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内外向不可同样对待

09-02

我们常说,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当幼儿园教师的教学任务遇到困难时,往往都需要参考一下我们提前准备参考资料。资料可以指人事物的相关多类信息、情报。参考资料会让未来的学习或者工作做得更好!你是不是在寻找一些可以用到的幼师资料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孩子内外向不可同样对待》,大家不妨来参考。希望您能喜欢!

导读:人的性格是与生俱来的。外向型性格的人会兴致勃勃地在人际交往中左右逢源;内向型性格的人却更愿意与他们熟悉的人在一起,而不愿意和太多人交往。虽然所有孩子都可能会表现出两种性格特征,但是最终他们还是会更多的表现出其中之一。

五、六岁的孩子,性格特征越来越明显了。他是外向型还是内向型?你更了解你的宝贝,才能帮助他塑造更加健康的性格。

我的儿子开始上学前班时,我希望他能像在幼儿园时那样,热衷于参加集体活动。然而,当我去学校接他放学的时候,看到别的孩子们都聚在一起玩,只有他在一旁孤零零地呆着。放学之后,大多数孩子都会雀跃玩耍,而他却爱粘在我的身边。我鼓励他去跟其他孩子们一起玩,可是他却毫不犹豫地告诉我“妈妈,我就是不想去!”

我的宝贝儿到底怎么了?他曾经那么开朗,那么爱玩!我以为那就是他的性格。然而我发现,原来我的儿子是一个内向型性格的人。像其他内向型的人一样,在跟比较熟悉的朋友玩耍时,或者在比较熟悉的环境中,他才会表现得非常活跃。

人的性格是与生俱来的。外向型性格的人会兴致勃勃地在人际交往中左右逢源;内向型性格的人却更愿意与他们熟悉的人在一起,而不愿意和太多人交往。虽然所有孩子都可能会表现出两种性格特征,但是最终他们还是会更多的表现出其中之一。

孩子五、六岁时,进入了学前班这个全新的环境中,他的性格特征将比从前任何时候都表现得更加明显,甚至会影响到孩子上学后的表现。教育专家认为,外向型的孩子在与他人交流和讨论的过程中,学习的效果最好。但是他们往往比内向型的孩子更顽皮。那些在课堂上总爱捅捅别人、交头接耳,或者不举手就发言的孩子,通常都是外向型的性格。内向型的孩子喜欢通过观察与思考的方式来学习。老师往往会表扬他们安静而且从不插话,但可能就忽视了他们在课堂上的感受。

对于父母来说,搞清楚孩子的性格特征,不仅会使你更加理解孩子的行为,而且会让你减少不必要的担心。举个例子来说:如果你的孩子在参加集体活动时畏缩不前,其实你不必担心,因为他只是本能地先观察一下情况,然后会在做好心理准备之后参与进去。既然你不可能彻底改变孩子的性格,所以帮助他建立自尊心、自信心的最好方法,这样能让他自我肯定、自我接受。

这里将会给你几个小小的建议,去帮助孩子塑造更加健康的性格。

如果你有一个内向型的孩子,请参考以下的建议:

先跟孩子的老师谈谈:每年开学的时候,跟孩子的老师谈谈,告诉他你的孩子需要一些时间来适应环境,在做好心理准备后就会积极参与课堂活动。这样一来,他就不会在那些口若悬河的同学面前自惭形秽了。Yjs21.coM

给孩子讲话的时间:内向型性格的人总是出言谨慎。他们在经过深思熟虑之后才会开口表达。因此,作为父母要尊重孩子的语言习惯,不能心急地去打断他的话。

不要追问过多的问题:对一个内向型性格的人提出很多问题,会使他更加紧张而语无伦次。因为他得对每一个问题考虑过后,才会口头回答。试着跟孩子聊聊你一天的生活,如果你也常常卡壳,那么他就会比较自信,并且乐意与你交流了。

尊重孩子的社交习惯:如果你要孩子自己决定他的生日聚会都邀请谁,他也许只想请两个朋友来参加。如果这样,你就不要为他办一个比较大的聚会,而是充分尊重他的想法,带着他和他的小客人们去参加他们热衷的活动,比如儿童保龄球、滑冰等等。同样,在他去参加别人的聚会时,尽可能早点到,让他可以有充分的时间熟悉环境、调整自己的状态。

如果你有一个外向型的孩子,请参考以下的建议:

让孩子大声地“想”出来:外向型性格的人通常会把自己的想法脱口而出。儿童心理学家说因为你的孩子想到哪说到哪,所以你可能觉得他就是信口开河罢了。但是如果你打断他,他立刻就找不到思路了所以你最好适当地用噢!或者我明白了!来鼓励他说完自己的想法。

教孩子不要抢话:让孩子跟你一起做饭来培养他的耐性;或者利用亲朋好友聚会的机会,让他观察和学习别人是如何沟通、倾听、非常礼貌地相互交流的。每天放学后,可能你那活泼开朗的宝贝都要迫不及待地想跟你聊聊他一天的学校生活。这时如果你还没下班,不妨留出15分钟跟孩子在电话上聊会儿。因为跟你的谈话可以帮他对自己一天的经历加深印象。

正确理解“大话精”:我儿子的一个同学向大家炫耀:他有一个可爱的小妹妹;他家养了一只狗、一只猫和一只鸟;他对很多食物过敏,等等。其实这些都是他编造的谎言。这样的孩子并不是有意要欺骗大家,他们只是下意识地想让别人觉得一见如故,才会把脑子中想到的东西立刻脱口而出,从而很快能跟大伙熟络起来。如果你的孩子在众人面前夸夸其谈,有时还撒了个小谎,你最好给他留点面子,不要当面戳穿他。但是作为父母,你得用类似宝贝,你的想象力太丰富了!的话来提醒大家你的孩子有点夸大其辞了。当然,在你们独处的时候,你就一定要直接告诫他做人必须诚实。

接受他不愿独自做事的事实:如果你派孩子独自清理房间,或者一个人去劳动,他会立即变得无精打采,兴趣顿失。他总希望你能跟他一起打扫,或者仅仅呆在一边不要走开就好。他需要有人陪的感觉。

不管是内向型性格,还是外向型性格,都各有千秋。因为外向型的孩子喜欢与人交往,所以他们的生活中往往不乏朋友。内向型的孩子也许相对朋友较少,但是他们之间的友谊却往往更深刻,关系也更紧密。请记住一点:你孩子的性格也许与你的完全不同,但是他也会在生活中获得快乐并且成功,他的生命同样绚丽多彩!

TIPS:认识羞涩小孩

羞涩往往会使内向型性格与外向型性格的介定混淆。许多内向型性格的人其实并不羞涩。

外向与内向都是健康的性格特征,然而害羞却被认为是不健康的教育学家说羞涩的孩子不适应与他人相处,通常是因为他们怕自己的想法和行为被别人否定。其实内向型性格的人完全没有必要过于在意他人的看法;他们仅仅在与人交流时不像外向型人那样直接而已。

虽然内向不等于羞涩,但是认为自己性格羞涩的内向型人远远多于外向型人。如果这个羞涩的标签被一遍遍地贴在你孩子的身上,那么他可能就会自我感觉不太好,从而真的变得羞涩起来了。如果下一次有人说你的孩子羞涩,不妨友好的告诉他们他不是羞涩。只是现在不想谈话。

Yjs21.Com更多幼师资料扩展阅读

孩子依恋不可放任


导读:孩子这种过分的依恋行为是不正常的,需要分析原因,及时加以矫正。当你的孩子不再过分依恋你,那说明你的宝贝能逐渐自立了。在不久的将来,你的孩子将如雏鹰展翅,翱翔于长空。

孩子喜欢与父母在一起,这是亲情的一种表现。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这种依恋行为会因为独立性的增强而逐渐减弱。但有的孩子表现出了与其年龄不相称的过分依恋行为。如:孩子都五六岁了,还形影不离地跟着父母,极不情愿到幼儿园去,回家后就缠着父母和他玩,甚至还让父母抱,否则就闷闷不乐或者大哭大闹……有的父母为此很着急,但又没有办法;有的父母认为孩子对自己亲热是好事,虽有些烦,但也只好听之任之。

孩子这种过分的依恋行为是不正常的,需要分析原因,及时加以矫正。

一种情况是孩子喜欢和父母有身体接触。如:孩子总要求让爸爸妈妈抱,或来拉爸爸妈妈的手,抱住父母的腿。这可能是和父母以前对孩子过分亲昵,且喜欢用身体接触的方式来表达对孩子的关爱有关。要改变这种情况,父母要有意识地多用语言的方式来表达这种美好的感情,并让孩子接受这种方式。当孩子也逐渐学会用这种方式来表达对父母的爱时,那种对父母的粘缠行为就会大大减少。

另一种情况是孩子对周围的环境产生不安或不舒服的感觉,从而对父母表现出反常的依恋行为,以求得一种安全感和心理上的安慰。这种依恋行为不是经常的,偶尔因素较多。只要家长留心观察,并采取措施消除使孩子感到不安或不舒服的因素,就可达到目的了。

最多的一种情况则是过度保护导致孩子过分的依恋行为。父母对孩子的过度保护是多方面的:在生活方面,父母惟恐孩子营养不足,一味地给孩子增加营养,买补品。稍稍刮风或下点雨就不让出门,还怕太阳晒坏了身体。教养方面,孩子受到全家人的宠爱,成了家庭的核心,全家人都关心他,服从他,有求必应。在行为方面,因为家长怕孩子出危险,使孩子爱动的天性受到压抑,想跑、想跳等愿望不能得到满足。孩子什么事都不用做,全由家长包办代替了。在心理方面,家长怕孩子生气,从不在孩子面前表露自己的不满、不快与忧愁。时间长了,孩子得不到充分的精神意志锻炼,使孩子出现心理偏差……以上这些因素使孩子的独立性没有发展起来,适应外界的能力很差,离不开父母的帮助,就导致孩子依恋行为的发生。要改变这种情况,应从培养孩子独立性入手。父母要想通过自己的教导和自身的行为去影响、教育孩子,使孩子树立起独立意识;要从小培养孩子的独立能力,先从培养孩子的自我服务技能做起,再培养他们为他人服务的意识;对孩子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也不可放松。

当你的孩子不再过分依恋你,那说明你的宝贝能逐渐自立了。在不久的将来,你的孩子将如雏鹰展翅,翱翔于长空。

孩子爱哭怎对待?


导读:哭好像是孩子的专利,作为家中的宝贝,哭又成为孩子的杀手锏,动不动就拿哭说事,对这种情况,家长怎么办?

问:我的女儿两岁半了,特别的爱哭鼻子。说的不爱听了,哭,说话大声了,哭,穿衣服不对了,也哭,有一点不顺心就哭,还必须要‘毛巾’擦。把自己关在厕所里哭,我们也没有谁这么对待她呀,孩子今天上幼儿园了,我就特别担心孩子的这个毛病。出门也不爱说话和谁打招呼,请问老师,我们作为家长应该怎么做呢?望老师指点迷津!

答:我见过有一个妈妈是这样做的:一个两岁的孩子,在商场里哭闹着要玩具,妈妈说,玩具不能买,但我允许你哭,我是你的妈妈,所以无论你哭多久,我都会陪着你。这个孩子足足哭了三四个小时,然后跟妈妈回家了。后来,哭闹明显少了。我觉得这种办法是可取的。

哭是一种消极情绪,在成人那里表示痛苦、害怕、不安。可是在小年龄婴幼儿那里,哭除了表示不快乐、生气之外,还是一种交往方式。这个年龄虽然已会说很多话,但在着急的时候,他们就用哭来表示,好像他多么“痛苦”。只要你解决了他们的要求(比如斗橱顶上拿来他的小网球拍、帮他逮住从手里跑掉的蝴蝶、搭好倒了的积木高楼等),他们马上就不哭了。天性敏感的孩子就爱哭,这是他的性格特点,并不是坏。对他们来说哭的“机会”非常之多,像上面说的,想要做一件事,说不清楚就哭;跌倒了也哭;玩具被小朋友抢走了也哭;想多吃一块糖,不给,也哭。

怎样对待一个爱哭的孩子呢?可以这样做:

(1)一定要弄清楚他为什么哭,找准根源,解决了,他就会停止哭。

(2)不要怕他哭,不要他一哭,就把什么好东西都拿给他,以致他有一种错误的想法,要得到什么就哭。

(3)不要就哭论哭。注意力就在哄他不哭,只是一味地说着哭的事,比如:“别哭了,妈妈带你买糖去”;“别哭了,一会儿我们上街去玩”;“可不可以不哭啊!都是妈妈不好,没给你买那辆小汽车,待会儿就去买”等等。你愈说哭,就愈刺激他哭。

(4)不要惩罚哭。比如说:“别哭了,待会儿警察叔叔听见了,要把你带走了”;“再哭,爸爸就打你”;或者自己就打他。需知哭并不是错,用强力惩罚哭,或者恐吓他不哭,结果会遭来更长久的哭,更厉害的哭。

(5)帮助他用语言“换取”哭。比如他想要橱顶上的小网球拍,拿不到,而哭。可以教他说:“我要拍子,你给我拿下来”;又比如一个小朋友抢走了他手上的小熊,,帮他有礼貌地从那个小朋友那要回来。

(6)不要老说:“不要哭”、“别哭”,这样反而“提醒”了他的哭。可能他已经平静下来了,你这样说,反而又使他想起了哭。

(7)最好是用平常心来对待,带他上街走一走、到邻居家串个门,买点小食品吃一吃,打开电视看一看,就像平时那样做,很自然的。

(8)对于哭得比较“伤心”,时间又比较长的孩子,不能不理睬(这也是一种惩罚〕,可以换个人去安慰他。比如爷爷、奶奶、姥姥、姥爷。甚至打电话给邻居阿姨,让他们来陪他一会儿,给他“台阶”下,有时往往奏效。

孩子的缺点不可轻易告人


导读:孩子到了某个年龄,已经能知道自己的缺点,有时还会感到羞耻。对于自己的缺点,孩子不想让外人知道。如果做父母的继续发挥其“谦虚的美德”,只能使孩子感到屈辱。有的孩子虽然年纪尚小,觉察不出自己的缺点,但父母这么做,仍会伤害他的自尊心。

有一位女作家写一本《聪明妻子的人生》的书,十分畅销。她在书中指出,有些丈夫,在别人夸他妻子时,他会故意说一些她的缺点。这位作家认为,这么做十分不适当。妻子虽然明知丈夫是谦虚,但是,丈夫在人前说自己缺点,也觉得不自在。

假使这位妻子同时也为人母,她自已也很可能会发挥这种“谦虚的美德”。当别人在夸自己的孩子时,她可能也会谦虚的说:“哪里,这孩子都已入学了,还会吃手指头!”或者“这孩子是独生子,特别任性。”或许,这么说是希望孩子能收掉吃手指和任性的毛病,但是,这种“谦虚的美德”却往往伤害了孩子。

孩子到了某个年龄,已经能知道自己的缺点,有时还会感到羞耻。对于自己的缺点,孩子不想让外人知道。如果做父母的继续发挥其“谦虚的美德”,只能使孩子感到屈辱。有的孩子虽然年纪尚小,觉察不出自己的缺点,但父母这么做,仍会伤害他的自尊心。如果经常听到这样的话,往往会觉得自己一无是处,对孩子的成长是非常不利的一件事情。所以,对待孩子的缺点,最好的父母在家庭里教导解决,而不要拿到公共场合去说,这样将是一件非常打击孩子自尊心的事情。

而对于孩子的优点,父母倒可以轻率地告诉他人,这比直接告诉孩子产生的影响要大得多。因此,聪明的父母可巧妙地利用这种心理,对孩子的优点进行鼓励。假如对别人说:“我们家孩子最近表现很好。什么事都能做。”孩子听了这些话,会比直接夸奖他还高兴。当然,也会比以往更加努力,把自己的事情做得更好。

孩子最不可忽视的品格


坚强是儿童不可忽视的品格

美国心理学家威蒙曾对150名有成就的智力优秀者做过研究,发现智力发展与三种性格品质有关:一是坚持力,二是善于为实现目标不断积累成果,三是有自信,不自卑。可见,坚强的性格对人生十分重要。那么,父母们应该怎样培养孩子坚强的性格呢?

制定合理目标

父母可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为其制定短期和长期目标,短期目标要具体明确,让孩子明白只要努力就一定会达到目标。长期目标则要定得高、远,最好有具体榜样,使孩子易于理解和接受,并肯努力去实现。一个心中有目标的孩子,会表现得坚毅、顽强和勇敢。

给予自由空间

孩子成长的过程中会经历各种失败,他需要父母给予他不断尝试的机会,父母要尽可能地让孩子独立活动,让孩子自己去解决所遇到的问题,这样孩子会在最终达到目标时,获得一份满足感,并因此而增强克服困难的勇气和不达目的不罢休的决心。

设置必要障碍

坚强的意志不是天生的,而是在困难中磨练出来的。家长要让孩子从小就认识到挫折是不可避免的,更要让孩子学会凭借坚强的意志去战胜它。

适时激励表扬

赞扬可以提高孩子的自信心,有利于孩子意志的锻炼。特别是对幼儿,父母要注意在孩子通过努力而表现出点滴进步的时候,适度地给予肯定和赞赏。温存的微笑,亲切的抚摸,友好的合作,对于孩子都是鼓舞。

一般地说,胆怯的孩子意志品质都较为脆弱,父母更应该注意放手让他自己活动,积极鼓励他,有意识地培养孩子克服困难的能力。而天性活泼、好表现的孩子,要多给予指点,多约束,给他创造“逆境”,多设障碍,磨练孩子克服困难的毅力。

生活中,母亲如何对待孩子?


母亲被认为是担任孩子成长过程中给予他们必要的鼓励角色的一方,母亲与父亲所起的作用是不能等同的。在大多数家庭中,母亲扮演着帮助孩子们解决生活中出现的困难的主要角色,这令许多女士感到无所适从。“我所读过的书告诉我:孩子们需要的是这样、那样。”一位母亲告诉我:“这使我感到我永远都做得不够,有时我感到自己像一块洗碗布被挤干了,但我仍然想为我的孩子做一切事。”

然而孩子们所需要的并不是等同的,作母亲的必须考虑什么是孩子真正需要的。我曾与成百上千位母亲及成千上万个孩子作过交谈并参阅了有关育儿方面的研究资料,从中提取了有关什么是孩子们最需要从为他们操劳的母亲那儿得到的一些观点的精华。

(一)培养他们的爱心

母亲们有必要向孩子说明亲切有礼地待人接物与学业及体育方面出类拔萃同样的重要。

那些在情感方面得到一定培养的孩子会产生心理学家丹尼尔所说的情感智商,即协调自己与他人需要的能力,这类人有比别人更多的机会在生活中遥遥领先。贝尔实验室所进行的一系列调查表明:那些成果丰富的工程师并不一定是智商最高的,而是那些能与同事进行良好沟通的工程师。

母亲通常培养孩子们的交友技巧。

一位同事告诉我在他还是个孩子时,他曾在交友方面遇到困难。当时一位队友受伤了,这位朋友的母亲坚持要他打个电话,问问那个男孩感觉怎样。“妈妈,”我的朋友反对道,“他甚至不知道我是谁。”“他会知道的。”他的母亲回答道。这个电话标志着亲密友谊的开始。“我的母亲让我明白:友谊起源于你对他人所表示的关切而不是要他人对你表示关切”。我的同事回想起这件事时说。

(二)多一些表扬和鼓励

我们都知道表扬能使人创造奇迹,过多的批评会导致孩子过多的自责,使他们贯于为了获得成功而作一些冒险。

表扬也有正确的方法与错误的方法。大多数父母在批评孩子时可以细数总总,而在表扬时却言语含糊──“你是个了不起的孩子”这种评价会使片刻的光彩顿然消逝。因此表杨应具体些,与其说“你很勇敢”不如说“我为你摔倒了以后仍然爬上车而感到自豪。”这样明确地说明了为什么这种行为值得表扬。

每个人都有一个“要害区”,这个区域一旦受到表扬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作为母亲,你可能比谁都了解对于你的孩子来说什么是重要的──可能是音乐、体育或某一课程,如果你不了解,问一问没什么不对。

其次,由于孩子们一时间内只能吸收那么多的表扬,因此小量而频繁地给予一些表扬。一分钟一百次鼓励胜过一次作一百分钟的表扬。

(三)谈论“禁忌”

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危险的世界里。在这个世界里,孩子们放眼接触到的尽是毒品、酒精与性。一些母亲担心谈论诸如此类的禁忌行为是在鼓励他们这么做。但事实正好相反,调查发现:那些与父母作过坦诚交谈的孩子更不易涉及毒品与酗酒。

母亲们尤其可以有技巧地与孩子们谈论这些敏感的话题。首先,让你自己对这些现象有所了解,而后询问你的孩子他们所知道的。六、七岁大的孩子可能是在操场上听到这类事或在电视上看到这类事。指出你与他们谈论这类事是为了让他们了解其危险性,而不是不信任他们,让他们明白你愿意回答任何问题或与他们谈论他们的烦恼。

(四)将界限适当放宽

孩子们需要得到无条件的爱,这样自尊自爱的种子才会得以生长。这种无条件的爱并不意味着你不设定任何界限,设定界限是向孩子们显示他对你来说很重要。当一个孩子越界时,向他们说明你对这种行为而不是他们本身感到失望。

随着孩子的成长,界限自然要放宽些。尤其是男孩子,他们想与他们的母亲保持一定的距离。心理学家埃文索-贝斯索曾描写道:男孩子们第一次碰到玩具卡车时,心里就响起车子开动的轰鸣声,这是与生俱来的,他们想冒险并表现他们所见过的男子汉的力量。随着男孩子的长大,他们的界限也应适当地放宽些,作母亲的既不要感到自己被抛弃了,也不要感到自己很懦弱。

母亲是孩子们巨大的鼓励之源。心理学家埃顿-萃丝在调查了250个学龄儿童后发现:近一半的孩子更想获得一份母亲而不是父亲的工作。其中一个原因,贝斯索推测道:孩子们更想了解他们母亲所做的事并想参观他们母亲的工作地。

(五)指明方问

孩子们需要一个道德指南针。这意味着不仅在重大问题上灌输是非观,而且在日常琐事上灌输是非观。

一位母亲看到她五岁大的儿子骑着他的朋友──邻居七岁大男孩的车子。“汤姆不用这辆车,”他儿子说,“他在学校。”他认为自己这么做没什么不对,因为他的朋友不会介意。但这位母亲坚持让他的儿子把车子送回去:“在没有征得他人同意下使用他人的财物是不对的。”

当一位母亲对培养孩子的责任感、正直、忠诚给予足够的重视,她们就为孩子树立了一个价值体系,这将成为孩子的无价之宝。最好的道德指南是母亲自身的行为,如果母亲自身逃避责任,无视他人的权利或食言,她的孩子就失去了行为的向导。

你也许不希望听到这类话:“可是,妈妈,你就是这么做的。”

(六)与孩子一起玩耍

在短时间内,母亲们通常关注所谓重要的事──捕捉孩子们的情况,辅导功课。然而在我们这个生活节奏紧张的社会里,孩子们渴望的不仅仅是这些,他们更希望与母亲一起共度美好时光。

这并不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仅需拥有一种嬉耍的态度,一种愿意把做功课的时间变成嬉戏或把做家务转化为游戏的态度。

一位朋友允许她的孩子们与他们的朋友在厨房打闹,玩具、颜料与泥土不时地飞落到食物里。几年以后,她上大学的儿子带了一位老朋友回家吃饭。“我总想能来你们家实在太好了,”那位朋友说,“我们曾在这里拥有欢声笑语──汤里也飘落着玩具。”

作母亲是一项责任重大的工作,但并不意味着是一种负担,有时你需要少一些责任感──让你对自己的要求见鬼去吧,与你的孩子玩在一起。

喜欢《孩子内外向不可同样对待》一文吗?“幼儿教师教育网”希望带您更加了解幼师资料,同时,yjs21.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平等对待学生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