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验告诉我们,成功是留给有准备的人。当幼儿园教师的教学任务遇到困难时,往往都需要参考一下我们提前准备参考资料。资料的定义范围较大,可指代生产资料。资料可以作为参考给我们一些学习工作灵感。所以,您有没有了解过幼师资料的种类呢?考虑到您的需要,小编特地编辑了“纠正孩子的说谎行为”,欢迎大家与身边的朋友分享吧!

导读:当他有夸张、说谎的迹象时,就提醒你该注意孩子了,了解他们的心境,多关怀他们,解除他心中的焦虑、不安,也帮助他多展现自己的优点,得到别人的认,同。次外大人可以适当给幼儿戴高帽视,另外要以身作则,保证自己有正确的言行典范。

路路从小班开始一直中班第二个学期,出现了说谎现象。有一次早餐过后,她忽然趴在桌子上大哭不止,还一边揉她的肚子,我走过去询问,她说肚子好痛,我看了一下,她的肚子已经被揉得通红,问她是不是想上厕所,她说不是,仍继续哭,问了好久也没问出原因,我和配班老师商量后打电话叫来她父亲带她去医院检查,没过多久她父亲又把她带来幼儿园,说检查过了没问题,路路自己也说不痛了,可她父亲离开幼儿园时她两眼泪汪汪的。此后每隔一星期都要发生类似此类的事情。还有一次,路路妈妈带着路路气冲冲地来到幼儿园,说昨晚上发现路路没穿内裤,内裤全放在书包里揉成一团,问她,她哭着说是有一个小男孩把她内裤脱了,还把全班小女孩的裤子都脱了。我和配班老师一听,吓了一跳,没这回事呀!我说在幼儿园决不会发生这种事情,是不是路路因为尿湿了,不好意思跟老师和父母说,才编了谎话,一问路路终于承认果真如此。

老师和路路谈心,路路泪汪汪的说爸爸妈妈有了小弟弟,不理她了,我明白了。后来和她妈妈交流,原来她们家添了一个小弟弟,父母忙着照顾小弟弟,忽略了对女儿的关爱,所以孩子才出现了说谎的心理。

其实,孩子说谎是有很多方面的因素的。

第一:出于自我保护说谎。

第二:因为想象而说谎。

第三:想讨好大人而说谎。

第四:想博得赞赏而说谎。

第五:希望引起别人注意而说谎。

知道原因后,那么我们家长应如何减少幼儿的夸大其词或说谎呢?我们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一、多充实幼儿的生活经验

借着参观、旅游、阅读、实际操作的机会。带领幼儿多看、多听、多接触不同的人、事、物、地。这样可以缩短幼儿的想象世界和实际生活的距离,说出来的话就比较真实可靠了。

二、不要刻意去戳穿孩子的“牛皮”或嘲笑他们的夸张

如遇到孩子不好好吃饭而强调:“不吃饭就不会长高喔!”这句话可能会激起孩子的想象,说道:“那我要长得向长颈鹿一样高。”对于这样的答案,家长不要急着把孩子拉回现实,“胡说八道,哪有人长得和长颈鹿一样高,那不成怪物了吗?”而可以顺着他的话去:“对你要多吃点才会长得很高喔。”这样,既满足了孩子的想象空间,也达到了家长要他好好吃饭的目的,还不会伤害孩子的自尊心。

从理解接纳或一笑了之的角度看待孩子的夸张或说谎,而不要以生气、责骂的方式逼他说实话,甚至家长还可以和孩子一起玩玩吹牛,想象游戏,带自己回到童真的年代,也帮助自己进入孩子的想象世界,还能和孩子关系更加亲密。

三、了解孩子爱夸张和说谎背后所蕴含的意义

引导他说出内心的感觉,心平气和的听听他说说自己的感觉和期望。针对问题的关键,才能解决问题。让幼儿明白何为合理的要求,也避免孩子遭拒绝时心理的不平衡。

搬新家、转学、换了老师等,都可能引起孩子不同以前的表现以吸引别人的注意。当他有夸张、说谎的迹象时,就提醒你该注意孩子了,了解他们的心境,多关怀他们,解除他心中的焦虑、不安,也帮助他多展现自己的优点,得到别人的认,同。次外大人可以适当给幼儿戴高帽视,另外要以身作则,保证自己有正确的言行典范。

yJS21.com更多精选幼师资料阅读

熊孩子的这些行为必须纠正


不同性格的家长教育孩子有不同的方法,但是许多的时候家长们都看不到孩子性格的不足,过份的坦护孩子,很多时候反而会害了孩子,以下就让我们一起来看几个小实例吧!

观察对象1:自由的凯文

凯文是个3岁的男孩,跟爸爸妈妈刚从美国回来,在语言发展方面,他只能清楚地叫出“爸爸妈妈”,用语言表达其他事物还不行。但是他的动作发展与别的孩子差别很大,他总是用玩具砸别人或地面,在幼儿园砸了其他孩子,有的孩子比较老实,也就没有引起事端;有的孩子不愿意,就还手抓了他的脸,留下红印几道。他在班里从来不坐凳子,而是站椅子、坐地上。在幼儿园里没有小朋友跟他玩,老师故意“拉拢”其他小朋友跟他玩也不行,主要原因就是他太自由了,太有“创新思维”了,他时不时就会在同伴身上搞一些“发明”和“创造”,使别的小朋友感到不安全和不舒服。

妈妈说:没有关系,让孩子自由发展有利于培养他的个性。

老师观点:

“海归派”父母是带着“西洋之风”返回本土的一个特殊家长群体,他们对本土教育的评价带来了“另类”的声音,这样,最先和最多遭遇观念上的矛盾与困惑的也是他们,调节西方与本土幼儿园在教养观念、态度和行为模式上的冲突自然也是一件比较棘手的事情。

尊重孩子的自由是培养个性和创造意识的前提,但是这里的“自由”是有规则的自由,而不是漫无边际的自由。自由的界限太宽泛了,影响了别人的自由,别人就会反对你的自由,不但让孩子变得不自由,而且还有其他一些不良影响。凯文把玩具“砸”向同伴,并不是要故意伤害别人,或许是要探索物体的“抛物线”特性,但是却侵犯了别人享受安全和安宁的自由,于是有的孩子就会还手,他就不可能再“自由”下去了,而且还失去同伴的信任和“人缘”。假如自由可以造就出天才,却是如此孤独的天才,那么孩子未来的成功和幸福也是难以保证的。

专家解析:

“海归派”父母接触到自己认为先进的西方教育观念和方式后,应准备好两个方面的教育能力——选择和适应,即选择适合自己家庭情况的教育理念,适应自己周边环境的发展速度。否则,反而让自己的孩子很被动,造成行为方式的紊乱。

观察对象2:老实的亮亮

我们班亮亮是个男孩,可谁见了都说像个女孩。不愿意上幼儿园,他很少说话,和小朋友玩或被老师点名在大家面前说话显得很不自在,也很少参加集体活动。而他的性格也出奇的安静,平时喜欢一个人看卡通书、动画片、玩玩具,或听奶奶讲故事,很少出门和小朋友玩,也不邀请小朋友到家里来。亮亮很乖,哪些事情不能做,对他说一遍准能记住,所以家里的人从不担心他会有什么冒险的举动。但和同龄的孩子比,温顺的亮亮孤僻、胆小,怕狗、怕猫,连小白兔也不敢摸一下。亮亮太老实了。

最让我们头疼的是奶奶心疼孙子,怕小朋友欺负他,索性隔三差五把他留在家里,不让他上幼儿园。

老师观点:

亮亮的表现不能简单地归结为“老实”、“听话”,因为老实、听话的孩子很多,但他们不排斥小朋友、不拒绝尝试新的活动、也不回避到陌生的环境中去。而亮亮的孤僻、沉默、胆怯、交往焦虑,则显示出其行为中明显的退缩倾向。

儿童突然进入一个陌生的新环境,或遇到意想不到的惊吓而显出害怕、退缩的样子是正常的,但随着对新环境的逐渐适应,状况会有很大的改观。而总是与新环境格格不入、难以适应新生活;缺乏创造性就是属于有退缩倾向了。

专家解析:

有的孩子天生对新环境适应能力差,遇到陌生的人或陌生的场景、环境,内心不由自主地感到拘谨、不知所措,缺乏迅速调整自己心态的能力,需要一个相当长的时间才能进入状态,表现出退缩。这些孩子需要有适应的过程。

而家人的过度保护,则是大多数孩子具有退缩倾向的主要原因。有的父母、特别是爷爷奶奶害怕孩子被小朋友欺负,整天把孩子圈在家里,剥夺了他和小伙伴游戏和交往的机会,久而久之孩子就习惯了独处,对群体生活很不适应。亮亮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所以,对孩子不能过分溺爱和迁就,事事包办代替,这样会使孩子失去了尝试和锻炼的机会,等到需要他独立做一件事时,其结果百分百地注定要失败。这会导致孩子的自卑,自然也就不愿意在

外人面前暴露自己的短处了。

家长应该多鼓励孩子,对孩子提出适当的要求,同时,少限制孩子的行为,这个不能动、那个不能做,客观上为孩子创造了退缩的环境。

观察对象3:霸道的宇轩

宇轩是我们班里的“小霸王”,动不动就爱发脾气,显得很霸道。那天天气晴朗,小朋友们都在沙坑里玩沙子,宇轩一眼看上秋秋的新铲子,二话不说冲过去就抢在手里。秋秋来夺,宇轩一把把他推倒,二人厮打起来,一场混战……

别的小朋友不愿意和宇轩玩,因为他稍不顺心就发脾气,那天他喜爱的小汽车可能是因为没电了,怎么也不走,他举起来就摔,我说了他几句,他居然踢人!

老师观点:

多数父母认为孩子打架、大喊大叫,是孩子间的小打小闹或是孩子特有的表达方式,并不加以重视。这使得孩子用攻击行为解决问题的办法及表示方式就是正确的。还有一些家长怕孩子受欺负,鼓励孩子的进攻性行为,尤其是对男孩子。经常听到有些父母很自豪地宣称自己的孩子“厉害”、“别人都怕他”,孩子在这种情况下会形成只有“攻击”才能得到父母赞扬。这些观念都会“促进”孩子的攻击性行为,家长应切忌。

专家解析:

行为带有攻击性是人类天生就具备的,是人类在长期进化过程中,为了保护自己,使自己这个生物个体能够生存下去的一种本能,这种本能慢慢地转化为攻击性倾向,潜藏在我们每个人的身体之中。

攻击性行为还产生于经验习得。人的行为都有“趋利避害”性,之所以选择某种行为,主要是因为这种行为能给当事人带来某种好处。一般“攻击性行为”的最初形式是“防御”,其核心是“不被伤害”,怕其他小朋友伤害自己而引起的自我保护性反应。当这种行为的结果满足了孩子“免受伤害”这一需要时,就在认知上强化了这种行为的合理性;如果在事后又没有受到任何“惩罚”,比如对方的更厉害的攻击,大人的批评等,就再一次证明了这种行为的可行性。

这时“胜利”的体验比起以往的“躲避”等消极反应带来的结果要开心得多。因此,孩子会因偶然的尝试,形成这样的推理:受到别人的欺负,不一定要躲开或只是哭,可以通过武力来保护自己。而且,在“自我保护”的强烈暗示下,往往会对外界信息过度敏感,以致做出“假想防御”,比如对别人无意的碰撞,以为是故意的挑衅,因而做出“反抗”。有时还会由“防御”转向“进攻”。在他人眼里,这是一种“攻击性行为”,这样的孩子往往被定义为攻击性强的孩子。

孩子攻击性行为并不一定是将来不良行为的先兆,一旦出现这种行为,更不可以训斥或打一顿作为惩罚。长此以往,孩子会把这种惩罚方式作为对不喜欢行为的一种正确处理方法,当他处于这种境地时,也只会采用攻击性行为。

教育小孩子就是要培养其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尤其是孩子性格方面,家长们要多下功夫,不要盲目的去支持或是剥夺孩子成长的权利,希望以上的三个实例家长们能够明白!

怎样应对宝宝的说谎行为


导读:孩子怎么学会说谎了?!这么小就会说谎了,以后还得了!怎么才能改掉这个坏习惯?……要回答这些问题,让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孩子谎言背后的原因。

常常跟小朋友夸口说自己家里没有的玩具;偷偷把小朋友的玩具拿回了家,却说是别人给的;把妈妈的项链弄坏了,却矢口否认……当你发现家里那个天真可爱的宝宝说谎时,

你可能感到震惊、难以置信,甚至怒不可遏。

孩子怎么学会说谎了?!这么小就会说谎了,以后还得了!怎么才能改掉这个坏习惯?……要回答这些问题,让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孩子谎言背后的原因。

形形色色的“大话”

据专家统计,孩子的700个谎言中,有67%是由于畏惧惩罚和怕被嘲笑,10%与孩子的想象、夸张有关,20%是故意说谎。

孩子的“大话”形形色色,说谎的原因也各有不同。我们大致可以分成无意的和有意的。

(一)无意谎言

这类谎话大概每个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都说过,它与孩子的心理特点有关:

说大话来满足愿望

“我家有一架真正会飞的飞机!”

“我爸爸给我买了好多好多新玩具!”

孩子是最富于想象的,他的小脑袋瓜里充斥着天马行空般生动、逼真的想象,可是由于年龄小,他往往分不清愿望、想象与现实的区别,常常把想象当成现实,将愿望当作事实,“大话”就此出现了。应该说,这样的“大话”并不算真正的说谎。

此时此刻,这些“大话”正可以帮助父母了解孩子小小心灵里的动机和愿望,无须责备,但可以引导孩子明白那不是真的。只要让孩子生活在诚实的环境中,到一定年龄时,他自然会结束这种无意的说谎。

记忆不准确

佳佳对小伙伴说:“一会儿我妈妈就要带我去买新衣服。”事实上,根本没有这回事,妈妈只是昨天对佳佳说过:“如果你听话,下个月你过生日时就给你买新衣服。”

孩子因为记忆力不准确,经历过的事情往往记不全、记不清,回忆时便会用想象的内容代替记忆中不确切的内容,再加上孩子对于成人说的话理解程度有限,自己又难以准确地表达,在如此“力不从心”的状态下,说出来的话自然就像谎话了。

在这些情况下,孩子的说谎是不自觉的,并非故意,被“扣”上“大话精”的帽子实在是冤枉啊。

(二)有意谎言

有些孩子的确会为了达到某种目的而有意编织谎言,对这样的谎言,父母就一定要重视了。

满足小小虚荣心

当孩子看到别人有一件好玩具,就谎称自己家里也有或者有一件更好的,或是欺骗父母说老师表扬了他。这很可能是平时父母有意无意的言行激发了孩子的虚荣心,于是他以说大话来自我满足。

逃避一些事情

有时孩子因为内心的某种恐惧而说谎。如为了不去上幼儿园而说身体不舒服。逃避去幼儿园的原因可能是他被老师批评了、受小朋友欺负了或是不敢参加一些活动等等。面对这样的谎话时,父母应先搞清楚谎言背后的真正原因,及时帮助孩子解决他面临的问题。

如果孩子犯了错,父母总是以打骂来惩罚,那么,为了逃避责骂,孩子就可能学会用谎言来掩盖事实,保护自己。比如“全盘否认”,极力辩解说不是自己的错误,如不承认打碎了盘子等;要么就“避重就轻”,只承认一部分错误,如明明打了小朋友却只承认轻轻推了一下;或者“嫁祸他人”,如说是别人把盘子打碎了。

模仿父母的言行

作为孩子最初的模仿对象,父母任何不经意的言行都可能影响孩子。很多情况下,父母的说谎行为,包括所谓的权宜之计,都会成为孩子说谎的样板,潜移默化中把孩子变成了“大话王”。例如有人打电话来找爸爸出去,爸爸不想去,就推说家里有客人。孩子看在眼里,就会觉得说谎是对的。以后当孩子遇到类似的情景时,情急之下就可能会说谎。

当孩子有意说谎时……

当孩子说谎时,父母最应该关心的不是谎言本身,而是谎言背后的含义,找出孩子说谎的动机;最应该做的不是批评和责罚,而是向孩子说明道理,使孩子懂得为什么不应该说谎。

下面的例子也许可以帮助你更好地对待孩子的谎言。

妈妈在楠楠的口袋里发现一个没见过的玩具,就问楠楠:“这个玩具是从哪儿来的?”楠楠小声说:“小朋友给我的。”看到楠楠躲闪的眼神,妈妈很怀疑。于是,她蹲了下来,轻轻握住楠楠的小手,温和地说:“楠楠,看着妈妈的眼睛,告诉妈妈实话,玩具到底是从哪儿来的?只要你说实话,妈妈一定不会骂你。”

孩子是不是在说谎?敏感的父母会从孩子的表情、语言中发现蛛丝马迹,而要想让孩子说出真话,需要一定的询问技巧。楠楠妈妈的做法中值得借鉴的是:

语气亲切、温和。过于严厉、苛刻的问话方式只会吓得孩子更不敢说出真话。

保持目光对视。看着对方的眼睛说谎对大人来说都很困难,何况孩子。父母看着孩子时,用眼睛传递信任和鼓励,很容易突破孩子的心理防线。

鼓励孩子说真话。大部分情况下,孩子是因为畏惧惩罚而说谎,所以,向孩子保证他不会因为承认错误而受罚,是最重要的一步。当然,父母必须说到做到。

楠楠承认,自己因为喜欢这个玩具,所以就偷偷把它拿回家了。这时,妈妈把楠楠抱在怀里,说:“妈妈很高兴你对妈妈说了实话。喜欢别人的玩具,你可以请他借给你玩玩,但不能偷偷地拿走。那个小朋友找不到自己的玩具了,一定很着急,你说,是吗?”楠楠点点头。

后来,妈妈拨通了小朋友家的电话,楠楠在电话里小朋友道了歉,告诉他明天一定把玩具还给他。楠楠还准备把自己的一个玩具也带去给小朋友玩呢。

楠楠承认了错误后,妈妈做了很好的处理:

给孩子说真话以积极回应。

对孩子做错事和说谎的动机表示理解,并引导孩子理解正确的处理方法。

启发孩子用实际行动弥补过失。

特别提醒:父母的榜样作用至关重要。父母平时应该注意自己的言行保持一致,诚实做人。如果一时失信于孩子,应向孩子说明原因、虚心承认错误并改正。

如果你的孩子有意说谎


导读:父母的榜样作用至关重要。父母平时应该注意自己的言行保持一致,诚实做人。如果一时失信于孩子,应向孩子说明原因、虚心承认错误并改正。

当孩子说谎时,父母最应该关心的不是谎言本身,而是谎言背后的含义,找出孩子说谎的动机;最应该做的不是批评和责罚,而是向孩子说明道理,使孩子懂得为什么不可以说谎。

常常跟小朋友夸口说自己家里没有的玩具;偷偷把小朋友的玩具拿回了家,却说是别人给的;把妈妈的项链弄坏了,却矢口否认……当你发现家里那个天真可爱的宝宝说谎时,

你可能感到震惊、难以置信,甚至怒不可遏。

孩子怎么学会说谎了?!这么小就会说谎了,以后还得了!怎么才能改掉这个坏习惯?……要回答这些问题,让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孩子谎言背后的原因。

形形色色的“大话”

据专家统计,孩子的700个谎言中,有67%是由于畏惧惩罚和怕被嘲笑,10%与孩子的想象、夸张有关,20%是故意说谎。

孩子的“大话”形形色色,说谎的原因也各有不同。我们大致可以分成无意的和有意的。

(一)无意谎言

这类谎话大概每个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都说过,它与孩子的心理特点有关:

说大话来满足愿望

“我家有一架真正会飞的飞机!”

“我爸爸给我买了好多好多新玩具!”

孩子是最富于想象的,他的小脑袋瓜里充斥着天马行空般生动、逼真的想象,可是由于年龄小,他往往分不清愿望、想象与现实的区别,常常把想象当成现实,将愿望当作事实,“大话”就此出现了。应该说,这样的“大话”并不算真正的说谎。

此时此刻,这些“大话”正可以帮助父母了解孩子小小心灵里的动机和愿望,无须责备,但可以引导孩子明白那不是真的。只要让孩子生活在诚实的环境中,到一定年龄时,他自然会结束这种无意的说谎。

记忆不准确

佳佳对小伙伴说:“一会儿我妈妈就要带我去买新衣服。”事实上,根本没有这回事,妈妈只是昨天对佳佳说过:“如果你听话,下个月你过生日时就给你买新衣服。”

孩子因为记忆力不准确,经历过的事情往往记不全、记不清,回忆时便会用想象的内容代替记忆中不确切的内容,再加上孩子对于成人说的话理解程度有限,自己又难以准确地表达,在如此“力不从心”的状态下,说出来的话自然就像谎话了。

在这些情况下,孩子的说谎是不自觉的,并非故意,被“扣”上“大话精”的帽子实在是冤枉啊。

(二)有意谎言

有些孩子的确会为了达到某种目的而有意编织谎言,对这样的谎言,父母就一定要重视了。

满足小小虚荣心

当孩子看到别人有一件好玩具,就谎称自己家里也有或者有一件更好的,或是欺骗父母说老师表扬了他。这很可能是平时父母有意无意的言行激发了孩子的虚荣心,于是他以说大话来自我满足。

逃避一些事情

有时孩子因为内心的某种恐惧而说谎。如为了不去上幼儿园而说身体不舒服。逃避去幼儿园的原因可能是他被老师批评了、受小朋友欺负了或是不敢参加一些活动等等。面对这样的谎话时,父母应先搞清楚谎言背后的真正原因,及时帮助孩子解决他面临的问题。

如果孩子犯了错,父母总是以打骂来惩罚,那么,为了逃避责骂,孩子就可能学会用谎言来掩盖事实,保护自己。比如“全盘否认”,极力辩解说不是自己的错误,如不承认打碎了盘子等;要么就“避重就轻”,只承认一部分错误,如明明打了小朋友却只承认轻轻推了一下;或者“嫁祸他人”,如说是别人把盘子打碎了。

模仿父母的言行

作为孩子最初的模仿对象,父母任何不经意的言行都可能影响孩子。很多情况下,父母的说谎行为,包括所谓的权宜之计,都会成为孩子说谎的样板,潜移默化中把孩子变成了“大话王”。例如有人打电话来找爸爸出去,爸爸不想去,就推说家里有客人。孩子看在眼里,就会觉得说谎是对的。以后当孩子遇到类似的情景时,情急之下就可能会说谎。

当孩子有意说谎时……

当孩子说谎时,父母最应该关心的不是谎言本身,而是谎言背后的含义,找出孩子说谎的动机;最应该做的不是批评和责罚,而是向孩子说明道理,使孩子懂得为什么不应该说谎。

下面的例子也许可以帮助你更好地对待孩子的谎言。

妈妈在楠楠的口袋里发现一个没见过的玩具,就问楠楠:“这个玩具是从哪儿来的?”楠楠小声说:“小朋友给我的。”看到楠楠躲闪的眼神,妈妈很怀疑。于是,她蹲了下来,轻轻握住楠楠的小手,温和地说:“楠楠,看着妈妈的眼睛,告诉妈妈实话,玩具到底是从哪儿来的?只要你说实话,妈妈一定不会骂你。”

孩子是不是在说谎?敏感的父母会从孩子的表情、语言中发现蛛丝马迹,而要想让孩子说出真话,需要一定的询问技巧。楠楠妈妈的做法中值得借鉴的是:

语气亲切、温和。过于严厉、苛刻的问话方式只会吓得孩子更不敢说出真话。

保持目光对视。看着对方的眼睛说谎对大人来说都很困难,何况孩子。父母看着孩子时,用眼睛传递信任和鼓励,很容易突破孩子的心理防线。

鼓励孩子说真话。大部分情况下,孩子是因为畏惧惩罚而说谎,所以,向孩子保证他不会因为承认错误而受罚,是最重要的一步。当然,父母必须说到做到。

楠楠承认,自己因为喜欢这个玩具,所以就偷偷把它拿回家了。这时,妈妈把楠楠抱在怀里,说:“妈妈很高兴你对妈妈说了实话。喜欢别人的玩具,你可以请他借给你玩玩,但不能偷偷地拿走。那个小朋友找不到自己的玩具了,一定很着急,你说,是吗?”楠楠点点头。

后来,妈妈拨通了小朋友家的电话,楠楠在电话里小朋友道了歉,告诉他明天一定把玩具还给他。楠楠还准备把自己的一个玩具也带去给小朋友玩呢。

楠楠承认了错误后,妈妈做了很好的处理:

给孩子说真话以积极回应。

对孩子做错事和说谎的动机表示理解,并引导孩子理解正确的处理方法。

启发孩子用实际行动弥补过失。

特别提醒:父母的榜样作用至关重要。父母平时应该注意自己的言行保持一致,诚实做人。如果一时失信于孩子,应向孩子说明原因、虚心承认错误并改正。

纠正孩子的坏习惯


导读:父母与其指责孩子的小毛病,不如去了解一下他们到底有什么压力,对什么样的事物感到紧张。

吮拇指、拉头发、挖鼻孔……几乎所有孩子在焦躁、无聊或疲惫时都会做一些不雅的举动。家长对此深恶痛绝,总希望能把它们“扳”过来。但有时,过分的关注不仅收效不大,还会适得其反。美国丹佛的儿科医生玛丽安妮·内佛特博士在《育儿》杂志上发表文章称,这些儿时的小毛病通常都是无害的,只要顺其自然就可以随年龄增长自行消失。

1.挖鼻孔

几乎每个孩子都挖鼻孔,有的还会把鼻屎抹得到处都是。这不仅是社交上不能容忍的行为,还可能造成鼻孔出血,增加感冒风险。如果孩子挖了鼻孔再揉眼睛,还可能引起结膜炎。

该怎么做:看到孩子挖鼻孔不要说他们“恶心”,因为这会使孩子觉得你不喜欢他,尤其是学龄前的孩子,可能会有过度反应,变本加厉。家长应用就事论事的态度让孩子不要在公共场所做出这种动作。给他们块手绢;注意及时为他们剪指甲;在房间里可以用加湿器,避免鼻子出现不适。如果孩子不合作,可以给他的手指贴个橡皮膏,让他挖鼻孔时感到不顺手,就会停下来。

2.拉头发

孩子在5岁以前往往喜欢用手去拽头发,一旦停下来,就吸吮手指。相对来说,这是比较容易对付的。另外一种比较严重的发生在较大的孩子身上,叫拔毛发症,他们会不能克制地长时间扯头发,这有可能造成明显的秃顶。

该怎么做:不要为此惩罚他们,也不要给他剪短发,更不要企图用买玩具的方法转移他的注意力,因为这会让孩子更清楚地意识到自己在做什么。对学龄前孩子的这种行为,家长只要忽视就可以了,当他们不再吸吮手指时,这个动作也会消失。但大些的孩子如果总拔头发就要看医生了。

3.吮手指

大约有一半4岁以下的小孩都有吸吮手指的毛病。绝大多数专家认为这是正常的。而且,婴儿觉得孤独时,吸吮手指还能帮他舒缓情绪。通常情况下,孩子到了三四岁就不再吮手指了,1/5的孩子会晚一点,到5岁才结束。但如果孩子到了6岁左右换牙时,仍有吸吮手指的习惯,就会对牙齿生长产生不良影响。

该怎么做:在孩子4岁以前,不必刻意去制止他们,即使孩子年龄稍大还没有改,也不要为此责骂他们。家长可以为孩子提供一个安全的环境,让他们做些有益的运动,避免枯燥的生活,比如玩一些需要双手都动起来的游戏。孩子懂事后,耐心地叫他们不这样做就可以了。6岁以上的孩子如果因此牙齿受损要尽快去看医生,同时也可以考虑去看看心理医生。

4.咬指甲

10—18岁的青少年不少都爱咬指甲,这表明他们感到紧张、无聊或正在集中精神做一件事。干燥的、有裂痕的指甲也会吸引人去咬,而且一旦开始,就会形成习惯。这很容易伤害指甲周边的皮肤,引起流血或感染,同时,也会对牙齿,特别是门牙造成损伤。

该怎么做:不要指责孩子的指甲难看,这只会加重他们的这种行为;也不要让他们用指甲去做挖土这样的动作,因为这会使指甲边缘变得粗糙,刺激他们去咬。家长应该每天对孩子的指甲做护理,涂些滋润乳,修理指甲的边缘,用指甲锉把不平整的地方弄好。

5.舔嘴唇

舔嘴唇或咬嘴唇是孩子想要滋润干燥开裂嘴唇的表现。当他们感到紧张、焦虑、疲劳时,舔唇动作会明显增加。这种行为易使嘴部皮肤出现感染,令嘴唇周围一圈的皮肤呈现红色。

该怎么做:不要对此过分留意,但要给孩子一些护唇膏,让他随意使用,晚上也可以敷上凡士林促进皮肤愈合。

6.磨牙

15%的孩子有睡觉磨牙的习惯,对此,专家还没有给出确切的原因。但有种理论认为,这是神经紧张的一种表现。长期用超出平时的力量运动下颌,会使下巴酸痛,牙齿也会变得松动,还可能引起头疼。

该怎么做:不要责备孩子,更不要在磨牙时把他叫醒。坚持带孩子做牙科检查,可以预防磨牙。尽量减轻孩子的生活压力,比如睡觉前聊聊天,帮他放松心情。

7.男孩爱抓自己的“小鸡鸡”

小男孩总爱玩自己的“小鸡鸡”,对此,多数父母认定是个坏毛病。实际上,这只是孩子在熟悉自己的身体,对幼儿是完全无害的。所以家长不应该做出过分的反应,这会让刚学走路的孩子误以为自己出了什么问题,精神上受到伤害。其实,当孩子逐渐长大,意识到这样的举动在公共场合不能被接受时,他就会不这么做了。

该怎么做:把身体每个部分的正确名称教给孩子。如果孩子小时候在其他人面前露出生殖器,要不动声色地用其他活动转移他的注意力。到了四五岁,可以告诉他,生殖器是不可以在其他人面前展示的。如果孩子在规劝后仍经常这样做,还总想触碰其他人的,那就应该寻求医生的帮助了。

我家孩子不说谎


导读:说谎决不是偶然说说的,必定是养成了一种说谎的习惯,而这种说谎的习惯大多数又是从小养成了的。因此我要谈谈怎样使小孩子不说谎。

说谎是什么意思呢?说谎是作弊与欺骗在言语方面的表现。这种欺骗与作弊是最要不得的,大而言之,直接的或间接的有害于国家民族,拿那些贪官污吏来说吧,就是一种惯于说谎的典型人物。小而言之,亦足以使个人人格破产。

第一是损失自尊心,一个人是不能没有自尊心的,人失却自尊心,不看重自己,则自暴自弃,什么事都做得出来。第二是丧失信用、得不到别人的同情与帮助,从前不是有过一个“牧羊儿与狼”的故事吗?当牧羊儿第一次说谎,在山岗上大喊“狼来了”的时候,别人听了,连忙跑来替他赶狼,可是他却恰然自得,以为愚弄了别人一次。哪里知道这样一次说谎,竟播下了失信的种子,当真的狼来了,他惊慌失措大喊“狼来了”的时候,人家以为他又在撒谎,不来救他了,而他竟至被狼咬死。林肯说:“你能欺骗少数的人,你不能欺骗大多数的人;你能欺骗人于一时,你不能欺骗人于永恒。”这是多么中肯的话啊!

说谎决不是偶然说说的,必定是养成了一种说谎的习惯,而这种说谎的习惯大多数又是从小养成了的。因此我要谈谈怎样使小孩子不说谎。要使小孩子不说谎,必须先了解小孩子说谎的原因。小孩子为什么要说谎呢?我以为

(一)小孩子怕父母或教师的打骂:有些做父母的,每逢小孩子做错了一件事,便要骂小孩子或打小孩子。孩子怕骂怕打,便用说谎来掩饰自己的过错,这种掩饰得到父母或教师的宽恕,于是第二次第三次做错事时,便再说谎来求得宽恕了。

(二)逃避现实:有时小孩子为了不愿意做或不能做某事时,便叫头疼呀!肚子疼呀!用各种谎言去欺骗父母或教师这种谎言又往往得到父母或教师的同情,因此以后便也常说谎去推诿了。

(三)好虚名,要面子:一件事本来不是他做好的,但说是他做的,可以得到奖赏,面子光彩,于是他说谎了;事本来是他做的,但做得不好,怕丢脸,于是他说那件事不是他做的,也说谎了。

(四)贪利:很多小孩子为了口谗,要吃东西,便说说谎,又有些小孩子为了要得到很高的分数或奖品,便在考试时作弊还硬说自己的本领高人一等。这都是为了贪利的缘故。

小孩子说谎的原因知道了,那么怎样纠正他,而培养诚实的习惯呢

第一要了解小孩子:小孩子愿做什么,能做什么,希望得到什么,你一定要了解。了解了小孩子的心理与能力,然后让他去做。在做的过程中,你要帮助他去发现问题,克服困难将事情做成功,而得到奖励。要消除他说谎的动机,鼓励他诚实地的去做。

第二暗示:暗示有两种,一种是正的暗示,譬如有两个小孩子在一起,一个是诚实的,另一个是喜欢说谎的,你要对那个诚实的小孩子嘉许,奖励他,使那个说谎的小孩子感动,走上诚实之道;其次一种是反的暗示,譬如你的小孩子跑来报告你一件事时,你要信任他,不要说;“真的吗,你不要骗我呀”如果你这样说,在小孩子的心灵上,就种下一个说谎的种子,以为说谎原可以骗的。我们必须应用正的暗示去感动小孩子,不要用反的暗示去刺激小孩子说谎的动机。

第三榜样:做父母的或教师的要以身作则,去做诚实的事,不要在小孩子的面前说谎。我们知道小孩子的模仿性最大。耳濡目染,都会效仿的。有时你还可以讲诚实小孩子的故事给他听,譬如华盛顿小时候,砍樱桃树的故事。有一天,华盛顿在园里砍了一株樱桃树,他的父亲知道了,非常气愤,华盛顿急忙跑去承认,说是他砍的。这时他的父亲不但不责备他,反而嘉许他,鼓励他处处要像这样诚实。以后华盛顿事事做得诚实,决不说谎,终至成就了伟大的事业。这样的故事,你可讲给小孩子听,拿故事中的人物去做他的榜样。有一种榜样是不好的,譬如,一个母亲要打牌,不欲招待客人,嘱咐他的小孩子说:“如果有客人来,你就说妈妈不在家。”等客人来了,小孩子便照着母亲的话说谎了:“妈妈不在家。”这是一种不好的榜样,很容易使小孩子养成说谎的习惯。他既可照母亲的话去欺骗客人,自然他就可以照自己的意思去欺骗别人,甚至是自已的母亲。因此我们要做好的榜样,坏的榜样千万不要做。

这三点,我们做父母的或做教师的应该随时随地注意,务必使小孩子不说谎,建立起诚实的习惯。

喜欢《纠正孩子的说谎行为》一文吗?“幼儿教师教育网”希望带您更加了解幼师资料,同时,yjs21.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关于孩子的教育问题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