儿学来了一种拍手游戏:“爷爷让我买酱油,我叫爷爷小老头,爷爷告诉了奶奶,奶奶正在喝牛奶,气的牛奶喝奶奶,奶奶告诉了妈妈,妈妈正在洗衣服,气的衣服洗妈妈……”当时,我只是觉得很好玩,又看到孩子们玩的很开心,就没有过多的考虑其他的内容。

过了几天,我在接待孩子入园,齐齐的奶奶告诉我,齐齐在家骂爷爷是个小老头,说出来的话一套套的,还说是在幼儿园学的,闻听此言,我一下子想起了孩子们的拍手游戏,我首先向齐齐奶奶表示歉意,并向她解释了事情的原因,并承诺以后幼儿园会尽量避免类似的事情发生。

发生这件事情以后,我意识到了问题的重要性,必须要及时制止这一现象,但又不能扼杀孩子们学习的积极性,于是,我随即在孩子们中间展开了一次儿歌PK活动,并向家长和幼儿提出要求,儿歌内容必须是健康向上的,这一招还真灵,在接下来的儿歌PK中,孩子们不仅掌握了好多的健康儿歌,还与同伴们互相传唱。

感谢您阅读“幼儿教师教育网”的《幼儿举办“婚礼” 游戏还是教育?》一文,希望能解决您找不到教育笔记时遇到的问题和疑惑,同时,yjs21.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去公立幼儿园还是去私立幼儿园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