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语言教育与文本的巧妙对接

08-26

众人皆知,作为一名杰出的教学工作者,我们更需要观察自己的教育教学方式和行为,而教育笔记可以促进老师教育素质和能力的提升。作为一名教师,写教育笔记需要注意哪些呢?为此,小编从网络上为大家精心整理了《幼儿语言教育与文本的巧妙对接》,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

【摘要】幼儿语言教育与文本巧妙对接将为幼儿园语言教学拓开无限的生机和活力。

【关键词】幼儿语言教育 文本对接 主要问题 对接策略

正常情况下,三岁的儿童可以掌握一千个左右的词汇,五到六岁可以掌握三千个左右的词汇。学前儿童正处于语言发展的黄金阶段,所以,这时,为幼儿提供一个快乐、主动地学习和发展语言的情境,成为幼儿园教育工作者的主要工作,幼儿语言教育与文本巧妙对接将为幼儿园语言教学拓开无限的生机和活力。

一、幼儿园语言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1.游戏教育的意义早为幼儿教育所认同,所以许多幼儿园,更多地注重“手”的训练,而忽略了“口”的培养。动手,操作技能可以提高;动口,更能激发大脑发育。所以,语言训练是很重要的。很多时候,我们只注重幼儿的动手操作,而忽视了动手与动口的同步练习及培养。

2.没有充分利用自然资源、社会资源来加强语言的训练。语言的训练是要有一定环境的,幼儿园应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丰富孩子的生活经验,激发他们学习语言的愿望,将听、说、看有机地结合起来。有时,幼儿园教育怕出安全事故,很少带孩子与自然和社会直接交流。这就使儿童的生活经验缺乏,从而导致语言刺激的缺乏,学习语言的欲望不强。这些最终会让孩子们失去了语言的社会基础和许多语言刺激,失去了许多丰富语言的机会。

3.对文本的使用,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随意性太强,有的甚至不知幼儿教育的文本为何物,这样一来,幼儿语言的训练就又少了一个凭借。

笔者重点想就第(三)个问题作些说明。

二、学前儿童语言教育与文本对接的策略

1.强化语言教育的理念。培养幼儿听和说的习惯,不应忽视课堂教学中的作用。教师在课堂中要渗透对语言教育的思考:儿童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在新课程改革中,要认真贯彻“主体探究、综合渗透、合作活动、创新发展”课堂教学的原则,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幼儿园孩子主动学习,语言知识是建立在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的基础上,是对学习资源探究、综合、抽象的结果,培养孩子的语言素养,要渗透在潜移默化的语言思维中。如何强化语言教育的理念?

首先,教师可以用言语刺激观察幼儿在语义层面上的理解,有针对性地指导。例如:听口令做动作,根据儿童的心理,发出“我请小朋友扮小兔”的指令,儿童听着老师的口令做出相应的反应:兔子正要跳,小兔子准备跳,小兔子不跳了等等。还可设计听指令做事情,教师发出一系列指示,孩子们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操作程序。还可以通过故事寻找图片,听故事把故事重排程序,激发孩子们对语言的敏感度。

其次,非言语刺激。儿童每天都会有实物、动作、行为、场景、图画、声音、符号标记等方面的刺激,激发孩子用语言表达能感觉到的东西,这也能够有效地组织孩子发展语言,训练表达能力。观察讲述、听声音练表达、操作讲解具体措施的实施,会对孩子的语言能力训练起着重要的作用。在课程下教师还可以根据这些设计专门的活动,来激发幼儿对语言学习的意识,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幼儿对语言的敏感度。

2.改进语言训练的方法。心理学家告诉我们,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语言教学活动中,运用多媒体可以使语言教学内容中的图片和声音并存,使静态文字动起来,让语言训练具有动画般的趣味性和游戏性,使幼儿产生强烈的学习语言的兴趣,从而轻松愉快地去接受语言信息,语言训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大班散文诗欣赏《秋天的雨》的教学。对幼儿来说,诗歌散文鉴赏教学往往是比较枯燥乏味的。利用多媒体技术,把静态的语言变成动态的画面,在视频上展示一个个生动形象的场景:一朵朵美丽的菊花盛开,银杏黄,枫叶红,水果熟,糖炒栗子香诱人,秋叶缓缓掉下来,人们忙于采摘……在这样一个诗情画意的教学情境中,儿童的注意力被吸引,能积极倾听与表达,引导后,让学生把所看到的秋天情境告诉大家。这样的活动,有利于内化文本;这样的课堂,有声有色,孩子能充分感受散文表现的意境,感受文学作品中的文字美。

在语言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手段的灵活性和动态性,能提供幼儿使用形象化的语言,帮助幼儿理解词义,提高意义识记能力;能拓展孩子的词汇,为儿童的词汇扩展提供一个语音与图景相结合的教育条件,尤其是那些表意复杂抽象的词句,往往通过特殊情况的动画来表现这个词的含义更具形象性,有助于儿童对词汇的理解和记忆;多媒体电脑动画能把美术、音乐融为一体,通过黏合、夸大典型手段创造神奇的事物、场景、人物,这些形式和内容符合儿童的发展特点,有很强的吸引力。这些都为儿童的语言感知和培养提供了更好的基础和条件。Yjs21.cOM

总之,幼儿语言教育与文本的巧妙对接要根据每个孩子的实际,掌握儿童学习语言特点,有计划地进行培养和训练,让孩子多看、多听、多说、多练习,养成良好的语言习惯,创造良好的语言环境,那么,儿童语言更会健康发展。

Yjs21.coM更多教育笔记延伸读

幼儿语言教育的改革与变化


-->

导读:改革是为了更好地促进幼儿发展。改革之后,将幼儿语言能力的培养作为主要目标,教育过程的展开主要围绕教育目标。具体教育活动的组织是由教师为幼儿创设必要的条件,提供可以相互交往的机会,使幼儿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发展语言。

1.调整了教育目标

在80年代以前,幼儿园语言教育有被单纯作为知识和品德教育手段的倾向,即把语言作为认识事物和进行教育的工具,强调在认识过程中发展语言。在课程改革过程中,认识到只重视在认识过程中发展语言是不够的,因为语言本身有其固有的结构和规则。幼儿从咿呀学语到运用口语进行表达,即幼儿掌握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语言的过程中,语言也是学习的对象。因此,在1981年制订的《幼儿园教育纲要(试行草案)》中,将语言和常识分开确定教育纲要,根据语言本身的规律和幼儿学习、掌握语言的特点,制订语言教育的纲要。它把幼儿语言组成的要素(语音、语词、语句等)和对幼儿口语表达能力的要求作为幼儿语言学习的内容,出现了重语言知识与表达技能的倾向。

1989年《幼儿园工作规程》颁布,提出幼儿语言教育的任务是:发展幼儿运用语言交往的基本能力。因此,本教育活动设计中,将发展幼儿言语交往能力作为主要目标,同时注意言语交往的积极态度与兴趣的培养和言语交往中良好习惯的养成。

2.教育组织形式发生了变化

从注重全班集体性教学活动──上课,发展到多种形式的教育手段和途径。即除了专门的语言教育活动以外,也注意日常生活中言语交往的指导,其他教育领域也不忽视语言教育,还加强了幼儿园与家庭的配合,共同促进发展幼儿的语言。

3.教育过程有了不同

改革以前,幼儿语言教育主要以教材为核心,从教材中选择—些幼儿易于接受的内容传授给幼儿;课堂教学活动往往先由教师进行正确的示范,然后要求幼儿模仿,并反复练习。幼儿主要在模仿教师或他人的过程中获得发展。幼儿比较缺乏主动地感受事物和组织自己思维的过程。语言教育过程主要是“上课”,下课了,教育过程也基本结束了。

改革是为了更好地促进幼儿发展。改革之后,将幼儿语言能力的培养作为主要目标,教育过程的展开主要围绕教育目标。具体教育活动的组织是由教师为幼儿创设必要的条件,提供可以相互交往的机会,使幼儿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发展语言。除了占主体的语言教育活动(集体性活动)外,语言教育过程在幼儿园一日活动的其他环节,甚至在幼儿家庭中也仍在进行。幼儿语言教育过程决不单纯是幼儿《语言》本身的实施过程。语言教育过程也不仅仅是语言教师进行语言教育的过程。

来源:《幼儿园教育活动教师参考用书》语言领域

巧妙的与家长沟通


前几天,我班刚来了一位漂亮可爱的小女孩叫慧轩,大大的眼睛,圆圆的脸蛋,时刻扬起的嘴角,见到她的第一面,就已经深深印在脑海里。很不幸的是,她患有白血病,然而疾病并没有带走她天真烂漫的笑容……

对于这些身体特殊的孩子,我们要给予更多的关心。第一天来幼儿园,因为幼儿园没有多余被,褥,她的被褥是从家里带来的,晚上放学回家,她一直在休息室门口,眼睛通红我问她怎么了,她说想把被褥带回家,我告诉她,明天我们睡午觉的时候还会继续用到小被褥,等到新被褥来的时候再带回家好不好。她点了点头去排好了队。放学后,钰霖的妈妈问我一些关于钰霖在幼儿园里最近表现怎么样,解释完之后,本想跟慧轩奶奶解释这一事情,慧轩奶奶已经领着慧轩回家了。晚上回家我给慧轩奶奶打了电话,并告诉她事情的来龙去脉,刚刚还在电话那头听见语气着急的奶奶听了我的一番解释后,我把慧轩在幼儿园一天的表现都告诉了她顿时柔和的跟我说着谢谢何老师的照顾,您费心了!

如何与家长之间巧妙的沟通,对于我们来说是一项“重大工程”这对于以后的教育教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很多看似简单的小事情,如果有一点误差,就会造成截然不同的两种结果,因此,作为一名幼儿教师,光给孩子丰富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还要不断的学习,特别是说话技巧,与家长沟通这一块,至关重要!

浅谈幼儿语言教育常见问题与策略


-->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语言领域目标明确指出要“喜欢与人谈话、交流;注意倾听并能理解对方的话;能清楚地说出自己想说的事;喜欢听故事、看图书。”语言是人类交流的工具,幼儿成长过程中离不开语言的发展与传递,幼儿语言的发展处于萌芽阶段和最为关键的使用时期。但是幼儿若不能很好地理解语言和使用语言,那么在成长过程中就会遇到障碍。笔者经过多年的教育实践,就当前幼儿语言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做了分析,从实践层面上针对幼儿教学语言的发展提出几点方法,以供参考。

一、幼儿语言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1)陈旧的教学观念。纵观我们的课堂,不难发现:很多幼儿教师仍然在用原有的语言教学的方法,幼儿在语言学习活动中被动地接受老师所灌输的书本知识,没有交给学生一个好的学习语言的方法,这样的教学方式只能导致幼儿对老师产生依赖性。这种被动式的语言教学方式直接扼杀了幼儿主动探索的能力,更谈不上激发幼儿学习知识的积极性,对幼儿潜在语言开发的能力也远远不能达到我们教育的目标。

(2)理论与教学实践脱节。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教师很少能够做到把幼儿在课堂所学到的语言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在幼儿语言教学中,我们教师对于理论和实际结合的案例也不够丰富,有些地方甚至脱节,致使有相当多的幼儿在实际交往中缺乏语言实践,从而直接降低了幼儿自主探索的能力。

(3)教学目标不明确。我们大多数老师在实际教学中,教学目标不够明确,在语言教学中只是为了教而教,不能很好地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不能或者很少使用当前学前教育研究的新成果和新方法来指导自己的幼儿语言教育。另外,我们一些幼儿教师也存在对语言综合运用能力不足的问题,也不能将幼儿语言教育与其他学科进行有机地整合,让各学科的知识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相互融合,这就间接影响了幼儿学习语言技能的效果。

二、幼儿课堂语言教学的策略思考

(1)创设宽松的语言运用情境。大家都知道,幼儿的模仿能力是比较强的,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发现孩子在一个什么样的语言环境中,他们就会学到相应的语言。例如,要想让孩子学习普通话,那么就要把孩子放在一个时时处于语言是普通话的环境中。另外,在教学过程中要给幼儿留下足够的想象空间,引导他们进行交流,让其体验语言交流所带来的乐趣。

(2)让幼儿学会倾听。聆听是沟通的重要基础,也是与人交谈的重要手段之一。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即使出现幼儿连自己在讲什么都不知道的时候,我们也可以让他多听听别的小伙伴是怎么说的,或许对幼儿语言能力的提升有着意想不到的效果,因此,我们应该让孩子先去学习如何倾听。学前教育理论研究表明,让孩子学会倾听是最好的方式,这能让他们了解其原因和效果。

(3)选择合适的内容。在儿童的语言学习中,教师对内容的选择就显得尤为重要。教师要认真考虑幼儿的认知水平,从他们的生活经验出发,广而浅地选择教育内容。比如,小班可选择“我来扮演爸爸、妈妈”“我的家”“玩具展览”;中班可选择“有趣的书”“能干的手”;大班可选择“生活中的数字现象”“钱币”等。这样,才能让他们的说话有所进步。

(4)让幼儿“创造性”地去说。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一些卡片和生动形象的课件让幼儿去观察,然后让他们根据所看到的内容练习去表达。让他们结合自己所看到的内容加上自己的思考,围绕“图上有谁,在做什么?”等进行教学练习。我们还可以将具体的行为与说联系起来,在做中诱发幼儿说的愿望,在说中进行语言表达的练习,从而锻炼幼儿的分析、概括能力。

(5)用故事加以引导。幼儿园的小朋友最喜欢听故事,像2~3岁的幼儿理解能力相对比较差,一般喜欢以动物为主人公的童话。我们要根据幼儿个性上的不足,选择一些故事引导幼儿向良好的个性方向发展,比如,对粗暴、霸道的幼儿,我们可以讲一些谦逊礼让的故事给他们听;对胆小怯懦的幼儿,可以多讲些英雄的故事;对爱慕虚荣的幼儿,可以讲一些颂扬内在美的故事。教师在讲的时候,要让孩子认真听,故事讲完后,可以采取提问的方式,让他们努力复述故事的大概内容,这样子既可以增强语言表达能力,又可以增加记忆力,这对训练孩子思维的完整性和严密性无疑是一种锻炼。

(6)让幼儿多看书。在幼儿时期,孩子的无意记忆非常占优势,思维特点都以形象思维为主,还有着极强的无意识感知能力和学习能力。比如家长经常可以带孩子到书店去看一看,让他们从小多看一些 “小人书”,即使孩子看不懂,家长也不要忙于解释。长期的积累,孩子就会在潜移默化过程中提高自己的语言修养,这对今后的语言创作是极其有利的。

总之,对幼儿来说,语言是发展的基础,应让他们能够根据一些简单的情境,来调节语言使用方式和礼貌程度,以适合不同听者和角色特征的需要,向更高级的语言意识形态领域靠拢。当然,也要我们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探索,才能让孩子在语言中不断学习进步。

图画书与学前儿童语言教育


-->

摘要 图画书作为一种独特的读物形式,因其自身具备的诸多阅读特点,能有效促进学前儿童语言发展,如亲子共读图画书时父母的关爱和温暖会有益儿童语言学习能力的发展;图画书阅读对促进儿童语言中枢的成熟起着重要的催化作用;图画书的连贯性画面能促进儿童流畅语言表达;图画书为以形象思维为主的学前儿童提供了便于理解的基础。目前图画书已成为学前儿重语言教育的重要资源和手段,它可以为普通话教学提供绝佳文字资源;可以成为复述故事教学法的重要内容资源;可以培养儿童的阅读兴趣。

关键词 画书;学前儿重语言的发展;学前儿童语言教育

对学龄前儿童而言,以图画为主、文字为辅的图画书是最适合他们的读物,是每个儿童人生的第一本书。图画书对促进儿童语言表达能力、思维发展和心理成才具有重要意义。在早期教育中,图画书教学已成为一种重要的教学资源和手段。

一、图画书:属于学前儿童自己的书

图画书(Picture Book)在日本和我国台湾被称为绘本。关于图画书的定义一直没有准确、公认的说法,日本著名儿童文学学者松局直曾将之定义为一种特定的少儿读物形式。在这种读物中,文和图之间有着独特的关系,它以飞跃性的、丰富的表现方法,表现只是文字或只是图画都难以表达的内容。即文字和图画用不同的方法表现同一个主题。国内图画书研究者彭懿也认为图画书是用图画与文字共同叙述一个完整的故事,说得抽象一点,它是透过图画与文字这两种媒介在两个不同的层面上交织、互动来讲述故事的一门艺术。“在图画书里,图画不再是文字的附庸,而是图书的生命,甚至可以见到一个字也没有的无字书。

由此可见,图画书的构成要素至少包括以下两方面:首先,图画是图画书叙述的主要媒介。图画书中的图画并非没有意义的装饰性插图,这些由线条、形状、颜色、画技、风格等特性汇合成的一幅幅图画作品,在激发人们的阅读兴趣与艺术欣赏能力的同时,更重要的是完成叙述的功能。也就是说,在图画书中,图画并不是文字的补充或点缀,而是表情达意的主要媒介,其次,图画书中的图画必须具有连贯性。无论是横画面构图,还是侧画面构图,抑或俯瞰画面构图,图画必须根据叙述的需要来安排,表现出序列性、连贯性与逻辑性,让一个不认字的学前儿童也能通过看图画读懂书的大意。

二、图画书与学前儿童语言的发展

国内外相关研究表明,图画书阅读的最大价值之一就是促进儿童语言的迅速发展。英国BookStart阅读研究中心2005年发布的研究数据表明,1-3岁婴儿期的语言习得机会有近50%出现在图画书阅读中。儿童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父母的关爱和温暖会直接影响其语言学习能力的发展。如果在学习的过程中,儿童与父母能够多交流,而且是愉快的交流,那么就会刺激儿童表达和交谈的欲望,丰富和累积其语言经验,最终有助于儿童语言的发展。图画书阅读最重要的方式之一就是亲子共读。在父母温暖的臂弯里,儿童的精神得到最大限度的放松,父母的讲述与体温促成了儿童听和说的绝佳机会,从而有助于其语言的发展。

学前儿童语言能力的发展对大脑语言中枢的机能成熟存在依赖,而外部刺激对促进儿童语言中枢的成熟起着重要的催化作用,尤其是加强后天的语言训练,可以优化外部刺激。学前儿童的语言训练必须依据儿童自身的心理生理发展规律进行,研究表明,为儿童睡前朗读,可以增强其记忆,加强其语言学习的能力。图画书是儿童睡前读物的最佳选择,因为其画面生动,色彩鲜明,语言简洁,内容有趣,有助于学前儿童愉悦情绪的调动。在他们无意注意与无意记忆占优势,并更易受环境影响的情况下,愉快的图画书阅读情绪会减少遗忘量,增强记忆的牢度,对短时记忆转为长时记忆有着促进作用,从而在发掘儿童记忆潜能的同时有利于语言学习能力的提高。

在整个学前阶段,具体形象思维是儿童此时期思维的主要形式,其表征的工具主要是具体的表象。图画书的图画生动形象,色彩鲜艳,造型鲜明,这为以形象思维为主的学前儿童提供了便于理解的基础。同时,图画书中的图不同于一般插图,具有表意的功能,图画本身是叙述的媒介,可以表现图画书的内容和主题。因此,儿童可以依靠画面所呈现的具体表意形象,联系所听到的图画书中的文字,“把零零碎碎的语言和形象联系起来,(组成)一个整体的奇妙的世界,这种经验、理解力和想象力是幼儿发展语言不可缺少的。在这方面的丰富经验是幼儿日后把自己的经验和印象置换成语言这种客观存在,并运用它形象化地进行表达的基础。”

三、图画书: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新资源

考察近几年欧美发达国家的学前儿童语言教育,图画书教学正日益成为儿童语言教育活动中的新兴教学资源与手段,在此,笔者主要从三方面分析图画书可以如何成为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的新资源。

(一)图画书可以为普通话教学提供绝佳文字资源

培养学前儿童正确说普通话是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普通话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以北方话为基础语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心理学研究表明,学前期是儿童语音学习最重要的时期,4岁以上的儿童一般能掌握本民族的全部语音,其中3-4岁是语音发展最迅速的时期,语音发展呈扩展的趋势,也就是说,儿童能逐渐从不会发清晰音节的语音,到掌握越来越多的语音。4岁以后,儿童的语音开始逐渐成型,再想学其他不同的语音就会显得吃力。因此,4岁之前是普通话教学的重要时期。但针对4岁之前普通话教学所需要的语言材料必须符合儿童心理生理的发展规律,其语言必须简单清楚。为学前儿童创作的图画书中的文字相对于其他幼儿文学作品,在此就显示了很强的优势,其语言简单明了,可以为幼儿普通话学习提供绝佳的教学脚本。如日本图画书《换一换》讲述了一只小鸡与不同的小动物交换声音的故事,在一次次奇妙而有趣的声音交换中,幼儿可以听到讲述故事的老师发出不同动物的声音,从而为幼儿正确掌握象声词的普通话发音提供一次愉快的原初体验。

(二)图画书可以成为复述故事教学法的重要内容资源

复述故事是故事教学的主要形式。教师在向幼儿多次讲述故事后,要求幼儿在理解故事内容的基础上,按照故事原文复述或者按照故事内容复述。幼儿通过复述可以加强对故事的理解与记忆,从而促进幼儿语言、思维与记忆的发展。研究表明,幼儿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受到成人的鼓励至关重要,如果成人对儿童学习语言时的吃力表现出不满。就会影响儿童说话的意愿,也会让儿童对他人的表达没有兴趣倾听,从而中断交流,严重影响儿童语言的发展。复述故事教学中对故事的选择由此显得非常重要,如果是儿童不太理解的故事,文字生涩难懂,情节过于复杂,那么儿童在复述故事时就会出现困难,从而影响语言的表达。如果老师没有意识到是由于故事太难,而将幼儿不流利的表达归咎于幼儿自我语言学习能力的迟钝,就会给幼儿的心理带来很大的压力,影响幼儿语言表达的欲望与需求。

复述故事教学中所选择的故事必须具备以下特点:人物少,情节简单有趣,句子结构简洁短小,同一个句子或者同一种语法结构的句子不断重复出现。为学前儿童创作的图画书大多都具备这些特点,以日本著名画家创作的经典儿童图画书《鳄鱼怕怕牙医怕怕》为例予以分析。故事讲述了一只长了蛀牙的鳄鱼怕见牙医,牙医也怕见鳄鱼的有趣故事。在短短三十几页的故事中,几乎每一张跨页左右两幅图下配的文字都是一模一样的,这是作者的精心设计。比如第10-11页,左页画面是鳄鱼望着牙医的椅子,怯怯地想“我一定得去吗”,右边画面上椅子旁的牙医半睁着眼睛,害怕地嘀咕道:“我一定得去吗”。在补完牙后,左边的鳄鱼向牙医弯腰道谢:“多谢您啦!明年再见。”右边画面的牙医也弯腰回谢道,“多谢您啦!明年再见!”同一句话两个不同角色用不同的口气重复念出来,这给听故事的幼儿不仅提供了非常有趣的阅读体验,而且能让他们很快理解故事大意,复述出故事的内容,锻炼其语言表达能力。

(三)图画书阅读有助于培养儿童的阅读兴趣

早期阅读是目前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培养儿童的阅读兴趣是让儿童进行早期阅读的基础。图画书阅读是帮助学前儿童喜欢阅读的重要法宝。图画书首先是借助画面来叙述,造型丰富,色彩明快,很容易让儿童产生赏心悦目的愉快体验。如果讲述的故事有趣,儿童就会发现:原来书里有这么好玩的事,原来阅读是这么一件让人快乐的事。他们在一次次有趣的图画书阅读过程中会逐步发现图画书是快乐的体验,是知识的源泉。随着这一认识的加深,他们会慢慢开始拓展自己的阅读方式和种类,从而在浓厚的阅读兴趣中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为日后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如《要是你给老鼠吃饼干》就是一本适合在幼儿园进行班级集体阅读的图画书。当一个男孩碰见一只身穿蓝色牛仔裤的可爱小老鼠时,随手给它一块饼干吃,谁知道就此开始了没完没了的奇妙故事——老鼠有饼干后,就要喝牛奶;要了牛奶后,就要吸管;有了吸管就要餐巾……最后,男孩再也受不了这只小老鼠的纠缠,竟然被它不断的要这要那折磨到累得睡着了,而此时老鼠发现自己又饿了,于是它又要饼干吃!一块饼干既是故事的开始,又是结尾,在这样有趣的情节设置中,幼儿的阅读兴趣被充分调动起来,老师可以让幼儿根据“要是你给…个…”为题目创造类似的连锁反应故事。

综上所述,图画书作为一种独特的读物形式,可以带领学前儿童进入一个奇妙又愉快的世界,对幼儿语言、想像、思维与记忆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价值,图画书教学将越来越多地成为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重要资源和教学手段。

当前幼儿园语言教育中存在问题与思考


-->

【摘 要】语言是人类社会特有的一种现象,语言是思维的工具,也是幼儿社会化、个性发展的重要标志。在每一个领域,语言都有其独特的重要,关注幼儿的语言,研究幼儿的语言都是很有必要的。发现幼儿语言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改善,才是我们学前教育事业不断进步的关键。

【关键词】幼儿语言 教学活动 早期阅读

近来到多所幼儿园参与了许多的语言教学活动,让笔者感触颇深,受益匪浅。在参观中,笔者发现与前几年的幼儿园教学相比,目前的幼儿教育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幼儿教师们大都在不断的努力尝试新的教育模式,吸纳新的教育理念,学习的欲望和进取心也比较强烈。单独的从所看到的这些语言教学活动来说,也有很多值得我们肯定的方面,比如教师教育经验大多比较丰富,对幼儿很有耐心,语言表达流畅,教学环节设计比较有序,基本能抓住孩子们的注意力。但是,不能否认,当中也存在不少问题。笔者认为,为了我们的学前教育事业取得更大的进展,我们还是应该在肯定成绩的前提下多谈问题,因为一个个问题的提出与解决,也就是我们一步步前进的脚印。

根据在幼儿园的实践观察,笔者认为当前幼儿园语言教育教学活动存在以下一些问题。

一、重视有计划的语言教学活动、忽视日常语言教育活动

独立的语言教学活动是进行语言教育的一个途径,但不是唯一途径。但就目前来看,我们多数幼儿园教师,在进行语言教育时,注重在课上通过故事、儿歌、看图讲述等手段丰富词汇,发展口语表达能力,但很少考虑在日常生活中如何根据幼儿年龄特点培养幼儿能够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愿望、情感以及运用语言进行交往的能力,因此常常导致课上课下相脱节的情况。课上幼儿能够讲述《送给蛤蟆的礼物》,但课下仍不会运用语言进行交往沟通,如果没有成人提示,还是很少使用礼貌用语。

教师虽然尽量做到让更多的幼儿发言,但毕竟课上时间有限,仍然会有许多幼儿没有机会发言回答问题,而且许多教师都把下课当做是这一语言教育任务的完成,在评价自己的教学目标完成情况时也多数只是依据课上发言幼儿的表现而定。

另外,许多教师偏注重课上的教具准备,在观摩课上表现就更加明显,为了一节二三十分钟的语言教学活动,教师常常花费几天的时间准备教具,但却忽视在生活中创设语言情境,为幼儿设置语言活动区(角),在许多班级里缺乏刺激幼儿语言发展的玩具。

笔者觉得,也许是我们的幼儿园领导或教师还有一部分人对“幼儿园教育活动”这个概念理解的不是很透彻的原因吧。1989年《幼儿园工作规程》中首次出现“教育活动”这一词,《规程》对它的解释是“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儿童生动地、活泼地、主动活动的多种形式的教育过程。”而且之后有人又对其重新作了阐述,认为“教育活动是人类教育现象存在和变化、发展的基本形式,是对各种直接以促进人的有价值发展为目的的活动的统称,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以各种方式参与的互动方式的总合。”[1] 根据这一 观点,笔者认为幼儿园的教育活动应包括日常生活活动、游戏活动以及教学活动等一切形式的活动。但不可否认,目前还存在着只把“有组织的集体教学活动”看做“教育活动”的现象。而且我们下去参观的所谓的“语言教学活动”也都是“教师组织的集体教学活动”。因此,针对这一现象,笔者认为,语言教学活动及日常生活都是发展幼儿语言必不可少的途径,教师一定要把两者合理的结合起来,不可重此轻彼,更不可完全忽略后者。

二、教师语言素质还有些欠缺

幼儿教师要靠语言来实施教育,用语言指导幼儿生活,但目前有些教师语言尚不能达到幼儿教师的要求,好多教师普通话并不标准,还有教师在具体的语言教学活动中用词不恰当,如,《哑巴与盲人》(幼儿教师语)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对“哑巴”一词的使用,很明显是不合理的,同学们事后也多有讨论,在此就不赘述了。另外,一些幼儿园在开展语言教育时出现汉字,但有些汉字有的教师书写也并不十分准确、不规范,更谈不上书写的美观性,这些都严重影响幼儿园语言教育。

三、语言教育活动中教师的提问还需进一步优化

陶行知先生说得好:“发明千千万,起点在一问。”这充分说明提问在教育教学中的重要意义。同样,笔者认为,幼儿语言教育活动中提问的恰当与否也是整个教学活动成败的关键。

在深入幼儿园观察的时间里,笔者发现教师与孩子之间的互动还很不够,交流的语言质量还不是很高,教师的许多问题没有启发性,没有挑战性。而且有的时候问的问题过多,太重视形式,给人的感觉好像就是为了提问而提问,幼儿回答的声音也过于统一,老师的问题过长,幼儿的回答过于简短。许多时候教师只是一个接一个的、琐碎的问“喜欢吗”“好不好”“对不对”“是不是”,而孩子们也大多都只是机械地、不动脑筋地去回答、去应付“喜欢”“好”“对”。即使偶尔有个别孩子有不一致的回答,教师也一般不去理睬,只是一味地按着自己准备好的教案继续进行,笔者认为这样的一些“假提问”不仅不利于幼儿开动脑筋,思考问题,反而,长此以往会导致幼儿失去学习的兴趣。

教师如何优化语言教育活动中的提问,激发孩子的求知欲望呢?笔者认为应遵循以下几点:

小班教育随笔:巧妙的惩罚


辉辉是小班的一个小男孩,长得虎头虎脑,招人喜欢。但从小生长在家人溺爱的环境里,特别是孩子的爷爷奶奶,辉辉说要天上的星星他不敢摘月亮,这样天长日久,辉辉被被宠成了家里的小皇帝,上幼儿园后,成了班里的小霸王,今天不是给这个抓破脸,就是给那个挠破腮。这不,区域活动时间,辉辉把老师分给他们组的玩具统统占为己有,谁也不让动,其他小朋友不高兴了,都跑来告他的状。于是我决定改掉以往耐心说服教育的方法,决定用适当的惩罚来改掉他唯我独尊的会毛病,我走到他的身边,没有跟他说任何话,直接把他抢走的玩具分给了其他小朋友,一点也没有留给他,这时他不高兴了,“哇”的一声哭了,我故意装作什么也不知道问他:“辉辉,你为什么哭?”“我没有玩具了!”他哭着回答道。“没有玩具就不高兴了?”我接着问。他停止了哭声点点头,“那你刚才把玩具都抢走了,别的小朋友没有玩具,是不是也不高兴”“是!”他无奈地回答。“那你想一个让你和小朋友都高兴的办法吧!”最后我让辉辉把玩具重新均匀地分给了小朋友,并让小朋友给他送去了热烈的掌声,看着辉辉和小朋友玩得高兴劲,我也偷偷的笑了。

傍晚放学的时候,我把今天发生的故事告诉了他的家人,并向他们讲清了溺爱的害处,希望通过家园共育,来培养辉辉的各种良好习惯,他们也答应今后密切配合。通过这件事,让我深深地体会到,在日常的教育工作中,巧妙的惩罚也许能更好地达到教育孩子的目的,也是一种很好的教育方法。

浅谈幼儿语言教育


-->

【摘要】:幼儿阶段是语言能力发展的关键时期,因此,开展丰富多彩又行之有效的语言教学活动,是充分挖掘幼儿的潜能,扩展知识,提高语言表达能力的最佳期,发展孩子口头语言是培养孩子接受一切教育的基础。

【关键词】:语言教学、能力、培养

语言是人们进行交流和沟通的工具,儿童时期是语言发展的最佳时期,也是最迅速的时期。《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语言能力是在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发展幼儿语言的关键是创设一个能使他们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由此可见,语言环境对孩子是何等的重要。优秀的语言能力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科学、系统、适时训练的结果。在幼儿园中,如何创设适宜的环境氛围,着力提高幼儿语言能力,促使幼儿个性化语言的发展,让孩子享受到成功的快乐,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一点粗浅的认识和体会。

一、分析教材要透,注重提问的设计。

要明确教材仅仅起一个桥梁作用,主要是决定于教学方式和方法。教学的方式和方法要为教材的内容服务,要注重对语言理解能力的培养,让孩子听懂作品,并善于把握整体信息。提问不能过于模式化,教师的主体地位主要是体现在提问上,你给孩子多大的展示空间,要尽可能地考虑到孩子们的发散性思维,因此在提问的设计上能大则大,能变则变。同时还要鼓励孩子有问题可以提,这样不但能满足孩子的心理需求,而且还能使教师的教育针对性更强。作为教师要有找到孩子原有“点”的能力,这样才能促进幼儿在原有基础上的发展,提问要注重个体差异,要符合幼儿现阶段的发展水平。注重让幼儿体验到成功的快乐。从而使幼儿具有积极参加语言活动的兴趣。进一步提升幼儿语言的运用能力。

二、创设情境,构筑语言学习的新舞台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语言的运用和发展都离不开一定的情境。幼儿时期,是语言发展的最佳时期。而创设让幼儿“有话可说”的教学情境,就是语言教学活动的关键。在实际教学中,笔者认为掌握幼儿特点,给幼儿提供听的条件,创造一个良好的语言环境。在对幼儿训练听的能力的同时,还要培养他们良好的听的习惯,对感兴趣和不感兴趣的内容同样对待。教室的摆设、教具等

都可作为训练孩子语言能力的素材,让孩子在训练中提高动手能力,对形成孩子良好的思维发展也是十分重要的。有了语言情境,孩子们就自然而然地进入了角色,有了说话的机会和说话的内容,而且,这种形式,也是孩子们喜闻乐见的。我带的是小班,针对小班年龄特点,我经常给予主动与老师交谈的孩子以表扬和拥抱。这样做以后,他们都非常亲近老师,都主动地将自己生活中的快乐与不高兴都与老师讲。孩子们与人交往的意识有了,而且他们的语言表述能力也得到了很好的发展,效果非常好。

三、沟通心灵,撩开语言学习的灿烂天空

有句话说得好,教育是一颗心撼动另一颗心的事业。是的,心与心的交流,是教学天国里最美的景致。在幼儿语言教学活动中,离不开循循善诱,更要遵循“因材施教”的教学法则,如果只顾“齐步走”、搞“一刀切”,那么就会伤害到许多幼小的心灵:进步快的“吃不饱”,进步慢的则跟不上。尤其对一些“后进”的幼儿来说,由于教师的一时疏忽,教学策略上的“粗枝大叶”,说不定,从此就会了断了孩子语言学习的兴趣与愿望。举一个例子:当我每次组织孩子听录音故事的时候,我经常这样边做动作边说:“插上电源,再按键,好听的故事就出来。教师的多次重复,孩子们就自然而然会说这句话了,不会再对我说:“老师,这个,这个。”从而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了幼儿对语言的运用能力。此外,我还注意用文艺作品来丰富幼儿的词汇,发展幼儿的语言不能只限于短句练习,学好短句的目的是为今后连贯性的语言打好基础。还应该用一些文艺作品,如语言形象、艺术性强的儿歌、诗歌和故事等,为孩子提供丰富的语言材料,将难发的音编成儿歌教给幼儿,并在开放日时进行表演,与家长配合练习。

四、走向生活,寻找语言学习的活水源头

语言,源于生活,源于实践。很显然,语言教学的瞄准点应该是教学实践。语言是人们开展思维活动、进行交流的工具。人们学习各种知识、技能,积累各种精神财富都主要利用语言来完成。为了引领孩子走向生活,在天广地阔的生活空间里,寻找学习的活水源头,就需要教师适时引导孩子的个性化语言的发展,撩开语言学习的新天空,让每位孩子头顶灿烂,心境爽朗地、饶有兴趣地去学习语言,热爱语言。如每周可举行一次活动,活动形式应丰富多样,有:新闻角、口述稿、绘画日记等,人人参与、个个发言。这是孩子们“亮相”的大舞台,也是语言训练的极好机会,孩子们兴高采烈地把自己在一周的所“得”,全心全意地捧到同伴和老师的面前,这样,每一次活动,就显得特别生动有趣,因为,这

一天是孩子捕捉“语言”的好日子。通过交流,既提高了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又潜意识地培养了幼儿关心周围事物变化的习惯及敏锐的观察能力。孩子们已不把学习看作负担,而处于一种主动探求知识的境地。因为,这样的学习,使他们轻松愉悦,乐趣无穷。

幼儿语言教育略谈


-->

幼儿期是人大脑发育最迅速的时期,这个时期幼儿的语言发展十分迅速,词汇量日益增加,通过发展,孩子可以简单、连贯地叙述见闻、表达思想。现代理论告诉我们:语言发育是智力发育的基础。因此,幼儿语言的培养关系到孩子今后的可持续发展。笔者现就语言教育的培养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一、选择内容

幼儿园的孩子正处于从伊呀学语到规范用语的过渡期,这一时期,语言内容的选择至关重要,教师应从儿童认知和生活经验出发,“广而浅”地选择教育内容。如:小班可选择“我的家”、“扮演爸爸、妈妈”、“玩具展览”;中班可选择“能干的手”、“有趣的书”。大班可选择“生活中的数字现象”、“钱币”等。这些来自于幼儿自身及日常生活的内容都是孩子相当熟悉的,通过老师的合理组织和引导,能让幼儿在回忆相关的生活经验的基础上,综合处理有关信息,加以整理组织成较规范的语言进行表达和交流。同时又引导儿童对自身及日常司空见惯的现象加以关注、概括和交流。

当然教师也可选择幼儿可以理解的社会信息为教育内容。如:“天气预报”、“交通规则”等能让幼儿感到新奇的内容,由于新奇,孩子们极愿表达交流自己的所见所闻,也常常为之引发热烈的讨论,甚至争论。这类语言活动不仅使儿童的语言得到发展也使其社会性情感得到完善。

二、以读引趣

勿庸讳言,源于生活的内容是感性的、直观的,对幼儿语言的培养有直接的帮助作用,但那是低级的。如果上升到理性的、文字经验的交流,则是高级的,也是语言发展的必然和更高形式。所以,引导孩子兴趣盎然而广泛地阅读是培养语言能力的必然。在具体的教育中,可以有以下做法:

1、在班中设立阅读角、图书架,提供大量适应5、6岁幼儿阅读的材料。来园、自由活动、点心后、离园前,积极鼓励幼儿自己翻翻图书。

2、为幼儿订阅大量适合其年龄特点的阅读材料。《彩图幼儿故事100集》、《幼儿识字》、《好儿童》、《娃娃画报》、《小青蛙故事报》等等。如此之多的花花绿绿的图书呈现在孩子面前时,对他们无疑是一种难以抗拒的诱惑,大大激发了他们阅读的兴趣。

事实表明,有效的阅读必然带来读后迫切的语言交流,虽然有时表达不畅,但那种愉快的表情所显示出的深刻体验无疑极大帮助了语言的发展。

三、活动发展

活动,能刺激大脑皮层的运动,有效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在身临其境的体验中,促进幼儿语言能力的发展。为此教师可组织观看录像、投影,开展语言游戏等。

如组织观看录像,我都在活动以后,让幼儿讲讲自己最喜欢的某一情节或某一片段。如观看了录像《淘气的金丝猴》后,我就问幼儿:“你最喜欢故事中的哪一段?”“我最喜欢金丝猴用石头狠狠地砸豺狗这一段……”孩子们讲得津津有味,滔滔不绝。同时我还组织幼儿挑选自己最喜欢的角色进行表演,引导幼儿有表情地学说角色间的对话。在说、演中,孩子的语言能力无疑得到了提高。

语言游戏,是教师为幼儿准备一定的语言材料,模拟和创设特定的语言情境,使幼儿能在游戏中触景生情,边玩边说,从而达到提高幼儿语言能力的目的。如开展的“说广告”游戏中,孩子们常喜欢用积木搭成电视机,然后身临其境地边编边演,解说产品的性能,有时他们还学着电视广告中大人的样子,两人或三人合作编说广告词。语言游戏大大提高了幼儿的语言才能。

四、多方训练

多字口头造句训练不仅能够培养幼儿语言的自觉性和完整性,还能够培养幼儿语言的分析能力和组织能力。长期坚持训练的幼儿,词汇量丰富,表达清楚,口头语言能力很强。?

训练幼儿多字口头造句时教师要把握以下的三个方面:第一,指导幼儿围绕着一个中心内容造句。尽管我们给出的几个字词可能是毫无关联的,但是要让幼儿围绕着一个中心来造句,决不能每个字造一个单独的句子。只有幼儿真正达到了把所给出的几个字词造出了围绕一个中心的彼此有关联的多个句子,才能认为这个阶段的训练有了成效。第二,指导幼儿造出内容完整的句子。实践中发现,不少幼儿造句时常常只注意把所给的几个字词都用到,却忽视了整个内容的完整性,常有头无尾或无头无尾,这样的造句也是失败的。第三,指导幼儿造句的内容要丰富、广泛,不要限于一、两个熟悉的情节。例如,有些幼儿对于所给的不同的字词,都用同一个内容,这样造句是容易些,但对幼儿语言的发展不利,会使幼儿变得懒惰、呆板、缺乏灵活性,很难培养出丰富中的语言词汇和出色的表达能力。

总之,幼儿语言的训练是幼教工作者面临的第一课题。只有多方重视,训练到位,幼儿的表达才会丰富起来,语言才会变得灵活、生动、准确而充满智慧。

喜欢《幼儿语言教育与文本的巧妙对接》一文吗?“幼儿教师教育网”希望带您更加了解教育笔记,同时,yjs21.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大班语言教案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