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孩子上幼儿园有情绪的六大招数

09-21

孩子的成长是不可逆的,所以好的家园教育非常重要!家长与教师需要多沟通交流,及时发现孩子的不良情况,帮助孩子健康成长!那么,家园共育工作中是否有需要进一步改进的地方呢?急您所急,小编为朋友们了收集和编辑了“面对孩子上幼儿园有情绪的六大招数”,欢迎阅读,希望您能够喜欢并分享!

又到开学季了,孩子上了幼儿园又哭又闹, 作为妈妈的您,该如何去处理呢?让小编来为您支点招吧!

第一招:切断后路

对孩子的情绪,家长要持理解与同情的态度。

你可以说:你长大了,小朋友长大了都要上幼儿园,上学没法商量,是必须去的。我知道你不想离开妈妈,你想哭就哭一会儿,我们哭好了再去。或者说:没关系,我们一边走一边哭也不要紧!但是幼儿园,必须去,这个没得商量。但是你可以选择今天由谁来送你去幼儿园。

第二招:说话算数

强调妈妈(或其它人)一定会去接你。

事先询问老师,孩子做什么事情的时候放学,了解情况后,你可以说:到下午你(玩玩具)的时候,妈妈就来接你了。

几天尝试下来,妈妈每天都在玩玩具的时候来接,孩子内心的焦虑会慢慢减轻。

第三招:补偿孩子

放学后,让孩子粘个够。YjS21.Com

孩子在陌生的幼儿园环境里相当焦虑,有些孩子认为爸妈不要他了,所以放学后,一见到亲人,会特别粘,甚至厕所也要跟着去。没关系,就让他粘着好了。摘菜的时候一起摘,洗衣的时候一起洗,既锻炼了孩子手的精细动作,又培养了孝心,同时也满足了孩子的心理需求,一举三得,何乐不为?

第四招:开开心心去幼儿园

孩子有情绪,一听幼儿园就哭,所以千万别问:你要不要去上幼儿园呀?

你可以微笑着开心地说:走喽,去上幼儿园喽!

也可以让孩子选择:我们走着去?还是坐车去?(选择结果都是去!)

第五招:送到即走

把孩子交到老师手上,哪怕孩子在哭,也请微笑着跟孩子说再见,妈妈下午玩玩具的时候就来接你。千万别逗留,你留的时间越长,孩子越焦虑!你偷偷地看,一旦被孩子发现了,就更惨了,孩子必定哭得呼天抢地。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扩展阅读

节后宝宝不愿意回园的六大招数


长假即将结束,原本适应幼儿园的乐乐突然不愿上幼儿园,早上醒来的第一句话就是“我明天不要去幼儿园!”然后大哭大闹起来。其实,乐乐这样的孩子并不少,节后表现出抗拒幼儿园的言行,害怕上幼儿园。还有些孩子回园后无精打采,无法进入状态。这种节后“回园综合征”很常见,妈妈们要泰然处之。

◆节后,宝宝为何不愿上幼儿园

1.在假期中,家长可能会安排了许多活动,又或者会带孩子去外地旅游,孩子玩得心都“野”了,自然不愿意回到幼儿园过有“约束”的集体生活。

2.在假期中,家长或者会容许孩子晚上迟睡,第二天早上自然不愿早起床,到假期结束后,要孩子一早起床去幼儿园,孩子当然会感到很不适应。

3.假期中的暴饮暴食、营养搭配不均,使孩子的各个器官超负荷运作,引发肠胃功能紊乱,身体不舒服当然也不愿意到幼儿园。

◆孩子精神状态,分为3类型

其实,根据孩子的不同情况,我们可以大致分为3种类型:

1.乐不思蜀型

原因:一些孩子跟着大人假期外出游玩,休息时间比在幼儿园时少,玩得太开心,导致过度留恋假期生活而不愿接受约束自己的幼儿园生活。

建议:首先要逐步调整孩子的心态,尽量不要在孩子面前说出游的话题或看出游时拍的照片,让孩子懂得假期已过去,应去幼儿园了;还要注意多跟孩子讲讲幼儿园的高兴事和趣事。

2.耍赖抵抗型

原因:假期打乱了以往的生活节奏。如假期中的暴饮暴食、营养搭配不均,使孩子的各个器官超负荷运作,引发肠胃功能紊乱,或者是因为家长在周末只顾着带孩子参加各种活动,而忽略了跟幼儿园学习和生活节奏的衔接。

建议:注意调整假期作息时间。临近开学前,一定要调整孩子的作息时间,逐渐跟在园作息时间接近乃至吻合。父母在开学后还要让孩子重新做到起居有序,同时保证营养均衡。

3.家庭依赖型

原因:长假使孩子产生了惰性,当要回幼儿园,他心理上本能地产生恐惧,精神无法集中。长时间放假,他们相对缺少约束,身边都是熟悉的亲人,饮食起居样样照顾得妥妥帖帖,几乎没有什么压力,而回到幼儿园却要遵守纪律,依照规定上课、睡觉、完成任务,优越感一下子就没有了,取而代之的是集体感,很多事情都需要自己独立完成。

建议:首先不能对孩子的任何事情通通包办,在幼儿园的自理习惯回家以后要继续保持,要让孩子觉得不管在哪这些事情都要自己做;同时还不能放松对孩子生活技能的训练,若孩子吃饭慢,就在家多训练其吃饭技能,不因吃饭慢而影响回园情绪。

◆6妙招,应对回园综合征

方法一:安排时间温故而知新

很多宝宝可能在幼儿园学习的时候很乖很听话,但是假期一“疯玩”,所学到的知识都抛之脑后。不妨安排一定时间,回顾上周的知识要点,如拼音、汉字等,在回园后才能“温故而知新”。

方法二:激烈的活动尽量不安排在最后一天

长途旅游和参与刺激的活动,尽量不要安排在假期的最后一天;严加控制玩游戏、看电视的时间,让心情慢慢平静下来。

方法三:按时作息调整好生物钟

为了让宝宝开心回园,在假期中家长尽量要和宝宝一起保持正常的作息。家长要引导孩子开始适应上学的生物钟,尽可能地按时起床、睡觉和用餐,并配合一定的户外活动。

方法四:计划好这个假期未达成的愿望

对学生在假期未能达成的愿望,只要是合理的、可能的,就跟孩子定好计划,尽量在下一个假期里实现,作为激励孩子在新学期取得进步的一种手段和方法。

方法五:家长要引导孩子转换角色

身教重于言教,家长应注重寓教于乐的引导。家长要让宝宝知道学习并不枯燥,引导他们体验进取的乐趣,体会学习的成功感。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家长本身的言行对孩子的影响,例如:要孩子按时睡觉休息,但家长却约上好友在家通宵打麻将。那孩子能休息得好吗?家长应该在这段时间内,和孩子一起按照平时的状态生活作息,并尽量创造乐于学习的家庭氛围。

方法六:助孩子调动上学积极性

要调动孩子积极的心态,多跟孩子讲讲幼儿园的事情,帮助孩子回忆在幼儿园的高兴事和趣事:被老师表扬几次、得到多少小红花、有什么好玩的玩具等,还可跟孩子一起做跟幼儿园相似的亲子游戏活动,避免孩子沉浸在假期的喜悦中而排斥幼儿园。多说一些欣赏和鼓励的话语,从正面的角度给孩子以信心。同时给孩子补充一些必要的文具,让孩子感受到上学的幸福感,期待着开学。

假期过后,孩子不愿去幼儿园是正常现象,就像大人放长假后不愿上班一样。十一假期虽然不长,但是对于还没有自制力的孩子来说,依然需要家长策略性的引导。小编建议家长在回园前一天开始帮助孩子“热身”,以便孩子们尽快“收心”。而回园初期,建议老师也应注意帮助孩子矫正“野”性,以正面引导、鼓励为主,尽量减轻孩子在学习上的压力,让宝宝重新投入到幼儿园生活中。

6大招数让孩子远离“屏幕”


电子屏幕--宝宝眼睛的“杀手”

当下,电脑、iPad、智能手机等电子产品大行其道,不仅成年人成了各种产品的“粉丝”,就连牙牙学语的孩童也迷恋上了这些电子产品。动画、游戏让这些孩子面对各种屏幕的时间越来越长,由此产生的“视力问题”接踵而来。

怎么保护孩子正在发育的眼睛?家长需要采取哪些有针对性的措施,才能防患于未然?来了解一下我们需要怎么做——

4大理由,对电子产品说“不”

理由1:影响宝宝视力

看电视、电脑或iPad等电子产品的屏幕,对宝宝视力有负面影响。特别是2岁以下婴幼儿,眼睛的屈光等调节系统尚未发育完善,对强光的直接刺激难以调节和适应,时明时暗、不断变化的屏幕画面会使孩子的眼睛疲劳,导致近视。而且有时为了看得更清晰,有些宝宝会不由自主出现歪头姿势,引起斜视。

知识链接:

儿童眼球发展有其自然规律:0~6岁是发育期,6~9岁是视觉塑型期,9~12岁是稳定期。直到13岁眼球赤道部的巩膜胶原才发育完成,此前都处在可调期。

随着眼球直径每增1毫米,近视度数可增加300度。在此期间,如过早开发儿童视力、或密集用眼,都容易造成儿童近视,并且因儿童尚处于眼球发育的可调期,度数极易飞涨,导致孩子早早地戴上了“啤酒瓶底”,甚至可能引发视网膜变性或脱离,并增加青光眼发病风险。

理由2:不利宝宝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

家长也许以为电视节目或iPad的益智类游戏,可以帮助培养宝宝语言表达能力,事实上正好相反。语言表达有赖于互动环境。

相关实验:

美国科学家在针对329名年龄从2个月到4岁之间婴幼儿进行的一项科学测试显示:房间中电视每打开1个小时,电视前的婴幼儿从大人那里听到的词汇量将减少500~1000个。对话几乎完全没有了。日本的调查结果也表明,2岁以下的婴幼儿看电视的时间越长,语言表达能力越弱。

理由3:影响宝宝行为和交际能力的发展

热衷于电视节目或电子游戏的宝宝,会因为沉迷其中而逐渐减少社交的机会,因此导致他们交际能力逐渐减弱,缺少解决问题的经验。

相关实验:

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的研究人员在对2702个家庭的孩子进行研究后发现,如果孩子在5岁前每天看电视时间超过2个小时,他们长大后出现行为问题的风险将会增加1倍多。研究人员分析认为,宝宝看电视时间过长,会影响他们参加社交活动的时间。久而久之,宝宝便会缺乏与他人打交道的经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会降低,由此会造成一些行为问题,如性格孤僻、言行粗鲁、侵犯他人、难与他人合作等。

理由4:影响宝宝运动能力发展,容易变成肥胖儿童

呆坐在沙发里一动不动地看电视、玩iPad容易让宝宝变成“小土豆”,如果同时再吃些零食,那么宝宝很容易“横向发展”,成为肥胖儿童。而且总是盯着电脑、电视看,也容易让宝宝疏于运动,影响宝宝运动能力的发展和身体的健康发育。

6大招数,让宝宝远离“屏幕”

1.限制看屏幕的时间

2岁以内婴儿不看电子屏幕;2岁的孩子看电视20~30分钟之后就休息一段时间;3岁的孩子看电视也不能超过1个小时,看完一个节目后应到外面玩玩。婴幼儿居住的房间不摆放电视。

温馨提示:和孩子有个约定

宝宝不懂节制,看动画或玩游戏总想一次玩个痛快,可是宝宝稚嫩的双眼必须要得到休息。关掉电子产品,宝宝哭闹怎么办?

那就事先和孩子有个约定,并且家长一定要执行这个约定,督促宝宝成为“言而有信”的人。家长可以和宝宝“拉钩钩”,如果宝宝看完了还要看,耍赖皮,那么,家长就可以取消一项他特别想做的事情,作为惩罚。让宝宝懂得“游戏规则”。

2.哺乳和用餐时间远离电视

虽然吃饭时看电视已然成为部分大人们的习惯,为了宝宝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更健康地成长,建议爸爸妈妈在小宝宝哺乳时间和用餐时间将电视关闭,仔细品味食物的味道,这样有利于培养宝宝的饮食习惯,让宝宝好好吃饭。

3.用亲子活动替代电子产品

带宝宝发现一两项他喜欢的运动,然后陪他一起玩,运动技巧可以先忽略,重点让宝宝享受运动的乐趣。

在家里和宝宝一起玩玩具做游戏,一起看有趣的图书,或带宝宝去旅行。这些看起来比打发宝宝看电视、玩电子游戏要麻烦的活动,不仅会让宝宝远离“屏幕”,还将为父母和宝宝带来健康的身体和快乐的亲子关系。

4.鼓励宝宝和小朋友一起玩

爸爸妈妈可为宝宝准备一些可用于集体游戏的玩具,如积木、百科图书等,邀请其他小朋友一起玩或鼓励宝宝加入其他小朋友,不仅培养宝宝的分享合作意识,也为宝宝长大后社交方面的从容得体打下基础。

5.到户外亲近绿色

父母多带孩子走出家门,去野营、远足、游玩,多带孩子亲近大自然。绿色的树木有益于宝宝眼睛的放松,也能有益于宝宝身心健康。

 6.父母应减少使用电子产品的时间

父母是孩子的榜样,父母如果在孩子面前长时间使用电子产品,不仅给孩子提供了接触电子产品的机会,也促使孩子效法父母的行为。

防止宝宝情绪失控的六大妙计


导读:了解宝贝能够控制的极限,并且在他厌倦之前尽快结束这种他无法忍受的行为,可以有效地避免宝贝失去控制。

一旦失去控制,宝贝的胡闹就会令头痛的父母无所适从。如果恰好在公共场所,父母更是处在一个两难的境地,既不想当众惩罚宝贝,又不想轻易放弃原则,于是,他们的头痛就会一再升级。那么,怎样才能让宝贝有效地控制自己呢?

1、了解宝贝能够控制的极限

每个宝贝的控制力都不太一样,有的宝贝能较长时间地控制自己,但是另外一些宝贝则根本就难以控制自己,他们总在不停地动来动去,一会儿对这个好奇了,一会儿又对那个好奇了,似乎永远也没有可能受到约束。尤其带着宝贝逛商场的时候,如果妈咪翻来覆去试上5-6套服装,或者父母在一起没完没了讨论该选择哪件家具的时候,谁也没法指望宝贝能够老老实实待在一边等待父母做出正确的结论。

因此,了解宝贝能够控制的极限,并且在他厌倦之前尽快结束这种他无法忍受的行为,可以有效地避免宝贝失去控制。

2、给予持续的鼓励或奖励

3岁内的宝贝非常看重父母的评价,因此,至少每1-2分钟表扬宝贝一次,往往能收到非常好的效果。每次带宝贝外出的时候,不时地夸奖他一句,给他一个热烈的亲吻等等,这种正性的鼓励或者奖励会有效地提醒他,他做得不错,同时也在暗示他,他应该有什么样的行为,什么样的行为会收到鼓励。

3、给宝贝提供参与的机会

让宝贝以恰当的方式参与父母的活动,他就会觉得自己很重要,并且可以防止他因为无聊而失去控制。比如逛商场的时候,那些五彩缤纷的商品对宝贝来说会有着非常强的吸引力。抱着他,让他自己帮着到货架上拿商品,会带给他一种当家作主的感觉。如果不需要某件商品,可以给他讲解这些商品的特性,比如色彩、功用等等,这些都可以极大地满足他的好奇心,吸引他的注意,让他在不断变化的活动中获得控制。

4、事先琢磨好相应的对策

事先琢磨好相应的对策,是保证宝贝失去控制时尽快扭转局面的好办法。比如,如果宝贝在商场突然因为想要某个玩具而大发脾气,而这个玩具并不在父母计划要购买的物品之列,那么,父母可以尽快带宝贝离开商场,等待他发脾气事件得到平息。这样处理,可以让宝贝明白,他这种发脾气的行为不会得到任何奖励。

5、冷处理对待宝贝

冷处理是宝贝打破规则,失去控制的情况下非常有效的让一切恢复正常的方式。大多数的情况,宝贝在外面失去控制是因为他想通过这种方式获得父母的注意。这时候,不理睬他的行为是比较好的一种处理方式。比如,宝贝在商场里大发脾气,可以尽快将他带到一个比较安静的角落,不理睬他,让他独自待上一两分钟。如果在饭店发脾气,可以将他坐的椅子背向大家,不理睬他,这样也可以防止他打碎碗、盘等餐具。

6、避免警告与威胁

类似“你不听话,我就把你扔在商场”“你不听话,警察叔叔会把你抓走”之类的警告与威胁,在宝贝失去控制的时候看起来似乎可以奏效,但是,这种做法是残酷的,它会带给宝贝不必要的焦虑情绪,让宝贝缺乏安全感,同时也会给宝贝传递这样的错误信息:只要我在父母警告之前停止做我想做的事情,我就可以免于处罚,以后他会更多地以同样的方式重复他的这些不良行为。

警告与威胁不可能根治宝贝的不良行为,所以给宝贝提要求时,最好不要用警告或威胁的语气,而要用祈使的语气:“别玩玩具了,赶快过来!”

孩子高智商的六大特征


现在大多数家里都只有一个宝宝,现代生活的生存压力也让父母们对宝宝的智商非常在乎,生怕自己的宝宝今后学习困难,人生之路坎坷艰难。各国杂志和书中有一些高智商宝宝小时候的表现供大家参考。

1. 比同龄的孩子起步早

你家宝宝是否比别人更早学会对着人微笑或自己坐起来?当大多数9个月大的宝宝还只会满地乱爬的时候,你的宝宝是否已经开始扶着家具站起来甚至颤巍巍地想迈动胖嘟嘟的小腿了?他是否比别人更早开始咿呀学语或拣了东西就往嘴里塞?尽管也有一些人小时候“开窍”得较晚,日后却成了知名的科学家或语言学家。但是不可否认,孩子早期的这些表现预示着你的孩子在某些方面很特别、很不寻常,具备某方面的天赋和潜质。

2. 懂事而敏感

天赋特别聪明的孩子通常比较敏感,例如,妈妈现在不高兴了,爸爸在发怒呢等,他都能敏感地感觉到并会想法安慰。一家人一起爬楼梯的时候,如果是妈妈抱着,走着走着,他就会对爸爸说:“爸爸抱宝宝,妈妈累了。”

3. 幽默感和开心果

爸爸今天戴了副太阳眼镜扮酷,或妈妈早上起床时匆忙间给宝宝穿了两只不同的袜子,都会令他笑得手舞足蹈,这迹象表明孩子有很好的幽默感,他会注意到身边一些不太协调的东西并感到好玩、好笑。

4. 惊人的记忆力和观察力

在许多同龄的宝宝还“混沌未开”,没有任何记忆的表现的时候,你是否惊讶地发现你的宝贝居然记得他见过的一些人和事物?例如,妈妈今天的穿着和平时的不太一样或换了新的发型,平时胡子拉碴的爸爸今天下巴看起来光溜溜的等,都被他捕捉到了并且有或惊讶或欢喜的表现。

5. 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索欲

尽管所有的孩子都具有极强的好奇心,但大多数宝宝的注意力是极容易分散的,只要大人一打岔,他们马上就会把刚才自己坚持想要得到的东西抛在脑后。但是,一个具有强烈好奇心和探索欲的孩子则不然。当他们想要弄清楚那东西究竟是怎么一回事的时候,他会倾注全力的。例如,当他看到爸爸妈妈玩电脑的时候,他会坚持要玩,大人只是哄一下让他象征性地玩玩是没有用的,一定要学着爸爸妈妈的样子抱着键盘敲打,还会一个劲地问:“是不是这样?是不是这样?”爸爸妈妈想要取回电脑,没门,宝宝还没尽兴呢!

6. 丰富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你也许会问:一两岁的孩子也有创造力和想象力?是的,尽管大多数一岁左右的孩子并不具备很好的解决问题的能力,一个有超常天赋的孩子却常会有些让父母大跌眼镜的惊人表现。

开发孩子潜能的六大秘密


天下父母心,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聪明优秀、高人一等,成为人人称羡的尖子生。父母该把握哪些重点,才能让孩子如同不断盛开的花朵,充分开拓脑部潜能?

国外研究发现,即使智力会受基因影响,天生有别,但并不代表孩子的成就注定被限制,“只要准备好丰富头脑的活性化环境,谁都可能发挥惊人的创造力和学习能力”,长期从事人类潜能教育活动的韩国脑科学研究院院长李承宪指出。他认为,多累积不同的生活经验,有益孩子脑部发达,反而重复上学、补习、写功课这种单纯的活动,容易让大脑陷入疲累,“让孩子发展自己的兴趣,多看、多听、多体验是最好的。看起来孩子只是在玩泥巴,其实他正在学习。”纽约奥斯威戈州立大学心理学教授达威尔指出,应该给孩子更多自由和时间探索。不管是运动、音乐或其它活动,都有助提升孩子的专注、纪律,刺激心智发展。

为了开拓孩子的脑部能量,专家建议父母采取以下态度:

让孩子做脑的主人

认同孩子是独立的个体,有着与生俱来无限的潜力。不要一味以“别人都这样做,我当然也应该这样”的心态,盲目消耗孩子的能量。

把“你能”的自信深植在孩子心中

“我能办到”的自信心会活化脑内正面的思路,使得头脑运转保持最佳状态。耐心观察孩子拥有的才能和素质,鼓励他的长处。当被赞美时,脑内会分泌令人愉快的神经传导物质多巴胺,自然产生“下次要做得更好”的意愿。

变抱怨为赏识

有人说:“中国的教师和家长最爱孩子,却也最不会爱孩子。”为了孩子行,却总在抱怨孩子的不行,眼睛老是盯在学生的缺点和弱点上,久而久之让学生自己也感觉到“不行”,这样亲手把教育效果推向了反面,“好心办坏事”,但仍不觉醒。自信是自主精神的核心。一个人丧失了对自己能力的信心,就不可能有真正的自主和创造。要让学生自信,要让学生感觉到自己行,教育就得变抱怨为赏识。首先要相信孩子,相信他们的潜力,相信人人都能成才,并让学生感受着这份相信,在相信中增强自信;其次要激励孩子,要让学生人人都能感受到自己通过努力后的成功。这就要淡化横向比较,注重纵向的评价,不能采用统一的标准,而要因人而异。承认差异,允许失败,让学生感受成功就是各显其才,各尽其能;最后要善于发现孩子,引导孩子。你想让孩子向什么方向发展,就在那里寻找“闪光点”,通过表扬激励让其发扬光大。甚至可以制造“闪光点”,让孩子不断地“追求胜任”,从而真的具备了该优点,因为研究表明,人人都有追追求胜任的心理。

依时开拓潜能

每个阶段各有发展目标,例如0-3岁是藉由运动和感觉体验达到学习,而更高层次的逻辑思考学习,是9岁之后逐渐展开。孩子出生第一年,应尽可能多花时间互动,建立良好的依附关系,对幼儿大脑发展影响深远。

要在家中为学前幼儿制造多听、多说、多读的环境,“尤其多接触不同种类色彩缤纷、会发出声音的安全玩具,更有助认识物体的形状和质感。”达威尔教授建议。此外,7-11岁间,大脑管理动作技巧的区域开始茁壮,许多孩子此时会对运动感兴趣,这几年中学习及训练运动技巧,效果较能持久。正确的生活习惯也很重要,饮食、睡眠、休闲运动搭配良好,大脑的燃料才能源源不绝。配合大脑的生理时钟身体运作有明确的生理时钟,脑部活性也会跟着改变,有些时刻适合集中思考,有时则必须休息。

早晨:效率最高的时段

早餐过后3小时,约10点-12点是大脑的黄金时间。此时脑部的活性最高,判断力和思考力都很活跃,适合处理有难度的问题或创造性问题。睡醒时大脑能量最低,最好为孩子准备营养丰富的早餐,饱满一天的能源。葡萄糖是脑活力的来源,葡萄糖不够造成低血糖时,脑部会陷入缺氧状态,打呵欠、迟钝。米饭、面包、面食等淀粉类都能提供葡萄糖,又以全麦、杂粮等多醣类较佳,能使血糖缓缓升高,稳定供应所需能量。

晚上:放松心情,充足睡眠

放松与充电的时段随着夜幕低垂,前额叶活动也逐渐减退。吃过晚饭,适合亲子家庭活动,聊天、看电视、玩计算机游戏等,放松心情。

充足睡眠对大脑的发展影响很大,小学生至少要熟睡8~9小时,最好10点前,低年级孩子则应在9点时准备上床。协助孩子发展智能、运用脑力,是长远的过程,目标不在于短期的成绩表现。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独特的天赋,“最佳的智力指标是孩子快不快乐、是否具备好奇心与学习动机,乐于扮演不同角色。”加州大学长滩分校教授史科恩蕾乐认为。在不同阶段予以适当刺激及多元化的体验,帮助孩子成为脑筋灵光、思想丰富的人,这才是一生受用无穷的礼物。

解决孩子做作业注意力不集中的三大招数


孩子做作业时精力不集中,写着写着就停,不知在想什么,写作业时的多余动作特别多,比如说找橡 皮。还有刚刚学过的有印象的字还要照着书看着抄下来,这一遍写完了,下一遍还是照着抄,不能连续的写。不只是语文字不好,英语和数学都是这样的,数学有几 次因为粗心、写字潦草,明明会做的题目,一到考试就做错。下面分享四招,帮助孩子培养集中力。

第一招:一分钟专项训练

(1)一分钟做计算训练。准备几十个简单的加减法口算题(根据年级不同,难度可以不同)。规定一分钟,看孩子最多能做多少道题。让孩子感觉到一分钟都能做十多个小题,而自己写作业的时候,有时候几分钟也写不出一个小题。

(2)一分钟写汉字训练,找一些笔画和书写难度相当的生字,看孩子在一分钟内最多能写书多少个字。记下每次的情况,并进行对比。

(3)一分钟写数字训练。我班上一个孩子的数字书写特别差,而且非常慢。这学期,数学老师让他 每天练习一分钟“0123456789”的快速书写。写一分钟算一次,看一次能写几组,他给我看了最近几天的练习成绩,原来一分钟最多能写5组,现在最多 可以写9组,而且还写得工整好看一些。

还可以依据孩子实情自己设计一些与生活相关在一分钟之内重复做的训练,如:一分钟穿扣子(这还可以治疗弱视)、一分钟跳绳等。训练时以1分钟为一组,每天练习三至五组。在训练的时候注意记录孩子的成绩,并进行对比,练习时间以一星期为宜。

以上训练培养了孩子“一分钟”时间感,有些孩子甚至会不看表也能估计出一分钟。这些训练还让孩子体会到时间的宝贵,原来一分钟可以做很多事情从而珍惜时间。在面对一些琐碎时间时,孩子就不会觉得无事可做或做不了什么,反而抓紧点滴时间,将作业化整为零,快速完成作业。

第二招:停止催促,坚持表扬

孩子做事情磨蹭的时候,很多家长喜欢喊,不断的催促,结果感觉是越催促,孩子的动作越来,家长 就更生气,接着就是无休止的骂骂咧咧。在一片骂骂咧咧声中,先前磨蹭行为没改善,反而出现新矛盾——孩子和家长的关系恶化。有的孩子被骂后感觉已受罚而不 再去改善自己拖拉的行为。有的孩子甚至用故意磨蹭来刺激家长,因为喋喋不休的责骂传递的是信息是“除了骂,我对你的行为已无能为力。”,是一种无助后借用 家长身份来掩饰自己挫败感的行为。也有些孩子在责骂中挫伤自信,再次面对这个问题时就茫然犹豫,迟迟不敢做,时间还是荒废了。

所以停止催促,停止责骂!

给孩子表扬,坚持表扬——

不妨在第一招中设题由易之难。如刚开始可以给孩子出几道简单的题,给1分或2分钟,孩子会很快 做好,家长要作大吃一惊状呼道:“还不到一分钟呢!”总之,很夸张的样子。随时观察孩子在生活中的表现,对做得快的事情立即表扬——“现在穿衣服快多 了!”“现在收拾书包快多了。”……这样的话,甚至将其做得快的原因指出来,如“我感觉你比昨天快多了,尤其是你先做好了准备,把上学要带的所有东西提前 放在了门口。我们一起出门都早了些。所以今天我们都要感谢你啊!”。但千万不要说成“现在穿衣服快多了!如果写作业也这样快就好了”。只表扬,不提孩子做 得不足的地方。通过表扬,孩子想“快”的动力被激发,信心也就增强。

第三招:节约的时间由孩子自由支配

很多家长喜欢给孩子布置一些家族内部的作业,比如孩子完成了老师布置的作业,家长会布置什么读 英语,孩子刚读完英语,家长又安排做奥数题等等。总之,家长给孩子安排得相当充分。孩子也看出问题的所在,那就是只要有自己有空闲时间,家长就会安排任 务。所以,孩子的对策是化整为零,在写作业的时候边写边玩。这样拖很长的时间,因为孩子没完成老师的布置的作业,家长也就不会另外安排任务了。这样,孩子 用消极的抵制行为逃避额外学习任务的同时,失去了最宝贵的时间,养成了磨蹭西关,淡薄了时间观念。

对策:把每天老师布置的作业做一个大概的时候估计,将孩子需要完成的任务(包括家长布置的任 务)进行一个时间预计。在孩子写作业前,先要求孩子说出所有作业,依孩子在校作业量来再酌情布置有针对性的额外作业。并让孩子把与作业相关的资料(如字词 典)、用品(墨水、茶杯)准备好就近安全放置,以免孩子为找这些而中断作业。然后和孩子一起预估当天作业需完成的时间(设定一个一般时间和一个最底限时 间),告知孩子在符合作业要求的前提下提前完成作业多出的时间自己支配,记下孩子开始写作业时间。 例如一共要一个半小时(最底限时间一小时五十分钟),那么孩子一个半小时(甚至提前保质保量地)完成了,余下的时间就必须由孩子自己支配,做他自己喜欢做 的事情,如玩他喜欢的玩具,进行一会儿体育锻炼,看一会书,即使玩一会游戏也不为过。而如果到了最低限时间还没写完则不准再做,先前做的无论多少都算没有 做,将其作业没收不予带到学校。这就和孩子平时考试一样打铃收卷没写完也就不能再继续写,最后影响的是自己的成绩。亦可用一些事例告知孩子不在规定时间内 完成工作而造成也重后果的事来明白磨蹭拖延的后果,如工厂因为在规定时间没完成客户的订单而要赔偿由此造成的客户一切经济损失,且先前完成的产品都不能 算。约定好并认真执行孩子会抓紧时间完成作业,因为早写完就有很多时间玩了。

第四招:从生活习惯训练,学会分类整理

一位家长说,她女儿早上起床找袜子用了十分钟,穿一双袜子要十分钟,孩子在床上把袜子理呀理, 理得家长冒火。很多老师也常说有些孩子上课时总在找东西,讲试卷满书包找,记笔记满抽屉找,老师已讲一大半他还没找出来。前面老师讲的他一句也没有听到。 哎,怎一个“找”字了得?其实这不怪孩子,怪家长。谁叫我们自己把孩子生活 一切都揽了呢?我们常说“你只要学习就够了,其余那是我们的事。”衣服洗好了,我们替他们收拾好放进衣柜;书桌乱了,我们帮他们整理;房间脏了,我们忙得 不亦乐乎。我们锻炼了自己的能力,却以爱的名义剥夺了他们实践锻炼的时机。孩子们还要一脸无辜的听着我们教训他们总是磨蹭拖拉。经验是积累的,而且很多能 力错过了最佳时机就再也不具备了。不要幻想等他们大了后就都会了。

将物品放在固定地方,用后归还;分类放置物品;凡事都列计划;定期清理杂物等等都是在节约时间。

没有什么比时间更重要的了,时间可创造财富,财富换不回时间。孩子学会了管理时间,就拥有了财富,拥有了快乐!

孩子潜能的六大细节表现


相信每位爸爸妈妈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用高人一等的天赋和潜能,其实幼儿都会有不同的潜能,关键在于父母是否会及时发现哦。

发掘孩子的潜能的细节爸妈要留心

3岁是潜能开发的关键期

印度“狼孩”卡玛拉被人发现时已有7岁多,身上毫无正常儿童的特征,没有语言能力,不能直立行走,更不会与人交流。重返人间后经过长达6年的专业人员的护理,也只学会走路,到17岁时才学会十几个单词,智商只有4岁孩子的水平。

这个事实表明,如果错过了孩子学习关键期的教育时机,将造成不可逆转的后果。

所谓“关键期”,是指最易学会和掌握某种知识技能、行为动作的特定年龄时期。在关键期对孩子进行及时的教育,孩子学起来容易,学得也快,能够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如果错过关键期再去学,就要花费很多的精力和时间,事倍功半。

接下来,就一起来看看宝宝具有潜能的表现吧。

发掘孩子的潜能6大细节

发掘孩子的潜能细节一:比同龄的孩子起步早。你家宝宝是否比别人更早学会对着人微笑或自己坐起来?当大多数9个月大的宝宝还只会满地乱爬的时候,你的宝宝是否已经开始扶着家具站起来甚至颤巍巍地想迈动胖嘟嘟的小腿了?他是否比别人更早开始咿呀学语或拣了东西就往嘴里塞?尽管也有一些人小时候“开窍”得较晚,日后却成了知名的科学家或语言学家。但是不可否认,孩子早期的这些表现预示着你的孩子在某些方面很特别、很不寻常,具备某方面的天赋和潜质。

发掘孩子的潜能细节二:惊人的记忆力和观察力。在许多同龄的宝宝还“混沌未开”,没有任何记忆的表现的时候,你是否惊讶地发现你的宝贝居然记得他见过的一些人和事物?例如,妈妈今天的穿着和平时的不太一样或换了新的发型,平时胡子拉碴的爸爸今天下巴看起来光溜溜的等,都被他捕捉到了并且有或惊讶或欢喜的表现。

发掘孩子的潜能细节三:丰富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你也许会问:一两岁的孩子也有创造力和想象力?是的,尽管大多数一岁左右的孩子并不具备很好的解决问题的能力,一个有超常天赋的孩子却常会有些让父母大跌眼镜的惊人表现。例如,一岁的宝宝,当他看见门背后挂着他想要但是够不着的东西的时候,他会推个小板凳过来把自己垫高。

当他在看儿童卡通电视的时候,会用手指着自己的耳朵表明他看到小白兔了。有丰富创造力和想象力的孩子的另一个特征是特别善于搬弄家里的玩具和物品,把他们当成他所听过、见过的其他东西来玩,并且乐在其中。例如,两岁的宝宝也许会扛起比他个头还大的桶装水空桶,煞有介事地喊“送煤气!送煤气!”或扛起一包牛奶大喊“送奶奶!送奶奶!”这样的孩子还具有丰富的联想能力,例如,有的宝宝平时上下楼的时候常被爸妈抱着摁电梯按键,那么到了宾馆、酒店的电梯间,他的眼睛就会不断地寻找电梯的按键。

发掘孩子的潜能细节四:幽默感和开心果。爸爸今天戴了副太阳眼镜扮酷,或妈妈早上起床时匆忙间给宝宝穿了两只不同的袜子,都会令他笑得手舞足蹈,这迹象表明孩子有很好的幽默感,他会注意到身边一些不太协调的东西并感到好玩、好笑。

发掘孩子的潜能细节五: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索欲。尽管所有的孩子都具有极强的好奇心,但大多数宝宝的注意力是极容易分散的,只要大人一打岔,他们马上就会把刚才自己坚持想要得到的东西抛在脑后。但是,一个具有强烈好奇心和探索欲的孩子则不然。当他们想要弄清楚那东西究竟是怎么一回事的时候,他会倾注全力的。例如,当他看到爸爸弹吉他的时候,他会坚持要弹,大人只是哄一下让他象征性地弹弹是没有用的,一定要学着爸爸的样子抱着吉他敲打,还会一个劲地问:“是不是这样?是不是这样?”爸爸想要取回吉他,没门,宝宝还没尽兴呢!

发掘孩子的潜能细节六:懂事而敏感。天赋特别聪明的孩子通常比较敏感,例如,妈妈现在不高兴了,爸爸在发怒呢等,他都能敏感地感觉到并会想法安慰。一家人一起爬楼梯的时候,如果是妈妈抱着,走着走着,他就会对爸爸说:“爸爸抱宝宝,妈妈累了。”

爸爸妈妈要及时的发现孩子的这些潜能的小细节。正如一位育儿专家说的那样:要及时发现孩子每一个第一次。爸爸妈妈们的发现,也许就是孩子未来成功的方向哦~

喜欢《面对孩子上幼儿园有情绪的六大招数》一文吗?“幼儿教师教育网”希望带您更加了解教育孩子的方法,同时,yjs21.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孩子上幼儿园学什么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