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是脚,教育是鞋

09-11

众所周知,对于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来说,我们需要经常分析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而教育笔记有益于学生可以更好地接受新知识。那么,优秀的教育笔记模板有哪些?小编特地为您收集整理“孩子是脚,教育是鞋”,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教育像鞋子,可以帮助孩子更好地走人生之路。鞋匠要想做出合脚的鞋子,就需要充分了解脚的大小、形状,知道脚的需要和感受。同样,教育者只有在研究、懂得孩子的心理路程、精神世界以及成长机制的前提下,才能够设计出适合孩子的教育方法。教育要适于孩子,并不是说适于普遍意义上的孩子群体,而是具体到每一个孩子的个体。所以,在芭学园,我们的眼里不是一群孩子,而是每一个孩子。

有个三岁的孩子叫小壮。有一天,班里老师来找我反映问题,说小壮不参加晨圈活动,集体活动时在人群中乱钻乱爬,自由工作(我们将游戏称之为“工作”)时满教室晃悠,吃饭拿餐具时也不能排队等待,总把队伍搅得一片混乱。第二天,我来到小壮的班里,满屋的孩子都在忙碌,的确唯独小壮在转悠,虽然他在转悠的同时也会看别人工作,但入园快一年,只看、不动手玩的状态着实有点让人着急。不过,这类孩子现在并不算太罕见。

老师过来跟我说,小壮妈妈每天送他来园比较晚,等他来到班里,别的孩子已经玩上了,兼之小壮没有习得跟同伴交往的技能,所以老是进不了同伴群体。如果有老师引导着,他能参与工作,可老师一离开,他就放弃。老师们担心这样下去,他会更失去同伴交往的需求,只会依赖成人跟他一起玩。我认为老师说得很有道理,问:“你们打算怎么办?”

主班老师说:“我们每天只引领他一会儿,把其他孩子吸引到他的工作中,我们就离开。同时,当他在群体中发生不当行为时,和他一起讨论建构交往原则,再让他妈妈尽量早点送来园里试试。”听完老师的话,我认为这个方案没什么问题。

十年种树,百年育人,改变一个人的状态不是一两天就能够见效的。幼儿园的那几年中,老师无非就是陪孩子一起渡过这个坎、那个坎。时间就这样过去了,终于有一天,老师们告诉我,小壮最近好多了,能够参与其他孩子的工作——虽然还是自己玩自己的,不能很好地跟同伴合作,但至少有了参与的意思。我一听马上赶到教室,想看看是怎样的情形。

我去时,教室中的孩子都已经各自进入自己的工作世界。小壮到综合区拿了件东西,又跑到娃娃家,弯腰在那里用手搅动着玩具。可娃娃家的其他孩子正沉浸在自己的情景中,没人发现他在做什么。小壮跟娃娃家的孩子说着什么,一看没有人接他的茬,又拿上别的东西跑过去,扔在那些孩子面前。有个女孩一把把他拿来的东西扯开,继续忙自己的。

看到这些,我被小壮感动了。他在创造自己的方式奋力融人人群,虽然失败,但脸上是成功的表情。入园这么久,我还不曾看到他脸上带着这样的发自内心的愉快神情,也没看到他这样目标明确地在做事。孩子的状况既然好转,说明老师们的方案是有效的。而老师们再说起小壮,脸上也是带着明媚的笑容。从此,小壮的状态越来越好。

有个两岁多的孩子叫小浩,每次洗手的时候都在安静地玩水,而且持续好久。老师观察后发现,小浩其实在用手感受水和肥皂抹在手上产生的滑溜溜的感觉,不是只为了玩水而玩水。正巧赶上夏天的雨后,老师找了个时间,给他穿上防水衣,带他来到院子里的水坑前。小浩先蹲在水坑旁看了看,接着走进去踩水,然后开始玩水坑里的烂泥。老师没有阻止他,而是陪他一起玩泥巴,引导他感受干湿泥巴的不同手感。最后,等老师给他换上干净衣服,小浩的脸上满是安静、满足的神情。

还有个孩子叫小文。每天早上来园后,都要非常认真地扫一会儿院子。我们从来没有阻止他,也没有过度地表扬,因为不想让孩子为了得到表扬而去做事,而忽略了做事本身的意义。所以,当看到扫完院子的他站在院子里,像在欣赏自己的艺术作品一样,老师只是由衷地在一旁感叹:“哇,我看到院子里变得好干净、好舒服啊!”小文会说:“是我扫的。”老师会答:“谢谢你。”

孩子是脚,教育是鞋,既是我们的教育理念,也是我们的教育行动。在芭学园,老师们用心灵去感受每个孩子,尊重每个孩子作为一个人的独特性;同时,在孩子的先天发展机制下,给予孩子恰当的帮助,协助孩子获得良好的发展,为孩子一生的幸福奠定基础。

YJS21.cOm更多教育笔记小编推荐

尊重孩子 是教育的前提


尊重就是让幼儿对自己充满自信,相信自己有能力做出正确的选择和判断。尊重就是不把成人的要求强加于幼儿,而是鼓励幼儿发表自己的意见与看法,相信幼儿有自己的见解。尊重对于幼儿来说意义重大。那么,怎样才能做到尊重幼儿呢?我认为,尊重幼儿,就要促进幼儿富有个性化的发展。要发展幼儿的个性,就必须尊重幼儿的个性,尊重幼儿的心理发展。幼儿园教育《纲要》提出:“幼儿教育应尊重幼儿的人格和权力,尊重幼儿的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保教并重,关注个别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

对于幼儿而言,什么个性的幼儿都有。有动作慢的,有性格开朗的,有做事毛糙的,有不爱讲话的,有脾气死拧的等等,无论什么个性的幼儿,都有他的内心发现。教师就应该要从心理上理解、了解幼儿的需要,兴趣、能力、智力、气质及性格,尊重每个幼儿的个性,支持引导每个幼儿的发现。

在组织幼儿练习拍球的过程中,我采用比赛的形式为每个幼儿提供展示的机会。但班里的小慧莹就是不愿意参与到活动中,我怎样鼓励都无济于事,总是在楼道里自己玩玩具。我认为她可能不会拍球,就尊重了她的选择。但是经过几天观察,发现她不但不是不会拍,而且还拍得还挺好。我便问她:“为什么老师让你拍,你不拍,看你拍得多好呀”。她微微一笑,小声告诉我:“那么多人看着我,都不好意思呀”。噢,我终于了解到了她的真实想法,原来是她对自己缺乏自信。对与这样的孩子我就要帮助她看到自己的优势与潜力,注意为她创设获取成功的机会,在后来的活动中,我经常鼓励她,在小朋友面前表扬她,树立她的自信心,慢慢地小慧莹进步了,自信心提高了。上课的时候经常能看到她参加活动时自信的样子。使她在有了自信之后获得许多成功的感受。

在户外活动时,我经常发现孩子们趴着玩滑梯,作为幼儿教师来说,看到这样的情景,心里难免有些紧张,生怕孩子磕着、碰着。经过我几次劝阻,孩子们还是选择他们认为合适的方法来进行。当我问到他们为什么要这样玩时,他们对我说,他们发现坐着玩,滑得慢,趴着玩,滑得快。我观察了一下,孩子们讲的还是有一定的道理的。他们在玩的过程中发现了阻力的存在,坐着的阻力可能比趴着的阻力大。看孩子们多了不起。因此,我尊重了幼儿的想法,支持了他们的做法。但是为确保安全,我请孩子们说一说要怎样保护自己,孩子们高兴极了,大胆地说出自己想法。看到他们玩的时候,有的把头往上抬,有的用手捂着嘴,怕磕着,有的在旁边,作监督员,不许后面小朋友推前面的人。这样在教师尊重孩子的基础上,滑滑梯的秩序也得到了维持。作为教师,一定要相信孩子的能力。赏识幼儿的能力,从而更好地发掘幼儿的潜能。

作为新时期的一名幼儿教师,我们肩负着培育下一代接班人的重任,我们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与时俱进,主动学习实践先进的教育和管理经验,认真分析我们所遇到的新课题,勇于迎接新挑战。对于幼儿园教育这项十分艰辛、复杂而又细致的工作。我将继续贯彻《纲要》精神,更好地跟上时代变革的步伐,在幼儿教育中,尊重幼儿的潜能,尊重幼儿的个性,充分运用“尊重”这把钥匙,来打开孩子心灵的金锁,培养出健康活泼、诚实勇敢、富有个性的新一代接班人。(高井幼儿园金燕)

我是如何教育孩子的


我是一名交警,工作比较繁忙,爱人在医院工作,夜班也比较多。其孩子经常和爷爷奶奶在一起,我只是在休假的时候陪陪儿子,和他做游戏。感到和他在一起有无穷的乐趣,不知不觉中,孩子已经快上小学了。今天,幼儿园开家长座谈会让我谈谈是怎样管理孩子的?这个题目使我猛然感到自己对孩子关心不够!尽管如此,我还是谈谈我在教育孩子上是如何做的。1.疼爱但不溺爱作为家长,都害怕孩子受委屈,也都知道疼爱孩子,但绝不能溺爱孩子,对孩子的合理要求都尽量满足,但对那些无理要求,必须积极教育引导,争取和他把道理讲明白,决不迁就。2.多鼓励,多引导,面对困难树立信心当他遇到困难或受到委屈时,要给他温暖,让他把心中的委屈向我诉说。同时告诉他生活并不是用一帆风顺,有挫折,有欢笑,也有痛苦和悲伤。要有信心,面对困难要想办法去解决,平时和同学搞好团结,互相帮助,要有爱心,有集体观念,多帮集体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3.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要培养孩子爱学习,要给孩子创造条件,给他买喜爱看的课外读物,增强阅读的兴趣,有时候做完作业,也让看一些有益的动画片,增长他的课外知识。孩子做作业的时候尽量不要打扰,做完作业后让他自己检查一遍后,我再帮他检查,发现错误后及时改正。同时我还要求他上课认真听讲,积极举手发言,不懂的大胆请教老师。我不多给孩子出课外题,但要求孩子学校的作业一定要做好,该掌握的一定要掌握。其实上面谈到对孩子教育,很多还只是美好的想法,做法上还有很大的差距,更多的教育还要靠老师们的辛勤工作。在此,我代表我们全家向各位老师表示深深的感谢,我们一定努力配合学校的教育,做好我们家长该做的工作,为孩子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

教育孩子的前提是了解孩子


教育孩子的前提是了解孩子,了解孩子的前提是尊重孩子。

今天的孩子难教育,这是个世界性的问题。

难在哪里呢?有人说知识不足,有人说方法不当,这些都是对的,但最重要的原因恐怕是对今天的孩子缺乏了解。有些父母也许不服气:知子莫如父母,我们天天看着自己的孩子,难道还不了解他(她)?

让咱们来看一些事实吧。

住进高楼里的孩子孤独感增强了,父母们于心不忍,建议孩子外出跑跑跳跳,孩子却回答:“没劲!”鼓动孩子找邻居伙伴玩玩,孩子竟说:“不愿意”。

如今的孩子特别喜欢看卡通(漫画)。有位干部是儿童图书奖的评委,抱回家许多获奖图书。可儿子毫无兴趣,却用零花钱买回近百本卡通,忘了吃饭,忘了功课,忘了睡觉,看得开怀大笑、浑身乱抖。父母困惑不已,要过卡通书细看了半天,居然看不明白:这是什么鬼东西,乱七八糟胡言乱语!可问题是孩子一看就懂,一懂就迷,您是大人怎么就看不懂呢?

正如读书一样,世界上的书浩如烟海,最难读的是子女这部无字之书。做父母的,要透过子女的内心世界,读懂他们的每一天,每一年,也就是说,教育孩子的前提是了解孩子。

复杂的对象,简单的教育,正是教育困难的重要原因。如果以简单的教育对待复杂的对象,也必然导致教育无效或失败。所谓复杂,是说今日孩子接受了复杂的大量信息,由于难以消化、难以适应而产生了复杂心态,甚至模糊了与成人的界限;所谓简单,是指今日教育在原有的体制内循环,父母由于无法面对新人类新世界而显得简单尴尬,甚至连自己也困惑不已。

如果,以前是孩子不了解大人,大人很神秘,今天则倒了过来,是大人不了解孩子,孩子很神秘。

那么,怎样了解孩子呢?具体说来,要多陪孩子玩一玩,要耐心听孩子讲话,要与老师保持经常的联系,要看一点《少年儿童研究》之类的报刊书籍。

21世纪已经向我们匆匆走来。作为跨世纪的一代孩子,既有良好的机遇,也有众多的麻烦。例如,心理障碍增多等等。因此,为了孩子有一个光明的前途,为了家庭长久的幸福,再也不能漠视对孩子的了解与尊重了,否则,我们将遭受无情的惩罚!

教育笔记:如果我是孩子?


在孩子们的角度,他们会说:“如果我是老师我要……”大班的孩子有了他们自己的思维。他们会认真的学老师的动作举止,回家做“老师”。所以老师在孩子们面前的言行举止非常的重要。

今天我要来换位—当一回孩子,说一说孩子们的心声。老师,我们吃完点心能不能说一会儿话?老师,下课了我们能不能说会儿话?老师,中午吃饭能不能,我不喜欢吃的菜少吃一点儿?老师,中午起床,我们能不能出去多玩一会儿?

大班的孩子,话语非常多,他们会找各种空闲的时间来讲话,(但凡这个孩子有这么一点儿活泼)不管我们班的“小老师”他也克制不住自己。

自己时常在想,是不是确实自己压制他们太多了,如果我是孩子,让我不说话我肯定也会难受。对孩子的教育要松弛有度,这段时间面对着这些大班的孩子,看着他们的调皮、看着他们这个年龄段的特性,想了很多,我们得顺应他们的年龄特点,在该放手的时候就应该放手,而不是一味的根据所谓的“规矩”对他们执行要求。很多时候,让自己也变成跟他们一样的年龄甚超弯下腰倾听孩子们的心声。这样的处理方法会让更多的幼儿得到认可。

每天中午饭后洗漱都是班里吵闹的时间段,这天,被我发现,有孩子开始暴露恶作剧了,恰巧这还是个女孩子。(她想到把班里一个小男孩儿的文具盒藏起来)当然这是我无意中发现的,怎么发现的呢?恰巧我去洗漱池洗毛巾,发现钢琴后的窗台上有个文具盒…作为过来人,自然知道这里面的奥秘。为此我故意没做声,看看藏文具盒的孩子过后有么有举动,是不是自己会遗忘这个文具盒。

对这一现象,我也该做对策,用孩子的办法,我请来了被藏文具盒的孩子,趁女孩子无意拿来了她的文具盒,也藏了起来。午睡过后要上书写课了,女孩子找不到文具盒开始报告老师。—老师也不知道喔,想想看自己有么有藏别的小朋友的文具盒?人家会不会着急?—会,那你知道该怎么做了吗?)孩子转身就去找男孩子的文具盒,我自然也是把女孩子的文具盒悄悄的放到了她的位置……!

这样的解决办法还是很奏效,孩子自身体验这样的感觉甚超老师去口头教育。所以站在孩子的角度,有些时候让自己做回小孩用小朋友的办法去解决问题也挺好。

教育随笔:他是坏孩子


又到户外活动的时间了,孩子们选择好自己喜欢的器械玩起来,我来到玩球的小朋友中间和他们玩起来,“你是坏孩子,我不和你玩,”我吃了一惊循着声音望去,只见洋洋坐在翘翘板上,小琪站在旁边想玩的样子,我急忙走过去问:“小琪,你想坐吗?”他点了点头,我又转向洋洋说:“洋洋,跷跷板是两个小朋友一起坐才好玩,来,你一边小琪一边,”说着我就去抱洋洋,可是他却说:“老师,他是坏孩子,我不和他玩,”我一顿他为什么有这种想法,于是我问:“你为什么说他是坏孩子,”洋洋说:“你不是说和小朋友打架,抢玩具,不遵守纪律,就不是好孩子,小琪经常和小朋友打架,抢玩具就是坏孩子,”这时其他小朋友也过来争着说他的坏处,听了孩子们的话使我想起我平时对那些调皮孩子的教育,“如果你再打小朋友,抢别人的玩具,乱跑就不是好孩子”就这句话,在孩子们心中形成了像小琪这样调皮的孩子就不是好孩子。今天的事情都是我平时教育的不良结果,为了消除小琪在孩子们心目中的印象,我结束了户外活动,和孩子们一起讨论坏孩子与好孩子的区分。

回到活动室他们什么是坏孩子,他们说:“打小朋友、抢别人的玩具、不听老师的话等等,”我又问:“我们班里有吗?”他们举了小琪、义涵、果果等平时几个调皮的孩子,虽然那几个小朋友不高兴,但他们也没说什么,好像默默接受了。看来我今天的讨论时多么的及时。我又请小朋友想一想,他们有没有做过好事,孩子们想了想说:“小琪经常帮忘记推小椅子的小朋友把小椅子推到桌子下面,义涵抢着帮老师拿东西,果果还帮小朋友背书包,大家争着说出他们做的好事,我赶紧说:“你没看,他们也做了那么多好事,我们就不能说他们是坏孩子,以后他们不会再打小朋友了,有玩具大家一起玩,我们跟他们做好朋友好不好?”大家高兴地说:“好,”只见那几个小朋友也骄傲地抬起头,看到他们的表现,我感到这次的教育非常重要。在交流中,使孩子们发现,那些自己不喜欢的认为是坏孩子的小朋友也有很多好的地方,那些调皮的孩子也会从中学会,那些事是小朋友不喜欢的,那些事是小朋友喜欢的,那些该做那些不该做。变成小朋友心目中的好孩子。

从那以后,那几个调皮的孩子不像以前那样招惹其他小朋友了,大家也都愿意和他们玩了。

教育随笔:老师是孩子的榜样


教育随笔:老师是孩子的榜样

俗话说“身教胜过言传”,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老师的点点滴滴都给孩子们起到一个示范作用,甚至老师的作用比家长的影响还要大。有些事情作为老师我们可能说的多,但是做的很少,让孩子们去严格遵守但老师自己可能做的也很不好,这样对我们的教学工作就产生了很大负面影响。

孩子们用餐时,总是把饭菜撒在桌上。有的馒头掉在桌子上就不吃了,每次都是要求孩子们从桌子上捡起来吃掉,养成珍惜粮食的习惯。懂得饭菜来的不易。有一天中午,我给幼儿盛饭时,不小心把勺子里的饭粒洒在了桌子上,我刚想捡起来扔到垃圾桶里,可突然发现孩子们都睁大了眼睛盯着我,好像要看看作为老师的我是怎么做的。我马上意识到幼儿是想看看老师的举动,我仔细的把桌子上的米饭小心的放回饭盒里。并且给孩子们说以后有饭菜掉在桌子上要吃掉。

从这件事情之后,每次给孩子们盛完饭,我都要看看桌子上有没有剩饭什么的,如果有就捡起来放回饭盒里。孩子们看到老师这样做,也就慢慢学会了把掉在桌子上的饭粒捡起来放在饭盒里,桌子上的剩饭明显的少了。

孩子是镜子


今天,在午睡室,小朋友起床时,大家都挤在小床的走廊里,幼儿有的在穿鞋,有的在聊天。我急着帮一些动作慢的小朋友,就从小朋友的身边跨了过去。没想到,身体没把握好平衡,打了个趔趄。就听宁宁说了一句:“沈老师,你要小心呀,走路的时候要看好,别摔跤!”看着孩子半是责备,半是担心的样子,不禁心头一动。这些幼儿在班级虽然才一个学期,有时还会不肯来上学,有时还会哭哭闹闹,但他们已经与我们建立了很深厚的感情。在孩子小小的心灵中,他们关心我们,就像我们关爱他们一样。孩子说的这句话,不就跟我们平时教育、嘱咐孩子差不多吗?模仿是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但是他们更愿意模仿与自己亲近和喜欢的人。有些孩子对于我们班级老师说话的语气语调,还有穿着打扮,都很留意。这些孩子们对我们的关心比我们还细心。他们会注意我们的每一个变化,有时还会很天真地请父母都来学学。学学我们的发型、衣服,甚至举止言行等。这些可爱的小家伙眼里,老师的每一个动作和表情都是对的,都是好的。所以我们作为教师,在幼儿面前要注意说话的语气,和言行举止。有时不经意的一句话,一个动作,都会让幼儿成为模仿的对象,并在他们的行为中反射出来。我们对孩子的关心,孩子们就会关心我们,我们对孩子粗暴,孩子也会不友善。所以孩子就是我们的一面镜子,你在镜子里怎样表现,孩子就用自己的行为来回报我们。我们是孩子的榜样,孩子是我们的一面镜子,在孩子面前我们要学习三思而行!

超前教育是好是坏引发争议


所谓“天下父母心”,作为爸妈,总是希望能够将最好的给孩子,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在教育问题上也不例外,大家都纷纷创造各种机会,让自己的孩子参与更多的课程,希望孩子能够早日成才。

于是,年纪小小的幼儿园宝宝开始背负各种压力,数学、英语、艺术等各种超龄课程占满了孩子的时间,孩子原本的童真日益减少。这种幼儿园的超前教育热已席卷全国。为了防止和克服学前教育“小学化”倾向,教育部近期印发了《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提出要严禁“揠苗助长”式的超前教育和强化训练,《指南》中明确提出,5-6岁学龄前儿童,“能通过实物操作或其他方法进行10以内的加减运算”即可。然而,要想放慢“超前教育”脚步,还需要许多努力。

超前教育是好是坏引争议

儿童教育问题向来备受关注,随着《指南》的印发,幼儿园进行超前教育是好是坏也引起网友争议。

支持派:

佳佳家:幼儿园是要多学点啊,不多学点知识,怎么上得了好的小学?

小天使:小孩子学知识学得越早越容易上手,不然等长大了再学,哪里跟得上其他小朋友?

春之风:让宝宝早点学知识好啊,不然交那么多钱,就学那么点东西,那不是很不划算?

南阳之:现在的孩子很聪明,比我们小时候接受能力强很多,多学一点知识也没什么坏处,我是希望我的孩子能多学一点。

反对派:

秋风得意:我觉得幼儿园只要学习基本的知识就够了,很多超前的教育根本不必要,会让孩子害怕上学的。

天南地北:小孩子超前教育我觉得不好,孩子会学的不开心,对孩子性格会有影响。

静思人:小孩子就应该多玩,有一个快乐的童年,不然一天到晚学知识,小小年纪就背负各种压力,这样的小孩怎么会健康?

夜之黑:现在的孩子太可怜了,连上个幼儿园都要超前教育,真是“鸭梨山大”,以后回想起来,哪里还有什么童年的快乐?

超前教育为何盛行?教育体制是根本问题

幼儿园超前教育之所以如此盛行,主要与家长的望子成龙、学校想提高竞争力、教育体制存缺陷有关。

家长:望子成龙,争夺优质资源

“望子成龙”自古有之,如今,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善,家长们更是希望能够为孩子提供更好的教育资源,让自己的孩子早日成才,于是,家长们的这种期愿也就使得他们早早便为孩子制定了各种学习计划,希望能够让孩子嬴在起跑线上。而在竞争激烈的社会环境下,尤其是在好的小学需“选拔入学”的教育环境下,家长们为了让孩子能上一所好的小学,不得不让孩子提前学习小学知识。此外,这也与家长虚荣心不无关系,如果自己的小孩比其他小孩会更多的技艺或知识,也会让家长在亲友面前更有面子。

学校:迎合家长需求,提高竞争力

目前,很多幼儿园都存在超前教育问题,主要源于以下两方面的原因。一则,迎合家长需求。许多家长都希望孩子能够在幼儿园里学到更多知识,学校为了迎合各类家长的需求,不断增加各种超龄课程。二则,提高竞争力,商业化运做需要。为了吸收更多生源,提高竞争力,有部分幼儿园都希望出奇制胜,不断打出开发潜能的噱头,尤其是一些竞争力薄弱的幼儿园,更加希望能够通过“个性教育”,吸引更多的家长。

教育体制:应试教育体制存缺陷

造成幼儿园的超前教育的主要原因,归根结底还是应试教育体制所致,由于应试教育压力不断加大,再加上有利益驱动,很多孩子从上幼儿园起就被套上了重重“枷锁”。对孩子进行拼音、外语、数学等小学化内容教学,俨然成了幼儿教育的通病。许多望子成龙的家长担心孩子输在起跑线上,都只能纷纷为孩子“添材加料”。

幼儿园超前教育有何危害?

对于超前教育,不少专家都表示3-5岁的儿童不应该进行超前教育,这主要是因为这个时间段进行超前教育,会有如下危害:

一、超前教育扼杀美好童年

幼儿园超前教育其实就是“揠苗助长”,没有根据孩子身心发展的年龄特征、孩子的认知接受能力进行合理设置,而将幼儿当做吸纳知识的容器,使幼儿童年生活压力巨大,索然无味,不能体验到童年的快乐、趣味与美好。

二、超前教育易使孩子厌学

3—6岁是幼儿发展的关键期,幼儿身心极为脆弱,幼儿园对幼儿的影响很大,因此家长在为孩子选择幼儿园时应要慎重。在一些幼儿园中,还存在着良莠不齐的现象,其对孩子进行的各种技能培训,往往违反了孩子心理、生理发展阶段,不仅会导致孩子过早对学习产生厌倦,还会导致孩子将来缺乏独立思维的能力。

三、超前教育不利于儿童形成良好的性格

“盼才心切”的父母,生怕孩子浪费时间,尽量限制孩子的玩耍。这样,孩子在孤独中慢慢变得性格怪癖,不合群,面对社会时,会感到紧张不安。而且,从几点钟学琴,几点钟识字,几点钟学跳舞等日常安排,父母都全权掌控,这样会使孩子觉得自己没有一点权利和自由,逐渐形成叛逆性格,长期以往,甚至容易造成儿童心理扭曲。

围观:看看各国小朋友都在干什么

在我国幼儿园小朋友学习任务繁重的时候,我们一起来看看其他国家的幼儿园又是怎么教育的,看看我们是否真的超前了?

美国:重视孩子的动手能力。美国的幼儿园给孩子设置的学习课程不多,而以动手制作手工和户外活动居多。幼儿园的学年在6月底就结束了,在9月份新学年开始之前,各幼儿园是夏令营期,与平时相比增加了不少集体户外活动,趣味十足。

澳大利亚:孩子玩得开心最重要。澳大利亚的家长对于孩子在上学前就学习算术或者外语似乎并不感兴趣,他们似乎更注重培养孩子的体能和心智培养,幼儿园的主要责任是让孩子在幼儿园里玩得开心,从而培养他们独立的人格,帮助他们更好地与同龄人建立伙伴关系。

日本:丰富多彩的户外活动。在日本的幼儿园里,除了会教授给孩子们一些基本生活常识之外,其一大特点就是进行各种各样的户外活动,让孩子们亲近大自然,通过玩乐来培养他们健康的身心和与人相处的能力。

各地动态跟踪:幼儿园不能以“艺术”“双语”冠名

山东:去年12月,山东省教育厅、公安厅和卫生厅联合颁布《山东省学前教育机构审批注册管理办法(试行)》。按照规定,学前教育机构名称中不得带有与实际不符或者易产生误导作用的词语,如“国际”、“中华”、“中国”、“双语”、“艺术”等字样。

重庆:重庆市教委近日对学前教育进行规范,幼儿园不得以任何名义和形式组织各种小学化培训活动,禁止幼儿园举办课程之外的各种特色班、培训班。未经市或区县以上教育行政部门审定,任何学前教育机构不得冠以“国际”、“中国”、“中华”、“实验”、“双语”、“英语”、“艺术”、“体育”、“特色”等字样。

温馨提示:请给孩子更多快乐!

在幼儿园超前教育问题上,有家长的“无奈”,有学校的“不得以”,也有教育体制的“缺陷”,但不管如何,学前教育应该尊重幼儿的智能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着重培养幼儿行为习惯与生活自理能力,让幼儿健康快乐成长。不管是家长还是幼儿园都不能急功近利、拔苗助长,应该通过各种科学、有趣的方法,让我们的小孩拥有更多童真与童趣,让他们可以更加健康地成长。

喜欢《孩子是脚,教育是鞋》一文吗?“幼儿教师教育网”希望带您更加了解教育笔记,同时,yjs21.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什么是教育笔记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