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孩子现在很爱你,将来呢?

08-07

校园是孩子的第二个家,孩子的教育工作离不开这两个大家庭!不管是幼师还是家长,都应该将心比心、换位思考,新的起点,新的方向,让孩子在玩中学,在学中玩,不断成长!那么,家长可以在哪些方面帮助到教师呢?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你的孩子现在很爱你,将来呢?”,供您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昨天去做头发,理发师小妹告诉我,她家在农村,有个七岁的女儿,现在一年只回去两三次,每次也待不了几天,一直是公婆帮着带孩子,带得很好,只是她很想孩子。

我说这样扔久了,孩子怕是就跟你没感情了。

她说不会,女儿一直跟她很亲,上次回去三天,一直粘在她身边,一分钟都不肯离开。临走那天,她早上四点起床赶班车,怕惊扰孩子,小心翼翼地不敢出一点动静,但快出门时,她看到女儿用被子蒙住头,在里面抽噎着哭。估计是怕她伤心,所以拼命压抑着声音。她隔着被子都能看到女儿哭得特别厉害。

她说得眼泛红,我听得也好心酸。

可是有什么办法呢?她说,留在家里赚不了几个钱,将来怕是孩子考上大学都供不起。

我特别理解她的无奈。有时候生活艰难,各方压力扑面而来,容不得你儿女情长。

可我是真心觉得,但凡有一点办法,还是不要在孩子很小的时候跟ta分开。

一方面是因为她需要你,爷爷奶奶再好,也顶不了爸和妈。这是常识,不用我啰嗦。

另一方面,其实是我们常常忽略的:父母和孩子的感情,是在日夜厮守里积累起来的,没有天长日久的相依相伴,感情就会淡薄。

我上次回内蒙老家,有个邻居叔叔跟我抱怨,说他儿子也在外地工作,平时不怎么打电话,每年只在过年时回去几天,大部分时间还都是在跟同学朋友聚会,留给他们老两口的时间很少。他算了算,最近五年里,他们真正一起相处的时间,不超过十天。

“钱倒是不少给,”他说,“可我们缺的也不是钱啊。每次就是眼巴巴盼着他回来,盼着他多待几天,哪怕他躺床上睡觉呢,我们心里也踏实。”

我听了也是心酸。

但我知道这个状况背后的原因。

这个叔叔年轻时做运输生意,两口子一出发就是好几天,根本照顾不了孩子。所以,基本是儿子一生下来就交给姥姥和舅舅带了,直到小学毕业才回到他们身边。

当年的他们,也是觉得亏欠儿子,不少给他姥姥钱,给他买最好的衣服和玩具。

但是钱并不能直接换来感情啊,所以儿子跟他们一直也不是特别亲。

于是就有了今天的局面。

我没跟他儿子交流过,但道理其实显而易见:当年我需要你们的爱,你们却给了我很多钱。现在你们需要我的爱,抱歉,我这里不多,但我对你们是感恩的,所以,也给你们很多钱。

做父母的也许委屈:我们是爱你的啊,否则我们为什么给你钱?我们拼命赚钱不也是为了让你有更好的生活吗?

但是很遗憾,你用钱来表达的爱,他感受不到,或者说,只能接收到一点点,远远不如朝朝暮暮的陪伴。

正常情况下,每个孩子生来都是爱父母的。但很多人不知道,这颗爱的种子,需要培育和浇灌,才能茁壮旺盛。

你的孩子三岁时可能特别爱你,但如果你离开ta,三十年后再回来,那你在ta眼里可能就是个陌生人。

所以,别以为ta现在特别爱你,就会一直这样爱下去。也别以为自己为了给孩子更好的生活离开ta,将来ta会一样爱你。

不会的。

孩子对你的爱,是在点点滴滴的日常里积累起来的:你陪ta入睡,喊ta吃饭,和ta玩游戏,给ta讲故事,教ta说话走路系鞋带,带ta认识大千世界,跟ta分享快乐悲伤,牵着ta的手回家,在ta困难时出手相助,随时随地给ta大大的拥抱……

这些事,你做一分,ta对你的爱就多一分。

这种爱的积累,无影无形,未必是你刻意而为,孩子也未必一桩桩都记得,但是不知不觉,爱已经在那里了。

而如果没有这样的积累,你们之间的感情,就会有欠缺。

上次我们初中同学聚会,酒喝得正酣,大齐接到老妈电话,说家里不知怎么停电了。

大齐说我马上回去。然后告诉我们:家里可能跳闸了,我回去拉上。

有同学说,让你老妈自己拉上不行吗,还非得你回去?

大齐说那可不放心,我妈胆小,这黑灯瞎火的。

随后就开车走人。

同学们聊起来,说别看大齐五大三粗的,对他妈超好,啥事都想着,别的老太太有啥,他妈必须有。上次他妈住院,他二十四小时在医院守着,喂水喂饭,端屎端尿,擦背洗脚,伺候得那叫一个精心。

然后就有男生说:大齐他妈对他也好啊,小时候我去他家吃饭,一盘土豆片炒肉,他爸他妈一口不动,全让我俩吃。那时候我爸从外地给我买了辆童车,大齐馋得不行,也想要,他妈牵了一头羊去我家,托我爸给他也买一辆。

我也记得,上学前班时,家长都骑自行车去接孩子,我们一放学就呼啦啦跑出来各找各妈,别的家长都扶着自行车,说快上来。只有大齐妈,总是先过去抱抱大齐,亲他一下,然后笑眯眯看着他爬上自行车后座。

后来大齐回来,我们说起这些事,他一脸茫然地摇头,一桩也不记得。

——很多时候就是这样,你对孩子的好,他可能全忘了,但是你做那些事情时,带给他的感动和幸福,安心和满足,都会融进他的骨子里,永远不会忘。

他是基于这些,才那么爱你,才对你那么好。

很多老人喜欢比谁家孩子孝顺、谁家的不孝顺。

其实“孝”和“不孝”也不是那么极端,有很多中间状态。

比如同样是孝顺孩子,有的可能两周回家看一次父母,有的每天都要回去。

有的会问问你缺什么需要买吗,有的你需要什么ta全知道,直接就给你买回家。

有的直接给你钱,有的不但给钱还愿意在你身上花时间。

这之间的差距,其实就在于ta有多爱你。

ta爱你三分,你家里断电,ta可能会说我忙着呢,你让邻居看看。

爱你六分,他可能耐心告诉你怎么处理。

爱你十分,就会像大齐,要立刻放下酒杯回家帮你把闸拉上。

一个人对父母好不好,好到什么程度,跟品性有关,跟所受教育有关,但最大的影响因素,是ta对你感情的浓度厚度。

而这种感情,就取决于你在他的生命里(尤其是幼少期),存了多少爱。

你存得越多,将来得到的回报肯定就越多。

所以,我特别不赞成父母跟小小的孩子分开,不赞成一味地对孩子严厉打压,不赞成三岁前就跟孩子分床睡,不赞成由老人、阿姨代替你来陪孩子讲故事、做游戏……

因为这会让你错过往孩子的感情银行里存储爱的最好机会。

孩子对父母的爱,不是天上掉下来的大风刮来的,也不是因为你生了ta给了ta一条命,而是在你跟ta日日夜夜的相处里,一分一分存下的。你今天不存,明天可能就取不出来。

所以,就算你有一万个理由离开ta,也请把“ta将来可能不够爱你”这个重大代价考虑进去,能承受,再去做。

现在人普遍能接受到基本教育,人人知道应该孝敬父母,所谓的“不孝子”越来越少。

只是,你的孩子出于基本的道德观念去孝敬你,和ta发自内心的觉得必须对你好,你的感受会截然不同。

如果ta深知该孝,却对你没什么感情,那他也许可以做到定期回家看你,但回去就一直看手机玩游戏,跟你聊不过三句话,或者只是象征性地看看,待不了十分钟就走了,如领导视察。

你可能会隐隐不满,想,你为什么不跟我聊聊天呢,为什么不关心下我的老寒腿呢。

但如果责怪ta,人家可能就觉得你烦,因为本来就跟你没话聊啊,就觉得你的老寒腿不算事儿啊。

而如果ta骨子里藏着对你的深情,可能根本不用你说,三天不去看你,ta就抓心挠肝,看到别的老人有什么,ta就特别想让你也有,听到你可能喜欢的八卦和笑话,ta就会留心记住,一进门就讲给你听。

当你老了,你希望自己的孩子是哪一种呢?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小编推荐

你在孩子身上偷的懒,将来会加倍让你偿还!


香港江南四大家族之一的富豪田北辰参加了香港本地一档叫做《穷富翁大作战》的真人秀节目,按节目的要求体验了一把时薪只有25港币的环卫工的生活。

田北辰在体验了两天清洁工生活、尝尽底层心酸后,一语中的:“这个社会在极严厉的惩罚读不成书的人!”

这句话说的真狠。

为人父母,应该更加心紧,因为自己不仅仅为自己的人生谋划,还要考虑孩子面对的人生。

明智的父母都知道,孩子的人生属于他们自己,终有一天我们会放手,让孩子自己去走。但是在孩子羽翼未丰之前,父母和家庭的作用是关键。如果放任不管,在成长阶段没有父母的引导和教养,能自觉成才的孩子,我想不多。

有孩子看了湖南卫视的《变形计》就问父母“为什么城里的孩子都过得这么好,而那些山区的孩子过的这么苦?”

假如是你,你将怎么回答?

有的父母说,那是他们命好,家里有钱。也有的父母说是城里孩子的爸爸妈妈很努力,所以过上了好日子。我们也要努力,也能过上好日子的。还有的父母直接不回答,沉默,永远是沉默。让孩子自己去找答案。

当一个孩子看到两种不同的人生,不同的生活方式和生活质量,总有一天会产生这样的疑惑。

我们不知道孩子的内心具体的影响是什么,但是当孩子这样问起的时候。

应该告诉孩子,好的生活都是靠努力拼来的,所以你必须努力读书,因为读书是我们普通人唯一的出路,爸爸妈妈愿意陪你一起奋斗。

父母不仅仅应该是孩子的衣食父母,更要成为孩子的“战友”。

为什么呢?

因为人生如同战场,孩子会一次又一次地面临没有硝烟的战场。而站在他身边的那个人,直接会关系他的结果。

有一句说“不怕神一样的对手,就怕猪一样的队友。“如果父母本身是扶不起的烂泥,是猪一样的队友,那孩子的人生堪忧。

我们村有一个孩子,小时候活泼可爱,读书成绩非常好,在小学3年级前,每次都是考第一。最重要的是还非常勤快努力,见到大家都是嘴巴甜甜的。大家都觉得这个孩子会有出息。

到了4年级,他爸爸因为包工程失利,欠下几十万的债务,于是天天喝酒,醉醺醺地不务正业,母亲看到这个烂摊子,也无力挽回,于是带着孩子跑回了娘家。

后来又带着孩子回来了,可是没想到的是,这个温顺勤劳的女人像变了样。开始在外边经常打牌,有时候还去赌钱,对孩子也是不管不问了。

因为家里没有钱,她就去借钱,以致于村里往日与她交好的姐妹都躲了起来。

一个好好的家没了。

这个孩子呢,从5年纪开始就逃课,也变了模样。最后读了当地最差的一所中学。高中上了一年就退学了,还是好说歹说花钱买进去的。如今就待在家里,经常骑着家里的摩托车,跟当地的几个小混混在外边耍。

有一次见到他妈妈骂他:“你天天鬼混,小心在外边被人打死。“

他直接说“你自己又在做什么,天天赌钱,小心被人剁手。“

只见他妈咬牙切齿又无言以对。

看到这个孩子变成了这个样子,难道不是父母的责任?

你如果是一个猪一样的队友,不仅仅帮不到孩子,反而害了孩子。

在孩子身上偷的懒,将来会加倍让你偿还。

我无法想象,一个孩子不读书,今后的路将是什么模样。

很多妈妈说自己的孩子没有斗志,不想读书。

那是因为孩子不知道生活的难。

我们的耳边总是冲斥着“读书无用“的论调。

就好像我们见到富二代、拆迁户、暴发户的美好人生总是不需要起点,直接就赢得了人生的大满贯。

可是这样的人有多少?比例又有多大?

前段时间,去姑姑家做客,她的女儿刚好要考高中了。

因为孩子的学习成绩一直处于班上第5名的样子,他爸爸跟我说,有考虑让她去读技校,因为一出来就能找工作,读大学的路太长,而且怕读出来没有用。

我跟他说读书肯定有用,可是他还是不依不饶地坚持自己的想法。

他拿他听到的一个故事来说,说他一个朋友的儿子高中毕业,做了几年销售,在北京一家很大的公司面试销售经理,小伙子一上去就直接跟面试官说,“我就是高中文凭,看你要还是不要?”

最后肯定是被录用了,而且薪资不少,话说小伙子的销售能力不错,经验丰富而且人脉很广。

当然这个故事的真实性有待商榷,往往是被他们添油加醋讲述出来的,他们在工地做事时,总是会流传很多这样的励志故事,故事的主人公往往是没有读书,但是逆袭而改变命运的。

那是因为不同的阶层,接触的信息不一样,就好像你根本就不知道那些重点大学毕业出来的人都在做什么。

所幸的是他最后还是听女儿的想法,决定让女儿拼一下,说自己也只能更努力一点,少打牌,少抽烟也要送女儿读书。这次中考孩子成了班级第二,班上唯一的6A学生,已经朝着市重点中学的大门迈进了一步。

当然,我们无法预知孩子的人生会如何,不能说入了名校就胜券在握。

但是在这为改变命运而拼搏的年龄,为什么不好好拼一把呢?

无论如何,也要将孩子送出去,只有到了那个高度才有看见更大的世界。

就好像发射卫星一样,没有一级一级的动力推进,卫星永远不能进入太空,就无法开启征服星辰的旅程。

父母往往就承担着一个这样的作用,一次又一次地激励孩子前行,放手让孩子进入更广阔的属于他自己的世界。

给孩子读书吧!

曾记得一句这样的话:世界没有绝对的公平,只有合理的不公平。

我们不能甘心于生活在这个合理的平庸之中,接受那命运不公平的安排。

对于每一个普通人来说,读书是唯一的跳板。

田北辰在节目末尾说的几句话,让我印象深刻,也值得各位深思:

“没有学历、技术的人,为了活下去,不是住笼屋就是要工作到半夜,但对于他们,最重要事情是下一顿吃什么,怎么会有时间和精力去思考未来怎么发展?”

苏霍姆林斯基说“对一个家庭来说,父母是根,孩子是花朵。”

如果根坏了,花朵肯定会枯萎。

不想让孩子将来过得太苦,能够体面地工作,能够朝着自己的理想迈进。

那就需要父母和孩子一起努力。

这个世界不相信软弱者的眼泪,也不相信虚妄者的鸡汤。

要知道,如果不读书,“在强弱悬殊的情况下,只有弱者越弱,越来越惨”。

穷人只会越来越穷,而且还会一代一代的穷下去,这才是最可怕的。

你的孩子,想让他将来从事哪一行?


最近跟同事、同学闲聊,谈到目前的状态。当医生的,不想让孩子再行医,原因"太累";妈妈是当老师的,对子代的期望是不要再从教,原因"没劲";有做平面设计的,希望下一代不要再做设计,原因"加班多,不规律";做IT的,不希望下一代再做编程······诸如此类,这个社会貌似出现了"干一行,恨一行"的通病。

近来看《中国好声音》,几个选手得到导师转身的机会时,大多感动的痛哭流涕,问及原因,感谢父母的支持,同时感动于自己的坚持。汪峰有句百问不厌的问题:"你的梦想是什么?"选手曰:"唱歌。""到更大的舞台上歌唱。"他们确实唱的不错,有梦想的人做起什么来也都是饱含热情追求极致的。

那么,是不是现在的我们被手中的工作拖累了太多,已然忘记最初的梦想,迷迷茫茫地只是工作,吃饭,睡觉?当这种碌碌的迷茫蔓延,直至我们下一代降生的时候,又把自己经历的一切寄托在孩子身上,只要不干父母这一行都"ok"。正如这批新生代父母从小被寄予的"钢琴情结","芭蕾舞情结"。

下一代从事哪一行真的有那么重要吗?貌似没有,父母们最多期盼的不过是孩子做选择的余地大一些,幸福来得更容易些。但当我们的生活在别人眼里俨然已经很幸福的时候,我们能感觉到吗?幸福的敏感度我们有吗?这种幸福的敏感度我们能传给下一代吗?

那么幸福的敏感度如何捕捉呢?挖掘你的五感,关注你的周遭,然后感谢他们吧!近日虽然阴云密布,但你能感受到三伏日难得的凉爽;北京的交通诚然拥堵,但至少我们还有安全的交通工具;工作偶尔压力很大,但至少它证明着我们的价值……

古语说的好,授之以渔不如授之以鱼。你的孩子做什么没那么重要,重要的是我们有没有给他感受幸福的敏感度。

你越满足孩子 他越不爱你


你越满足孩子 他越不爱你

目标是责任心和爱心。采用的态度是尊重,实现的方法是信任。

有一次,有一对父母听说我对学生很有办法,便通过朋友找到我,希望我能帮助他们的孩子。首先我让家长对孩子做基本的介绍,家长讲道,目前学习成绩很差,而且孩子基本上不学习了。我又问道孩子其它方面的情况,家长说这个孩子对经济很有头脑,已经从游戏卡方面挣了1000元钱,而且非常关心他们每天的生意和营业额。我问起生活方面的问题,家长说孩子什么事情也不做,朋友的交往也很单纯。就是很关心经济,也很关系父母的工作,因为父亲是领导,所以总有人来找,并且孩子对业务、工程的操作手法很熟悉。所以家长第一担心学习成绩,第二担心孩子的思想太社会化。经过将近1个小时的讲述,我总结了家长介绍孩子的过程中的几个特点,1他们提到自己的孩子很聪明的次数我数不清。2他们没有表示自己在孩子的教育上有任何的不足,只是说自己有一段时间关心不够罢了。3他们只关心孩子的学习成绩,对生活作风的要求几乎没有,或者只满足于不偷不抢不打人而已。4他们多少为孩子的经济头脑和社会化意识感到自喜,全然没有意识到危机。

当我对孩子做了初步的判断后,家长希望我和孩子见一次面,我答应了。但我没有意识到我将遇到一次非常困难的对话。整个接触过程,孩子没有对我表示多大的兴趣,这是我很出乎我的意料之外的,因为基本上所有见过我的孩子对比较和我对话。这是很反常的。看来我对此准备的还是不够充分。在谈话中间,我问了一个问题,我问:在你认识的人中,对你来说,你认为谁最重要?孩子随口答道:没有谁!我以为我的问法让孩子有误会,我说:干脆这么理解我的问话吧,就是如果这个世界上有谁死掉了,你会最伤心?没有想到孩子依然会说:没有谁!

从他冷漠的表情和冷酷的回答中,我只感觉到了这个孩子的问题不是很简单就能解决的。惟有的一个问题让我不至于让我对他太失望,就是我讲到,你的母亲曾经因为你而哭过,然后他不太相信地问我是什么时候,什么地方,因为什么而哭,我一一作答。说完后我问他你是什么感想?过了好一会儿,他说了一句:感觉有点惭愧吧。虽然语气还是有点轻飘,至少我还知道一点,他总算还有廉耻之心。对话中我还问道一个问题:你爱玩什么?他说,也没有什么!爱玩电子游戏!爱睡觉!我想:真可怜,连爱好都那么微薄!

这样的孩子生活在优裕的家庭,恭维的氛围,物质上没有实现不了的,精神上满足也很容易得到,因为没有人敢批评他!

这样的孩子根本上拒绝进步,虽然没有一个孩子不希望进步。他们缺乏勇气面对自己的懦弱和懒惰,他们缺乏信心去克服自己的缺点和不足,他们也缺乏足够的机遇来解决他们的困境。

这样的孩子普遍的一个特点是缺乏爱心。所以对父母也缺乏最基本的爱。

孩子不爱父母的原因有两种,一是他们的父母没有教给他们爱的能力,没有机会让他们表达自己对别人的爱,父母只是把爱给了他们,他们只是从爱中感受到了舒适和温暖,但他们以为这爱是天上掉下来的。天生只会享受爱,而不能去爱。第二是由于父母的不当做法,失去了孩子的信任和尊重。对父母的感情往往是爱恨交加。处在青春期的孩子由于思想不稳定,精神冲动,容易做出一些惊世骇人之举,也是缘由此。基于此,如何期望孩子对父母有多少爱?

试想,如果孩子对父母缺乏应有的爱,怎么会关心父母的疾苦和忧虑?如果孩子对父母没有爱!怎么会对父母保持应有的尊重?如果孩子对父母没有爱,怎么指望他关心你对他关心的事情?缺乏爱心的孩子有没有责任心!一个对家庭没有责任心的人,一个对自己的集体缺乏责任感的人,一个对国家对民族缺乏责任的人,你能期望他能做什么呢?能有什么作为呢?这样的人不仅不会爱别人,连自己都不爱!

从根本上来讲,学习不是一件很有乐趣的事情,不管你是否需要学习,是否已经从学习中感受到乐趣和成就感,学习毕竟是很苦的。

我常讲一句话,孩子最是讲义气的。而成人说是讲信用其实比起孩子来说差远了。很多家长应该有所体会,老师的话他最听,因为他服这个老师,如果他不服这个老师,别说做作业,就是听课都懒得听。朋友的话最管用,有一句话这么说“辛辛苦苦一整天,不如哥们一根烟”说的就是老师因为某个事情与他谈了一天的话,可是由于朋友的一句话可能就给废掉了。如果孩子真的很服你这个家长的话,有什么理由不听你的话呢?为什么不听你的话呢?所以学习即便是苦的,但为了得到你的认可和肯定,他愿意付出!那为什么要背道而驰?是因为他不把你的话当回事!就这么简单!

个人的目标是自己选择的,家长的责任是培养具备选择个人目标的能力!给他嫉妒、狭隘,他会卑微、懦弱,给他溺爱,他会自私冷酷。期望他是科学家,请给他科学的思维,希望是音乐家,给他艺术和美而不只是冗长的练习。

教育是否有效率和时间无关,是行动和模范起作用。很多家长很累很辛苦,总是围着孩子转,你说是不是很烦?有时候一件小事情、一句话就实现了。

有位哲人说过:说起爱,就是母鸡都会做的事情!不仅要给孩子爱,还要孩子学会爱!要让孩子爱你,你一定学会尊重孩子!要让孩子尊重你,你要懂得信任孩子。

我们家长在教育过程中的最大问题就是缺乏培养让孩子爱自己的有效行动。这样的行动任何才能有效果,有效率,取决于家长与孩子之间是否能够尊重,而获得尊重的办法就是信任!有了这些,再谈学习的问题见简单多了。

现在不知这些事孩子长大你必后悔


现在不知这些事孩子长大你必后悔

孩子小的时候,即使再叛逆,父母们似乎都有办法“收拾”他们。不管方法是软是硬,反正孩子们总会很容易就能消停下来——至于是否很快又反复,另当别论。

但是,当孩子们逐渐迈向青春期的门槛,一切似乎都变得不一样了。一般女孩在10岁前后、男孩在12岁前后,就会进入青春期。这个时候的亲子关系往往会进入新的阶段。那些懂得放手、保持自我成长的父母,会更容易和青春期的孩子打成一片,而那些控制欲强、一直停留原地的父母,更容易与孩子发生严重的冲突。大量孩子离家出走、自杀的悲剧事件,就是发生在这个年龄段前后。

所以,在孩子长大之前,所有父母都有必要了解一下,不远的将来,你将面对一个怎样的孩子,又该如何应对。

对孩子和同伴疯玩有意见?也许你只是不能接受孩子长大的信号

一位妈妈问:

我女儿9岁,读小学四年级了。一直都挺懂事的。不过近来放暑假,玩有些疯。整天就是要出去好朋友家里,不喊她回来她都可以一整天不着家。暑假作业扔一边动也没动。我忍着没说她,可是她爸爸为着已经批评过她好几回了。按理孩子有朋友是好事,可是我们担心这会带给孩子一些不好的影响。

一般,孩子在儿童期就会有自己的朋友了。但是,到了青春期,孩子的“朋友”似乎变得越来越重要。这个时期的孩子,会更希望能够融入自己的同伴中,也更害怕被同龄人拒绝。此时,习惯了孩子顺从的父母,会感受到来自孩子同伴的“竞争”。呈现出来,就是父母们更多担心孩子会交到不好的朋友,会被同伴带坏,更容易在孩子交友问题上对孩子进行过多“干预”。

其实,父母们的紧张往往是失度的。父母们之所以紧张,并非因为孩子做了多么出格的行为,而是无法接受孩子即将要远离自己的信号。

一个家庭教育健全的孩子,自有良好的判断力,去对朋友的好坏进行筛选。而且,对进入青春期的孩子而言,父母和同伴对他们的意味是完全不同的。他们更可能与父母聊学习、学业表现,而更可能与同伴聊约会和性有关的话题。父母对孩子同伴交往的粗暴干预,只会强化亲子间的敌对,压抑孩子正常发展的渠道。父母希望给孩子有效建议、引导的企图,也更可能化为泡影。

如果有一天,你的孩子开始更在意他的同伴,那么这是一个信号:做父母的需要开始做好准备,孩子们需要更大的世界去成长,我们要做的是放手,并以一个老朋友的身份,给予必要的提醒和守护。

觉得孩子总是不听话、惹自己烦?也许你自己需要先处理好自己的“更年期”问题

晚婚晚育政策一直是被众多父母执行的,随着经济生活的富足,社会生活的丰富,孩子们的青春期和妈妈们的更年期都提前了,这样的话,青春期撞上更年期的可能性就大大增加了。当孩子进入“青春期”后,妈妈们也多是45岁左右的中年妇女,开始进入医学意义上“更年期”,在这个阶段,“更年期”与“青春期”的冲突非常常见。

在豆瓣上,曾经专门有一个名叫“父母皆祸害”的群落。里面就是许多青年男女对自己更年期父母的各种吐槽和不满。浓浓的火药味背后,更多地看到两辈人陷于各自的挣扎当中,却很少有真正看见“对方”。

追究到底,青春期和更年期,都是认同的问题。在这两个特殊时期,人的生理都会发生巨大变化。迈入青春期,就是走向一次生理的高峰期;而走入更年期,则是进向一个衰退期。因此,两个各自有重要课题需要处理的人,分别处于各自的焦虑当中,碰到一起,自然更容易发生激烈冲撞。

这个过程中,父母自身的成长至关重要。毕竟,进入青春期的孩子,看似出处要求独立,其实心智并未成熟。他们仍然需要父母的肯定和接纳。因此,缓和亲子冲突的主动权,仍然把握在父母手里。

日益迈向中年的父母,必须要更勇敢,尽管这很难。其实,人的一生,一直在不停在向前、变化。接纳这些变化,即是成长。不接纳,就会出现问题,甚至导致病痛。父母先解决好自己的问题,孩子的问题往往也就不成问题了。

你还该懂得一些必要的亲子交流技巧:

家有青春期孩子的父母,最常抱怨的就是没法和孩子交流,说不了两句就再无法对话下去,不是以孩子摔门而去告终,就是在父母的怒吼中结束。比如一位妈妈说:我有个大儿子今年十一岁了,说话都带刺,是不是判逆期到了?

其实,这些父母往往还停留在原地,把已然长大的孩子,仍然当做一个小宝宝看待,并常用不恰当的管教,去干预孩子越来越强烈的自我意识和独立自主的冲动。跟青春期孩子交流,下面这些技巧,你有必要了解。

1.家长要把孩子的表现当作他成长过程中正常的表现,在心里真正接纳孩子跟小时候的不同。

2.家长要从孩子的角度出发看待问题。

3.我们说言多必失,批评、指责、抱怨、唠叨、威胁、惩罚这些会伤害孩子的内容大多时候都会在语言中,所以要少说多听。对于青春期的孩子,他更多时候是在寻找一个倾听的对象,因此你仔细认真的听孩子说话,原本就是对孩子的一种支持,在听孩子说话的时候,给一些简单的回应和简单的评说足够。

4.说出你对孩子所做事情或者所说话的感受即可,不要长篇大论地告诉孩子如何去做。现在的孩子对大道理懂得比家长还要多,因此你的话他可能压根就听不进去。他只是想让你表示一下认同而已,而你的认可已经让他满足。

5.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一切要以尊重孩子为前提。努力把自己传递爱的方式调整到孩子的频道上,以他能够接受的方式给他。

6.青春期的孩子还是需要父母的“亲密接触”的,比如拥抱、摸摸头、亲亲额头等等。毕竟孩子的成长是延续的,小时候你一直跟他很亲密,就因为孩子长大了,就不给了,他也会失落。

7.青春期的孩子切忌说教或打骂,想要打开和孩子沟通的途径,不妨先从孩子感兴趣的话题聊起,让孩子逐渐对家长打开心扉。不要将家长的意愿强加给孩子,对孩子多鼓励、多称赞。

缺少父母的关注和陪伴,孩子势必将注意力转向外界,寻求安全感的方式也会从外界获得。所以,还是要从调整父母开始。陪伴孩子时间的短暂,并不意味着陪伴孩子的质量降低,反而应该更专注更投入地陪伴孩子,利用时间多和孩子沟通,先从孩子感兴趣的话题聊起,慢慢走进孩子的内心。没有不付出就收获的事情,对于孩子陪伴少、理解少、关注少,怎么可能获得孩子敞开的心扉呢。

研究显示:父母的心理素质在孩子的性格中关系更为直接,父母性情平和、做事民主,子女性格多表现为亲切、率直,有活动能力;父母过分严厉,子女表现则往往是逃避、反抗或胆怯;父母处事忽冷忽热,反复无常,子女多为神经质、自以为是、缺乏责任心、没有耐心等。

因此,处于“更年期”的父母尤其要注意自己情绪生活的健康性,学会合理疏导自己的情绪,尤其是在消极情绪的调控上为子女做个好榜样。

温馨提示:

在青春期孩子寻求自主性的过程中,冲突和权利斗争几乎是不可避免的。然而,大多数孩子和父母能够解决好这些分歧,在维持彼此间积极情感的同时,重新调整与父母间的关系,使之变得更为平等。而那些特别叛逆的孩子背后,往往都有一个原地踏步、不肯成长的父母。所以,无论孩子处于哪个年龄段,父母保持自我的觉察和成长都至关重要。

你未来的样子,藏在现在的努力里


1

你有没有想像过自己未来的样子,有没有很期待自己会成为一个很棒的人?

你满心希望未来早点来。可是后来,有人真的实现了当初的目标,活成了自己喜欢的样子,而有的人依旧在碌碌无为地混日子。

我们曾以为未来藏在时间里,其实未来是藏在你现在的努力里。

去年年底,我终于实现了出书的梦想。两年前,我还觉得这是一件遥不可及的事。如今,当我的文章真的印成铅字呈现在我面前,激动的心情久久不能平复。

从小到大,我都有一个文学梦。我每天幻想着要是等到三十岁的时候能够出一本书,就是极好的。为了实现这个梦想,我开始每天利用零碎时间,读书、写作。

在坚持了一年左右,我的文字陆续以豆腐块的面积,出现在杂志报刊上,后来居然有了好几家出版社找我出书。于是,我在看似全凭运气、实则费劲努力的过程中,提前实现了自己的梦想。

曾经的我以为,自己梦想成真,是许愿的年纪到了。这就跟我们曾相信三十就能立、四十就能不惑是一样的道理。但如今的我才慢慢领悟到,其实不是我到了那个年纪就自然而然拥有了想要的一切,而是因为我在每一个当下都结结实实地努力,才让梦想能够生根发芽,结出饱满的果实。

2

或许,我们都曾给自己立下过类似这样的军令状:我一定要在三个月内瘦下来,我一定要在半年内通过考试,我一定要在今年找到心仪的工作……

可是,三个月后,你体重依旧;半年后,你的驾照还是没考过;年底了,你还是待在原来的单位。

你曾以为失败的原因是给自己规定的时间太短,你还没完全准备好。其实,每一个当下不努力的你,未来也得不到应有的回报和犒赏。

我有个朋友,去年初信誓旦旦地告诉我,她要利用一年的时间好好努力,争取提高业绩,升职加薪。可是每当她一上班,不是刷微博就是聊微信,或者照照镜子浇浇花。一想起年初的梦想,她总是自我安慰还有一大把时间。结果,去年,她的业绩依旧是全公司最差的。

而我还有个同事,她立志要成为excel表格的高手。于是,每天她都利用下班前的10分钟学习一个公式,久而久之,她真的熟能生巧,成了公司最牛的“表姐”。

她们都曾给自己一年的时间,实现自己的小愿望。可是真到了收获的季节,有的人满载而归,有的人空手而回。

之所以会有这样的差别,不过是有人总把希望寄托在渺茫的明天,而另一些人却把努力付诸在每一个勤勤恳恳的当下。

3

我有个朋友,去年通过了高级会计师的考试,很多人都很羡慕她。毕竟拥有这样的资历,无论到哪家公司都是抢手的香饽饽。

很多人得知消息后,都觉得自己也要像她一样,也要熬5年,然后通过所有科目。可是,很多人的梦想真的只是想想而已,他们只是憧憬着考过后该是有多么快乐和兴奋,却丝毫没有在每一天好好去努力。

但也有一些人,一旦确定了目标,就把焦点放在如何过好每一天、走好每一步、渡过每一个难关上,然后日复一日地不断往前走,最终收获了属于自己的美好未来。

是的,我们总是喜欢寄希望于未来,于明天,甚至于下一次,可是我们常常忘了,所有美好的未来,都是由今天可见的努力拼接而成的。

生活一直都很公平,如果今天的你是懒散的、拖延的、懈怠的,那么你的未来就可能是黑暗的、艰难的、没有光亮的。只有你积极努力地过好了每一个现在,你的未来才可能是五彩缤纷的。

4

很多人都很害怕未来的自己依旧是老样子,但又很期望自己能有所改变。

我们曾以为,每个人的未来,都是上天注定的。其实,你人生的后半段究竟活成了什么样子,最重要的决定因素依旧是你自己。你可以是自己的贵人,也可以是自己的累赘,就看你究竟是努力还是不努力。

有的人随着时间的推移,就真的成为了单位的中流砥柱,家里的顶梁柱,生活中的人生赢家。而有的人,依然将就凑合地混着日子。

一位我很喜欢的作家曾说过这样一句话 :我们一步一步走下去,踏踏实实地去走,永不抗拒生命交给我们的重负,才是一个勇者。

我想,很多人都曾有过这样的时刻——我们总是担心,自己的未来是一路坦途,还是荆棘满地;我们总是焦虑,自己的前途是顺遂还是不如意;我们总是纠结,自己的后半生是稳定安逸还是辛苦流浪。

其实,这一切的答案都藏在你现在的状态里,就看你自己如何选择。

孩子,我一直爱你,但从不“欠”你!


这是前段时间比较火的一个帖子,说的是一个10岁的孩子,样样成绩都很棒,他认为这么优秀的自己,生在这样的家庭中,亏了!他坦言,父母不配拥有他这样的好儿子!

遭到孩子如此嫌弃,他的父母听到后定有心如刀割的疼痛。

当我把这个帖子分享给童忆成长编辑组的同事时,他们共同的反应是:愤怒!这不就是传说中的白眼狼吗?养他干啥,长大了也不知道感恩,白养了!

几乎每一个含辛茹苦把孩子养大的爸爸妈妈听见孩子这么说,都会做出同样的反应吧:愤怒。愤怒的背后,还有深深的伤心与难过。

毫不夸张地说,我们千辛万苦,却把孩子培养成了白眼狼。

悲哀的是,这样的孩子,在生活中真真的存在,而且不是少数。

你光鲜亮丽,父母低声下气

我身边的一位阿姨,近六十岁的人了,人看上去比实际年龄还要操劳。

阿姨说,她在郊外的一家政公司上班,服务行业,工资不稳定,工作时间不稳定,所以,有时候晚上八九点,时常在小区门口碰到刚刚下班的她。

她说,她还要赶回家给儿子做饭,要不然那小子又要出去挥霍。

一个六十岁的老人,为什么还要起早贪黑的工作呢?

阿姨的儿子三十岁了,没有正儿八经的工作,女朋友倒是经常换,每次出门都给阿姨要零花钱,儿子还说,给一百块钱,都不好意思伸手接。

这让她非常寒心,辛苦拉扯大的孩子,到头来却成了讨债的“白眼狼”。

大都这样的人,自己有能力养活自己的时候,却把手潇洒地插进口袋里,专职“啃老”。稍不如意,父母还要挨尽埋怨。

这样的一群人,有的家庭条件很一般,却把日子过得很“高级”。

下馆子,吃人气很高、价格也很昂贵的餐厅。

向来都是潇洒地买买买,花钱如流水。明明手头不宽裕,却高喊着不亏待自己……

殊不知,自己的父母正弯着腰,用长满茧子的大手挣辛苦钱。

其实,心中无爱的人,即使物质条件再丰富,也难抵内心的冷漠。你含辛茹苦操碎了心,也换不来他一声“谢谢”!

富养?你得欠孩子多少钱?

中国父母在养育孩子时,总有一种“愧疚感”,什么都要给予孩子最好的!!!

吃好的,穿好的,用好的,上最好的幼儿园……再穷不能穷孩子,再苦不能苦孩子,中国父母为孩子承担太多了。

童忆成长专家孙澜老师认为:不要把教育做的太过功利化,尽自己所能,否则,养出白眼狼的孩子也不足为奇了。

“全民富二代”不可取,富人家的孩子当富二代养,穷人家的孩子也当富二代养。

在这样环境下长大的孩子从小物质享受就被过分满足:要手机,要电脑,要房要车……

这种孩子只在乎自己的要求有没有被满足,而对父母的感受视而不见,等哪天父母没什么能给了,他还会觉得父母亏欠他很多。

这是所有白眼狼孩子的共同特点:无限制的提要求,要什么,就得给什么,不给就大呼小叫。

归根结底,是父母对孩子的愧疚感,滋养了孩子这种惰性,才让孩子理所当然的享受这父母的给予。

你什么都做了,孩子还能做什么?

“我爱孩子,我愿意为他做一切事情”,这听起来很合乎情理。

但,童忆专家建议:当孩子有能力做一件事情的时候,你帮他做了,这是一种对孩子行为能力的侵犯。

常见一些孩子,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父母不敢怠慢,事事代劳,就差替孩子吃饭了。

你有没有想过,什么事情你都能替孩子扛,你却不能替孩子成长!

孩子说“我饿了,我要吃饭”,然后你就赶紧捧着碗奉上。时间长了,孩子就会“受之无愧”,有这种倾向的孩子认为爸爸妈妈应该给他想要的事物,如果给了,他觉得那是爸妈应该做的,他不知感恩;如果没有给,他就认为爸爸妈妈太不应该,于是就心生不满和怨恨。

这样的孩子,最终可能变成一只“白眼狼”。

如果可以,在孩子能力允许范围内,放手让孩子做,教育不可以越界,解放孩子的双手,自己的事情自己来:

孩子的小件衣物,可以让他洗一洗;

盛饭洗碗时,也可以让孩子自己来;

自己穿衣洗漱,收拾玩具。

……

这样做,孩子自然明白,这是分内的事情,如果爸爸妈妈帮忙,应该知道感恩。

对孩子最好的爱,是某天当孩子离开你后可以自由飞翔,所以,为人父母一定谨记:

有能力做的事,让孩子自己做;

没能力做的事,教给孩子自己做;

不干涉孩子笨拙的行为和不成熟的思想。

希望我们都能养出有爱的能力的孩子,享受把爸爸妈妈的爱,同时,也能把爱给予别人!

妈妈害怕的寒假终于来了,你和孩子怎么过呢?


我也害怕,因为孩子放假了,家长不放假啊。我的情况还好点,因为我爸爸妈妈帮忙看孩子,但是隔代教育大家都懂的,会溺爱。说实话,我不太敢让牛宝和我爸爸妈妈太长时间的单独在一起,我不放心他们对牛宝的教育方法,他们更多的从情感的角度,这样对孩子的教育不太好,而且孩子形成了错误的习惯,很难扭转过来。

所以我放寒假前一个月就开始寻访寒假会开设的兴趣班,找好若干个合适的供牛宝选择。牛宝选了魔方和硬笔。魔方是他一直都想学的,硬笔是他一直都在学的,和老师、同学都熟了。

兴趣班是牛宝自己选的,这样他才有兴趣去学,才不会有逼迫感。所有如果你们寒假也想送孩子去兴趣班,那么让孩子也参与进来,让孩子自己选择。

两个兴趣班时间也不长,都是10天,魔方是上午9点半到12点,硬笔是下午2点半到4点。和我上下班和放假时间无缝衔接。

上兴趣班他和小朋友玩,下课后回家和我玩。

当然还是要预留休息时间的,我放假的时间就是他的休息时间,到时候肯定带他到处玩。出去玩也是增长见识的一种方法。

谢谢邀请。孩子的寒假如何过得根据家长情况而定。

1.家长有时间又有能力辅导。如果家长有时间又有能力辅导孩子,建议多进行亲子教育。可以一起读书,一起看电影,一起旅游,在亲子活动中既能增加亲子感情,还能深入了解孩子的性格力成长状况。

2.家长有时间但没能力辅导。这种情况建议家长和孩子一起报个亲子类的冬令营,这样就能弥补能力不足的问题了,还能和孩子一起进步,但请注意,参加冬令营时不要过多帮助孩子做他应该做的事,要注意培养孩子的独立能力。

3.家长有能力但没时间辅导。这类家长一般文化水平较高,但工作较忙,知道如何培养孩子,但自己却没时间陪伴孩子。对于这类家长,建议还是要尽可能抽时间陪陪孩子,毕竟亲子感情不能缺失。实在抽不开身,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把孩子带在身边,让他感受一下自己工作的辛苦,这样孩子就更能理解家长了。当然了,不要违反工作纪律幺。

4.家长没能力也没时间辅导。这类家长工作很忙,文化水平不高,对孩子教育没有计划,甚至根本不重视。建议这类家长抽空多看看教育方面的书籍,学习一下如何教育孩子,千万不能有“放羊老汉养儿子为了放羊”的思想,毕竟知识是当今社会不可缺少的。

自己家的孩子害怕也没用啊,这第一天就是放松,看场他喜欢的电影,吃了顿他喜欢的海鲜自助餐,出们都是穿着溜冰鞋出去的,反正就是吃喝玩乐先让他玩尽兴了,开心了,第二天才能心甘情愿的去上补习班,否则他会一直叨叨说:老师都放我们寒假了,你还让我去上课补习......所以只能先满足他的一切要求,让他无话可说哈

家园共育《你的孩子现在很爱你,将来呢?》一文希望您能收藏!“幼儿教师教育网”是专门为给您提供教育孩子的方法而创建的网站。同时,yjs21.com还为您精选准备了你很特别幼儿园大班说课稿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