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难当还是妈妈难当?

09-23

教师与家长对孩子的教育应当是积极的,而不是选择压抑孩子!教师应当定期开家长会,进行沟通协商,孩子的成长离不开我们的陪伴,有时候陪伴才是最有意义的教育!那么,家园共育工作中是否有需要进一步改进的地方呢?小编特地为您收集整理“爸爸难当还是妈妈难当?”,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现在时代进步了,大多是两个人一起赚钱,公平分担家庭经济负担。女人追求独立,男人养家糊口的作用似乎不像以前那么重要了。然而,男人还是可以以事业的理由去做各种工作或非工作的事情,以此“逃避”家庭责任,母亲们却没有任何借口说因为工作忙而不管孩子。

“不用麻烦了,不用麻烦了,工作呼唤我,美女需要我,爸爸很忙的……”有网友将周杰伦的《牛仔很忙》改成了“爸爸很忙”,以此来调侃忙碌的爸爸们在孩 子成长中的“隐形”。亲子班上,爸爸没有出现;家长会上,爸爸没有出现;升学考场外,爸爸也没有出现;孩子生日那天,电话中喝醉的爸爸压根儿就不记得这个 日子……

其实,没有哪个父亲,不爱自己的孩子,没有哪个男人,不想做个好爸爸。

俄罗斯前总统叶利钦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有次独自怀抱初生的女儿搭火车。车程中,女儿不知是因饥饿还是不适啼哭不已,叶利钦怎么哄都无效。这位年轻的 父亲无奈之余,只好解开胸前的衣服钮扣,众目睽睽之下,袒露其胸,让女儿含着他的乳头,虽然并无乳汁分泌,但女儿因着这样的安抚,很快安静下来。叶利钦, 是个具有强悍作风、铁腕手段的政治人物,即使在病危时,也舍不得放弃他的权力,整肃异己更是不留余地。然而这样一位冷酷、严肃、铁面无情的男人,在照顾孩 子的时候竟然也有他柔情的一面。

所以,男人并不是不懂得照顾孩子。只是,没有母亲那样事无巨细,没有母亲那样善于表达。男性从小就被教导要勇敢刚强,要胸怀大志,要稳重。所以,骨子里常常有一种做父亲的“威严”,不轻易显露感情。

所谓“严父慈母”,传统父亲几乎就是“威严”的代名词,让人敬畏。然而,现在对父亲这个角色赋予了很多深刻的内涵,也提出了很多复杂的要求。“出得厅堂下得厨房”,这曾经是男人们择偶的重要标准,而今套在父亲们身上也并不为过。

曾几何时,提起“全职奶爸”,总是感觉很另类很奇怪。现在这个队伍可是日益庞大。看看网络上的爸爸专题、爸爸论坛、爸爸日记、爸爸博客,越来越多的男人们正在抛弃事业、全心全意的育儿。

一位从事文字工作的父亲说道,他去采访商界名人时,如果知道对方也是父亲,那么他们的话题往往是从聊孩子开始的。而男人们谈论孩子,也不再遮遮掩掩。“父亲”不再是单纯的养儿育女的家庭职称,“父亲”更是一种骄傲,是一种对能力的肯定。

今年1月份,我去北京电视台参加了《名人堂》的一期节目,嘉宾是两位明星爸爸:演员朱时茂,和当当网的总裁李国庆先生。当主持人问到,“你们觉得爸爸 难当还是妈妈难当?”茂哥回答“爸爸难当。”主持人继续问:“你们觉得自己是一个好爸爸吗?”两人同答:“是的。”然后,一些育儿用品道具被推上舞台,让 爸爸们现场演示一下如何照顾孩子。结果是,李国庆给宝宝穿尿不湿,穿反了;朱时茂给宝宝泡奶粉,半天没有打开奶瓶盖;两人联手折叠一辆童车,手足无措,无 计可施。

两位爸爸的手忙脚乱让现场的妈妈们一阵哄笑。然而,接下来在聊到孩子的教育、读书、理想、恋爱等等情况时,爸爸却是侃侃而谈,而且都有自己独到的经验,比如如何鼓励孩子去交往朋友、如何对待孩子的错误、如何引导孩子主动创造,等等。

所以,在男人眼里,“好爸爸”并不一定是给孩子喂奶、哄孩子睡觉、帮孩子洗澡、给孩子换尿布,这是妈妈们该做的事儿。他们深信自己能在孩子成长的道路上,在孩子的心理健康和情感发育,在孩子的社会能力方面,起到很大的作用。

上周四,去新浪参加了一期视频聊天,嘉宾是着名的哲学家、作家周国平先生。他的新书《宝贝宝贝》,非常详细的记录了女儿的成长经历和童言趣事,以及他在育儿过程中的一些经验方法。字字句句,都流淌着父爱的温柔。

做一个好爸爸真的不容易。要在竞争激烈的社会立足,要能支撑起整个家庭,给父母一个安乐的晚年、给孩子一个美好的未来。社会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对家庭中的“父亲”角色,施加这么强大的压力,提出这么复杂的要求。

女人从怀胎十月的艰辛,到痛不欲生的分娩,再到哺乳和养育,其中的酸甜苦辣,做过妈妈的都深有体会,所以,“妈妈难当”更多的是来自切实的身体感觉。

而父亲是这样的人,他也许从来没有喂孩子吃过饭、没有为孩子洗过衣服、洗过澡,但是,他却是很多孩子心目中崇拜的对象,是孩子遇到困难时最想求助的对 象。孩子小的时候,母亲的生活照料更多,而孩子上学以后,尤其是上了中学以后,开始接触社会,开始思考人生,这时父亲能够在思想上给孩子启发和引导,遇到 一次挫折,父亲的鼓励可能会让孩子振奋。所以,“爸爸难当”更多的是来自精神上的责任感。

很多孩子小时候都“怕”爸爸,但是长大之后,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越来越理解自己的父亲,越发能够体会到在那层威严的脸色后面,涌动着细腻柔软的父爱。

母亲更喜欢抱着孩子成长,而父亲则是牵着孩子成长。

在母亲的眼睛里,永远都是长不大的孩子,总担心吃的不饱穿的不暖,千叮咛万嘱咐。父爱,深沉而内敛,很多事不常挂在嘴边,但是在需要时总是会提供很有力量的支持。

母爱似水,父爱如山。

母爱无边,父爱如天。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扩展阅读

真的还是假装?需要爸爸妈妈好好分辨


各位爸爸妈妈是否有注意到,孩子有时候总是会从一个极端到另一极端?尤其是孩子的内心非常渴望一样东西的时候,这时孩子可能就会变成地球上最优柔寡断的小生物。

那么,你是不是会对他的“神奇复苏”感觉到非常地无奈?接下来跟大家说一些好的办法,能够帮助各位爸爸妈妈有效应对孩子常用的“神奇复苏法”。

1、疾病迅速康复

场景:孩子很痛也很怕,因此你决定今天不送孩子去学校上课了。你让孩子躺在床上休息,等到了中午的时候,你就会发现孩子像一只精力充沛的兔子,觉得自己特别开心。

应对方法:当孩子“神奇复苏”后,你就知道孩子刚刚是在欺骗你了。这时候千万不可以放任不管,你要充当一回老师,跟孩子说,就算是在家也是需要学习的,另外,一个人在家学习是很枯燥的,肯定没有很小朋友一起学习开心。

2、跟孩子多接触

场景:有时候孩子本来好好地,但是可能下一秒,他就突然踮着一只脚走路了。你问他为什么,他会说自己感觉这只脚伤的很重。

这时候,孩子可能不希望离开沙发,因为他觉得他的脚非常痛,自己非常不舒服。可是在休息一晚上以后,孩子在早上就会直接跳下床,就像什么也没发生过——因为周末到了。

应对方法:如果你让孩子做什么,但是孩子一直偷懒,甚至不惜使用你的爱心,那么作为爸爸妈妈一定要好好“教训”他一顿了。告诉他,如果觉得身体不舒服的话,爸爸妈妈会带着去医院进行检查,也许吃药,也许打针。

当然,为了让你的身体能够快快康复,爸爸妈妈决定把这周末外出游玩的计划取消了。

3、冷暖转化快

场景:上一分钟孩子可能还在说着很冷,因为大家在外面。但是当你带着他路过冰淇淋店时,他就会开始说自己好热,想要吃些东西让自己降温。

应对方法:你可能会被他这种复苏方法弄得哭笑不得,但这不算大问题,前提是要确保孩子的这个要求是否正常,如果有危险或者是无益的以及一些他身体无法适应的要求就要选择拒绝。

4、到底有没有吃饱?

场景:孩子的碗里还有好多东西,但是他一直说着自己已经吃饱了,一点东西都吃不下。可是过了一会你会发现他偷偷吃起了饼干。

应对方法:如果爸爸妈妈担心孩子没吃饱,放任孩子吃饼干的话,那么孩子可能就再也不会“吃饱”了。所以在孩子吃饭前或者吃饭后不要马上给孩子吃饼干、糖果等零食,这只会让他变本加厉。

如果孩子不吃饭的原因是由于缺锌的话,那么你最好要采取一些措施,如禁止他的零食,留下一些饭菜,等到他饿了的时候再吃。

5、精力时有时无

场景:你的小家伙太累了,觉得没有力气,就想睡觉,所以没有办法打扫卫生。但是当你跟他说下午打算去公园的话。他的能量突然间去奇迹般地回来了,马上就开始帮你打扫卫生!

应对方法:如果孩子经常出现这样的情况,甚至让它成为了自己的口头禅,那么孩子的抵抗力也会越来越强的。

有时候等孩子打扫完以后,你并不会带孩子去公园,这样孩子下次就不会听你的话了。你一定要保证自己承诺的实施,同时让孩子能够自觉完成打扫工作。

孩子都是小演员,爸爸妈妈可千万别被孩子骗了哦。

你是好爸爸还是“坏”爸爸


下列场景在生活中经常会遇到,如果你已为父多年,请回忆一下当你遭遇同景时,曾经如何选择;如果你初为人父或是将为人父,请认真学习,不要让孩子看到“坏”爸爸的一面。

场景1:爸爸是不是理智?

晚上,爸爸加班回到家,看到妈妈正在孩子边上焦急地唠叨:“就知道玩,那么晚作业还没完成。”

“坏”爸爸甲:

把孩子训一顿,再责备妈妈“只顾看电视剧,那么晚了才想起管孩子”。

“坏”爸爸乙:

拉开妈妈,急什么,我小时候作业都不做,现在不好好的吗?

好爸爸:

好好宽慰一下妈妈,孩子贪玩是正常的行为。然后亲自陪孩子一起做几道题,同时会有几句夸在点子上的鼓励,让孩子快乐地继续面对作业。

点评:妈妈很容易因为孩子眼前的问题而焦虑不已,常常在教育上出现不够合理的言行,在这时候,男人的理性和大局观该发挥作用。相对妈妈而言,好爸爸更能从孩子长远发展考虑,理智地面对问题,找到更理想的方式来处理眼前难题。

场景2:爸爸吝啬拥抱吗?

孩子把小朋友的贵重玩具弄坏了,哭着回家。

“坏”爸爸甲:

把孩子一把拉过来,大骂一顿,甚至还会动手打。

“坏”爸爸乙:

无所谓的样子,“多少钱?买个赔人家不就得了吗?”

好爸爸:

把孩子拥抱在自己怀里,听他倾诉事情的经过和感受,然后一起讨论和引导解决问题的方法。

点评:

不少爸爸十分吝啬自己的拥抱,在保持所谓严父形象的同时,错失了最简单有效的亲子沟通方式。需要提醒的是,不仅在自己想拥抱孩子的时候拥抱他,更要在孩子需要拥抱的时候,展开自己宽厚的胸怀。

场景3:爸爸有没有童心?

孩子绕着爸爸,恳请爸爸能陪着玩。

“坏”爸爸:

拿着报纸不耐烦地说:找你妈妈去,小孩子的游戏爸爸可不会。

好爸爸:

放下手里的报纸,“好啊,咱们来玩什么呢?”

点评:很多爸爸说,“我说过多少遍了,他听过就忘”。想让孩子真正接受自己的想法,就必须先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最好的方法就是自己先走进孩子的世界,再给予引导。在游戏中,与妈妈的爱心不同,爸爸的“童心”会是孩子更大的福音,因为爸爸往往会在游戏中更投入、更当真,更像一个优秀的玩伴。

场景4:爸爸舍得花时间吗?

周末,爸爸又要出门加班了,面对望着自己的孩子——

“坏”爸爸:

“爸爸要去赚钱了,让妈妈带你出去玩吧,想去哪里、想吃什么、想要什么都行。”

好爸爸:

“爸爸会尽快回来陪你的,还会把我看到的很有趣的事情告诉你,好吗?”

点评:

因为很少有时间陪孩子,使得很多爸爸会用物质来补偿自己的歉疚,而那并不是孩子的需求所在。爸爸更阳刚的气质、更宽阔的视野,是妈妈很难替代的。爸爸们,请给孩子你的时间,而不是用时间去换来你认为更有用的金钱。

分析点评:专家共话奶爸

某幼儿园园长何敬红:胆和力有绝对优势

作为一线幼教工作者,我们经过长期的观察和研究,发现父亲对孩子的养育至少在4个方面比母亲更有优势。

一是运动机能。比如跑步,母亲总是喜欢站在原地等孩子跑过来,而父亲会和孩子比赛谁跑得快,显然更能提高孩子的运动能力。母亲大多谨慎,担心孩子爬得太高,动作太大,而父亲则会鼓励孩子做一些大动作,调动他全身的运动细胞。

二是胆量。父亲比母亲更善于培养孩子的胆魄,以及勇于探索和独立自主的精神。

三是语言的简练性。男性的思维相对来说更为直接敏锐,说话会抓重点,言简意赅,而母亲经常让孩子觉得“啰嗦”。父亲经常和孩子交流,非常有助于孩子发展阅读表达能力。

四是“干脆”。父亲不大会很“粘”孩子,有助于孩子尽快摆脱对某一位家长(多半是妈妈)的情感依赖。一直粘着大人的孩子客易性格懦弱,变得太“嗲”。

父亲既然重要,那么他具体应该对孩子做些什么呢?我的建议是:1、每天挤出15-30分钟陪孩子一起阅读;2、双休日节假日和孩子一起参加体育运动;3、经常陪孩子一起登楼,培养体力和毅力;4、小孩进入小学阶段后,父亲一周至少要有一次,以朋友的角色和孩子聊天谈心。

静安区家庭教育指导中心常务副主任陈小文:“父爱如山”是误导

我们曾经在家长群体中做过问卷调查,在被问到“你认为孩子在家中最乐于接受谁的教育”时,十有八九的父亲竟然都回答“母亲”。即便那些自认为陪孩子时间较多的父亲,也大多是带孩子去看电影、吃饭,很少参与孩子自身的游戏活动。不难看出,我们身边很多做爸爸的,主动放弃了养育孩子的机会。

为什么会这样呢?我经过了解后发现,父亲们不是不爱小孩,而是受一些传统观念的影响较大。比如“男主外,女主内”。有些爸爸会认为一直在家带孩子有损“男人的尊严”;又比如“父爱如山”。很多家长认为做父亲就应该像“高仓健一样冷峻”,把对孩子的爱深深地藏在心里。这其实是错误的想法,《背影》是写给成年人看的,并不适合幼儿和少年。青春期以前的小孩,不管男孩还是女孩,都十分需要父亲的亲近和肢体接触,所以这一阶段的父亲们,请不要吝啬你们的拥抱。

现在的幼儿园、小学,在女教师占绝对多数的背景下,父亲更应该主动表示父爱。因为家庭教育的5分钟,往往等同于学校教育的45分钟。

汽车和浴室最适合亲子

对于一个男孩来说,父亲是一生的榜样。如果父亲和小孩关系太疏远,孩子便会找到另一个男人,或是舅舅、或是外公、甚至是隔壁的大哥哥作为自己的成长榜样。那么父亲何苦不去行使自己的职责呢?而对于女孩来说,一个好父亲往往会成为自己将来择偶的标准。因此做父亲丝毫马虎不得。

父亲像是外出捕食的老鹰,能把世界上最新的知识和资讯带回家,“哺育”羽翼未丰的孩子;父亲又像是一个家庭公关,靠父亲来协调孩子、母亲、祖辈之间的关系,再适合不过了。

父亲和孩子进行互动交流的最佳场所,我经过实践和研究后发现有两个:一是自备车,父亲单独开车接送孩子时,可以利用路上的时间和孩子说很多话;二是浴室(仅限父子)。这两个空间有一个共同点:相对封闭,没有干扰。在这样的环境中,孩子很容易说出平时不愿吐露的真心话。

是你自己关机还是妈妈关机


上周五董旭花教授来到我们幼儿园为家长朋友进行了家庭教育专题讲座,我做为班主任有幸陪同参加了聆听,真的感觉受益匪浅,这里想说说关于跟孩子谈时间的问题。

谈到孩子玩起来就没有时间观念,特别是爱看电视与电脑,董教授认为,电视电脑只是一种工具,依实际需要定,不能让电视电脑成为孩子的保姆,不必要的时候就收起来。那么怎么让孩子主动关机呢?一般情况下,孩子没看够,大人要关机,孩子一哭闹大人就会心软,怎么办呢?董教授教给大家一个办法,那就是家庭约定!大人与孩子提前商量好看电视的时间,一般如果看动画片,最好一次看完一集,尽量不要在中途强行关机(),那样会激起孩子的反感。时间到了,孩子还不想关机,要求再看一会儿,这时候不要与孩子商讨再看多长时间的问题,而是转移问题“时间到了,是你自己关机还是妈妈来关机?”选择的问题改变了,也把孩子的关注点改变了,这时孩子想的是选择谁关机而不再是还要接着看电视的问题,他的答案出来了,不管选择自己关还是妈妈关,结果都是必须关机。这是他自己选择的,也就会平静地接受而不再哭闹。

回家以后我进行了实验,果然很灵。我儿子一直喜爱看电视上的动画片和玩电脑游戏,每次到时间了都很难让他自觉关机,弄得气氛很紧张。这次我按董教授的办法实施,儿子玩电脑到时间了,我说儿子该歇会儿了,儿子还象以往那样“再等会儿,再等会儿”,我不动声色,问他“是你自己关还是妈妈关?”他还想说“再等会儿”,我再一次重复“是你自己关还是妈妈关?咱们提前说好时间了,就得说话算数,如果这次不关机,下次就没得玩了。说吧,自己关还是妈妈关?”儿子马上乖乖选择自己关机,非常干脆,一点不象往常拖泥带水。

只此一例,足以看出专家的对策果然非常好用,写出来和大家一起分享,希望共同教育好我们的孩子。

我怕爸爸妈妈丢了


我怕爸爸妈妈丢了

第二周1天(9月7日)主题:“我怕爸爸妈妈丢了”

闹钟响了,妈妈让我起床上学了。今天要正常上学了,妈妈昨天晚上就跟我说好了。

但是从睁开眼睛的那一刻,我就开始对妈妈说"我不想上幼儿园"。

妈妈问:“为什么不想上幼儿圆?”

我说:“我怕爸爸妈妈丢了。”

妈妈说:“不会的,放学了,爸爸接宝宝,妈妈下班会早点回家与妈妈玩的。“

但是我还是不愿意去,赖在床上不愿意起来,妈妈强行把我抱起来,准备穿鞋出门了,我就放声大哭,不愿意穿鞋。我努力的扒妈妈手让我下来,但是妈妈很坚持,还是把我抱出门了;我一路下楼,一路哭着求妈妈说,”妈妈,我不想上幼儿园“。

妈妈说:”“宝宝长大了就要去幼儿园,就象妈妈要上班一样,每个人都要工作的哦。”

”妈妈,我还是不想上幼儿园。“

“那你告诉妈妈,什么原因吧?”

我说:“我怕爸爸妈妈丢了。”

"爸爸妈妈丢不了,晚上你就可以看到爸爸妈妈了。"

说着说着,就来到园门口了,老师来迎接了,但是我紧紧抱着妈妈的脖子,不肯放手。

老师只好无奈对妈妈说,你送她进去吧。整个房间,哭声震天,比上周还厉害。妈妈把我放到一个小椅子上,开始帮我穿鞋,生活老师过来帮忙,让妈妈离开,我看着妈妈跟我挥挥手就走了,我又放声大哭起来。

妈妈在回家的路上,遇到隔壁的阿姨,今天他的儿子也是这种情况,这些小朋友好像约好似的。这种情况让妈妈担心了很久。

下午爷爷接的时候老师反馈,早上哭了挺长时间的,中午睡觉前也哭,饭也不好好吃,而且我在吃午点的时候,居然把“巴巴”拉在裤子里,等拉出来才跟老师说,这种情况是很久很久没有发生过了。唉。

老师还反映,中午想回家,就跟老师唠唠叨叨说,要回家,否则爸爸妈妈丢了。

晚上我的情绪还算好,妈妈问我为什么拉“巴巴”前不告诉老师,我说“忘记了”。

妈妈跟我讲了一个汤姆小兔子上幼儿园的故事,汤姆也是第一天去幼儿园,汤姆跟妈妈分手的时候也是不舍得,但是汤姆的妈妈送了一个手绢给他,如果想妈妈可以看看手绢,而且汤姆还把手绢送给其他小朋友擦眼泪哩。对幼儿园有点陌生,有点担心和不安,但是也认识了新的朋友,与新朋友一起开心的玩,越好明天还一起去幼儿园。

妈妈说,“明天妈妈也送给手绢给你去幼儿园好不好?”

我说:“好。”

妈妈拿出一个红色的手绢给我,我说,“再拿一个”。

妈妈奇怪,为什么要再拿一个呢?

“我自己一个,博文一个。”这样啊。

妈妈拿出两个手绢让我自己放到书包里,准备明天带去幼儿园。

讲完故事,我们就睡觉了。

妈妈希望明天我会象小兔子一样,能够很快的适应幼儿园,认识多点朋友,开开心心的度过快乐的一天。

“爸爸爱妈妈,为什么还要吵架?”


今日七夕,圈里撒的都是狗粮:晒钱、晒花、晒月饼,吃不着,看饱了~~

作为一个二宝妈,木有“爱情”好多年,不求花前月下,我只要“理解”就够了,够了……

就在昨天,因为一件小事儿,和“二货”老公吵了一架,当时孩子就在身边。见爸爸情绪激动,妞很紧张地问:“爸爸,你是不是在和妈妈聊天?你说话的声音太大了!”

“二货老公”赶紧道歉,“我和你妈在讨论事情,爸爸很爱妈妈的!”(听起来像骗人~)我曾经读过一篇文章:给孩子最好的教育,就是爸爸爱妈妈。这种情感,会影响孩子的“婚姻观”“爱情观”“生活观”。

我偶尔也会用这个观点拿来“教育”“二货老公”:不要让孩子对“婚姻”“爱情”“生活”失望,我们是她最好的榜样!

在孩子幼年的记忆里,最幸福的事情就是爸爸妈妈不吵架,这是他们心中“爱情”最初的样子。

小屁孩儿眼中“爱情”的样子

【什么是相爱?】

【爸爸爱妈妈吗?】

【他们怎么相爱的?】

【他们相爱是什么样子?】

【你会和谁结婚?】

孩子的心就像一个强大的感应器,爸爸妈妈之间细微的情感变化,都会准确无误地投射到孩子的心理,或多或少泛起涟漪。如果爸爸妈妈彼此相爱,孩子会被这种爱“滋养”,获得生活带给他的安全感和幸福感。

我们彼此相爱,请让孩子“理解”

童忆成长虽然关注幼儿成长,但幼儿的成长离不开家长的影响,所以我们发现其实每对夫妻都很相爱。只不过,生活的琐碎把这份情感沉在心底,虽然我们有争吵,没了浪漫,少了表露,但柴米油盐的“爱情”更弥足珍贵。

每次情绪失控双方争吵过后,为了不给孩子造成伤害,我们还要“假装”安抚:爸爸很爱妈妈!

其实,孩子理解不了这么复杂的情感:既然爱,为什么还要吵架?正如,我们狠狠地批评孩子,然后抚慰他“我很爱你”是一样的道理,孩子会认为这就是矛盾的情感表述。

爱是一种无声的语言,它能让孩子感受到世间的美好,而孩子思维很直观,所以,爱,请用孩子“理解的方式”,让他看到、听到、感受到。

首先,你必须明白,孩子不是夫妻矛盾的撒气筒。

有时候,我们和老公争吵,很容易把情绪发泄到孩子身上。那一刻,你有没有看到孩子无助的表情?这是最无能的表现,孩子不应该为爸爸妈妈的愤怒买单,再说,大人的恩怨,与孩子何干呢?

1.做共同的事情,比如做饭……

如果你留心观察,那些习惯和彼此共同做事情的家庭,大都幸福感爆棚。身边的一个朋友结婚不到两年就离了,在反思这段情感时,朋友说,她和老公在一起做饭、吃饭的日子屈指可数。

没有共同的事情,也就少了共同的语言,情感也就淡了。

人是情感动物,当我们共同做家务、共同陪孩子玩耍、共同旅行……共同做的事情越多,我们对彼此的爱越浓,越不能分割。

2.爱很含蓄,但偶尔也可以“肉麻”

结婚生子后,我们的爱变得越来越含蓄。且不谈曾经那些“肉麻”的情话,就连正日常关心的话语我们也懒得张嘴了。

有人说,我怕“教坏”孩子,不,适当“肉麻”,是让孩子感受爱最直接的方式。

“老公,路上慢点!”“媳妇,你歇着,我来!”……这些温暖的话你多久没有给对方说过了?

如果可以,不要避讳在孩子面前牵手、拥抱,爱,请让孩子看得见。要知道,夫妻之间适当的身体接触和语言表达,能给孩子带来极大的安全感。

3.争吵,给孩子正确的处理方式

生活中,没有不争吵的夫妻。

但一定要对孩子坦白,为什么爸爸妈妈会争吵,尽量当着孩子的面和好如初,告诉孩子:我们的问题解决了,爸爸妈妈彼此原谅了。

总之,你要展现给孩子的是一种处理矛盾的方式,而不是一味的情感宣泄。这点很重要,孩子极有可能效仿你们的方式处理将来的家庭关系,这是毋庸置疑的。

一个爱的动作,一句爱的语言,无论多小的孩子,都能注意到,并以此理解父母的“爱”。这种情感对孩子来说是一种参照。

孩子对未来生活的期许,投射着我们家庭关系的影子。我们彼此相爱,就是在孩子心里埋下一颗“幸福”的种子,也许某天,它会在生活中绽放出一朵花来。

为什么妈妈胸部比爸爸大


十年前,儿子4岁左右,有一段时间常常斜着眼睛,偷偷地看我的胸部。特别是晚上我和他在床上讲故事的时候。那个时候不懂得儿子的心思,不会主动地和孩子去交流这样的问题。只是心里有些准备,准备着儿子如果问,我应该怎样应对他!

终于有一天,儿子鼓起勇气,和我讨论了这个问题:

“妈妈,你这里为什么比爸爸的大?这是什么呀?”

“这是乳房”天啊!他终于提出这个问题了!镇定一下自己,然后面不改色心却狂跳,平静地看着他回答。还不知道他的下一个问题会不会让我晕倒!!!

“乳房是用来做什么的?”

“乳房里装的是妈妈的奶,就像你小时候喝牛奶的奶瓶一样,你刚生下来的时候没有牙齿,不能吃饭,只有喝妈妈的奶。”我急中生智回答到。

“爸爸怎么没有乳房呢?”

“因为爸爸不用喂宝宝奶呀,有妈妈喂奶就可以了。”我已经不那么紧张了。

“我小的时候吃你的奶吗?”

“当然吃了,不然你怎么这样聪明,这么健康呢?!”

“妈妈,我想看一看里面还有没有牛奶。”孩子以为所有的奶都是牛奶。

“早就没有了,被你小时候吃完了呀!”

“我想看看嘛!”儿子不依不饶,我的心有提到了嗓子眼啦!

“好吧!”我也豁出去了!解开衣服。

儿子天真好奇的看了我的乳房,用手摸了摸:“真的没有牛奶了吗?!”看样子他还不甘心,可能是婴儿时吸吮乳房的记忆还存有一些,看得出来他的眼睛里还有想吸吮乳房的渴望,这个时候,我主动地说:“你是不是还想吃奶呀?”儿子立即不好意思:“不吃了,没有牛奶了,我也长大了!”

之后,儿子不再偷偷地看我的乳房了,而且再也没有问过关于乳房的问题了。

在我进行儿童性健康教育研究后,接触到很多妈妈,她们都遇到了和我一样的问题,却不知道怎么去处理。

儿童在3~4岁的时候,对妈妈的乳房会表现出极大的兴趣,这是孩子在幼儿阶段性心理发展的正常表现,也是孩子天然的好奇心使然,儿童对乳房的了解是不带有“性”的意味。根据孩子的性格不同,对乳房兴趣表现的方式不同。有的孩子会以羞涩的眼光偷偷看妈妈的胸部,有的孩子会直接摸摸妈妈的乳房,并问妈妈:“这是什么?”,有的孩子会问妈妈:“为什么你的胸部比爸爸的大?”等等,这些问题会使妈妈感到非常尴尬,因为妈妈将孩子对乳房的问题与“性”挂上了钩,所以,妈妈们便不知道怎样处理孩子的这些问题了。

当爸爸和妈妈遇到这样的情况时,要像对待孩子问:“天上为什么会有星星?”一样,自然平静地对待孩子的问题,实话实说,告诉孩子他想知道的一切,当孩子了解了乳房的“真相”以后,他就不再好奇了。

喜欢《爸爸难当还是妈妈难当?》一文吗?“幼儿教师教育网”希望带您更加了解教育孩子的方法,同时,yjs21.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幼儿园我的爸爸妈妈说课稿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