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言道,优秀的人都是有自己的事先计划。幼儿园教师在平时的学习工作中,都会提前准备很多资料。资料一般指生产、生活中阅读,学习,参考必需的东西。资料对我们的学习工作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所以,你有哪些值得推荐的幼师资料内容呢?为满足您的需求,小编特地编辑了“谨防孩子的暴力行为”,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导读:一位家长告诉记者,自己的孩子自从看了奥特曼之后,经常在家中双手交叉胸前或高举拳头,大喊大叫,性格也粗暴了许多。而每当幼儿园开家长会的时候,如何让孩子摆脱奥特曼的影响,也成了热门话题。

一年一度的暑假即将来临,电视荧屏里小朋友的节目也日益丰富起来。一位家长近日致电本报,表达了他的担心:“这些年少儿节目尺度越来越大,有些镜头连大人看了都触目惊心,怎么能让小孩子看?”记者了解到,针对这一现状,各少儿频道决定“动刀”,于本周日登陆哈哈少儿频道的日本经典动画片《奥特曼》就成为首个遭遇镜头删减的例子。

暴力镜头让家长不安

作为《奥特曼》系列的最新成员,此次播出的《迪迦奥特曼》同样讲述了一位“正义英雄”打败怪兽的故事,由于讲的是英雄故事,奥特曼成了许多男孩子的心中偶像。然而自从奥特曼系列引进中国以来,关于其中的暴力镜头对孩子性格造成负面影响的讨论就未停止过。一位家长告诉记者,自己的孩子自从看了奥特曼之后,经常在家中双手交叉胸前或高举拳头,大喊大叫,性格也粗暴了许多。而每当幼儿园开家长会的时候,如何让孩子摆脱奥特曼的影响,也成了热门话题。

《奥特曼》也引发了专家和公众的不安情绪。故意渲染动作场面,过分强调个人英雄主义,都成了奥特曼为人诟病的原因。有专家认为,动画片对少儿人生观世界观的形成起着重要作用,而不良镜头无疑可能扭曲正常的价值观念。有人则提出,少儿必须在家长陪同之下才能观看此片。

不是不能播而是如何播

《奥特曼》系列该不该播,不同的人对此持不同的观点。哈哈少儿频道的总监杨文艳就表示,该片不是不能播,而是看怎么播。杨文艳说,新版的《迪迦奥特曼》进行了大规模的修正,不仅删减了暴力镜头,甚至还控制了每场打斗情节的时间长短,控制正反人物出现的画面比例,以符合未成年观众的接受度和理解力,准确传达“英雄主义”和“善恶观”。Yjs21.CoM

对于《奥特曼》该不该播,教育专家也出现了意见分歧。除了“喊停”声外,有教育专家指出,奥特曼并非家长们所想像的那么可怕。仔细观看,会发现奥特曼与怪兽搏斗时那种临危不惧的英雄气概和保护地球的强烈意识,可以让孩子获得有益的教育。另外,现在的孩子接受的几乎是“女性化”教育,显得“阳刚不足阴柔有余”,奥特曼高大、勇敢、坚强,富有阳刚之美,成为孩子心目中的英雄也不足为怪。专家指出,问题的关键是家长如何做好积极的引导工作,利用其中积极的因素。

表现“死亡”需含蓄简短

记者了解到,近年来《奥特曼》频频出现在电视荧屏的原因,和该片每次播出都能取得良好收视率有着直接关系。不过随着海外动画片退出黄金档,这一股收视热潮正在消退。而动画片以及相关少儿节目中暴露出来的问题,也开始受到更多人的关注。

广电总局为此专门出台了“未成年人节目监管细则”,明文规定了少儿节目的诸多要求。除了防止渲染血腥外,还必须含蓄、简短地表现“死亡”等相关内容,以及尽可能减少描写抑郁、悲伤等不愉快的画面、声音和文字;打架斗殴等动作暴力、谩骂诋毁等言语暴力,以及过于怪异恐怖的反面形象更是被禁止出现。记者获悉,根据广电总局的规定,各地方少儿频道的节目安排正在面临又一次的大调整,哈哈少儿频道更是提出了“内容准入原则”,要对荧屏来一次彻底的净化。

yjs21.cOm更多幼师资料编辑推荐

如何减少宝宝的暴力行为


我的孩子目前是1岁8个月。最近一段时期,他经常产生暴力倾向,例如打人、掐人,我不知道是这个时期的男孩都具备这样的特点,还是平日的教育不够恰当?我该怎么办?

目前,幼儿时期孩子出现打人的现象成上升趋势,很多父母也非常担心。从普遍的情况看,基本分为三种类型。

1.孩子因为想引起他人的注意而采用打人的方法。

2.当使用打人的方法可以满足他的需要的时候,他就会一直持续不断地使用下去。

3.还有一种就是模仿所看到的行为。

父母可以根据孩子打人的不同原因采用以下方法处理。

如果发现孩子每次都是在受到冷落或者是其他小朋友抢了自己风头的时候发生打人的行为,就需要一方面注意避免拿孩子和其他小朋友作比较,另一方面慢慢让孩子明白他自己并不是唯一的,同时要教会孩子表达自己情绪的方法,比如“唱歌”也是可以引起别人注意的方法。

如果发现孩子每次打人都是要满足自己的需要,那么家长一定要明确表示不能满足他的要求。也许刚开始的时候会比较难做,可能孩子会哭,但家长一定要坚持。如果孩子每次都能通过“打人”来达到自己的愿望,他就永远不可能停止“打人”。

如果发现孩子是在模仿电视里的人物动作,就需要注意了。因为孩子在6岁以前都是通过其他人的反应来判断自己行为的对错的。在他们大脑里的信息处理是不充分的,所以家长要有选择地给孩子挑选适合孩子年龄的电视节目。

让孩子常年处在别人家会对她有不良影响吗?

女儿从3岁起就一直不在我身边,现在5岁了。她一直住在大姑家.因为我在乡下,她大姑在城里,我觉得她在那儿上幼儿园、上学要比乡下条件好.但我总担心女儿长年住别人家里,不在父母身边会对她的成长造成影响。我是否应该把她接回来呢?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终身的教育者。孩子无论在何种环境中长大,和父母一定是最亲的。从父母角度来说,当然把孩子送到一个更好的环境里学习和生活是给了孩子更好的机会,但是对于孩子来说,他并不知道也没有意识到这些是机会,在他的心中会翻译成一种语言,就是“爸爸妈妈离我很远,他们是不是不喜欢我了?”

孩子的需要和父母的往往是不一样的,他更加希望的是和父母在一起,直接感受到父母的爱。

就目前情况来说,孩子在亲戚家,所以家长应该尽一切可能和孩子保持沟通,并且通过孩子能够接受的方式把对孩子的爱传递过去。同时,也需要及时和亲戚保持联络,关注孩子成长过程。在放假期间,一定要和孩子相处一段时间。

需要提醒的是孩子肯定会因为成长环境的不同,对于农村环境有一些自己的评价,家长对于孩子的这些反应,需要注意但不要过于敏感。孩子的评价是他们自身的感受,所以家长需要进行引导而不是由于敏感引发的强迫孩子认同的行为。

父母对于孩子来说,永远是最重要的人,所以不论身在何种环境,我相信孩子都会爱你敬你。

我该如何纠正孩子的行为?

我女儿只有1岁7个月,但是她有个在我看来不能理解的行为。就是有时候有什么事情不顺她的意,她就会自己打自己。譬如说有一天,我爸爸吃槟榔,她看到就拿了一个,我爸爸就对她说不能吃。她不哭也不闹,就把槟榔给了我爸爸,但是她马上就掐自己的脸,而且掐得很重,好像不知道疼一样。这时候我该怎么做呢?

孩子的行为是受“获益”驱使的。当她发现自己“打”自己的时候是获益的,也就是你们会满足她的要求,她就会一直保持这种行为。

你的女儿只有1岁7个月,所以她会直接从满足自己的需求来决定自己的行为。当她第一次惩罚自己的时候得到了满足,她就会继续下去。

建议平时以故事的方式告诉她当我们想要什么东西的时候应该如何表达,并且可以和她进行现场模拟,对于孩子来说,这是一个游戏,慢慢地她就会在生活中使用这个方法。另外,如果再出现上面提到的情况,可以先分散她的注意力,但是不能满足她的愿望。我们可以要求她用故事中提到的方法来说服家长满足她的想法。

孩子会在比较两种做法的过程中,体会到哪种方法最有效,就会逐渐改掉这个习惯了。

和谐社会幼儿园教师暴力行为何时休止?


近日有关于南通吉的堡幼儿园老师打小朋友的报道,令人触目惊心:7月6日,刚开始,女老师带着小朋友们唱儿歌,大家手舞足蹈,歌声悠扬轻快。这时,两个调皮的小男孩不听话,独自离开座位,女老师冲上来就是一个耳光,并把男孩多次摔倒在地,并对多位不听话的幼儿实施揪耳朵、扇耳光、摔打等暴力行为,而孩子们有的被吓得不知所措,有的则无助哭喊。此后女老师连续暴打了多位孩子,而教室里另一位女老师坐在电脑前,还有一位女老师经过,都没有上前制止,似乎见惯不怪。

我们异口同声地谴责那个打孩子女老师的行为,也对那俩个冷漠的女老师感到失望之极。我国的幼儿教育状况令人堪忧,这些年来,频频爆出幼儿园打孩子的种种不和谐的声音,针刺、用熨斗烫等等,甚至有的由于幼儿园不负责任的行为,导致幼儿的死亡,这些无疑给我们敲响了警钟——幼儿园的暴力何时休?

首先要规范幼儿园的管理。目前不管是公立还是私立幼儿园,都有对幼儿的暴力行为。规范幼儿园的管理非常重要,从上到下,建立起一个有效的监督体系,最好是第三方的机构,并有政府的支持,挑选一些愿意为之服务的有良心的人员来参与。对有暴力行为的幼儿园加大处罚力度,不是解雇打人的老师就可以完事的,要处罚的让幼儿园永远不敢再犯才行。如可以有额度很高的罚款,责令幼儿园限期整改,对园长有问责制度等等。

其次要提高老师的道德水平。为人师表,要有高尚的情操,自身的素养需要多多加强。可以在寒暑假组织教师学习,观摩优质示范幼儿园,提高幼儿教师的任教门槛,有对幼儿暴力行为的老师永不允许再从事幼儿教师这一职业等。孩子是祖国的未来,家庭的希望,我们不能在花苞还未绽放时,就扼杀他们。请老师们三思自己的所言所行,给孩子们做好学习的榜样。

最后还需要社会和媒体的监督与支持。有对孩子暴力的幼儿园,要对其曝光指责,加大宣传无暴力的活动,使曾有暴力行为的幼儿园和老师不能也不敢去触碰暴力这一高压线。

社会在不断进步,文明也在不断发展,希望不文明的暴力行为不再出现在我们的视野中。

案例:谨防暴力语言对幼儿的伤害


在对待犯了错误的幼儿时,一些老师不无得意地说:“除了用话吓吓他们,我从来不体罚他们。”他们没有意识到自己已经对幼儿实施了暴力。这种暴力不是行为上的,而是语言上的,它伤害的不是幼儿的身体,而是幼儿的心灵。

我曾目睹了这样一些事。丽丽要在前面领做课间操,老师不乐意,在丽丽的一再要求下,老师勉强同意了。在做课间操的过程中,丽丽错做了几个动作,老师当着大家的面大声训斥丽丽:“你这么笨还要上来领操,羞死人了。下去!”丽丽顿时羞红了脸,低着头走了下去。第二天,丽丽便不肯来幼儿园。他妈妈说,夜里丽丽好像一直在做梦,而且不时在喊:“我不做操了,我不做操了。”

又有一天,涛涛不小心碰倒了一位小朋友,小朋友向老师告了状。涛涛平常比较顽皮,老师便不问青红皂白呵斥涛涛:“你好讨厌,老是打人!待会儿不准玩游戏!真不讨人喜欢!”或许滔滔已经习惯了老师的这种态度,他并没有为自己辩解,只是后来更爱打人了。问他为什么,他脑袋一歪说:“我就要打!反正老师也不喜欢我。”由此可见,老师反复消极的刺激性语言已经强化了涛涛的攻击性行为。

除此之外,在幼儿园中我们常常可以听到的还有“你真笨,回答不出来就不准吃饭”“你再不听话就叫公安局把你抓走”……他们没有想到的是,这种恐吓的带有侮辱倾向的语言对儿童心理的伤害比肉体的体罚更残酷、更持久。但由于它不像体罚那样显现,往往容易被人忽视。

心理学家B.埃基兰德的研究表明,遭受心理虐待的孩子比遭受肉体虐待的孩子承受更大的精神和心理痛苦,这是因为心理虐待会给孩子的自尊心以沉重的打击。暴力语言是心理虐待的直接武器。

童年生活对一个人的发展有着巨大影响,许多成年人的心理障碍往往可以追溯到他们的童年生活。对于幼儿来说,老师的侮辱、恐吓性语言会给他们造成巨大的心理压力,由于他们没有能力及时有效地释放压力,因而这些压力很可能演变为攻击性的报复行为。在我们的实际工作中,这样的例子随处可见。幼儿的心是透明的、敏感的,幼儿的自尊是珍贵的、稚嫩的,需要我们去用心去呵护。

谨防孩子说脏话


导读:孩子说脏话是件很不好的事情,不仅大人没面子,对孩子自身的成长也不利。

小郭:最近我突然发现我那个臭儿子又不学好了。

老高:又怎么了?这么点大的孩子能坏到哪儿去。

小郭:他竟然学会说脏话,还自以为是学到了什么新词儿,整天挂在嘴上。

小金:那赶快得让他改,不然就改不掉了。

小路:哎,小郭,你有时也讲脏话,你儿子是跟你学的吧。

有的孩子到了一定的年龄,会突然变得爱说脏话,有的家长要么是狠狠地教训一顿,要么是拉过来揍几下,当时孩子可能不敢再说了,但时间一久依然如故。

其实,要解决孩子说脏话问题的前提条件是查明孩子说脏话的原因,然后再有针对性地给予指导。孩子说脏话往往是从模仿开始的,为此,家长必须做到:

1、净化孩子的语言环境。

孩子好模仿,且缺乏是非观,他们往往从电视、电影中,从父母、同伴那儿学来许多脏话和一些不健康儿歌、顺口溜。为此,父母应该做好表率,带头说文明语言,并且要慎重选择影视节目,引导孩子玩文明、健康的游戏,如发现孩子和小伙伴说脏话时,应及时指出并给予纠正。

2、采取恰当的态度和措施。

对偶尔说脏话的孩子,成人应以文明的语言把孩子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重复说一遍,形成正确示范。如孩子经常津津乐道重复一些脏话,家长应严肃地告诉孩子这句话不文明不好听,爸爸、妈妈和所有的人都不喜欢听,并和孩子一起分析孩子喜欢的、尊敬的成人以及小英雄们是怎样说话的。利用榜样的力量,可使孩子产生说脏话不好的感情。

在此基础上,教育孩子表达气愤、激动情绪和处理矛盾的文明用语和方法。和他人发生争执时可以说:“你住口!”“请你走开!”“你不讲道理,我很不高兴。”或自己先走开等等。

谨防孩子的交往误区


导读:孩子虽小,但也同样需要交往。孩子正处在成长的时期,家长需要注意不要让交往误区影响了孩子的身心发展。

小区的游乐场是孩子们的最爱,也是人气最旺的地方。但是人多就容易出现意外,这不,牛牛在荡秋千的时候,就不小心撞倒了站在后面的洋洋。牛牛挺有礼貌:“对不起,洋洋,我不是故意的。”然后准备走开,可是洋洋却不依不饶:“你干吗撞我?”牛牛委屈极了:“我不是道过歉了嘛?”……

这样的争吵真要爸爸妈妈来评判,说谁对谁错,可是个超级大难题。这里牛牛很认真地道歉“对不起,我不是故意的”,那里洋洋偏不答应,那么问题到底在哪里呢?

在解释孩子的交往方式之前,让我们先看看成人世界中社会交往的模式。

清早在公司里,A先生碰到了B先生。A先生很有礼貌很热情地打招呼:“早上好!”这时A先生是微笑的,同时他双眼正视B先生,等待B先生有所表示:“早上好!”

可以发现在成人世界中,如果发生交往的需要,人们往往会在交涉之后等待对方的回应。很难想象,A先生在打完招呼之后,就埋头看报纸,根本不理会B先生的回应。成人世界的交往模式是:发生交往需要——我方提出交涉——对方回应——交往需要得到满足。

在成人的交往模式中,最为积极主动的环节就是“提出交涉”。所以爸爸妈妈在教导宝宝时,更趋向于强调交涉的语言:

“宝宝,你不小心撞到别人时要说‘对不起’,知道吗?”

“你借妹妹的橡皮,先要跟妹妹说‘我能用你的橡皮吗’,不然妹妹不会借给你的。”

这样造成的后果是,因为忽略了“对方回应”的环节,宝宝根本没有“要等别人同意”的意识。他们不知道,在道歉后或在借东西后,必须等到对方有回应,才表示真正解决问题。不然,人际交往到“我方提出交涉”这个环节,就戛然而止了。

正是如此,牛牛在发生冲突之后,只是例行公事式地道歉,并没有等到洋洋的回应,就自认为已经解决了冲突。然而洋洋却认为,面对牛牛的道歉,只有自己作出“没有关系”的回答后,才能算是解决了问题。牛牛和洋洋在交往的根本要求上就脱节了。

因此,要培养宝宝良好的社会交往能力,爸爸妈妈要做的是让宝宝在礼貌规范的语言之外,再多等那么一会儿。

●安静等待让孩子耐心地等上几秒,等到对方有所回应之后才能走。因为这样才能让交往模式得以完整,真正解决冲突。

●观察对方如果对方能爽快地答应交往请求,那么这个交往需要就能满足。如果对方不太愿意,那就表明问题没有解决,需要继续努力,千万不能让宝宝一走了之。

●表明谢意虽然在交往模式中并没有这一环节,但是在最后说上一声诚挚的“谢谢”,可以让对方在心理上得到更深一层的补偿,解决问题就更圆满啦。

喜欢《谨防孩子的暴力行为》一文吗?“幼儿教师教育网”希望带您更加了解幼师资料,同时,yjs21.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关于孩子的教育问题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