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孩子自理能力从身边家务做起

10-04

每一个小孩都有无限的潜能,家园共育可以让孩子的潜能更好的激发出来!教师在一定情况下要进行家访,了解情况,新的起点,新的方向,让孩子在玩中学,在学中玩,不断成长!那么,家长需要做的工作有哪些呢?为此,小编从网络上为大家精心整理了《培养孩子自理能力从身边家务做起》,但愿对您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因为让9岁儿子独自坐纽约地铁,提倡要少管孩子,Skenazy女士被评为“美国最差妈妈”。她的言论“让孩子发挥智谋才能让他更成熟”则引发了一场关于“家长过度保护症”的讨论。

不宜让小孩自己乘地铁

虽然赞同Skenazy女士让9岁孩子独自乘地铁的做法,但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系的刘翔平教授认为,这种做法并不适合国内,例如北京上下班高峰期地铁和公交车很拥挤,成人挤车都很难,何况9岁的孩子。只有在家距离校园较近、环境安全的情况下,家长才不必亦步亦趋地接送孩子,让孩子自己走不失为锻炼孩子自主能力的方法。

从身边家务做起M.YjS21.cOm

刘翔平还指出,让孩子适当参与家务劳动能培养孩子的独立生活能力,增强责任感,否则孩子会觉得事事由父母包办是很自然的,在家长的过度保护中孩子还会形成依赖,最终导致孩子丧失掉全部的独立性。因此,建议家长先从安全系数高、风险小的身边小事开始培养孩子的独立意识,比如自己的衣服自己洗、收拾房间、管理自己的零用钱、买礼物计划等。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延伸读

怎样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


怎样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

随着社会的日益发展,家庭经济条件越来越好,家长对自己子女爱护倍增,要什么有什么,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什么事都不用自己动手,特别是一些爷爷奶奶,爱孙心切,就更加溺爱了。有专家指出:幼儿能力与习惯的培养是在学前期。作为幼儿园,我们能否抓住这个关键阶段,针对幼儿的年龄特点与生活自理现状,有的放矢地对幼儿进行教育,是幼儿生活自理能力高低的关键。就帮助幼儿获得良好的自理能力提出自己的一些思考和建议。

一、教会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增强幼儿的生活自理意识

在幼儿学习生活中,可开展教育活动《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让幼儿知道生活中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家里,自己的事情要自己去完成,这样才是合格的幼儿园宝宝。可创设条件教会幼儿自理能力,幼儿只有掌握了技能才能更好地独立完成一些事情。所以在区域活动娃娃家中我投放了许多孩子们不穿的小衣服,孩子们可以练习给布娃娃穿脱衣服,掌握系扣子叠衣服等技能。在操作区我投放了用废旧纸箱制作的小动物。孩子们可以用筷子小勺去喂小动物,练习使用用餐工具。

案例:诺诺小朋友。今天,放学的时候,诺诺外婆来接了,诺诺跑到午睡室把外套拿了出来,准备将衣服穿起来,这时外婆看到了马上抢过诺诺手上的外套说:“你不会穿的,来外婆给你穿快点。”诺诺很不情愿的撅起小嘴,告诉外婆,老师说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我要自己穿衣服。诺诺抢过外婆手中的衣服很快穿上了。看到这一幕,我特别为孩子高兴,孩子已经有了生活自理的意识。

二、以游戏的形式,充分调动幼儿积极性,更好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

在游戏活动中培养幼儿生活自理能力是一个非常有效的途径。根据幼儿年龄特点,寓教于玩、寓教于乐,在游戏中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我时常还会把家长请到班里,家长和孩子一起亲子游戏。比如,孩子比赛帮爸爸妈妈穿鞋,看谁在最短的时间穿完,谁就获胜。物品归类,把物品散放一边,家长和孩子一起归类摆放最先完成的组获胜。活动中孩子和家长玩的不亦乐乎。这些活动的开展可以得到家长的支持,更好地家园共育。

案例:在墙面上,我设计了《看谁跑得快》专栏。设计出跑道,投放了小动物卡片,每天小朋友独立完成一件事,就可以让小动物往前跑一个格。这下孩子们的积极性调动了起来,寻求老师帮助的小朋友也少了。每次离园时老师都要嘱咐小朋友别忘记摆小凳子,现在不用了,为了让自己的小动物跑得快,孩子们会主动的去完成。

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不是一两次教育就能奏效的,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教师要充分给他们创造条件,教他们正确的自理方法,多指导、多鼓励、少指责,要多一些耐心和等待,还要考虑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有的放矢的进行个别指导。只有这样,培养幼儿较强的自理能力才能成为现实,最终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使我们的孩子终身得益。

家庭自理能力的培养


家庭自理能力的培养

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形成,有助于培养幼儿的责任感、自信心以及自己处理问题的能力,对幼儿今后的生活也会产生深远的影响。但现在的大部分孩子,依赖性强,生活自理能力差,以至于不能很好地适应新的环境。在此,跟家长们一起谈谈如何在家庭中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

一、家长要抓住点滴时间及时引导幼儿学习自我服务

1、在家庭中,孩子有时会表现出积极主动的精神、自我意识和独立要求等,我们家长要抓住这些机会,及时给予引导。如:当孩子争着要自己穿衣服、系鞋带或者要帮着洗衣服时,他们可能会将衣服穿反了、穿倒了,将鞋带团成一个死疙瘩,把衣服弄湿了,高兴地玩起肥皂泡来。当孩子发生这些表现时,我们该怎样对待呢?该不该对孩子的这些表现感到生气,对孩子进行训斥甚至打骂他们呢?要知道,我们家长的制止和指责,恰恰是扼杀了孩子的主动学习与探索精神。

2、要培养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就应给予幼儿学习锻炼的机会,家。每当孩子表现出这种愿望,提出这些要求时,我们家长就要给予积极的支持和引导。如:孩子要自己穿衣服,我会亲切地对他她说一句:“宝宝长大了,自己的事情能自己做了,你真棒!”同时,我会在一边指导着他怎样穿得对又快,孩子不仅高兴地去做,而且她在快乐之中掌握了正确的穿衣方法。

二、家长要运用灵活的方法激发幼儿我能、我行的欲望

1、榜样法:在你家周围的邻居中,或许有好多生活自理能力强的孩子,你可以用这些孩子做榜样,让你的孩子像他们那样,你可这样对孩子说:“宝贝,XX他能自己洗袜子了,每天自己穿衣服,叠被子,你也长大了,你做的一定会比XX更好的,你跟他比一比,也做给爸爸妈妈看看好吗?”幼儿有了榜样,他一定会学着做起来。

2、小大人的方法:孩子最愿意听表扬的话,当孩子做出一件事情后,家长可以用小大人的方法鼓励孩子做出第二件事情、第三件事情,如:我看见孩子拿着小笤帚在学着扫地,我就对她说:“你看我宝贝,像个大人,能扫地了,扫得多好,扫完了地也能给妈妈擦桌子是吗?”孩子就会点点头,当她扫完了地后就会去擦桌子,做的也非常认真。

3、示范法:幼儿在做每一件事情时,家长不能光看见孩子能做就行了,还要教给孩子正确的做法,如:整理床铺,我先给宝宝示范叠被子方法,一边示范一边讲,先将被子翻过来展平,然后将两条长边向中心叠,最后将两头对中心叠,两边对折就行了。我叠完后,指导着孩子叠一叠小被子,但不能急于求成,孩子一次做不好就不让他做了,我们要对孩子一点一滴的进步给予鼓励,让孩子对做的事情有信心的去做好。

三、家庭中要求的一致性和一贯性

1、家庭成员的一致性:大家都知道,爷爷奶奶亲孩子,真是比父母都要亲,所以,在家庭里经常会有这样的事情,妈妈要求孩子自己穿衣服,孩子慢悠悠的笨手笨脚的穿,奶奶看见了,怕孩子受凉感冒表示反对,爸爸怕孩子耽误自己上班时间,就亲自动手替孩子穿起衣服来,象这样家中要求的不一致,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因此,家庭中在要求孩子做事情时,必须一致地要求孩子,只有这样,孩子才会从小养成一个良好的生活习惯,提高生活自理能力。

2、家庭中要求的一贯性:幼儿良好的生活自理能力不是一天两天就可以养成的,需要坚持一贯性的要求。我们家长不能今天要求孩子做了,明天又去帮助孩子做,这样,对孩子的培养是没有效果的,只有坚持一贯性的要求孩子,孩子有天天练习的机会,才能掌握技能快,养成习惯快。

另外,家长还要关心孩子在幼儿园的发展情况,经常与老师取得联系,了解孩子的发展,了解幼儿园的要求,配合幼儿园要求一致的对孩子进行教育。

游戏中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


“自理能力对抗赛”

记得一个教育学家的一句话:“我看过了,我忘记了;我听过了,我记不清了;我做过了,我就记住了”这充分说明了动手对幼儿的重要性,这就要求我们在培养独立性中一定要重视“做”的过程。儿童自身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应尊重幼儿的自主性、独立性,放手让他们在活动中发展,我们也通过各种方式对幼儿进行能力的培养。幼儿是在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实现自身发展的,这一相互作用的过程就是活动。活动是幼儿发展的基础。幼儿的活动是多种多样的,他们的学习活动蕴含在生活、游戏活动中。

在游戏活动中培养幼儿生活自理能力是一个非常有效的途径。根据幼儿年龄特点,寓教于玩、寓教于乐,通过游戏使幼儿自己组织并展开游戏,在游戏中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于是,上周我们宝宝班与苗苗班展开了又一轮的“自理能力对抗赛”,并且我们宝宝班的小能手们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呢。

幼儿的独立性是在实践中逐步培养起来的。在这个过程中幼儿也获得自身的发展。在力所能及的前提下,我们家园携手,发挥家庭培养幼儿自理能力的优势,让幼儿为家庭做一些小事等,提供锻炼他们独立性的机会,促进幼儿自理能力的发展。

家长怎样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


家长怎样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

自理能力是儿童需要学习的重要内容,它能增强孩子的责任感和自信心,为孩子将来独立生活、成功走向社会打下基础。

不知道爸爸妈妈们都是怎么做的呢?

NO.1让孩子树立自我服务意识

自己处理自己的事,不光是一句口号,也不是让孩子掌握几种技能就可以了,它需要成为孩子的一种习惯,天天坚持。因此,爸爸妈妈除了让他们体会到其中的快乐,愿意坚持以外,更要让他们知道自己的事应该自己做,不是帮爸爸妈妈做。如果孩子自己收拾了房间,不妨说:“真棒,能自己收拾自己的房间了”,而尽量少说:“真棒,能帮妈妈做家务了”。如果孩子撒娇,不愿意自己做的时候,也要坚持到底,让他明白他长大了,以前爸爸妈妈帮他做的事情现在该他自己做了。

NO.2提供机会,让孩子尽情体验

能力是在过程中得到发展。只有更多的参与,孩子才能发展他们的自理能力。

在生活中,很多事情都可以让3—6岁的孩子自己去做决策,比如进餐、选衣服、收拾房间等等。在做中,孩子自己去思考、去体验,去成长。爸爸妈妈可以成为幕后的把关者。

NO.3营造宽松氛围,耐心等待

成长需要时间。孩子们可能拿着筷子却夹不起饭菜;可能想穿衣服却找不到衣袖的入口;可能想下棋,却乱走一气。不要要求孩子第一次就做得好,他们需要一定的时间。当他尝试的时候,等着他,鼓励他。相信孩子在爸爸妈妈的支持下会成长得很好。

NO.4极少成多,逐步成长

要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对孩子来说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他们需要学习的东西太多,难度也不一样。爸爸妈妈可以帮他们安排一个进度表,一样一样地学,逐渐增多。比如可以先学自己用勺吃饭,做到不洒出来;再学自己端饭、添饭,让孩子知道根据自己的需要添合适的量;接着是端汤、使用筷子……

NO.5交给孩子必要的方法

个人事务不是想做好就能做好的,它需要一定的方法和策略。比如,穿裤子就需要先看裤子的前后,坐下来,把腿伸进裤腿里。

因此,在孩子遇到困难的时候给予适当的方法引导是必要的。

育儿知识:怎样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


随着社会的日益发展,家庭经济条件越来越好,家长对自己子女爱护倍增,要什么有什么,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什么事都不用自己动手,特别是一些爷爷奶奶,爱孙心切,就更加溺爱了。有专家指出:幼儿能力与习惯的培养是在学前期。作为幼儿园,我们能否抓住这个关键阶段,针对幼儿的年龄特点与生活自理现状,有的放矢地对幼儿进行教育,是幼儿生活自理能力高低的关键。就帮助幼儿获得良好的自理能力提出自己的一些思考和建议。

一、教会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增强幼儿的生活自理意识

在幼儿学习生活中,可开展教育活动《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让幼儿知道生活中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家里,自己的事情要自己去完成,这样才是合格的幼儿园宝宝。可创设条件教会幼儿自理能力,幼儿只有掌握了技能才能更好地独立完成一些事情。所以在区域活动娃娃家中我投放了许多孩子们不穿的小衣服,孩子们可以练习给布娃娃穿脱衣服,掌握系扣子叠衣服等技能。在操作区我投放了用废旧纸箱制作的小动物。孩子们可以用筷子小勺去喂小动物,练习使用用餐工具。

案例:诺诺小朋友。今天,放学的时候,诺诺外婆来接了,诺诺跑到午睡室把外套拿了出来,准备将衣服穿起来,这时外婆看到了马上抢过诺诺手上的外套说:“你不会穿的,来外婆给你穿快点。”诺诺很不情愿的撅起小嘴,告诉外婆,老师说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我要自己穿衣服。诺诺抢过外婆手中的衣服很快穿上了。看到这一幕,我特别为孩子高兴,孩子已经有了生活自理的意识。

二、以游戏的形式,充分调动幼儿积极性,更好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

在游戏活动中培养幼儿生活自理能力是一个非常有效的途径。根据幼儿年龄特点,寓教于玩、寓教于乐,在游戏中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我时常还会把家长请到班里,家长和孩子一起亲子游戏。比如,孩子比赛帮爸爸妈妈穿鞋,看谁在最短的时间穿完,谁就获胜。物品归类,把物品散放一边,家长和孩子一起归类摆放最先完成的组获胜。活动中孩子和家长玩的不亦乐乎。这些活动的开展可以得到家长的支持,更好地家园共育。

案例:在墙面上,我设计了《看谁跑得快》专栏。设计出跑道,投放了小动物卡片,每天小朋友独立完成一件事,就可以让小动物往前跑一个格。这下孩子们的积极性调动了起来,寻求老师帮助的小朋友也少了。每次离园时老师都要嘱咐小朋友别忘记摆小凳子,现在不用了,为了让自己的小动物跑得快,孩子们会主动的去完成。

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不是一两次教育就能奏效的,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教师要充分给他们创造条件,教他们正确的自理方法,多指导、多鼓励、少指责,要多一些耐心和等待,还要考虑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有的放矢的进行个别指导。只有这样,培养幼儿较强的自理能力才能成为现实,最终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使我们的孩子终身得益。

感谢您阅读“幼儿教师教育网”的《培养孩子自理能力从身边家务做起》一文,希望能解决您找不到教育孩子的方法时遇到的问题和疑惑,同时,yjs21.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幼儿自理能力活动方案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