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母亲和子女的关系即亲子关系,在书面上解释就是孩子最早建立起的人际关系,它具有明显的教育性和影响力。如果通俗的来讲我认为所谓的亲子关系就是与孩子用心去沟通,走进他们的世界,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因此,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是处理好亲子关系的首要条件。使孩子感到家庭生活温馨的关键因素就是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良好的亲子关系应是民主的、相互理解以及家长对孩子喜爱适度的亲情关系。要建立好的亲子关系,需要家长从一下三点做出努力:
一、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用关爱之心去抚养教育孩子每个父母都能够做到,但往往父母缺乏的是童心,他(她)们忽略了孩子的心理特点和兴趣、需要,家长总是用成人的眼光去看待孩子,评价孩子是以成人的价值观与标准,以成人的期望去要求孩子,因而常常造成孩子感到受拘束、受压抑、不满足、不愉快,即使家长为孩子买食物、玩具、衣服,孩子也不会感兴趣。因此,家长必须要跟孩子换个角度来看待问题,即要善于站在孩子的位置上去体察孩子的感觉;家长不仅要有一颗爱心,还要有一颗孩子似的心。如,孩子的天性就是喜爱玩游戏,如果家长能抽出时间和孩子一起玩亲子游戏,就会给孩子的生活增添更多的欢乐。还有,家长应常带孩子到外面活动,接触大自然,因为孩子最喜爱大自然,因为它不仅可以为孩子留下幸福的回忆,也是孩子良好性格形成的催化剂,是身心健康成长的重要源泉。
二、家长要和孩子成为朋友。有些家长总认为父母教育孩子要有威严,不能“没大没小的”,否则管教不好孩子,所以,家长常常脸上没有任何笑容,甚至以打、骂、威吓,来管教孩子。其实,这种“管教”也许能一时见效,而长时间的这样去教育会影响到孩子身心发展的,这种不良教养方式和亲子关系严重的会引起孩子自卑感、焦虑、退缩以及说谎等不良心理行为。
只有建立在民主、平等、信任、尊重和爱的基础之上的才是良好的亲子关系。父母应该既是孩子的教养者,还要与孩子称为朋友,与孩子能做到情感上交融,使孩子喜欢和父母亲近,这样他会感受到自己是家庭中的一员,家人的重视自己,一般说来,建立了这样的亲子关系,孩子更懂事,心理也健康,愿和父母讲心里话,父母更容易管理。另外,建立了良好的亲子关系,孩子就会更好的成长,孩子更活泼开朗。
三、爱护适度。孩子健康成长的保证需要父母的爱和关怀,孩子的满足感、安全感、愉悦感等良好的情感会在父母亲切的爱与关心下产生,这无疑将有利于他们的健康成长。但这种爱也要把握好,如果家长对孩子爱过度了,到了溺爱的程度,孩子会完全依赖父母,家长对孩子则放纵、百依百顺、无限满足、一切包办,这种亲子关系就会影响孩子的健康发展了,就会产生很多不良的性格和行为习惯,比如:任性、自私、依赖性强等因此,家长必须爱护适度,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
如果家长和孩子建立了良好的关系,那么不管跟孩子发生什么矛盾都很容易解决。俗话说:人无完人,当孩子犯错的时候,作为家长要能够容忍而不是去责备和骂孩子,父母要心平气和的和孩子谈,给他一个认识错误和改过的机会。
做为家长,我认为听比说重要,听孩子说什么也许比跟孩子说什么更加重要。如果我们没有被倾听的经验,我们怎么跟别人交谈呢?在很多事例中看到的是,孩子听得太多家长的牢骚导致的孩子不听自己说话。
作为一个家长,我们应该体会孩子的感想,和孩子一起成长,读懂孩子的内心想法,这样才能真正的处理好亲子关系,家长不要强求于改变孩子,而是改变自己。
亲子关系,其实就是一种血缘关系,它不是万能的,但良好的亲子关系是家庭教育成功的基础。从某种意义上讲,亲子关系既是一项难以驾驭的科学,又是一门讲究科学的艺术。亲子关系不仅是教育的方式也是教育的内容,好的亲子关系本身就是好的教育。良好的亲子关系就是互相尊重,互相理解,互相帮助,互相信任,共同成长。它的核心是爱。
现代家庭,亲子关系太亲密了,怕产生溺爱;关系疏远了,又担心孩子抱怨。如何把握关系的度,非常关键。如何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有太多内容可以去说。这里单就亲子关系中,父母如何爱孩子,给大家一些建议。
一、关爱,让关心爱护奠定爱的基础
关爱,是关心爱护,关爱,贵在衣食住行的细,在孩子的心目中,怎样的父母才是孩子认为爱他们的父母呢,下面一份德国学校的“父母成绩单”可以作个借鉴。
德国小学五年级的学生,每逢月末,都会根据这个月的实际生活情况,对孩子的父母的行为进行“父母成绩单”评分。并签署意见,再交给老师。“父母成绩单”上共有10道题,优秀为A+,合格为A,不合格为B。每一项都做出选择后,可以看到父母本月在孩子心中是否合格。看看你能符合几条?
1.父母彼此间和睦相处,互敬互爱,从不在我面前使用不文明语言或无休止地争吵。
2.父母能为我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不以电视,电脑或大声说话来影响我的学习。
3.父母能积极学习,不断进取,能做我的“智多星”,能提高对我的教育能力。
4.父母能认真听取我的学习情况汇报,为我推荐一些有益的学习资料和课外阅读书刊。
5.父母能经常与我沟通,耐心地倾听我的诉说,从不态度恶劣地打断我。
6.父母能关心我的身心健康,膳食平衡,视力保护和生理健康,带领我积极锻炼身体。
7.父母每月都给我零花钱,但会指导我合理使用,让我学会勤俭节约。
8.父母从不溺爱我,每天都耐心指导我做力所能及的家务,培养我的独立能力。
9.父母能正确对待我的不良生活习惯,不是强行制止,而是和我讲道理,帮助我改正。
10.父母能主动与老师保持联系,一起帮助我在成长的道路上越走越好。
德国一个孩子对他的爸爸的评分有A,有B,也有A+。孩子爸爸说,得到A+的时候,他非常欣慰能够得到孩子的认可,得到B的时候,它也非常在意孩子的感受。会更加努力地改进,和孩子一起成长。
这份特殊的“成绩单”,是否会深深地触动我们?!想想我们的很多父母,总是要求孩子考第一,争名次,作为父母对孩子的关爱是否合格呢?我想这不仅是德国孩子对父母的要求,也是我们的孩子对父母的一份渴望。如果父母能做到如“成绩单”所写,不断地改进自己,达到良好的亲子关系也就不是太难事了。
二、会爱,让正确的爱保证爱的成效
会爱,就是父母要懂得怎样正确地去爱。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父母要了解孩子的成长规律,知晓孩子的需要,才会知道怎么去正确引领孩子成长。
孩子的不同成长时期,父母要给予不同的方法指导,让孩子不错过任何一个成长的机会。即便现在已经开放二胎,但独生子女群体依旧在增多,特别是家庭模式发生的变化,四个老人、两个大人围着一个孩子转的“四二一”家庭逐渐增多。这些独生子女被视为掌上明珠、小太阳、小皇帝、幸福的结晶、父母未来希望的寄托者。父母往往对孩子娇宠有余、管教不足、放任迁就,爱到完全不会爱了,以至溺爱在某些家庭已经发展到无可挽救的惊人地步。
在溺爱下长大的孩子,对失败、挫折、意外打击的心理承受力很差。外表上看个性十足,但内心意志脆弱,不堪一击,就像一个外形完整的蛋壳,只要轻轻一捏就成了碎片。他们一离开父母的保护,就难以适应艰难的环境,稍受挫折就支撑不住。这就是心理学家谓之的“蛋壳效应”。
某中学初一女生,初中时各门功课均居全班之冠,经常听到的都是教师、家长、邻居、同学的赞美之词。自考入中学后,第一次期中考试总成绩居全班第九。她苦心攻读,发誓期末非进入前三名不可,但由于种种原因未能如愿。初二下学期中考竟跌入20多名的行列。酷爱脸面、听惯了表扬的她难以接受这严酷的事实,觉得无颜面对父母亲人朋友,用鼠药结束了自己年轻的生命。
深刻的教训是否和我们父母的爱有关呢。这样的父母不会爱孩子。其实,父母应该放手让孩子学会独立生活,不要心疼他们摔跤碰壁。否则,孩子长大后,面对生活和社会的各种挑战将会束手无策。
我们看看国外的一些父母,他们是如何爱孩子的,也许会有所借鉴。在美国,有三句关于爱孩子的教育金句广为流传:
1.“Stand behind, don't push”(站在后面,不要推)
美国的父母让孩子拥有选择的自由。美国的父母不会代替孩子选择,而是坚持“Stand behind,don't push”(站在后面,不要推),给予孩子绝对的自由去选择他们的道路。使孩子真正变成社会人是美国家庭教育的最终目标,正是这个目标,使孩子很早地拥有了家庭中的许多权利,也就少了许多对抗,少了许多家庭矛盾。
2.“交给他们开门的钥匙比带他们进入房间更为合适”(Give he/her the key, don’t open the door)
美国教育界基本上有一种共识,那就是父母、教师不应给孩子灌输某种既定的规范,每个人都可以根据各自的价值观去选择,教育的重要职能在于引导他们怎样进行选择,“交给他们开门的钥匙比带他们进入房间更为合适”。
3.“去做”、“去试试”(try/do it yourself)
父母在给予选择自由的同时,对选择的后果提供证据。他们特别重视提供择友、订婚、
结婚这类选择的后果,希望孩子不完全凭第一印象或直觉办事。父母鼓励孩子“付诸行动去做”、“去试试”,坚信实践能缩短认知与行为的距离。父母永远安静地站在孩子身后,给予信心,强调对待孩子应“用你的眼睛去观察”。无论何时,父母的双眼总是反映出:我理解你并且会爱你。
在中国,也许在国情和传统文化的限制下,中国父母并不能完全像美国父母那样。但是尽力给予孩子可能的选择自由,是一种会爱的表现,对于培养良好的亲子关系十分有益。
三、恒爱,让持之以恒的爱积淀孩子的未来
恒爱,就是持久的爱。孩子乖的时候,当父母的自然会爱,这种爱,任何人都有、都会。但是,当孩子不乖的时候,你会爱吗?甚至,当孩子犯了错误,一时误入歧途之后,你还会爱吗?教育是个慢慢疏导引领的过程,不会一蹴而就,不能强攻,需要耐心,更不要过于急躁,幻想着通过一两次聊天,就能和孩子成为知心朋友,就能帮助孩子改变掉一切,这是不可能的。
家长与孩子之间的年龄、心理和思想感情等各方面都存在着巨大差异,理解需要一个过程。如果过于急躁,一切就会成为泡影。培养孩子不是一朝一夕的过程,需要做父母的极大的耐心,让孩子在培养的过程中慢慢改正缺点,完善人格。持之以恒地信任孩子,是教育孩子成功的秘诀。父母坚持不懈的信念与爱心,是孩子自信心增强的重要来源。
在山西,有一个女孩,高中毕业后没考上大学,被安排在本村教书。结果,上课还不到一周,女孩由于讲不清数学题,被学生轰下台,灰头土脑地回了家。母亲为她擦眼泪,安慰她说:“满肚子的东西,有的人倒得出来,有的人倒不出来,没必要为这个伤心,找找别的事,也许有更合适的事情等着你去做。”后来,她又随本村的伙伴一起出外打工,不幸的是,她又被老板轰了出来,原因是剪衣服的时候,手脚太慢。母亲对女儿说:“手脚总是有快有慢,别人已经干了好多年了,而你一直在念书,怎么快得了。”说完,便为女儿打点行装,准备让她到另一个地方去试试。
女儿先后当过纺织工,干过市场管理员,做过会计,但无一例外都半途而废了。然而每次女儿失败而沮丧地回来的时候,母亲总是安慰她,从来没有抱怨的话。 30多岁的时候,女儿凭着语言的天赋,做了聋哑学校的辅导员。后来,她又开办了一自己的残障学校。再后来,她在许多城市又开办了残障人用品连锁店,是一个拥有几千万资产的老板了。
有一天,功成名就的女儿向已经年迈的母亲问道:“妈妈,那些年我连连失败,自己都觉得前途非常渺茫,可你为何对我那么有信心呢?”母亲的回答朴素而简单:“一块地,不适合种麦子,可以试试种豆子;豆了种不好的话,可以种瓜果;瓜果也种不好的话,撒上些荞麦种子也许能开花。因为一块地,总会有一粒种子适合他,也总会有属于他的一片收成。”听完母亲的话,女儿落泪了。
实际上,母亲恒久不绝的信念和爱心,就是最坚韧的一粒种子。她的奇迹,就是这粒种子执著生长的奇迹。 这就是家长对孩子的一种永不言弃,一种持久而永恒的爱。
爱是需要慢慢渗透的,父母付出了爱,孩子们也懂得了爱,他们在会在爱的过程中成长,逐步成长为一个道德高尚的人,一个情感丰富的人,一个思想成熟的人。由此,良好的亲子关系也就逐渐形成,并健康地发展下去。
婴儿出生后,母亲要给孩子喂奶、换洗尿布、洗澡,要与孩子一起游戏,给孩子讲故事,逗孩子高兴,教孩子认识周围事物和社会常识等。因此,可以说与婴儿交往最多的是母亲。母亲在儿童社会性发展过程中起着独特的重要作用。婴儿在与母亲交往过程中,在母亲的指导下,学会了与人分享、谦让、合作、团结、友爱、关心别人、有礼貌等等良好社会行为以及最初的社交技能。在母子交往中,母子依恋的形成是婴儿情绪社会化的一个重要标志。
母子依恋是指婴儿与母亲间的感情联结。表现为婴儿努力寻求并企图保持与母亲的密切的身体联系。具体表现为婴儿注视、追踪母亲,对着母亲微笑、哭叫,要母亲拥抱等行为;与母亲在一起,接近母亲就会感到愉快、舒适,同母亲分离就感到痛苦;遇到陌生人或到一个陌生环境就产生恐惧、焦虑,一旦母亲出现就能使他得到安慰。
母子依恋一旦建立,婴儿就时常表现出情绪欢快、活跃,喜欢操作物体,好探索,尝试接近新事物。所以母子依恋有助于婴儿形成积极、健康的情绪情感,养成自信、勇敢、好奇、探索的良好性格,并促进婴儿智力发展,培养婴儿乐于与人相处、信任人的基本交往态度。
母子依恋不是遗传决定的,它是婴儿在母亲较长时间的相互作用中逐渐建立起来的。依恋的发展可分为四个阶段:1.无差别的社会反应期(出生~3个月)。这个时期婴儿不能区分母亲和别人,他们对所有人的反应都一样,只要看到人的脸,听到有人说话就高兴,手舞足蹈;2.有差别的社会反应阶段(3~6个月)。这时期婴儿对人的反应有了区别,对母亲的脸更为偏爱,在母亲面前表现出更多的微笑、咿呀学语、依偎、接近,而在其他熟悉的人面前这些反应就少一些,对陌生人反应更少;3.特殊的情感联结阶段(6个月~2岁)。
这个阶段的婴儿出现了明显的对母亲的依恋。与母亲在一起特别高兴,当母亲离开时则哭闹不停,别人无法让其安静,而当母亲一回来,他就马上停止哭泣并转为高兴。母亲在身边,就能安心游戏,母亲一离开则紧张、哭泣、大喊大叫或边哭边追随,对陌生人则有怯生反应;4.目标调整的伙伴关系阶段(2岁以后)。这个阶段的婴儿把母亲作为一个交往的伙伴,并认识到他有自己的需要和愿望,交往时双方都应考虑对方的需要,并适当调整自己的目标。这时婴儿与母亲的空间上的临近性逐渐变得不那么重要了,比如母亲要离开一会儿时,只要给孩子解释清楚,孩子就不会强求母亲留下,自己可以呆在一旁玩。虽然母子依恋关系形成于6个月至2岁这个时期,但6个月以前是母子依恋形成的铺垫期,所以不能忽视6个月前母亲对孩子的关心和照顾。
由于母亲与孩子的交往态度和行为方式不同,因此母子关系也有不同类型。心理学家经过研究把母子依恋分为三种类型:安全性依恋、回避性依恋和反抗性依恋。
安全性依恋的婴儿与母亲建立了稳定的感情联结。母亲在场使婴儿感到足够的安全,他们能安静地玩玩具,偶尔靠近或接触母亲,不时用眼睛看看母亲,与母亲有距离地交谈,而且能够在陌生的环境中进行积极的探索和操作,对陌生的反应也比较积极。当母亲离开时,其操作、探索行为会受到影响,婴儿明显地表现出苦恼、不安,想寻找母亲回来。当母亲回来时,婴儿会立即寻求与母亲的接触,并很容易宽慰、安静下来,继续去做游戏。
回避性依恋的婴儿对母亲并无特别密切的感情联络。这类婴儿对母亲在不在场都无所谓。母亲离开时他们并不会哭闹,继续玩自己的;当母亲回来时,也往往不予理睬。有时也会欢迎母亲回来,但只是短暂的,接近一下又走开。
反抗性依恋的婴儿被称为“矛盾性依恋”。具体表现为当母亲要离开时婴儿显得很警惕
“6岁皓皓主持寒假读经典活动:”一起跟读,每天一个脚步,每周一个台阶。让我们五年之内轻松读完全套经典。
让读经成为一种乐趣,成为一种快乐,成为一种习惯,成为成长的阶梯。
亲爱的小朋友们,今天你将是我们的主角。我们为你一起喝彩,我们因你一起鼓掌,我们为你一起鼓掌,我们因你参与而感到自豪。
您准备好了吗?让我们一起乘着经典的翅膀走进古圣先贤学习圣人智慧,让我们共同拥有幸福智慧的人生。
下面我为大家宣读今天参加yy频道的经典宝贝,经典诵读的名单,他们是辽城轩宇宝贝成语接龙、山东林峰宝贝易经。吉林炳生宝贝论语,广东莹莹宝贝孝经、武汉逸轩宝贝三字经,山东田旭朱子治家格言,洛阳晶晶宝贝孝经,宣读完毕。
下面有请辽城轩宇宝贝成语接龙,用热烈的掌声、美丽的鲜花邀请他上麦,辽城轩宇宝贝,听不到你的声音吗?你在吗?辽城轩宇宝贝,你在吗?
大家能听到轩宇宝贝在读经吗?我这边听不到,能是吧!他们能听到、对啊,这边没听到啊!
好了,好了,大家好,刚刚那个是录音是那个皓皓宝贝在主持的,过程中有一些小朋友没有上麦,好大家能听到吗?是他第一次主持的录音哦,我需要管理员把我们大教室的实心圈邀请进来。
这一节课程非常的重要,我们的管理员我们的四一老师,我们的那个指导老师把讲课的老师不要乱调动,就是那些实心圈家长,已经请经典的把他们调进来,他们有些人可能不知道外面还有200人呢!啊,好,我们现在开始啊!
尊敬的小己老师早上好!
各位亲爱的家人们大家早上好!
这个家人那这一回是真正的请经典的,所有的家人们,在实心圈大家看到吗?啊,这个实心圈群的这个群。大家都在吗?牛郎老师实心圈用户群,首先大家呢,全部要加进来。 牛郎老师实心圈群首先大家要都加进来,我们今天要讲主题课程。以后每个周一都会讲这个主题课程,每个星期的主题可能不一样,大家多关注群里的信息。
今天我们讲的主题是如何建立亲子关系
先说说我自己吧!在没有学习经典以前,我是不太会处理这种亲子关系的。我没有来这个平台学习以前,我也学习传统文化,但是学得比较僵硬,对孩子总是有很多要求,而且认为他没有按照我说的那样去做,我就会去纠正。然后我们关系就搞得很恶劣,在他们很小的时候,就是变成了一种命令吧,我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经历过这个阶段,在他们很小很小的时候,我是不懂的,我认为我说的是对的,他们就应该听 ,他们没有听,我就很难受。
后来慢慢地,我发现我的这种爱,变成了一种伤害,因为我不懂得爱,也不会爱,因为不懂得爱,不会爱,那孩子就很难真正感受到父母的爱,他就害怕你,拒绝你,那你说什么,他怎么可能听你的呢?他都不接纳你,我以前就是这样,以前也打过孩子,后来慢慢地,我找到了是自己的原因。
后来我慢慢的明白了:当孩子在我们父母的身上,他感受到的是满满的幸福感,满满的爱,当他的内心有美好的感觉的时候,就能激发他自己成为人生的那个志愿军,他自己就是太阳了你就激发他,他自己就有这种积极上进的这种心态了。
因为这个是世界是完整的,阴阳和合的,没有完全的黑,也没有完全的白,我们自己也不是完美的人,千万千万不要要求孩子,当我们有所求的时候,那就变成了交易,所以孩子的世界是感性的。他这会不高兴,下一秒他又好了,想一想我们自己是不是也很感性啊,这一会很有正能量,下一会,遇到什么事情,我们又该难过了吧,自己也该哭鼻子了吧。这就是人性啊,不要说孩子,我们自己也是感性的,我们自己也是在用情绪,用自己的感性在教育孩子,那是很可怕的,那么你学会了用这个感性,其实有时候也是件好事。比如说你顺着孩子的思维去说话,孩子的世界很感性,他们其实任何时候都是凭着一种感觉去做事的,对吧?他们都是跟着感觉走的,你想跟他有这种良好的亲子关系,你得知道他内心想要什么,渴望什么,拒绝什么?
你得走进他的内心世界啊!对于忙碌的父母来说,太难了,停不下来耐心地倾听,很多的父母,也没有学习经典,或者说没有落实圣贤教育,那他们就按照自己的人生经验,按照自己的习气,来对孩子做决定。其实也是很可怕的,我们任何时候都是助缘,孩子都是独立的个体,孩子的发展需要有独立的思想。如果你什么都给他安排好 了,那么他以后的人生将成为一个永远都没有主见的人生,那也是很可怕的,很多的道理孩子是听不进去的。什么时候他能听得进去你给予他的正知正见,给予他的引领呢,就是停下脚步,走进他的内心,走进他的世界, 学会去倾听,去觉察,去观察他害怕什么,他渴望什么,他需要什么。他喜欢的正确的,我们加以鼓励。对吧?当他的内心啊感觉到特别信任你、依赖你的时候,你说什么他都接纳的。孩子是凭着心灵的那个感觉去接纳我们的,大家说是这样吗?
其实你发现每次你耐心好好去解决问题的时候,孩子从来不拒绝你,对吧?不管再大的事,只要你不发脾气,只要你好好说,只要你用爱他的角度去说话,他基本上不会拒绝你,他比你还懂道理呢,对吧?是我们自己太浮躁了。
他感觉心里很舒服、很信任、很安全,他愿意把自己完完整整的交给你,你才能帮他。我们大人也是这样的,当你认为这个人不可靠不安全,你会接纳他吗?你愿意把你自己交给他吗?你也不愿意,对不对?当你认为你心里面觉得很信任很安全,你才愿意那样去把自己交给对方呀!
所以有时候孩子呢,他表达的情绪也好,他只是在告诉妈妈。我现在有这个需要,或者说我遇到困难了,我也不知道怎么办,我想得到帮助,我想要解决问题,我并不是要闹,你为什么不懂我的心呢?这是滢滢皓皓经常讲的话,我又不是那个意思,为什么你就不懂呢?我被这些话无数次的把我自己都给融化了。
我问问我自己难道我遇到困难的时候,我遇到迷茫的时候,我也需要有这么一个人。我只是需要帮助,我只是需要聆听,我只是需要爱,我不想要批判,我不想要听道理,我知道去接纳。对吧,然后一点点的让他情绪释放出来,这个时候你才能帮助他。
所以更多的时候孩子是需要被接纳的,而很多的人啦,他不懂得去把握孩子这个兴趣点,孩子喜欢的,你认为非常棒的,我们就天天鼓励。他找到那个兴趣点,他就没有那么多时间烦恼了,孩子跟我们是一样的。他喜欢的你又认为不能做,你可以先让他做,再让他回头。对吧!给他制造一点点,让他觉得这个事做了之后,不能再做了。
比如说像这段时间,寒假天天看电视,放寒假这一个多月,滢滢皓皓没有一天不看电视,而且每天都在看。因为爷爷奶奶在看,所以每天都在看。那原来我们就不是这个样子,因为原来可能就没有看电视,后来慢慢的,他们也知道,他说唉呀,这个电视看得心好乱啊,我说你是不是看上瘾了?看个够!其实看久了也不想看了,当你什么都不说的时候,其实他能看24小时吗?其实他自己也腻了,哦腻了,没意思,不好看。
真的,反正这段时间我估计他们也是看得头晕啊。你一直不说,他一个早上坐到那里四个小时,然后再回到房间的时候,问他累不累?其实很累的。然后我就跟他讲,其实啊如果你对这个电视上瘾啊,将来你的人生是可怕的。你一辈子啊你对这个读经典对学习上瘾,或者你找到一个比较好的兴趣点来上瘾。比如说你练书法,你这个可以上瘾,你可以当成一种兴趣。比如说你画画,你可以上瘾,很喜欢,这些方面你可以在这方面找到那个跟电视同样的感觉,你可以上瘾。
如果你对这个电视上瘾啊,反正妈妈是帮不了你了。反正呢我是不敢对电视上瘾的,如果你对这些上瘾,你自己第一,视力也会越来越差,这个人生啊是会走弯路的。当然啦,也不是一点都不能看,看半个小时那你再关掉,你除非你有这个控制能力,如果没有那你就不看了,事实上孩子没有控制能力,他需要父母的监督,为什么?我们自己都没有控制能力,他能有控制能力吗?没有。现在有电视,看电视不就那么回事吗?他们已经体验过了,就那回事。
这个寒假手机也玩了,游戏也玩完了,体验过了吧,该收心啦,好好学习啦。这些东西呢,经历过了也未必是坏事,很多时候我们总是用一种思想去看待一件事情,后来他手机也玩了,昨天晚上说妈妈,我把那些游戏都卸掉了,卸载了,不玩了。其实也就那么回事嘛,手机游戏玩腻了,玩够了,或者说反正就知道玩游戏,也尝试过了,电视也已经尝试过,那样的看电视了。他其实已经知道是什么感觉了。那么这时候你再帮助他去收回来,不那么的难的。
当他愿意说,你愿意听,这个亲子关系才能建立好。一个人愿意说,另外一个人愿意听,阴阳合和,你才能真正把他教好。所以他喜欢的事情,我们要给予帮助,然后去挖掘他,认可他,让它变成一种爱好。
找到了人生的目标,他的精力投进去了,他有兴趣点了,他其实很有目标,他就不会胡思乱想。他也不会说,很迷茫,其实孩子也是迷茫的。无聊啊,要不找朋友玩,总得找点事情做吧。对不对啊?其实兴趣也是孩子很好的老师,大家说是吗?有了兴趣,就有了学习的动力,我们就是助力助缘。
孩子喜欢的事情,在我们的把控下,他喜欢的事情挺好,那就变成了我们关注的那个点,你才能跟他同频。他喜欢电视游戏,那我们肯定不能去帮助他们喜欢啊。你不能帮助他喜欢,你一下子就把电视关了,然后我就跟他说不能看电视,他也没尝试过怎样去看电视,他也不知道看电视给他带来怎样的伤害,对吧,所以呢,你让他去体验体验,然后跟他交流,你就能同频。
那一天了,我就和滢滢他们俩交流,我说你们怎么那么喜欢看电视啊?他说电视里面很好玩啊,讲这个故事那个故事啊。然后她说电视里面也能学东西的,“妈妈我给你讲个故事吧,有个老太太呀,他很老啦,然后能跟他的儿子要钱,他儿子把他赶出去了,那个老太太好可怜啊!就拿个碗,出去外面做乞丐去了。”他说“我看了就很难过,”我说“那你觉得你有什么感受呢?”他就讲,我们不能做那样的人。那么他看动画片又是另外一回事,他看一些,比如说比较励志的故事,一些比较好的片子,像昨天他爸爸,就带她去看电影去了,就是说选择什么样的频道也是很重要的。
孩子呢,不是不能看电视的,看什么频道,看什么片子 父母可以选择。看一些德育的故事,选择一些比较好的电视剧,也是能看的。周末陪他一起看一看,看部电影也是很好的事情。但是,也不能给他作为一个天天的这样一种兴趣。但是你也不能就把电视,反正你一看电视就有罪了,那不是都走极端吗?
所以呢,那什么样的兴趣,能够成为你们俩同频的这个点。那你就看他的爱好。比如滢滢皓皓他们写字,画画,这些是他们的兴趣。他们一回来,你一抓到你们家孩子那个兴趣点的时候,你就往那方面去发展,他就会很幸福,他就有动力。
你说你当然了啊,你就给她说百科全书的书呢的,我们买了一些课外书,你看百科全书。然后呢,书里面有什么,书里面也有故事,也可以学东西,而且你能够在这些书里面找到你,心灵的那个世界,过一段时间她就好好读经。经典里面也是很美妙的,然后呢,我们每天读经很享受,当然他可能也做不到,那你就给他灌输吗?慢慢地一点点的来,我们都三四十岁才开始读经。他都那么小了,不管怎么样都已经比我们强,你说对吗?无论如何他已经比我们优秀的多了。
那我就把他们引导了,读经典多么好,然后我们每天找一本书陪着孩子阅读。慢慢的养成了这个习惯,他又要读经半个小时,他又要看书半个小时,他又要练书法,她又要画画,他哪有时间无聊啊,这是成为他心灵的一种爱好。不是说要去排名啊,写了书法就去比赛呀,拿名次,然后就要怎么样呀!不是压力是幸福,是一种精神的需要,我们有我们精神的需要,孩子有孩子的需要。这样你就可以跟他同频了。你不跟他同频,他肯定不会喜欢你,他不喜欢你,你就带不好他呀。
很多父母爱孩子的方式,要不就是溺爱,他想做什么,你就满足他,做什么都对。无条件,无原则,最后这个孩子,忘恩负义,忘记感恩,也不孝顺父母,很可怕。也没有接受圣贤的教育,只知道爱,只知道满足。孩子忘记了要自己去走自己的人生,最后变成了啃老族,很可怕,这是典型的。
还有一些父母怎样?打骂。我学了传统文化,他说这句话不对,对父母不敬,然后打、骂、压。他不会接纳的,你要等到他平静,他和你的关系比较好,开心的时候,我们再去交流,慢慢的自己还是要去做。有的父母说读经啦,他读的没有想象的那么好,你就开始骂,这就是走极端了。或者是你学习了以后,你有比较高的要求,孩子受不了,这个时候反而孩子跟着你学习,他更痛苦了。你不学习,可能原来你没有意识他可能还活得比较快乐。你一学习了吧,你所有的东西你自己不做,建立在孩子的身上,要求孩子做,这个时候,孩子是很痛苦的。
你把你知道的,希望孩子做到,请问你,你自己做到了吗?我问我自己,我也没有做到。我接纳孩子做不到,因为我自己也没有做到。我也没做好,所以我看着孩子的问题,我就知道我的问题在哪里,我要成长的点在哪里,修正了自己,孩子也就好了。对吧!
所以说打骂走极端,逼迫孩子按照自己的方式去做的,不顾孩子心灵的需要,这种生活在父母的强迫下,他的内心是压抑的,是迷茫的,是痛苦的,他的生活是没有动力的,是个机器人。一辈子的生活没有了生机。
对 万物的改变,从我做起,因为父母没有学习如何爱。要么生硬要么溺爱,那这就需要智慧了。每个家里的孩子不一样,我们要做的就是激发他找到人生兴趣的那个点。每个阶段不一样的,比如说我记得以前滢滢她们两三岁的时候,他们兴趣的那个点可能就是玩个积木呀,玩个小玩具,那个时候他们兴趣的那个点就是那个点,听听故事啊,有什么好玩的玩具,或者妈妈带他们出去玩,他们就觉得很好,因为有陪伴有安全感。到了三四岁,上幼儿园,他们兴趣的点就不一样了,因为他们已经接触同学了,他就需要有伴了,要交流。对吧!
所以咱们要正常的上学,不主张上体制外的学校,正常上学和平常人一样,不要说你看我一学习就把孩子弄私塾去,反正我是不这么干的!因为孩子需要正常的交往。或者我学习了之后,我孩子不上学了就在家里面,也不是这样的!他需要有交往,需要有同龄人的陪伴,所以3岁以上就可以上幼儿园了。皓皓是两岁多就上幼儿园了!有些人说:要五六岁才去,太小了。其实不是的,他只是需要同龄人的陪伴!在家里你给不到他需要的东西。大家认可吗?
现在滢滢皓皓是很典型的:两姐弟还需要找朋友!有些人说:有妈妈陪着你不好吗?为什么还需要找朋友?他就是需要朋友,因为那个朋友、那个同学,三天两头他就要找同学玩,因为那个同学跟他一样,同频。他俩能玩到一起去,他认为跟他在一起时最幸福最快乐的事情!最近我们有时出去吃饭或干其他事情,皓皓就会说:能不能把多多也给带上?寒假的时候,他们经常去找多多玩,多多是圆圆老师家的儿子。说:带上他比较好玩,我们三个人下棋比较好玩。他们就知道找乐!
所以孩子需要什么?他真的需要伴!所以你如果不让孩子上学,他是很孤独的。我们只是他生命中的一部分,不是全部!我们自己回忆一下:我们自己有工作、有我们的朋友圈、我们有我们的爱好,孩子也没有变成我们的全部呀。是不是这样!
所以我们要尊重每一个人、接纳每一个人,没有任何的对抗,人总有无数个道理,种种的理由,这些都能对人讲,但是规律、因果、灾难、疾病不讲理。所以人应该改变自己,应该修行自己,而不是找理由!你看到孩子就能看到我们自己!
什么样的人能真正掌握自己的命运呢?那肯定是要具备这种品德、具备这种素养,真正的走修行这条路!我们父母在家庭的教育是正面教育、正面的鼓励,那我们就会把孩子带向正确的道路,走向光明大道。让我们生命成长!正面的是营养,反面的就是给孩子带来苦难!而这个孩子的命运真的是掌握在你手里!你的情绪,你的情商决定了你孩子的命运!所以在你有情绪的时候,一定不要去处理任何的问题!更不要去处理孩子的问题,处理之后绝对没有什么好结果!这一点,我吃了不少亏!反正打也打过、骂也骂过、脾气也发过,你们干的事情我都干完了,经历过了!现在我是走回头路了,我再也不那么干了!
孩子这一块,这几年学习下来基本上摸透了这个规律。情绪真的是魔鬼,或者说没有一个孩子是被你打骂纠正过来的!这一招一点都不管用。因为我们的父母曾经也许就是这么对我们的!孩子内心真正接纳你的时候他就改变过来了!所以我们只有自己每天的听课、学习,才能让我们的后代一代比一代强!所以我们要给孩子正确的爱,不要溺爱又不要太强硬,走中庸之道。
要给孩子传递一种信息,我记得前几天晚上准备睡觉时,我说:好渴。皓皓去帮我倒水。结果那个水很烫,结果把整个床都弄湿了,他很紧张说:怎么办?怎么办?我说:不要着急,事事是好事!皓皓说:难道杯子打烂了也是好事?难道这水撒在了被子上也是好事?奇怪!我说:没事,事事是好事!幸好我当时比较平静,如果我自己情绪不好的时候,你看看我不揍他才怪。
说实话啊,如果我情绪不好,我绝对先给劈两下。自己慢慢的学习,慢慢的知道发脾气没啥意思。“啊,没事儿,没事儿啊,事事是好事,我来换个床单,别着急啊,没关系”。然后我们又很快乐的换了个床单。这个时候其实你就教会他,他遇到问题的时候他学会了你这种处理问题的这种态度,你要的是他学习这个。要不然他有事你就骂,你就发脾气,那他遇到事情他也就跟你一样。
然后昨天我们吃饭,我打烂了一个碗,昨天我们家打烂了一个杯子打烂了一个碗。然后我说“没事儿,碎碎平安”。然后你赶紧穿鞋扫干净就行了,岁岁平安,以后咱们那个小心点,谨慎一点啊,不要紧的,生活啊就是会有点点滴滴的事情,我们不能因为这些点点的事情,点点滴滴的事情就烦恼啊,这样的烦恼就没完没了。就把这些生活的小事你处理过掉,你就没有那么多烦恼,这孩子也是看在眼里的。
父母是家庭生命的依靠,人没有依靠还能发展吗?父母是我们家庭生命的依靠,社会呢,是我们生活的发展。如果人没有依靠,那没有发展,没有依靠,想发展那就是空中楼阁,空中楼阁,住不了人呐。所以我们不要住在空中楼阁,真的不安全。
我们的生命需要什么呢,人啊,孝顺第一,不管怎么样,千条道理,保家第一,家庭永远是第一的,任何时候永远排在事业的第一位。应该是家庭第一,事业第二。如果每个人都能够这样去做,这个社会就会越来越和谐。
你想家庭乱糟糟,你能有好心情工作吗?你能为这个国家服务吗?你能为这个社会服务吗?不能啊。你根本就没心情,什么都看不进去了,你说孩子天天给你找麻烦,夫君天天吵架,婆媳天天吵架,你觉得你有心情做什么?说实话什么心情也没有。
昨天我就很感慨,我就跟我夫君说,我说,哎呀,其实我特别感恩他,我这么多年来,我能够在这里面这么安心的推广,你看从早上讲到现在。然后呢,能够每天这么幸福的把这些精力投入到推广当中来,是我夫君给了我很大的动力,他帮助了我,因为如果没有的话,如果他在那里找麻烦,你看你整天就做这个,那我也做不了,大家认同吗?因为这种关系你已经处理好了,他理解你了,他懂你了,你怎么做都可以。如果天天给我找麻烦,你看你天天就推广经典,天天就忙,天天就讲课,早上起来都没跟我说句话?那我还能讲课吗,我六点半讲课的时候,他们上学的时候,我是说不到话的。
我讲课这几年来都是这样,每次那个时候他们都是自己那样子走了。之前也是这样啊,我起来的时候他睡觉,我讲课的时候,我跟他们是讲不了话的。一直是这样啊,然后他就知道,理解你啦,你这是在帮助别人对吧,那就没有意见。
这个关系要处理好了,你才能踏踏实实地去做工作,踏踏实实的去做你想做的事情。孩子要教好了,老人要孝顺好,父母要孝顺好了,那你更多的精力就把这个小家,慢慢的放到这个大家对不对。
就刚开始嘛,把自己的家里面搞好,一点一点的,然后呢,慢慢的放大。为大家为国家,这样子呢,一步一步的走过来,你的人生啊,就会幸福圆满。
我也希望大家能够走出家门,出来参加游学。因为很多时候,孩子在家里面也是没有什么,他没有什么见过什么世面,包括我们自己,有时候也没见过什么世面,我们通过出来跟这些读经的家长一起交流。交流的过程中,我们从他们身上能够得到一些启发,大家认同吗?也就说其实你不是说来听课的。你来游学,你不是说我来坐在那里拿个小板凳听老师讲课的,当然了,这只是一部分。有一部分是有一些家人,你要上台去分享,你这么多年你走过的弯路,你走过正确的路,好的不好的,有些东西你分享给别人。我呢,如果听你,哎呀,你走了那么多弯路,我一听我可不走这个弯路了,你是不是明师,你就是明师啊。对不对!
所以有些人看不起人家的分享,他说我去游学,都是在那里分享。我请问你去社会上你听得到那么真实的分享吗,大家可以互动啊,你能听到那些分享吗,他会把他四十年来的宝贵的人生经验,他会那样对你敞开吗,没有,你听不到。因为他不会讲。第一,他害怕别人知道。第二,他也不想你比他强。所以在咱们这个平台,咱们的游学呢,是不一样的,不是有这么多家长在一起,然后呢,每个人都要上台去分享。每一个人都要讲自己的经历,不是那种专门的培训,一去你就坐在那里几个小时,你就是学生来听课的。那就不是太阳啦。
亲爱的家人们,你也是太阳啊,你也是主角啊,你也要上台介绍你自己呀,你是谁呀,然后你这段时间学习有什么收获呀,你以前是什么样啊,所以那个游学群啊,我们已经在自我介绍了,我昨天看到山东的昭然妈在介绍了,对吧,昨天我看到好几位妈妈已经开始介绍了,在网上就要开始自我介绍,不是等来了才游学啊,这个五一的游学,三月份的游学,我们已经开始了,现在还可以报名,在网上先认识,先了解,来到地面上要大胆的上台,抢麦分享。
平时呢,只有国家的一些领导人啊,公司的一些干部啊,董事长啊,单位的领导啊,他们才有机会上那个舞台,拿着话筒讲话对不对,可是咱们这个平台,频道里你只要请了经典,你可以上麦分享。游学呢,每个人至少要上麦五次,要抢麦五次,上来那个台上说你自己对吧,而不是来到这里,听所有人讲完之后回家啦,那就没有效果。
这个游学三月份的现在还可以报名,我把这个游学群打上来。所以我们培养孩子呢,三月份的游学是没有带孩子的,父母可以先来学习。五一的这个游学,到时候名额很快就会满了,就两三天的时间。如果你真的想要把孩子好好教好,好好想在这里成长,如果你有条件的话,我建议大家走出来。因为走出来以后啊,面对面的这种课程啊,也许触动到你了,感动到你了,他会成为你人生当中一个转折点,大家认同吗?也就说你通过游学,哦!看了那么多人的孩子,然后看了那么多的家长,那么多的老师,哦!原来这一群人,他们是这样生活的,原来那个妈妈走了那么多的弯路啊,我可不能跟他一样,原来这个老师他成功是这样走的,那我就跟他学对吧。
所以,游学是我们这些请经典的,成长的第二个阶梯,就从网络到地面落地。原来我们在网上听课吧很好,来面对面游学以后,我们找到了另一种感觉,激发了自己心灵深处的东西。然后呢,促进我们自己学会了育儿,学会了做一个智慧的妈妈,那这样子的学习呢,他是能够帮助到你的。
好啦,那今天的课程我就讲到这儿。每个父母呢,你只要用心的读经,用心的听早课,学习,那么,你的心清静下来,能够时刻的觉察自己,你就能够和孩子建立好一个亲子关系。亲子关系的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那就是要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这关系好了,一切都好,整个家就好了。
所以他是这个课程啊,你看小漫老师第一节课程是夫妻关系处理好了,然后你学会给孩子定位,做孩子一生的贵人。接下来才是建立亲子关系。大家发现了吗,这个是有先后的,今天我是第三次讲课,对不对,夫妻关系好了,亲子关系自然就好了,这个课程你几节课你要连续去听,我们的实心圈可以整理啊,我建立一个整理群。大家呢,也可以加进来,就是周一的整理群,这三节课大家可以用这个文字来整理,整理之后你会更有收获,更有感觉,更能帮助到你。
好了!下周一早上我们继续相约在智慧父母亲子大学,小漫老师呢,在惠州等待大家。再见,我把这个群发上来啊,稍等一下,我发到精英群里面去,好,大家看到这个群号啊,请大家加入到这个小漫老师育儿课程整理组进来。这里面只有实心圈才能进来,空心圈是不能进来的啊。
那这三节课大家呢可以整理,怎么整理呢,我们的那个老师会教大家。这是每一周的,大家可以慢慢整理,整理之后呢,大家都可以学习,要不然听完就忘记了啊!就这样,再见!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