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应对任性宝宝

09-24

俗话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在平时的学习和工作中,幼儿园教师经常会提前准备一些资料。资料主要是指生活学习工作中需要的材料。有了资料才能更好地安排接下来的学习工作!只不过,你是否知道有哪些幼师资料种类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如何应对任性宝宝”相信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导读:对于爱任性发脾气的小孩,家长要在分析原因的基础上,冷静处理。

如果家里有个任性的孩子,往往弄得家长又气又急,打也不成,说也不听,家长一点办法都没有。那么,面对任性的孩子,家长到底应该怎么办呢?

事实上,任性是孩子一种不正常的心理状态的反映,往往是他们用来要挟父母,满足自己某种需要的一种手段。因为儿童的思维是以自我为中心的,他们常常根据自己的向往、兴趣,向父母提出这样或那样的要求。如果家长对孩子的要求总是无原则地满足,就会使接子养成任性、专横的毛病;而如果家长总是针锋相对地强制孩子服从父母的意愿,这也只能在一时、—事上奏效,并不能让孩子养成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遇到这种情况,比较有效的做法是家长可利用孩子注意力容易转移的特点,将孩子的注意力从一个不恰当的行为目标,转栘到另一个恰当的对象上去。比如当孩子发脾气时,家长可用有趣的玩具转移一下他的注意力,并抱一抱,亲抚一下。再比如孩子闹着要玩一件危险的物品时,家长可立刻用另—样吸引孩子注意的物件或现象引诱孩子,转移孩子的注意力,使孩子任性的兴奋点得以淡化。

有的家长认为.对孩子的任性不能迁就,要采取强硬手段,丝毫不能退让。孩子要这样做.我偏不许;孩子要什么,我偏不给;孩子要买什么,我偏不给买。其实,当家长的态度和孩子的愿望恰好发生矛盾,双方处于相持的僵局时,家长不妨可以做出暂时的让步。当然暂时的让步并不是迁就,而是为了摆脱僵局,缓和矛盾,以便另找合适的机会进行教育。家长可以用“许诺”的方法,来暂时转栘孩子的注意力,缓和矛盾。比如,孩子想要一种什么东西,家长一时拿不出来,家长就可以说:“等一会儿,我给你找。”或者家长根本没有孩子想要的那种东西,家长可以说:“我给你—个别的东西吧。”在运用“许诺”的方法时,家长一定要注意做到言而有信,答应孩子的事情,事后一定要兑现。有的家长误以为孩子小,过一会儿就忘了,对孩子许诺的事,不必当真。甚至有些家长,有时为了制止孩子的某种行为,让孩子听活,随口答应孩子提出的一些要求,如“给孩子买什么”、“带孩子上哪儿去玩”等等,以为如此哄骗一下就可以过去了。其实,这种做法不仅不能达到教育目的,反而会使孩子不相信家长,使家长的威信在孩子心目中降低。有的孩子还可能从家长身上学会说谎、欺骗,养成不诚实的恶习。

有的孩子喜欢任性发脾气,家长怎么哄也哄不祝一般来说,孩子任性发脾气,通常是由于以下几种原因:一是受到委屈,无法解释;二是受到某种打击或刺激;三是有要求而表达不清;四是父母常发脾气,小孩子模仿;五是希望别人注意他而故意发脾气。因此,对于爱任性发脾气的小孩,家长要在分析原因的基础上,冷静处理。

YJS21.cOm更多幼师资料小编推荐

如何应对爱哭宝宝?


导读:一般来说,每当宝宝哭泣,许多爸妈便会采取排除法:是否宝宝饿了,还是尿湿了,不过当喂了奶、换了尿片,宝宝还是哭泣时,爸爸妈妈们便慌了手脚,不知道该如何才能让宝宝止哭。

新手爸妈在育儿过程中总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其中,有一个普遍的问题就是宝贝一哭就束手无策。许多新手爸妈一定都会有这样的经历——当你们好不容易把宝贝安抚好睡下时,自己才刚刚躺在床上,不一会儿宝贝又发出哭声,只能强撑着困意起身抱起宝贝,再度安抚他睡觉。

据说,尤其是许多刚出生的宝宝,每天加起来总共要哭上两个小时之多。一般来说,每当宝宝哭泣,许多爸妈便会采取排除法:是否宝宝饿了,还是尿湿了,不过当喂了奶、换了尿片,宝宝还是哭泣时,爸爸妈妈们便慌了手脚,不知道该如何才能让宝宝止哭。为爱哭宝宝而烦恼的新手爸妈们请看过来,宝宝哭泣时可以采用以下方式来解决:

方式一:温柔抚摸宝宝

有时候,宝宝爱哭是因为身体的某些地方瘙痒或轻微疼痛,而宝宝还小,哭是他让大人去注意他的最有效方式。这时候,爸爸妈妈可以适当地抚摸宝宝的身体,尤其是妈妈的抚摸,能够让宝宝很快安静下来,缓解身体的疼痛。比如宝宝可能因大便不畅而肚子不舒服,这时候妈妈如果用手掌轻轻以顺时针方向在宝宝肚子上按摩,可以帮助宝宝减轻肚子疼痛的烦恼。

方式二:去掉纸尿裤

如果宝宝哭起来没完没了,即使爸爸妈妈判断是纸尿裤湿了,给换了新的,但是宝宝还是哭闹不止,很有可能的一个原因便是宝宝不喜欢穿纸尿裤的感觉,尤其是在炎热的天气里,穿纸尿裤太闷热,会让宝宝的关键部位觉得很不舒服。这时候,不妨试着将宝宝的纸尿裤除去,在床上垫一块软布,再让宝宝光着小屁屁躺在床上,宝宝会觉得特别轻松,尤其是对于宝宝因穿纸尿裤太久而产生的“红屁股”现象,有很好的治疗效果。

方式三:宝宝可能太热或太冷

宝宝皮肤娇嫩,对周围温度的感触十分敏感。如果太热或太冷,宝宝也会哭泣。不过,现在许多爸爸妈妈对于宝宝的冷热把握得不太好,有的爸妈会让宝宝穿得很多,生怕他感冒了,有的爸妈则又给宝宝穿得太少了。其实,判断宝宝冷热的最好方式是用手在宝宝的脖子后面摸一下,判断标准是以宝宝的脖子温暖不出汗为准。

如何应对咬人宝宝


导读:要善于观察和捕捉孩子的活动行为细节,如果是由于品德上的某些原因而引起的咬人,比如小气、霸道或者过强的表现欲等等,应该给予足够的重视,并且及早对症解决问题,以免影响孩子的性格形成。

无论是咬了幼儿园里的小朋友,还是在你的胳膊上留下牙印,孩子的行为都是让人难堪和难以忍受的。孩子忽然开始咬人了!这让妈妈们又尴尬又担心。遇到这种情况,我们应该怎样喊停,并保证他以后不再犯同样的错误呢?而且经常咬人的孩子,走到哪儿都不会受欢迎,要是没有了玩伴,那该多可怜啊。其实不用过于担心,教育学者告诉我们,大多数孩子都有过咬人的行为,这太正常了,只是有人偶尔为之,有人却屡教屡犯。事实上,除了极个别的“小暴君”之外,绝大多数孩子并不希望攻击别人,他们更愿意和同龄的孩子在一起玩耍。而且,随着他们年龄的增长,这种现象会越来越少。

孩子咬人的原因

原因1长牙发痒而引起的咬人行为

2岁左右的孩子处于生理发育的高峰期,这种快速增长的生理因素,有时会带来身体上的不适,如关节痛、肌肉酸等。长牙时期会因为牙龈粘膜受到刺激而发生牙痒痒的现象,他们有很强的咬东西的欲望,一旦得不到满足就有可能去咬人。

原因2语言贫乏所致

孩子学会走路之后,随着他们活动能力的增强,活动范围的扩大,交往的需求也迅速增长。但是,由于言语的贫乏,又不懂得该如何和人交往,就频频出现了用推、拉、咬等非常手段来引起别人注意的情况,他们希望用这种举动去实现交往和表达意愿的目的。

原因3非常害怕

在孩子还不会用语言表达他的意愿和感受时,如果看护者忽视孩子的安全需求,让他一个人独自玩耍,会导致他对新鲜、陌生环境的害怕和恐惧。咬人就成为孩子保护自己、战胜恐惧的唯一方式。

原因4因愤怒或不满的一种发泄

这个时期的孩子往往表现出强烈的自我意识,当他感到极度愤怒或不满时,就需要通过咬人来发泄出来。

发现孩子咬了别的小朋友,你该怎么办?

*首先确保冲突双方都在安全范围内。

立刻分开他们,距离应该足以让他们无法接触到对方。

*保持平静,不急着责备或惩罚。

或许我们的第一反应就是严厉训斥,好让他印象深刻,但是气头上的责骂很可能会让孩子再次爆发。专家提醒说,这种责骂会引起孩子的怒火和怨恨,时间长了,反而造成更多不良的行为。

*给双方以帮助。

无论是被咬的孩子还是咬人的孩子都需要帮助。先检查伤情,如果有必要,对伤口进行简单的清洁和处理,同时安抚被咬孩子的情绪。不过也不要忽略了小肇事者,他很可能会表现出满不在乎或者漠不关心,但其实他心里很清楚自己做了什么,有什么样的后果。我们需要帮助他在面对挫折或其他负面情绪时通过正确的途径,有效地解决问题。

*鼓励孩子在他心烦意乱时寻求我们的帮助。

告诉他遇到解决不了的问题时,可以寻求我们或者其他成年人的帮助,这样才能真正地解决难题。

*谈论类似情况的解决办法。

大家都冷静下来后,找个合适的谈话机会问问他:“你怎么才能让别人知道你很生气,但又不会弄伤他呢?”、“如果你很不喜欢小朋友对你做的事情,你怎么请其他叔叔或阿姨帮助你呢?”。可以假设一些情景做角色扮演的游戏,帮助孩子找到解决方式。很多孩子经过正确指点后,就不会再去咬人了。

如何预防孩子之后的咬人行为

*弄清楚他什么时候和为什么会咬人。

是有小朋友抢走了他正要玩的玩具吗?还是其他孩子挤了他?或者你对他不够注意时他就给你一口?找到了症结所在,我们才有可能更好地解决问题。

*密切注意孩子的举动,在他再次咬人前制止他。

哭闹、大喊大叫或是剁脚经常是咬人的前兆信号,此时就要加以重视了。如果他已经咬了人,马上介入,在他给别人第二口之前靠近他并迅速而且坚定地阻止他。明确告诉他:“不允许你咬人”或者“你的牙别离小朋友这么近”,同时态度坚定地把他的额头轻轻推开或者捂住他的嘴。

*温柔而充满爱地对待孩子。

在我们试图控制住他时,如果能够让他明白我们是多么爱他,他就会感到足够的安全。记住,当你可以站在孩子的立场上去了解他,他就会逐渐做到最好。

*和他一起去玩。

和孩子一起去游乐场或其他玩耍的场所,直到咬人的问题已经得到彻底解决。

*不要“以其人之道还至其人之身”。

虽然这样一来孩子就知道咬人是多么疼了,但实际却给他示范了对抗侵犯的错误方式,让他变得更好斗。

*在游戏当中感觉“咬”。

我们可以用游戏的方式和孩子谈谈“咬”的感觉。比如问问他喜欢咬什么食物,而其他家庭用品,比如筷子、碗、桌子、书本等等,这些东西能咬吗?然后加上玻璃杯、玩具车,甚至爸爸的鞋,孩子就会大笑着去了解“咬”了。

Tips

要善于观察和捕捉孩子的活动行为细节,如果是由于品德上的某些原因而引起的咬人,比如小气、霸道或者过强的表现欲等等,应该给予足够的重视,并且及早对症解决问题,以免影响孩子的性格形成。

如何应对宝宝的淘气?


导读:两三岁的淘气宝宝,常常会在一些场合给父母出一些难题。面对宝宝带来的尴尬或无奈,父母除了需冷静之外,还要有一些有效的应对方法。

两三岁的淘气宝宝,常常会在一些场合给父母出一些难题。面对宝宝带来的尴尬或无奈,父母除了需冷静之外,还要有一些有效的应对方法。专家以下的四个建议,或许对你有些帮助。

难题1:在公共场所突然吵闹

情景:周日,妈妈带多多去大卖场,妈妈一边挑选商品,一边还得不断快速地从多多的手中抢下那些险些被他蹂躏的面包和酸奶。总算购完东西排队结账了,在旁的多多却突然不耐烦起来,开始大发脾气,闹得周围的人都看着她俩……

建议:父母遇到这种情况,不要立即跟着不耐烦和发脾气,这样反而会把事态扩大,而是应试图分散孩子的注意力,跟他说些有意思的话,譬如看到白菜,就说个白菜的儿歌;看到手纸,就编个唐老鸭和手纸的故事。如果孩子的情绪仍然没有稳定,应迅速带他离开大卖场。

难题2:不愿和别人分享玩具

情景:豆豆不论是和小朋友玩还是和表姐玩,都特别不愿意把自己的玩具分给别人,还常常会因玩具而与其他小朋友争执,甚至打闹起来。

建议:这样大的孩子还不能真正懂得和别人分享和分享本身的意义。不妨在孩子一起玩的时候,先准备一些容易分开和分享的玩具,譬如积木、插片等等。如果孩子因玩而起争执,父母可以把孩子争夺的玩具和他们“隔离”15分钟。一般15分钟后,孩子们早已忘了争吵这回事,他们仍会玩得很开心。

难题3:玩具到处乱扔乱放

情景:璐璐3岁半了,总是把各种娃娃、毛绒玩具、书,甚至连衣服也到处乱扔乱放,弄得家里像玩具地摊似的,尤其是突然有人来访,让妈妈很感难堪。

建议:对于3岁左右的孩子,希望所有的玩具摆得满地都是,这样才能全部看见。要让他们理解收拾屋子的目的还比较困难。父母可以从一些简单的解释开始教孩子为什么要收拾,如“把玩具都收拾到玩具箱里,这是为了下次想玩的时候,能一下找到它。”同时,还可以为孩子提供一些便于收拾的空间,譬如准备一只大的玩具箱、一个稍稍矮一点的书架以及小盒子等。此外,整理房间时,不妨让孩子也一起参与,物归原处,逐渐让孩子养成整理物品的习惯。

难题4:该睡觉时就是不肯睡

情景:睡觉时间早就过了,可童童就是不肯上床,还精神十足地缠着妈妈玩捉迷藏的游戏,好像一整天都没有玩够似的。

建议:如果父母想让孩子提前1小时上床睡觉,不妨采取这样的办法:给他吃一点水果和小零食,然后带他去洗澡,换好舒服的睡衣,之后是刷牙,再放上一小段轻柔的音乐,每天都应按部就班地完成这套“程序”。如果孩子做到了,就要鼓励他,直到孩子能够自己把这套“例行公事”化为生活规律。孩子“越困就越不愿意睡觉”,让孩子睡觉,一定要在他精疲力尽之前。

如何应对“问题多”的宝宝?


导读:当不能正确回答孩子的问题时,不能不懂装懂,含糊其词,要向孩子说清楚“这个问题我现在不会回答,等我看过书后就告诉你”。这样做,可以激励孩子将来好好学习,探索未知的领域。

你的孩子喜欢问“为什么”吗?如果是的,那么恭喜你,你的宝宝是一个拥有探索精神的人,这种精神将极大地有利于孩子以后的学习和生活,因此,正确地面对孩子的“为什么”是家长必修的功课。

如何面对“为什么”

小明今年5岁了,他的问题特别多,整天缠着大人问个没完没了,“为什么火车要在铁轨上跑?”“为什么鱼要在水中游?”“冬天河水为什么会结冰?”等。小明的这种情况是这个年龄阶段孩子的正常表现,他们对新鲜事物感到好奇,但是他们的知识经验又无法解答这一切,这时,父母应该怎么办呢?

多加鼓励,积极引导当孩子提出问题的时候,父母首先要表扬孩子的肯动脑筋,耐心倾听孩子问题并作出正确的回答。不要嫌孩子缠人,这样会扼杀孩子学习的积极性,长此下去,孩子会因为怕父母嫌烦而不敢再提问题。而一个没有问题的孩子本身就是个“问题孩子”。

明察动机,莫落“圈套”孩子的提问有时仅仅是表达一种愿望而不是真的要你解答。如“为什么要睡觉?为什么不能看电视?”这类问题其实是在询问作出禁令的原因,你若顺着这个思路去回答“因为宝宝不睡觉就会……”那就错了,最聪明的回答是“宝宝到了应该睡觉的时间了,应该上床睡觉了。”

举一反三,引发联想孩子的思维简单,很难触类旁通。因此,我们要引导孩子学会联想,以减少同类问题的反复提出。例如猫为什么不穿衣服?我们不仅要回答他的“为什么”,还要告诉他“狗、羊、牛等同类动物也是一样的。”这样既开阔了孩子的思路,又加深了孩子对问题的理解。

当不能正确回答孩子的问题时,不能不懂装懂,含糊其词,要向孩子说清楚“这个问题我现在不会回答,等我看过书后就告诉你”。这样做,可以激励孩子将来好好学习,探索未知的领域。

总之,为人父母者应该保护孩子爱提问的天性,并多加鼓励,或许你会发掘和造就一个神童。

激发孩子多问“为什么”

莫华4岁左右的时候,特别爱问为什么。快5岁半的时候,我发现他不像以前问得那么多了,通常是自己找来玩具玩很长时间。

这个时候,倒变成我经常提问题,莫华思考之后来回答了。他有的时候能回答上来,有的时候不会了,就反问:“你说呢?”

平时上班时,只要坐在办公桌前,我一天能喝一暖壶水;而周末时,经常忘记喝水,到了晚上感觉口干舌燥。后来,我就在提醒孩子喝水时,各举各的杯子,和孩子一起喝,不仅照顾了自己,也起到了促进孩子喝水的作用。

有一天,我嗓子干,直咳嗽。我立刻问孩子:“妈妈为什么咳嗽?”

“不知道。”

“是感冒了吗?”

“你说呢?”

“妈妈口渴了,大脑发出紧急警告,让嗓子咳嗽,让我去接水喝。”

通过成人有意识的提问,能够很好地促进孩子思考,激发孩子的求知欲。只有当孩子想知道为什么的时候,他才会主动去思考、去找答案。这个良好习惯的形成,对孩子今后在学习、观察、实践等许多方面都是有好处的。

如何应对边吃边玩的宝宝?


导读:如果让孩子自己承担责任,也许情况会有所好转。如果家长不忍心孩子受苦,就不容易做到让孩子对身体负责。在孩子一边吃一边玩的时候,家长一边追一边指责,孩子的行为就固定下来了。家长的追和责备是对孩子行为的强化,孩子从中也享受着妈妈的照顾和关注,他吃饭爱玩耍的行为就很难得到改变了。

阿勇今年5岁,他勇敢而聪明,十分招人喜欢,可阿勇有一个吃饭拖拉的毛病。他吃饭时喜欢吃一口就玩好一阵子,才再吃下一口。妈妈不得不每次守在他身边,训斥他,要求他把剩下的饭吃完。阿勇对于妈妈的训斥,似乎不以为然,依然慢腾腾的。

妈妈经常为此伤透了脑筋,不明白阿勇为何干别的事情,风风火火,而一吃饭,却慢腾腾的。

专家分析

5岁的小孩吃饭爱玩耍是正常的。这个年龄段的小孩是难以长时间集中注意力去做一样事情,他们的注意力一般不会超过20分钟。如果家长吃饭的时间比较长,那么孩子就难以坐得住了。孩子的天性是爱玩,在玩的时候,他能体验乐趣,也能发展智力。如果孩子偶尔会一边吃饭一边玩耍,也算正常;如果孩子每一顿饭都是这样,那就肯定有原因,需要家长去正确处理了。

阿勇吃饭拖拉,妈妈担心孩子吃得不够,饭菜凉了对肠胃不好,更担心他形成不良的饮食习惯,于是无奈地守着他、训斥他。妈妈成为了孩子吃饭这个行为的负责者,既然有妈妈负责,孩子是尽其天性,吃一会就玩一会,他不觉得有什么问题。

如果让孩子自己承担责任,也许情况会有所好转。如果家长不忍心孩子受苦,就不容易做到让孩子对身体负责。在孩子一边吃一边玩的时候,家长一边追一边指责,孩子的行为就固定下来了。家长的追和责备是对孩子行为的强化,孩子从中也享受着妈妈的照顾和关注,他吃饭爱玩耍的行为就很难得到改变了。

专家支招

1、了解清楚原因。家长要了解孩子是喜欢吃饭慢一点还是因为不想吃。如果是前者,家长们吃饭的速度要与孩子一起调整,其实吃饭太快也不利于消化。如是后者,家长也要找找原因,是零食吃多了还是口味不对?

2、订立家庭规则。规则内容可以有:吃饭的时间是多长,时间到了,碗筷要收;吃饭以外的时间不能吃其他主食;什么时候不允许吃零食。把家庭规则告诉孩子。家长和孩子都需要遵守规则。时间到了,孩子没有吃完,也不要管他,让他承担行为的后果。

3、不要过多责备。在责备中,孩子对自己的印象和认识就固定下来了,他会认为“我是一个吃饭拖拉的孩子”。家长可以把责备换成鼓励,比如说:“宝宝是个男子汉了,妈妈相信你是遵守规则的好孩子,是可以对自己身体负责的。”

4、设立缓冲期。如果家长觉得一下子放手有困难,可以设一个缓冲期。比如,可以告诉孩子,前三天还会陪伴他吃饭,三天后就要他自己吃饭。吃饭时间的规定也可以从长到短,让孩子适应。但是,家长注意,只要成为规则就必须按此执行,否则,规则对孩子就没有用了。

相信《如何应对任性宝宝》一文能让您有很多收获!“幼儿教师教育网”是您了解幼师资料,工作计划的必备网站,请您收藏yjs21.com。同时,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宝宝入园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