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三岁的幼儿初入幼儿园过集体生活,对于孩子和家长来说,从各方面看都是一次全新的体验和挑战。孩子入园后家长普遍头疼的问题就是孩子总说“我不去幼儿园”,对于孩子的这个反应,从分离焦虑的角度说,孩子接受和适应新环境自然需要一个过程,依据孩子的自身特点以及家庭支持的不同呈现出快慢和早晚。然而,从家长自身来说,一些不经意的观点或行为也会给孩子的入园带来消极的影响,通过下面几个镜头,我们可以有所感受。
“不能... ...不要... ...”
“天天小朋友刚刚来幼儿园,胆子非常小,从不会主动与老师说话,也不和小朋友玩,总是跟在老师后面,遇到问题就哭闹。”
案例分析:
天天的家人对天天的要求非常严:不能随便和不认识的人说话,不能吃别人给的东西,不能到小朋友家玩,不能在外面把衣服弄脏了等等。诸多的不能和限制使天天很少与同龄小伙伴接触,更很少与成人接触,造成了天天对幼儿园的老师和同班小朋友的排斥和害怕,造成了天天在幼儿园里需要锻炼自理能力、自己面对问题解决问题时出现畏难情绪,从而不爱来幼儿园。
给家长的建议:1、每天晚上接孩子出了幼儿园之后要多鼓励他与小朋友一起玩,最开始可能还是各自玩各自的,别着急,多创造机会,提出游戏设想,激发孩子们进行互动和合作,一次两次,渐渐地,他们就会在游戏中体会到与同伴玩耍的快乐。
2、不要给孩子太多限制,否则就会抹杀他的自信,使他面对新环境不敢表达自己的需求和感受,也不敢寻求帮助,挫败感无法使他对幼儿园产生好感。要放手让孩子去选择,发表自己的意愿和感受,放手去做自己能做的事情。
“让老师来管管你!”
浩浩爸晚上接浩浩时,浩浩要玩滑梯,可是爸爸不想让他玩,于是就说:“你再不听话,明天我让幼儿园的老师来管你,看你听不听话!”浩浩看看爸爸委屈地要哭。爸爸看起作用了,又接着说:“老师说了,你再不听话就不让爸爸来接你了!”浩浩终于哭了。
案例分析:
教师对于孩子来说,是入园后最新接触也是接触最多的成人,出于建立安全感的需要,教师与孩子之间要尽快建立起亲密的情感。教师会积极主动地通过与孩子的对话、通过组织活动、通过对孩子一日生活的细心照料等等途径来赢得孩子的信任和好感。但是,家长在此过程中扮演的角色同样也很重要。浩浩爸原本想借助老师“威胁”浩浩,让浩浩害怕老师,从而达到自己教育浩浩的目的,殊不知,这样的初衷和观点实在不恰当,不仅破坏了老师的形象,更拉大了孩子和老师之间的距离,加深了孩子心中对老师和幼儿园的排斥。
给家长的建议:
1.切忌使用威胁的方法教育孩子,更不要让教师扮演负面角色。
2.从实际出发,结合孩子的切身感受从正面树立教师的权威和形象。比如对孩子说,你看,老师每天早晨都在教室门口迎接你,抱抱你亲亲你,她多喜欢你呀,你是不是也喜欢老师呀;再比如说,今天老师告诉妈妈一个好消息,你学会了自己穿袜子!老师和妈妈都很高兴!教师和孩子以及家长之间正是在这些看似平常的互动场景中建立起信任友好的关系,如果家长能够启发孩子也有所理解和感受,孩子很快会喜欢上老师和幼儿园。
“幼儿园可好了... ...”
丁丁在幼儿园经常发脾气。比如喝水时,老师正在给小朋友倒水,丁丁猛地把杯子扔到地上开始大哭起来,说:“怎么不给我倒水,快给我倒水!”老师安慰说:“老师要一个一个地给小朋友倒水,你不要着急,马上就轮到你了,你看其他小朋友都在安静地等着呢。”他依然不停地哭着。再比如毛毛正在玩玩具,结果丁丁一把抢了过来,老师说:“丁丁如果你想玩毛毛的玩具,要和毛毛商量,不能抢。”丁丁听后大哭起来,认定小汽车是他的。丁丁每次发脾气都会哭着嚷嚷:“幼儿园不好,幼儿园不好,奶奶骗我!”
案例分析:
丁丁奶奶为了使丁丁喜欢上幼儿园,说了很多关于幼儿园的好话,什么好吃的好玩的应有尽有,什么老师和小朋友都会让着你等等,这些话显然夸大且失实。别以为孩子小不懂事儿,他们会把大人的话记在心里,一旦发现现实远不是那么回事儿,巨大的心理落差会使他更加烦躁不安甚至逆反。
给家长的建议:
1.客观如实地让孩子了解幼儿园,了解老师,不要给孩子编造虚幻的承诺。
2.配合老师培养孩子遵守幼儿园生活和游戏中的各项规则,学会等待,学会与小朋友友好相处。
3.当孩子产生失落心理和挫败感的时候,家长要及时进行心理疏导,通过讲道理让孩子接受和适应现实,同时还要转移其注意力,启发孩子发现和感受其他方面的积极情感体验,从而冲淡消极体验。比如,当孩子埋怨老师没有让他站排头而感到委屈时,家长可以开导他:每个小朋友都有站排头的权利和机会,虽然你没站排头,可是你做操的动作特别标准,老师和小朋友都看在眼里呢!这样,才能帮助孩子较快重新找到快乐和满足。
前一段时间接受记者采访,谈论“中国爸爸弱抱了”话题,在网上引起了很大反响,很多网友给我发来了邮件,或者微博留言:一些网友表示非常赞同我的观点,应该提升与孩子的陪伴质量,学会更好的表达爱;有些家长,应该是孩子的爸爸,非常直接问我应该如何抱孩子!忍俊不禁之余,还是对这位父亲的改过态度深表欣赏!事实上,很多中国的年轻父亲他们缺少现实的理论学习与实践经验,唯一的印象便是父亲对自己的教育。我在采访中也说了,中国式父爱充满了深沉与内敛,它已经成为了一种家庭文化,父父子子,父亲与孩子之间似乎还存在着一种等级的隔阂,父亲不愿意或者说不习惯走下神坛,与孩子成为生活中的良师益友,这也是导致父爱缺位或父教缺位的深层原因。
虽然是一位中国的父亲,但是我非常喜欢和孩子亲近,我不仅通过拥抱的方式表达对女儿的爱,我还会陪孩子一起聊天、一起阅读、一起游戏、一起做家务、一起撒欢……在互动中才能体现出父亲的爱,才能让孩子感受到父亲的爱。我为什么会抱自己的女儿呢?这个问题其实和我的成长经历有很大关系。我的父母是做彩扩与名片生意的,在我四五个月的时候,父母便将我托付给了我的爷爷奶奶。他们工作很辛苦,我与他们一周只能见1-2次面,这种情况一直到小学六年级才缓解。印象最深的是小学三四年级时,我总会一个人孤零零地站在丁字路口,向西远眺,每一次看到自行车的车把,我都默默许愿,希望那辆自行车上坐着爸爸或者妈妈……当我讲到这个故事时,我的母亲总会发出啧啧的感叹,然后说道,当时确实忽略了你的感受。事实上,阿德勒说的没错,受到的挫折,总会补偿回来。正因为我缺少陪伴,所以我努力争取给我女儿最好的陪伴,正因为我意识到了陪伴的重要性,我才坚持了8年做一件我认为最有价值的事情——亲子教育。
在我的印象中,母亲曾经在景点合影的时候将我抱起,在公交车下车的瞬间将我抱起,在生活中是很少有拥抱的镜头的。而父亲呢?父亲一次都没有抱过我!他像大多数中国父亲一样含蓄而深沉,他们爱的那样静悄悄,沉甸甸,就是“看不见”!所以在小学、甚至高中阶段,我与父亲的对话很少,他不知道和我说些什么,我也不觉得应该和他交流什么。直到大学,我开始学会正视他的双眼,向他询问人生的道理,他也变得愿意交流,但仍然显得不那么自然。如今,他成为了爷爷,他可以轻松的拥抱自己的孙女,向孙女询问幼儿园的生活——可是,他却不知道,我,他的儿子,至今也在渴望着他的拥抱。我在一个角落里,撇着嘴笑,心想有多少父亲不了解孩子的渴望呢?
缺少拥抱的第一个特点,便是缺乏安全感与自信心。虽然自己考取了二级心理咨询师,但根本无法“根治”这个心理缺陷。当我有了孩子之后,我对孩子的陪伴实际上也是对自己心灵的修复。我为她发明了120种亲子游戏,其中的第一个游戏便是“爸爸游乐场”!我便在这里回答了那位年轻父亲的提问——如何拥抱孩子?父亲是孩子的第一个玩具,要想让孩子喜欢你,首先你得豁的出去!我把几种抱法和大家分享一下:
1、熊抱与公主抱。这是最基本的两种抱姿,不用过多解释。
2、骑马马。父亲欠我一个,而且就我现在的份量,恐怕他已经无法补偿了。在做这个动作的时候,一定要保证安全。曾经有一个爸爸没有扶稳,孩子从他的身后脱手,导致孩子摔成重度残疾。可以说任何亲子游戏都是建立安全原则基础上,如果没有十足的保险,或一个人没有能力操作时,就不要尝试任何有难度的动作。
3、千慧抱。我的女儿叫千慧,这个姿势的发明是我和她的“专利”。这种抱的姿势是孩子与大人面对面,孩子的双腿挎着大人的脖子,大人搂住孩子的腰部与臀部。当我与很多家长描绘这个抱姿时,他们都觉得不可能完成,事实上孩子们通常都喜欢这个姿势。
4、海盗船与人工摩天轮。父亲首先将自己的心态调整到“我是孩子的最佳玩具”状态。海盗船就是父亲将孩子“公主抱”,即将孩子捧在胸前,然后左右摇摆,幅度从小到大。人工摩天轮是双手抱住孩子的腰部,在身前“画”大圈。一边做动作,一边可以唱一些简单的儿童歌曲,让孩子仿佛身临其境。
5、攀登爸爸。这个游戏已经成为了我的“代表作”儿童脱掉鞋子,爸爸双手拉住孩子的双手以确保安全,孩子从父亲的腿部蹬踏,直到前胸,最后站在爸爸的肩膀上。游戏的收尾动作是爸爸要把孩子抱下来,抱在自己的怀里。
希望我的方法能够给爸爸们一些启发,爱孩子,从拥抱开始……
育女心经
与很多普通的家庭一样,我们家也有一位可爱的小公主,今年5岁了,现在幼儿园上小班。
小公主的到来,给我们平静的小家庭增添了无数的欢乐,生活从此变得多姿多彩,真的很感谢上天,感谢生活。
看着女儿一天天的长大,从“呱呱落地”到如今的“背着书包上学堂”,作为女儿在这个世上最亲的父亲,亲历见证了女儿从出生到成长的全过程,点点滴滴,常常让我感慨万千,激动不己,我想这肯定也是天下所有和我一样的为人父母的心情吧。
既然是我把女儿带到了这个世上,她就注定是我一生的至爱,是我的掌上明珠,我有责任并且心甘情愿地为她付出一切,“给她幸福”——是我一生的使命。
但怎么样的生活才叫幸福呢?
孩子尚小,清清白白,就像是一张白纸,家长在这张白纸上画出什么样的图形,孩子将来就是什么样子,这是每位家长必须面对的课题。下面就我对我家小女的一些教育心得总结一下,与各位分享,相互学习。
一、吃饭问题:
吃饭问题应该是大多数家长最头疼的问题吧。我们的女儿从小胃口就不好,而且喜欢边吃边玩,不喜欢吃蔬菜,我因为担心她的营养问题,所以一日三餐都是亲自喂饭,结果女儿的饭量是增加了,但是夜里睡觉时却经常呕吐,个子也没有很大的变化,而我每天的喂饭却完成的更加艰难了。另外,由于有家里都是喂饭吃的,女儿到了幼儿园也不能自己吃饭,老师反映说,家里吃得再多也没有用的,幼儿园不吃,也不等于是少了一餐。
后来我反省了一下自己喂饭行为。我发现不能再这样喂下去了,这样喂饭让我的女儿完全已经不知道饿是什么感觉了。因为我不管她饿不饿都强迫她吃饭,我突然发现我剥夺了她的权利,她经常性的呕吐,让我发现她已经消化不良产生积食了。
从那时候起,我就不喂饭了,我开始每天给她固定吃饭的时间,我买了一个闹钟,每餐吃饭时间规定是20分钟,闹钟一响就收碗,坚决不再喂吃,也不往她碗里夹太多的菜,每次给她的碗里也不添太多的饭,因为添太多饭她会有心理负担,让她有信心自己能吃完,蔬菜和肉搭配着吃,慢慢的她有很了变化,晚上睡觉也不再吐了,并且基本能在规定的时间把饭吃完。当然,她也会有吃不完的时候,但是我不会再强迫她吃,因为我们都有胃口不好的时候,或者是心情不好吃不下的时候,经过长期培养,女儿养成了良好的饮食习惯,吃饭的时候不得看电视,不得走动说话,现在女儿基本上吃饭都能自己完成,在幼儿园吃饭也有了很大的进步,这是最让我欣慰的地方之一。
二、教育问题:
关于对孩子的教育问题,我好好地拷问一下自己的内心,家长对孩子的期望是什么?我想,天下父母心,都是同样的,都不会想着年纪大了,需要小孩子来养老。归根到底,我们无非是希望孩子有一个美丽的人生,然后往往因爱之名,把自己以为好的东西,强加到小孩子头上。而我觉得,只有懂得欣赏美,才会让你的人生更美。所以,在孩子小的时候,培养孩子正确的世界观,让她懂得欣赏这个世界一切美好的东西,懂得感恩,培养一个寓教于乐的学习方法,让她有一个开心愉快的童年,才是我们大人真正应该努力去做的。
对于孩子的教育方式,我一直是采取“赞赏教育”的,以鼓励引导为主,孩子想学什么就学什么,要是不想学了,我会让孩子仔细考虑一段时间,如果确实不喜欢,也可以放弃,我经常回想自己的童年,经常在想那段纯真的岁月里是什么东西什么事情让我最为难忘最为留恋?我想绝不是学钢琴或跳舞或英语,我觉得,对于小孩子来说,开心快乐的童年才最重要的。
三、阅读习惯
孩子阅读的习惯是很重要的,因为阅读能让她安静下来,不管是看什么书,一定要让孩子每天都有一点时间安静来看书。我们家女女是个天生的故事迷,无论什么时候,只要有故事听,什么都可以忘记,所以我们家的故事书堆积如山,我们基本上每晚睡觉前讲1-2个故事才肯睡觉,为了不影响孩子的睡眠时间,我们一般会提早20分钟上床,作为讲故事的时间,一般讲1-2个,不能过多,否则影响睡觉。因为平时也没有太多的时间给她讲故事,所以,我开始培养女儿自己“阅读”故事书,孩子虽然不识字,但她看图书的能力绝对是比大人强多了,我女儿是典型的“公主型”,特别喜欢看童话故事,尤其是白雪公主或芭比公主类型的书,因此,我就抓住这个特点,让她自己尝试看故事书,竟然发现,她自己也能安静的“阅读”20多分钟,大大超出了我的意料,后来我经常刻意的让她自己看,现在带她去书店,她都完全能自己在那里看书了,让我十分有成就感。
四、旅游见识
我一直坚信: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书本上看到的东西永远没法和她亲自摸过玩过的东西让她印象深刻,因此,“增长见识”也是我培养的一个重点,比如书本上看到的老虎、大象、猴子、斑马等,我就经常带她去动物园亲眼观看,并且跟她讲解这些动物的特点,周末和假期,一旦有时间我基本上就带她出去游玩,比如杭州本地的:动物园、海洋公园、植物园,少年宫、嘟嘟城,当然,我还带她去远的地方,比如:海南、桂林、苏州、绍兴、上海等,下次有机会还想带她出国看看,去感受世界各地的风土人情。出去玩的时候,可以教育孩子怎么欣赏美。让孩子闭起眼睛,感受风儿吹过脸庞,那是风姐姐在跳舞,小草在喝彩,树叶沙沙地,在歌唱,让她们明白,世间万物,皆有生命,小孩子的爱心就慢慢培养出来了。去草原,可以念“离离原上草”,或者“塞下秋来风景异”,下雪天,可以告诉她“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中秋,可以告诉她“明月几时有”,在长江边上,你就对她说“大江东去”……教育,就是在正确的时间地点灌输正确的知识。让孩子融入世界的美丽中,所谓天人合一,她自然而然就会喜欢起这天地间的万物,有了爱心,有了求知的欲望。
以上只是我和我家女儿朝夕相处总结出来的几点心得,寥寥数语犹如沧海一栗微不足道,实际的生活还需要你我不断的摸索不断的总结,去发现更多更好的育儿经验,相互交流,为人类的文明发展贡献自己的一点绵薄力量。
希望我的宝贝女儿以及天下所有的小朋友都能健康成长、快乐生活,同时也希望天下所有的父母都能执子之手,与子皆老。
结语:为人父母,那份对执子的爱已超越任何界线,无法用言语来表达,我们不求名利,我们要做的就是默默无闻的不辞辛劳的为之付出一切,直到白头而今生无悔,我们不图回报,我们只希望——“你”的未来充满阳光!
男宝宝家长育儿心得
时间过得很快,一转眼小班已经下半学期了。鑫鑫也从入园时的九十几公分长到了1米以上了,不光是孩子的身体在涨高,认知在增多,同时作为一位母亲,也在陪着他一起成长。在这条漫漫的育儿道路上,我也在跌跌撞撞中探索中前进,说到心得,实在是谈不上。我就把我们生活中的一些与大家分享一下。
鑫鑫虽然是个男孩子,但对于我来说,从出生到现在还算比较听话的,他不会去与别人争东西,抢东西,打架,所以也给我们省了很多麻烦。我不知道他这种性格,好还是不好。
鑫鑫从小就很粘我,一碰到不开心的事情,他眼泪很近的,不会大声哭,常常会眼泪在眼眶里面打转转而不哭出来,所以我们一直以一个小男子汉的身份要求他。后来妹妹的出生,也促使了他的长大。我们老跟他说,你现在是哥哥了,要照顾妹妹,有好东西要与妹妹一起分享。所以每次吃东西会分一半给妹妹,走路拉着妹妹的手,他还经常说:我说男生,我要保护女生。毕竟是孩子,有时候也会因为一个玩具而跟妹妹争;会因为我们抱了妹妹而吃醋;会调皮的去穿妹妹的花裙子;会故意的把自己的名字与妹妹的妹子互换叫……很可爱!家里面多了一个跟他小不了多少的妹妹,他什么吃饭,穿衣啊,都要比一下谁快。也许这也养成了他不能够接受挫折的毛病。就拿最近来说,每天晚上,他最喜欢跟我和他爸爸一起下飞行棋,但是走了最后一个,又会哭,非要自己第一个。我就耐心的跟他说:小男子汉不能够哭的,结果虽然重要,但过程更重要。也许这么小,他根本就不懂。后来一次他爸爸也走了最后一个,他就在那边大笑。就这样几次以后,他也慢慢开始接受了。
鑫鑫在上幼儿园之前,在我们乡下读过一年小小班,所以当初随我们来这里读书的时候,我还担心,他会不会怯生,会不会还记着原来的小朋友和老师而哭闹,出乎我的意料,他适应的还是挺快,很快与这边的小朋友融成一片。也是在这一年里,我发现他真的长大了好多。
以前听长辈们都说,只要把孩子吃饱和穿暖就可以了,然而我觉得精神方面也是听重要的,我们要以一种朋友的身份与孩子相处,多听听孩子的心声,答应孩子的事情,一定要做到。有时候,他回来就会很兴高采烈的向你诉说幼儿园的小朋友,谁生日啦,老师奖了小花啦,还会教我唱歌。像最近的母亲节,我一回家,就说“妈妈给你个惊喜”拿了张卡片给我,说“节日快乐”很是感动。我回了句“谢谢”。他又说“不用谢,妈妈辛苦了”。有时候觉得他像小大人一样。他会帮我做点小事情,帮我照看一下妹妹,递点小东西,自己主动要求自己盛饭,洗自己的碗。不经意的一句夸奖,他会尽头越来越足。
现在最让我头痛的事情就是,他看电视的时间太久了,会影响视力。放了学就回来看电视,吃好晚饭也要看,早上起来,吃早餐也要看。这一半的责任也怪我们陪他的时间太少了,也要自我检讨。一有空,要多陪他出去走走。
作为母亲,我并不指望孩子将来有多大出息,我只希望我的孩子健健康康,快快乐乐的成长,现在有一个快乐的童年,尽量多培养他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行为习惯!孩子的每一步成长都浸透着老师的心血和汗水,真诚感谢帮助我孩子获得知识、快乐成长的老师们!
家教经验:家风改变,孩子改变
家风看起来离我们很远,其实很近。家风,就是一个家庭的规矩,就是由此形成的家庭教育。家庭教育是人生最重要的教育,家长的言行举止、生活方式、待人接物等会潜移默化影响着孩子价值观、人生观的确立,也就直接影响着孩子未来成功与失败。我们常说看孩子基本可了解这个家庭的家风。家风的好坏,对孩子影响很大。家风改变,孩子改变。
古代成功人士大多都有着严谨的家风,如北宋大政治家司马光的家风是“有德者皆由俭来也,俭以立名,侈以自败”;晚清重臣曾国藩,他著有《曾国藩家书》,他的家训家风是“勤奋、俭朴、求学、务实”,以此来要求子女,一直为后人所传承。
美国心理学家鲍姆令德发现在现代家庭中,因对孩子要求的高低不同和对孩子需求的反应敏感不同,存在权威、专制、溺爱、忽视四种家庭教养类型。试问我们自己是属于哪种家教类型呢?如果一个家庭的家风是这样的:夫妻争吵甚至动手,孩子就会在争斗的环境中形成野蛮的行为。试问在这样的家庭关系中,能培养出真正有教养的文明人吗?如一次谈话问孩子,你喜欢家里的谁呢?孩子说:“我喜欢姥姥。”“为什么?”“因为姥姥从来不打我。”“你爸爸、妈妈呢?”“他们有时打我,爸爸有时还打妈妈。”在孩子稚嫩的话语中,一个孩子的真实生活状态显而易见。所以这就是父母不注意家庭中人际关系的建设,不注意情感投入、忽视维系良好家风的结果。
另外一个家庭给孩子创造和谐的家庭环境,营造和谐家风。如孩子喜欢唱歌跳舞:在家里,通常是孩子当小主持人报节目,妈妈上前去表演,跳舞等。自娱自乐,欢声笑语洋溢在家庭中;业余时间还一起亲子运动、参加户外活动等。
显而易见,这不同的家风,培养出的孩子,是截然不同的。所以,为了我们的孩子,一定要加强家庭成员之间的团结,家庭中不能没有歌声和笑声,要让孩子的生活充实,家庭中必须有健康的精神生活。家庭中需要学习、工作,也需要游戏、休息;需要严肃,也需要活泼、幽默。如果家庭气氛过于沉闷,不利于孩子良好性格的形成。
父母如果总绷着脸,孩子反而会敬而远之;相反与孩子嬉笑打闹,不仅不会让家长有失“威严”,反而与孩子在一起欢乐地游戏,良好的亲子沟通,孩子会更加信任你,反而和你更近。
著名法国作家罗兰曾说过:“生命不是一个可以孤立成长的个体。它一面成长,一面收集沿途的繁花茂叶。它又似一架灵敏的摄像机,沿途摄入所闻所见。每一分每一寸的日常小事,都是织造人格的纤维。环境给一个人的影响,除有形的模仿以外,更重要的是无形的塑造。”从而也足见家风对孩子的重要性了。
总之,通过营造良好健康的家庭环境,建构文明和谐的家风,能有效提高家庭成员间的凝聚力,从而形成综合的家庭教育力量,让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营造健康向上家风,开始行动吧!
天底下各种关系里,最亲密、最纯真、最温馨、最靠谱的莫过于亲子关系,这种关系伴随血脉,纯粹又美好!
可是,我们周围的很多人,甭管是上一代,还是这一代,抑或下一代,却在这样的关系里备受煎熬,遗憾、痛苦、束缚和不解,困惑着我们的身心!
多少父母口出狂言:“如果你不是我的儿子或女儿,我早和你.....” 年轻的爸妈:“要不是生了你,我就不会.....”“你怎么这个德性,我怎么可能生了你这样的......”
作为孩子,除了心里滴血,他也会把这些像针一样的藏在心中,化作自己身上的“刺”,再用让你伤心的方式给你痛苦。相爱相杀,冤冤相报,这样的亲子关系,谈“温馨”,谈“美好”,真的太奢侈!
爱是一个需要“艺术”的字眼,没有父母不发自内心地爱自己的孩子,也没有孩子从一开始就不爱自己的爸妈。只是,你的“爱”是否用正确又合理的方式传递给了孩子。
如果你的“爱”本身“畸形”,就不用奢望孩子还能回馈给你让你舒服的“爱”。
改变教育从改变关系开始
亲子关系,比教育重要一万倍。我们大家都听过“性格决定命运”,那什么决定性格呢?从心理学的角度说,
我们童年遭遇的亲子关系会内化到孩子的心里,成为内在的关系模式,这一整套内在的关系模式形成了我们的性格,决定我们的命运。
佛教有一个词叫“轮回”,我们不说前世今生的轮回,今生本身就是一个轮回。童年的关系模式,与我们今天的事业,婚恋,亲子关系,有着丝丝入扣的对应,就像一个又一个轮回。
这么说好像人生是决定论,实际上亲子关系决定的是我们人生的起点,就是佛教说的业力。
身体的密码是什么?
身体是四位一体的身体,包含物质体(肉体)、情绪体、心智体、灵体(光体)。心智体也是我们的信念系统,它和情绪体都会在我们的物质身体留下记忆。
举例:一位家人在被灵触调理的过程中,唤醒了她儿时的记忆,她看到了自己对父母的恨,一边释放自己的情绪(情绪体解锁),
一边对父母表达:对不起,是我没有看到你们的爱,你们已经尽力给了我所有(心智体转化)。瞬间,她背部的气结包块消失。
心智体(父母不爱我)和情绪体(恨)都在她的物质身体留下了痕迹,这份痕迹切断了她与父母深度的连接(爱的感受和体验),甚至影响着她和其他生命的关系,
因为来自父母的爱是生命力量的源头。而通过灵触我们物质身体,给予物质身体以柔软的爱,情绪体和心智体自动解锁和转化,光体也得到净化和升级。
她打通的不只是物质身体的气结,生命就仿佛打开了一扇爱的大门,光明和力量向她涌来,这就是身体的的神奇和美妙之处。
灵触到底是什么?
灵——是让自己的灵性成长!就是往內观,不要往外求!(灵 是自度)
触——是手法,手随心转,法从手出,心手相连,薪火相传,是触疗,是通过我们的手法疗愈他人(触 是 度人)
灵触就是自度度人的一种快速神奇的法门!灵五行属火,触五行属金,灵是来自火星的男人,触是来自金星的女人!
灵触 就是通过灵触师(慢 连贯 不费力)的手法,使人达到( 松 静 定 空)的状态!
松 全身心 放松!静 是安静心静是平静,是静谧,是静穆!
定 是身定心定的一种状态,是安定是安稳是不动的不变的!
空 就是无我的状态!
疗愈者和被疗愈者同时达到 松 静 定 空的最佳状态!同频共振,同体大悲排汗~排气~哭泣~呕吐~流鼻涕等等!哭泣者灵性之像悟性之征也!(疗愈自然而然的发生!就这么简单!)
灵触不是治病的,是疗愈灵魂的!
灵触的理念是——身体是灵魂的显示器!
每个人的身体是圆满具足的,身体本身没有病,而灵魂是累生累世的一些神经记忆!所以说,它出了差错就会生病!
灵触催眠 就是疗愈人的灵魂,灵触疗愈师不是医生!没有医生职业从业资格,也不强调效果,但实际疗愈过程中会创造很多非常好的效果。
这就是灵触的 奇妙之处!
如果您真心的想了解
建议有缘的您走进灵触催眠疗愈工坊 亲身体验,过多的语言无法形容,面对体验~语言是最苍白无力的,体验后才知,真实不虚!
家园共育《延长入学适应期或改变“男弱女强”现状》一文希望您能收藏!“幼儿教师教育网”是专门为给您提供教育孩子的方法而创建的网站。同时,yjs21.com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入学准备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