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的教学活动是我们教育工作者永恒的话题。随着时代的进步,对于好课或者说是优质教学,我们的认识正在不断发生变化。对此,我认为随着课改的深入,建立好课的评价标准是必要的。与此相对应的,好课更关乎着教育工作者的教学智慧。对于好课的思考有助于我们有针对性地思考问题,促进我们不断强化研究、练好内功。
一、好课——源于教师对幼儿的关注
在设计活动时,我们不仅要研究与分析教材的教育价值,识别教材的课程潜能,对教学对象的分析是进行教育活动背景分析的另一个重要内容。一些研究者指出,在教学设计中考虑学生的先前经验、背景以及个性特征是极其重要的,必须确定学生在教学开始前应该掌握的特定技能。瑞吉欧教育模式也告诉我们,任何方案的进行必须首先设立目标并评估幼儿与方案相关的知识和兴趣,然后才能协助幼儿设立一个适当的情境,以使幼儿能从一开始就参与问题的探索。
如对于活动主题“我要上小学”,我们不少教师都会组织参观小学、认识学习用品这样的一些活动。然而,对于上小学,孩子最大的兴趣点在哪里’还存在着怎样的实际问题与困惑呢?或许,有一位教师设计的活动“好习惯”能给予我们一些启示。同样是“我要上小学”的主题,这位老师通过谈话、日常观察等方式,关注幼儿对于上小学话题的想法和需要。一方面全面分析、梳理幼儿关注的内容所具有的教育价值,思考怎样回应他们,另一方面,通过与家长、小学教师的交流,了解幼小衔接中孩子即将面临的问题与困难,设计探究合作式的师生共建活动。在“好习惯”活动中,教师通过几个问题的呈现,如“忘记带作业本怎么办?”“上学迟到怎么办?”将孩子入小学后最有可能碰到、也是最需要解决的问题抛出来,引导幼儿运用互助合作的方式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最后运用玩游戏棋的方式予以强化与巩固。
对幼儿需要的关注,不完全等同于幼儿园教育活动在设计上一定要反映以儿童为中心的倾向,而是要求教师要以教育专业工作者的眼光,审视幼儿关注点的价值所在,运用自身的教育智慧进行及时、有效的梳理与判断,从而以适切的方式进行回应。
二、好课——源于教师日常的积累
最早,夸美纽斯和赫尔巴特将教学设计看作是一个艺术的过程,教学设计是教师角色的一个部分。而要让教学设计真正成为一种艺术,需要教师不断探索。有一位优秀老师说得好,自己的能力或许不是同行中最强的,但是一定是最善于积累的。她所说的积累,其一是她非常善于积累自己实践过的教学案例,对于自己的得意之作,在不同阶段、不同教学对象面前进行多次尝试,通过经历多次思考、自我否定与肯定等循环过程,使自己的教学设计能力不断臻于成熟、完善;其二是她还经常搜集各种经典教学设计、案例等,去琢磨、研究其经典之处,寻找亮点、寻找其规律所在,在剖析他人的同时学会精研教材、直面教学对象,以整合的思路对待教学设计,其三是善于在寻常生活中积累对幼儿的认识与了解。诸如不同年龄段幼儿不同阶段最感兴趣的活动内容、活动方式是什么?班级幼儿的学习方式、特点是什么?在近阶段幼儿有无新的生长点、发展点?等等。
说起异地教学,很多人或许会赞叹那些名师不同凡响的教学水平,惊叹于她们的现场反应能力。通过多次活动观摩、与名师面对面交流,我若有所悟,这些名师的确艺高人胆大,但所谓艺高更多的是源于她们对于教学规律的掌握、对于教学对象的深入了解与把握,而所有这些,得益于他们平时的日积月累。
三、好课——源于教师精心的设计
注重目标设计——哈希姆(Yusup Hashlm)等人指出,要根据对教学任务所作的分析来设计教育活动的具体目标。其他研究者也认为,教学目标的设计应该是具体明确的,如果目标的陈述过于抽象化、概括化,在检测和评价教学效果时就会遇到困难。
从当前情况看,许多教师在设计目标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目标偏离、重点不准、表述不清等现象。如在“上小学”主题中,教师设计了一节名为“好朋友”的活动,意欲通过表达、识别及操作,认识学具、学会整理书包。根据这样的学习内容,教师的目标定位是:认识学具,尝试学会整理书包。经过与专家的互动交流并反复斟酌与思考后,执教教师感到,认识学具、整理书包不是最紧要的,最关键的是通过这样的一个活动引导幼儿逐步养成物品归类摆放的学习习惯,对于孩子而言,知识经验固然需要,然而就孩子将来的成长而言,良好的学习习惯才是真正能让幼儿受益终生的。
选择适合的点切入——众所周知,选材是设计一节好课的前提。然而有了好的选材还远远不够,其中,开篇十分重要。如在“我要上小学”主题活动中,前阶段幼儿园安排了参观小学的活动,可班上出现了大部分幼儿迟到的现象,影响了集体参观活动。针对此情况,结合平时班中不少幼儿经常出现的迟到现象,教师设计了“今天不迟到”这样一个活动。在活动开始部分,教师选取了一段趣味横生的动画片,以此来让孩子们感受到时间的无处不在,建立起初步的时间概念,从而为后面的守时、合理安排学习时间埋下伏笔。这样的一个开场白,不仅仅是孩子,连现场观摩的教师们都看得津津有味。在让大家尽情欣赏了画面之后,教师随即抛出了这样一个问题:“猜猜刚才我们看动画片用了多长时间?”让孩子在情境中获得了对于时间这样一个抽象概念的最真切的体验与感悟。
注重环节的设计——有了目标,接下来教师首当其冲要面对的就是如何根据活动内容合理安排各个环节,并根据环节设计相应的引导策略。在“今天不迟到”活动中,教师通过三个环节的设计起到了层层衔接、递进的作用。如第一环节中安排了先后两次让幼儿欣赏动画片,让幼儿在体验中感受到时间的无处不在,其后通过幻灯播放,让幼儿目睹其他班级幼儿参观小学时兴高采烈的场面,感受守时的重要性;最后通过分享交流,让幼儿在共同探讨解决迟到问题的过程中尝试学习自己安排时间。
注重细节把握——教学细节是构成课堂教学行为的最小单位。细节虽小,却能以小见大,透射出教者的教学理念、教学经验和教学智慧;看到教学设计、教学操作和教学行为的针对性、合理性和有效性。所以,如果教师能在课前有意识地、创造性地预设好教学细节,并运用自身积累的教学经验、教学机智将新的教学理念予以落实,那么我们的教学将会更加优质、高效。
什么样的课是“好课”?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虽然评价好课会有不同的角度或标准,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好课的身后一定有一位充满智慧与激情的好老师。教无定法,好课之所以“好”,就“好”在教师凭自身的智慧与专业特色赋予课堂无穷的魅力。
网站小编为你编辑《下雨了我们该干什么呢》一文,希望为你人工作带来帮助!
下雨了我们该干什么呢教案图片
一、环境创设
1、收集有关雨天和雨后景色的照片贴在教案室墙面上,供幼儿观看并交流相关的生活经验。
2、环境中设置“雨具区”,请幼儿从家里带各种雨具,如雨伞、雨衣、雨鞋等,分类摆放,方便下雨时带幼儿开展雨中的教案;也可将幼儿带来的各种小伞吊在教案室供幼儿欣赏,或为集体教案、表演游戏所用。
3、在自然角中,将幼儿收集的雨水与自来水分别接在透明的杯子里,引导幼儿观察比较雨水和自来水有什么不同。
4、请幼儿从家中带一些材质不同的废弃物品,如奶粉罐、饼干盒、小塑料桶等,放到教室外的屋檐下,等下雨的时候,与幼儿一起听听雨滴落在不同物品上发出的不同的声音。
二、生活教案
1、小雨天里,带幼儿去拍摄一些有关雨天的照片(雷雨天要避免外出),丰富幼儿生活经验。
2、逢雨天就带幼儿观察雨。引导幼儿闭上眼睛听一听雨落在地上、窗户上、滑梯上声音,说说是大雨还是小雨。每次观察时,都问问幼儿的感受,鼓励他们画下“今天的雨”,可以整理成属于幼儿的《和雨一起玩》小书。
3、引导幼儿观察雨后周围植物的变化;观察幼儿园的下水道,发现雨水最终流进了下水道。可启发幼儿思考:雨停了,雨水不见了,雨水到底区了哪里呢?等。
三、家园共育
1、请家长在家帮助幼儿学习如何穿雨衣、雨鞋,学习使用雨伞。
2、欣赏幼儿带回家的绘画作品,耐心倾听幼儿讲述对雨的认识和感受。
3、父母带幼儿一起在雨天散步,充分感受不同的雨的差别,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
4、与幼儿一起关注每天的天气预报,鼓励幼儿细致观察雨天的变化。
四、教学教案
1、“大雨小雨”:幼儿学习控制乐器音量,选择自己喜欢的乐器表现大雨和小雨,能随音乐有节奏地演奏铃鼓和碰铃。
2、“雨天里的多多”:幼儿学会使用雨伞,并进行雨伞游戏,感受雨天给人们带来的乐趣。
3、“糖果雨”:幼儿理解故事内容,尝试用绘画、剪贴等形式表现想象的内容,感受想的乐趣。
4、“狂风暴雨变出来”:尝试用梳子、棉签作画来表现风和雨,感受不同的作画方式带来的快乐。
5、“雨伞家族”:能根据排序卡上提示的模式完成排序,并能按照自己编排的规律进行模式排序。
五、区域教案
美工区:
(1)“美丽的雨伞”:幼儿用绘画、剪贴的方式装饰雨伞。
(2)“雨点画画”:幼儿体验用水在地上作画的乐趣。
益智区:
(1)“小蜗牛找朋友”:能根据物体的同一特征分类,手口一致地点数。
(2)“共伞”:巩固对5以内数字的认识,进行数字与数量的对应。
科学区:
“天气预报”:了解天气的种类,关注天气的变化,能用天气牌对应相应的天气。
表演区:
“大雨点,小雨点”:练习铃鼓、碰铃的演奏方法,体验合作演奏的快乐。
阅读区:
《下雨了》:结合雨中的体验和发现,尝试续编诗歌《下雨了》,学习有感情地朗诵。
建构区:
“小动物盖房子”:学习综合利用平铺、垒高、架空、封顶等技能,搭建各种形状的带屋顶的房子。
生活操作区:
“倒水”:练习倒水,锻炼手部肌肉和手眼的协调能力。
下雨了儿歌分享:
滴答,滴答,下小雨啦……
种子说:“下吧,下吧,我要发芽。”
梨树说:“下吧,下吧,我要开花。”
麦苗说:“下吧,下吧,我要长大。”
小朋友说:“下吧,下吧,我要种瓜。”
滴答,滴答,下小雨啦……
关于下雨了我们该干什么呢的精彩内容就给大家介绍到这里了,不知道你是否都了解了呢,关注我们了解更多内容!
每个星期五的下午,我班都要上一节周评课,正确评价幼儿一个星期来的各方面的表现,对那些各方面表现好的和有进步的孩子给予小小的奖励,鼓励幼儿下周表现更好一天早上,一个平时很喜欢上幼儿园的孩子忽然不肯来园了,妈妈把他送到幼儿园,他哭着赖着不肯进来。我很奇怪,等他妈妈走后,我把他搂在怀里,亲切地问:“你干嘛不肯来幼儿园?是不是家里来了亲戚?是不是小朋友欺负你了?”他听了都摇摇头。我说:“那是不是老师对你不好?”他点了点头。“是哪个老师对你不好?是陈老师还是吴老师?”他指着我说:“就是你不好。”我忙问:“岑老师怎么不好?”“你星期五没有发两颗五角星给我。”我一想,真的,我星期五给每一个孩子发了五角星,给进步大的孩子多发了一颗。他呢,是没有给他两颗。这孩子最近上课、做操、午睡都有明显进步,可他不爱讲话,就这样被我给疏忽了。想不到疏忽竟给这孩子的情绪造成了这么大的波动。我忙对他说:“星期五老师没发两个五角星给你是老师不好,一定注意改正,好吧?”同时也给他提出要求:“你不愿意来上幼儿园那也不好,你也一定改正,好吧?”这时,孩子高兴地露出笑容。我想他也一定会改的。由此,我想到老师给予孩子的评价与鼓励一定要慎重,千万不能损伤任何一个孩子的自尊心。而且,及时细心地了解孩子的情绪。《纲要》中指出:教师要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和反应,敏感地察觉他们的需要,及时以适当的方式应答,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生互动。由于我的疏忽,没有关注到这个孩子的需要,所以造成这个孩子的自尊心受到伤害,也造成了他的误会,认为老师不喜欢他。通过这件事,再次提醒我在今后的工作中要加倍地关注,了解每一个孩子,能力理解他们的想法与感受。
网站小编为你编辑《学习什么是相同什么是不同》一文,希望为你人工作带来帮助!
教案分类:托班数学教案
表现内容:通过区分一样和不一样的东西来学习什么是相同,什么是不同。
学习什么是相同什么是不同
【教案目标】
1、让幼儿尝试正确的找出相同和不同。
2、能正确无误的分给动物们。
【教案准备】
1、准备六个苹果(红大、绿小各三)
2、动物玩具三个(小狗、小猫、小刺猬)
【教案流程】
1、今天来了三位动物来做客,我们是不要热情招待它们。
2、小动物分别是小狗、小猫、小刺猬,是不要跟客人问声好。
3、这有几个苹果,我们送给小动物吃吧!
4、大家看看六个苹果有什么相同和不同,分出(颜色、大小不同)的苹果。
5、看整么能合理的分给动物吃,让动物得到的数量一样多,大小还要相同。
6、分好后就摆在小动物的面前。(教师评判加指导)
活动结束
更多的幼儿园托班教案分享给大家。
关于学习什么是相同什么是不同的精彩内容就给大家介绍到这里了,不知道你是否都了解了呢,关注我们了解更多内容!
下面给大家提供的是《幼儿园托班社会活动,雨是什么样子》,希望精彩的内容能够帮助到你!
【教案目的】1、宝宝感受雨的美丽,产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2、宝宝开动脑筋,思考雨是什么样子的。3、宝宝提高自身语言表达能力。【教案流程】1、饭后做好准备工作。问宝宝:“今天外面怎么样了?”宝宝回答:“下雨了。”“我们到门口去看雨。”2、老师提问:“雨是什么样子的?”宝宝回答:“长长地、哗啦啦的、湿湿的、白的”老师及时表扬。3、老师与宝宝一起总结,雨是细细的、长长地、有哗啦啦的声音、地上湿湿的有水、是从天上落下来的、还是都透明的。4、老师告诉宝宝什么是透明的。因为我们能看到远处的大树、房子。宝宝看,玻璃是不是透明的?宝宝初步理解透明的含义。5、老师拿蒜,让宝宝轮流观察透明的水珠。加深对透明的理解。5、让宝宝回家找透明的东西。水杯,塑料袋子等。
不知道本文幼儿园托班社会活动,雨是什么样子是否对你有所帮助,感谢您的阅读,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浏览其他页面!
本网站为各位幼儿教师解决教案难题,下面给大家带来一篇《遇到火灾我们该做什么》!
遇到火灾我们该做什么教案图片
【游戏准备】
小水桶两个、小毛巾人手一块、垫子连两张、“浓烟圈”四个、“火柱”六根、电话机两台、报警器、场地布置如图。
【游戏玩法】
幼儿分成两组,每人拿一小毛巾站好。
游戏开始,火灾警报响起,小朋友齐念儿歌:
楼房里、起大火,
火焰熊熊烟雾多。
小朋友、别慌张,
动动脑筋冲出来。
念完后,排头第一个小朋友将毛巾放进桶里“弄湿”,将水桶翻倒,淋湿全身,一手用毛巾捂住鼻子,低下身体先绕跑过“浓烟区”、钻爬过“火区”、然后横躺在“沙地”滚动将身上的“火苗”熄灭,最后跑到“电话亭”拨“119”报警。后面的小朋友依次进行。
游戏规则:
1、全体幼儿必需做完“湿”毛巾、“淋湿”全身后方可进行下一个动作。
2、在绕跑“浓烟区”和钻爬“火区”时,必须用毛巾捂住鼻,而且要将身体低下。
给各位幼儿园的老师们和工作人员分享一下在幼儿园遇到火灾的时候需要做的事情:
1.火灾自救,时刻留意逃生路
每个人对自己工作、学习或居住的建筑物的结构及逃生路径要做到有所了解,要熟悉建筑物内的消防设施及自救逃生的方法。这样,火灾发生时,就不会走投无路了。当你处于陌生的环境时,务必留心疏散通道、安全出口及楼梯方位等,以便关键时候能尽快逃离现场。
2.扑灭小火,惠及他人利自身
当发生火灾时,如果火势不大,且尚未对人造成很大威胁时,应充分利用周围的消防器材,如灭火器、消防栓等设施将小火控制、扑灭。千万不要惊慌失措地乱叫乱窜,或置他人于不顾而只顾自己“开溜”,或置小火于不顾而酿成大灾。
3.突遇火灾,保持镇静速撤离
突然面对浓烟和烈火,一定要保持镇静,迅速判断危险地点和安全地点,决定逃生的办法,尽快撤离险地。千万不要盲目地跟从人流和相互拥挤、乱冲乱窜。只有沉着镇静,才能想出好办法。
4.尽快脱离险境,珍惜生命莫恋财
在火场中,生命贵于金钱。身处险境,逃生为重,必须争分夺秒,切记不可贪财。
5.迅速撤离,匍匐前进莫站立
在撤离火灾现场时,当浓烟滚滚、视线不清、呛得你喘不过气来时,不要站立行走,应该迅速地爬在地面上或蹲着,以便寻找逃生之路。
6.善用通道,莫入电梯走绝路
发生火灾时,除可以利用楼梯等安全出口外,还可以利用建筑物的阳台、窗台、天窗等攀到周围的安全地点,或沿着落水管、避雷线等建筑结构中凸出物滑下楼。
7.烟火围困,避险固守要得法
当逃生通道被切断且短时间内无人救援时,可采取寻找或创造避难场所、固守待援的办法。首先应关紧迎火的门窗,打开背火的门窗,用湿毛巾、湿布堵塞门缝或用水浸湿棉被蒙上门窗,然后不停用水淋透房间,防止烟火渗入,固守待援。
8.跳楼有术,保命力求不损身
火灾时有不少人选择跳楼逃生。跳楼也要讲技巧,跳楼时应尽量往救生气垫中部跳或选择有水池、软雨篷、草地等方向跳;如有可能,要尽量抱些棉被、沙发垫等松软物品或打开大雨伞跳下,以减缓冲击力。
9.火及己身,就地打滚莫惊跑
火场上当自己的衣服着火时,应赶紧设法脱掉衣服或就地打滚,压灭火苗;能及时跳进水中或让人向身上浇水、喷灭火剂就更有效了。
10.身处险境,自救莫忘救他人
任何人发现火灾,都应尽快拨打“119”电话呼救,及时向消防队报火警
关于《遇到火灾我们该做什么》的精彩内容就给大家介绍到这里了,不知道你是否都了解了呢,关注我们了解更多内容!
下面给大家提供的是《一分钟的时间我们能做些什么呢?》,希望精彩的内容能够帮助到你!
一分钟的时间我们能做些什么呢
【教案目的】
1、知道一分钟是秒针走一圈,并体验一分钟的长短。
2、懂的参与各项活动都要抓紧时间、珍惜时间,为入小学作准备。
【教案准备】
多媒体课件“一分钟能做什么”;游戏材料:夹弹珠、算术题、串珠子。
【教案流程】
一、游戏导入,激发兴趣。
1、导入:今天老师跟小朋友们玩一个“木头人”的游戏,请小朋友说完儿歌后摆好姿势,看谁能一动不动坚持一分钟。
2、提问:你们觉得一分钟时间长吗?
3、过渡:一分钟到底有多长让我们跟着“钟先生”来走一走。
(1)提问:钟面上哪一根针走一圈是一分钟?
(2)让我们一边观察中面一边把秒数读出来。
小结:原来一分钟就是分针走一圈的时间,现在小朋友知道一分钟有多长了吧。那我们能在短短的一分钟内做什么呢?
二、游戏体验,感受时间过渡:那人们在一分钟里能做什么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教师边播放多媒体课件边解释:
(1)一分钟人能跑200米;
(2)一分钟人骑自行车能骑700米等。
过渡:我们一分钟到底能做些什么呢?你们想不想动手试试?
2、幼儿操作。
(1)教师介绍操作内容,让幼儿知道每组材料都是不同的。
(2)提要求:秒针开始走时,大家要一起动手,一分钟到时立刻停下来,看看大家一分钟里能干些什么?
(3)引导幼儿动手操作。
(4)交流汇总,教师记录结果。
A、请你数一下一分钟里你夹了几颗弹珠?做了几道数学题?
B、请幼儿分组介绍一分钟的成果,方法是:一组幼儿依次报数,另一组幼儿仔细倾听,说出一分钟内谁做的最多。
C、同样花一分钟时间,为什么没组的结果不一样?
小结:虽然时间相同,但每组做的事情不同,有的比较难,有的比较容易,所以结果也不同。
D、我刚才发现做算术题小组的小朋友虽然做的事情相同,可他们的结果也不一样,这又是怎么回事呢?(当场让该组幼儿再次报数验证)
小结:在相同的时间里做同样的事情,因为每个人的动作有快有慢,所以结果也会不同。
三、教师小结:其实小学生每天都要安排好自己的时间,比如:课间十分钟,在课间十分钟的时候要做很多事情,有的同学去上厕所,有的同学整理学习用品准备下节课的学习用品,有的同学还有一些上课没弄懂的问题需要问问其他同学,如果小朋友动作慢,不珍惜时间,你就会来不及,所以小朋友要珍惜每一分钟。
关于《一分钟的时间我们能做些什么呢?》的精彩内容就给大家介绍到这里了,不知道你是否都了解了呢,关注我们了解更多内容!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