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的无效沟通方式

08-18

父母重视孩子的教育,家庭与学校合作,可以实现教育的质量最大化!教师在一定情况下要进行家访,了解情况,以积极正确的教育方式,帮助孩子放飞梦想!那么,家园教育中有哪些是父母必做的功课呢?小编特地为大家精心收集和整理了“常见的无效沟通方式”,供大家借鉴和使用,希望大家分享!

你指挥他、控制他、恐吓他,要他完全听你的,此时孩子完全置身事外,没有一点参与感。这样孩子自然会采取防卫、抗拒,甚至对父母充满敌意。

■命令、指挥

“你去找别的东西玩。”

“把这里收拾干净。”

“不准大声尖叫。”

■警告、恐吓、威胁

“如果你再来捣蛋,我就要打你的小屁股了。”

“玩具再不收回玩具箱,我就全部扫到垃圾桶。”

“你如果成绩再这么差,玩游戏时间就别想了。”

■忠告、训诫m.YjS21.cOm

“妹妹小,不懂事,别和她吵架。”

“请别吵我,我快被你们吵死了。”

“东西用之前,请先征得别人的同意。”

■提供建议、解决办法

“你为什么不去看故事书呢﹖”

“我想,你去画图好了。”

“小孩子,是不是应该诚实啊﹖”

这些谈话的方式,将产生下面的后果:

1.致使孩子抗拒父母。

2.孩子误以为父母当他是傻瓜。

3.孩子觉得父母不顾及他们的需求。

4.孩子觉得有罪恶感。

5.刺伤孩子自尊心。

6.致使孩子层层武装自己。

7.激发孩子攻击父母的念头。

因为这种谈话方式在有意无意间,告诉孩子你已替他想好了解决的办法。你指挥他、控制他、恐吓他,要他完全听你的,此时孩子完全置身事外,没有一点参与感。这样孩子自然会采取防卫、抗拒,甚至对父母充满敌意。父母完全不自觉他们这样做,是在剥夺孩子设身处地为父母着想的机会,久而久之,孩子根本无从学习如何去“体谅别人”和如何“负起责任”。

我们应该尽量采用更合理的沟通方式:

真正地去“听”你的孩子讲话

有时当妈妈一边炒菜一边盛饭时,八岁的女儿在想跟妈妈说些什么时,妈妈有时是不经心地听着,有时会打断她,反而请她帮忙摆桌吃饭,但从未停下来,专心去“听”她想说的话,除非她说的话,真是什么天大的好消息(不过,这种机率低于百分之一)。专家也不是叫我们一定要停下手边所做的,但你可给孩子一个“确定”的时间,比如:“好,等我把饭菜摆好。”或是“再给我十分钟。”

当然,最好是立即去“听”孩子要说的。因为,你一次、二次、三次地忽略了他们后,他们便会慢慢地失去了“告诉你”的兴趣。另外,在“听”时,最好做目光接触,要孩子晓得你是真的愿意听。

很多时候,孩子中不过想说你觉得不太要紧的事,但对他们而言,却是重要的。如果你不去拒绝他们,当他们真遇到困难时,就会自然地来找你谈了。

不管孩子说什么,千万别笑他

孩子的世界与想法是和大人们不同的,除非孩子自己也在笑,否则别去笑他。尤其当孩子很认真地告诉你什么时,你轻蔑或不相信的态度,只会伤害孩子,而且以后也不再跟你谈了。

交谈中的幽默是好的,是沟通中的最好润滑剂,但要小心使用幽默,要看孩子能否了解幽默与取笑的不同。

主动分享自己的感受

当然,做父母的,不需要把心中的担心向孩子表明,去增加孩子担忧的心理负担,但有时不妨主动地与孩子分享自己的心情、感受,及对事情的看法,孩子当然也就比较容易向你诉说他的心情、感受与看法了。

充分利用身体语言

目光的接触、手拍一下孩子的肩膀,将上身略为前倾地听孩子讲话等,这些小动作,皆能鼓励孩子表达自己的意愿。当然,也别心急,指望一坐下来,孩子就会滔滔不绝地开讲,但你可利用一些自然的身体语言,让孩子知道,你已准备和他“聊”了。

别问太空洞的问题

譬如“今天如何?”“学校好吗?”也别常用,“为什么?”因为孩子会不自觉地想保护自己。学着用一些日常生活来勾引出话题。孩子有兴趣的电视节目或作业即是一个好开头。

了解孩子的想法

大部分时间,孩子只是想从他信任的成人中,确定自己的想法与做法。所以,我们可在了解情况后,做个回答或支持。

每个孩子都需要与你单独相处的时光

有一个母亲,说她很珍惜接送女儿的时间。因为这个时间没有其他孩子的介入,也没有父亲的吼叫声。

对孩子表达无条件的爱

自孩子小时,即让孩子很清楚地了解到你是关心他的,是愿意接纳他的。

上面所谈的,有些是说来容易做来难。但只要我们做父母的有一颗热爱孩子的心,随时在意我们的身教与言教,孩子是不会太让我们失望的。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扩展阅读

亲子沟通方式之阅读故事


童年时光中,多少个夜晚是在妈妈念的故事中进入梦乡;同一本故事书,翻了一遍又一遍却始终看不腻……故事,是家长和孩子之间最好的亲子沟通方式。

一、童话书--家长和孩子沟通的纽带

“通过书可以找到与孩子交流的方式。”江苏宁谊文化实业有限公司北京教研中心主任雷力说,她的孩子已经到了“叛逆期”,很多事情都是通过气愤的方式表达出来,有本“绘本”叫《生气汤》,讲孩子在学校不快乐,妈妈带着她做了一道汤,把不愉快的事情和人当做汤作料,放进去,汤做成后,大家都觉得味道极其差。“我就告诉孩子,当你把所有不好的东西都加入到汤中,汤的味道一定不会好。所以当遇到不好的事情时,一定要把它们都扔掉,不要将它们全部放在自己的肚子里面。汤就好像自己的肚子,将不好的东西放入其中,肚子会很难受。这就是因为自己本身不够包容,你非要把这些东西混在一起,然后放在肚子里面。”雷力告诉孩子。

在“做汤”的过程中,家长与孩子进行了沟通,共同分享了一些道理,而不是家长在单纯教授,“你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这样孩子更容易接受,也会懂得深刻的道理。“我最大的收获是,通过绘本的阅读,和女儿找到彼此之间的表达方式。”雷力说道,女儿喜欢画画,如果两人之间发生不愉快的事情,都会通过绘画表示,这种成长过程中的交流很重要。

二、读书,让爱在父母与子女间彼此传递

黄伟现在已经成了童话书的拥护者,他觉得童话书不但能以浅显的视角解答深奥的问题,早期阅读还是对孩子进行情感教育的最好方式,这种教育在无形中显现,比告诉孩子要去怎样做有效得多。

《猜猜我有多爱你》,讲述的是母子之间向对方相互表达自己的爱的程度,结果总是母亲的爱要比孩子的爱深得多。《驴小弟变石头》也是一个关于爱的故事,讲述的是父母的爱,让已经变成了一块石头的驴小弟,从梦中苏醒,重新回到父母身边的故事。这些图画书都是关于父母亲对子女爱的经典故事,曾经让无数父母亲为之感动,也让无数孩子对父母的爱有了更深的理解和认识。

家长对孩子的情感教育以此贯穿一生,“对家人的爱、对父母的爱,从这些漂亮的图画、简单的字句中就能如此深切地感悟到”。已经成为绘本书籍“超级粉丝”的黄先生告诉记者,家长和孩子在情感上互相需要,如问声好、表达爱意,并将这种行为形成一种习惯。

三、故事的意义伴随孩子的成长而不同

在孩子成长的不同阶段中,所读过的同一本童话书带给孩子的启示也不相同。黄先生举例,如儿子看过一本名为《雪人》的无字童话书,整篇文章都是图画。这本书还配有一张光碟,孩子在三四岁时,看书后会播放光碟再温习一遍,他学着书里的雪人跟爸爸妈妈转圈圈跳舞,模仿圣诞老人发放礼物,非常快乐。而随着孩子的长大,在他上小学后,又读到这本书时,又看那张光碟,结果看着看着,他的眼中出现了泪光。他跟爸爸说,当他看到雪人融化那一刻,感到非常伤心,因为雪人没有了,再也不会回来了。

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每个阶段对故事的理解能力和感受不尽相同。在这个例子中,孩子已经有非常深的情感意识,他已经感受到了友谊的珍贵,感受到失去朋友后的悲伤。这都是孩子情感的自然流露和表达,在看故事情节时的感悟、体验也将会延伸到他的社会交往中,对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珍惜同伴间的友谊具有非常正面和积极的意义。

四、白领家庭兴起“阅读排行榜”

曾经有报道,在白领阶层,已经有一些家长开始自发地成立“亲子阅读会”,推出了“家庭阅读排行榜”,相互鼓励、相互分享经验和体会,主要就是为了让自己有更多的时间去和孩子一起读读书。“平时自己忙于工作很少时间和孩子交流,时间长了发现孩子只爱看电视了。”这是不少家庭出现的尴尬。

“阅读是一种生活方式,从小养成这种良好的习惯,才能不被电视和网游征服。”这是发起活动的家长中比较有代表性的一种认识。而为的是让更多家庭能享受到阅读的乐趣,让更多忙碌的父母能抽出时间陪伴孩子在阅读中成长,这个积累阅读时间进行网上排名的创意才应运而生。在这样的模式中,家长们带着孩子定期碰头,一起讲故事看书,颇受欢迎。

对于家长中出现的这股新潮流,有专家表示欣赏,“家庭阅读是高层次学习型家庭的联系方式,是高水平沟通情感的方式”。

宝宝的沟通方式(1-3岁)


大多数孩子都是在这个阶段开始学会说话的,尽管有的宝宝在不满一岁的时候就能开口喊“爸爸”、“妈妈”,而有的则在两周岁时还不曾开口说话。不要担心,如果你的孩子先学会的是走路,那么之后他很快就会把注意力转移到语言学习上来。因此如果宝宝学说话迟一些,也没有什么不正常,这并不一定意味着孩子的语言能力低下。

也许你的宝宝现在已经学会了很多只言片语。当他咿咿呀呀地“说话”时,你简直无法理解。但是一旦他真正开口学会说话时,他的进步将非常之快。他很快就能够指着熟悉的东西,叫出它的名字,并能够辨认出他所熟悉的人、物品以及身体的各个部位。到两周岁以前,他就可能会使用短语或两到四个字的短句了。

无论你的宝宝什么时候开口说话,有一点是肯定的:在此之前,他已经能够理解你的话的大部分含义。如果你向他发出指令,“把小熊给妈妈抱过来”,他能够迅速做出准确的反应。

这个时期的孩子开始淘气了。你会发现自己整天都在为这个连路都走不稳的小东西而提心吊胆,眼睛一刻也不能离开他。你必须一遍又一遍地告诫他不要碰这个,不要弄那个。而他却像得了健忘症一样,刚被说过,转身又去拿这碰那,搞得你哭笑不得,脾气不好的甚至为此大发雷霆。其实他并非不懂,只是借此来试探你的忍耐极限和他自己对大人的影响力。到18个月大的时候,他已经掌握了说“不”的权力。两岁的时候,如果他的要求得不到满足,他就会大发脾气,摔东西、打滚、哭闹,给你脸色瞧。他还变得很霸道,什么东西都要据为己有,你将常常能够听到他为很多东西都带上“我的”两个字。如果将他心爱的东西拿走,他会气得眼泪汪汪,他宁可把东西毁掉,也不让别人得到。如果你对其他孩子显示出过多的关心,他也会很难过,非钻到你的怀里,让你亲他抱他不可。

以朋友的方式沟通 应对孩子逆反


孩子出现“叛逆”时……

上初三的儿子染了黄头发。

父母:“谁允许你染头发的?好的你不学尽学坏的,像个小流氓!明天不染回来就不许进家门!”

儿子:“我就是喜欢,为什么要听你们的?”

随着孩子的长大,不少家长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焦虑,感觉孩子与自己的距离越来越远。尤其当孩子进入青春期后,亲子之间的关系很容易变得紧张,甚至无话可说。

青春期的孩子,部分是孩子,部分是成人,身体和心理变化明显。这一时期的亲子冲突,根源主要在于父母。不少家长并未随着孩子的长大,给予他们应有的尊重。心理专家认为,只要语言、行动得当,亲子间保持良好的沟通,青春期亲子冲突完全可以避免。

家长一看到孩子出现与以往不同的举动,就认为这是青春期的逆反行为,担心自己的让步就意味着孩子的越轨,于是乎开始盲目压制。但是父母越压制,孩子越反抗,因为青春期的孩子常常会产生逆反心理。在孩子有逆反苗头的时候,家长首先要反思,也许是自己正在挑起这种情绪,或者孩子对自己的什么地方有意见,然后有针对性地找办法解决。

对孩子的每个小细节都横加指责,会使较小的争吵升级为全面战争。如果拿出家长的权威,居高临下地强迫孩子接受家长的意见,也不可取。因为,孩子最厌恶的就是父母对自己管得太多、干涉太多。

您可以这样做:如果女儿只是尝试用妈妈的化妆品,或者儿子换了一种新潮的发型,您完全可以把这种现象当做普通的爱美之心。

为了不让孩子出现逆反情绪,您需要从小就和孩子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积极和孩子进行沟通。在和孩子沟通时,最好以朋友的方式,将孩子当做一个独立的个体来尊重。

如果孩子事事和您作对,拒绝接受您的任何意见,就需要第三方的介入,让孩子信任的长辈与他好好沟通,或者寻求心理医生的帮助,进行家庭干预或家庭治疗。归根结底是一句话:只要想沟通,办法总会有的。

亲子沟通有技巧 内容方式有讲究


每天与孩子在一起生活,但也许你并不知道与孩子说话的方式,有关专家提醒说与孩子沟通,用亲切的话语有利亲子间的沟通,所以家长与孩子在一起交流时,可以多说一些孩子理解,或能理解到孩子心理的童言,这对于孩子与父母的相处来说是十分有好处的。

1、家长注意孩子的反应与态度。

现代父母由于工作忙碌,在和孩子说话时,常常会急着表达自己的意见和指示,期望孩子乖乖照自己的话做,最好不要有意见。所以,往往没有仔细地把孩子的话听完,而孩子感觉与父母难以沟通,代沟必然越来越深。所以家长与孩子说话时的耐心很重要,不但要听完孩子的讲述,还要理解孩子所表达的意愿。

2、家长注意体会孩子的感受。

如果孩子在外面受了委屈,或者与好朋友或心爱的宠物分离时,孩子细腻的小心灵会难过半天。这时候就很需要家长的关心,但父母如果只是一味地告诉他“没关系,坚强一点”,“这没什么好难过的”等话语,这就会让孩子觉得父母一点都不能体会他的感受,如果父母把话改一改,比如说:“你很难过吧?我要是你也会有这种感受的。”相信孩子听到这样的话一定会有不同的表现。

3、家长要及时了解孩子的发展程度。

父母应该知道多大的孩子理解多少的话,如果父母尽说些孩子无法理解的话,或提出一些孩子达不到的要求。这不仅让孩子觉得辛苦、压力大,亲子间对话也势必难以搭得上线,就很容易形成交流不畅而使双方之间有代沟的产生。

4、在回答孩子的问话时要注意方式。

孩子提出问题时,应先了解其真正含意,并针对孩子的需要做回答。例如孩子问:“妈妈,你要不要去买菜?”这个问题的真正意义其实是:“妈妈,我想跟你一起去买菜。”假如你知道孩子的真正目的,就可以说:“是啊!你要不要一起去?”孩子听了必定会很高兴,因为这正是孩子当时的心愿。

5、家长对孩子说话时要避免用负面意义的说话语气。

所谓的负面比如家长不要用“我命令你……”、“我警告你……”、“你最好赶快……”、“限你在五秒钟内……”、“我数到一、二、三……否则……”、“你应该……”、“你真笨”、“你好环”、“你太让我失望了”、“不可以……”等等带有指挥、命令、警告、威胁、责备、谩骂、拒绝等负面意义的说话语气。而且说的多了,孩子对此更是无所谓的态度,所以家长再说类似的话就没有任何意义,还让孩子感到厌恶。

6、在与孩子交流的话题上,可以经常变换新鲜的内容。

常变换新鲜的话题会引起孩子的兴趣,例如:“你猜猜看今天我发生了什么事?”、“你知不知道为什么小孩子最喜欢恐龙?”、“如果有一天,太空人真的不到地球……”等问题,相信会比“今天过得好不好?”“快乐不快乐”更能吸引孩子。因此有时一些啰嗦的话反而起到更好的效果,只是要运用得当。

7、家长要懂得充实孩子的生活经验。

父母与孩子对谈的题材,大部分是来自生活之中,因此培养孩子一颗敏锐、好奇的心是很重要的。父母可以带领孩子观察身边的各种事物,如一花一草一木,路上车子的颜色、造型、品牌,街上行人的穿着打扮、说话内容、百货橱窗等,都可以成为谈话的素材,孩子的观察力会自然而然地提高。当然,父母是孩子第一任老师,所以父母的引导对孩子是十分重要的。

育儿心得:换一种沟通方式


育儿心得:换一种沟通方式

转眼之间,绕绕来到我家已有六年。六年来,在与他的相处中,有过汗水,有过心酸,有过迷茫,但更多的是快乐,欢笑和希望。在教育中有很多困惑,虽然在教育方面书籍也买了不少,但是也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而且有时候根本就忘记书中的方法,用比较粗暴的方式来解决问题。慢慢的我发现,粗暴解决问题带来更加严重的后果,那就是孩子也粗暴来解决他遇到的问题。我感觉必须改变方法,改变沟通方式,遇到问题时换一种方式来处理,时间久了,我感觉这种方法很出效果,下面与大家分享几个小故事:

一、是做朋友还是做家长?

做朋友一起嬉戏玩闹,一起分享欢乐忧伤;做家长高高在上,责备斥责怪罪,一副全是我对的姿态。也经常听到一句话,就是父母双方一个唱红脸,一个唱白脸,或者说孩子一定要怕一个人,这样才能管的住他。刚开始,我也坚信这种做法,虽然没有明确分工,但现实中就是爸爸做白脸,我做红脸。不过慢慢的我发现,这种方法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而且还导致他与爸爸的关系很不好,经常在我面前说爸爸的不是。虽然我也再三告诉他爸爸其实是很爱你的,但并不理想。感觉必须要调整与孩子的相处方式,于是有意无意的为他们父子俩安排一些游戏,比如一起捉迷藏,扔沙包,头碰头下象棋,手拉手看电视,一个盆里洗手。一段时间后,他们两个就像一对很好的朋友,绕绕也不再抱怨爸爸了,而且还很喜欢与爸爸一起玩。

二、与其他小朋友做约定

与一些家长聊天谈到孩子身上的缺点,发现很多缺点都是共有的,比如有时候,我喊他做事情,一声两声不理,三声四声不应,虽然与他约法在先,但并不凑效。有一天,我们在外面玩耍的时候,绕绕邀请一个小朋友到我家去玩,这个小朋友也是三喊不应的典型。我突然灵机一动,问那个小朋友,你能不能答应我一件事情,答应了我才让你去玩。那是小朋友问什么事情,我说你们两个玩的时候,我喊你们一定要答应的,不能不应。绕绕一听,还反过来帮我劝起来那个小朋友一定要守住这条规定。从此之后,他突然变了,在这件事情他做的很好,我们两个有呼有应。而且我还经常听到他与小朋友约定这件事情。

三、照顾到孩子的尊严

绕绕有时候也会说谎,他说谎时,我就问他为什么要说谎,但是他很少承认,还再三肯定事情就是他说的那个样子,这有时候让我很头疼,我想是不是也需要换一种方式来解决。有一次,他与小朋友一起在紫荆小学踢球,自己钻网洞的时候,脖子不小心被网线勒了几条痕。他跑到我面前说要回家,我说玩的挺好的,为什么要回家呀。他说别人把他弄伤了,很疼,不想玩了。以我的了解,如果是别人弄伤了他,他肯定会告诉小朋友的家长的。但是这次没有,想反驳他的时候我忍住了,没有戳穿他。晚上睡觉的时候,我说,今天我来讲故事吧,不要听低音炮了。他说好。我讲:小松鼠和小白兔是好朋友,他们两个经常一起玩耍,捉迷藏。有一天,他们两个又开始捉迷藏了,小松鼠为了不让小白兔找到他,就躲进了一大片荆棘里,不小心把腿弄伤了,小松鼠连忙回家告诉妈妈,说是小白兔把他弄伤了…故事还没讲完,绕绕就笑了,说,妈妈,小松鼠怎么与我一样呀。我一听,感觉有戏,这孩子要说实话了,就装着不知道的样子问他什么一样呀,他说,其实我今天也是不别人弄伤的,是我自己不小心弄伤的。我问他为什么要怪别人呀,他说,我怕你心疼我,也怕你骂我,于是我们两个就展开了一场讨论会。

四、让他熟悉一个名人

我经常讲爱因斯坦的故事给他听,他也很崇拜爱因斯坦。他饭量很大,但是偏食,不爱吃蔬菜,就爱吃肉。有一次吃饭,给他加了几个青菜,他嫌多。我说用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来评价这几个青菜,你就嫌少了。他问什么是相对论,我说,你爱吃肉,给你5块都嫌少,不爱吃青菜,一片嫌多,这就是想相对论。他一听,很兴奋,想试验一下,问我,那我如果吃六片青菜呢,我说这也是相对论,你看我也不爱吃青菜,但我可以吃半碗,你才吃六片,所以你吃的还是很少,吃肉与吃青菜那是你自己的相对论,我们两个比吃青菜,是我们两个的相对论。他一听,就笑了,然后慢慢的,慢慢的,他开始吃了,现在已经很爱吃青菜了。

五、给自己五分钟的时间

孩子做了错事,很多家长都是对孩子大发雷霆,没有给他改正的机会。我曾经也是这样,当绕绕做错事情,或者无理取闹时,就冲他发火。时间长了,一点效果都没有。于是我就调整了一下,当他再次无理取闹时,我强忍住,告诉自己给他五分钟的时间,如果过了五分钟还没忍住就发火。其实很多时候不到3分钟,孩子已经平息了,当然自己也平息了。

总之,与孩子相处,一定要有耐心,不能太急躁;要相信他,多给他们一些肯定是语言;站在孩子的立场上想事情;要开口教育,给他一个想象的空间。教育孩子,不是围绕,也不是放养,而是守望。

破坏亲子关系的四种沟通方式


指责埋怨型沟通

“啊呀!你看你又把衣服弄脏了!成天跟在你后面洗衣服,我是你的佣人啦!”

“你玩不够啊!作业又不做,我看你哪天才能成人噢!”

“你看你桌子乱的,就不能收拾收拾!”……

这些语句体现出一个共同特征——指责和埋怨。

指责埋怨型沟通往往使家庭中形成“家庭相互指责黑三角”:

在这样一个“黑三角”中,每个人都有可能有一个较为固定的指责对象,家庭问题往往在相互指责和埋怨中不了了之、不欢而散,问题最终并未真正解决,成为一个未了结事件遗留下来。雨天背稻草,越背越重。家庭未了结事件越多,家庭生活越是沉闷或紧张,危机四伏。这是一种很具破坏功能的家庭沟通模式,被指责者要不逆来顺受,要不一味逆反、攻击性强,对子女人格的成长极为不利。

迁就讨好型沟通

“啊呀!妈妈不知道这个菜你不喜欢吃,将就着少吃点。你想吃什么?我明天就去买。”

“怎么,我给你买的这个圆规是小学生用的?对不起,我明天再去重买。”……

爱孩子是要将孩子作为一个能承担自己责任的独立的人来爱,而不是迁就和讨好孩子。

迁就讨好型沟通的家庭,表面一团和气,但缺乏一种家庭成员之间真挚的爱,而且会养成一个人依赖而又固执、软弱而又任性等不良人格特点。另外,这种沟通同样也不是真正解决问题的沟通,是通过回避问题来“解决”问题,也是一种缺乏建设性功能的沟通。

孩子在这种迁就讨好型沟通模式中,更容易形成的是任性,只要父母迁就自己,自己却很少迁就父母。但是,这种沟通所造成的孩子的任性却主要表现为眼前的、家庭内部的,孩子在家庭以外往往是一个迁就型的人;孩子成人后,很可能又不自觉地组建起一个迁就讨好型的小家庭,在一种缺乏真挚爱情的家庭情感氛围中生活。

超理智型沟通

“妈妈,我要买活动铅笔。”

“为什么要买?”

“原来那个坏了。”

“刚刚买的怎么就坏了?你怎么这么不爱惜东西?”……

“好了,下次可不准再搞坏了,小孩子要知道爱惜物品。”……

超理智型沟通有两大特点:一是夫妻对孩子,夫妻之间往往并不是“超理智”:一是父母“教育”意识、“规范”意识过强、戴着过滤镜看孩子,孩子的一切成就、优点都被过滤掉,剩下的只有缺点和危险,父母在任何时候都不忘了敲打、警示、规范孩子。

这是一种严重缺少孩子感情的沟通,特别容易产生亲子感情障碍。对孩子的影响有时会看到不少眼前的“良好”效果,但从长远来说,对孩子人格的成长是非常不利的,亲子矛盾往往在孩子进入青春期后爆发出来。一些孩子在整个中小学期间都可能是一个十分规矩的“好学生”,但在进入社会的关口或以后,可能出现种种适应障碍。而刻板、缺少热情、固执、偏执、社交不良等等,也往往会成为在超理智型家庭沟通下长大的孩子的人格特点。

教育孩子如何把握好沟通方式和技巧


“伎俩”一:无限制拖延时间玩游戏

5岁的小博最喜欢玩的游戏是“愤怒的小鸟”,每天从幼儿园回来,顾不得洗手和换衣服,先要把ipad打开。听着小鸟飞行时诡异的声音和小猪呵呵的傻笑声,小博常常玩得“废寝忘食”。妈妈担心长期这样下去,小博会沉迷于游戏中,而且影响视力,便多次规定他每次玩游戏的时间不能超过20分钟。可是每次,小博都是露出一副可怜兮兮的面容一拖再拖,他甚至会说:“我上了一天幼儿园,每天就只能趁回家时玩一会儿游戏,你就让我多玩会儿吧!”每当这时,妈妈便心软了。

一个周末,小博实在玩了太长时间游戏,眼睛酸疼,而且不停地流泪。妈妈终于发脾气了,一气之下把ipad没收了。本以为这样可以让儿子戒掉玩游戏的毛病,没想到小博竟然给姥姥打电话“告状”,然后得意洋洋地对妈妈说:“姥姥说了,您再不把ipad还给我,她就去给我买个新的!”

支招:

“成人都容易对电脑游戏上瘾,更何况孩子。如果宝宝对游戏比较上瘾,建议家长不要动怒,因为越是强行不让孩子玩游戏,孩子的逆反心理就会越强,甚至会影响亲子关系。”高歌今强调说。她认为,家长可以先肯定孩子的游戏才能,比如这样说:“妈妈真没想到,你玩游戏这么厉害啊!我和爸爸学了好久都没学会呢!”这时,孩子听了妈妈的表扬,肯定会非常兴奋。妈妈继续说:“宝宝玩游戏能过这么多关,肯定特别严格遵守游戏规则。妈妈相信你,不管是在游戏中,还是游戏外,都能做到遵守规定。小朋友每天玩游戏的时间也是有规定的,时间久了眼睛就会难受,脑子反应也会慢,过关会越来越困难。现在,我们就把电脑关上,歇歇眼睛吧!”当宝宝乖乖关上电脑时,妈妈还可以趁热打铁,给他讲些规则的重要性。

“伎俩”二:故意破坏玩具

“妈妈,我的玩具熊的小裙子破了,修不好了,您再给我买个新的吧!”4岁的萌萌对妈妈说。然而,妈妈接过玩具却发现,小裙子上的确是有条缝,可是破裂处很整齐,更像是用剪子剪的。

“是不是你故意剪坏的?然后还骗我?”妈妈质问道。“没有,它自己裂的,您爱信不信!”萌萌撅着小嘴,气鼓鼓地转身跑回了房间。

萌萌妈妈说,女儿不是第一次这样做了。之前,她还故意弄脏过鞋子、剪坏过衣服,然后让妈妈给她买新的。“真不知道她是怎么想出这个办法的。即便我当面戳穿她,她也毫不在乎。她觉得,反正已经坏了,你就得给我买新的。”萌萌妈妈无奈地说。

支招:

高歌今认为,面对孩子的破坏行为,家长首先不要急于下定论:他就是故意的!其实,有可能是好奇心使然,孩子想看看玩具的内部构造是什么,或者想自己给娃娃换件衣服。孩子之所以破坏一样东西,是因为他实在对它太感兴趣了,迫切地想要研究一下。面对这种情况,高歌今建议家长首先让孩子意识到破坏玩具的后果——有些玩具可能彻底坏了,再也修不好了,即便我给你买了新的,也不会和这件一模一样了。这样,孩子在想要动手破坏之前,就会仔细想一想,如果我不小心把它弄坏了,就再也没法玩了。其次,家长可以告诉孩子,我不可能在一周内给你买同样的玩具,我们干脆动手把它修好吧!这样一方面能够教会孩子珍惜,还可以锻炼他的动手能力,增进亲子感情。

“伎俩”三:坐山观虎斗

5岁的阳阳是个特别机灵的小男孩,平时在幼儿园的教学活动中,他总是反应最快,也是最调皮的一个。回到家,阳阳更是集众多宠爱于一身,六个大人围着他一个人转。

渐渐的,聪明的阳阳发现,自己的任何要求总能被满足,即便偶尔爸爸妈妈会拒绝,在爷爷奶奶那里也能得到满足。于是,他渐渐把姥姥姥爷和爷爷奶奶当成自己的“靠山”。犯错误了,他不等妈妈开口责备,先给爷爷打电话,因为他知道,只要爷爷一来电话,妈妈就不好意思说什么了;在幼儿园惹祸了,爸爸生气了教训他,他便在周末时向奶奶告状,奶奶听后,自然会生气地质问儿子为什么吓唬孩子;想要新玩具时,就分别告诉姥姥姥爷和爷爷奶奶,看他们谁买的最漂亮……就这样,六个大人被一个孩子耍得“团团转”,甚至有时还争吵不休。

支招:

“其实,孩子并不是要故意引起家长之间的矛盾,他只是在钻空子。”高园长认为,正是因为家庭成员之间没有良好有效的沟通,教育方法不一致,才导致孩子出现这种情况。作为家长,不管是老人还是年轻父母,在教育孩子时,应保持一致。父母们应该多个心眼儿,提前和老人做好沟通工作。这样,当孩子因为爸爸妈妈不能满足自己的要求而跑去哀求老人时,会发现无济于事。

忍耐,有时候是跟孩子沟通的最好方式


孩子们的天真无邪、童真趣味,我们这些做家长的是比不起的,他们生活无忧无虑,吃饱穿暖有玩具,只要不是危险性的活动或者物件,基本上家长都不会去阻止,通常具备这些条件,孩子就已经心满意足了。当然,再加上父母的陪伴那完全就是完美无瑕。

至于情绪,专家证实:每个人从出生开始都会有的,3周岁左右的孩子情绪表现最激烈,而家长每天也会因为一些工作或者生活方面的事情感到烦心,回到家看到孩子弄的乱七八糟,跟他讲道理他还不听,顿时火气就上来了,对孩子劈头盖脸就是一顿骂,而孩子想跟一天没见面的爸爸妈妈亲昵的兴致一下化为灰烬,可谓是得不偿失。

再说,孩子把家里弄的乱七八糟,那是因为他在敏感期的促使下尽可能的发挥,孩子不听你的劝慰,有时候是因为孩子一天没有见到爸爸妈妈了,想撒撒娇,这是正常的事情。当孩子的兴致被完全覆盖之后,随之而来的也是孩子的情绪发泄。

当情绪不好的时候,如果能在回家之前平复好,孩子在向你扑来的那一刻,你会觉得是那么的温暖。

当看到满屋子的玩具的时候,适当的夸一下孩子,并对孩子说帮助他一起整理好玩具箱,要记住,即使身体再累,也不要把负面情绪带给孩子。

千万不要跟孩子讲无所谓的道理,要明白怎样去引导孩子,看到他做的不对的时候,及时的去制止,并不会起到良好的效果,反而还会使孩子变本加厉。父母要做的是顺着孩子的意思去引导他们,如果他们还是不听劝的话,那么就可以适当的当孩子尝一下苦果,等尝到自己种下的苦果的时候,他就会明白其中的性质了。

父母的忍耐,有时候也是跟孩子沟通的最好的方式,只有调节好自己的情绪,才有可能去影响孩子,否则不仅不会让孩子有个好性格,还会影响他将来的为人处事,最重要的是影响家庭的和睦。

家园共育《常见的无效沟通方式》一文希望您能收藏!“幼儿教师教育网”是专门为给您提供教育孩子的方法而创建的网站。同时,yjs21.com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常见幼儿故事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