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用模仿和父母交流

幼儿园教师研讨交流 怎样教育孩子 08-20

导读:母亲对婴儿来说,就像是一面镜子,尤其是在生后第1个月,母亲在婴儿的模仿行为上花了很多的工夫。

小婴儿正在全神贯注地望着大夫

一个出生两天的小儿,她目不转睛地望着大夫的脸,注视着伸出嘴外的舌头(见。大约30~40秒钟后,小女孩张大了嘴,她的舌头在嘴里向一侧颊部移动。最后,小婴儿模仿大夫,将舌头伸出嘴外。

我国一位儿科老专家曾对一名具有神奇能力的新生儿进行过观察。这个新生儿是一个刚刚出生8小时的小女婴,能玩伸展舌头的游戏。首先,老专家和小婴儿互相注视,当老专家慢慢地伸出他的舌头,稍候片刻,小婴儿即伸出了她的舌头。看到这一幕,在场的大夫和护士们都感到很惊奇。有人建议:让这个新生儿一个一个地、面对面地和所有的工作人员见面,包括老专家,但有一条规定,和小女婴见面者切勿伸出自己的舌头,这样她却只有在见到老专家时,不管老专家的面部表现如何,都伸出她的舌头。

这个出生不久的新生儿为何具有如此惊人的本领呢?首先他们具备了相应的器官——舌头,并且知道舌头的定位和如何使用。模仿行为是一种复杂而又很有意义的事情,一个新生儿从来没有照过镜子,也从来没有玩过发现自己鼻子和母亲鼻子的游戏,但他们能看到你的面孔,马上联想到自己身体的具体定位,这是一个复杂的认识过程。

有一位母亲告诉我们另一种奇怪的游戏,她教她的新生小女儿打呵欠,然后,鼓励她一个接一个地打呵欠,一直到母女入睡。虽然,这是一种游戏,但这种游戏已经影响了母女的行为。

在世界上,不同民族的新生儿都一样,他们的面部表情是明显的,通常表现的面部表情有害怕、悲哀、高兴、讨厌和生气。所以说,人脸是会说话的。从新生儿开始就能显示几乎和成人一样的面部表情。

当新生儿注视你的面部表情时,他的双眼集中到你的眼睛和嘴上。然后,按照他们所见来改变自己的眼睛和嘴的表情。当他们模仿悲哀的表情时,他们会紧缩眉头,并撅起小嘴。但如果要问,新生儿到底需要接受多少刺激才能联系到他们的模仿行为呢?目前尚不清楚。也许这是人类婴儿的天赋。他们用自己面部的感觉器官,随着自然运动和各种特征性的活动,使自己在新生儿时就产生了最大范围的面部表情。

随着孩子的生长、发育,他们的面部才显示真正的表情,并随着家庭环境的变化而变化。

到了妊娠末期,母亲常常梦想即将出世的孩子如何漂亮、聪明。通常情况下,他们想像即将出世的孩子相当于一个3~4个月的婴儿,面色红润,皮肤柔嫩,面带微笑,双眼睁得大大的,显得很机灵。当孩子出世后,母子初次相遇,用真正的婴儿取代了想像中的婴儿,无论在面部特征和行为能力上都存在着差距。因为他们刚刚出世,皮肤上蒙有一层薄薄的胎脂,有的有脱屑,闭着眼睛,哭着来到了世界上。

母子相见,互相注视、互相模仿,他们之间的关系错综复杂。这已由英国著名精神病学家韦尼考顿博士通过精细的观察得到了阐述。他们观察到,母亲对婴儿来说,就像是一面镜子,尤其是在生后第1个月,母亲在婴儿的模仿行为上花了很多的工夫。韦尼考顿博士在母亲的镜子作用中评论道:“当新生儿看见母亲的脸时,他们到底看见了什么呢?看见的是他们自己。”

当母亲温和地追随或模仿婴儿而不是刺激或指挥他们,并且把自己摆在婴儿的位置上时,小婴儿做出的反应和模仿行为就明显增多。

相互借鉴的另一种形式是互相学习。婴儿要了解自己、了解你、了解他们在社会中的地位。这个过程是不成熟的。我们叙述这个过程,仅仅是因为我们有兴趣想知道新生儿的秘密,而不是为了去训练孩子,因为以上的模仿过程是一个自然的过程。我们为新生儿具有交流信息、生存和接受养育的先天本领而惊异。yJs21.CoM

yjs21.cOm更多幼师资料编辑推荐

美国父母如何与孩子轻松交流


1.倾听他们怎么说,而且须用心地倾听。

2.花时间学会真正理解他们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

3.就像我们当父母的一样,孩子当然也不是完美的,故不妨接纳他们本来的样子吧!

4.常和他们一起度过有意义的时光。

5.别将孩子跟他们的兄弟姐妹刻意地作“横向比较”。

6.与其对孩子常作否定,还不如找到一些表示肯定的话说说。

7.不忘表扬——告诉他们你为他们而感到自豪。

8.礼貌对待他们的朋友。

9.可以跟他们说说你心中的烦恼,这样他们就会明白:遇到麻烦的并非只有他们孩子。

10.热心参加他们幼儿园组织的活动,如运动会、表演会、手工作品展览会、家长会等。

11.有些事完全可征求他们的意见或看法。

12.对他们拥有的物品同样应予以尊重。

13.不妨经常和他们一起哈哈大笑。

14.努力发现你和孩子共同喜欢做的事,并参与其中。

15.对幼儿园布置给孩子的工作同样热心。

16.耐心地观察并发现他们的兴趣所在。

17.尽量多地和他们一起进餐,或一起做饭。

18.有时可对他们说,你认为他们很有两下子。

19.让他们知道,你随时随地乐于做他们的帮手和后盾。

20.作解释时务必耐心。

21.让孩子学会如何应对突发的意外事件。

22.为了能随时照顾孩子,你也须照顾好自家。

23.向他们说,你很高兴是他们的家长。

24.见到孩子时不忘露出微笑。

25.每天都可以跟他们说你真诚地爱着他们。

让孩子用“非语言交流”


导读:除了用语言与人沟通,人们也在不断地用身体语言、面部表情与人交流。非语言交流有一些约定俗成的东西,如果孩子不注意养成这方面的习惯,就会在成长过程中吃亏。

心理学家经过一系列研究发现,在面对面的交流中,55%的情感内容是由非语言暗示的,比如面部表情、姿势、手势、体态、眼神等;38%的内容由声调表达,只有7%的内容是用语言说出来的——让孩子学会非语言交流

除了用语言与人沟通,人们也在不断地用身体语言、面部表情与人交流。非语言交流有一些约定俗成的东西,如果孩子不注意养成这方面的习惯,就会在成长过程中吃亏。

非语言交流中,孩子最容易遇到以下问题:

谈话的方式和语调——谈话的方式和语调与其他人不同步,对方会认为他说话的样子很怪。

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与对方离得太近、太远或者不恰当地拍打对方的身体,都会使对方感到不舒服。

体态和姿势——体态是孩子们感情交流中的重要内容,太随便或太懒散的姿势,通常代表不尊重和不感兴趣,尽管孩子并不会真的这样想。

目光接触——双方谈话过程中,注视对方面部的时间占整个谈话时间平均30~60%左右。太多或太少都会被视为不礼貌。

声音——无论是语言(语调、声音高低和强弱)还是非语言(叹息、呻吟、噪音等)的情感交流,声音的作用是非常大的。即使像清嗓子之类的小习惯,也可能会招来其他人的反感。

物质因素——如果意识不到自己的穿着对他人有可能产生的影响,就更容易在社交上遭受挫折。

那么,如何让孩子学会非语言交流的技能呢?下面是几个有效的小游戏:

猜测情感(4-6岁)

把某一句话说5遍,用录音机录下来,每遍语气都不同,表达5种感情。例如用“你可以去了”表达欢喜、疑问、气愤、憎恨、恐惧5种情感,孩子猜对1种得10分,然后让孩子说一句话,努力学习用不同的语气表达不同的感情,成功即得1分。

情感字谜(6岁以上)

由3名以上的孩子或家庭成员参加,先准备好20张卡片,每张写上一种情感,例如:快乐、伤心、害怕。担心、恐惧、疯狂等。由年龄最小的开始,任取一张卡片,然后在3分钟内表演卡片上的感情,不能说话,其他人猜测,猜中者保留卡片,并由他继续进行下一轮。游戏结束后,卡片最多者就是赢家。

“哨音”游戏(7-12岁)

从电视上录下一个适合于孩子年龄观看的电视剧,然后,把声音关掉,只让孩子看画面,要求他们描述剧中人物的情感。当孩子说对演员的某个表情、体态或姿势所体现的情感,就记1分。然后,加上声音重新播放这一镜头,来检查孩子的答案。

爱心提示

让孩子学习“阅读”非语言情感,让他们理解情感交流的每个细致之处;

情感交流需要对正常的语言交流方式(如体态、身体语言、面部表情、语气等)都非常了解,孩子了解了正确的站姿、坐姿、行姿等问题,就会在与人交流、沟通时占据优势;

情感交流也包括人们说话的方式,有些孩子在这方面比较欠缺,需要家长的帮助才能理解语气、讲话速度等所表达出的感情。

孩子喜欢交流


导读:为了孩子的身心健康,做父母的难道还不应该少一点懒惰、少一点借口、少一点应酬、少一点忙碌吗?还不应该抽出时间,和孩子们一起,说说话、做游戏、散步、逛公园……成为孩子喜欢的“和我说话的人”吗?!

雨后的天空格外明朗,我惬意地呼吸着清新而又湿润的空气。蓦地,一个男孩的身影映入眼帘,他在对面楼上向我挥手。“爷—爷—好!”我也举手向他致意。不一会,男孩的身影消失在窗口。

我重新坐下来敲打键盘。“笃、笃”有人敲门。开门一看,原来是他——对面楼上的小男孩。“嗬,小家伙,摸上门来了!”我近距离地打量起他来:他大约十岁左右,虎头虎脑中透露出一股灵气。“你叫什么名字?”我问。“我叫草草,爸妈来城里打工,也让我进了城。爸爸正在为我联系学校。”“到我家来,你爸妈知道吗?”“他们一大早就外出做工了,我一人在家里没事做……爷爷,你不欢迎我吗?”“欢迎,欢迎草草来做客。”表情纯纯的小家伙着实让人喜欢。“草草,你最喜欢谁?”草草仰着头,想了一会儿,说:“爷爷,我最喜欢与我说话的人!”哟!回答是那样地出人意料,不是爸爸妈妈,不是爷爷奶奶,也不是老师……只要和他说话,他就喜欢。多么明确又多么简单的理由!多么透彻又多么天真的表达!

此时,我记起了从报纸上看到的一则故事:一个星期天,小男孩拉着爸爸的手说:“爸爸,你今天能陪我去玩玩吗?”可是,爸爸却说他很忙,要挣钱。孩子问:“爸爸,你一天挣多少钱?”爸爸说:“二十美元。”爸爸说完就转身走了,留下了孤独的小男孩。又是一个星期天的早晨,小男孩的父亲又要出门。这时,小男孩一手拿着储蓄罐,一手拦住了爸爸:“爸爸,今天我买下你的星期天!”“哗”的一声,他倒出了罐中的硬币,一个一个地数着,整整二十个!“爸爸,这是我从零花钱中省下来,我用它买你的星期天,行吗?”爸爸流泪了,一把揽过儿子,紧紧地搂着他说:“从今后,爸爸的每个星期天都属于你!”当初读到这篇文章时,还以为它仅仅是一个让人感动、让人回味的故事,可今天,草草真真实实地对我说了!

“和我说话”,面对孩子这种单纯的内心渴望,我改变了下午的写作计划,与草草一同“玩”起来。草草的话总像是说不完。从他没完没了的讲话中,我了解了他眼里的世界,受到了他纯真无邪的感染,仿佛自己也回到了童年。

夜幕降临了,鳞次栉比的窗户里,电灯相继亮起来。我伫立在窗前,眺望万家灯火,思绪连绵……

在现代社会里,有17、6的孩子“常常感到孤独”,由此而引起的“自闭症”、“高楼孤独症”已使不少父母的心灵在滴血。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生存压力增大,父母花在孩子身上的精力越来越少,都市孩子的孤独倾向还将继续加重。专家们就此作过分析,认为孩子孤独感的产生有着深远的背景:第一,中国出现了8000多万独生子女,父母多为双职工,很少有时间陪伴他们,即使难得有空在家中,也往往忙自己的事,两代人的情感距离在“无声”中被拉大;第二,平房的减少,高楼的增多,人们的交往明显减少。孩子很难享受在门前屋后奔跑、与小朋友们做游戏的快乐;第三,家长出于安全考虑,不鼓励孩子之间串门交往,孩子们只能在空旷的房子里玩着各种“益智玩具”,自己对自己说着话儿;第四,农村孩子随着做工的父母进了城,面对的是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第五,应试教育使得家长、老师剥夺了孩子大量的自由支配时间。有人统计过,孩子每天在校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只有四十多分钟,还包括上厕所的时间。回到家后,父母对孩子的要求是看书、复习。节假日,孩子在家长的安排下,不得不再走进各种各样的文化、美术、书法等名目繁多的“培训班”、“补习班”,参加并不感兴趣的“兴趣活动”。在如此种种背景下成长的孩子能不感到孤独?能不希望与人“说话”?因此,相当一部分孩子变得冷漠、怕见人、动辄发脾气、总不开心,患上了心理疾病。《光明日报》曾刊载过一个真实的故事:一个小学生每天放学后都要数着路边的电线杆回家,从学校到家一共只有89根电线杆,如果某一天他只数到了88根,他就要回到学校重新数起。这难道不是一个令人心碎但又发人深省的事情吗?孤独啊,它已成了孩子们健康的隐性杀手!

为了孩子的身心健康,做父母的难道还不应该少一点懒惰、少一点借口、少一点应酬、少一点忙碌吗?还不应该抽出时间,和孩子们一起,说说话、做游戏、散步、逛公园……成为孩子喜欢的“和我说话的人”吗?!

父母多和宝宝交流 使宝宝语言能力更强


父母多和宝宝交流 使宝宝语言能力更强

婴幼儿的教育因人而异,这个主要取决于孩子的父母。有些父母愿意花时间和孩子交流,同时会对孩子做出的一系列简单而平常的动作惊讶不已,也常常会和孩子做些小游戏;但有些父母则认为这是浪费时间。而我就属于前者,同时我还发现了很多有趣的事情。

1.婴幼儿的摩罗反应

我是一位有着12个孩子的妈妈,我承认相对于孩子的其他年龄段,我更偏爱他们的婴幼儿时期。就我而言,婴幼儿时期总那么让人觉得妙不可言:先前还没出生,后面就开始靠自己来呼吸了并且有了摩罗反应——当你在拍手时,婴幼儿就会弓着背并手足舞蹈。这是一种简单的神经反射,但对我来说,是一个奇迹!每次看着儿科医生为我的宝宝做着基本的神经系统测试,我都相当的震撼。

2.难以磨灭的印象

几年前,在时代杂志上,我读到了一篇文章,就是描述的一个新生儿的面部表情和他的爸爸的面部表情非常相似。该文还附上了相关图片,当爸爸张开嘴巴做发声状时,宝宝也学着爸爸张开了嘴巴。这些图片都给我不可磨灭的印象。

我也发现我的宝宝有一半的时候和我作出相同的动作。我创建了一个游戏,就是想从宝宝那里获得反馈:当我借着膝盖支撑躺在床上时,我会用我的腿抵着宝宝。这样,宝宝的脸就和我的眼睛在一条线上。当我的嘴巴发出元音时,宝宝就会清晰的看到我的面部表情。为了吐字清楚,我故意夸大了我的嘴巴和嘴唇动作:“Aaaaaah,Eeeeeeh,Ooooooh…OOOO等等。”

在我读出这些元音时,我表现的很兴奋。不过我也发现当我在发元音时,我的宝宝很难把注意力集中到我的脸上,也很难模仿我的唇形变化,但是宝宝常常在我发完最后一个音节后对着我笑,即使他还那么小。

当然,宝宝的注意力也是很有限的。无论我和宝宝玩什么游戏,我都会观察到他们的注意力减弱的情况。宝宝通常也会打断眼神对焦的时刻并转移注意力。我也会做同样的动作以便给他几分钟的时间来缓缓神,之后我们再从头开始演练。

3.交流使宝宝语言能力更强

为了娱乐宝宝,我花了大量时间和宝宝在一起,同宝宝交流,但是其他父母认为我是在浪费时间。我相信我和我的宝宝交流的越多,日后宝宝用语言来表达他们的想法就越简单。事实上,我的宝宝们也是在很早就会说话了,同时我也确信这应该也是由于我给了他们语言方面的重视力度。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

推荐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