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孩子共舞

09-15

众所周知,作为一名没有经验的新老师,我们需要把自己的教学方式与他人进行分享交流,而教育笔记可以记录老师在课堂上存在的问题。平常你收集了优秀的教育笔记吗?为满足您的需求,小编特地编辑了“与孩子共舞”,但愿对您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跳广场的的大妈大爷越来越多了,在公园里散步总会看见很多散步的小孩跟着舞动的人群,活泼的音乐律动。没错,很小的孩子就对音乐,对舞蹈产生了兴趣。我们可以观察到,通常未满周岁的孩子在听到温和的或者动感的音乐时都会有跃跃欲试、手舞足蹈的表现。这说明了我们的孩子发育良好,对音乐,对节奏有很强的感觉。这时候我们就要保护并促进孩子的这种感觉了,因为这是孩子释放的一个信号,表明孩子在接受,在学习音乐和舞蹈。对于能站立起来或者能独立的孩子,首先家长要注意适当给孩子旋律的刺激,让孩子能跟着音乐律动。多带孩子外出走走,让孩子听听外界的声音。也可经常给孩子看看舞蹈小视频,让孩子产生共鸣。第二,家长除了给孩子这些外界上的刺激,更重要的是对孩子的表现产生认可和鼓励。如何对孩子鼓励?当然要在看到的孩子之后及时给出表扬,更重要的是家长如果能与孩子一起舞蹈,一起律动,那就是一种最高的肯定,那孩子肯定就会维持很久的兴趣。有的家长认为孩子的这种舞蹈根本没有章法,也没有优美性可言,其实因为孩子还没有形成自己的价值观和审美观,并且大动作和小肌肉没有发育完全,所以孩子的舞蹈不重在动作优美正取,而是一种兴趣和表现自己。所以今后孩子如果在广场上与大妈跳广场舞,家长们请不要害羞,一起与孩子共舞吧!

Yjs21.coM更多教育笔记延伸读

与孩子交往要有童心


本网站为各位幼儿教师解决教案难题,下面给大家带来一篇“与孩子交往要有童心”!

幼教的工作对象是稚童,幼师则是比较懂事的大孩子的扮演者。

在与幼儿的交往中,幼师要有一颗童心,才能和幼儿有共同语言。

幼儿园的孩子大都在3--6岁之间,这些孩子,特别是小班的孩子,刚刚离开妈妈的怀抱,还处在“世上只有妈妈好”的认识上,对幼儿园有规律的生活还不习惯、也不适应。

为了让幼儿尽快地把幼儿园当成自己的家,把幼儿教师当最自己的妈妈;首先教师要有一颗童心,既能用心去说话,又让幼儿有亲切感。

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要贴近幼儿的需求和愿望,只有这两颗心碰在一起,彼此产生共鸣,工作才好开展,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性格内向的泓丞来到幼儿园,哭着要找妈妈,一遍遍的央求说:老师,你给我妈妈打电话,让她来接我“。

”好,泓丞不哭,老师去给你妈妈打电话。

我想问你一件事:在家里你最喜欢谁啊?‘我妈妈和奶奶,妈妈每天上班、做饭、洗衣服,所以泓丞喜欢妈妈‘。

那奶奶呢?’她天天哄我玩‘。

好,现在老师也哄你玩。

咱们玩个熊和石头人的游戏好吗“?说完老师拉着他的手做起了游戏。

做完游戏,我看见他的脸上露出了笑容,我的心也放下了。

一次次的童心相印,一次次的收获。

泓丞对幼儿园有了亲切感。

在心里默默的说:泓丞我要让你把幼儿园当成自己的家。

一个个像泓丞这样的孩子,从不愿上幼儿园到催家长早点上幼儿园,每天都在一片清脆则稚嫩的"老师早上好“的喊声中开始,在”老师再见“声中结束一天快乐的生活。

关于“与孩子交往要有童心”的精彩内容就给大家介绍到这里了,不知道你是否都了解了呢,关注我们了解更多内容!

孩子的是与非


俗语说:“千人千脾气,万人万模样。

”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每天面对的是几十张不同面孔的幼儿,同时也是穿梭在几十种不同的性格中。

柴一圣小朋友是班内一个比较腼腆内向的孩子,一看这个孩子,你会认为他是个安静乖巧的孩子,但接触长了会发现,其实不然,也许正是因为他的孤僻,所以总会出现过激行为。

孩子集中如厕时,他会趁人不注意,打一下小朋友的头或拍一下小朋友的背,这时就会有小朋友告他的状:“老师,柴一圣打我。

”追究原因,一圣会很无辜地说:“老师,我没有打人。

”其实,老师明白,这也许是一圣对小朋友表示友好的一种方式,只是有些粗鲁罢了,但这样的行为毕竟是不对的,老师必须对其进行教育引导。

让他学会和小朋友友好相处,体验和小朋友一起游戏的快乐。

说到游戏,又出现了一圣的有一大危险之处,当一起玩玩具时,他会因为争抢某一玩具而张口咬人,作为老师,必须保证孩子的在园安全,当发现孩子的这一行为,我们必须及时教育。

而面对老师的质问,一圣没有感到害怕,他会和老师表白,慢悠悠的对老师说:“老师,他抢我的玩具了。

其实,老师明白,在一圣的心里,他并没有觉得自己有什么地方不对,他喜欢这个小朋友所以他会拍他一下,用来表达自己的心情。

他抢我的玩具,所以我咬他一下来维护我的利益。

在孩子与孩子的交集里,其实并不存在明明白白的是与非,面对各种性格的幼儿,老师最需要做的就是保证每名幼儿的心都不受到伤害,妥善解决孩子存在的偏激行为,保护他那幼小的心灵。

与孩子零距离


随着圣诞节的到来,幼儿园变得热闹了起来,班上的孩子都很兴奋,特别是当我把圣诞老人拿出来布置教室环境时,有几个会说的孩子,就会举手说道:“我家也有好多圣诞老人卡片。

”而有几个比较内向的孩子则乖乖的做在小椅子上,可以从他们的眼神中看出当我拿出圣诞老人的时候他们也很感兴趣。

对于一些不善于表达的孩子,老师往往会有些忽略,不知道孩子的真实想法,认为他们能力弱,不自觉地想给与更多的帮助,来帮他们完成,但是往往忽略孩子内心的感受和他们的愿望。

我通过家访与这些孩子的家长的交流发现,在家里孩子能够正常的讲话,表现很活跃、很调皮,喜欢在家爬上爬下,而且经常唱歌跳舞表演给父母看。

但换了环境,孩子变得胆小,不爱说话,跟人很少交流。

这样的孩子在幼儿园中是很常见的,对于这样的孩子我们应该怎么办呢?孩子虽然具备语言的表达能力,但根据社会情况不同、在语言运用方面却有很大差别,在某些场合能讲话,在另一场合则沉默或接近沉默。

孩子有正常或接近正常的语言理解水平,并且有一定的语言表达能力,只不过在某些场合或者对象上选择不说话,很多时候是心理上情绪上的障碍。

当那些内向的孩子在集体面前发言时,教师可以鼓励她对她说:“你真棒”。

很多时候老师,家长会强调要孩子自己说话,充分的表达,或是创造很多的机会,如在集体面前讲话、提问等,但往往孩子还是不能大胆讲话,反而心理会有恐惧,作为新教师的我往往也比较消极,有时候集体活动的时候,一定要内向的孩子回答问题,不停的向他提问,其实在孩子不愿说话的时候也不用逼她,消除其紧张、恐惧等心理压力和负担,给她一个没有任何压力的环境,孩子一旦开口说话,哪怕只有一两句,我其实都可以很亲切地给予鼓励,增强信心,慢慢的孩子交往增加了,开口说话的机会也就增多了,在交往中就会逐渐讲话了。

在日常的带班中我还法相我们班比较内向不爱说话的孩子性格很要强,如我们班有一个小姑娘悦悦,每次只要老师一批评她都会不理老师,做为教师可以从不一样的角度,以孩子的心理了解孩子想要什么,就算是帮助,也是会乐于接受出于一个朋友,从平等的角度上给与的真心的帮助,不是一个强者给与弱者的帮助。

我们也不是孩子,不能替她思考,要尊重孩子自己的想法,不是单纯的以为她需要我的帮忙,她不知道该怎么办。

每个孩子相信都有她独特的气质。

孩子能够感受到心与心的距离,真正贴近孩子的心,把自己的心放下来,才能拉近心与心的距离,与孩子之间亲密无间。

作为新教师我想做到与孩子零距离,可以关注孩子的心理发展,帮助孩子从小建立一个健康的心态,让孩子茁壮成长。

与孩子的心灵对话


曾遇到过这样的一件事,有一次一位家长向我反映,星期天他的孩子在家里把他养在鱼缸里的十几条金鱼都晒成了鱼干,完了,这位家长气愤地说:我这孩子怎么了,一点没人性,一点没同情心。心态那么不好,那么残忍。会是这样吗?我对这位家长的话产生了怀疑。晨间活动时,这位孩子走到我跟前悄悄地说:“老师,小鱼和人不一样,是吗?”“是呀,你怎么会想到这个问题的?”“人不晒太阳会缺钙,我妈妈告诉我的,小鱼晒太阳它就会死的。”说完,孩子难过地低下了头。原来如此,孩子是因为想让金鱼补充钙而想到了这个做法。

有人说:教育在于才能的培养,而非压抑本能。正是为了了解,孩子才有了这样的行为,这样一个看似残忍的实验,至少让这位孩子了解了鱼和人是不一样的。知识的获得离不开实践,幼儿的主动实践则更可贵,只是幼儿的实践常常不为成人所理解。其实,我们小时侯又何尝没有这样的行为,我们也曾让小鸡学游泳,让小鸭学爬树。善待孩子的每一次行为,理解孩子,尊重孩子的梦想,尊重孩子获得知识的手段,才能让孩子主动发展,获得经验。或许真是这些幼稚的故事,才让他们一天天的在长大。

反思我们的教育,我们不也常常以高高在上的姿态俯视着孩子吗?也常常将自己的想法强加于幼儿。曾有一位妈妈常带孩子去逛商场,可孩子每次吵着要回家,妈妈有些不明白,这么多琳琅满目的商品,孩子应该觉的好玩呀,可当她有一次蹲下身子系鞋带时,她才豁然发现,当她以孩子一般的眼光看商场时,眼中看到的只是人来人往的腿或脚。蹲下身子,你才会看到孩子眼中的世界,你才会走进孩子的心灵,你才会发现这里是片多彩的世界,孩子们正以自己的经验去感受着这片蓝天,这片土地。

21世纪的教育强调人与人之间心灵的沟通,精神的相遇,生命的碰撞,是一种人类希望、理想和超越的教育。如果当时这位家长能耐心地与孩子对话,了解孩子的奇思异想,或许他就不会下这个结论。重视与孩子的对话,才能让我们了解孩子。正是这样一种对话精神才使教育真正成为人对人的教育,使儿童变的容易理解。对话意味着教师要倾听儿童,与儿童进行心灵的对话,走进儿童的心灵世界;同时也意味着教师与儿童之间的思想、观点相互碰撞,相互激发,教师会从儿童那里看到他们优于自己的奇思、怪想和创意;对话使教育变得精彩、有活力,成为教师与儿童,儿童与儿童之间相互学习,共同创造,共同分享的过程;对话使我们重视儿童,使儿童成为与教师合作、共同探索的具有独特精神世界的鲜活生命。

让我们走近孩子,与孩子的心灵对话,去感悟那份童真,去领略那个世界!让我们伴着儿童共同成长吧!

教育随笔:与孩子“交心”


孩子们喜爱的幼儿节目、动画片,我们有时会不屑一顾;孩子们想再仔细看看、动手摸摸的演示材料,我们却常常把它们深藏柜中;孩子们提出的许许多多问题,我们往往轻描淡写地一句话带过。如果长此以往,不善于与孩子“交心”,来自童心世界的思想火苗就有可能被我们掐灭。

与孩子“交心”,前提是我们也要有一颗童心,不以成人的目光看待孩子,而是站在孩子的角度,用心倾听、呵护童心。和孩子们生活在一起,我都试着以一颗童心去看待孩子,去和他们交流,分享他们的发现、快乐,也努力帮助他们化解恐惧、不安……通过一次次地与孩子“交心”,我发现,孩子们很愿意向我表露他们的想法,在这个过程中他们频频向我展露纯真的笑容。

童心是与幼儿沟通的桥梁

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我觉得不但要有爱心,更重要的是要有一颗童心。

每个孩子都爱看动画片,最近孩子们议论最多的是《喜羊羊和灰太狼》,一议论起来,一个个可来劲了,有时因为一个细节把小脸都争红了,我也爱看动画片,象《猫和老鼠》,《金刚葫芦娃》等,我都看了不止一遍,动画片我每天不误。

一天耿笑颜、唐睿轩等一些小朋友正在议论“喜羊羊和灰太狼”,我走进去和他们一起议论起来,开始他们一愣,一个个惊慌失措的看着我,随后便兴奋地同我一起讨论起来。看着他们一张张可爱的小脸我可高兴了,因为此时我知道,我和孩子们已经没有了距离。一次范晨阳的妈妈对我说:“我们唐睿轩回家很高兴地说‘我们老师也喜欢看喜羊羊和灰太狼,我很喜欢我们老师’。”

是的,我明白我与孩子之间没有距离,是因为我有一颗童心,童心是与幼儿沟通的最好桥梁。从那以后,我和孩子们的距离更近了,心贴的更紧了,让我们所有的幼儿教师都架起与孩子之间的那座童心桥吧!

先做“朋友”再做老师

在幼儿园里,我就是孩子的好朋友,我通常是蹲下身子并以真诚的态度和孩子说话的。在与孩子对话时,我常以“我”自称,并尽量使用儿童化的语言。

一次,我要求孩子自带玩具来幼儿园玩。吴禹贤对我说:“老师,上次天天拿了我的小西瓜玩,可是他还没还给我,他把我的玩具拿走了。”话刚说完,天天马上就接口说:“我没拿,我已经还给你了。”两个孩子一个说没还,一个说已经还了,到底是怎么回事?后来,我了解到,是天天喜欢苏苏的玩具而不肯还给吴禹贤,并否认是自己拿的。我想,我应该找天天好好谈谈,让他认识自己的错误。我找来天天对他说:“天天,我跟你说一件我小时候的事情,小时候我很喜欢一个玩具,可是我自己没有,所以我偷偷拿了同伴的玩具不还给她了。现在我长大了,我觉得自己那时候做错事情了。我们应该做一个诚实的孩子,做错事后要勇于承认和改正错误,那样的话,大人仍然会很喜欢我们的。”

我以自己小时候曾犯过的错误为类比,与天天“交心”,让他充分感受到了我的真诚,结果,天天马上向吴禹贤道了歉并把玩具还给了苏苏。我觉得如果教师肯放下姿态、蹲下身子与孩子“交心”,信任和关爱孩子,那么我们就掌握了打开孩子内心世界的钥匙。

不要“我以为’,要用心听孩子

有好多次。我以“我以为是那样的”去揣度孩子,结果误解了孩子;有好多次,我用“我以为是那样的”去代替孩子的真实想法或去评价孩子,结果我发现我远离了孩子的真实内心世界。因此,我试着摈弃“我以为”,而以“心”去倾听孩子,结果我逐渐走进孩子多姿多彩的童心世界。

一次绘画活动,孩子们按要求在画夏天里的趣事。有的孩子画的是小朋友在游泳的情景,有的孩子画的是吃冰棍的情景,还有的孩子画的是观察小蝌蚪的情景……我看见浩浩在画纸的右上角画了一个紫色的太阳,我以为是浩浩认错颜色了,顺手拿起一支红色的蜡笔递给他,但浩浩没有用。我凑近他耳朵旁轻声问他:“浩浩,你画了什么颜色的太阳啊?”“紫色。”“为什么要画紫色的太阳呢?”“因为昨天我戴着妈妈的太阳眼镜,看到的太阳不是红色的了,有点紫色,很有趣的,张老师你也去试一试。”

原来如此。世界本来就是多姿多彩、五彩缤纷的,只是一时失却了童心的我们无法感受到。就让我们耐心倾听吧,世界会回复本来美好的面貌。

抓住与孩子“交心”的机会孩子渴望与老师亲近,渴望得到老师的关注与喜爱,无论表现出何种言行,孩子都是为了能与教师进行真诚的交流,教师应该给予回应,以充分与之“交心”。

当孩子遇到困惑时,需要我们和他们“交心“,当孩子间发生矛盾时,需要我们和他们“交心”……平时我会努力抓住机会和孩子“交心”。如,每天给女孩子梳头的时候,我会和她们聊天,也会邀请男孩子在边上和我们一起聊天。我还经常利用孩子午睡前、带孩子出去散步时和孩子“交心”,以拉近我与孩子间的距离,也让自己能更多更真实地了解孩子的所思所想。

心理学研究表明:只有心心相印、情感交融的教育才会引起孩子情感上的共鸣。人们也常说“亲其师,信其道”,一旦孩子感到教师是可亲可敬的,教师的话就很容易被接受,师幼间就容易擦出理解、信任的火花。苏霍姆林斯基说:“儿童的心灵需要极大的关注和爱护。”陶行知也说过:“不要你的金,不要你的银,只要你的心。”童心的世界是多姿多彩的,只要我们走进去,教育的真谛就会展现在我们的教育生活中。

如何与孩子讲道理


循循善诱,充分的说理,是家长教育孩子的重要手段,跟孩子说理不仅需要有耐心,还应结合少年儿童的心理特征,选择恰当的方法和技巧。首先,要充分肯定孩子的长处。跟孩子讲道理,应充分肯定孩子的长处,对孩子的进步给予及时的表扬和鼓励,在此基础上再对孩子的过错予以纠正,这样孩子就容易接受大人的意见。如果一味地数落孩子,责怪孩子这也不是那也不对,只会让孩子产生自卑心理和逆反心理。其次,所讲的道理要“合理”。跟孩子讲的道理应合情合理,不能信口胡说,也不能苛求孩子。因为大人信口胡说,孩子是不会服气的,大人的要求过分苛刻,孩子是办不到的。比如生活中有的父母自己喜欢吃零食,却对孩子大讲吃零食的坏处,如此,孩子是不会听从的。其三,要给孩子申辩的机会。跟孩子说理时,孩子可能会对自己的言行进行辩解,大人应给予孩子申辩的机会。应该明白,申辩并非强词夺理,而是让孩子把事情讲清楚讲明白,给孩子申辩的机会,孩子才会更加理解你所讲的道理,使教育收到良好的效果。

如何让孩子与同伴相处


幼儿园是培养友谊的好地方,孩子们在一起游戏、玩耍,分享玩具。在和同龄人的交往中,他们慢慢懂得如何与同伴相处。相互关心、相互尊重、真爱友情这些可贵的品质都可以从小培养,并对孩子今后的生活产生积极的影响。

有的父母习惯用自己的眼光去看待孩子的朋友,粗暴地打断自认为不适于孩子的友谊。他们有时会说:“你别和XXX一起玩,他很脏,你可是个干净孩子。还有XXX他的爸爸坐过牢。”其实,孩子在乎的不是同伴是否干净,朋友的父母是谁,他们在乎的只是和同伴在一起能不能找到快乐。父母的强制命令会让孩子很痛苦。一方面是父母的命令,一方面是友谊的快乐,在二者之间徘徊的孩子会感到很失望,慢慢的失去交友的兴趣。所以,在通常情况下,最好让孩子自己选择友谊。父母应该教孩子分辨良莠,并使他们懂得真正的友谊会教会他们许多东西。要相信孩子,孩子们会选择更恰当的方式来终止与不合适的朋友交往。

在孩子小的时候,和小朋友吵架是经常的事情,父母最好不要介入孩子们的争吵,更不应由此而攻击其他的孩子或他们的父母。孩子们的事情要让他们自己来解决,过了一段时间以后,他们自然会重归于好。而父母过激的言行只会在孩子心中留下阴影。

有的父母担心自己的孩子:“为什么他总没有朋友呢?”其实,孩子的性格不同,羞涩的孩子即使很想出去和同龄的孩子玩,他也不会说,或着是不敢。这时,父母可以鼓励他去和小一些的孩子玩。他不会害怕和小弟弟小妹妹在一起,会想到做出榜样,像个大人一样照顾别人。渐渐的,他也会有自信心,会勇敢地走出去和同龄的孩子交往了。作为父母,你也应该经常让孩子看见你是如何招待自己的朋友的,你的热情,大方,诚恳会是孩子最好的榜样。

的确,友谊对每个人都很重要。从小到大的每个阶段,我们都需要朋友,和他们一起分享快乐、承担痛苦,感受到一种安全感和归属感。童年时代正是学习交朋友的最好时期。

对孩子的理解与支持


孩子们希望得到老师的理解与支持。在幼儿园里,他们离开了对他们百依百顺的父母,他们开始和同龄人交往,在与小伙伴相处的过程中,总会存在摩擦,当发生这些事情的时候,老师的理解与支持对幼儿来说是至关重要的。这一天,在小一班给孩子们上手工课,孩子们兴致勃勃,每个孩子都认真地在做手工。忽然又一阵骚动,只见琪琪指着王文博说:“你给我道歉啊!”王文博全身绷得紧紧的,一句话也不说。通过了解,我知道了原来琪琪在涂色的时候,王文博打了她,并说琪琪是坏蛋。我有点明白了,就对琪琪说,王文博有些紧张,老师先安慰他一下,等会儿老师带他道歉。我把王文博抱起来,对他说:“王文博在玩‘黑猫警长抓坏蛋’的游戏是吗?”听我这样说,王文博点点头。我说:“你下次想和小朋友一起玩这个游戏可以邀请他们,但是不可以打别人,那样别人会生气的。”王文博听了点点头。“现在你需要给琪琪道歉。”他一听我这样说,刚放松下来的身体有紧张了起来。我轻轻的对他说:“当我们做了伤害别人的事情时,都需要向对方道歉.如果你不会我们可以联系一下.”然后我为他做示范,王文博也跟着做,只是声音很小.我建议和王文博一起说5遍,我们每说一次都比上一次更大声,说到最后我们都笑了.我带他到琪琪面前,和他一起对琪琪说:“对不起。”虽然王文博的声音依然很小,但是他终于说了。我能感受到王文博兴奋的心情,为自己的勇气和别人的宽容。现在的孩子个个都是家里的宝贝。全家人宠爱着,骄横,任性,以自我为中心,自私自利。很多孩子不知道做错了事情要道歉,也不懂得关爱别人。这时,当他们犯错误时,便没有勇气道歉并获得别人的原谅。但他们失去勇气时,我们不应该去呵斥孩子们,教师的理解与支持是至关重要的。当然作为家长也应该理解孩子。通过与幼儿交流沟通,慢慢地向他们渗透:能够面对错误,向别人道歉是一种勇气。很多事情,只需要一句简单的“对不起”便可化干戈为玉帛。作为家长和老师,我们要跟孩子一起面对错误,给予他们力量,让他们有勇气面对错误。让他们明白什么是勇气,并且犯了错误要敢于面对,敢于承认,要获得别人的原谅。给予孩子理解与支持吧,我们是孩子勇气的源泉!

喜欢《与孩子共舞》一文吗?“幼儿教师教育网”希望带您更加了解教育笔记,同时,yjs21.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怎样教育孩子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