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婚对于孩子的影响有多大

09-16

家庭共育一般是以学校为中心,家庭为辅助来进行教育的!教师有树立正确的家长观,及时发现孩子的不良情况,帮助孩子健康成长!那么,有哪些可以用在孩子身上的教育资源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离婚对于孩子的影响有多大”,希望对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

“要不是因为你,我们早就离婚了。”

这句话,不知道有多少人在儿时就听到父母说过,反正我是有听过我父母说的。只不过他们到现在都还好好的,也在岁月中不断的调整着彼此的相处模式,达到一个最佳状态。

回到离婚会对孩子产生什么影响上来,我不是亲子教育的专家,也不擅长儿童心理教育。但是在我的工作领域中,会遇到很多在离异家庭中成长的来访者,也会遇到很多准备离异的当事人。单就离婚本身而言,其实对孩子没有太多影响,问题出现在了家长身上。

我们不妨换一个场景,在部分家庭中,父母其中一方是长期在外,由于工作原因,长时间以来看不到人,打不了电话,但是孩子的成长依旧健康。从形式上来说,其实和离异没太多区别,唯一不同的是,留在家带孩子的一方,会不断给孩子灌输一个思想,爸爸(或者妈妈)是爱你的,只不过在外面工作,等他回来,你就长大了。诸如此类,算是给孩子排异了。

我们继续更换场景,换一个与现在讨论的话题没什么关联的,就是关于孩子性教育的问题。不同文化,不同背景下,有不同的性教育方式,其中最为难家长的,无非就是从何种角度去切入话题,并且起到相应的指导作用。

通过这两个不同的例子,可以看出,关于离婚对孩子产生的影响,主要在于如何进行更好的答疑,这是对父母双商的一种考验。

不过,事实上,我们可以发现,很多家庭一旦离婚,总会出现一些让人哭笑不得的局面。孩子归一方带着,整个家族,从上到下都时不时给孩子灌输一种思想,你爸爸(或者你妈妈)怎么样,怎么样。也就是说,会站在自己的立场,想办法排挤另外一方,同样的,另外一方,也会在孩子面前灌输类似的思想。

于是,孩子陷入了一个矛盾的场景当中,这样不健康的成长环境,离婚当然对孩子有着极大的影响了。

现实层面,父母会站在自己的角度,根据自己的情绪起伏,所站立场,去争取属于自己的权益,而孩子成为了自己的执行方。老一辈中,很多人坚决反对离婚,孩子成了他们最后让夫妻双方不要离婚的原因,其实只是担心自己脸上无光。

这些例子,其根源都是因为教育的缺失,已经时代背景所带来的一些思想。然而,到了现在,有些思想仍旧根深蒂固,同时又有很多新的思想进入,于是形成了部分对立。

如果父母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达成不了共识,离婚与否已经不那么重要,除了和他们自身利益有联系以外,孩子问题,倒成了其次。与其半推半就的苟活,不如直截了当的解决,或许显得简单直接很多。

很多已经成年的来访者,在我们访谈过程中,哪怕他们的家庭结构从表面看起来是完整的,但是当他们回忆过去的时候,会有不少人会说:“其实,我巴不得他们早点离婚。”这样的话,进入耳朵里面,与父母告诉孩子“要不是因为你,我们早就离婚了”,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和反差。说实话,有点讽刺。

对孩子最大的伤害,源于成长环境的不稳定性。

离婚,如果父母双方对于孩子给予足够的关爱,在孩子面前能够给予足够健康稳定的成长条件,孩子不见得就不会健康的成长。

不离婚,如果父母双方总是因为各种琐事产生矛盾,哪怕结构是完整的,那也是外强中干。

与其说离婚对孩子有所影响,不如说父母在离婚之后关于孩子的教育,自己的心态没有摆正,自己心里有芥蒂,对于孩子的教育自然也产生了反差。

我理解有很多现实层面东西的考虑,有些不可调和的元素在里面,可能会造成自己处理事情的偏差。于是乎,离婚对孩子的影响很大这样的命题,就被流传开了。

当然,我们希望每个家庭都能完成,孩子也能在健康的环境中成长。如果当一些矛盾不可调和的时候,让孩子的成长环境变得更加简单,而不是让他陷入到是非之中,才会最大限度的降低对孩子的伤害。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扩展阅读

父母离婚对孩子的影响有哪些?


今,我国的离婚率是居高不下,离婚早已不是什么稀奇事情了,特别是在上海、深圳、北京等大城市,离婚率都高达30%以上。离婚对于离异家庭的孩子来说,毋庸置疑会带来不同程度的伤害。

父母离婚会对孩子产生伤害,美国一些学校的心理学家就离婚对儿童的影响进行了调查,他们发现父母离婚对儿童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不同年龄的离婚家庭,儿童的适应和反应是不同的:

(1)2岁半—3岁3个月儿童表现出的是倒退行为。

(2)3岁8个月---4岁8个月的儿童表现出易怒、攻击性行为、自我责备和迷惑。

(3)5—6岁的儿童表现出更多的焦虑和攻击性行为。

(4)7—8岁儿童表现出悲哀、害怕以及希望和解的幻想。

(5)9—10岁的儿童表现出失落感、拒绝、无助、孤独及愤怒与忠诚的矛盾。

(6)11岁以上的儿童表现出悲伤、羞耻,对未来和婚姻感到焦虑、烦恼、退缩。

一父母离异对孩子的影响

1、被遗弃感、怨恨感等消极情绪滋生。

表面上看来,父母离异几乎对所有孩子来说都是灾难,时值青春期的孩子遭遇这种家庭变故,这份灾难就更加深重。所有孩子无一例外地会在心里形成这样的三段论:因为我不好——爸爸妈妈就不再相爱——所以他们就离婚不要我了!

孩子的这个结论对于未成年的他们最致命的地方在于:孩子会因为父母的离异而丧失对自己的公正评价,产生强烈的自卑感或极度缺乏安全感,他们中大多都会因为父母离异而变得太过懂事或太过敏感、自卑,并因此而讨厌自己或对承担抚养责任的家长过度依赖、掌控,担心已经失去一个家长的爱了,如果身边家长再婚会再次抛弃他们,使他们成为孤儿,这份恐惧在孩子心中很牢固。

2. 容易出现较严重的性格缺陷。

父母亲是子女的首任教师,而离异家庭带给子女的却是残缺不全的个性影响与教育,这样必将造成子女后天性格形成中的缺陷。有的离异父母各自抱着补偿子女或者视子女是今后生活的包袱等心理来处理与子女的关系,致使子女在性格形成中,出现多种性格缺陷。

3.人际关系处理不好。

生活中,有很多因家庭父母离异,子女在情绪、情感上发生大的变化的事例。他们在父母离异的过程中以及离异后,表现出:胆小怕事、孤僻、易怒、走极端、不相信人等,这些行为和性格表现直接影响到他们与周围的同学、师长、朋友的交往,造成他们与人交往相处能力的下降,结伴难度的增大。

4.自卑,容易缺失生活和学习的信心。

破裂家庭给他们心灵蒙上一层阴影,致使他们丧失生活和学习上的信心,在行为上具有较多的逆常表现,如易怒;与父亲或母亲产生强烈的对抗情绪;由于感受不到家庭温暖而容易受到外界不良行为的影响,行为的反社会倾向与对立情绪比较严重等。正因为如此,原是优等生的学生相当比例由于家庭的父母的离异,使他们在生活态度和学习状态上,出现明显的下滑,甚至结识不良的社会分子,而走上犯罪的道路。

二、没有安宁的婚姻要不要继续

专家研究,离婚并不是导致孩子受伤的唯一原因,夫妻相互攻击诋毁对孩子的打击才是致命的!事实表明:不离婚而成天争吵、互相谩骂攻击、拿孩子撒气、毫无温情的婚姻比和平分手继续给孩子爱和支持的离婚对孩子的伤害要大得多!

对于孩子来说,夫妻情感状态的顺序是:最好是拥有和谐恩爱的好婚姻——其次是和平分手继续给孩子关怀的好的离婚——再次是不好不和谐的婚姻——最差的是互相攻击诋毁的离婚,那会让孩子对人性、情感彻底失望,因为她们从父母口中听到、眼里看到的都是人性的丑恶和冷漠,不但当时有被弃感,甚至对他们将来的情感婚姻生活都带来终生不良影响:他们不再相信这个世界上有值得信任、彼此支持、长相思守的感情!这有可能会让他们想当然地把从父母处学来的经验,放到现在的情感中,比如对朋友或配偶过度掌控、猜疑、不信任,进而为情感、婚姻的失败埋下伏笔。

因此笔者建议,如果却确实不能和谐幸福的在一起生活,能做到和平分手对孩子也是好的。

三、离异后,如何正确关爱孩子?

一、避免在孩子面前流露反常情绪和行为。

夫妻离异,对离异双方来说,都是一件痛苦的事情,会带来双方在情绪和行为上的变化。而子女,特别是年幼的子女,因其有很强的模仿性,加上在压抑的家庭中生活,会很快受父母的影响,导致其在心理上出现不正常的变化。因此,无论子女和离异后的哪一方生活,不要在子女面前说或者做一些过激的事情,以免伤及子女已经受到伤害的心灵,使他们更压抑,更消沉。离异家庭的父母亲应该做到的,是如何让子女正确的认识和理解父母的行为,并接纳这个现实,从而使他们尽快的走出家庭离异的阴影。

二、告诉孩子,爸爸妈妈永远爱你。

跟孩子交流的核心内容是: 第一.爸爸、妈妈永远爱你,没有人能代替你在我们心目中的地位! 第二.你是个好孩子,我们分开不是因为你,是因为工作或情感的原因,跟你完全没有关系,你千万不要因此而觉得自己错了或不可爱、没有价值!你是上天派给爸爸/妈妈的天使,是最好的,唯一不可替代的! 第三.再婚是为了找个人和爸爸/妈妈一起来更好地爱你,但是没有人能抢走爸爸/妈妈对你的爱,你永远都是唯一不可替代的,我们永远爱你!

第四.生小弟弟/小妹妹是为了你不再孤单,有他们陪你玩儿,但是这并不表明他们能够替代你,抢走爸爸/妈妈对你的爱,你永远都是唯一不可替代的,我们永远爱你!

三、再婚和生二胎要征求孩子的建议。

对于经历父母离异的孩子,心理学对父母的建议是,在两件事情上要谨慎、谨慎再谨慎地反复向孩子说明:一是再婚;二是再生第二个孩子!否则会酿成许多心理悲剧。

再婚和再生第二胎,孩子的心理解读都是:再一次被抛弃,对于他们来说那是万劫不复的灭顶之灾!有些父母处理不好,会导致孩子离家出走、自杀、掐死襁褓中的弟/妹等极端举动,所以父母不要操之过急,要选择合适的时机谈这件事,要一次又一次地向孩子说明并征求孩子的意见。

对于婚姻要慎重,既然组建的家庭就要为家庭和孩子负责,切不可将婚姻当儿戏,轻易结婚离婚。若是非要走到离婚这一步,离异家庭的父母也必坚持一个重要的原则:那就是夫妻虽然离婚了,但是,孩子永远夫妻双方共同拥有的,不管孩子归谁管理,都不能割舍母子或父子亲情,为此需要夫妻两人捐弃前嫌,共同合作,不要把夫妻之间的怨恨和不满,发泄到无辜的孩子的身上,为孩子营造新的、温暖的家,让离婚对孩子心理的造成的伤害降低到最小,最大限度地让孩子的身心得到正常的发展。

离婚了对孩子有什么影响


真实的故事

常言道:“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其中一本就叫“婆媳经”。

小时候,大姨就离婚了,原因不是对丈夫有多不满,而是因为和婆婆相处不融洽。

比如,丈夫回家把赚来的钱给了婆婆,婆婆和其共处一室,却总是叨叨叨,嫌弃大姨的生活状况不好,不会持家等等。

大姨也不是一个善茬,面对婆婆的指桑骂槐,反唇相讥。于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两人的矛盾愈演愈烈,直到关系崩盘。

姨夫夹杂在母亲和妻子之间,无所适从,但是,行动上却打从心里更偏向于自己的母亲,甚至不惜虐打大姨。

大姨自觉得实在受不了,最后只能选择离婚!

我的大哥哥那时候年纪仅仅8岁,就这样夹杂在父母的硝烟中,最后成为了那个牺牲品!

从小,他就是成为了一个没有母亲呵护的孩子,没有母爱陪伴的孩子。如今的他虽已经长大成人,心智却是有些扭曲。

我依稀记得,在我八岁那年,去学校看飞哥哥,妈妈买了一大兜的零食,姥姥拿着水果在旁边跟着,大姨并没有来,他见到我们,扫视了一眼,只喃喃说了一句,我妈呢?就不再说话。我清晰记得他那眼神中尽显的一片落寞。

那时候,我见到的他和大姨在时已经截然不同,曾经的他穿着整齐干净,笑容纯净,我们手拉手在姥姥的院子里面嬉闹,童趣而美好。

这一次,他穿着破了洞的裤子,脖子上面一层黑土,仿佛数月没有洗澡的模样,瘦瘦弱弱,表情黯淡。

回家,我躺在奶奶的怀里嚎啕大哭,一直囔囔着飞哥哥太可怜了,太可怜了。

奶奶一直在宽慰我,可是那时我内心受到的打击仍然是非常之巨大!

上了大学后,和外出务工的大哥恰巧在同一座城市,他主动联系了我。

我们见了面,十年未见,他的脸沧桑尽显,在我这里,岁月早就已经模糊了他的模样。

他早早步入社会之中,承担起养育父亲的责任,一个人在外闯荡数年,靠做大饼为生。

如今父亲病重在床,奶奶早已经撒手人寰,大姨早已经改嫁多年,他的童年就这样被奶奶母亲父亲三人亲手毁掉。

我问他,你恨大姨吗?他只是笑而不语,没有回答。

可是我知道他心中的答案,换做是我,也不能枉然。

后来,和大姨相认,我感觉他至始至终也没有真正对大姨敞开心扉,最后借走大姨4万元钱,便离开了这里。

如今,两年时间已经过去,却仍寻不得踪迹,甚至没有一通报平安的电话,那一段岁月,大姨整日以泪洗面,无心生计。

家人怀疑大哥哥被带进了传销组织,也许已经遇到危险,虽然担忧,但是却没有人愿意往最坏处想。

借助这篇文章,我也想对飞哥哥说:“家人永远是家人,大人曾经有过不得已的苦衷,犯下了“弥天大罪”,为你的童年蒙上一层阴影,这些我都可以理解。但是请你不要拿自己的生命开玩笑,家人在盼望你归来,快回家吧!大哥!”

父母离异对孩子的影响

呐喊:一个离异家庭女儿的心声

"除了离婚就没有别的方法了吗?辛苦经营20年的家就这样弃之不顾了吗?我们是什么?被你们一人分一个带走了事是吗?那么多恩情你都不记得了吗?“家”是什么意思?你们懂吗?“家”就是你们什么时候不想要了就不要了吗?

你们把我们放在哪?否认自己自私,但是我们怎么办?不想再回去看见后妈和跟她一起过来的她的女儿,很烦,真的很烦。累,回到家还要小心谨慎互相客套真的很累,家本是一个让人放松的地方但却成了我的负担。想要一个完整的家?也许下辈子吧!'

美国耶鲁大学的耶鲁儿童研究中心主任阿尔伯特早在80年代指出:“离婚是威胁着80年代儿童的最严重和最复杂的精神危机之一。”这种家庭解体所带来的影响是难以估量的。

父母离异,对孩子的影响究竟有哪些?

离婚子女更容易产生心理问题,比如强烈的自卑感、被遗弃感、怨恨感等消极情绪。这些情绪时刻影响着孩子的身心,如果,养育一方没有尽到自己的责任或者是给予孩子足够多的关爱,自然会心理扭曲,深深自卑,陷入极度恐慌,烦恼之中。

另外,他们容易缺失生活和学习上的自信心,父母离异的孩子容易产生偏执的想法,更自卑导致更加顽劣,不好管束,学习的自律性也会大大降低,生活上也有畏手畏脚的表现,不容易融入他人的生活,对于别人的关心也更加敏感。

他们容易出现较严重的性格缺陷,很多孩子的个性上要么独,要么放荡,总是性格乐观向上,朋友也会比较少,让自己长期陷入一种孤独的状态中。

他们心灵上受到的创伤有很长时间的持续性,难以平息和恢复,父母离异的伤害是非常持久的,是深深耕植在孩子的心中的,尤其是对于那些年幼便被抛弃的孩子来说。

结婚要想好,生孩子更要做好准备!

最近看了一期《爱情保卫战》,里面就有一对父母,男25岁,女孩23岁,两人是网友相恋,七天网聊就见面,见面数月就结婚,结婚之前就有了宝宝。

男的家里穷,女生没要彩礼钱,如今他们带着孩子与父母在同住在农村,家中积蓄很少。

男人仍然网聊,还对别的女人表达爱意,并且总是当着孩子的面发脾气,摔打东西,还一直理直气壮地说,家里的东西都是自己花钱买的,随便摔。

面对主持人的质问,仍阵阵有词,丝毫不觉得自己做的事情有悖于伦常,对不起一个父亲的责任与称谓!

女人在家休息,孩子发烧仍然蒙头睡觉,一心想着自己的父母和弟弟那边,连家中采购车辆时,也不肯拿出积蓄。

我看了节目,就气不打一处来,两个未成年人,各都心怀鬼胎,想把日子过好?那简直是痴人说梦!

涂磊老师点评,仿佛都已经懒得说太多,他的意思大体就是,男男女女都要对自己负责任,对自己的婚姻负责,也警告现在年轻的男女,请准备好了,再要孩子,否则,最受伤的还是那个尚还幼小的心灵!

一个对自己的人生都不负责任的男人,不配当父亲,一个对自己的婚姻都不负责任的女人,也不值得同情。

两人都没有转身,估计面临的就是离婚的局面。

离婚,对于已经成人的父母来说,只是一时的难过,但是对于一个两岁的孩子来说,却是致命性的灾难。

离婚父母们,请三思而后行

既然当初能够相爱,死心塌地在一起,甚至可以冲破重重阻碍,为什么就不能坚持呢?

咱们父母一辈,大多是相亲,甚至有很多是包办的婚姻,他们性格无法磨合,品性没有摸清,就稀里糊涂的拜了天地,入了洞房。

虽然婚后矛盾重重,但是,大多数的60年代的父母都挺了过来,那时候的离婚率比起现在自由恋爱的80后,90后离婚率低得多。

只是因为那一代人的责任感更重,道德感也更强。

当然,不是说,婚姻已经无法继续了,两个人还要硬生生在一起,但是,还是奉劝,能别离婚就不要离婚。

20到30岁之间,离婚问题最主要的是性格不合,或者是父母干涉太多。解决起来无非是,通过沟通,倾诉去理解对方。

而且,劝奉父母尽量不要和儿女在一起居住,男人在妻子和母亲中间要学会聪明的处理事情,切记不可偏向任何一方。

婆婆也要学会体谅,体谅儿媳妇的不容易,才是对儿子最伟大的爱!

30到40岁或者以上,最主要的矛盾是出轨,也就是婚外情,因为这个年纪的人,往往事业有成,功成名就,荷尔蒙荡漾,极其容易被身边的年轻姑娘所吸引。

这就要求男士尽量恪守住自己的本心,而女方也不要一心扑在孩子家庭身上,把自己变成黄脸婆,而是要充实自己的生活,活得越精彩,越容易拥有一段持久的婚姻关系。

如果真的离婚了,那么父母究竟该如何做呢?

首先,要做理性、负责的离异父母

父母的离异对于孩子来说是非常不幸的,他们的心灵会受到深重的打击。这个时候,为了孩子较为正常的成长,离异父母应该理性地看待离婚和前配偶,不管是否与孩子一起生活,都不可以推卸为人父母的责任。

离婚了,也要用文件规定好,抚养权一方的责任与义务,规定好另一方的看望时间以及其他义务。两个人,要通过合理化的方式,来填补孩子内心的空洞,切忌一方养育,另一方则完全撒手不管。

其次, 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树立榜样

父母要给孩子贯彻的是,即使爸爸妈妈不在一起了,但是仍然会像从前一样爱你。

要学会利用法律的武器,为孩子争取合法的权益。

并将自己快乐,积极,自信的人生态度生活状态,展现给孩子,让孩子逐渐消除内心障碍。

全托对孩子的心理成长有多大影响


全托对孩子的心理成长有多大影响

了解全托到底好不好,对孩子的心理和身体,以及将来的发展有着怎样的影响?专家表示,孩子能不全托尽量不要全托。如果家长实在有困难,建议要为孩子挑选一所高质量的。

专家告诉你孩子上全托到底好不好

尽量不让孩子全托

全托制度的设计是为了满足成人的需要,而不是为了利益的最大化。

学前教育学博士王银玲说,从全托制度的设计来说,它本身不是出于促进孩子全面发展的角度提出来的,而是为了满足成人的需要。最重要的是,全托的弊端是非常难以克服的。它最大的弊端就是难以充分照顾到每一个婴幼儿的生理和心理需要,这将会影响到婴幼儿的身体发展、语言发展及情感发展等诸多方面的发展。

我们可以做一个简单的比较,在家庭养育环境中,大人和婴幼儿的比例最起码是1:1,即一个大人照顾一个婴幼儿。而在集体教育机构中,很难达到这么高的师幼比(老师和幼儿的比例)。一般情况下,是一个老师照顾5到10个孩子,这很难充分照顾到每个孩子的生理心理发展需要。比如从孩子的身体发展来说,大人带着孩子玩儿,孩子可以自由地奔跑,大人在后面跟着,既不容易出危险,孩子又锻炼了身体。但是在集体教育机构里,考虑到、便利、秩序等因素,老师会限制幼儿的活动。担心孩子磕着碰着,所以会尽量让孩子从事一些安静的活动,或者是集体一致的活动。

追求安全会限制幼儿的自由活动,而追求便利,老师必须简化一些照料的工作。比如小女孩不能留太长的头发,十几个孩子都梳长发,老师根本忙不过来。

全托让孩子感觉被抛弃

全托是把双刃剑,虽然解决了家长的难题,却对孩子的心理、性格都会造成不好的影响。

幼教专家认为,从心理上来说,3到6岁的孩子判断是非、分析的能力很低,孩子不会明白家长很忙是什么感觉,孩子会认为爸爸妈妈不爱自己,看着日托的孩子的爸爸妈妈来接孩子回家,而自己却不行,从而产生一种被抛弃的心理,在亲情上会产生疏离感。从性格上来说,孩子的成长是通过与家庭、幼儿园及社会周围环境的互动完成的。全托的孩子大部分时间都是与幼儿园的小朋友和老师在一起,与家庭及社会环境接触很少。

全托孩子的自理能力、独立性是被逼出来的

对于很多人认为的全托的孩子独立性强、自理能力强的看法,幼教专家认为,这是孩子在寄宿制的情境中,被迫在这么幼小的时候做很多的事情。

在很多同龄人还做不到的时候,他们在被迫的状态下做到了,但内心并没有达到相应的水平,所以孩子是很吃力的,付出的代价也是相当大的。可能是牺牲了孩子的情感发展和内心安全感的发展,以及孩子如何理解社会,如何理解成人对待自己,会有一种被抛弃感,爸爸妈妈是不是不要我了?有一个孩子,父母工作特别忙,好多天以后才去接孩子,他看见爸爸妈妈后,不喊爸爸妈妈,这是他内心在报复。

1到3岁的孩子尽量不要全托,那样会破坏宝宝内心的安全感。

如果家长确实无暇照顾宝宝,那么一定要为宝宝挑选一所高质量的幼儿教育机构。因为这个时候全托的质量,在很大程度上依赖这个幼儿园中老师的素质。在幼教领域有一句俗话,关起门来就是良心活儿。爸妈要考察照料者是不是爱孩子,是不是很有耐心,尤其是重复做事情的时候。很多幼儿园都有母婴教室,家长可以周六日带着孩子来一个小时,参加亲子园的活动,通过这样的活动,家长可以去感受老师整体的素质。

离异对小孩的影响有多大


我单亲,妈妈的错,我暴露的。小时候5岁左右,蜡笔小新的年纪,妈妈带一叔叔来家,让我喊叔叔“爸爸”。小不懂事,回奶奶家,跟奶奶说:“我有两个爸爸!”奶奶没言语,一番调查后,结果我单亲了。法院判给我爸,还好一直长得就跟我爸、我爷一个模子刻出来的,不然还得跟法医走一趟。

今天,我差3年30岁。大学大一,前女友多事,才同我妈取得了联系。也就说,我5岁到20岁没有妈妈这个概念,呃,也没有爸爸,因为我6岁,爸爸又带了个妈妈回家,爷爷奶奶怕我受欺负,就一直住在爷爷奶奶家。后来爸爸的家庭,是标准的三人之家,也就说,我有了同父异母的弟弟。而我,一直在爷爷奶奶家,一次把同在爷爷奶奶家里的姑姑惹到了,我姑说:“你回你自己家去,这是我家。”(我却不知道我爸家住在哪里)

上高一,我在家逆反过一次,质问我爷爷奶奶,我算什么?质问我爸爸,你为什么要生我?高三升大学,发生了点事,我感觉自己是爸爸的一个经济包袱罢了。小时候家境很好,爷爷、姥爷(亲妈),都是退休后当地政府一把手过年过节上门拜访的人,可是我后来的妈妈因为我想买5块钱的玩具车,把我锁在我爷爷家的某个屋里质问我半个小时,就一个问题是:“买玩具车你想怎么玩?”没错,我急中生智的说出:玩具车的300种用法,最后还是没给买。

小时候,坐爸爸的车,没有爷爷绝不敢坐,若是自己坐,必须把安全带系上,手攥得紧紧的,不是爸爸车技不好,也不是有了安全意识,是因为怕爸爸带我出去找个地方把我扔了。说句良心话,没有爷爷奶奶,我也许,早就在死在街上了。

高中,患上了轻生,因为不知道自己活着为了什么,曾背着爷爷奶奶喝过某次为了花园杀虫用的杀虫剂,最后患了严重的胃病,现在落下吃面食反酸的毛病。(感谢那个调杀虫剂的工人,要不是他有意坑钱,多加了那么多的水)

每年母亲节,群发短信,祝妈妈节日快乐,然后接到两个特别客气的电话。小时候学习不好,爷爷很着急,请家教请辅导,我爸却说:顺其自然吧。后来中考,成绩没出来时候,我们家很悲观,爷爷找关系托人想把我送重点高中,我后来的妈妈却跟我说:技校也是不错的。(她儿子成绩比我悲观多了,最终爷爷找关系送到重点高中)我则是靠着分数,进了最普通的高中。(我解锁了“万事靠自己”成就,成功说服爷爷,不用他帮忙)

我的家庭,被那个男人毁了!你说,我恨么?不,我不恨,也是因为他,我今天活的很好,承受力很强。高考后,怕又悲剧了,爷爷提前联系了列宾学院,因为他的大学老师就是俄国人,所以他哈俄,但又因为我高一下学期转了艺术,所以只能联系俄国列宾。爸爸妈妈一听学费价格,没言语,然后,我后来的妈妈跟我姑私下说:XX(我名字)的事,我不能说太多。我爷第一次骂娘,说,我和你奶砸锅卖铁也供你上学。后来成绩下来,成绩不错,能上一本,爷爷乐得不行,这场风波就过去了。上大学的学费,我爸出,生活费,我爷出,我懂事,大一我大学处在的城市是全国前十的城市,我每个月900元(2008年)我爷一度还以为这里物价不高。后来,我奶跟别人说过,知道我不够,生活费涨了400。

这些年,我了解人和人一种状态,叫做“面子上过的去就行了”。问题是,这个状态,是我对我爸和两个妈妈的状态。大学毕业,头两个月,各种冷嘲热讽,后来体制内了,他们找不到刺了,开始挑我和爷爷奶奶说话随便的错了。妈的,我和爷爷奶奶,又不是普通的爷爷奶奶的关系,那是我“父母”呀,说话随便一点,,还是错了?

后来,姑姑的孩子,找我特正经的拍着桌子长谈了一次,主要思想是,你和爷爷奶奶不能说话那么大声,要孝顺爷爷奶奶,要是我巴拉巴拉怎么样,你看你,怎么怎么怎么这样,一点不尊重,一点不孝顺。进过神转折后,最终落脚在,你花爷爷奶奶的钱,有一半是我妈的。那天,我回到家,又问自己,活着到底是为了什么?我现在不敢回家,每天5点半下班,去健身房磨蹭到8点,回到家,等行孝心的姑姑都走了,我才能舒服的和爷爷奶奶开玩笑说笑话。

寄人篱下的滋味,也不过如此。我在爷爷家住每一分钟,都在占我姑的便宜。你说,我羡慕哪些父母恩爱的小孩么?羡慕,我现在最羡慕一件事,很小的一件,坐朋友父母的车,朋友父亲、母亲、还有我朋友都在,朋友父亲开了个玩笑,朋友母亲也顺着说了句笑话,朋友笑的不行了,我却哭了。你说,原配打小三,是为了自己打么?或许是为了孩子吧。父母离婚,最惨的却是孩子。

夫妻离婚对孩子的影响


对夫妻来说,这是一段重要契约的结束,可能还伴随着爱恨情仇的转变。对孩子来说,这意味着原生家庭的分裂,意味着对“家”的理解将要重新定义。

但首先,它对夫妻是一件大事,然后,才是孩子世界里的一件大事。这个重要次序被很多人搞颠倒了,所以我们总能看到,在这样一场分离事件中,两个伤痛、委屈、愤怒的成年人一直在伤害自己、对方以及他们共同的小孩,而不自知。

万事皆有因果,离婚只是时间上的一个点,由这个点,往前回溯,是夫妻两人如何处理彼此的分歧与矛盾,往后延伸,是他们如何评价这段婚姻与对方。这一前一后加起来的言行累积,对孩子的影响,才远远大过离婚这一个“点”。

01

成为父母之前,他和她都是情感动物

人说到底是情感动物,而不是理性动物。理性生活,是一小部分哲学家的理想,却从未被广泛地实践过。

在所有的神灵中,最能引起人共鸣的,是希腊诸神,因为他们没有空灵的“神性”,也没有高尚的道德(这些都多难做到啊);他们放肆自己的七情六欲,只图活个痛快,哪怕放纵之后是长久的痛苦。所以希腊神话里,充斥着迷恋、诱惑、劈腿、嫉妒、欺骗、控制、杀戮……的情节,而这些情节,无论什么时代,都会在人们最热捧的故事中被一遍遍重复着,证明着它们对人的致命吸引力。

在结成夫妻的两个人之间,常常有无法向外人言传的深情或怨恨、亲密或疏离、忠贞与背叛……也因此能激发出其他人际关系都无法想象的炽烈情绪。当这段关系走到尽头,这些极端的情绪若不能得到有效的平复,就会演变成为口不择言的诅咒、不甘心的复仇或者绵绵不绝的自怨与自怜。

02

扔给孩子世界的原子弹

不要以为,一个人在为人父母之后,就从此被催熟为大人,不,你去仔细凝视很多父母,会看见他们内心藏着一个委屈的小孩,当他们以为受到攻击和伤害时,就会像三岁小孩一样失控,耍赖、破罐子破摔、乱发脾气……什么都来。

一个网友说:“在父母离婚整个事件中,最理智最冷静的就是我。他们分居时,每次单独见到我,就会用恶毒的语言诽谤、诋毁对方,对着我哭穷、诉说委屈。这么多年过去了,我父母至今针锋相对,提起对方这么个人就情绪失控,什么乱七八糟的情绪都能倒出来,什么负面的猜想都能安到对方身上。”尽管这位网友以冷静的语气回忆着,我们却不能忽视,在离婚家庭里,对孩子最具原子弹级别的伤害,就是这样恶毒的诋毁和失控的委屈——他们无情地离间孩子与父母的感情,摧毁了一个孩子最可靠的依赖,残酷地宣告了一个事实:在这个世界上,本该最爱你的人,不爱你;不仅不爱你,他/她还是个穷凶极恶的坏蛋。

这对男女在相互厮杀时,全然忘记了孩子的需求,甚至会把孩子当作复仇最有力的工具,把孩子争夺到自己的阵营,灌输仇恨,巩固自己的士气。

如果你去问这对杀红了眼的男女:“你知道你在做什么吗?你知道孩子的想法吗?”他们会生气地回答:“我是为了孩子好,我说的都是事实!”你很难想象,这些人在公司里、在朋友面前却常是温文尔雅、心平气和的。

或许,这段婚姻,这段感情,真的伤透了他/她的心,让他/她变成了一只呜咽着、可怜的、虚张声势的野兽。一个长久地沉溺在怨恨中的人,尽管他/她本身未察觉,怨恨却已经毁掉了自己的生活,也毁掉了孩子的生活。

父母是孩子早期最重要的安全感来源,一对相互诋毁、相互扔炸弹的父母,必然把孩子的情感大后方炸成一片废墟。

好合好散的夫妻,即便离婚,也不会给孩子留下太多负面影响,反而会树立一个妥善处理复杂情感的好典范。然而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好合好散的男女远远少于相互结怨的男女。所以我常常会觉得,衡量一段感情有多美好,不是看它开端的模样,而是看它结束的样子。

因此,离婚或危机中的夫妻需要了解的一个重要事实是:如果你感觉内心有强烈的恨意或委屈,要警惕将这种情爱中的怨恨转移给孩子;如果你在分手多年后仍然伤痛难当,可以寻求专业的心理帮助,这不仅仅是为了孩子,更是为了自己。情绪失控的大人,往往是另一个悲伤的小孩的故事。

03

给孩子最大的保护,是诚实、智慧、勇敢地面对自己的情感和生活

离婚事宜一旦启动,两个大人就要处理一系列的实际事务:分割财产,协商抚养权、抚养费,一方的生活城市甚至可能变动,孩子可能需要转学,以及未来的再婚、家庭重组,等等。每一件事都可能对孩子造成或多或少的影响,但是对于父母而言,只有一个核心要把握,就是处理好自己的情绪,而这,也恰恰是最不容易的。

在梳理情绪时,每一个在分手边缘的人都可以问自己这些问题:“我要全盘否认这段感情吗?还能回忆起曾经的心动和美好吗?我还能客观地评价他/她吗?当初他/她吸引我的是哪一点?他/她可能是很糟糕的爱人,但真的是很糟糕的父母吗?他/她或许也没那么糟糕,只是我们尽力了也无法在一起?这些年来我是完完全全的受害者吗?我的婚姻就要结束了,我为此感到挫折或羞辱吗?我是怀着恨意分手还是自由的心态?我还有信心去创造未来的情感和生活吗?”

如果你在回答这些问题时,感受到的不是尖锐的怨恨,而是有几分体谅、豁达与乐观,还留存一份缓和宁静的心绪,那么恭喜你,你的孩子拥有一个内心宽阔的父母,孩子也能从你身上学到这份真诚、勇气与创造性。

我们不要低估孩子理解生活的能力。父母不选择拼命(甚至是通过作假的方式)营造一个和睦无缺的环境,才是对孩子负责。生活是复杂的,男女感情也是复杂的,这并没有一种标准单一的模式,对此,孩子完全有理解的悟性,这是每个生命天生的力量,因为这样的生活才是真实的。

父母不得不分手,尽管显示了生活的某种不如意,但也是孩子理解真实生活的重要时机。如果父母在这个过程中是平和、豁达、自信的,孩子就会体现出极高的理解力和接受力。

当我说要写一篇关于离婚的文章,需要一些亲身案例时,一些网友分享了他们对父母离婚的开明心态。

一位网友说:“初中时父母离婚,之后跟着妈妈生活,没有什么负面影响,感觉父母只是选择自己要过的人生。看到他们的经历,我就觉得,一定要跟爱的人在一起,即便不爱了也希望好来好去。”

我问:“父母在分手这件事上是否处理得比较得当?没有太失态过?”

她回答:“对,没见过他们吵架,之后也没听过他们相互抱怨,所以觉得不是一件很坏的事。我表妹父母也是离婚,当时她年纪更小,因为我是‘过来人’,就去问她的感受,小表妹表现得更豁达,表示完全尊重父母的决定。”

另一位网友说:“父母在我幼儿园时期离婚,之后跟随父亲生活成长,节假日或寒暑假会跟随母亲一起生活。因为所居城市并不大,所以即便不是节假日,周末有时也会和母亲一起出来逛街吃饭等。我个人目前工作两年,单身状态,谈过恋爱,对恋爱和婚姻都无排斥或者阴影。对我来说,父母离婚并没有多少负面影响,这还是保守的说法,我很想说父母离婚其实挺好的,因为本不合适的两个人勉强在一起只会更不幸福。”

这位网友更是耐心地列举了身边几个单亲小伙伴的故事,认真地说:“我觉得父母是什么样的人,才是对孩子最大的影响。离婚不过是一次失误,跌倒了再站起来。我这些同学的父母大多都有着稳定的工作、正常的社会关系,私人生活也无不良嗜好。我的父母和我这些朋友的父母几乎从来不去指责离异的另一半,也不特殊对待我们,所以我们这些孩子也就按部就班地成长,并没有因为离异或单亲就有了特殊变化。”

原来孩子并没有那么脆弱,很多孩子都理解并支持父母的离婚决定。当然,从他们的叙述当中也可以看出,他们一定在之前就拥有足够的爱和安全感,并不担心离婚会改变父母对他们的意义。

还有一位网友提醒我:“如果你要写离婚,奥巴马的父母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哦。”我去查了奥巴马的故事,果然他有一个了不起的母亲:奥巴马的母亲在20世纪60年代就敢和一个黑人(也就是奥巴马的父亲)结婚、怀孕、生子。三年后,老奥巴马要回到祖国肯尼亚,两人离婚。在奥巴马的成长过程中,他的母亲和祖父母,从未对“抛妻弃子”的老奥巴马有任何微词,而总是极力赞扬他的父亲“聪明、幽默、自信 ”、“你的爸爸能够应付任何情况,让每个人都喜欢上他”、“你的爸爸为自己是黑人而感到自豪”。这种对孩子父亲的肯定,鼓励孩子与父亲建立亲密关系,对奥巴马建立自我身份认同和自信,无疑是最重要的精神财富。

04

育儿的本质

我个人很喜欢的一部电影是1980年的奥斯卡影片《克莱默夫妇》,里面涉及了女性对“妻子、母亲、自我”身份的迷惘和挣扎,女性解放思潮与“离婚潮”给传统家庭模式带来的冲击,父母分居对子女养育的挑战,社会性别分工的局限之处……

不过说到底,这是一对普通男女的故事。他们对自己的婚姻,有不满、有埋怨、有伤痛,因为两人矛盾不可调和,最后也离婚,但是,他们都在诚实地面对自己的问题,不逃避内心的困境,也没有以孩子为借口放弃对自我价值的探索。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对自我、亲情、生活的理解也愈加丰富而成熟。

当我们说育儿时,我感觉我们常常忽视“生命教育”,我们并没有把孩子当作一个潜力无限的生命。许多父母整天看育儿经,却逃避自己的问题,让自己的生活陷入停滞、呆板和狭隘。生命的成长不是学习加减乘除和微积分,而是要去学习“活着”这件事。生活不是一个人造玻璃罩,生活是波澜壮阔的。

一个生命活着,有许多重要的内容等着他去发掘:如何获得生存的资本,如何辨别美好的事物,如何应对常见的挫折,如何处理细腻的感情,如何调理变动的情绪,如何发现活着的乐趣,如何认识真实的自我……这些才是生活的本质。就像鱼每时每刻都在水中,父母也是以每时每刻的言行,在告诉孩子以怎样的态度和方法去投入生活。

在处理离婚这件事时,有的父母展现了可贵的气度、智慧和真诚,这对孩子是最好的情感启蒙。

孩子并不需要完美无缺的生活,也不需要完美无缺的父母,孩子的潜力是惊人的,孩子可能会看到你的低谷,可能也会伤心和难过,但只要身为父母的你总能不敷衍自己的情感和生活,孩子就会更理解热爱生活和尊重感情的含义。

05

不离婚的伤害

有许多家庭认为,为孩子好的底线就是“不能离婚”,他们认为只要有婚姻的形式,就是对孩子的保护。这也是太低估孩子的情感需求了。

如果夫妻关系长期冷漠、紧张、尖锐、充满敌意,双方也缺乏改善的动力,那么,“不离婚”就只是将孩子囚禁在一个冰冷、恐惧、荒谬、摇摇欲坠的环境里。

离婚处理不当对孩子的伤害,与不离婚但夫妻感情糟糕对孩子的伤害,是同等级别的。这种确切的伤害,在很多人的成长经历中都被证实着,看一下大家发给我的真实案例:

A说:我爸妈离婚的时候,我一点感觉都没有,他们五天一大吵,两天一小吵,全不会在乎我的感受,还不如离婚。后来,幸好他们离婚了,不要觉得我无情。

B说:虽然是长大了才离婚,但是贯穿童年的争吵让我习惯去逃避,不听,不想,不看,可是到头来还对我说我们对你好,熬到你长大才离婚,殊不知,我的心早已经被伤透。

C说:说实话,我巴不得他们早点离,大约小学时候就已经挺貌合神离的了。互相折磨,一个不顾家,另一个怨懑中扭曲自己。分不出精神来关心教育孩子,控制不了伴侣就尝试控制孩子,孩子也不受控制就封闭自己,早就从心理上不要孩子了。

D说:从小我爸就对我妈很冷淡,我妈总说为了我才不离婚,这让我很痛苦,好像很对不起她,长大后,我劝我妈离婚,她还是离不了,我才知道,我不是原因。

貌合神离的婚姻,虚伪空洞的感情,只会让孩子看到对生活的将就和敷衍,体会到情感上的无奈与无力,养成逃避真正问题的习惯。因此,不必轻易挥舞道德大棒敲向离婚的夫妻。离婚的,未必就不爱自己和孩子;从不离婚的,也不一定就爱自己和孩子。为人父母,最重要的功课,还是要回归到自己身上啊。

离婚了对孩子的影响


父母离异后,要重新创造一个适合于孩子成长的环境,确实很不容易。有的孩子由父母一方领着生活,有的是住在父母重新组合的家庭里,还有的则是跟着爷爷奶奶。父母离婚这件事的本身,并不是影响子女心理发展的惟一因素,真正影响子女心理成长的重要因素,是父母离婚后包括孩子在内新组建家庭的环境影响,这使得离异家庭子女易形成以下的特殊的心理现象:

一、自卑。父母是孩子们心目中的骄傲,处在一个没有父亲或母亲在家庭里,孩子就自然没有这份优越感,容易产生“我的家庭是不幸的”、 “我是没人要的孩子”、“我的命不好”消极悲观的想法。

二、孤僻。不和睦的家庭环境会使孩子对人际关系感到紧张,特别是在重组家庭里的孩子,由于父亲的粗心或与继父母之间的隔阂,他们的亲情交流受到限制,觉得自己在家庭中被忽视,就产生孤独感,行为上表现出离群。

三、怯懦。有的父母离异后,往往把感情和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对孩子束缚过紧,管教过严。久而久之使孩子心理负担过重,害怕自己使父母失望,因而对父母敬而远之,变得胆小怕事,怯懦退缩。

四、逆反。这类孩子有的由于亲情的隔阂不接受继父母的管教,或继父母不便于管得太严,从小就养成了上不服天,事事处处以自我为中心,由于对父母的离婚行为不理解,对家庭产生一种厌恶感,出逆反的心理现象。

以上只是父母离异后的子女在心理发展、性格成长过程中有可能发生的倾向分析。孩子处于单亲的环境生活,家长要记住父母永远是父母,要珍惜与孩子的在一起的机会,即便你们再婚了,也要承担起为人父母养育和教育的一切责任,但不要报有弥补的心态来面对孩子。家长而应该让孩子仍处于一个与以往正常家庭一样的生活,也许只不过是不能和父亲或是母亲共同生活在一起,但一定要让孩子仍继续与父亲或母亲进行电话、见面等等方式的沟通,不要在孩子面前说父亲或母亲的不对之处,让孩子觉得,父母虽然分开了,但家还在,爸爸妈妈还是永远和从前一样地爱着他。

其次,和孩子的学校保持良好沟通。你可以告诉孩子学校的班主任老师,即使你现在离婚了,在所有关系到你的孩子的活动,时间和在学校表现等方面,你和你的前妻(夫)有同等的知情权,包括家长会。把单亲孩子的心理特点和闪光点告诉给老师,让孩子甩掉自卑的包袱,使其身心得到协调发展。

第三,在教育孩子方面达成共识,尊重拥有监护权的父(母)制定下来的规矩。比如什么事情是在那个家庭里不可以做的,那么在这个家庭也不可以做的。这样孩子就不会出现适应问题和因为父母的过分讨好而变成被溺爱的孩子。

父母离婚对孩子的影响


不是离婚对孩子有影响,而是离婚后,父母对离婚这件事的看法、父母彼此间的看法、父母对生活的态度、对孩子的态度以及社会对单亲孩子的看法会对孩子产生影响。最重要的,其实还是父母对待离婚的态度会对孩子产生影响。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离婚后,父母是否一如既往地爱孩子。

父母离婚时常常会对孩子说:父母只是分开来住而已,对你的爱还会和过去一样,不会改变。但话是这么说,事实上是,父母离异后,常常由于种种原因——或是因对对方的怨恨,或是因不在一起生活,条件所限,总之,对孩子的照顾和关爱与过去会有很大不同。因此, 会让孩子产生失落的感觉,对孩子的心理造成影响。当然有些家长为了不让孩子伤心,刻意营造"爸爸妈妈爱你"的假象,这样的话,对年龄较小的孩子还能说得过去,但对稍大一点的孩子来说,一下就能识破这份爱的虚假与不真实。而这种爱的谎言被戳穿后,对孩子的伤害会更大。孩子会觉得,爸妈真的是不爱自己了,说一套做一套,心口不一,让他们觉得很受伤,很难过,进而觉得无所依靠,没有安全感 ,甚至对社会的看法都会改变,这样的影响就是爸妈离婚后不恰当的示爱造成的,相信这种局面,谁也不愿意看到。因此,父母离异后,保持对孩子一如既往的爱,是最最重要的,如果因为种种客观原因无法保证的话,也不要刻意回避,可以适当和孩子说明,尽量取得孩子的理解与信任,而不要欲盖弥彰,那样的话,得不偿失。

2、离婚后,父母是否能给孩子一个不相上下的生活。

所谓不相上下的生活,是指与离婚前的生活相比,不会比原来的生活更糟,起码要持平的状态。让孩子不会因父母的分开,由其中一方单独抚养,而生活水准一落千丈,那样的话,生活的落差,一定会导致孩子心理的失衡的。

不相上下的生活状态不单指物质条件,还包括人际交往的状况。有些夫妻离婚后,由于婚姻关系的改变,不愿见人,怕人问,因此,就封闭自己的生活交际圈子,中断自己与朋友、亲戚的联系,生活在这种状态下的孩子,自然会受到影响,因为Ta的生活与过去相比,是封闭的,禁锢的,当然不会开心的。因此,父母离婚后,应该保持智慧的觉知、开放的心态,积极引领孩子进行正常的交往、交际——和朋友间的,和亲戚间的,让孩子的生活圈子不会因父母的离异而受影响,而是更开朗,见识更多,人生更加丰满。

3、离婚后,父母是否能理智地面对彼此

有些夫妻离婚后,对对方牢骚满腹,怨恨异常。这样的态度,难免会影响到孩子,他们夹在父母之间左右为难。试想,无论爸妈,纵然有再大的不是,毕竟是自己的至亲,哪个孩子愿意见到自己的亲生父母说彼此的坏话呢?更有甚者,有的父母还会阻止孩子去探望已经离异的爸爸或妈妈,这对孩子来说,也是非常残酷和灭绝人性的。

因此,要想孩子不因父母的离婚而深受其害的话, 离异的夫妻就要收起对对方的怨恨,不要说对方的坏话,而是要维护对方的形象,树立对方在孩子心目中的权威,这样,让孩子觉得,父母离婚只是因为他们不再相爱了,而不是爸爸或妈妈的这不好那不好,继续维持父母在他们心中的至高无上的地位,这样对于孩子的成长来说,十分重要。

在这一点上,离婚的父母,尤其是妈妈们,要学习一下美国总统奥巴马的妈妈。虽然奥巴马的妈妈苏托罗18岁生下奥巴马。

奥巴马出生不到一年,他的爸爸老奥巴马获得了两个求学机会,一个是纽约新学院大学提供的足够一家三口在纽约生活的优厚奖学金,一个是去哈佛大学读经济学博士,老奥巴马毫不犹豫地去了哈佛,他对苏托罗说:“我怎么能拒绝最好的教育呢?”

这是1961年,而1964年,苏托罗提出离婚,老奥巴马没有异议。此后,老奥巴马带着另一个美国女子去了肯尼亚老家工作。

看起来,苏托罗有很多理由对老奥巴马愤怒,她一边带儿子一边求学,生活非常拮据,而且自他们离婚后一直到1982年老奥巴马遭遇车祸去世,奥巴马只见过爸爸一次。此外,老奥巴马也没支付过赡养费,虽然妈妈也没有提出要赡养费,但这个父亲毕竟没有尽过自己的责任。

然而,苏托罗没有表现过对老奥巴马的愤怒,也从来没有在儿子面前说过爸爸的坏话。每当和儿子谈起他的爸爸,苏托罗说的都是优点。她对奥巴马说,他爸爸聪明,幽默,擅长乐器,有一副好嗓子……她给奥巴马陈述事实,可能希望儿子能因爸爸而自豪,所以谈的都是优点,但不管是什么原因,她的这种方式都收获了很好的结果——她说的老奥巴马的这些优点,奥巴马身上都有。

不仅如此,或许更重要的收获是,妈妈这样谈到爸爸,在极大程度上减轻了父母离婚给奥巴马带来的心理上的冲击。他的内心不仅不必分裂,还学到了豁达,并且也学会了如何在糟糕的情形下看到积极的一面。这可能是奥巴马现在展现出的乐观性格的重要缘由。

奥巴马当了美国总统后,在被问及“谁是你一生中对你影响最深的人”时,奥巴马直言是自己的母亲,并动情地回忆了早已逝去母亲,他说“我身上最好的东西都要归功于她”。同样是离异的父母,奥巴马的妈妈以她的大度和乐观,在儿子心目中塑造了一个积极向上的父亲形象,而这一形象的塑造,最终受益的就是自己的儿子奥巴马了——奥巴马没有因为父母的离异,因为父亲的不负责任而自卑、怨恨,而是乐观向上,自信负责,最终当上了美国的总统。因此,对于离婚的父母来说,为了自己的孩子好,也不要说对方的坏话。

4、离婚后,尤其是妈妈是否爱自己,是否有自己的生活

无论怎样,离婚终究是不开心的事。尤其一些夫妻离婚的原因,是因为情变,或是丈夫的出轨,妻子“被离婚”,离婚属无奈之举。这样的话,有的妻子常常非常愤懑,觉得情感被骗,生活无望,自怨自艾,甚至以泪洗面,倍受打击,没有活下去的信心。如果以这种状态出现在孩子面前的话,即使不说丈夫的坏话,孩子也会把“帐”算在爸爸头上,认为由于爸爸的坏才导致了妈妈的苦,会对孩子的心理产生极大的影响。因此,对于离婚的妈妈,一定要重新规划自己的生活,早日摆脱旧日生活的创作,走出阴影,学会爱自己,观照自己,提升自己,找到自我的力量,找到兴趣点和自信感,这样的话,孩子看到一个积极、向上、乐观的妈妈,他的生活才不会受到影响。

喜欢《离婚对于孩子的影响有多大》一文吗?“幼儿教师教育网”希望带您更加了解教育孩子的方法,同时,yjs21.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关于孩子的教育问题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