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整理了了关于幼儿语言教育论文《幼儿园绘本教学中的提问策略》,希望对幼儿学习有所帮助,仅供参考。
学龄前儿童正处于“读图”年龄段。图画书对孩子的视觉震撼比知识效果更为直接。图画书对儿童情感,想象力,灵敏度以及审美感的启迪,正是他们日后成功与快乐生活的
源泉 ,正是这样的背景“绘本阅读”悄悄的进入了我们视线。绘本阅读可以与大师对话,能尽情感受童年的精妙,分享和陶醉穿越时空跨越文化直抵心灵的温暖与感动,让孩子爱
看书、乐看书、会看书。以前,我们让幼儿阅读时,都是老师提出问题,幼儿思考回答,然后请幼儿讲述图意;或幼儿看图,教师边讲述图意,边让幼儿听着。其实,这不是幼儿
在阅读,而是老师在讲故事。
陶行知说得好:“发明千千问,起点在一问。”那么,如何在绘本阅读中激发幼儿探究的欲望呢?我想应该从绘本阅读的提问中着手,改变绘本阅读活动中提问教学的现状,
使提问更具魅力与艺术,更能激发幼儿的发散性思维,促进幼儿阅读概念的形成,引导幼儿主动从多角度、多方位思考问题,并引导幼儿真正有效地学会生存、学会学习。
一、当前幼儿园绘本阅读中提问现状分析
自从接触“绘本教学”以来,我发现孩子的观察、语言表达、看图讲述等能力都有了较全面的发展。教育学家告诉我们:幼儿的思维往往是从问题开始的,巧设提问可以激发
幼儿的兴趣,调动幼儿的积极性,把他们从某种抑制状态中激奋起来,激发他们想说的欲望。然而目前幼儿园阅读教学活动中提问的作用远远发挥不够,影响着幼儿学习兴趣和幼
儿回答问题的积极性。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视多提问为启发式教学
启发式教学的本质内涵是受教育者在教育者的启发诱导下,主动获取知识、发展智能、陶冶个性、形成完满人格的过程,其目的是构建和塑造受教育者的主体性,使他们爱学
、学会、会学。幼儿园阅读教学活动中的提问,具有启发作用,能较好地引导幼儿的学习兴趣,激发幼儿积极思考,因此,它也成为教师最常用的一种教学手段,但许多教师却简
单地把问答式教学等同于启发式教学,轻易地认为阅读教学活动中的提问就是启发式教学原则在教学中的运用,提问越多,越能够启发幼儿,不提问或少提问就是灌输,就是注入
式教学。因此,阅读教学活动中谈话的大部分时间是用在提出问题和回答问题或对问答的反应上。其实,教师提问过多,容易使自己的主导地位发生由主导变为主体,同时如果此
种状况长期下去,幼儿对教师会产生依赖,幼儿不愿意也无须动脑筋,最终会导致幼儿的问题意识的丧失。这就要求教师要正确认识提问的功效和作用,在阅读教学活动中正确对
待和运用提问这一手段,才有可能激发幼儿的积极性,进而提高功效。
(二)所提问题层次偏低
阅读教学活动中教师提问的目的是为了促使幼儿积极思考,但作为教师其自身也应该思考这样的问题,自己提出的问题是否真能激发幼儿的思考,在多大程度上激发了幼儿的
思考,这就涉及到何为“问题”的问题,因为不是所有的问题都能激发幼儿思考。
吉尔福特认为:“当你碰到不做进一步心理上的努力,就不能有效地应付的情况时,你就遇到了问题。……当你要组织别的信息项目或以新的方式运用已知的信息项目,以解
决问题时,你就碰到了问题。”可见,问题是个体所面临的不能用已有的知识直接加以处理的某种刺激情景,问题的构成包括两个基本条件:一是要做好心理上的努力,二是要运
用新的知识重新组合已有的知识。如果我们用吉尔福特的准则去衡量幼儿园阅读教学活动中教师所提出的问题,我们就会发现有很多所谓的问题其实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问题”,
如:是不是?对不对?好不好?等诸类问题,幼儿无须思考就能够直接用“是”或“不是”,“对”或“不对”,“好”或“不好”回答出来,缺乏置疑和认知冲突,以简单的集
体应答取代幼儿深入的思维活动,形成幼儿思维的虚假活泼。
(三)提问存在不平等状态
教学中的每一个幼儿都是平等的,他们应该享受平等参与阅读教学活动的权利和机会,教师也理应保证每一个幼儿的这种权利和机会,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幼儿的这种权利
和机会并没有得到真正的保障,教师提问喜欢用请“能干”的幼儿回答,用“能干”幼儿的思维代替全班幼儿的思维,一节课中有些幼儿获得了5-6次回答问题的机会,而40%以
上的幼儿没有获得一次机会。当然,在某些特殊情况下,为了顺利完成教学任务,教师可以倾向于能力强的幼儿。但如果经常出现这样的情况,那么,在阅读教学活动中就会忽略
能力一般的幼儿,使得教学提问中只有几个幼儿在参与,而其他的幼儿就会觉得教师关注的并不是自己,而是那些能力强的幼儿。我们在对其他教学活动中回答问题的调查中发现
:有相当多的幼儿,其实可以回答出教师所提问的内容,但是他们不愿意参与。问其原因,说是“不想说”,或曰“不敢说”,更有甚者说:“老师问题请××说”,由于教学活
动提问的不平等现象,使部分幼儿丧失了信心,成为教学活动中的“边缘人”,甚至脱离了教学活动,这样,教学活动的提问功效和作用必然受到消极影响。
二、提问在幼儿园绘本阅读中的意义
如何让幼儿在绘本阅读中“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积极应答”引导幼儿多角度地去理解绘本作品应是当前我园绘本阅读中急待解决的问题。
要解决当前幼儿园绘本阅读中提问设计存在的问题,我认为借助优秀绘本的力量改变提问的方法。
导读:如何让幼儿在绘本阅读中“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积极应答”引导幼儿多角度地去理解绘本作品应是当前我园绘本阅读中急待解决的问题。要解决当前幼儿园绘本阅读中提问设计存在的问题,我认为借助优秀绘本的力量改变提问的方法。
宁波市北仑区中心幼儿园:刘飞
学龄前儿童正处于“读图”年龄段。图画书对孩子的视觉震撼比知识效果更为直接。图画书对儿童情感,想象力,灵敏度以及审美感的启迪,正是他们日后成功与快乐生活的源泉,正是这样的背景“绘本阅读”悄悄的进入了我们视线。绘本阅读可以与大师对话,能尽情感受童年的精妙,分享和陶醉穿越时空跨越文化直抵心灵的温暖与感动,让孩子爱看书、乐看书、会看书。以前,我们让幼儿阅读时,都是老师提出问题,幼儿思考回答,然后请幼儿讲述图意;或幼儿看图,教师边讲述图意,边让幼儿听着。其实,这不是幼儿在阅读,而是老师在讲故事。
陶行知说得好:“发明千千问,起点在一问。”那么,如何在绘本阅读中激发幼儿探究的欲望呢?我想应该从绘本阅读的提问中着手,改变绘本阅读活动中提问教学的现状,使提问更具魅力与艺术,更能激发幼儿的发散性思维,促进幼儿阅读概念的形成,引导幼儿主动从多角度、多方位思考问题,并引导幼儿真正有效地学会生存、学会学习。
一、当前幼儿园绘本阅读中提问现状分析
自从接触“绘本教学”以来,我发现孩子的观察、语言表达、看图讲述等能力都有了较全面的发展。教育学家告诉我们:幼儿的思维往往是从问题开始的,巧设提问可以激发幼儿的兴趣,调动幼儿的积极性,把他们从某种抑制状态中激奋起来,激发他们想说的欲望。然而目前幼儿园阅读教学活动中提问的作用远远发挥不够,影响着幼儿学习兴趣和幼儿回答问题的积极性。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视多提问为启发式教学
启发式教学的本质内涵是受教育者在教育者的启发诱导下,主动获取知识、发展智能、陶冶个性、形成完满人格的过程,其目的是构建和塑造受教育者的主体性,使他们爱学、学会、会学。幼儿园阅读教学活动中的提问,具有启发作用,能较好地引导幼儿的学习兴趣,激发幼儿积极思考,因此,它也成为教师最常用的一种教学手段,但许多教师却简单地把问答式教学等同于启发式教学,轻易地认为阅读教学活动中的提问就是启发式教学原则在教学中的运用,提问越多,越能够启发幼儿,不提问或少提问就是灌输,就是注入式教学。因此,阅读教学活动中谈话的大部分时间是用在提出问题和回答问题或对问答的反应上。其实,教师提问过多,容易使自己的主导地位发生由主导变为主体,同时如果此种状况长期下去,幼儿对教师会产生依赖,幼儿不愿意也无须动脑筋,最终会导致幼儿的问题意识的丧失。这就要求教师要正确认识提问的功效和作用,在阅读教学活动中正确对待和运用提问这一手段,才有可能激发幼儿的积极性,进而提高功效。
(二)所提问题层次偏低
阅读教学活动中教师提问的目的是为了促使幼儿积极思考,但作为教师其自身也应该思考这样的问题,自己提出的问题是否真能激发幼儿的思考,在多大程度上激发了幼儿的思考,这就涉及到何为“问题”的问题,因为不是所有的问题都能激发幼儿思考。
吉尔福特认为:“当你碰到不做进一步心理上的努力,就不能有效地应付的情况时,你就遇到了问题。……当你要组织别的信息项目或以新的方式运用已知的信息项目,以解决问题时,你就碰到了问题。”可见,问题是个体所面临的不能用已有的知识直接加以处理的某种刺激情景,问题的构成包括两个基本条件:一是要做好心理上的努力,二是要运用新的知识重新组合已有的知识。如果我们用吉尔福特的准则去衡量幼儿园阅读教学活动中教师所提出的问题,我们就会发现有很多所谓的问题其实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问题”,如:是不是?对不对?好不好?等诸类问题,幼儿无须思考就能够直接用“是”或“不是”,“对”或“不对”,“好”或“不好”回答出来,缺乏置疑和认知冲突,以简单的集体应答取代幼儿深入的思维活动,形成幼儿思维的虚假活泼。
(三)提问存在不平等状态
教学中的每一个幼儿都是平等的,他们应该享受平等参与阅读教学活动的权利和机会,教师也理应保证每一个幼儿的这种权利和机会,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幼儿的这种权利和机会并没有得到真正的保障,教师提问喜欢用请“能干”的幼儿回答,用“能干”幼儿的思维代替全班幼儿的思维,一节课中有些幼儿获得了5-6次回答问题的机会,而40%以上的幼儿没有获得一次机会。当然,在某些特殊情况下,为了顺利完成教学任务,教师可以倾向于能力强的幼儿。但如果经常出现这样的情况,那么,在阅读教学活动中就会忽略能力一般的幼儿,使得教学提问中只有几个幼儿在参与,而其他的幼儿就会觉得教师关注的并不是自己,而是那些能力强的幼儿。我们在对其他教学活动中回答问题的调查中发现:有相当多的幼儿,其实可以回答出教师所提问的内容,但是他们不愿意参与。问其原因,说是“不想说”,或曰“不敢说”,更有甚者说:“老师问题请××说”,由于教学活动提问的不平等现象,使部分幼儿丧失了信心,成为教学活动中的“边缘人”,甚至脱离了教学活动,这样,教学活动的提问功效和作用必然受到消极影响。
二、提问在幼儿园绘本阅读中的意义
如何让幼儿在绘本阅读中“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积极应答”引导幼儿多角度地去理解绘本作品应是当前我园绘本阅读中急待解决的问题。要解决当前幼儿园绘本阅读中提问设计存在的问题,我认为借助优秀绘本的力量改变提问的方法。
(一)猜想式提问让幼儿想说
优秀的绘本作品都配合漂亮的图画,通常幼儿都会被故事中的图画所吸引,教师可以借机请幼儿猜想故事中重要的物品等,幼儿的思维会马上被调动起来,幼儿会通过观察图片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分析、综合、寻求最佳答案。这样的问题能使幼儿积极动脑,能加深幼儿对故事内容的理解,有利于孩子大胆主动地发言,增强参与的意识和自信心。充分提高幼儿的创造思维能力。
(二)开放式提问让幼儿敢说
幼儿绘本阅读活动中的提问要讲究开放性。这是一种引导幼儿整体把握所学内容的提问。在绘本阅读中,教学的提问要把握幼儿感兴趣的话题引导幼儿展开讨论,让幼儿运用符合他们思维特点的表达方式为中介去表达自己的感受、意愿、思想。从而体现提问的开放而不封闭,也就是变单一的问题为多样性的问题。在以往的阅读活动中,教师讲完故事后,总是会问幼儿这样的一些问题:“故事题目叫什么名字?故事里有谁?故事讲了一件什么事、说明了什么道理?”这一问题,可能有多种语言描述,答案只有一个。但问法不同,能使幼儿学会多种疑问方式,从多种角度了解事物,那么教师的提问就要将“怎么说的、怎么做的”改成“会说些什么、可能怎么做?”等。虽然只是用词的不同,但没有固定的答案不局于故事原文,幼儿敢说,不怕说错,能让幼儿多发表自己的见解。
(三)递进式提问让幼儿喜欢说
这是一种循序渐进、逐层深入的提问方式,要重培养幼儿思维逻辑性,增强思维活动的密度和深度并形成完整的语言。对幼儿有一定的挑战性。由浅入深的提问,不仅开阔幼儿的思路还有助于提高幼儿对语言的组织能力和连贯表达能力。而不能设计一些过于简单、琐碎,缺乏思维价值的问题,如“是不是?”“对不对?”“好不好?”这些问题幼儿不用思考,答案可以脱口而出,表面上看,气氛活跃,但实际效果,不但激发不了幼儿思维的积极性,反而培养了他们思维的惰性。要推陈出新,形式多样,不要只求准答案式的提问。
三、绘本教学中的提问策略
(一)提问的设计
提问要讲究层次性。如针对图画可以设计三个层次的提问:第一层次——观察画面,描述画面;第二层次——理解画面,进行画面外的想象,引导幼儿发现前后画面的联系;第三层次——不仅对画面进行详细连贯描述,而且注重对其中的因果关系做出判断与分析。根据故事特点设计提问。以故事、人物情节为发展线索的,可以设计一些推理性提问,着重培养幼儿通过观图画和认识画面各种事物的变化与联系来推测故事情节的发展。当出现故事发展的高潮时,可以设计一些假设性、创造性的提问,以发展幼儿的创造力和提高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以生活现象为主、图画内容之间是平行性的,可以设计一些综合性的提问来拓展话题。当故事中蕴涵着道德评判标准的,可以在读完故事后设计一些评价性提问,以挖掘图书中的教育价值。
(二)提问的组织
有了精心设计的提问还不够,关键还在于组织阅读活动的过程中,教师能否根据幼儿的学习情况进行有效的组织和引导。
提问应面向全体幼儿。教师应在调动全体幼儿集中注意力后紧接着提出问题,以便全体幼儿都能认真思考。应根据幼儿的认知心理特点,指导幼儿抓住画面的整体特征,让幼儿从整体上感知、了解画意,然后再引导幼儿抓住重点特征仔细地观察图画,在此基础上引导幼儿了解图画中每件事物之间、每幅图画之间的关系以及图中事物与全图之间、单幅图画与整幅图画之间的联系。此外,在引导幼儿观察图画的过程中,要注意激发幼儿的想象,使其思维活跃起来。
不同难易程度的问题要由不同发展水平的幼儿来回答。如,描述性提问一般采用集体回答或是由发展水平居下的幼儿回答。当幼儿回答得较为发散时,老师可以用手势提示幼儿举手一个一个地来表达。分析性的提问一般由发展水平居中的幼儿回答,综合、评价性的问题则由发展水平居上的幼儿回答。
对幼儿的回答给予积极引导和总结评价。教师提问后,要注意运用恰当的表情“反馈”幼儿的回答,鼓励幼儿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总结评价时,则应注意肯定或否定性评价用语的恰当运用:否定时不应全盘否定,要注意给幼儿以鼓励;肯定和表扬时则要注意启发幼儿进一步思考,调动幼儿往下学习的愿望。
对绘本教学中教师教学智慧的思考
教学智慧在《教育大辞典》中被定义为:“教师面临复杂教学情境所表现的一种敏感、迅速、准确的判断能力。教学智慧对于教师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与价值,拥有教学智慧有助于教师提升教学专业能力,有助于教师实现教学自由、自主的状态,更有助于教师感受教学生活的幸福。它应该成为每一位教师终身追求的专业理想与境界。下面将结合自身早期绘本教学实践,谈谈对教师如何运用教学智慧进行智慧教学的思考。
一、教学设计的智慧
教学智慧可以说是在处理教学问题时的一种机智、技巧。但它又不仅仅是一种教学技能,教学智慧是一种实践性智慧,其践行本身就是目的。从早期绘本教学的角度来说,首先,教师的教学智慧体现在对教学活动的设计方面。
(一)教材分析——判断教学的价值
绘本是用图画与文字共同叙述一个完整的故事。有的夸张幽默,有的柔美细致,有的温馨感人,有的富有哲理……如何把握绘本的主流价值,使其更有益于幼儿的长远发展,则需要教师有对绘本价值判断的智慧。
1.了解绘本显性信息,读懂绘本。
读懂绘本结构。每一本图画书都有一定的结构,比如封面、扉页、正文、封底等,从头到尾蕴含着丰富的信息,隐藏着许多“神秘”。
封面。拿到一本图画书,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封面。一般封面上有绘本的题目、作者名、译者名、出版社名等等。
扉页。在环衬之后,正文之前的那一页就是扉页,上面除了书名、作者译者等,还有图画。别小看了正文前的这些内容,仔细阅读,你就会发现这些扉页中同样也凝聚了绘者的巧妙心思,蕴含了丰富的教育价值。
正文。这是绘本的重点部分,这里包括了绘本的两大要素:图画和文字。正文内容决定了这本绘本的种类,有的是故事,有的是散文,有的是诗歌,有的是科普知识等等。
封底。一本书的最后一页。阅读从一本书的封面开始进入,合上图画书,我们的阅读就结束了吗?有时是这样,有时不是这样,有的绘本封底上还有图画,有的图画是这个故事的延续。
2.挖掘绘本隐性价值,读透绘本。
对于一些包涵文化象征和隐喻意义的图画书,教师在对它的内容、形式读懂的基础上,还要对绘本的文字和图画进一步深入分析,挖掘隐藏在绘本中的内涵,解读它内在的价值。
文字通常是表达内容的常用手段。的确,通过文字,我们可以非常清楚地了解这本绘本主要讲了什么,特别是一些文学类的绘本,有可能是故事、散文或者诗歌,不同的体裁有不同的特点,那么,老师需要针对不同体裁的内容仔细分析,反复诵读。对文字的解读光靠一遍两遍还是不够的,需要教师几遍甚至几十遍的反复阅读,才能发现它的节奏、韵律、段落和隐藏在后面的思想和情感。
图画书像是一串珍珠项链,图画是珍珠,文字是串起珍珠的细线,细线没有珍珠不能美丽。绘本的绘画风格各不相同,教师在进行绘本活动设计时,应尽可能引导幼儿在认识图画书艺术构成和特点的基础上进行,帮助幼儿积累阅读经验,最大限度地实现图画书的艺术鉴赏,从中获得审美愉悦并提升审美能力。
(二)选择角度——重视幼儿的发展
曾听过许多教育专家说过这样一句话: “对儿童的认识和发现,是教育的大智慧。” 一个好的绘本教学设计,智慧教师除了要站在自己的角度来分析绘本,挖掘绘本价值,清楚地知道什么样的内容是有意义的,还要站在幼儿的角度,准确解读班级幼儿的发展水平和年龄特点,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设计活动,用好绘本。
比如,俄国安德鲁?乌萨托夫的绘本《方格子老虎》,讲述的是在一个老虎家庭里,一只小老虎出生了,小老虎刚出生时身上是没有花纹的,必须要爸爸妈妈帮忙画上黑色的条纹。爸爸想让儿子成为与众不同的老虎,它想画上竖条纹,而妈妈认为自己的儿子本来就是独一无二的,没必要在花纹上与众不同,坚持要画横条纹。双方谁也不愿意让步,吵了起来。小老虎看到爸爸妈妈为自己吵架,想了一个好办法:在自己身上画上了竖的,又有横的条纹,成为了一只方格子老虎。这是一则幽默、感人的故事:爸爸妈妈爱自己的孩子,为它忙前忙后,同时还寄予了很高的期望。小老虎用它善良而纯真的本性,融合了周围世界的矛盾,使其变得和谐,充满温暖与爱。同时这也是一个耐人寻味的故事:父母对孩子的期望被具象化为各种条纹,这些条纹本来是属于孩子自身的特征,却被装在不同的罐子里,在商店里统一出售,讽刺了父母对孩子教育与期望的商业性、功利性,但是对于幼儿园的孩子来讲,还不能理解故事背后这一深层次的含义。所以,教师如果要选用这一绘本组织教学的话,除了要充分解读绘本,还要站在幼儿的角度来选择合适的切入点,制定适宜的教学目标。
(三)精心设计——关注细节的处理
细节虽然不是决定成败的唯一因素,但能起到关键作用。绘本教学活动的设计,教师需要精心预设,充分准备。只有把能够考虑到的问题都考虑到,把能够估计到的情况都估计到,在教学活动中才能灵活应对、游刃有余。
还是以绘本教学《方格子老虎》为例,其活动目标之一是引导幼儿学习观察画面的方法和清楚连贯地讲述。教师在引导幼儿理解小老虎方格子的由来部分,要求幼儿能仔细观察画面,看懂画面内容并讲述。虎爸爸虎妈妈争吵的几幅画面,教师采用了多种呈现方法:第一次是连续播放让幼儿整体感受,虎爸爸虎妈妈在干什么?第二次再次播放然后整体呈现,帮助幼儿整体观察讲述。第三次放大细节,引导幼儿重点观察,帮助幼儿理解讲述。在最后一幅画面出示时,教师则采用了这样的提问:“有一天傍晚,小老虎像往常一样出去散步,谁来接着讲下去?”引导幼儿观察画面,清楚完整地讲述。以上设计充分显示了该教师对细节的关注,特别是在出示画面的部分,教师采用三种不同的呈现方法,首先能激起幼儿继续观察画面的兴趣,另外,通过连续播放、整体呈现、细节放大的画面处理,能帮助幼儿完整、清晰、正确地表达,为其引导幼儿学习观察画面的方法和清楚连贯的讲述能力的目标服务。
二、教学互动的智慧
教学活动既是一种科学活动,必须符合一些教学活动的必然规律,同时又是一种艺术活动,蕴藏着丰富的人文性和偶然性,是教师与学生积极产生共鸣的伟大旋律。而教学智慧是和教学的人文性、教学的情境性紧密联系的。教学智慧除了要体现在活动的前期设计环节中,在绘本教学活动的实践中,更能迸发出智慧的火花。
(一)无事生非——制造矛盾,引发互动的生动性
《儿童的一百种语言》一书中有一句“接过孩子抛来的球”,这句话表达了师幼关系间的深刻含义。但是,在绘本教学活动中,有时可能会出现“互而不动”的现象,遇到这种情况时,则需要教师根据活动预设和教学现场,挑起一些问题,制造一些矛盾,引发互动。
比如在绘本《小老鼠和大老虎》活动开始时,老师问:“大家都知道小老鼠和大老虎吧?它们长什么样啊?”幼儿都说知道,小老鼠小小的,老虎大大的。这是孩子已有的经验。随后,老师问:“如果他们两个在一起会发生什么事情呢?”对教师挑起的这个问题,幼儿很感兴趣,纷纷猜测着,有的认为小老鼠可能会被大老虎吃掉,有的认为大老虎会欺负小老鼠。这时,老师根据幼儿的回答反馈说:“听出来了,它们关系不好。”同时又话锋一转:“这儿也有一只小老鼠和大老虎,它们却是一对好朋友。” 这时老师出示小老鼠和大老虎勾肩搭背的画面。还比如绘本《逃家小兔》,在黑白的画面中穿插8幅彩页。在组织这个活动时,老师就紧紧抓住这8幅彩图,采用了详略不同的处理方法,引导孩子观察、思考、讲述。其中第一张彩图讲的是小兔子变成了溪里的小鳟鱼,兔妈妈变成了捕鱼人最终找到了小兔子。在幼儿已基本理解了图片内容的时候,老师提了这样一个问题:“一般捕鱼的人会用鱼钩来钓鱼,兔妈妈是用什么来捕鱼的?”幼儿和其他听课的老师本来都没在意,经过这一问,仔细一看,发现兔妈妈的钓鱼竿上竟然拴着一个胡萝卜!是啊,兔妈妈这位捕鱼人为什么要用胡萝卜呢?
浅谈绘本阅读中幼儿能力的发展
摘要:
近年来早期阅读已是我国幼教界逐步受到重视的一个新课题,《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也明确地把幼儿的早期阅读方面的要求纳入语言教育的目标体系,提出要"培养幼儿对生活中常见的简单标记和文字符号的兴趣;利用图书、绘画和其他多种方式,引发幼儿对书籍、阅读和书写的兴趣,培养前阅读和前书写技能。那怎样在学前期让孩子们爱上早期阅读呢?我认为绘本文学是比较符合幼儿年龄特点的早期阅读材料。绘本文学图文并茂,绘本与我们一般意义上认为的配图文字书不同,它不同于连环画,更不是动漫书,其显著特点是:在绘本中,图画不是对文字的解释,而有着自己独立的价值,优秀的儿童绘本是美术、文学、教育三者独特完美的结合。
关键词:绘本阅读??能力发展?图文并茂
绘本是图画和文字共同主演的一部电影,绘本的图画唯美,充满情感;绘本的文字优美,充满旋律;绘本的故事新奇,充满幻想;图画和文字共同表现一个主题,互相交织着构成一个连续完整的视觉影像。绘本作为学前儿童"人生的第一本书",在幼儿园和家庭中广泛使用,是幼儿学习的重要形式,对幼儿发展具有独特的本体价值和教育价值。绘本阅读作为早期阅读的一种,在幼儿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世界学前教育组织(OMEP)1997年国际会议主题即"儿童与书",认为早期阅读是使幼儿获得口语,使用书面语言的物质基础,能提高读写技能,提高文化背景,扩展见识,使幼儿处于丰富的智力环境中,并激发其想象力和思维能力,促进幼儿情感和社会化的发展。
一、绘本阅读促进幼儿观察力的发展
观察是幼儿进入绘本阅读的钥匙,通过观察,认识故事中的角色;通过观察,了解角色的心理活动;通过观察,了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及环境,把握故事情节及发展线索;通过观察,发现隐匿在画面中的细节和难以用语言述说的精彩纷呈的世界。观察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比较持久的知觉过程。一个人的观察受到系统的训练和培养练就逐渐形成为稳定的、经常的个性品质--观察力,而绘本阅读正是培养观察力的重要途径。
阅读绘本的乐趣有很大一部分来源于发现了图画信息的有意义元素,他们不是纯粹提供一种感官上的乐趣,而是有助于儿童对故事内容的理解,正因为如此才使得图画书成为有别于其他形式的视觉艺术。当看到了《一只与众不同的乌鸦》的题目后,一名幼儿立刻指着那只乌鸦说:"是它,是指它,因为就它是彩色的!"因此绘本阅读有助于提高观察的目的性、观察的持续性、观察的细致性、观察的概括性。
绘本生动的画面,能引发幼儿主动观察、认真观察、深入观察。如《逃家小兔》这本书,主要以两张黑白画面和一张跨页的彩色相间构成,前者配以文字,后者没有文字和对白,但形象地展示了兔妈妈和兔宝宝那种温馨的情感,文字与黑白画面紧密结合,小兔说"如果你来追我,我就要变成溪里的小鳟鱼,游得远远的",妈妈说"如果你变成小鳟鱼,我变成捕鱼的人去抓你"。接着的彩页马上形象地展示了兔妈妈用萝卜钓小兔这条"小鱼"。这样的图画与文字的结合,深深地吸引住了孩子们的眼球,孩子们的观察力被这么拟人化的展示充分的调动起来,在不知不觉中提高幼儿观察的目的性、观察的持续性。
二、绘本阅读能促进幼儿语言能力发展
绘本阅读对语言发展的作用,一直是国内外研究的热点,也是普遍认同的图画书阅读的最大价值。喜欢阅读、有丰富的早期阅读经验的幼儿在语言表达的词汇量、流畅性、积极性、以及听的能力方面都明显优于不喜欢或者缺乏阅读经验的儿童。主要表现在:
1、理解水平较高
心理研究表明,3岁左右,儿童开始对故事产生兴趣并能够理解了,即孩子可以理解语句和语句之间的关联、关系,把这种关联、关系作为一个整体来理解。这种经验既是阅读绘本的基础。处于动作思维向具体形象思维过渡阶段的幼儿,借助图画的支持,逐渐学会把零零碎碎的语言和形象联系起来而体验到一个整体的奇妙的世界,这种经验、理解力和想象力,是幼儿发展语言不可缺少的,在这方面的丰富体验,是幼儿日后把自己的经验和印象置换成"东西"--语言,并运用它形象化地进行表达的能力的基础。
2、词汇更丰富
对于社会的人来说,词汇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所不可缺少的东西。同时,对于刚处于社会化阶段、语言发展尚不成熟的幼儿来说,词汇也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也许,一个小班幼儿在妈妈来接他回家的路上经常会听到"今天在幼儿园过的开心吗?"之类的话语,也许幼儿也会回答"我今天非常高兴"。但是,"开心"、"高兴"等词语对于幼儿来说,可能只是一些抽象的东西。如果不用一些具体形象的方法让幼儿理解这些词,幼儿就便会很难掌握这些词,也不会很好地在合适的时候将这种情感表达出来。而在与幼儿的相互作用中,成人也较难以完全儿童化的方式去向儿童展示这种情感。然而绘本却以其形象的图像以及一些简单而生动的词汇可以向幼儿传达讯息。例如,绘本《生气汤》,图画是建立起幼儿认知和词汇的桥梁。透过形象生动的图画表象,结合词语的表达,幼儿初步了解了"不如意"、"横冲直撞"、"吼""呲牙咧嘴"等词汇表达的意蕴。同时,借助文字以及有时是夸张而形象的图画,幼儿也深刻地体会到了"生气"这种情绪的种种表现方式。
3、语言表达更流畅
在阅读绘本的过程中,幼儿很自然地会就画面内容发表自己的看法,并和同伴进行讨论。而且在倾听的过程中,有了丰富的体验,积累了大量的素材,他们就能更流利的表达自己的看法。我曾让许多幼儿给我们讲故事,一些不爱读书的孩子回答我们:"我不会讲因为我不认字。"或者说得很简单:"就是一个爸爸,特别棒",而非常爱读书的朱宇鑫在听完《我爸爸》后给我讲:爸爸一天到晚穿着一件长长的睡衣,他不怕狼,一跳就可以跳过月亮,吃得像马一样多,游得像鱼一样灵活……但爸爸很爱我。"
三、绘本阅读促进幼儿想象力的发展
优秀的绘本能给幼儿提供无限的想象空间,而包含了幼儿丰富想象的绘本更是拓展了原有作品的内涵,使其变得更加丰满。
1、根据题目或封面,大胆预测故事的可能。
无论什么书,封面都是最先映入读者眼帘的,而在阅读前让孩子对故事进行猜测会激起孩子强烈的阅读欲望。比如绘本《逃家小兔》的封面,是一对在草丛中互相对视的母子兔,当请中班幼儿猜测这本书可能会讲些什么时,小朋友的想象真是五花八门:"兔妈妈在和兔宝宝说悄悄话!""它们可能在说这里的草可真好吃!""兔妈妈肯定在告诉兔宝宝当心大灰狼!""她们是不是在这里等谁呀?"……幼儿根据画面的预测大大出乎了我的意料,这么幅图片竟然会有这么多的想象空间,虽然此时的想象漫无边际,但幼儿能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及其以往文学作品的经验大胆地想象着。
2、调用生活经验,合理地设疑想象。
调用生活经验,意在培养幼儿大胆质疑、猜想、预测等主动学习的能力。同时也能帮助教师了解幼儿的实际水平和已有的生活经验,为更好的阅读绘本奠定扎实的基础。当我宣布故事题目,请幼儿说说有关于这个故事题目有什么想知道的,孩子们的问题集中在了"为什么小兔会逃跑?在逃跑的过程中会遇到什么事情?"当我把问题抛还给孩子们解决时,他们的积极性更加高了,但由于经验的局限,回答还是比较集中,媛媛:"这应该是只调皮的小兔,老喜欢玩咯!"悦悦:"妈妈让它弹钢琴,它不想就逃了!"朵朵:"它肯定会遇上大灰狼,幸亏有兔妈妈帮助!"这话一出,马上引起了大伙的共鸣,大家都奔着这个主题展开讨论了,茜茜:"对呀!说不定大象伯伯也会来救小兔的!"悦悦:"小兔钻进树洞,大灰狼就吃不到它了!"……大家展开热烈的讨论。
3、迁移各种经验,施展合理的联想。
幼儿在看一本书时,不仅会联想到现实的生活、其他的文学作品、还会把自己想象成这个作品中喜欢的角色,这就是幼儿的年龄特征所引发的。当幼儿在阅读了前《逃家小兔》前两幅图后想象如果自己是小兔会逃到哪里去时,孩子们好像自己真的是那只调皮的兔宝宝,边比划动作边说出自己的想法,孩子们陶醉在自己想象的世界里,享受着作品所引发的快乐。这些想象的内容让绘本阅读不仅仅只局限在绘本本身,而是使得绘本阅读更加丰满、更加立体。
抓住绘本阅读主问题设计的有效点
什么是主问题?就是从教学内容整体的角度或幼儿的整体参与性上引发思考、讨论、理解、探究的“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重要问题。在日常绘本教学主问题的设计原则中,要把握绘本的特质、紧扣教学的重难点、时时处处为幼儿着想,把自己的阅读思路转化为幼儿的阅读过程,把自己的阅读感悟转化为幼儿的内化体会。根据以往的经验和绘本教学的指引目标,我将从情景性问题、开放性问题、立体性问题、重难点问题等几个典型的主问题入手,抓住问题的有效点,激活绘本、激活幼儿,引发幼儿主动感受、表达、探究、学习,让幼儿学会阅读,欢阅读。
一、追寻情景性问题的互动对话
情境性问题就是利用绘本的画面场景设计有效提问,把幼儿带人绘本情境中,使幼儿身临其境,从而兴趣盎然地进入角色进行绘本阅读。然而很多教师的提问只关注画面上“有什么,他们在干什么,接着又发生了什么事”,侧重讲故事的过程,并且把一页页的画面割裂了,很少从画面的细节观察联系到故事的整个情节发展,幼儿的思绪前后得不到呼应,情感的发展没有一个持续渐进的体验过程。这样的情景性问题设计虽然能带动幼儿阅读完整个故事,但是忽视了人物内心活动的解析,忽略了绘本教学的互动过程,大多数的时间里幼儿处于被动了解绘本故事的状态,不利于幼儿的思维拓展和内部情感的激发。
教师首先需多角度分析绘本原著中的主流价值突破点,特别是激发隐含在画面中的场景性内部语言。例如《鼠小弟的小背心》,当小动物把鼠小弟的背心撑大了以后.鼠小弟拖着长长的背心伤心地走了。我设计了这样的情景提问:“大伙儿安静得不敢抬起头来。突然,好像听到了大伙儿的一阵吵闹声.他们在吵些什么呢?”
一个“吵”字,激起了幼儿们强烈的在场感,他们认为小动物们都在相互责怪:“都是大象惹的祸,要是大象不试穿鼠小弟的衣服,就不会那么糟糕了。”“不对不对,狮子也不能试穿。”“哎呀,谁叫你们都不动脑筋呀。”“别吵了,还是想想办法吧……”最后,大家意见一致,都纷纷想起了解决“小背心”的策略。这为故事的良好结局埋下伏笔。这种互动式情境性问题的创设为幼儿的顺利阅读“铺路架桥”,为幼儿的有效阅读“添柴加薪”,为幼儿学会阅读“引路”。
二、追寻开放性提问的有效平衡
每个人对文本的理解是不一样的。作为教师我们也应该尊重幼儿的体验,在要求幼儿表现对文本的理解时不能只有一把标尺。因此,在绘本阅读中,教师常常会使用开放性提问,但是如何把握开放性问题的平衡有效呢,教师要善于把握问题关键的价值取向,在尊重幼儿独特体验时,当幼儿偏离正确的价值观时,教师要及时介入跟进提问。
中班绘本《一根羽毛也不能动》当“鹅就快被狐狸放进锅里”,教师问:“到了这个时候,你们觉得鸭子会动吗?”在选择动与不动之间.幼儿们各有自己的想法和理由,为幼儿创设了“畅说、可以说”的机会。当教师问到“那谁是最后的冠军呢?”“是鹅!”幼儿们很爽快地回答着,因为他们觉得谁遵守了规则谁就是赢了。幼儿的经验和思考角度的不同,很容易偏离教育的价值方向,在“生命”和“比赛规则”之间,他们选择了后者。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我立即根据动态生成的即时情景组织幼儿讨论:“如果你是他们,你会选择动还是不动呢?这两者的后果又会怎样?”“后果的设想”让幼儿们惊骇,“生命”的字眼渐渐扩大,和生命相比,比赛和冠军还重要吗,幼儿的价值观得到了改变。
在教学实践中,既要尊重幼儿对文本理解的差异性,又要注意适时引导,在尊重幼儿独特体验与教师文本价值引导之间,就要寻求一种平衡,精心设计提问,让独特体验与价值引导在有效提问中协调发展。
绘本《好吃的水果》是“幸福的种子”系列绘本中的一本。绘本介绍了好多好多水果,草莓、苹果、西瓜、猕猴桃、香蕉、葡萄、橙、木瓜、水蜜桃、菠萝、杨桃、柿子、樱桃。从水果的剖面、果肉、种子以及生长的地方等让我们全方位地了解了各种各样好吃的水果。
我们结合闻书香活动,围绕绘本《好吃的水果》开展了一系列的活动。第一课时的绘本阅读活动,利用绘本大书以及ppt,尝试用简单词汇说出常见水果的名称、颜色、形状等。在绘本阅读中感受自主阅读的快乐。活动第二课时,在进一步熟悉绘本的基础上,了解水果的种子和生长地,对水果有更多的认识。开展了延伸活动,水果涂色。
活动进行到第三课时,主要还是进一步熟悉绘本,巩固对某些水果特征的感知,加入了猜谜的形式,初步感受猜谜的快乐。活动以谜语的形式开展活动,孩子们可能是第一次接触谜语,但是孩子们还是很乐意参与到活动中,积极性很高。当孩子们猜对一个谜语,揭晓答案的时候孩子们显得异常兴奋,得到小贴纸的孩子也很开心。在绘本中找一找谜语中的水果对已经对绘本很熟悉的孩子们来说显得较为简单。但孩子们依然兴趣盎然,在寻找到答案的那一瞬间,充满了喜悦之情。
绘本《好吃的水果》的活动还远不止这些,还有无限次的课时,可以与我们的主题系列活动《好吃的水果》相结合。制作水果沙拉,体验更多参与动手的快乐;亲子制作水果娃娃,感受浓浓的亲子之情;游戏水果拼图、水果印泥,锻炼小手的本领……
一本好的绘本,不仅仅局限于一个故事,它能渗透于任何一个方面,带给我们的也不仅仅是学到了什么,而是感受到了阅读的快乐,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
幼儿园绘本教学的价值与实施策略
[摘要]绘本教学为幼儿提供了一种认识世界的视角,也是社会、语言、认知、情感、艺术领域的教育相互渗透、整合的一种有效途径,对幼儿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幼儿园绘本教学中,要注意选择适合的绘本教材,注重绘本教学的科学性与合理性。绘本教学的实施首先要确定教学活动目标,然后根据绘本的特点选择适宜的教学方法,并要注重绘本教学中的细节设计。
[关键词]绘本;绘本教学;教学策略
一、绘本与幼儿园绘本教学的价值
绘本是儿童文学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其主要阅读对象是学龄前后的幼儿。在儿童绘本中,每张图像都会说话,图与图之间呈现独特的叙事关系,儿童得以由直觉进入绘本的世界,自然流畅地听故事。儿童绘本画家在创作时,除图像要贴近儿童的世界外,还必须重视美感呈现。一般来说,绘本里面的文字并不是写给幼儿看的,而是让他们听的。绘本的图像和文字韵含默契,能让儿童在轻松愉快中进行阅读是优秀绘本的重要标志。近年来,随着教学方式与教学内容的多元化,以及国内外绘本质量的快速提高,绘本已经大量进人了幼儿园的教育现场,作为早期阅读教育中的独特读物,已受到越来越多幼儿园教师和孩子们的喜爱。[1]绘本教学逐渐成为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的一部分。
对于幼儿来说,绘本教学活动能够为他们提供一种认识世界的独特视角,同时绘本教学也是社会、语言、认知、情感、艺术领域教育相互渗透、整合的一种有效途径。具体而言,幼儿园绘本教学的意义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培养孩子的语言涵养。绘本的语言朴实无华,简洁明朗,并且易于阅读,能够潜移默化地提高孩子的语言涵养;2.增加对孩子的审美熏陶。绘本中的绘画多半都是专业插图画家的作品,他们采取各种绘画工具与材料,创造出与故事同步传达的画面。孩子在阅读过程中不仅享受着故事,也得到美的熏陶;3.给予孩子生活的启迪。绘本常常将生活的哲理和深刻的道理,通过有趣的故事和好看的画面传达给孩子,虽然精短,但是含义无穷,使孩子的种种愿望在愉快的阅读中都得到了虚拟的满足;4.滋养孩子的情感。绘本阅读使得幼儿与故事本身直接对话,让幼儿心灵得到净化,并且与生活对话可以陶冶孩子的身心,促使孩子形成积极向上的情感,学会关心、分享、坚韧、勇敢,能够启迪幼儿生活的智慧;5.激活孩子的思维。想象力和创造力是通过直接和间接的体验获得的,体验越丰富,想象力越丰富,造型优美、色彩艳丽的绘本为幼儿提供了很好的视觉体验,能够充分激发幼儿的想象力与创造力;6.开拓孩子的视野。绘本能让幼儿正确地认识世界,拓宽眼界,丰富经验,激活孩子的求知欲望,学习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方式。
二、幼儿园绘本教学中要注意的问题
(一)选择适合的绘本
“幼儿绘画是展现孩子丰富内心世界的窗口、抒发情感的渠道、思维活动的载体、童趣故事的图示”,[2]所以在绘本的选择上,需要幼儿园教师多从幼童心理人手考虑,寻找与幼儿绘画趣味相近的绘本,选择适合幼儿不同年龄段与智力发展的绘本,故事内容要兼具趣味性、知识性与观赏性。另外,只要条件允许,还是应该多选择一些优秀的经典绘本,这样才能够保证绘本的故事性、画面的人物造型、色彩以及构图都经得住严格的推敲。
(二)注重绘本教学的科学性与合理性
绘本教学应兼顾趣味性、知识性与观赏性,这就要求开展绘本教学的教师必须从科学性与合理性出发,对绘本的选择要更加严谨,并且应该从各个角度出发进行多方位审视,使绘本教学活动始终贯穿理性,真正做到能够通过一本绘本,了解更多、认识更多、启迪更多。
(三)绘本教学的多元化设计
绘本的内容是多元的,每一次阅读都会带来不同的感受,每一名读者都能从中获得不同的收获,这正是绘本的魅力所在。正因为绘本有一定的纵深度和延展度,因此教师们可从不同角度提炼和突出不同的教育主题,充分挖掘其丰富的教育价值,开展有效的绘本教学,让幼儿更充分地获得其中的精神营养,促进幼儿和谐健康成长。
三、幼儿园绘本教学的实施策略
(一)挖掘绘本蕴含的亮点,确定教学活动的目标
就教学目标而言,一般包括过程性目标和结果性目标。教学活动设计通常需要分析和确定的内容包括学习背景、学习需求与学习任务。就确定完成活动的目标而言,《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就语言教育领域提出了让幼儿“喜欢听故事、看图书”“能与同伴合作制作图画书,进一步了解图画书的构成,知道图画书中的图画与文字对应的关系,开始有兴趣阅读图画书中简单的文字”等具体目标,是教师设计和确定绘本教学活动目标的直接依据。[3]
一般而言,绘本教学的初步目标通常是了解绘本表述的内容,如绘本的构成、内部的配图、故事的内容、人物关系、情节等;其次是感受绘本故事中的情感表达,其目的是促进儿童情感的发展;第三,在引导幼儿理解绘本的基础上,对绘本的内容进行表演或再现,促进儿童表达能力的发展;第四,鼓励幼儿将绘本迁移到生活,引导幼儿在生活中发现身边的美好,逐步形成良好的价值观和世界观。
(二)采取适宜的教学方法
首先,应采取多样丰富的教学形式。在绘本教学中,幼儿园教师既可以引导幼儿观察绘本的图画,比较前后情节的变化,通过语言的形式提高幼儿的观察能力,促进幼儿语言的发展,也可以抓住一些关键性情节,深入挖掘其教育意义和价值,通过引导幼儿模仿其中的情节进行表演来调动幼儿的学习兴趣,加深幼儿对绘本的理解和兴趣,提高幼儿的表现和表达能力。教师还可以采用PPT的形式,将声音及图像以演示的方式,呈现在幼儿面前,让他们在声音、图像、绘本故事相结合的过程中,感受绘本活动带来的有趣、愉悦的氛围。
其次,应采取逐渐递进的提问方法。教学过程中提问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提问要讲究层次,就绘本教学而言,孩子们的精力主要集中在绘本上,所以根据绘本的图画可以将问题分成三部分:第一部分,观察画面,描绘画面;第二部分,理解画面,进行画面外的想象,引导孩子们发现画面的联系;第三部分,不仅对画面进行详细、连贯的描绘,而且要注重对其中的因果关系做出判断和分析。这三部分实际上是一个层层递进的关系。
有些绘本是以故事和人物为发展线索的,就可以设计出一些推理性的提问,着重培养幼儿通过观察图画各种事物的变化和联系,推测故事情节发展的能力。当绘本的故事达到高潮时,可以设计一些假设性、创造性的提问,以锻炼幼儿的创造力和提高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需要注意的是,在此过程中,教师要对幼儿的回答给予积极的肯定。
(三)绘本教学活动中的细节设计
成功的绘本教学要注意三个细节:绘本故事的兴趣引入、绘本故事的有效阅读以及由绘本故事所引申的互动与讨论。
一是绘本故事的兴趣引入。在绘本教学活动之前,绘本是否能够一下子激发起幼儿的兴趣,是绘本教学成功的关键。一个优秀的幼儿园教师在绘本教学活动前,应善于运用适宜的语言、表情、肢体以及美妙的音乐来引入绘本,让孩子们在教师的感染下不知不觉地对绘本充满了阅读的渴望与向往。[4]
二是绘本故事的有效阅读。实践经验表明,幼儿园绘本教学中最重要的环节是教师与幼儿一起品读绘本故事。就品读而言,一般应有教师导读、师幼同读、再次阅读等三个过程。在第一次教师导读中,教师朗读的情感和技巧都会对幼儿接下来是否愿意同读产生很大的影响,同时此过程也是加深幼儿对绘本故事“剧情”了解的一个过程。而在第二次的师幼同读过程中,如果碰到幼儿不太明白的词句,教师应停下来慢慢地解释给他们听。例如,在《我爸爸》这一绘本同读过程中,教师就应停下来,为孩子们解释“高空绳索”的意思,最好还能够配合“我爸爸”走在钢丝上的样子,以进一步加深孩子们对这一词汇的理解。在最后的再次阅读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幼儿对整个绘本故事和情节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和理解。
三是由绘本故事所引出的互动与延伸。局限于课堂阅读的绘本教学并不是好的教学,教师还要有意识地将绘本故事和生活结合起来,采取让幼儿感兴趣的方式,引导幼儿将绘本故事的情节和情感在生活中再现,并强化幼儿的积极情感体验。此外,教师还可以让绘本阅读活动与美术活动进行有机的结合,让幼儿各自用铅笔、油画棒或者水彩笔在纸上,根据故事情节的需要再现图画,或者比较经典的人物形象,以此提高幼儿对绘本的理解,增强幼儿的表达能力。
绘本在区域活动中的渗透能让绘本回归到生活中,也能为不同层次的幼儿提供理解绘本的机会,更是在教学活动后对绘本的延伸作用。以下利用绘本《好饿的小蛇》为例,举例说明我们是如何将绘本利用到区角活动中,以多元化的手段发挥绘本更大的价值。
一、小细节体现大智慧。
我们将绘本的每一页页码处贴上对应该页内容的小贴纸,幼儿在翻阅时,一边将页码处的小贴纸撕下贴在边上的小格子中,一边阅读,这样不仅培养了幼儿逐页翻角的良好阅读习惯,另一方面还能让幼儿注意到每一页的页码,最后,看着撕下排列好的小贴纸,还能看着贴纸整理绘本内容。
二、整理绘本线索。
利用绘本《好饿的小蛇》为每一个在区角中的孩子准备一条小蛇和小蛇吃的各种食物,幼儿一边翻阅图书,一边将每次小蛇吃的食物夹在自己的小蛇身上,等翻阅玩图书,看到自己的小蛇,就能一目了然的知道小蛇吃了哪些食物,发生了哪些事情,一条完整的绘本线索也就清晰了。
三、将绘本延伸到各领域。
1、科学领域。继续以《好饿的小蛇》为例,教师为区角中的幼儿自制了一本大图书,每一页上都是小蛇吃完食物后肚子鼓起的样子,请幼儿看了图书在边上的食物图片中找到相对应的食物贴在书中的小蛇边上,并说一说,小蛇吃了什么形状的食物,它是什么颜色的。
2、健康领域。教师给区角中的幼儿准备一个小蛇头饰,布置好一条小蛇去吃食物的“道路”,没经过一个关卡幼儿就能吃到一个食物,这样不仅为幼儿整理了绘本内容,更锻炼了幼儿钻、爬、跳等技能。
当然,利用不同的绘本可以设计许多不同的区角游戏,但我们不变的宗旨是都以绘本作为主题,引导幼儿关注绘本主体,提高幼儿的绘本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
教育笔记《幼儿园绘本教学中的若干问题》一文希望您能收藏!“幼儿教师教育网”是专门为给您提供教育笔记而创建的网站。同时,yjs21.com还为您精选准备了绘本教育笔记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