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教随笔:自然角蚕豆秧上的青虫

08-15

众所周知,对于一名优秀的教师来说,我们应该常常对行为进行观察分析,而教育笔记可以丰富老师授课经验,提高主观能动性。优秀的教育笔记范文有哪些呢?为此,小编从网络上为大家精心整理了《幼教随笔:自然角蚕豆秧上的青虫》,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我坚信:我们一起看青虫的一幕会让孩子们记忆犹新的!

在整理自然角的时候,我无意中发现在蚕豆秧上有只约3厘米长的青虫,它直挺挺地将身体粘在蚕豆秧的茎和叶之间。如果不仔细看,还以为那只不过是从蚕豆秧的茎上分出的一个枝杈。这让我立刻想起《幼儿园快乐与发展课程——神奇王国(4月)》中,曾经有一个《它们这样保护自己》的教学内容,活动目标是:了解动物保护自己的多种方式并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当时我只是借助图片进行了相关的教学活动,苦于没有实物更没有进行实地观察的良好时机,现在机会终于来了……想到这儿,我立即召唤正在室内进行晨间活动的孩子们,让他们仔细观察这棵蚕豆秧的茎、叶、果实,看看会有什么新的发现。

孩子们见我兴奋的样子,也都瞪大了眼睛仔细地寻找着。1秒、2秒、3秒……孩子们没有发现那条青虫,我有些按捺不住了,真想马上指给他们看,可是转念又一想:不能着急,要给孩子们充分去观察、探究、发现的时间。时间又一分一秒地过去了……突然,孙迪惊喜地说:“看呀!快看呀!那是一只虫子,在那儿不动了。”他边说边指过去,其他幼儿的目光也看了过去,片刻,也发现了在蚕豆秧上为保护自己而一动不动的那条青虫,便议论起来:“我刚才怎么没看见?”“它跟蚕豆秧的样子还真象呀!”“它是绿色的,怪不得我们很难发现。”“不,还有一点白色。”“老师,我们在书上看到过这个,对吧?”“它多聪明呀!”

为了能让孩子感受到这条青虫给蚕豆秧带来的危害,紧接着,我又带领孩子们继续观察蚕豆秧的叶子。只见孩子们观察得更仔细了,他们边看边说:“快看!这片叶子就剩下那么点儿了,肯定是被这条虫子吃掉了。”“老师,快点把虫子拿下来吧!要不然,蚕豆秧就会都被虫子吃光的,我们的小蚕豆可就长不大了。”我又提出了问题:“不知道虫子身上会不会有伤害我们的东西,或者它会不会咬我们。你们看虫子都有它保护自己的方法,我们捉虫子时是不是也要想一个保护自己的方法呢?”“老师,您可以戴手套呀!”“用咱们带来的冰棍棒把它挑下来行不行呢?”“不然我们用纸把它捏下来”……这么多的好办法,最终孩子们用冰棍棒把虫子挑了下来。孩子们又问:“老师,它叫什么虫呀?还有没有别的名字?”看到孩子们对这条青虫如此的感兴趣,而且还有了主动探究的欲望,我很高兴。可是,这条虫子我们一般就叫它青虫,至于还有没有其它的名字,我还真的不知道,不过既然孩子们提出了这个问题,作为老师的我,只能支持和鼓励他们的这种精神,何况这也是我们共同学习、共同进步的机会,就对他们说:“真的对不起,我也不知道它还有没有别的名字了…”我刚说到这儿,从孩子们的眼神中我似乎感觉到他们有些失落,我赶忙接着说:“不过没关系,我们可以一起去寻找答案呀!从书上、电视上,还可以问一问我们的爸爸妈妈、哥哥姐姐。”听了我这一番解释,孩子们的失落感立刻消失了,那份兴奋与激动又重新荡漾在他们的脸上。

在这之后,我又根据上面的活动生成了《我们怎样保护自己》的活动。有谈话活动:不认识的人给你东西吃,我们怎么办?在外面找不到妈妈了,我们怎么办?有情景表演活动:不乱走、我不跑、大马路宽又宽。有绘画活动:这些东西不能玩儿、我这样上楼。有智力游戏:我家的电话号码、特殊号码拼一拼、交通标志我知道。

我坚信:我们一起看青虫的一幕会让孩子们记忆犹新的!

yJS21.com更多精选教育笔记阅读

幼教随笔:大自然的课堂


春天到了,暖暖的春风迎面扑来,花红柳绿,到处是春天的景象。上午教学活动结束后,我带领着孩子们到院子里散步,孩子们兴致很高,像刚出笼的小鸟一样,投入到大自然的怀抱中。有的看树上的小嫩芽,边看边唱起了我们学过的《小树叶》的歌曲-----“春天,春天,我会回来,会回来,会回来,打扮树妈妈。”有的蹲在地上寻找刚出土的野菜,抚摸刚出土的小草、还有的在院子里跑来跑去,和风婆婆做起了游戏。孩子们都陶醉在这美丽的春色中。这时,不知谁喊了一声:“老师,快看!天上的云彩在变魔术呢!顺着他指的方向看去,我发现今天的天气格外的蓝,蓝天上飘着很多像棉絮一样的云彩,聚在一起变成了很多形状,真是好看。全班的孩子们都聚拢过来,把目光投向蔚蓝的天空,

兴奋的议论着天上的云彩,各抒己见。嘉义说天上的云彩像羊群,杨璇睿说,天上的云彩像小船,在云海里航行、之心说天上的云彩像布娃娃、王鹏浩说天上的云彩像一条龙----孩子们的想像力像脱绳的野马一样万马奔腾。

我让孩子们思考,天上的云彩为什么会飘动,聪明的骏豪说是风使云彩在吹动,形成了各种形状,孩子们兴致勃勃的一边观察一边说,意犹未尽的不愿离开。回到教室后,我引导孩子们拿起画笔,把刚才的所见所闻记录下来,孩子们一边想一边画,一幅幅美丽的景色展现在面前,有美丽的柳树、绿色的小草、千姿百态的云彩,------真叫人惊叹孩子们的画技。

可见,大自然是一个多么丰富多彩的大课堂,它会在潜移默化中传授给孩子们知识,让孩子们自己去发现,自己去创造、自己去探索、自己去提高,开阔他们的视野,发展他们的想象力,促进全面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教育随笔:自然角遭遇尴尬


教育随笔:自然角遭遇尴尬

新学期开学了,自然角也要丰富了。经过考虑,我准备请家长们帮忙,并做出了分批进行收集的决策:这学期请1—20号的孩子忙收集,下学期请剩余的孩子收集。这样,通知幼儿带东西的次数减少了,通知的对象少了,落实到个人,也很公平。

正当我沾沾自喜的时候,家长们的表现却让我感到很苦恼。经过三四天的收集,自然角只是多了一盆小的可怜的盆栽和两缸小鱼,其他什么都看不见。难道是我们通知不到位,家长还不知情吗?于是我们用校讯通和班级群与家长沟通,给家长发了短信,还在qq群上进行了倡议,请1—20号忙丰富自然角,可效果还是不佳。家长的反应与自然角一样冷冷清清。这尴尬的自然角呀,真是把我难住了。

着急并不能解决问题,冷静一想,我找到了问题的症结。首先,孩子三年的幼儿园生活也让家长对于老师布置的“任务”麻木了:主题活动时,与孩子共同收集主题相关的物品;帮助收集废旧物品……。其次,请1—20号的孩子忙收集,无形中有那么点硬性规定的感觉在里面,可能让家长觉得很不舒服。

此外,家长们会觉得这些事应该是幼儿园该做的,怎么将任务转嫁给了家长?

家长的想法不无道理。丰富自然角真的只是家长的事情吗?自然角是孩子认识自然、了解世界的一个小窗口。孩子喜欢什么、需要什么,我们知道吗?教师规定家长购买的盆栽,真的会是孩子感兴趣的吗?这样由教师与家长一手包办、共同打造的自然角,真的能引发孩子对自然、对植物、对动物观察的兴趣吗?孩子作为一个冷眼旁观的局外人,我们的好心,是不是剥夺了自然角跟孩子互动、对话的机会呢?

转念一想,我和配班老师一起买了一盆“含羞草”,放在了仅有两缸小鱼的自然角。在餐前欣赏的时间,我组织孩子们一起观察自然角,还让小朋友用手碰碰含羞草的叶子。含羞草叶子的变化引起了孩子们的兴趣。看准时机,我立即抛出问题:“含羞草很胆小,它只有两只小鱼陪着太孤单了,怎么办?”接下来的一幕让我很欣慰。汤东说:“老师,我家有小乌龟,明天我会带它来和小鱼宝宝做伴的。”“我奶奶最喜欢种花啦!我家的阳台上种了很多植物,还有很漂亮的花,比老师的还漂亮。”诗晨小朋友很自豪地说着。“相信我的这盆盆栽也会很喜欢你奶奶种的植物和花的,那你愿意带一盆让我们一起分享吗?”“愿意。孩子们争先恐后地议论开了:“我会把家里的小白兔带来……”“我家有小鼹鼠,好可爱的。”“我家里有很多不同颜色的鱼。”班上顿时变得无比热闹。等孩子们稍微平静下来,我提出建议:“明天,愿意把自己家里的小动物和小植物带到我们自然角的小朋友,记得一定要带来。相信有更多小朋友照顾的植物会更漂亮,动物会更健康,自然角也会更热闹,更美丽。”小朋友们的兴趣被调动了起来。

果不其然,第二天,自然角的植物和小动物变多了,自然角变热闹了。在我喜出望外的同时,心里又担心,怎样管理才能兑现对孩子的承诺,让植物更漂亮、动物更健康呢?对了,让孩子们参与自然角的管理:请拿来盆栽和小动物的孩子每天为植物浇水,给小鱼、小动物喂适量适合的食物。每当自然角的植物、动有了一点变化,孩子们都会欣喜地告知小伙伴:吊兰抽心了,长出花蕊了;今天喂了小鱼两个鱼食,它全吃了;小乌龟喜欢吃饭粒;小兔子不喜欢胡萝卜,喜欢菜心;小鼹鼠吃东西时真可爱;我昨天离园时和妈妈一起帮助小鼹鼠洗澡了,今天它好香啊……这些细致的描述让孩子的观察更有目的性,更全面,他们真正感受到了喂养、种植的成就感。而让我倍感惊喜的是,家长们也自愿参与到了自然角的管理中,主动带食物喂养小动物,为小动物洗澡,修理干枯的叶子等等。在国庆节放假前一天,家长们也自愿提出将植物和小动物带回家照顾,并在假期结束时送回自然角。就这样,孩子、家长既参与了自然角的收集,又照顾了自然角的动植物,孩子们成了自然角真正的主人。

幼儿园环境是幼儿实现发展的现实条件,是幼儿之间、幼儿与成人之间、幼儿与事物之间互动的关键性因素。因此,我们平时应该多与孩子协商与合作,积极鼓励孩子、家长们主动参与到幼儿园的环境创设中,充分地与环境进行交流。

教育随笔:自然角的教育契机


教育随笔:自然角的教育契机

我们的自然角最近好像不太丰富,在我和孩子们的共同商量之下,孩子们决定每人拿一个老姜来种,丰富我们的自然角。第二天早上,孩子们果然都陆续拿着自己的老姜来到幼儿园里来放到了自然角中。

这时,观察仔细的张怡文突然问:“陈老师,小朋友拿来姜怎么有的种在泥土里,怎么有的种在沙里,有的什么都没有放呢?”说实话,我一下子也不知怎么回答他。突然我灵机一动,这不是我引导孩子们探索,思考的好机会吗?于是我说:“对啊,那你们想一想姜最喜欢住在哪里,是泥土、黄沙,还是什么也不需要?它住在什么地方长的最好呢?”我的话刚落,就引起了孩子们的讨论。“是黄沙。”“是泥土。”“水也可以的,我看见老师在自然角的种土豆也用水的。”孩子们的讨论真是热烈的不得了,这时我又说到:“你们都有自己的答案,但是究竟结果会怎么样呢,老师请你们每天都去观察一下,然后再告诉大家好吗?”于是,孩子们天天去自然角观察,记录。

过了几天,孩子们来找我,吴予恺说:“沈老师,我发现我种在黄沙里的姜先发了芽所以老姜最喜欢住在沙里。”查生说:“是的,我种在泥土里的姜发是发了一点芽,但是比张怡文的小一点。”“我放在水里的也能发芽的。”葛文静说。只见俊杰低着头说:“老师,我的姜已经干了。”孩子们你一言我一语,说着自己这几天观察的结果,最后我问:“那你们找到姜最喜欢住在哪里了吗?”“找到了,姜最喜欢的是沙,因为沙它能留住水分,使水分不会流掉,这样姜就不会干掉了。”焦思远说到。这时,孩子们都点头表示同意认可。

幼儿就是这样,他们一旦碰到感兴趣的事物就会聚在一起谈论,甚至会发生争论。但是幼儿的知识面很狭窄,生活经验少,他们的话在幼儿之间没有一定说服力,这时教师应该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抓住他们交流中的和困惑来引导他们的自己探索。而新《纲要》中提到:要给孩子充分探索的时间和机会,让孩子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发现和解决问题。作为教师,我们应关注孩子的生成的活动,把握介入的时机,选用适当的教育策略和指导方式,引导孩子在自主的活动中积极的发展。孩子们的探索欲望真是太可贵了,他们正是在这主动探究的过程中证实了一个又一个问题。我们作为教师要相信孩子是天生的探索者,教师要支持孩子用自己的方式化解自身的疑问,满足其探索的欲望,相信孩子会给我们带来惊叹!

教育随笔:自然角,孩子探秘的乐园


自然角是孩子们的主要活动区之一。以往我们的习惯是摆花、养鱼等,,其目的之一是用此美化环境,调节室内情调,之二是供幼儿欣赏观察,了解动植物的生长特点。幼儿在我们的分配下参与一下饲养、浇水等,他们主要是一个被动的旁观者,更多的是无目的的短暂观察和无意识的摆弄。在我们过去的意识中,认为自然角中只要摆上丰富的植物与小动物,幼儿经常看到摸到就会受到教育。至于幼儿是否去看去思考了,提出了什么问题,获得了什么知识与经验,我们没有深入思考与研究过,自从我园参加了科探区项目研究后,我们认识到自然角是幼儿随时可用的实验室,是进行比较深入的科学探究活动的好场所,于是我们有了新的思考:如何创设和利用自然角,激发和支持孩子们有更多的探究和发现呢?为此,我们进行了一些尝试。

一、让幼儿成为自然角的主人。

自然角是幼儿认识、探索植物的窗口,它为幼儿提供了天天接触、长期观察、亲自管理、动手操作的机会。有效地创设和利用自然角,引导幼儿自己种植和护理自然角、种植各种植物,能带来意想不到的教育价值。

中班幼儿已有一定的能力参与自然角的创设和管理。我们首先和孩子讨论:自然角可以种些什么、如何摆放才美观协调、如何陈列才有利于植物生长,让幼儿共同参与有关自然角布置。接着,我们就地取材,利用废物创设个性化的自然角:水果篮、油桶和大纸桶成了植物的家。为了了解和统计班级自然角植物的名称和数量,我们引导幼儿细致观察,以写生的手法绘制植物汇总统计图。在活动中,幼儿充分感受到自己是自然角的主人,有能力参与班级自然角的创设,这更加激发了他们参与的热情和观察探究的愿望。

二、疑问引发,让自然角成为课程活动的源泉。

以往,孩子们与自然角里动植物的接触往往是照料和一般性的观察,如何让这一过程更富有探究和发现呢?我们认为关键在于让孩子们带着问题去观察、实验和验证,通过自己的探究,发现问题的答案,自己得出结论。

幼儿对于亲手创设的自然角往往更加关注和爱护。他们每天观察,期待着植物的生长变化。有时,他们异常惊喜:青菜发芽了,菠菜叶子长大了,水仙花开了……有时他们十分困惑:只见长不见壮?这该怎么办呢?种子放在干土里、放在很高的水里、放在不断浇水的土里、放在沙里、小石子里、放在棉花和纸屑里是不是都会发芽呢?许多幼儿对此议论纷纷。我们觉得幼儿的这些问题正是教育契机,孩子们关于植物的疑问或争议正是我们创设自然角的依据和教育生长点,它可以蕴涵许多适宜的教育目标和内容。这些关于植物的问题直接可以导向幼儿通过自己的实验获得关于植物发芽、生长条件的经验,从幼儿的疑问入手可以引发一系列关于植物的主题探究活动。

于是,我们鼓励幼儿调动已有经验大胆猜测,并让他们自由阐述理由:“可能是土太少,营养不够”,“也许是花盆太小,支撑固定不好”,“可能是没有晒到足够的太阳”……可是,怎么来证明自己的观点是正确的呢?我们尊重幼儿的想法,给予充分的时间让他们在实践中证明自己的想法:将花盆换成大的,往花盆里加土,每天给植物晒太阳。幼儿的探索欲望非常强烈,他们不但亲自动手实践,而且坚持天天观察,可是植物的变化并没有想象中那么明显。显然,影响因素可能更复杂。这时,我们启发幼儿尝试运用多种途径寻求帮助:有的回家求助于有种植经验的家长,有的查阅图书,有的和家长一起上网搜索,还有的去咨询相关专家。然后,我们组织幼儿讨论交流,将收集来的资料与大家分享,以积累更多有关植物生长的知识经验。一名幼儿还特意请来了农民爷爷,为孩子解答疑问。在农民爷爷的建议下,孩子们决定用竹竿、棍子、绳子为那些“摇摇欲坠”的植物固定,并留意观察各种植物对水、阳光、肥料的不同需求。每天早晨幼儿入园时,他们总要牵着家长的手走过自然角,看看植物有了哪些新变化。我们还利用晨间活动、餐后休息、下午自由活动时间,引导幼儿有序而细致地观察植物,用写生的方法配以各种符号记录自己的发现,强化幼儿在日常活动中对自然角植物的观察与探究。

对于“种子发芽”的问题,老师和先引导幼儿猜测,有的幼儿猜干土,有的猜不断浇水的泥土,有的猜水里,有的猜石头,还有的猜沙、棉花、纸、弹珠、木屑、草等等,而对于每一种“环境”,都有一部分幼儿猜能发芽,还有一些幼儿猜不会发芽,对于幼儿的各种回答,老师没有作肯定或否定的评价,而是鼓励幼儿根据自己的设想,自己寻找、搜集材料,带到幼儿园来做实验,把种子种植在不同的“环境”里,进行观察。经过连续的观察和实验活动,幼儿了解了种子发芽需要空气和水,只要有适宜的环境,它就会发芽,一些原来认为种子种在沙里不会发芽的幼儿也通过对这个实验的连续观察,转变了认识。

“奇妙的根茎”。通过对自然角里的各种土栽和水养的植物的观察,幼儿发现植物的根,有的只有一根粗粗的,直直的,像白萝卜,胡萝卜,有的有许多根,如葱的根是一块块的,幼儿还发现把吊兰的一个头养到水里,过几天就会长出许多白白的根来,由此,他们了解了根的种类有主根、侧根、不定根等。幼儿还发现植物的茎有的粗,有的细,有的是棕色的,有的是绿色的,有的高,有的矮,有的茎直直的,有的茎外面还包着一层皮,如大蒜头、洋葱的茎上面有一根根小须须,还会沿着绳子或墙往上爬呢……原来植物的茎也各不相同啊!通过把大白菜的短茎放在红水中,观察它的叶子的变化,第二天幼儿发现整个的大白菜的叶子都变红了,从而使幼儿了解了茎的输送水分和养料的作用。

通过这些活动,我们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物是最好的教育内容。正是因为对自然角植物的生长产生了浓厚兴趣,幼儿成了主动的发现者与探究者,进行了一系列探究活动。而这种探究活动又激发了他们更深层次的观察与思考,使他们对植物的探究热情持续升温。

三、室内外结合,了解植物的生长变化过程与特性。

室内外的自然角是孩子们亲眼目睹植物生长的重要场所,因此,我们为孩子们选择那些生长变化快,而且能让幼儿园在一定时间内通过照料植物,了解它从种子——发芽——长叶——开花——结果的全过程。例如,我们在自然角种植蚕豆的活动中,通过组织幼儿连续观察,记录下了蚕豆生长的变化,了解了蚕豆的成长的规律。例如在冬天的自然角中,我们还将种植活动延伸到户外,利用室内外的温度差如,12月份下旬,室内的大蒜长得又高又绿,一天,有个孩子说要把大蒜拿到外面种,因为外面有太阳,有很多风和氧气,会让大蒜长得又高又快,孩子的话使我们意识到:他们知道植物生长需要氧气和阳光,却忽视了植物生长也需要适宜的温度,老师没有直接告诉幼儿外面温度低,大蒜是不会长高的,我们尊重幼儿主动探究的欲望,在幼儿提出问题后,要鼓励幼儿按照自己的想法试验下去,幼儿在观察试验的过程中,客观事实会不断调整幼儿不正确的认识,获得新的经验。于是,我们先让幼儿猜一猜,大蒜放在室内和外面,哪里长得快?并要求他们把各自的猜想用绘画的方式记录下来。接着,采用了小组合作的形式,每组三名幼儿负责室内外两盆大蒜,一个测量大蒜的高度和种植场地的温度,另一个用绘画的方式记录,第三个幼儿向集体汇报小组的观察结果,经过十多天的观察,幼儿发现户外的大蒜明显地比室内的长得慢,孩子们又试了多种多样种子的发芽,经过观察和记录,孩子们发现每种种子都是室内的先发芽,而室外的种子随着气温的降低、结冰,许多种子都没有发芽。老师组织幼儿进行了讨论,“怎样让户外没有发芽的种子也发芽长大?”孩子们纷纷说:“把户外种植的种子放到室内有阳光的地方,”“放到空调旁边……就这样,幼儿纷纷把室外的种子搬到室内,一周之后,所有的种子都发芽了,孩子们的试验获得了成功,老师抓住这个机会又向幼儿介绍了冬天蔬菜大棚的作用。

以上冬天自然角的科学探索活动,我们从孩子的问题入手,采用反复对比试验的方法,使幼儿建立起了冬天温度高的地方植物长得快这一科学经验。

在我们的自然角中,我们放手让幼儿创设自己的小园地,决定自己观察和管理的方式,使幼儿成了自然角的主人,从而发挥了自然角独特的教育价值。通过对自然角的科学创设和充分利用,我们引导孩子们与动植物的接触富有探究与发现,这是鼓励和支持幼儿通过自己的主动学习和探索建构知识,从而获得真正内化的知识经验,不仅如此,孩子们还在亲身经历获取知识的过程中,获得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发展了科学思维的品质,让孩子从小学会学习,在孩子们与植物的接触中,他们还用自己的双手、双眼和智慧发现了自然界的奥秘,目睹了自然界的奇妙,体验了发现的乐趣。

教育随笔:小有妙趣的自然角设置


自然角是幼儿园活动区域中非常重要一个区角,它不仅能让幼儿认识各类植物,了解事物的成长变化,而且能够让小朋友关爱身边的事物,树立环保意识,热爱大自然。

针对小班孩子年龄小的特点,我们两位老师利用课余时间,精心设计,奇思妙想。通过有趣的装饰,巧妙的点缀,把不同的蔬菜、水果打扮成各种可爱的小模样。瞧!各种水果像一个个可爱的小精灵,活泼可爱,笑得合不拢嘴,好像在说:“来吧!我们一起做好朋友好吗?你们一定会慢慢喜欢我的”。在老师的引导启发下,小朋友高兴地一个个争抢着和水果宝宝做朋友,争先恐后地说:“老师老师我喜欢红色的苹果,老师老师我喜欢橙色的橘子,我喜欢石榴,石榴娃娃真可爱呀……”

再看看桌子上花盆里的百合花,风采别具一格!它们一朵朵簇拥着,围成半圆,像一道美丽的风景线,在它们的衬托下,绿色的植物显得格外青翠。自然角的各种不同的小植物,蔬菜宝宝、水果娃娃,给五彩缤纷的秋天带来无线生机,也让孩子们在快乐的气氛中感受到秋的气息和丰收的喜悦。

通过不断充实小小的自然角,我惊喜地发现,一到活动时间,孩子们就会迫不及待的围在它们的身旁,一个个像小蜜蜂一样闻着草香、花香、水果香……,绽放着最甜蜜的笑容。

自然角这一环境创设的小事,让我明白了:幼儿教育应从身边的每件小事做起,从教师自我做起。因为教师的小做法,会换来幼儿健康成长中的大发展。

幼教随笔:区角活动的教育契机


区角活动总能引出许多教育契机,达到的效果也是我们始料不及的。区角真正成了孩子健康成长、尽情享受任意挥洒的自由空间。

我们班根据孩子年龄特点为幼儿设立了几个实用的活动区域:游戏区、表演区、美工区、音乐区、图书区。孩子们在自己喜欢的空间里大胆想象、尽情享受,获得了在作业活动中难以得到发展。

他们在活动区主动地活动、自由交流,收益颇多。美工区的幼儿相互交流着从家里带来的折纸方法,粘贴大树和小鸟,配合得相当默契,缺少活动材料他们会主动向老师求助,更多的时间是自己安排解决问题。音乐区的幼儿自编的小歌舞有声有色,吸引了周围好多小朋友来观看。

我发现了许多美好的细节。一次,国奥小朋友一个人在游戏区玩得很起劲,很投入的拼摆着积木。我悄悄看着,没敢打扰他。只见他一边搭一边自言自语地说些什么。我很好奇,忍不住问道:“国奥,你再做什么?”他滔滔不绝地介绍起来:“老师,你看这边是好高好高的大楼,楼前我还修了一个漂亮的大花园,旁边是垃圾桶。”“老师,你知道为什么我在这里放垃圾桶吗?”国奥问我。我说:“为什么呢?”“因为叔叔阿姨路过这儿时可以把垃圾放到这里面,周围就不脏了,我也就不会生病,可以天天上幼儿园了。”他犹豫了一下问:“为什么总有些叔叔阿姨,把脏东西随便扔到地上?苍蝇落在上面臭死人了。”我想,成年人素质不高我也很无奈,怎么办呢?我只好把国奥的问题交给大家来思考回答。结果教室里乱了营,孩子们你一言我一语开始声讨不注意保护环境的大人们,也有的幼儿替大人开脱,吵成一锅粥。我就引导大家说出自己的解决办法,画出来贴在画板上放到广场上作宣传。这样,既加深了孩子们的环保意识,又教育了广场上的年轻人,还扩大了我园的影响。

区角活动总能引出许多教育契机,达到的效果也是我们始料不及的。区角真正成了孩子健康成长、尽情享受任意挥洒的自由空间。

幼教随笔:让科学在大自然顺利体现


所以大自然是幼儿最喜欢的一本带有问号的书,如果教师要想把问号变成句号,只有多观察、多倾听、多思考才能明白理解孩子的所思、所想、所求。

我国伟大的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指出:“大自然是我们最好的老师,大自然充满了活教材,大自然是我们的教科书。”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在孩子们的眼中是新奇的,是充满疑问的。他们往往会产生一些成人难以琢磨的问题。作为教师,必须做一个忠实的倾听者,认真的释疑者和快乐的共享者。怎么样才能让科学探索渗透在幼儿的生活实践中呢?我觉得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一、教师要有目的性的设疑,允许幼儿有希奇古怪的想法,并鼓励他们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从而加深对有关问题的理解。如有一次在散步时,吴莹小朋友发现了一大群蚂蚁,其余的幼儿也“呼啦”一下全围了上去,并纷纷开始议论,有的说蚂蚁在这里找粮食呢?有的说蚂蚁在游戏呢?有的说蚂蚁在开会呢?听了这些疑问,我没有斥责他们,要求他们马上安静下来,只是在一旁说“是呀,小蚂蚁到底发生了什么事,会聚集到这里来呢?大家一起来想一想。”孩子们听我这么一说,又都开始热烈的讨论起来,这时孩子们已初步开始对这件事情感兴趣,并增添了对周围大自然的探索欲望,于是我进一步向他们解释,蚂蚁为什么会聚集在一起的原因,孩子们听后恍然大悟,佩服蚂蚁还有预知天气的本领。

二、教师要善于抓住重点、指明方向,让幼儿主动参与操作活动并积极进行探索。如让幼儿区分生熟鸡蛋,我在玩之前先提出要求,让幼儿知道应该怎样玩,指明方向,然后再让幼儿说一说那个是生的,那个是熟的,幼儿一开始没有付诸于操作,瞎猜。当他们了解了操作的重要性时,纷纷开始自觉地操作起来,开始动脑操作,并及时做好记录,这样幼儿有了明确的要求,,收获就更多了。

三、教师要对幼儿探索的结果及时进行表扬和鼓励,激发幼儿对下次活动的兴趣,每次的探索活动结束,不管幼儿探索的结果对错与否,作为教师应及时激励幼儿。有一次大部分幼儿发现树上的黄叶掉了下来,他们就会问树叶怎么会掉下来,而且掉下来的叶子中黄叶比较多?针对这一情况,我及时表扬了这些提问的孩子,并鼓励他们自己回去种植小植物进行观察,幼儿听到老师的表扬,都表示回去仔细观察。经过一段时间我都把这事淡忘了,但还有幼儿提及此事,并向我汇报观察结果,可见幼儿对这次活动探索的兴趣有增无减进一步激发了探索的欲望。

所以大自然是幼儿最喜欢的一本带有问号的书,如果教师要想把问号变成句号,只有多观察、多倾听、多思考才能明白理解孩子的所思、所想、所求。

自然角的背后故事


为了丰富自然角,我给孩子安排了种植大蒜放入自然角。孩子们把种在八宝粥罐里的大蒜摆放在自然角等待着大蒜的长高。我也懒得去看只是偶尔去浇一下水。

有一天,任同磊跑过来说:“老师、老师不好了,我们种的大蒜生病了,我们带他们看医生吧。”我说为什么啊,“老师,大蒜的叶子怎么会不高兴啊”我一看是我好久没有浇水的原因啊,我说:“大概是它们口渴了吧,我们给它们喝点水就好了。”“老师我帮你。”“好啊”。我没有多说一些话,下午的时候,我们一起来看吧。

下午孩子已进活动室第一件事就是看大蒜高兴了没有。“老师、师大蒜高兴了”.孩子们兴高采烈的说。我说:“大蒜就像我们一样每天都要喝水,时时刻刻都离不开水,我们不只是在口渴的时候喝水,而且是在想喝水的时候就喝水,水可以帮助我们把身体力的毒素排出体外的,所以我要多喝水啊,”老师知道了。

自从那件事以后孩子们喝水的次数多了。不用刻意提醒了。

在孩子的心里万物都是有“活力”的。我们不可以低估孩子们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有时候我们在教育孩子的面前不需要太多的语言也可让让们知道一些简单的道理。就想大蒜口渴一样。老师们说是不是这样那。

相信《幼教随笔:自然角蚕豆秧上的青虫》一文能让您有很多收获!“幼儿教师教育网”是您了解教育笔记,工作计划的必备网站,请您收藏yjs21.com。同时,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我上幼儿园的教案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